大家怎麼對待「勤奮」二字?勤能補拙,你信嗎?
對於那些花時間下去學習,工作了,但是收穫卻很少,甚至沒有收穫,對於他們的信心上有很大的打擊,怎麼對待? 怎麼進行方法上的引導和學習。
有答主舉龜兔賽跑的例子,我很贊同。
龜兔賽跑是一個好故事,卻被很多膚淺的解讀帶歪了,淪為了盲目宣揚勤奮卻無視事實的毒雞湯。
龜兔賽跑的故事裡,烏龜和兔子的天賦差距不是單憑勤奮能夠彌補的。兔子如果沒有睡覺,或者如果重賽一場,那麼兔子會毫無懸念的獲得勝利。
對這個故事,分析的要點不是烏龜的勤奮,也不是兔子的懶惰,而是這個如果。
要命的就是這個如果。
如果,代表運氣,代表偶然和不確定,代表我們唯一無法用人力來改變的變數。
烏龜的勝利,不是勤奮的勝利,而是勤奮結合這樣的變數的勝利。
兔子的失敗,也不是懶惰的失敗,而是懶惰結合這樣的變數的失敗。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大量看似是勤奮失敗或者懶惰勝利的案例。同樣的,它們也無法代表勤奮和懶惰自己的勝利和失敗,它們僅僅代表了勤奮和懶惰結合各種變數後的某種條件下的勝利和失敗。是的,我們永遠討論的是某種條件組合下的可能性,而非一種可以被推而廣之的判定勝利和失敗定論。
但很多的時候,這個如果的意義是決定性的。
兔子可以要求重賽一萬次,並且獲得一萬次勝利,但這些永遠改變不了它輸的那一次,那被歷史記錄,傳頌於世的那一次。
同樣的,烏龜也可以再輸一萬次,但那也不會改變它在這個故事中成為勝利者的結局。
回到主題,勤奮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我想,它的意義就在於,面對諸多人力無法掌控的變數時,它能夠大大提升成功的可能性。而勤奮的缺失,或者說懶惰,造成的結果就是面對這些變數時,你失敗的可能性同樣會大大升高。
因此,我覺得「補」這個字非常之恰當——它不會讓你既有的「拙」消失,但會大大彌補它對你成功造成的負面影響。如果你的運氣再好那麼一點,你就會成功。
而對於勤奮的人來說,他們一定會一次次嘗試——而他們可怕之處就在於,只要給他們一次機會,就夠了。
而這一次,倘若是決定性的一次,就會讓他們如同那隻烏龜一樣,名垂青史。
一個「補」字道出了真相,十分傳神,而且恰當。
勤能補拙而非「救」或者「治」拙,這就是關鍵。
而且,這句成語,說穿了是手段而非目的。
也就是說面對某一件事情,這件事情需要的能力包含了後天努力(勤)和先天差異(拙),而且二者可以一定程度互補,所以你要通過後天勤勞來彌補先天不足。反過來,也可以通過發揚長處來減少勞動。
【龜兔賽跑新則】
就拿龜兔賽跑來舉例,雙方都有腿,所以都可以走路。兔子速度快,所以屬於先天優勢。而到達目的地需要行動,這就是後天的努力了。
〖對於兔子〗
事實上,兔子一樣可以實現人生巔峰,他一開始就直接跑到終點,直接結束比賽即可,然後該幹啥幹啥。或者定個鬧鈴,計算好烏龜的爬行時間,然後在某一刻起來跑過去,依然可以贏。
這就是實力碾壓。
〖對於烏龜〗
當然烏龜也可以祭出洪荒之力,發動長者在講話的絕學:「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這樣的結果就是著名的「之諾悖論」-兔子永遠跑不過烏龜哈哈哈哈。這就是知識的力量,你們啊還要提高姿勢。
當然還可以這樣,並列第一
【勤能補拙並非永遠正確】
鐵杵磨成針,而木棍最多只能磨成牙籤。
醜小鴨成為天鵝不是它努力而是因為他本身就是天鵝啊……
很多雞湯就是錯誤的利用了這個成語而罔顧現實。你咋不上天呢???
