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悟空傳》改編成電影?
相關問題:如何評價電影《悟空傳》?
15年前的《悟空傳》要改編成電影搬上大銀幕了。
還記得看《悟空傳》,書的氣質是這樣的: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問世間情為何物,佛曰:廢物!!!
我終於明白,我手中的金箍棒,上不能通天,下不能探海,沒有齊天大聖,只有一隻小猴子。
……
今何在自己說:這是一群人,用一生尋找答案的故事
如何評價《悟空傳》改編成電影?
謝邀。
改編的好不好,唯一的標準就是把細節改掉了,還是把核心改掉了。細節改掉了就是突出核心,核心改掉了,就是全盤皆沒。
《悟空傳》文本本身非常散文化和意識流,劇情也不那麼緊湊,適當的刪減和改編是好事,但作為一部有深刻內涵的小說,也可能以為是細節的東西,刪改掉了就文不成文了。
那麼悟空傳的核心是什麼呢?
很多人提到愛情,我覺得本書講的最好的並不是愛情,甚至不是愛情在命運下的脆弱--這實在是太過簡單的歸因了。
在我看來,唯一稱得上《悟空傳》主軸的就是反抗,而我相信這也是打動一代年輕人最關鍵的一點。而反抗的種子是深埋在整個文本之中的。
八戒雖然最開始就把取經的「任務」簡單的認識為詛咒並甘願為解開詛咒而受苦。但悟空打死唐僧之後他又輕鬆的說「解除不了就不了吧,做豬又如何做神又如何,也許做豬會更快樂一點。」?? 這時的悟空依舊是有包袱的,他擔心唐僧死了,詛咒就解除不了了,卻被八戒實力打臉,以至於到後來自己感慨「原來像這樣神仙沒法管的東西都有個名字,叫做--妖。」
這就算反抗的種子了:妖是什麼呢?妖體現的是人性,是天性,是未被規訓的逍遙。那神呢?
《新編續西遊記》是傳統西遊IP的代表,孫悟空從屬於天道的一部分,你不服從,就要挨打。類似的《西遊記續》,《再續》,《再再續》之流基本是同一個路子。雖然表面上最後賦予了孫悟空以神性,但是這個神性必須付出的代價是其人性(猴性?)被反覆捶打折磨,直到再無反抗之力。
那這個神性真不要也罷。
實際上,在《悟空傳》以前的西遊IP都是同樣的路子:日韓作品中的孫悟空雖然也是外向易激的性子,但似乎更多了幾分屬於當代青年人的個性,和那個狡猾的猴頭多少有些區別,而作品也把似乎把選擇權交給了這個新時代的青年人:我不強迫你了,你來自己選吧。
甚至大名鼎鼎的《大話西遊》系列也模仿了這個套路。
當然,其結果依舊是毫無例外的「選擇」天道。以至於我不無陰謀論的猜想:這難道不就是《1984》到《美麗新世界》的轉變嗎?統治者放棄成本高昂的直接壓迫,而通過引導和操縱讓你認為自己擁有自己,最後成為馬爾庫塞意義上的單向度的人。
恰如悟空所說:你以為你有很多路可以選擇,但是在你四周有很多看不見的牆,其實你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所以《悟空傳》則和《大話西遊》們完全不一樣,如果《大話西遊》講的是命運的不可抗性下的悲劇,而《悟空傳》講的就是:什麼狗屁命運?能吃嗎?
於是有了反抗才有愛情,親情,友情,乃至一切,否則一切都是無根之木,說倒就倒了。所以對我來說,改編的成功與否,全看它是否還忠實於原著的精神,電影夠不夠「燃」。
反抗必須是充滿激情的,這才能在技術上體現電影工業的視覺盛宴,精神上突出反抗的正面意義,這一點上,預告片倒沒有讓我失望。
彭于晏也許確實很適合孫悟空這個角色,因為他自帶獨特的「少年感」,難道孫悟空不就應當是一個永遠的年輕人么?也許我們會老,但心中的孫悟空不會,預告片中他掣起金箍棒的時候,火熱的熔岩簡直能把天地划出一道血痕,讓規則和「正常」顫抖碎裂,簡直燃到爆炸。
甚至它在影像設計上也頗有幾分得到了《悟空傳》的真傳:金箍棒和孫悟空本身都變成了熔岩和岩石的結合體,看起來隨時可能分崩離析,但是卻帶著一往無前的氣質,爆發出了最大的能量—哪怕會死。
就像書中說的那樣:「這個世界上本來是沒有路的,因為有人要到他想去的地方,所以他們需要一條路,其實路通向哪兒也沒關係。」
沒錯,哪怕是死亡也沒關係。悟空傳拍成電影的話,如果是王家衛那這部電影在意境上應該是有保證了的。
評論裡面有句話很契合:只有王家衛的電影達到裝逼而不尷尬違和的水準。@飛天意麵大神
今何在的文風太跳脫了,書中有大量的留白,他只負責在最精彩的地方重重描上一筆,其他的情節都由讀者自己想像。
這種風格在小說中能大放異彩,使今何在的風格與眾不同,但我完全沒法想像改編成電影的樣子。
忠實原著?那就會拍出來一場時間線和劇情完全打亂的電影。看過原著的還好,新觀眾估計會完全摸不到頭腦。況且,我對演員們能否駕馭的住也持懷疑態度。
沿時間線補全劇情?師徒四人和小白龍的故事貫穿了五百年的時間,各種獨立又互相糾纏,難不成搞出來個123456部?還有再一次的,對演員們持懷疑態度。
總之我個人還是希望悟空傳能只留在紙上。不過電影還是要看的希望明年今何在與劇組能給我個驚喜。
畢竟是今何在嘛。
畢竟是悟空傳嘛。
第一次讀《悟空傳》大概是十五年前的事,那時我還是個剛上高中的中二少年。我當時早已習慣了《西遊記》里孫悟空神通廣大斬妖除魔的高大形象,在這樣的背景下,這本綠皮書帶給我的感受,從意外到疑惑再到嘆服:孫悟空原來可以這樣理解,西遊記竟然能夠這般闡釋。
十五年過去了,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年歲的增長,我的書櫃里已經幾乎不再有《悟空傳》這類書,但我卻仍然會時不時懷念起那個草綠色的封面——因為它實實在在地影響了我的青春。本質上,這是一個關於反抗的故事,一個關於理想的故事,一個關於堅持的故事。
用今何在自己的話來說:
「西遊就是一個很悲壯的故事,是一個關於一群人在路上想尋找當年失去的理想的故事,而不是我們一些改編作品裡面表現的那樣,就是打打妖怪說說笑話那樣一個平庸的故事。」
它是青春的,它是熱血的,它是燃燒的——還有什麼主題能比它更點燃動不動就想熱血沸騰的年輕人呢。
最近幾年影視ip浪潮猛然興起,其中不乏《甄嬛傳》《琅琊榜》這樣的精品,但更多的則是槽點多到三天三夜都講不完的雷人之作。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對《悟空傳》要改編為電影這個消息的心情是複雜的。
根據目前了解到的消息,製作方對於改編的誠意和認真程度似乎暫時不用擔心,但拋開這一點不論,僅從技術角度而言,這件事仍然會讓人懷有些許疑慮——因為《悟空傳》不同於其他很多大熱的ip原著,它是好的文學,但很難轉換為好的電影。文本和影像之間,有著一道看不見的牆,有時候這道牆薄得就像一張紙,一戳就破,但有時,這道牆卻厚到有如一道天塹。
改編之難,關鍵難在類型轉換。大編劇蘆葦在《電影編劇的秘密》一書中反覆提到,大部分中國電影的失敗是因為類型不清,甚至導演編劇從根本上輕視類型的存在,認為類型片的誕生是資本對藝術的扭曲,是藝術對商業的投降。然而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ip改編從本質上而言毫無疑問屬於商業行為,對它的否認與忽視是危險而愚蠢的。《悟空傳》當然是充滿情懷的文學作品,但當它進入影視市場時,必須要找准類型,進而找准願意為之買單的的受眾。
