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文明毀滅後身為外星人的你來到地球,找到了大量錄像帶光碟和小說,那麼你將如何辨識出哪些是科幻作品?


從不嚴謹的角度來回答的話:當外星人看到地球影視作品中連太陽系都沒飛出的地球人竟然能通過電腦病毒打敗跨星系航行來入侵地球的外星文明,沒錯我說的就是《獨立日》系列,這電影無論一二部彷彿都在侮辱我的智商,如果我是電影里的反派外星人,我至少有100種方法可以把地球摁在太陽上摩擦。
從嚴謹的角度來回答的話:
1.參考現在的考古學,考古學家是怎麼通過挖掘遺迹,分析壁畫和文化資料來推斷當時的科技水平,通過遺迹中的建築材料,設計理念是否科學,等種種蛛絲馬跡中還原出當時的社會模型,由此就能分析什麼是科幻了。
2.還有最簡單的一種,就是看影視資料中設計的科幻設備是否符合其科技等級,因為所以對於未來科幻的設想大部分都是基於現有科學技術基礎之上的,因此科學幻想必定會被局限在一個時代的視野格局當中,不知有沒有看過100年前畫家繪製的預測未來的畫,沒錯就是下面這樣:

視頻通話設備,功能雖然實現了,但是畫中的設備無論技術還是設計理念都是符合當時的時代局限的,再比如

聯合收割機,雖然實現了遠程控制,但是當時沒有無線網路這個概念,就不會出現所謂現在的物聯網支持下的無線遠程設備設計思路。

沒有直升機的時候,人們對飛上天的設想都是翅膀

掃地機器人由此可見,即使實在功能上能達到,但在設計思路,使用技術材料,設計美學上,都不會超越技術和時代的拘束,這就是科幻永遠只能預測結果,而預測不到技術的原因。


不知道為啥我想到這麼一個場景——一群長得跟鐵血一樣的外星人掐著一眾導演,作家的脖子一邊啪啪扇耳光一邊罵:「三體人呢?異形呢?喪屍呢?變形金剛哥斯拉呢?老子不遠萬里趕過來救你們,你告訴這都是編出來的?知不知道報假警是什麼罪名!你知道從仙女座跑這來得花多少油錢嗎?


馬上向外星人瀏覽器首頁推送:

【震驚!地球當時居然有這種秘密武器】

【必須收藏!原來地球科技這麼發達】

【歷史老師不會告訴你,真正的地球其實這個樣】

【來自地球的養生秘訣,為了你和你重視的人,請轉走】

【醒醒吧!地球科技沒你想的那麼差】

【地球人早已來過我們外星,請關注一分鐘歷史】

【滴滴飛碟司機的驚天發現,地球或早已發現我們,震驚史學界】

【地球人與我們的差距居然這麼大】

【太可怕了,地球居然有這樣的科技】

然後一堆外星人把科幻小說裡面的東西信以為真,分分轉發朋友圈。


這部電影可以告訴你答案,
銀河訪客(驚爆銀河系)
電影簡介:
一個弱小的外星文明,偶爾接收到了地球20年前的一部科幻電視劇,驚奇到宇宙當中竟然有如此先進的頂級文明,崇拜不已,然後以此電視劇為參照發展齣電視中的高科技文明。
但好景不長,遇見了一個更發達的強盜文明,抵抗不過的他們想起了,曾經給過他們巨大「幫助」的地球文明,便前來求救。
同時,20年前的主演們已變成了落魄的過氣明星,卻沒想到,他們在另一個星球是被當成神一樣的存在。在陰錯陽差下,他們把外星球的小衝突,變成了全面戰爭。
最後,大家自己看吧!
PS:三體人看完了異形後,估計也不會侵略地球了。


如果說科技水平遠高於地球,一般來說想像出來的東西總不會就那麼逼真吧,總有漏洞在裡面,就像我們看古代的幻想故事或者一兩百年前的科幻小說一樣,雖然有一些會感嘆幻想領先時代,但是更多的恐怕還是本身就和現在的物理定律不一致。
如果水平差不多,那大家幻想什麼說不定也差不多……


