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超市按商品原價格銷售仍人氣爆棚,消費者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2016年4月13日,上海,「徐震超市」滿滿當當擺滿了各種飾品和日用品,不過每一件包裝完好的商品只是一個「空包裝」,裡面都是空的,但是商品都是按照真正的商品的價格銷售。這家奇特的超市火速走紅網路,人氣爆棚。

  據悉,「徐震超市」,意在引發關於日常消費文化的探討,營業時間為一個月。「徐震超市」誕生於2007年,先後亮相於 美國的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紐約James Cohan 畫廊、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新加坡香格納畫廊、 韓國首爾美術館、上海美術館、 奧地利格拉茲美術館。品牌創始人徐震介紹說,徐震超市開在城市空間這是第一次,在全球也是首次。

  徐震接受本報採訪時說:這家經過批准開張的超市從上午7點開設到晚上12點;第一天的營業額是1100元,但「賣越多越虧本。」腦洞大開的裝置被不少普通市民視為「尋開心」「惡作劇」。

  記者在前夜打烊前來到了超市,徐震超市裝修樸素低端,外牆是綠白交叉的鄉間格子風,像私人煙紙店,超市混跡在周圍的內衣店、火鍋店、理財產品店中間毫不起眼。開業當晚,門口擺放了若干花籃,採訪拍照的人還沒有散光。門口有公交車站,進入便利店的人不少,早上曾有附近居民下定論:「開一爿小超市,搞出這麼大動靜,肯定開不長久。」

  所有店內商品,雖然外觀與普通商品沒有分別,裡面卻是空的。包裝上找不到拆封的痕迹,來訪者也無處得知商品是如何被「掏空」的。據悉,超市裡所使用的原 材料,都是通過合法渠道購買,並經過特殊工藝處理,售價和真實商品的價格一樣。「賣光也是虧錢的,你想掏空一瓶易拉罐,再將蓋子裝好,有多麻煩。所以,這 個藝術項目不產生任何盈利效益,也沒有與任何供應商或品牌有契約或合同關係。」超市「營業員」告訴記者。

  大型裝置藝術「徐震超市」起源於2007年,最早亮相於美國的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還在紐約、北京、新加坡、韓國的大牌美術館展出過,去年徐震在上海龍美術館舉辦個展時也擺放過這件作品。有人曾解讀為,這是對當今大量藝術品徒有其表而內容空虛的貶斥。


知乎首答。

首先題主的問題問的是消費者的心理,說實話我不研究經濟學,也不研究心理學,但我想作為一個普通的消費者,憑我自己的消費感受來回答這個題目。如果答案中有涉及到個人主觀的態度,也希望大家不要太過客觀對待。

先說我的結論:我覺得主要是從眾心理,貪小便宜心理和標新立異心理。另外我還想補充徐震超市商品做工參差不齊,部分商品毫無價值,但價格均參考實物市場價。媒體報道部分內容不實。

我最先看到問題描述中的新聞是在2016年4月15日早上,那天恰巧是周五。說實話,一開始看到這個新聞題目《上海現空包裝超市》,著實挺吸引人的,一開始也不明白已原價售賣的空包裝為什麼會有人願意花錢去買?難道是腦子瓦特了?但是後來我知道,哦,原來是「外觀與普通商品沒有區別,包裝上找不到拆封的痕迹」的空包裝,加上了這個定語,我豁然開朗。哦,原來與其說它是一家超市,不如說它是一家工藝品商店。我產生了興趣,但也僅僅是興趣,並不能因為這個就引發我購買的慾望,但是,一些介紹又很顯逼格。

「『徐震超市』誕生於2007年,先後亮相於美國的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紐約James Cohan畫廊、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新加坡香格納畫廊、 韓國首爾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奧地利格拉茲美術館。品牌創始人徐震介紹說,徐震超市開在城市空間這是第一次,在全球也是首次。」

看了這個介紹,我當時的反應是這樣的。

如果這還不足以引起我的購買慾望,直到我看到了這個

徐震接受本報採訪時說:這家經過批准開張的超市從上午7點開設到晚上12點;第一天的營業額是1100元,但「賣越多越虧本。」

聽到了沒,小小的便利店,第一天營業額便達到了1100元,我是不是需要從眾一下,跟上文藝青年的隊伍?「買越多越虧本」,賠本甩賣,只買一個月,這麼好的事兒,我是不是得貪個小便宜?買回來以後放在書架上,如果有人看到問:它為什麼是空的?然後我用雲淡風輕的口氣回答「恩,其實它是個藝術品」。是不是還能裝個漂亮X?