於是,難題就出現了。某種意義上,《悟空傳》原著從類型角度來看可以說是模糊不清的——它像是介於小說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本類型,它同時具備這兩種體裁類型的一部分特徵,但又很難完全歸於其中一種。
讀過《悟空傳》的人都會有一個感受,它在文本呈現層面和大部分小說很不一樣——以一些「強敘事」模式的小說作品標準來看,它沒有一個清晰穩定的時間軸,不遵循絲絲入扣環環相套的情節推進軌道,很多章節顯得很意識流,更喜歡讓讀者感受「氣場」、「氛圍」、「意境」,而不是給讀者一個清晰可見的場景,一段紮實有力的動作。還有一點,今何在很習慣於大幅度留白,他喜歡在重點情節上予以濃墨重彩的描繪,其他的情節則往往一帶而過,甚至完全交由讀者自己想像。
作為文本內容,這沒問題,甚至增加了作品的整體魅力——那些意識流的部分、留白的部分留給了讀者巨大的想像解讀空間,不同性格背景、不同身世命運的人會代入不同的理解,在腦海中構築出不同的畫面,這些五花八門的理解和原始文本共同構築了一部令人念念不忘的《悟空傳》。
但當這些內容要轉換為影像時,問題就出來了——原著中錯綜複雜的時間軸、跳躍多變的場景切換、點狀而非線性分布的情節鋪設,無一不是巨大的挑戰。作為文本,受眾大可以結合上下文反覆揣摩分析其中的妙處,但作為影像,這樣的風格只會讓人一頭霧水。
這樣的狀況並不是沒有出現過,去年一度讓人以為要打破各種票房紀錄的《魔獸》就是一例,諸多原因其實可以歸納為很簡單的一句話:看不懂。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
「我有一個夢,我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眾仙諸神,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再無我戰不勝之物。」
讀起來是不是感覺很燃?可是,這一段在電影里應當如何去呈現呢?如何去讓人感受到它背後那種遼闊悠遠的氣象呢?當然,這並不是一定做不到,但它的難度顯然要比其他很多ip改編作品要難得多。君不見很多個版本的金庸劇都會遭遇這樣的吐槽:編劇為什麼要瞎改?直接按原著老老實實演不行嗎?
從技術角度來講,這種吐槽是有其合理基礎的。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射鵰三部曲這種作品確實具備原樣照搬的可能性,因為原著非常結實工整。但《悟空傳》顯然不是這樣的。
感受一下這樣的句子吧:
「我像一個優伶,時哭時笑著,久而久之,也不知這悲喜是自己的,還是一種表演,很多人在看著我,他們在叫好,但我很孤獨,我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我幻想著我在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世界,那裡只有神與妖,沒有人,沒有人間的一切瑣碎,卻有一切你所想像不到的東西。但真正生活在那裡,我又孤獨,因為我是一個人。」
從這個角度講,渴望看到一場劇情嚴絲合縫高潮迭起的精彩戲劇的觀眾,在很大概率上需要調整一下自己的期待值——因為《悟空傳》從來就不是這種刀刀見血拳拳到肉的作品。
但我仍然對《悟空傳》抱有相當的期許。因為我在劇情簡介里看到這樣的描述——「然而,所有人的命運早已註定,從不知天高地厚的熱血輕狂,到無奈宿命難改的壓抑絕望,迷茫與挫敗,理想與自由不斷碰撞,這是一段屬於青春的不朽抗爭。」
這段話點中了《悟空傳》的精神內核。那是不滅的鬥志,那是自由的意氣,那是張揚的熱血。只要牢牢抓住這一點,哪怕編劇將原著改寫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版本,《悟空傳》便依然是《悟空傳》,理想不死,精神永在——
「若天壓我,劈開那天。
若地拘我,踏碎那地。
我等生來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
-
十年之前,我看了一本書,叫做《悟空傳》。
從小習慣了一身本事降妖除魔的孫行者,習慣了讓各路神仙頭疼不已的石猴,這本書的橫空出世,幾乎顛覆了我對孫悟空的形象定義。
第一次看《悟空傳》的感受,怎麼說,就像九天驚雷一樣炸在我的頭頂。讓我自言自語喋喋不休:「原來,孫悟空,是可以這樣解讀的。」
也是出於對這本書的執著,所以今何在發布消息說《悟空傳》要搬上熒屏的時候我真的差點在評論里罵他,直至看到他也是這部電影的編劇之一,我才稍稍定心。也許只有《悟空傳》的原作者參與才能讓我這種追逐十年沉迷十年念叨十年的老讀者對這本書的影視改編有一點信心吧。
從《盜墓筆記》開始,影視大ip層出不窮,稍微有點兒質量的都會被大加讚賞。為什麼?因為總有不是修此道偏要入此行的智障拍出爛片來墊底。
《悟空傳》呢?熟悉這本書每一段話的讀者都知道這本書要改編成電影難度會有多大。
首先,時間軸問題。
從五百年後西行路說起,經由五百年前天蓬和阿月的戀情,再是孫悟空、紫霞、阿瑤的故事,接著又回到五百年後鎖妖柱……
這個時間軸不僅錯綜複雜,而且人物場景極其跳躍,也就是主體時間軸決定與其說《悟空傳》是另類西遊解讀的小說,不如說其是關於另類解構西遊主題的意識流散文。
那麼如果想把這個時間軸基本還原在電影里,這個劇本工作量是難以想像的,基本屬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算實現了,對於沒有看過《悟空傳》的新讀者來說,你不看個十幾二十次基本不可能看懂。
那電影的意義在哪裡?
接著,文字的實體化。
今何在的語言功底毋庸置疑,《悟空傳》這本書的情緒煽動幾乎能戳中絕大多數讀者的淚點,熱血、柔情、細膩、霸氣,有燕趙北地走馬客的豪邁,也不缺煙雲江南公子哥的婉轉。
比如五百年後孫悟空再見到紫霞的時候:
「你是誰怎來問俺?」孫悟空笑著說,到了天空他的性格彷彿也變好了。
「我是紫霞。」那女子忽收了笑說。
孫悟空覺得心裡一抖,好像一扇門被打開了,但那扇門裡卻什麼也沒有。
比如最後面的時候:
四野無聲,只有「齊天大聖」的大旗在風中嗶嗶地抖。
孫悟空伸手撫那旗杆,仰頭望向大旗,放佛在想許多事。
妖眾們都屏住了呼吸,許多老妖想起當年誓師向天庭的那一幕,不由身子顫抖。新生的妖們睜大了眼睛看著這個被前輩用敬畏與感嘆提了無數遍的妖王。
你看,我摘的這些文字,真的要實體化的話是很難體現出原著複雜的情緒的,可能與之匹配的是動作、眼神以及環境的烘托,但是這樣的語句在《悟空傳》里比比皆是,怎麼辦?
而且說及語言,就不得不提台詞的改編,文字寥寥十來萬字,對話幾乎是半壁江山,如果都搬上熒屏是不是整部電影就是一群話嘮過家家?
出彩的對話真的太多,對於在電影劇本里台詞的取捨,我覺得今何在肯定也是要去花大氣力才是。
最後,情節刪減。
你要明白《悟空傳》最重要的是什麼?你最想在電影上看到什麼?