可是有的人就是上天了
吐血
最後,看我這麼早就醒來答題,這就是勤能補拙最佳的詮釋啊。
沒有顏值,只能靠才華,可是我連才華都沒有……
我覺得玩知乎的人肯定都聽過一句話,出自一位知乎用戶:
「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還輪不到拼天賦」
這句話先是經歷了大批的阿諛奉承,簡直要成為人生座右銘,後來也經歷了大批用戶的嫌棄。
我認為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我對它的理解是:努力程度,即勤奮程度決定了你的下限;而天賦決定了你所能企及高度的上限。
舉個例子,可能有些不好聽。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他們本身就是能考上的;我努力了,我考了個985,再讓我回去讀三年,我也是考不上清北的。
就像我是普通人,我再賺錢也不可能成為王思聰,這個階級我是跨越不了的。
而那位用戶的意思應該是說,我們大多數人還都是普通人,在這層意思上,我們上限都差不多,所以努力是有價值的。
一家之言。
這一輩子,有些東西是人把握不了的,比如天賦,背景,社會環境;有些只能把握一點點,比如健康,學識,而且往往明白其重要性的時候,窗口期已經過去了。
但有件事情是人自己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做主的:勤奮程度。
事實上,在命運這劑合成藥方中,你唯一能掌控劑量的,只有勤奮了。
開題之前先談談:龜兔賽跑。
毫不客氣的說一句:拿龜兔賽跑出來講勤能補拙,是極其愚蠢的行為。因為這個故事的代入點根本不是烏龜,而是兔子!
這個故事的核心意義是:即使你是個兔子,哪怕面對烏龜這樣的對手也不能大意,否則也會輸的!
但是中國人的自卑天性卻傻呼呼的直接把自己代入了烏龜的角色,於是這個故事就成了一個荒誕的故事:就算對手是個兔子,只要我夠勤奮我就能戰勝它。
且慢,烏龜戰勝兔子需要兩個條件:自己勤奮+兔子偷懶。而後者,恰恰不是烏龜所能控制的。
所以一談勤能補拙就想到龜兔賽跑,可以說舉出這個例證就是給自己找麻煩。
-----------------------------
接下來談談正題:勤能否補拙?
能,但無法成為精英。
因為勤奮這個詞語並不讓人瞎勤奮、瞎努力。瞎干蠻幹輕則事倍功半,重則浪費生命,毫無意義。
拙就是拙,無論怎麼補都是拙的,這來源於天資。比如一個人天生五音不全,硬是培養他成為音樂家是幾乎不可能的。
但是!
但是!
但是!
拙也分三六九等,假設本來我是十分的拙劣,我可以通過勤奮讓自己變成五分的拙劣。
也許我是天生五音不全,可我通過勤奮可以達到KTV里吼一聲獲得朋友的掌聲。
天分雖然重要,但是具體的操作方式依然是有方法論和熟練度的。也許沒有足夠的天賦能讓自己變成精英,但是混個上流是能做到的。
所以:烏龜通過勤奮的練習,是可以超越其他的烏龜的。
但可惜如果目標是超越兔子,這就是愚蠢的勤奮。
真正的勤奮包含了兩個部分:
1、正確的方向;
2、努力的練習。
這個時代有很多人不明白自己的天賦,因此也不尊重別人的天賦。覺得所有人都是一樣的——我明明這麼努力,為什麼這個世界辜負了我?
那是因為努力的方向錯了,一個烏龜去練跑步超越個兔子,這是不是傻?
一個音域很窄的人硬要去做歌唱家,這是不是傻?
假如要超越兔子,烏龜為什麼不去練游泳呢?
我大學對程序很有興趣,但最終沒有學。因為我連C語言開頭第一行#incXXXXd都背不出來(沒錯,現在也忘了)。
因為沒有天賦,就意味著它是我的「興趣」和「愛好」,但不是我能夠成為行業精英的「核心競爭力」。
勤能補拙?為什麼要將勤奮和所謂的天賦割裂開來?為什麼沒有人會認為能夠勤奮就是一種最寶貴的天賦呢?