越想越興奮,剛好趕上星期五,因為周六還有事,所以周五晚上便去了。

不過,不是4月13日才剛開張么?百度地圖上竟然可以找到。徐震超市在上海市長寧區愚園路,我看著地圖找到了這個地方,第一印象便覺得很小,很普通,和路邊常見的便利店外觀上並沒有什麼不同之處,甚至可能比經常見到的便利店還要小。

之前說實話,看了媒體的報道,去的路上一直在YY人太多怎麼辦?要不要排隊?會不會很長?店裡會不會趁機漲價。。。云云。到了地方才發現幾乎沒什麼人的,我分別在便利店外和便利店內觀察了一小會,無外乎有三種人:第一種是真正需要買日用品或者吃的東西的,進去之後發現都是空的,疑惑地離開。第二種人是「慕名前來」,看了新聞報道,知道了這家店,好奇地來看看,我,便是這種人。第三種人便是「藝術青年」了,進店裡和收銀員攀談甚歡,交流空包裝製作的工藝。

我進入店中,看到了琳琅滿目的「商品」,我最感興趣也最想買的是易拉罐,所以在貨架前拿起了旺仔牛奶的易拉罐看了起來。

下面的內容就要恕在下直言了。

我拿起的那個黃色的旺仔牛奶瓶,上面開口痕迹十分明顯,幾乎只要不瞎就能看出來,應該是生意太火,好的都被撿走了吧,畢竟旺仔牛奶瓶只剩這兩個了,我安慰著自己,然後我又看了其他的幾類瓶子,或多或少都有缺憾,最後我挑了一個可樂瓶和星巴克咖啡瓶(因為我覺得它是透明的挺漂亮)

付款的時候有一個「文藝青年」在和收銀員交談,聊聊徐震公司(公司?我不了解),聊聊這兩天的營業,聊聊瓶子的製作工藝,最後喜歡上了營業員的T恤。。。?(? ???ω??? ?)?,還問在哪裡可以買到?(? ???ω??? ?)?,然而我總感覺醉翁之意不在酒。。。

付款前,收銀員有提醒我店內所有商品均為空包裝,詢問我是否決定購買,我當然確定,最後掃個二維碼還打了九折,然後這是賬單。

其實到這兒我的購物體驗還是可以的。

回去後,我拿著買來的瓶子認真看,說實話,可樂瓶做的還是真的可以的,起碼我到現在為止沒看出來哪裡有鑽的孔(聽收銀員說可樂瓶子是鑽了兩個孔,然後把可樂倒出來,再把孔給封上的),但是有個缺點是不能磕碰,不然不好恢復。

圖中的凹陷是我自己不小心弄的,買的時候是飽滿的。我感覺這個可樂瓶還好。

最令我感到卧槽的便是咖啡瓶了,沒錯店裡的商品都是按實物的市場價格出售,甚至我感覺比有的店裡賣的還要貴一點(其實還好)。咖啡杯是我按原價17.8(優惠後16.02)買的,之前一直想不通玻璃瓶怎麼把咖啡倒出來的?況且上面的塑料包裝是完好的(起碼我之前一直這麼認為),然而,自己最終還是看出來了。

然後一擰,就是這麼個情況

根本不存在什麼工藝,根本就是自己擰開喝了吧啊喂

也怪自己眼拙,當時真的沒看出來,可是我們回頭想想,真的僅僅是因為我沒看清楚這一個原因么?

你們媒體千萬要記著,不要見得風是得雨,接到這些消息,媒體本身也要判斷,明白么?假使這些完全無中生有的東西,你再幫他說一遍,等於你也有責任吧。

媒體是怎麼報道的?

「所有店內商品,雖然外觀與普通商品沒有分別,裡面卻是空的。包裝上找不到拆封的痕迹,來訪者也無處得知商品是如何被「掏空」的。據悉,超市裡所使用的原材料,都是通過合法渠道購買,並經過特殊工藝處理,售價和真實商品的價格一樣。」


徐震接受本報採訪時說:這家經過批准開張的超市從上午7點開設到晚上12點;第一天的營業額是1100元,但「賣越多越虧本。」


「賣光也是虧錢的,你想掏空一瓶易拉罐,再將蓋子裝好,有多麻煩。所以,這個藝術項目不產生任何盈利效益,也沒有與任何供應商或品牌有契約或合同關係。」超市「營業員」告訴記者。

有人曾解讀為,這是對當今大量藝術品徒有其表而內容空虛的貶斥。

說他們越賣越虧,可能是真的,因為畢竟做空商品之前需要真正的商品,就像可樂瓶,做之前肯定需要一罐真實的可樂吧。但是咖啡瓶真的像廢品回收的。

我絕不否認有的商品確實是包裝完好,採取了一定的工藝,比如之前的可樂罐,但是咖啡罐讓我傷透了心,其實就是一喝完的飲料瓶,這也能拿上來賣?!!!底線呢?


我有點後悔了。

「門口有公交車站,進入便利店的人不少,早上曾有附近居民下定論:「開一爿小超市,搞出這麼大動靜,肯定開不長久。」」

最後附宣傳冊


閑得蛋疼


推薦閱讀:

在上海上大學一個月生活費大概要多少?
佳能與尼康的產品定位有何不同?兩家的消費者有何特點?
用榮耀3c 被鄙視了怎麼辦?
女人為什麼路過無印良品都喜歡進去逛一圈?

TAG:上海 | 當代藝術 | 消費 | 經濟學 | 消費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