是愛情嗎?不是。
是友情嗎?也不是。
我認為《悟空傳》這本書之所以能讓我看這麼多遍,之所以讓我從青蔥年華到漸入中年還如此著迷,本質上是孫悟空的精神,那種為了自由與夢想不懼權威揮棒逆天的悟空精神。
這不正是我最開始被這本書吸引的點嗎?
西遊ip泛濫的今天,試問有哪些是真正捕捉到這個點的?是真正站在妖的視角來解讀西遊的?在我看來,僅《悟空傳》而已。
星爺《大話西遊》如何?《降妖篇》如何?《伏魔篇》如何?星爺的側重點是另外一個被世人忽視的西遊之路:戴上金箍,我無法愛你,取下金箍,我無法救你。
情字何解?情字無解。
而其他的解讀作品,甚至就是吳承恩前輩的原著里,所宣揚的都是歷經千辛萬苦修成正果的理念。
有人在乎過什麼是正果嗎?沒有。只因為所有人都說成佛是正果,所以成佛是正果。
有人在乎過孫悟空覺得這是正果嗎?沒有。無情無愛的斗戰神佛比起自由自在的美猴王,他需要選擇嗎?
有人在乎過孫悟空想要的究竟是什麼嗎?沒有。因為佛要他西行,強迫他西行,因為世人要他西行,所有人都要他西行,誰會在意他想要什麼呢?
只有《悟空傳》這一本書,在思考這個問題:孫悟空也許從來就不想成佛,只想作妖,自由自在的妖。
為什麼我要說悟空精神是整本《悟空傳》最重要的呢?因為只有這個點,才是真正大眾都缺失的精神,我沒有,你沒有,他,或者她都沒有。
所有人都說考事業單位穩定,是好工作,所以你去考了。
所有人都說理科生好就業,所以你選擇了理科。
所有人都說那個人條件好工作不錯家境又好,所以你選擇和那個人結婚。
所有人都說離婚的女人舉步維艱一日夫妻百日恩,所以你選擇了湊合過。
然後呢?
有人在意你的感受嗎?沒有。
既然沒有人在意你,你為什麼都不在意自己呢?都不願意為自己的幸福去反抗呢?就因為你是一個人就不反抗了嗎?
所以你現在知道為什麼《悟空傳》能這麼深入人心嗎?因為放棄,所以寄託。
就像這次電影改編刪除了非主線的一些劇情抑或是角色,可以。
這些都可以,這些情節刪減我都能接受,並且覺得在電影整體的完整度、緊湊度和流暢度來說這些刪減都是可以的。
但是。
如果孫悟空不再桀驁不想勝天半子只為自由,那麼我不認,就像《狼圖騰》里如果最後游牧文明沒有尊重歷史沒有被農耕文明取代那麼我就覺得是失敗的,是虛幻的。《悟空傳》如果沒有這樣一個代表思考與反叛、自由與鬥爭的孫悟空,那麼《悟空傳》就失去了魂魄。
一本書的魂魄如果沒有了,那這本書對於我來說,不過是廢紙罷了,電影同理。
以上。
從改編難度上來看,比起劇情跌宕的小說,這種意識流文字的電影化確實能在難度上高几個檔次,我必須客觀正視,這是一個原著腦殘粉該有的認知。我有腦子,我只想看到我想看到的渴望看到的必須看到的孫悟空形象。
但是我絕對不會因為難度大就降低對《悟空傳》的要求,像個智障一樣地只知道表揚和追逐。
絕對不會!
因為別人的英雄有很多,我的英雄,只有齊天大聖,孫悟空。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十七年前,今何在寫下的文字依舊激蕩人心。
《悟空傳》誕生於2000年的文學論壇金庸客棧,作者今何在原名曾雨,在《西遊記》原著和《大話西遊》的影響下著成此書,一經問世,轟動網路,被譽為「中文互聯網第一書」。今年,這部傳奇小說會被搬上大銀幕。
在中國,沒有哪部作品比《西遊記》的受眾面更廣,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人人都能講上其中的幾個故事,無所稀奇。
86版《西遊記》幾代國人的回憶
但今何在對「西遊」的顛覆和升華激起了無數年輕人的共鳴和熱血。
故事的開始,師徒一行人在森林外休息,三個徒弟不想化緣,惡吵之後即將惡戰,玄奘一個人溜達到森林覓食,遇到了一個頗愛禪機的女妖想要吃他。悟空前來救玄奘,卻發現女妖認識自己。
他告訴女妖,自己因為不敬天帝,在五獄山關了五百年,後來玉帝開恩,只要他完成三件事就能贖罪。
第一是保玄奘取經,第二是殺四大魔王,第三件要等前兩件完成才會告知。他要殺的四大魔王包括「齊天大聖美猴王」。
女妖聽後痛哭流涕,孫悟空此時已經忘了取經之前的一切,他殺盡妖怪只是為了攢些功德分,早日位列仙班。法力大不如前,銳氣全無,頭上禁錮更限制了他的種種。
「硬漢「形象的彭于晏飾演孫悟空
從森林裡回來,孫悟空一棒打殺了唐僧,鬧地府,殺龍王,一身殺氣重返靈霄寶殿,但前來阻止他的也是孫悟空,兩人鏖戰一起,驚動西天如來。佛祖以大智慧點撥,作惡的乃是六耳獼猴。
但紫霞仙子卻在那具屍體的手中發現一條紫色絲巾,被棒殺的不是別人,正是孫悟空自己。
關於《西遊記》的一大猜測是真正的孫悟空已在「真假美猴王「中死去
肉身被毀的玄奘,是佛祖弟子金蟬子轉世,他對小乘佛法存疑,試圖自悟大道,如來尊者地位岌岌可危,將他貶下凡塵,設重重阻礙。
廟中主持問他,你究竟想要學什麼?