什麼是天賦?聲色犬馬中耐得住寂寞,在別人不屑或者懷疑的目光中堅持,面對難以逾越的困難而不退縮,這才是真正的天賦。所謂掌握了學習方法只不過是你比別人先摸索到正確的規律,真正的有天賦的人能夠十年如一日去面對那些枯燥無味的公式,無數次的迷茫,無數次的失敗,但終究有一天能掌握所謂的學習方法,甚至更好的方法,而那些沒有這種天賦的人,卻只能原地踏步。
「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夠用功。」這句話麻醉了多少人!!!殊不知,勤奮才是真正的天賦。轉一篇去年4月2日寫的日記:
卡斯帕羅夫:我最大的天賦,就是勤奮
#生存的唯一辦法是在競爭的金字塔上越爬越高,堅持努力終究會帶來回報,哪怕回報不是立竿見影和觸手可及。————棋王卡斯帕羅夫#
俄羅斯國際象棋大師加里?卡斯帕羅夫(Garry Kasparov),是第一個突破國際等級分2800分大關(1989年)的世界冠軍棋手,1996年、1997年連續兩年與IBM超級電腦「深藍」展開人機對戰(一勝一負),轟動世界;2003年兩次與超級計算機DeepJunior和DeepFritz對弈,結果打和。
他2005年宣布退役,近日接受採訪時說:「為什麼人們不把勤奮工作的能力看作一種天賦呢?我最大的天賦,就是勤奮。」他對那些天賦有限但取得過人成就的選手作出高度評價,認為他們用勤奮超越了在遺傳上具有優勢的對手。
卡斯帕羅夫在著作《棋與人生》(中文版由謝軍、梁自明譯,點擊棋與人生.pdf可免費下載PDF版本)中,也提到了這個問題:
1985年,我在22歲時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男子世界冠軍。自那以後,人們問我的問題有了明顯改變,他們不再關注我的對局和比賽,更多的是想知道我是如何獲得這前無古人的勝利的?我是如何刻苦努力的?我能計算多少步棋?比賽時我都想些什麼?我是不是有驚人的記憶力?我吃些什麼?每晚睡覺前都在幹些什麼?總之,我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沒過多久,我就發現人們對我的回答感到非常失望。我訓練刻苦是因為媽媽教我這麼做。對局時計算多少回合取決於具體的局面。比賽時我會回憶賽前準備並計算各種各樣的變著。我的記憶力不錯,但並不驚人。每次比賽前,我通常午餐吃得較多,有熏魚、牛排和奎寧水(遺憾的是,當我35歲以後,我的體能教練要求我放棄這個食譜)。每晚睡覺前,我會刷牙。實在沒什麼特別的內容。
似乎每個人都想尋找一個精確的方法,一副靈丹妙藥,以便按照這個方法走向成功。著名作家們會被問到他們使用哪種稿紙和鋼筆,似乎這些工具與他們的寫作有著密切關係。這樣的問題顯然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都是同樣的人,都是由DNA中的千萬種元素和變化決定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決策公式。我們的目標是最好地利用這個公式,去認識它,評估它並找到方法來改進它。
http://weixin.qq.com/r/50O-sL7EQ4A8h6-TnxbD (二維碼自動識別)
勤能補拙簡直是愚蠢到極致,這是一場欺騙!
設想既然一個人拙,再勤有什麼用呢
那麼為什麼還有這種說法
因為中華文化是容不得人才的,大家都希望「成功」人士和我們只有一點點的差別。且狂熱的相信,「成功」對每個人都是同樣有機會的。於是有些人就相信什麼補什麼。在大多數情況下,聰穎加勤奮會出成果,聰穎加懶惰會是耍小聰明賺小便宜,笨拙加懶惰就不用說了,但是笨拙加勤奮只有在正確指導的情況下,可能也會有成果,但是比較艱難。然而聰穎畢竟是少數,於是統治者和文化人會告訴普通讀書人,勤能補拙,一是叫你們老實聽話服從指導,二是打擊不遵守統治者制定的規則的聰明人,三是叫你們苦幹蠻幹勤快乾,替他們出力。
勤懶和慧拙本來就是兩個方面的事情,怎麼可能彌補呢,就像說矢量是方向和力度。你丫沒逗我?!
