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辜鴻銘說的「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國人」?

【辜鴻銘:"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國人"】辜鴻銘認為真正繼承中國文明精華的是日本人而非中國人。漢唐時代形成的中國文明,被元朝及後來游牧民族的入侵打斷而失傳。日本則成功地抵抗了忽必烈的進攻,在海外保留了中國文化的真傳。他斷言: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國人,是唐代的中國人......不喜勿噴,我純粹希望大家給我辯證一下

首先謝謝大家的回答,讓我對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謝謝!其次我想解釋一下,我本意並沒有要斷章取義,真的就是這一句話讓我也產生了些許思考。我所想到的是,歷經外來文明的佔領(並沒有要把我們五十六個民族對立的意思,只是現實確實是都外來文明),長江黃河流域孕育的漢文明有多少我們真正繼承到了,對於一些生活上體現的傳統,我本人就確實分不清哪部分是本土生長哪部分是民族大融合之後繼承的。那由此,不考慮血統傳承,對於較為完整保存了唐文化的日本,是否更讓唐人覺得親近而覺得我們陌生呢。。。說什麼白岩松語錄、馬雲語錄的傢伙,給點乾貨OK?


有朋友把最高票「辜鴻銘沒說過這話」外加整段複製百度百科的答案推到我TL上了,有點看不下去,來給各位糾個偏。

無論反駁別人還是證明自己,希望大家都能拿出實證,這才是討論之根基所在。

至於辜鴻銘這句話,我在以前的答案里表達過類似的意思:


不要太在意它情緒過於激烈和誇張的皮相,而是去看它有什麼更值得汲取的里子。

人家的精華你沒學到,反而去吹黑些個斷章取義的一句話名人名言寶典,這是本末倒置。

大批的皇漢和精日都是這麼作出來的。

關於這篇文章的更多細節,我回家後如果有時間,會做更多的補充。


——


回來了,簡單說一下。

我希望題主首先知道的是,辜鴻銘是個非常頑固的中國文化中心論者。而這篇文章,則是它在1924年,於日本發表的一篇演講。


1924年是個什麼年頭?1918年,一戰結束,1919年,新文化運動已經打響,1921年,中共成立。1920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處在大正時代的日本入超嚴重,它向外伸出的爪牙已經饑渴難耐,日本的軍事勢力已經漸次侵入中國。


這一年辜鴻銘在日本發表了這篇演講,它不能不說沒有危機感,日本對中國的敵意甚至令它心驚,而這敵意在它看來,勢必引發徹底的背棄。


所以辜鴻銘在開篇就申明了,中國才是培育日本文化的土壤,離開了中國,投向西方思想、逐日西化的日本,只能是無根之花,會迅速枯萎。


我們且不論它的觀點對與不對,但這個論調跟辜鴻銘慣常的中國文化中心論是非常一致的。


辜鴻銘在此篇中,以法國人傳承給英國人的騎士精神作為佐證,大談特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發源於中國。這點其實也沒太大過錯,日本武士道雖核心是其神道教的思想,但與中國儒家思想的捨生取義的確脫不開干係。隨即辜鴻銘又讚美了一番日本,引述西方學者語,稱它為「東亞諸國中唯一未被歐洲人踩在腳下的民族」,而也正因此,日本延續並保存了完好的中國文明的精神。


但是你以為它僅僅只是在稱頌日本?那就有點大錯特錯了。


辜鴻銘在這篇演講里,是在求一個和解,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和解。


它無意徹底對立日本與中國,也無意徹底對立中國與西方,但是西化的日本讓它恐慌,甚至聯想到也日漸西化、叫囂著「打倒孔家店」的中國。


在辜鴻銘看來,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最為可貴的,它不願意目睹這文化在一場徹底的西化運動中毀於一旦。所以它要告誡日本人,你們學西方,是學習西方文明的利器,而非毀滅自我的道德,更進一步,乃是為保護自身的精神不被摧毀。

——而對辜鴻銘而言,日本和中國的文化幾近同源。那麼它的意思還不明白嗎?