玄奘回答: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他在凡間吐露心聲,靈山上佛祖震動,驚慌之下,安排了西遊這場騙局,要將反骨一網打盡。
孫悟空還是猴子時,去方寸山問道,老祖問他有何所求。
他回答:我有一個夢,我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眾仙諸神,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
浙版《西遊記》在方寸山求道的小猴子
潛心悟大乘的金蟬子和未入道門的猴子都有一樣的期望,因為大乘回歸本真,道即是自在本心。
但無論天庭還是靈山,都容不下本心和自在。
小白龍是東海之女,遊戲人間時化作金鯉,被玄奘救下。後來違背天命不嫁天庭,被玉帝奪去龍族血肉,貶為白馬,私自來幫三界不敢親近的師徒四人。
八戒前生是天蓬元帥,身材高大,背後生有兩翼,和月仙相知,共鑄銀河群星。因在蟠桃會上不顧王母盛怒,扶起了月仙,而被處刑。極刑本已是最重的刑罰,但天帝覺得不能解心頭之恨,暗自派人把天蓬轉世為豬。
選秀歌手歐豪飾演「天蓬」
師徒四人中,沙僧著墨最少。在原著里,沙僧曾為捲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破琉璃盞,被杖打八百,貶下流沙河,每隔七日被飛劍刺穿胸脅百餘下。
他的所遭受的重刑也是《西遊記》謎題之一。在《悟空傳》中,今何在大筆一揮,沙僧又多了幾分可悲和可憐。蟠桃會上,他為救王母,擲出琉璃盞阻了孫悟空的金箍棒,王母脫險,發現琉璃盞破碎,大怒之下貶了捲簾大將。
電影版中選用喜劇演員喬杉扮演沙僧
在取經隊伍中脾氣暴躁、無所作為的他,也是天庭安插在孫悟空身邊的姦細,當然他內心最緊要的任務是搜集琉璃盞的碎屑,重新拼湊完整,然後返回天宮。經歷了五百年的搜尋,他終於拼好了琉璃盞,獻給王母,寶座上的女人看了一眼隨手扔到了地上。
幾個人物都代表了不同的選擇,金蟬子選擇懷疑,相信自己;孫悟空選擇反抗,至死不休;沙僧選擇盡心竭力,服從權力;豬八戒和小白龍選擇不問世事,忠於愛情。他們最終都以悲劇收尾,只在歷史中留下傳說,映照草木枯榮。
孫悟空曾在斬妖台上看到過一隻妖怪的頭顱,那隻頭顱視他為偶像。
「所以你現在只剩一個頭了。」
「要什麼緊,要什麼緊,我不怕,你不怕,我就不怕。我還可以用眼睛瞪他們。」
「眼睛是會被挖走了。」
「那我就用嘴罵他們!」
「嘴是會被封上的。」
「那……那是麻煩一點,不過,我還可以想,只要我還活著,他們總不能禁止我想什麼。」
「是啊……總沒有人能阻止我想什麼?」孫悟空若有所思道。
但是帶上緊箍之後,孫悟空發現,一個人一旦被規則束縛,他連想都不能想。
唐僧:「我保證我什麼都沒念……你以後還想要打死我們嗎?」
「死和尚你不用騙我了……為什麼,我一想打你就……頭痛……我連想想都不行……我連想想都不行嗎啊——啊——」
「緊箍「是孫悟空無法逃脫的命運
其中強大的悲劇感和無力感壓抑的人無法呼吸,但不滅的鬥志和自由的思想也令人感動、神往。
橫空出世、驚艷世人的作品往往和整個時代緊緊糾纏在一起。
今何在生於1977年,童年和少年在八十年代度過,青春揮灑在九十年代,屬於新舊交替的一代。大學文憑從他們那一代開始變得不再有分量,包分配和分房福利取消,時代瞬息萬變,他們比舊人更新,比新人更舊,在餘毒未盡和思想浪潮中跌撞成長。
今何在
新舊交替的2000年,23歲的今何在借用西遊故事,直抒胸臆,對規則制定者的不滿,對自由人生的渴望,反骨突起,逆鱗直立,下筆狂放,蕩滌苦悶。這是他自己的西遊故事,也是大時代的一場騙局。
十七年來,《悟空傳》多次再版,暢銷不休,被人反覆閱讀。作品本身的可貴與時間共同將其鑄造成經典、情懷、回憶、夢想。
於是,電影不可避免的來了。
《西遊·降魔篇》導演郭子健執導
影視市場略有凋敝,但西遊題材層出不窮,圈金無數,大IP即是票房的有力保障。更何況,曾被《悟空傳》鼓舞的70、80、90後已成為文娛市場中最具消費慾望和能力的群體,此時不賣更待何時!況且今何在已經於2014年搞過一部口碑奇差的西遊網劇。
新千年出道的作家往往容易轉變為商人,肆意破壞自己作品的南派三叔,受到市場口碑雙衝擊的郭敬明,投身影視圈更顯圓滑老練的韓寒,跟王家衛喝了兩年酒就敢拍電影的張嘉佳。
現在輪到了今何在。
十七年過去了,這個名字仍然、絕對和《悟空傳》綁定在一起,擁有強大的號召力。但今何在本人的創作再未突破過,他屬於那種才華易被耗盡,又所圖太多的作家。一個寫作者最幸運的是成就一部作品,最不幸的是僅能成就一部作品。
所以,要對電影版《悟空傳》抱希望嗎?
千萬別
PS:本文首發於巴塞電影APP ,歡迎觀眾巴塞電影公眾號【moviebase】,每日分享有品有料的電影資訊!
分享我的其他回答:
第 53 屆金馬獎有哪些亮點和槽點?
如何評價電影《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
如何評價電影《塔洛》? - 巴塞君的回答 - 知乎
如何評價盧正雨和他的作品? - 巴塞君的回答 - 知乎
2017/7/15更新:
今天看了早場的《悟空傳》,雖然已經有了足夠的心理預設,知道失望在所難免。然而沒想到的是,這是一部平淡的作品,其實如果是爛反而沒那麼要緊,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一部平庸的《悟空傳》。
第一,電影只是借鑒了《悟空傳》的部分人物設定及台詞,除此之外兩者毫無關係
我之前的回答,通過版本的比對得出的一個結論是,《悟空傳》的內核,今何在想要呈現的≠書中呈現的≠讀者接受,今何在的理念是,他要重新解釋「西遊」, 「成佛就是消亡,西天就是寂滅,西遊就是一場被精心安排的成自殺的謀殺。」《悟空傳》的主要內容並不發生在西遊過程之中,它更像是一個前傳或者後傳,它展現了悟空、金蟬子、天蓬、沙悟凈等人的前世今生,解釋了他們為何形成這樣的性格,其實是為西遊的展開做的一種闡釋。而讀者接受到的《悟空傳》,是一部極具反抗精神的理想主義熱血之作。
電影主題是想去迎合讀者期待,不追求電影主題的複雜性,但是又不夠簡單直接,《悟空傳》遠沒有同類型的《大聖歸來》的來得通透;悟空、阿月、楊戩、天蓬等人無一不在追求掌握自身命運的自主權,因此他們反抗天命,但是,反抗的根基又不夠強,悟空、阿紫為義,楊戩、天蓬為情,不知為什麼,這非但沒有使反抗變得合理,反而又沖淡了反抗精神該有的決絕與熱血,這是我想不通的一點,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第二,劇本問題。之前的回答里我就說了「人物不多但是內容繁雜,悟空並不是絕對主角。因此,電影版如何還原這個故事,如何處理敘事、角色分工及比重,都是很大的問題。」
非常遺憾的是,電影雖然去掉了過於重要的金蟬子,依然沒能處理好角色分工及比重問題,反而放大了缺陷。整部電影最燃的部分沒能燃起來,就是因為一會兒悟空,一會兒楊戩,一會兒天蓬,順便還來段悟空、阿紫的感情戲,(Ps:BGM太多,再加上莫名其妙的歌曲串燒)再大的熱血都經不起這麼分散,剪輯也有問題,本來指著這段拯救前面的平淡,但偏偏一口氣憋著出不來,!順便說一句,不知道是否演員要背鍋,悟空氣場不夠,楊戩氣勢太強,早知楊戩搶戲,還不如留著金蟬子和悟空分庭抗禮。