笨拙的人並非多數,為什麼要把拙強加於人,給點信心好不好
我記得念初中的時候,隔壁班的班訓就是勤能補拙,首先這是對人的自尊心的打擊,告訴你們大多數人都不聰明,然後就乖乖聽老師了,接下來告訴你們要勤奮,最終最強調的就是拖時間,完全拋棄了講究方法。每天睡不夠8小時,這能逆天?!結果是他們班中考最爛。我現在想想就可笑,一面否定自己,一面安慰自己,怎麼可能成功。你說天道酬勤我倒相信。
再說回來,怎麼看待勤奮。其實高中有句話很有印象,如果你努力了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你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想想現在浮躁的社會對成功的定義吧,覺得這句話就是狗屁,一些人只要依靠他當地的征地或地下資源就一夜暴富,老廣光收房租就夠養活全家,完全不用工作。有句老話,馬不吃野草不肥。勤奮是你自己不能辜負自己生命的諾言,和得到什麼完全無關。一定要理解什麼是和得到什麼完全無關,首先不能和別人去比勤奮,老張晚上加班到2點我就加班到3點,這是傻逼,不是勤奮。第二不能和別人去比結果,老李麻痹沒我努力就賺這麼多錢,我還努力個p,甚至懷疑老李走領導關係。第三不能期望勤奮給你帶來任何改變,勤奮改變的是你現在的狀態,而不是將來的狀態,你今天勤奮了,那就是今天充實了,夠了,沒白活。你還想著我勤奮就可以通過考試,多賺點錢,那就會太容易失望了。
勤能補拙是對的,但卻不是萬能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正是每個人從神領受的恩賜是不同的。自己不是那塊料,怎麼勤奮都會是很累,找著自己的位置,再好好努力,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先還是談談天賦吧。我總結下天賦大概包含以下兩點。
一是意識,也可以叫感覺,第一反應,等等。有的人天生走位風騷,有的人拿起乒乓球拍就知道怎麼用力,有的人下水就會浮起來,有的人掃一眼棋盤局面就大概知道下一步怎麼下。不管是入門還是進步,意識是貫穿始終的。你經過深思熟慮得出結論,還比不上別人下意識的選擇。你在用大量時間糾正錯誤意識的時候,別人已經沿著正確路線往前走很多了。何況大部分人意識不到自己的意識是錯誤的,就終生難以進步。
二是機能,包括智力體力各方面。有的人反應就是比你快一幀,有的人就是怎麼吃都不胖,骨位正,稍微一動就長肌肉,有的人下棋能算出幾十種變化並且算後邊的忘不了前面的,你背一篇課文用一小時有的人用二十分鐘,木下能吃僅僅因為胃大。機能是天生的,基本無法靠努力改變。
看到這裡你會覺得勤奮有多大作用?如果你想成為天才,想補拙,勤奮是沒用的,一點用都沒有。勤奮只是讓你成為拙中之秀,讓你通過時間來積累一些經驗,能讓你成為熟手,但成不了高手。
但就目前來看,熟手也是一中稀缺資源,勤奮還是有用的。勤能補拙這個東西我相信一半
比如龜兔賽跑,如果龜和兔都按自己的步速行走的話,烏龜是沒可能追上的
勤能補拙,只能補自己的拙,對於外界的輸出很少
比如我高中的一個同學,勤奮到不行,可是就是沒成績
不過如果是工作的話,我也不是太喜歡每天勤奮到12點,然後工作量跟別人6點下班的一樣,這樣會給大家帶來很多壓力
如果只是針對學習上來說,調整學習方法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途徑,長時間的觀看如果效果不高的話是比較打擊的。
我出身平庸
父母務農
沒有高貴顯赫的家世
也沒有可以用來吹牛逼的人脈資本
我智商一般
資質平平
微積分別人一遍就懂
我可能需要三遍五遍甚至永遠不懂
我學歷不高
不是985、211
面試場上清北人復
報出家門都會問是本科還是專科?
我討厭雞湯
我也深知付出和回報或許不成正比
天道不一定酬勤,寒門難出貴子
可是
如果不相信勤能補拙
如果不相信天道酬勤
我真的不知道我應該相信什麼
我真的不知道我還能做些什麼
勤,做的事情多了見過的事也多了,慢慢知道怎麼樣做才能利益最大化,當然機械性的重複工作不算
我先舉些栗子:
有時候我寧願相信「杜甫能動」,而不是「勤能補拙。
有時候我寧願相信「婦女之友」,而不是「賓至如歸」。
有時候我寧願相信「好狗邊上飄」,而不是「風景這邊獨好」。
有時候我寧願相信「心在情婦那」,而不是「山東博物館」。
勤本身就是一種天賦,跟注意力和精力有關,像我這樣老刷知乎的人就沒有
我認為,勤奮是唯一有可能彌補先天劣勢的東西。我實在想不到有什麼其他的選擇。但是,勤能補拙並不意味著勤必補拙。補不補是自己的事,能不能成功只有上帝知道。換言之,笨但勤奮,有可能成功;笨又懶,不可能成功……
你15歲,看了播求的比賽,愛上了泰拳,發誓要成為播求一樣的男人。
如果你光想想,看比賽的時候熱血一下,不付諸行動,你啥也不是。
如果你以播求的訓練標準要求自己,以播求為目標激勵自己,堅持10年,發現自己其實天賦一般,就算這樣訓練也成為不了你這個公斤級的世界王者,但依然可以秒殺業餘愛好者,放在這個公斤級的職業拳手中,也還算不賴,能靠打比賽掙錢養活自己,過還算可以的物質生活。