它句句說日本,事實上是字字在指向中國啊。


新文化運動後的中國,知識分子們徹底拋棄了辜鴻銘所最讚賞的「士」的精神,開始走向西方文化中心論。在德先生和賽先生賽高的旗幟之下,「國粹如膿瘡」之論風靡一時。作為一個文化保守論者,辜鴻銘必然是憂心的。它敏感地察覺到了危險,卻找不到解決之路。所以它只能愈發極端,去稱頌包括裹腳納妾之類的「國粹」,劍拔弩張地和新知識分子們站在對立的另一端。


而在日本,它也只能以這種「日本似中國」的抒情方式,想要警醒包括中國在內的聽眾。


日本已因背棄東方的文明,而步步走向極具侵略性的西式陷阱,那麼彼時的中國呢?


是被背棄它的日本所蠶食,還是同樣全盤西化,兩者撞個頭破血流?


辜鴻銘也想不出辦法,它只能嗷嗷哀嘆罷了。


根本上,我認為它始終還是個生於南洋的華人,無法腳踏實地,真正痛徹心扉地感受中國之殤。所以才會把中國傳統之美誇大到極致,而彼時對於中國傳統的批判,更加激發了它對於這古老文化的保護欲,更加迫使它去振臂高呼。


可惜,革命這玩意兒,一旦發起,是很難玩大劈腿的。辜鴻銘的呼聲在當時算是失敗了,現在的新儒家繼承了它部分的衣缽,又在呼,至於呼成什麼樣,我也不太清楚。


——

我講了這麼多,根本意思還是希望各位不要因為一句沒頭沒尾的話,就開始上大蓋棺。若說討論中我最討厭什麼,這種行為無疑要排第一位。


讀文章的本心,不是背幾句「愛國主義是流氓最後的庇護所」「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國人」就算完了的。很不好意思,在我看來,一切斷章取義的名言名句,才是流氓最後的庇護所。


如果說日本繼承唐朝文化,那日本應該是真正的唐朝人,中國不停發展,文化不斷融合,變化,這才是中國。已經不限於唐朝了。我出生在這片土地,吃著這片土地的糧食,呼吸著這片土地的空氣,我死在這片土地上。我不了解幾百年前的唐朝,說我不是真正中國人,我無所謂,我是屬於這片土地的人,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


第一,這是他在日本演講時說的。既然在日本演講,面對日本人,肯定要說些與他們相關的事情;而作為演講,先說出一兩句讓人大吃一驚的話再慢慢解釋是一種很常用的策略;
第二,辜老希望把中國文化發揚光大,而這就需要國家的支持,而是20年代的民國還是那時候的日本的支持更有效,這就不用說了吧;
第三,他認為中日就像英法,文化上同源,但現實中又有衝突。而就文化上來說,他認為日本的傳統文化就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比如武士道與精忠報國,而不像我們只保留了字面上的忠和孝,日本保留在了行動上,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可以成為列強而我們卻被瓜分(變相誇中國文化)。於是對於越來越西化的日本,他希望藉由「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國人」這一說法來使日本人在文化上回歸傳統,然後把中國文化發揚光大。


斷章取義玩的真好。

1924年

辜湯生從1917開始一直在北大上課,一直在日本報紙上寫文章

如果說近300年來,有人以中國人的身份自居還自傲,那麼辜湯生肯定是排名前幾的

但是他有一個特別嚴重的文化傾向

「你除了恰好生在中國,哪裡還像個中國人?」


辜鴻銘是真正的滿洲人


查了下好像辜鴻銘還真說過。那隻能說老先生以論帶史完全不符合事實了,辜說這話可能有他的時代背景和政治意圖在裡面。

事實是:
稍微學點日語,到日本住一段時間,你會發現日本人和中國人,無論是古代中國人還是現代中國人都不一樣。
日語就算到處是漢字,但實際上和漢語是完全不同的語言,日語最基本的語法結構和漢語是有根本性差異的。
日本人對於任何外來文化都有一個很明顯的本土化過程,佛教文化如此,中國文化如此,西方民主文化亦如此。中國文化在日本,可謂是「形似而神不似」。
在日本的日子越久,越發現日本是個在全世界來講都異常獨特的民族。


人家日本人願不願意做還不一定呢


日本學的中國的許多東西,大概是有形無魂。那個源頭的東西已經沒有了,剩下的只是更加嚴格控制細節,亦步亦趨做出樣子的屍體。
日本有時候對細節講究到變態,可能恰恰是因為沒有「魂」
就像武術,如果內在沒到位,就會每次要極度精細的講求手和腳一定要擺到哪個角度和位置,因為內動的那個力不到位。而如果練到位了,只要一出手位置肯定是對的,只需要調內。