更不要提那詭異的捉雲情節,我知道導演想通過這一段戲展現他們作為人的一種認知,以及對於愛與人性的理解,但這偏偏呈現了這部電影的最大問題,任何情節設置的目的性都太強了,完全沒有考慮故事的合理性,就差導演站出來說,你們注意了,這一段要這麼演是為了告訴你們.....好的電影不應該這麼生硬。
我不是書粉,而是西遊粉,西遊題材被過度消費不要緊,但是我不能接受一個個平凡詭異的悟空故事,失望不是源於對《悟空傳》的期待,而是源於對西遊題材的惋惜。
原答案:
關於如何看待《悟空傳》被改編成電影這個問題,當然要先談談《悟空傳》這本書。
我想從版本的角度入手,來理解這部並不成熟的網路文學經典之作。
《悟空傳》的創作始於2000年初,22歲的作者今何在在新浪網旗下的文學論壇——「金庸客棧」進行連載。網路連載本是《悟空傳》最早的樣子,又稱「金庸客棧本」。2001年2月,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版《悟空傳》,兩個月後,2001年4月,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了《悟空傳》修訂版。2006年1月,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先後出版了《悟空傳》的全本,「紅版」和「黑版」,這兩版除了插圖,內容上沒有差別。2008年1月,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今何在文集」,再版《悟空傳》,這版的內容與2006年版相同。2011年6月,湖南文藝出版社在《悟空傳》出版十周年之際推出了《悟空傳?完美紀念版》。除了以上提到的七個版本,還有台灣紅色文化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的繁體中文版《悟空傳》。2004年1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了漫畫版《悟空傳》。2011年還出版過「特別珍藏版」。
據我的統計,《悟空傳》自誕生以來,一共有十個版本,這十個版本在內容上有大大小小五次刪改,尤其是結局部分:只有初版本保留了唐玄奘與孫悟空走向西天的結局,其他各個版本都將結局的這個部分刪去,以「怎能忘了西遊」這句話作為結尾,這兩種結局模式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將「西遊」的故事展開,確定了之後的故事走向,而後者並沒有展開西遊的故事,以一個問句留以很大的想像空間,「西遊」這件事是否真的會發生並沒有下定論。無法判斷這兩種結局的處理方式哪種更好,只能說後者呈現出了一種更為徹底的懷疑精神。提到版本問題只是為了說明,《悟空傳》這本書在不斷再版和刪改中,作者的想法也發生了一些改變,而郭子健導演的《悟空傳》,經過編劇的改編,是否能呈現出《悟空傳》這本書的精神內核,或者說呈現出什麼樣的精神氣質,完全是無法預料的。
今何在的《悟空傳》採用的是非線性敘事,從西天取經開始,穿插各種前因,變換地點,虛實相間,最終回到西天取經之前。並且,它沒有以西天取經的故事為主線,而是在這個背景之下,穿插講述了金蟬子、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乃至白龍馬的前世今生,人物不多但是內容繁雜,悟空並不是絕對主角。因此,電影版如何還原這個故事,如何處理敘事,角色分工及比重,都是很大的問題,在電影出現前都無法定論,因此我想說,書與電影,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忠於原著是個偽命題。
關於《悟空傳》的精神內核,作者早在寫作這部小說前就有這樣一個理念,他覺得「西遊就是一個很悲壯的故事,是一個關於一群人在路上想尋找當年失去的理想的故事,而不是我們一些改編作品裡面表現的那樣,就是打打妖怪說說笑話那樣一個平庸的故事」。在2011年紀念版的序中說道:「成佛就是消亡,西天就是寂滅,西遊就是一場被精心安排的成自殺的謀殺。」西遊既是為了尋找失落的理想,但同時又是失去自我的旅程,我認為這才是這本書的終極內涵,然而這本書吸引眾多讀者的反而是理想主義的東西,畢竟作者寫作《悟空傳》時年僅22歲,他的文字有一種質樸的生命力在裡邊,「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所以,正是其中傳遞出的反抗精神、懷疑精神、理想主義精神,成功影響或者說蠱惑了幾代青年人。所以這本書本身就是矛盾的,今何在最想要強調的東西,其實並沒有怎麼被捕捉到,或者被他自己呈現出來。
最後,為今何在感到遺憾,2011年他在《悟空傳?完美紀念版》新書發布會上透露,他「很想做這麼一件事情: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風格把《西遊記》寫一遍」,2013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作《西遊日記》,而這部作品中只能看到一個作家的自我重複和江郎才盡。如今的今何在,想必看到當年的話都會驚訝吧……
但是,還是期待這部作品,畢竟當下的西遊改編,不堪入目多,能入眼的少。《悟空傳》這個本子,至少乾淨、通透、真摯,不矯揉造作,這可以說是當下電影里最稀缺的品質了。更多還要留待電影上映,再來評價。
?= ???
本文是去年發表,如今我已看了電影,結果與預料相差不多。
以下是我最新撰寫《悟空傳》影評——
如何評價電影版《悟空傳》? - 知乎
以下是去年撰寫的,我對《悟空傳》期待的原文
——————
之前在《悲情英雄孫悟空》一文中,我已經說過,比起《大話3》的上映,我更期待的電影其實是——
《悟空傳》。
也是傳說中的「網路第一書」。
如今,由《悟空傳》改編而成的電影,已經定檔於明年的7.13,暑期檔。
導演是曾與周星馳聯合執導、聯合編劇過《西遊降魔篇》的郭子健。
電影的劇本,則是由郭子健和原著作者,我很熱愛的一位作家、散文詩人今何在共同完成。
宣傳海報非常帶感。
我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主演彭于晏、倪妮、余文樂。
不得不說,平均顏值非常高啊!
而我雖然無比期待這部電影,卻還是對它抱有很大的擔憂。
老實講,相比快要上映的《悟空傳》電影版,我更看好剛剛開拍的《悟空傳》動畫電影。
因為小說裡面許多情節非常的「燃」,比《火影忍者》還要「燃」。
比如書中的這個畫面,我覺得非常適合拍成高質量的動畫電影。
質量高到,《大聖歸來》都還要差那麼一點兒——
等到那一剎那,黑暗的天空突然被一道巨大的閃電劃開,孫悟空一躍而起,將金箍棒直指向蒼穹,「來吧」!
那一刻被電光照亮的他的身姿,千萬年後仍凝固在傳說之中。
電影《悟空傳》的製片方,並沒有公布製作資金是多少。
但在《悟空傳》小說里,有很多如《西遊記》原著般宏大的場面,如果不能狠狠地燒錢做特效,將會是電影很大的遺憾。
比如這段——
那一股狂風,挾著烈火,在天際間縱橫馳騁,沒人能看清他的蹤跡,沒人能阻擋他的道路,只看見那高樓殿宇在火中崩朽,只聽見那傲然一切的笑聲,搖撼天地。
朝會殿碎了。
凌虛殿碎了。
通明殿碎了。
神殿巨大的玉石柱粉碎,高貴的圖騰變成塵土,神的威嚴被踐踏,他們失去了對風火雷電的掌握,現在這力量全圍繞在那個戰鬥者身旁。
孫悟空!
一個聲音狂笑著,他大笑著毆打神仙,大笑著毀滅一切,他知道神永遠殺不完,他知道天宮無邊無際。
是不是光看到這些文摘,就已經熱血沸騰?