這叫天資一般。
如果你在這訓練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其實非常有天賦,越訓練進步越快,打幾場比賽連續贏,越打越順,連續訓練之後你打一龍隨便打。這個時候你雖然不是第二個播求,但大概也是西提猜之類的水平。
這叫天資遠高於平均水平。
如果你訓練過程 ?第一年就發現自己天生手臂就比同重量級的人短一截,怎麼打怎麼輸都一年下來打實戰打得沒用過幾場,這時你發現了自己臂展的劣勢,於是你意識到自己天賦不夠,痛苦的放棄了這項運動,轉而去打乒乓球或者跳水或者巴西柔術。
這叫天資不夠。
但無論是哪一種,你都必須在足夠勤奮時才能發現自己的天資水平到底怎麼樣。(這也就是那句以你勤奮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的實際含義,其實「拼天賦」是錯誤的說法,正確的說法是發現天賦。)
勤奮不能保證天資一般的人拿到同行業的最頂尖位置,但能保證他們處於中等偏上的位置,甚至有可能能幹掉天資好過他們但不夠勤奮的人。(龜兔賽跑的故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只不過極端化了,只有少部分人是烏龜,大部分人可能是比烏龜快的老鼠)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不勤奮,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天資到底如何。
怕就怕自己本來天資不夠卻不自知,還不勤奮(自己給自己找心理安慰說只要我夠勤奮隨便秒殺比我牛的那些傻逼,其實就是懶和膽小怕自己真的努力了卻還是不成功,只能承認天資差),因為不勤奮所以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自己的天資在哪個方面有優勢),做什麼事情都淺嘗輒止,就這樣在高調吹牛皮的遊手好閒或者低調懶散的默默無聞中過了一輩子,從沒被人看得起過。
——————
下面再補充一下家境對於成功的影響。
家境好的人,相比於家境差的人有什麼優勢和劣勢呢?
優勢:
1. 家境好的人有更多的選擇和試錯的機會,他們看到播求的比賽之後想練泰拳(例子:韓博惟_百度百科),如果練了一年發現自己天資不夠,可以不考慮生活毫無壓力的轉行練游泳,如果練了一年發現游泳天賦不行可以練乒乓球,練了一年發現自己運動天賦統統不行可以學畫畫、寫詩歌,發現自己藝術天賦不行可以學物理。實在不行還可以走下面第二條路線。窮人是折騰不起轉行的。富人可以在高校做演講時高喊跟隨你的內心,做你熱愛的工作 北大才女張泉靈北大畢業典禮演講 視頻,窮人只能呵呵了。
2. 放棄在某一個領域專精的路線,走更靠情商吃飯的路線,例如一個官二代可以憑藉家庭找的關係和資源去做記者,天然的就可以採訪到很多政要商界領袖(看父母的面子),地方市委書記的兒子去做投行或者商業銀行的投行部,天然的就能承包所有的當地地方企業的上市或再融資項目。王健林的兒子可以拿著父輩的錢去做創業投資基金,遊說父輩的同好投資,只要兒子水平不太差,父輩的同好都會給面子。高曉松也可以僅靠吹吹牛扯扯淡賺很多錢。而一個農村學生絕對不能這麼做。
3. 信息優勢。家境好的人接觸的事物多,信息比家境差的人多很多。同是北大光華的學生,教授的子女可以和教授的子女、自己的親戚談笑風生(其中不乏在國外留學定居的,在香港做投行的),聊一聊就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給一些建議,或者讓其在某個投行實習一段時間(甚至各個部門都接觸一下)看看喜歡不喜歡,西部農村出來的學生只能上網看學長學姐職業生涯介紹,即時看了也沒辦法感性地認知每個部門工作情況究竟如何,只能自己一個一個投簡歷去試。
4. 最低生活保障。北京部委某處長的兒子如果成績不好,在人大附中讀書卻只考了個普通的211,他父親可以給他介紹一個中石油或者四大行北京分行的工作,他就算一輩子不努力混吃混喝也可以在銀行等國企裡面舒舒服服過一輩子,反正家裡在北京有房,不用愁北京戶口,沒有任何理想也可以隨便找一個北京普通高校的外地女生。(北京戶口加房子是多大的吸引力不必多說,我不相信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的普通女生或者江浙地區的中產家庭女生更願意找一個從中西部小縣城考到清華北大的貧二代而不願意找一個北京本地部委處長的兒子)
劣勢:
家境好的人的劣勢只有一種情況,就是因為太多誘惑而不知道要幹嘛,並在自滿和碌碌無為中被一個極度專註某個領域而且極其勤奮的人超過。例如,上面說說的一個處長的兒子呆在中石油或者國家電網不怎麼做事,很可能會被一個北大畢業去了中信證券倖幸苦苦做10年行研,連續三屆新財富的人超過。 如何評價超過?那個處長的不努力的兒子可能十年還是一個科級的職位,10年行研的人可能是賣方研究所的副所長或者跳槽去了某基金做基金經理。
家境差的人如何才能超過家境好的人?