還有日本肯定沒有中國的精神,地理決定的,量級差距太大了,那種環境下長不出中國這樣的氣質。
日本整體而言是陰性氣質很重的,中國顯然不是。唐代就更不是了,盛唐氣象,陽氣很足的文化。


辜鴻銘沒說過這話,題主要是非說他說過,您引證出來,最好是精確到出版社和頁碼,辜鴻銘關於日本人這樣說過:「作為外國人,在日本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討厭日本人。相反,在中國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喜歡中國人。儘管他們缺乏衛生習慣,生活不甚講究;儘管他們的思想和性格有許多缺點,但仍然贏得了外國人的喜愛,而這種喜愛是其他任何民族所無法得到的。我已經把這種難以形容的東西概括為溫良。」「辜鴻銘從這一獨特的視角出發,把中國人和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進行了對比,凸顯出中國人的特徵之所在:美國人博大、純樸,但不深沉;英國人深沉、純樸,卻不博大;德國人博大、深沉,而不純樸;法國人沒有德國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國人心胸博大和英國人心地純樸,卻擁有這三個民族所缺乏的靈敏;只有中國人全面具備了這四種優秀的精神特質。也正因如此,辜鴻銘說,中國人給人留下的總體印象是「溫良」,「那種難以言表的溫良」。在中國人溫良的形象背後,隱藏著他們「純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


1.蒙古人沒登陸日本吧?談何抵禦。感情海上的風暴是日本人弄出的嗎?
2.唐代的中國人就是真正的中國人?前面的夏商東西周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加個隋呢?李唐的祖宗不也有外族血統嗎?他們真正繼承前人了一切嗎?唐朝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在前人的基礎上,開拓出了自己的璀璨功業。
3.日本人真的100%繼承了唐朝文化嗎?他們也是在唐人的基礎上,取其所需罷了。至少我所認識的唐朝和現在的日本,還是相差甚遠嘛。
4.中國是什麼時候定義的?最早的中國有多大?我看不比今天的河南大多少吧。當時認為西邊的秦國是野人,南邊的楚國也是野人。江南更是狗屁都沒有,野人都不如。然而千百年後,漢人唐人在秦人舊地建立了長安。荊楚之地更被稱為九省通衢,江南乃是魚米之鄉。
5.中國的定義到底是什麼?以今人為主,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開拓才是中國。也許成功也許失敗。秦人有秦人的中國,漢人有漢人的中國,唐人有唐人的中國,我們?我們有我們自己的中國。至於這個中國是好是壞,我看還是留給後人評說吧。


我只想說如果辜鴻銘他老人家穿越到現在看看現在的日本,只會口吐鮮血,暴斃而亡。

一個南洋馬來人(感謝一些人指正,確切的來講是華裔)能對中國傳統文化造詣那麼高,能說出「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國人」這樣的話,無非有如下可能:

1、智者有時也會有腦殘言論。
2、傳話的人斷章取義,報道有偏差,聽的人沒法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那麼,是哪一種呢?


我們在創造歷史,而不是歷史在創造我們。


私以為,這句話里有三個虛構的概念「日本人」「中國人」「真正的」。
凡是涉及到這些詞彙的,都有一種強迫你去相信某物的意圖,最後一個尤甚。


第一點:「中國人」「日本人」這都是一個大的群體的概念,所以,個別精英、專家、直到分子,熟知中國的歷史文化,並不代表整個群體。

第二點:樓上一堆人談論的「中國人」「日本人」和辜鴻銘書中的「中國人」「日本人」,是對應的嗎?我看未必。

第三點:「真正繼承中國文明精華。。。」什麼是中國文明精華?中國朝代更迭,日本就從頭到尾就沒斷過。所以中國的「文明精華」是五花八門、玲琅滿目,日本則是從下往上一層層鋪上去,偶爾從人家那邊拿塊磚頭而已。所以中國精神自然中國人繼承。