但我最最關心的,並不是特效、畫面感。
而是它的劇本,將會怎樣改編。
如果不是看到編劇欄里有今何在,我很難對它產生任何信心。
因為《悟空傳》其實是一部極不適合改編成電影的書。
它的故事情節構造,是散文式的。
我有一個夢,我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
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
眾神諸仙,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
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再無我戰不勝之物。
故事一開始,從五百年後說起,西天取經的路上,曾經的妖王孫悟空被緊箍封住記憶,淪為天庭的一條狗。
沒錯,小說里就是這麼寫的——
他現在就像一隻被馴服的狗,連汪汪都叫不出來咯,哈哈哈……
而到了第二個情節,故事內容就變成五百年前,銀河系,描寫天蓬與阿月。
第三個情節,N百年前,蟠桃園,描寫紫霞、阿瑤、孫悟空。
第四個情節,再來到五百年後……
今何在的寫法雜亂無章,相當地意識流,閱讀時會產生一種散文詩的美感。
但要想把這部小說,高還原地搬上大銀幕,即便使用極大的編劇工作量,也很難完成。
除非能像昆汀的《低俗小說》那樣,索性來一場天才式前衛創作。
而從目前的電影簡介來看,郭子健和今何在,顯然不具備昆汀那樣超神的編劇能力。
所以,唐僧與小白龍的精神戀愛,刪除。
阿瑤從天庭體制的一員,成長為自由的革命者,刪除。
一心效忠於組織,最終卻被獨裁者無情拋棄的沙悟凈,刪除。
只著重於描寫孫悟空、紫霞、楊戩、天蓬、阿月這五個角色。
我隱約感覺到,電影不如小說好,是必然的。
但還是十分期待。
因為最起碼,它的主題、內核沒有變。
劇情簡介里這麼寫——
所有人的命運早已註定,從不知天高地厚的熱血輕狂,到無奈宿命難改的壓抑絕望,迷茫與挫敗,理想與自由不斷碰撞,這是一段屬於青春的不朽抗爭。
看到這段關於「宿命」「抗爭」的描寫,我已然淚流滿面。
《悟空傳》誠然和《大話西遊》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宿命論、悲劇的愛情。
而它們最大的區別,就是在《大話》里,孫悟空輸了,輸給了命運,淪為一條狗。
而《悟空傳》里的孫悟空,沒有輸。
他死了。
他寧願死,也不肯輸。
《悟空傳》並不能只簡單看作是《大話西遊》的延續,《大話西遊》是千帆過盡的欲說還休,而《悟空傳》,則是浪漫自由的至死方休。
今何在安排的結局,是孫悟空一悲到底,直至死亡。
他在序言中寫道——
成敗,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你去追求理想時你就會明白,你很可能不會成功。最關鍵就在於,當你深知這一點時,你還要不要去追求。
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追求。
其實《悟空傳》在某種表達出來的意義上,和吳承恩的《西遊記》原著殊途同歸。
《西遊記》本身是一本諷刺世俗的小說,師徒四人取經一路,見證了妖魔鬼怪,更見證了世道的不公。
比如,國王濫用權勢,抓害童男童女。
吳承恩生活在政治黑暗的明朝,嘉靖皇帝一昧煉丹,不理朝政。
國家漸漸走向下坡路,官場的「潛規則」越來越多。
所以你看《西遊記》的最後,師徒四人到了西天,而取經書時居然要送禮。
《西遊記》第九十八回——
阿儺、伽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甚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
由於沒送禮,結果唐僧被耍,取回來一堆白紙。
吳承恩的心思,可見一斑。
雖然《西遊記》寫得很隱晦,只描寫了社會的不公,但並沒有像《悟空傳》那樣直白的批判。
可是在明朝,它還是被政府封殺,成為禁書。
相比《西遊記》的隱晦處理,《悟空傳》就太直白了。
孫悟空是個典型的憤青,誓與腐朽權貴鬥爭到死。
若天壓我,劈開那天。
若地拘我,踏碎那地。
我等生來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
從《悟空傳》電影目前已掌握的資料來看,它的主題之一,也正是追求。
一副漫畫臉的熱血青年彭于晏,確實很適合扮演狂放不羈愛自由的「悟空」。
藐視神權,攪得天庭人仰馬翻。
期待他能發揮比《激戰》更好的演技,演出這一股氣勢。
對於阿樂的演技,我也是不擔心的。
《悟空傳》里,楊戩的角色並不飽滿,想塑造成什麼形象,全憑阿樂怎麼演。
雖然阿樂近年接過不少爛片,但那實際上並不是他的問題。
猶記得當年我心中的三大男神,分別代表「帥(余文樂)」「狂(陳冠希)」「屌(周杰倫)」。
只是倪妮、歐豪、鄭爽,就很難說了。
倪妮曾扮演過的玉墨,誠然幾近經典。
但她演過的其它電影,由於沒有張藝謀那樣嚴格的調教,我覺得非常一般。
估計到時候又會有人跳出來說:能不能別再侮辱朱茵的紫霞了(唐嫣躺槍)!
雖然本質上不太一樣,但畢竟重名呢。
歐豪飾演的天蓬,則是一個極具悲劇色彩的角色。
在小說里,讓人印象深刻。
他的主線,是和阿月純摯的愛情。
孫悟空打亂阿月編織了幾萬年的星河,天蓬為此,不惜與孫悟空拚命。
阿月卻說——
我花這麼多時間來做星辰銀河
只有你一個人欣賞
我一粒粒的擺它
只是因為你看了高興
天蓬和阿月,在渺茫無際的銀河系,相愛長達幾萬年。
卻因「天條」而不能在一起。
因為得罪王母,阿月被罰下跪。
天蓬被貶下界,只是因為一個理由——
天蓬,你可知罪?
知道,因為我扶起自己所愛的人。
五百年後,那隻豬活著的唯一意義,就是天上的一輪月亮。
等待了五百年,終於在最危機的時刻,天蓬衝到最前面,保護並重新見到自己最愛的人。
對視,一秒。
代價,生命。
忽然阿月從背後抱住了他。
「天篷……天篷,你好……」
豬八戒感到眼淚滴在他的背上,他笑了。
火焰猛一卷,吞沒了豬八戒還沒完全綻開的笑容。
五百年的等待,不過只為一瞬。
我不太相信歐豪和鄭爽這類純偶像派,能把這兩個角色描繪得多深刻。
但《悟空傳》只要能夠做到一點,它就應該不會太失敗——
初心不變。
不要忘了,這是一部帶有「反骨」個性的作品。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關注微信公眾號: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有獨立思考的電影類原創文章
PS:本人長期為毒舌、獨立魚電影等媒體撰寫影評,所有文章均屬原創,請勿誹謗。
不期待電影,但,期待上映後的各種評論
《悟空傳》是比較早的一本網文小說,作為高中時代就看過這本小說的人,作為原著的鐵粉,其實我特別期待這部電影。
甚至在得知《悟空傳》要拍電影的時候,在網上看到了海報之後,我彷彿又感受到了當年看原著時候的熱血!
這張電影票,絕對不能欠!
就我個人而言,因為看過原著,我對書的字裡行間所表達出的情緒,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但是在有些地方也會覺得迷惑,覺得自己領悟的還不夠徹底。
因為一開始,我看《悟空傳》的時候,心裡還以為他和西遊其他系列差不多,我沒想到它會這麼有趣,這麼熱血,完全顛覆我以前對西遊的印象。
今何在的《悟空傳》不再是我們傳統西遊記里的那樣,滿滿的都是正能量,嫉惡如仇,大家都是正義的化身,沒有情愛,彷彿他們都不在紅塵之中一樣。
《悟空傳》中的他們有七情六慾,有愛情,甚至會為了自己愛的人犧牲。
孫悟空仍然是那個是本事通天,天不怕地不怕,無所不能的英雄。但是在《悟空傳》里,他不再是那個彷彿不食人間煙火,只一心護送唐僧西天取經,妖擋殺妖,魔擋殺魔的猴子。
他像我們每個人一樣,有著七情六慾,會愛一個叫紫霞的姑娘,會用自己笨拙的語言去向她表達感情,會顧左右而言他,卻不會直接說出:我喜歡你。會保護自己喜歡的姑娘,為她付出為她犧牲。
這個桀驁不羈,有情有義,又不服輸的孫悟空,又向我們展示了鐵漢柔情的一面。
這樣的孫悟空,更接地氣兒,更讓我們覺得,彷彿從他身上,看到我們自己。
白龍馬則是為了追隨愛人,和愛人在一起,心甘情願讓愛人騎在她的身上。為了唐僧違抗天命,不肯嫁入天庭,只為了陪在愛人身邊。
而豬八戒,為了自己的愛人反抗王母,被貶下凡間時也不肯吃那顆會忘記阿月的紅色藥丸。
投胎成豬,仍然想保護愛人,卻不想讓阿月看到如今自己這副豬的模樣,然而在最後仍然選擇衝過去保護阿月,阿月一下子就認出他是她的天蓬,緊緊的抱著他…喊著他的名字…
書里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是淚目的。
我覺得這是《悟空傳》最打動人的地方,他們不是一味的聽話,一味的只知道去西天取經。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執著和追求。而人生,是需要熱情和執念的。
正是因為這樣,我才無比期待《悟空傳》這部電影,我期待好的演員通過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更好的詮釋出那些細膩的情感,我覺得那些文字表達的還不夠動人的情節。演員能夠更加直觀的表達出來。
電影的演員陣容很讓我驚喜,都是我喜歡了很久的演員。作為彭于晏的粉絲,看他一路走來,演技越來越好,非常為他感到開心!從他演的《分手合約》開始喜歡他,再到後來他演的《湄公河行動》,看著他不斷的挑戰不同的角色,一次次的突破自己,得到的好評越來越多!相信他這次飾演的孫悟空也一定不會讓我失望!