出現得最多的那個設定就是日常設定咯…單看一個作品肯定分不出是真實還是虛構,但有大量素材做對比就不一樣了吧。
每部科幻電影的設定都是不一樣的,但基於現實的電影的設定就都是一個樣了。外星人甚至可以根據電影里角色報的年份整理出人類科技發展歷程。雖然工作量很大且未必完全準確就是了。
——————————
評論有位朋友說有大量網文出現一致的設定,比如什麼修真什麼神國什麼的
本來不想回復,因為覺得要說很長。但總有那麼一會我覺得自己很閑…
既然是外星人要探討地球上留存的書籍哪些是寫實哪些是科幻的,那我們就不能假設他們只是其中少部分人在無聊翻著看。因為我原來就說了,單看少部分書籍是肯定沒法判斷的。像別的回答里說的什麼科幻小說中肯定有不合理的部分什麼的,其實完全站不住。我們覺得不合理的部分,說不定外星人覺得很平常呢?科技樹不一樣的話,合理性就完全不是一碼事了。這同樣導出另外一個假設,外星人得到的是地球全部書籍,或者書籍類型比例正確的書籍。否則他們在錯誤的書籍類型比例下同樣沒法獲得正確的結論。
所以,我們首先要明確,外星人想從書籍里提取地球文明的科技水平,他們必定是要展開一個正規完善的工程,並且得到了正確比例的樣本。
然後,他們可以把每本書中涉及到的科技水平以及年份進行總結和歸檔,建立資料庫,然後進行數據分析,得出每個年代中被描述得最多的科技特徵,最後畫出科技進化曲線。
說修真類小說很多的,你仔細想想,在每本修真小說中,或許他們有相似的設定,但他們年代相同嗎?對具體科技特徵描述高度重合嗎?他們全都被歸檔到資料庫中後,你覺得他們會聚合成一個穩定的特徵?還是零散地成為一堆垃圾數據?
說得再形象一點,給你十本同樣是寫2000到2010年的小說,你可以通過裡面的描述明白這個時間段的汽車是個什麼樣的東西嗎?而我給你100本修真小說,你能搞清楚到底什麼是元嬰嗎?


我覺得這題很有意思,這就是一個大數據建模篩選的題目,看了看答案沒有從這個角度說的,說說我的想法,不對的地方還請各路大俠饒命。

首先題設我們是「外星人」,那我們進入角色,假設我們是生活形態及文明程度與人類完全不同的另一種生物,我們對名為「人類」的這個物種滅絕之前的生活形態完全不明。

然後按照題設條件,我們擁有的資料其實可以稱之為「大量記錄人類活動的資料」。

我們需要找到的是「人類真實的文明水平及生活行為」。

其實這個題目還有一個隱藏前提,那就是我們必須提前知道「這些生活資料之中存在著不真實的部分」,這個隱藏前提我們就假設外星人科技水平特別高,直接悟到了好了。

接下來的解題純為假設。

——————————————————

面對一大堆的數據,我們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提取特徵。

現在開始動用外星科技。

文字資料暫時難以解讀,我們從影像資料下手,將大量影像進行比對,找出其中「具有共同特徵的某一行為」。

經過外星電腦一秒鐘的運算,我們得出了數個出現頻次特別高的同類行為,我們挑選其中次數最高的行為,影像特徵顯示,這種行為是人類的上肢使用工具移動物體,並放入頭部一個可以張開閉合的器官里(吃飯)。

由於此行為出現次數極為高頻,我們給他設置一個代碼,叫行為A。

我們對行為A再次進行細部特徵分析,我們發現行為A之中,有一些行為把物體放入器官之中後又排除了出來(嘔吐、漱口),而有一些則並沒有真正放入(牙齒治療、刷牙)。

排除掉這些噪音之後,行為A出現的頻率依然很高,而且相當一部分的資料之中,行為A結束後,人類的活動水平更為活躍,由此我們可以相信,行為A是人類生存所必須的行為。

這樣一來我們成功提取了大數據特徵「行為A(吃飯)」。

接下來,作為外星科技,我們要開始考慮人類的文明程度。

在此我們需要再做一個假設,那就是「一個物種的文明發展程度越高,該物種的生存必須行為所消耗的能量就更小(生存便利)」。

以此假設為標準,我們再次對行為A做特徵提取。

經過外星電腦一秒鐘的運算,我們發現,絕大部分的行為A都在使用大量的工具(餐具),並且需要人類進行額外的器官蠕動(咀嚼),並且盛放對象物體的容器多為開放式(碗碟)。