按照同樣的邏輯,老師的學生是老師,老師不是老師,或者父親的兒子是父親而父親不是父親。
世間萬物,一草一木,個人集體,國家社會,都是不斷變化著的,發展中進步,進步中發展。博採眾長,自我改良,都是手段。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歷經滄桑。百家爭鳴是中國,焚書坑儒也是中國;唐詩宋詞是中國,科舉八股也是中國;秦皇漢武是中國,元帝清君也是中國;洋務維新是中國,辛亥五四也是中國;肅反文革是中國,改革開放也是中國。
正是輝煌和屈辱,歷史和當下一起造就了中國。中國就是中國,日本就是日本,談不上誰比誰更像,我們需要包容辯證的史觀。


辜鴻銘至死堅持穿清朝服飾,留清朝的辮子,你覺得他會認為唐朝的中國人才是真正的中國人嗎……


斷章取義者,其心可誅!


心中辮子是剪不掉的,那又何必去過分關注在外的形式呢?


這些話下面有加 「不轉不是中國人」 嗎?


中國人是什麼?

中國人是一群對時間和空間不斷處於應激狀態的一群人。

毫無疑問日本更像唐朝的中國人,朝鮮更像明朝的中國人,還有西南少數民族也有這樣的現象。

我的三種文明觀

鏈接:庫布其沙漠治理得怎麼樣?能大力推廣他們的治沙經驗嗎? - wuweilxl 的回答

天地有多寬廣,胸懷就有多寬廣。

(紅圈內為亞歐大陸的游牧文明區,紅藍色之間是中國的農耕文明區,藍色與沿海地帶是東亞、東南亞的海洋文明區。藍色的圈是中國的農耕文明(華夏文明)的發源地,紅色的圈是中國海洋文明的發源地!也就是傳說中的新月地帶)

導讀:邏輯關係是這樣的,以中外歷史繼承關係為脈絡,闡述軍事為政治服務,政治為經濟服務,經濟為文化服務。對內講農耕文明、海洋文明、游牧文明之間的衝突。農耕文明內部,江浙文化、燕京文化、河洛文化文化的衝突。對外講中國與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印度教、什葉派、遜尼派,以及庫爾德民族主義之間的文化和利益衝突。

@二等兵焦:開頭就尿了,中國什麼時候有海洋文明了,不是搭個舢板出海就叫海洋文明。。。中國什麼時候存在游牧文明了。。。我實在想不出中國歷史上哪段時間可稱為游牧文明。。。

回復:改革開放就是海洋文明;內蒙、東北就是游牧文明;河西、新疆就是絲綢之路貿易通道;四川、雲南、貴州就是茶馬古道。夏商周的中國人都是牧戰為主;再次統一中國的秦始皇先祖,世代以牧馬為業;至於什麼胡服騎射、五代十國、西夏、一國兩制的遼、金、西遼、蒙元、滿清那就更是數不勝數。關於你的笑尿,一方面說明你歷史知識懂得少,另外一方面說面你可能有膀胱炎合併尿路感染。你的視界還是太小,格局還是太小,胸懷還是太小。


我不認為中國是農耕文明,我認為中國有三種文明,一種是以東亞外流域地區為特徵的農耕文明;一種是以沿海省份特定地區獨有的海洋氣候、海洋環境和海洋交通為代表的海洋文明;一種是內流域地區以綠洲、沙漠、絲綢之路為特徵的游牧文明,而我們這個民族的性格,只是排斥和壓抑自己應該舒展的那部分潛意識。從徐聞到上海,中國的海洋文明從來就沒有因為政府的打壓而終止過。比如說中國最有名的海禁,本身就是農耕文化一種嚴重的人格分裂癥狀,游牧文化使我們積極進取,海洋文化為我們帶來財富,萬國來朝,農耕文化帶給我們什麼?今天我們真的就開放了?我們沿海十二省市那個礦產資源不比日本豐富?那個自然條件不比日本好?那個人力資源不比日本豐富?可反問之那個比日本經濟發展的好?這就是中國特色,農耕文化不情願的對外開放,根子里是極端病態的抵觸情緒。假如農耕文化還要對海洋文明、游牧文明進行壓迫,那有精力對外文化輸出?