倪妮和鄭爽都是我喜歡的女演員,一個在我心裡氣質好到獨一無二,一個是笑容甜美到可以讓人心裡的陰霾全都一掃而空。而這次鄭爽在裡面阿月的扮相也讓我驚艷,當真是小仙女啊!
《悟空傳》從此以後不會只是一本小說,一本網文。這些演員可以將書中的角色呈現在大熒幕上,給予他們靈魂。
讓我們以後再想到書里的角色的時候,腦海里第一反應就是飾演這些角色的人,也是電影讓我們覺得,書里的這些人,真實存在了,可以更加讓我們回味無窮。
我在不同的年齡段,看《悟空傳》有著不同的想法,你看他們反抗天命,他們不肯認輸,他們不會墨守陳規的活著。他們從未放棄追求自由。而生活中的我們呢?是否在許多事上都選擇了妥協,而我們遇到的阻力,遠遠沒有他們大。
這本書讓我思考,讓我覺得我活的不夠勇敢,很多時候,我更像是書里的沙僧,戰戰兢兢,唯唯諾諾,工作時對領導的話言聽計從,偶爾還要拍領導馬屁。
如果這就是生活讓我學會的低頭,那我為何不像個孩童一樣繼續叛逆,卻有夢想,永遠追求自由。
我相信電影一定還會帶給我更多的思考,也相信導演郭子健和編劇今何在以及強大的演員陣容一定會向我們呈現出一部好的作品,一部讓我們難忘的電影。我欠很多人一張電影票,還了幾張後我還是覺得欠著比較好
這應該是眾多原著黨心裡最希望拍成電影又最怕拍成電影的小說吧,轉眼就真的拍成電影了。
今何在曾說過:有人說《悟空傳》顛覆西遊,其實我一點兒沒覺得顛覆,我覺那就是最真實的西遊。
西遊就是一個很悲壯的故事,是一個關於一群人在路上想尋找當年失去的理想的故事。而不是我們一些改編作品裡面表現的那樣,就是打打妖怪說說笑話那樣一個平庸的故事。
也正是這樣,我十分受不了西遊裡面就只有打妖怪打妖怪,打你妹啊。
西遊的主題根本就不是打妖怪。妖怪只分兩種:一種都是當年跟著孫悟空一起反抗天庭的兄弟,像牛魔王之類的,孫悟空必須把當年和他一起戰天鬥地的結拜兄弟都幹掉,就為了成佛,我覺得這就是最大的悲劇;另一種則是神仙安排下來的,不是這個的坐騎就是那個的寵物。
這也太噁心了,一邊讓人去西天一邊安排下九九八十一難,就想把你整死。所以整個西遊就是一出悲劇,是一場陰謀,不論你怎麼做,都是死路一條。
你不服從神,不向西走,整死你;你向西走,一路上九九八十一難,都是神安排的,依然整死你。最後到了西天,你以為成功了,最後給你部經還是假的,全是白紙,你拿回去退貨,送了禮,給你部有字的,你以為是真的,是真的嗎?
其實還是假的,因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所謂道不可道,我們說了別人的答案不是你的答案,如果有人要拿答案灌輸給你,那不是為了讓你聰明,更可能是想讓你變傻。最後四個人成了佛,成佛以後呢?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以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有夢想的四個人,一成了佛,就完全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了。佛是什麼,佛就是虛無,四大皆空,什麼都沒有了,沒有感情沒有慾望沒有思想,當你放棄這些,你就不會痛苦了。但問題是,放棄了這些,人還剩下什麼?什麼都沒了,直接就死了。所以成佛就是消亡,西天就是寂滅,西遊就是一場被精心安排成自殺的謀殺。
我寫《悟空傳》,就是要把這些寫出來。《西遊記》里一切都很隱晦,但我寫得很直白。我心目中的西遊,就是人的道路。每個人都有一條自己的西遊路,我們都在向西走,到了西天,大家就虛無了,就同歸來處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個歸宿,你沒辦法選擇,沒辦法回頭,那怎麼辦呢?你只有在這條路上,盡量走得精彩一些,走得抬頭挺胸一些,多經歷一些,多想一些,多看一些,去做好
其實今何在這部悟空傳,是一個反體制的故事,正是孫悟空有了 從反抗被詔安再反走體制的這個過程,這部作品才有了不一樣的東西在,現在
中共十九大馬上召開,這部電影還能表現出其精神內核嗎?
估計原著黨是不會滿意的吧!
對於不同觀眾而言,只要有特效,有一點故事線在裡面,再加上情懷,真的就不會過多的去思考這部影片七更多的內核的。
最終票房估計也會過4億。
曾經,我們都是那樣無法無天的猴子,但命運最終都會讓我們帶上緊箍咒,拈花而笑時,也許還能從眉目中看到那隻蹦蹦跳跳的猴子。
最後期待彭于晏會是我們心目中的那隻撼天動地的猴子。
目前百度能查到的關於影片的劇情介紹都讓人捏一把冷汗,只希望現有的劇情介紹都是假消息。
什麼孫悟空和楊戩的兄弟情,什麼天庭學院,我呸!