1.嘗試階段,做每件事情(每個方向都勤奮)為了了解自己的天賦在哪裡。
2. 儘早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至少是一個天資不差的方向),極度勤奮地去做,專註與這一個方向,不要被外面的其他誘惑。
3. 千萬不要去和別人比淵博的知識,比說話的能力,比情商,不要去選那種靠情商、資源賺錢的行業(例如公務員、銷售、媒體、投行承攬、銀行拉存款),要選靠智商和勤奮的行業(例如拳擊、行研、程序員)。在職業起步階段這個尤其重要!!尤其是在一個國家的階級較為穩定的階段,靠情商吃飯的行業對於窮人來說會越來越難走。
舉例子: 周杰倫、鄒市明、李彥宏、以及中西部小城市出生的你周圍的那些高考考上北大光華畢業去中金中信研究崗的高中同學。
注意:像李彥宏、馬雲這種出身不好還能靠做企業,走情商路線的人(其實是偏情商而已,還是有智商成分,因為是互聯網行業),在以後的中國會越來越少,因為改革開放之初所有人起跑線基本差不多,但隨著30年多年的發展,這批人已經形成了階級分化,並且各行各業均已佔據腳跟,各自佔山為王,窮人想再依靠做生意發家致富只會難上加難,除非是一些有技術壁壘的高科技行業還有可能存在。所以還是建議窮人走技術、專業路線。勤能補拙啊~
一,
這對應了心理學上在發展問題上一個遠久的爭議,nature vs nurture(先天vs後天)
先天就是人與生俱來的遺傳素質,生理結構etc
後天則是環境,如家庭、學校甚至包括你是生於文革期還是二十一世紀(社會環境),還有教育環境etc.
那麼爭議結果是什麼呢?現在的心理學家,承認兩者對人的影響都有,在試圖回答的問題是,兩者對發展各自有什麼影響,以及兩者如何在發展過程中相互影響。
非要說一個結論的話,就是【遺傳決定了人能發展的限度,後天則真正決定了發展到何種程度。】
二,
從認知神經科學上來解釋的話,有個鼓舞人心的詞叫【神經可塑性】
啥意思?
就是,通過努力,你的大腦里的神經元突觸和其他神經遞質會變化,會建立各種新的聯繫。當你學習新的東西,就開始建立了新的聯繫。但是不要太得意哦,如果不及時複習的話,這些新的聯繫可就消退了ˉ\_(ツ)_/ˉ
但是!好消息是!只要適時複習,這些新的神經聯繫會變得牢固,你的記憶和能力即得到了提高。
所以勤能補拙,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就是,由於後天的努力,建立了新的神經聯繫~人就變聰慧啦啦啦啦~
至於題主提到的,如何對花時間學習卻不能提高學習效果的人提建議。
首先,其實學習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如果沒有長時間堅持的學習,知識體系會像豆腐渣工程= = 很容易倒的!學習的效果也是要長期才能體現出來,所以這類人不一定是沒效果 可能是積累的時間還不夠。
三,
有關如何學習的建議其實網上非常多了。我就不具體說了,推薦點資源吧。
書籍【如何閱讀一本書】教你如何閱讀,如何在知識間建立聯繫。好書。是一本建議讀任何書之前讀的書。
cousera【learning how.to learn】是從認知神經的角度來講學習的課程,老師運用了非常多有趣的方法來解釋學習的過程,也提了很多提高學習效率的建議。五星好評!
那麼,祝大家都學得愉快(??????) ?
你很怠惰啊
天分決定了一個人能飛多高,勤奮決定了一個人是只會爬,還是能走能跑,甚至能飛。
推薦閱讀:
※算命的人說出算命結果的時候自己內心是怎麼想的?
※如何能夠在白紙上把字寫整齊?
※什麼樣的聲音算是好聽的聲音?
※內心總是很亂,很浮躁,有什麼好方法讓自己內心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