那我們就以這樣的行為A為人類普遍的「行為A進行標準」。

隨後,我們篩選「行為A更加便利」的影像資料,發現少部分影像中行為A不需要使用工具(袋裝食物)、不需要器官蠕動(流質食物)、不需要盛放容器(膠囊食物)。

於是,我們得到了「可能超出人類真實文明水平的行為A」的資料。

進行到這一步,我們總算是完成了對一個行為的分析,然後我們在分析行為B,例如行為B是人類在光源消失時停止活動(睡眠)。

我們發現行為B大部分時候需要有遮蔽人類身體的物體(被褥),而少部分則不需要;大部分行為B需要人類自己關閉光源,而少部分則為光源自動關閉……

以此類推,行為CDEF直到Z,當我們提取的特徵足夠多時,我們就會發現,「可能超出人類真實文明水平的行為□(A-Z)」所處在的影像資料有可能存在一致的情況,這時,我們就可以假設這個資料是「超出人類真實文明水平的」。

隨後,再反過來驗證,提取這一資料之中反覆出現的特徵,放入整個人類活動資料之中去比對,如果結果極少,則證明該資料確實「脫離了人類的真實文明水平」。

基本上,大數據建模篩選到這裡,就能夠確定哪些是科幻了。


如果身為外星人,科技水平高出地球N倍,那麼在他們眼中不會有「科幻」只會有「蠢」。因為科幻片中能實現的東西,他們早已實現,而且以更精巧的方式。

舉個例子,如果古人會拍電影,可能會出現隨身攜帶的「火符」,念念有詞之後就能點著火了,比燧石方便多了。但現代人覺得很蠢,打火機就能搞定的事,幹嘛還要念咒?

再比如,早期人幻想遠程通信,必然是一排閃爍的燈加上數不清的按鈕和開關。但對於現代人來說,手機上並沒有那麼多開關。


如果外星人的科技樹點開的比地球文明毀滅時要多得多,那麼很簡單,科幻小說,一定有幻想的成分,這些幻想一定有些是不符合實際規律的,只是寫小說時,還不知道寫錯了。外星人已經掌握了這些信息,一看就知道在瞎寫。就像我們現在看19世紀的和太空冒險相關的小說,一看就能知道有的地方不和實際。

如果外星人比我們弱,那麼很有可能我們的這些東西會誤導他們,讓他們以為我們很牛逼,保不齊還能給人家的科技樹帶歪了。

想起小時候看過的一個小故事,挺有意思的。

未來考古記 周銳

這事兒出在一個蜂窩煤上。就是普通煤爐里用的那種圓柱形的、有十二個洞眼的蜂窩煤,又叫「煤餅」,或「煤墼」,大家都知道它的吧?

「知道,比你知道!」大家會被我問得不耐煩了。

不過,要是過了好幾萬年,把這樣一個東西放在人們面前,那又會怎麼樣呢?

這正是我要講述的。

這是個燒過了的、由烏黑變得灰白的蜂窩煤,在它同別的廢物一起被拋到郊外的垃圾山上時,「啪啦」,摔成了兩半兒。以後又運來新的垃圾,把蜂窩煤埋在底下。垃圾山越堆越高,蜂窩煤就越埋越深。後來,年代久了,它竟然變成了化石——就像我們現在見到的恐龍化石一樣,它成了蜂窩煤化石。

終於有一天,考古隊開來了,用了很先進的發掘技術,挖出了這塊化石。

「這是什麼?」發現它的隊員不認識它。去問隊長,隊長也回答不出。

「去向老人打聽一下吧。」考古隊長很相信老人的經驗。於是去請教一位一百歲的老翁。可這老翁也回答不出。

於是又找一位老奶奶,她活到兩百歲了。但還是白跑了一趟。於是又找三百歲的、四百歲的,最後找到個五百歲的老壽星——那時候科學發達,人比現在活得長,但還是不行,世界上早就不用煤爐啦,五百年的經驗也不夠用呀。