其實悟空傳在我心中是另一個《大話西遊》
90年代估計還能拍出來現在,拍不出那種味道
放過大聖吧。
剛剛觀影歸來,大失所望。我預料到了悟空傳電影會整合原著裡面的並不連貫的散亂劇情,編成一個故事,一個悟空為了自由對抗天庭的故事,中間還有和楊戩的雙雄對決和紫霞的傾城之戀。
結果我看了一個尬到不能再尬的電影。
演員演技浮誇就算了,全程就是彭于晏大大咧咧,就像拍匆匆那年那樣和倪妮對戲,余文樂全程裝冷酷,貢獻了不亞於霍建華的面癱演技,以及齣戲女王倪妮。
(今何在和網友在豆瓣撕逼,一個年且40的人和一群20出頭的年輕人,至於嗎?)江南躺槍。
天蓬和捲簾兩個人的戲被改成了什麼玩意,天蓬的花痴之戀,和捲簾的色迷迷,看到喬山我以為在看屌絲男士和煎餅俠。天蓬的戀愛就是啥,初中生早戀。更別提悟空和紫霞以及楊戩的三角戀。。。。
悟空傳最感動我的人是楊戩,他是一個宿命般的人物,把妹妹壓在山下,因為自己是天界的守衛者,必須以身捍衛天界的規矩。
悟空是一個浪漫主義者,追求的是自由。
一個是宿命論者楊戩,講究的是天命不可違,一切早已註定,我們都應該遵從上天的旨意。
一個是奉行自由意志論的悟空,講究的是天要擋我,我就劈開天;地要攔我,我便踏裂這地。
今何在筆下的這兩個人物代表了新世紀出迷茫的中國年輕人,他也隨之一躍而起,成了知名作家,改變了這個大學畢業生的一生,也可以算逾越了階級,成了富人(資產近億)。
一個是秩序的守衛者,一個是秩序的破壞者。
憑我的印象,這個電影應該不用什麼特別複雜的特效,拍成東邪西毒那樣緩緩吐出大段大段金句就妥了,導演,編劇,攝影,剪輯,演員等各方面的水平過關還是很好拍的……三年前看的,記不清了,可能有差錯
當年青青樹的動畫版的demo已經很讓我驚艷了,可惜最終項目流產。
沒事我不著急,你們拍,拍爛了我就繼續等。
最近被《悟空傳》的電影海報刷了屏,這部小說能被改編成電影,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情。尤其對於「在青春時期讀過《悟空傳》」的人來說,這種激動是很熱血的。
該怎麼說呢?也許沒有讀過《悟空傳》的人很難理解這樣的激動,但對於讀過原著,尤其是原著資深粉絲而言,這樣的激動是發自內心的。這再正常不過,要知道,今何在寫於2000年的這本《悟空傳》,給了許多人難以忘懷的閱讀體驗:他描述了一個不一樣的孫悟空,講了一個不一樣的西遊故事。
《悟空傳》裡面的悟空,不再是一隻無所不能的「神」一般的猴子,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悲有喜、富有情感的「人」。今何在將「齊天大聖」的神化色彩減淡,將孫悟空的人的一面凸顯,使得讀者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的是一個沒有多少距離的、可以理解甚至有所共鳴的孫悟空。
他當然還是那個上天入地的「齊天大聖」,有著非凡的本領,可以做到很多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但他卻不像《西遊記》里的孫悟空那般,只有正義,只辨好壞,竭盡全力護送師傅西天取經,甚至一心向佛。在《悟空傳》里,他也和我們一樣,有煩惱、有悲喜、有無奈,也和我們一樣,會愛上一個人、會思念一個人、會不惜為一個叫紫霞的人做出犧牲。我們會為他通天的本領以及身手不凡的能力感到嘆服、感到敬仰,尊崇其為英雄,在他追求自由對抗一切的時候,為之感到炸裂。嗯,就像下面這張海報的感覺那樣~
與大多數《西遊記》改編作品相比,《悟空傳》更接近讀者,因為它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的孫悟空。而這個真實的孫悟空,就像一個未經世事的熱血青年,他滿腔熱情,他桀驁不馴,他狂放不羈,他反抗古板思維,他對抗權威勢力,他天不怕地不怕。他有著超強的本領,也就有了足以驕傲的資本;他有著基本的情感,也就有了為愛拼搏與煩憂的狀態。這太像青春時期的大多數人,也就使得,許多讀者在書中看到自己。一方面為孫悟空通天的本領感到激動,為他反抗一切的姿態感到熱血,另一方面,又為他遭遇的情感苦惱感同身受,不禁回想自己在青春時期經歷的種種情感困惑。
而今何在的《悟空傳》在展現一個不一樣的孫悟空之外,又講了一個不一樣的西遊故事。最顯著的不同當然還是愛情:唐僧和小白龍,豬八戒與阿月,孫悟空與紫霞,愛情出現在了以往近乎禁慾的西遊故事裡,在現代視角的講述下,變得饒有趣味。許多讀者在閱讀過《悟空傳》之後,多少都刷新了一些對西遊的理解。而《悟空傳》的另一種神奇在於,它能夠讓讀者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感受。許多人再次翻閱之後,都會有不少新的感受,而這些感受,多半與生活有關。
看到有答主說這本書本身被過譽了,不敢苟同。對大多數人而言,《悟空傳》的意義不再是一本簡單的小說,而是一段關乎青春的熱血記憶,或是一種關乎生活的閱歷積澱。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基礎,會有不少人在得知《悟空傳》將要改編成電影的時候感到激動;會在看到電影海報出現在多倫多電影節場刊封面的時候感到興奮;會在電影宣布定檔2017年暑期檔(7月13日)的時候抱有強烈的期待。
顯然,將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在IP備受歡迎的眼下,像《悟空傳》這樣稱得上「網路小說的鼻祖」的現象級作品,被改編幾乎是一種必然。除了它本身的故事質量以及縈繞在讀者心間的情懷之外,《悟空傳》自身攜帶的「西遊」元素本身就是一個熱門IP。對於那些「眼光精準」的商人,肯定不會錯過這樣好的IP。有答主說,這又是在賣情懷。沒錯,人家就是要賣情懷,因為對於不少讀者來說,它的確包含了足夠多的情懷啊~
只是,讀者才不會關心它是不是大IP。對於喜歡原著的讀者而言,自己所喜歡的小說、人物能夠被拍成電影,會帶來激動;但激動之餘,更關心的則是:能否把它拍好?電影版《悟空傳》好不好目前無法評判,畢竟,成片要到明年暑期才能看到。但從目前的海報以及演員陣容來看,這個片子還是挺值得期待的。別的不說,單就彭于晏飾演孫悟空,余文樂飾演二郎神,歐豪飾演豬八戒......這幾個角色,是不是有點意思?
影片定檔暑期檔,說明影片還是挺有野心和信心的,不管怎樣,希望它不要淪為一個渣改編~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同步發於公眾號【木易的島】(muyidd2015),歡迎交流。
這個問題我想回答,可能會有些離題,就當是寫給自己看的吧。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現在的影視界似乎有了一點點變化,讓我覺得有點開心可是又有點難過的變化,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長大了的緣故。我記得我小的時候,看的電視劇是《天龍八部》,《律政先鋒》或者是《還珠格格》這些TVB,亦或是《炊事班的故事》這些大陸電視劇,或者其他,其他,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她們對於我是新鮮的,可能是因為我年紀小,閱讀量也少,可能對於我們的父輩,他們也是覺得這些熟悉的故事搬上大熒幕,包括是電影等等。
在這裡我不想回味太多的童年,但是我很不滿意一點,那就是新鮮感,看電影,或者說看電視,我覺得新鮮感是一種還算比較重要的東西吧。劇情下一步會怎麼發展,這個故事接下來會怎樣,最後的結局是喜是悲,甚至會是開放式的結局。然後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看電視劇已經不會有這種感覺,《青雲志》好像是初一看過的經典,啊,好懷戀,再去看看吧,結果一泡污,《盜墓筆記》恩,高中看過了,《花千骨》恩,大學看過了,真的是讓人舉得毫無新意。
我能夠理解各位編劇,各位影視從業人員,你們賣情懷,你們知道肯定會有一批鐵粉去看,你們會選擇大熱門的IP,哎呀,這個書好多讀者啊,趕緊拍啊,這些讀者都會來看的啊。於是一波粉絲去了,又一波粉絲去了,但是說實話,這樣的電視劇,我們看的真的是你們想給我們的么,知道了結局,知道了過程,偶爾吐槽一下編劇瞎改,再看看這個演員,那個演員完全不是心目中的形象,不好意思,遊戲玩兒夠了,我也不想再看了,我還是看看書吧,回味一下自己以前,似乎更舒服一點。推薦閱讀:
※有哪些质量很高的冷门电影?
※《浪客劍心京都大火篇》最後是誰把劍心抱走了,這個人是什麼背景?
※怎樣才能寫好影評?
※如何評價 HBO 出品的《黑膠時代》?
※業餘愛好者拍攝電影短片有哪些需要確立的正確觀念、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