游牧文明的範圍應該多大嗎?如果不知道,那應該如何評判?就海洋文明的視角,那秦皇島無疑是整個東北亞的經濟、金融中心,可事實上他是一個被農耕文明邊緣化的煤販子。就海洋文明的視角,那營口是東北最具潛力的城市,可事實上他被農耕文明打壓的一名不文。當農民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不是想了解內流域的水文地質,而是想改造他。改造的第一步就是破壞生態環境,然後植樹造零,忙的不亦樂乎。然後你再看中國的上海、天津、重慶、深圳這些城市,中國最著名的就是禁海和焚毀鄭和下西洋的圖文資料,所有這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農耕文明因為保守和故步自封所以落後,他的反應不是奮起直追而是把頭埋進沙堆里。面對海洋文明的崛起,中國的辦法就是壓制、壓制、再壓制。於是你就懂深圳、上海為什麼被圈定到一個非常小的範圍內了。現在你看遼寧,只能一路下滑,由此可以預見京津唐的命運。美國人說:日本雖小,卻是世界強權!中國雖大,只是地區大國。 現在你看遼寧,只能一路下滑,資源都修沒有任何經濟產出的高鐵和爛尾樓!由此也可以預見京津唐的命運。這種文化的衝突影響非常大,已經嚴重的影響了長三角、珠三角的經濟發展。這就是中國的均衡經濟發展理論,他的目的就是限制、打壓先進地區的發展,向落後地區財政轉移。對於中國而言,發展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當中國耗盡寶貴的資源,那時候長三角、珠三角的經濟發展就是痴人說夢了。那時游牧、內陸、海洋文明終於可以均衡貧窮了。摩托車和自行車怎麼均衡發展?東北的問題不是硬體的問題,而是人的腦袋有問題,13億農民是建設不成現代化的。


對時間和地理的征服,是農耕文明最變態的歷史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徐聞上海。東南沿海土地奇缺,東南的人民必須出海捕魚來獲取食物,當人口進一步增長,就需要貿易來實現經濟增長,中央王朝的態度是什麼?片板不許下海,極端仇恨另外一種生活方式。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羅列的特別措施共190項,其中禁止類38項,限制類152項。《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禁止類36項、限制類78項、鼓勵類中的限制措施約43項,共約157項。經過比對分析,發現兩者的吻合度居然達到100%!假如自貿區裡面和外面是一樣的,那弄自貿區幹什麼?中國式的幽默。


茶馬古道。從人類歷史看,中國和印度是世界最主要的兩個經濟體。歐洲、北美、東亞都太偏,而印度居於東西方交流的通道上。中國北方一熟,南方二熟,也有農業三熟的地區,那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區,這也是中國經濟最繁榮開放的地區,而印度全境都有農業三熟的條件。種植業是城市經濟、區域經濟、國民經濟的基礎,當然前提是利用好這一優勢條件。假如印度願意,隨時都可以成為世界首強。中印之間的貿易潛力,完全可以用+來形容,大理完全可以在一天之內控制中國和東南亞、印度之間的貿易,趕超上海。可是我們吝嗇的連條鐵路鐵路都不願意修,中印貿易還是靠騾騾馬馬來實現。中國的西部需要開發?

西北絲路。早在商、夏就有西域的玉器內傳,於是就有了中國的玉文化,中國人喜玉的情節完全不亞於今天國人賣腎買土豪金。農耕文明的官文化進入西域以後,原有的商業文明就凋弊了,直到今天。西域內流域,所以有著以坎兒井為代表的一系列設施農業,漢族所到之處皆以文化征服為特徵,一概剷除。空間地理真的是可以征服的?愚昧無知而已。你要懂,絲路上有宗教、貿易,還有土匪,土匪不除,如何貿易。中國的西部需要開發?


(題外講個笑話,我說中國200毫米降水線以內不能植樹造林,因為荒漠化生態系統是有生命力的!任何人為的破壞都是野蠻和無知的。一個囍裝逼的同學說:中科院、社科院有很多論文能證明在荒漠化地區種樹是有效果的!)


戰天、斗人、艹大地!無他,唯中國人喜歡展綢繞錦樹。


推薦閱讀:

拉鉤(勾手指、ゆびきり、pinky swear)的起源是什麼?
當今日本動漫題材與日本現實社會問題及文化有何聯繫?
普通日本人對戰國故事最熟悉的是哪幾段?
有沒有類似日本電影《小森林》的電影?
《羅生門》中強盜與武士的打鬥場面毫無章法與美感,但為什麼黑澤明會給那麼長的時間?這符合現實么?

TAG:歷史 | 日本文化 | 日本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