真沒有辦法。考古隊長用電腦查遍了能找到的每一部經典、每一本圖冊,但蜂窩煤不像那些陶器、瓷器、青銅器什麼的,從資料里別想查出它的來歷。

這件事驚動了最有名的幾位專家學者,他們不約而同地被吸引到這塊蜂窩煤化石的周圍。

他們誰都不輕易發言,先用眼睛看,用手摸,甚至用鼻子聞,用舌頭舔,用耳朵聽。看完了,摸完了,聞完了,舔完了,聽完了,然後互相謙讓了一番。

「好吧,我就先來拋磚引玉。」第一個發言的是位生物學家。「根據生物學的研究成果,許多動物會為自己營建巢穴,例如鳥類、蜜蜂。而這塊化石的形狀有些類似於蜂窩,所以我認為這也是一種巧妙的動物建築。」

這位生物學家的判斷總算還有點沾邊,至少他提到了「蜂窩」。

接著發表見解的是歷史學家,他說:「我的歷史學知識告訴我,這不是什麼動物建築,而是古代戰車的輪子。」

民俗學家立刻表示懷疑:「如果是這樣,那輛戰車也就太小了,只有娃娃們才能用它打仗。從民俗學的角度來看,倒很可能是古代部落佩戴的耳環。」

「這又嫌大些了吧?」大家議論說,「誰的耳朵受得了它?」

但民俗學家紅著臉堅持著,說那個部落的成員們從小就練這功夫。

數學家又提醒大家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化石上,「瞧這十二個圓孔!通過這十二個孔的圓心,可以畫出縱橫相交的四條直線。這就體現出一種周密有致的數學思考。顯而易見,這是古代用於教學的數學的教具。」

「不不!」食品學家連聲反對,「這不是數學教具,而是古人製作糕點用的一種模具。瞧,把糕粉填進這十二個孔里,模具一提,一下子就做出十二條糕來!」

軍事學家冷笑說:「這也太大材小用了吧。什麼糕啊餅的,這明明是一種進攻型武器的發射管,一按機關,群彈齊發!」

「別那麼火藥味十足好不好?」音樂家抗議道,「你竟把樂器當成了武器!聽,」他用手指敲敲蜂窩煤化石,「噹噹」響,「多令人心醉的音色!這十二個孔是十二個聲韻回蕩的共鳴箱,設計得大絕了。它可以穿上繩子掛起來敲,像編鐘一樣!」

還是文學家風度瀟洒,不慌不忙,他的推斷最有人情昧,「『破鏡重圓』的故事你們聽說過嗎?失散的親人,憑著各自保存的半邊鏡子,最後團聚到一起。依我看,」他指一指化石,「這玩藝兒一分兩半,對起來而又孔孔相符、嚴密合縫,分明也是一種親人團聚的憑證呢。」

接下來是一位美術家兼哲學家,他一口斷定:「這是一件出色的富有哲理的雕塑。」

「這裡面有什麼哲理?」大家猜不出。

「真笨!」美術家兼哲學家說,「一分為二——這不是辯證法嗎?」

這些人真有學問。可是他們偏偏缺少關於蜂窩煤的學問。然而,在蜂窩煤問題上,他們都顯得比平時更有學問。唉,咱們倒是懂得蜂窩煤的呀,可惜咱們比他們早生了幾萬年,沒法糾正他們了。


其實這就是在具體條件下的「烏鴉悖論」問題,如果地球毀滅後我看了大量烏鴉資料,我將如何辨識哪些是顏色變異的烏鴉。

由於「歸納法下的絕對結論不可靠」,所以這個問題首先是不可能得出絕對結果的,只能通過一系列方法定義一個「可信度」作為評判標準,「可信度」越高越可能是真實存在的,「可信度」越低越可能是虛構的。

好在這個問題是具體,有具體條件,那麼我們就可以具體條件具體分析。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比對,能夠在不藉助其他信息的條件下得出最可信的數字。

我認為基本是這樣的

可信度=出現率x出現跨度x距今時間

飛天汽車出現了100次,出現在10個地球年的跨度內,首次出現的文獻是該文明8000年左右。

書本出現了20000000次,出現在7000的地球年跨度內,首次出現的文獻是該文明2000年左右。

所以書本存在的可能性遠遠大于飛天汽車。

這玩意在不同作品中出現得越多,存在可能性越高。

這玩意出現的作品跨度越長,存在可能性越高。

作品本身會隨時間失傳,時間越近的保存作品數量越多,所以還要除一個距今時間的倒數,具體要根據作品的保存方式和損耗率決定。

————————————————————————————————————

至於「是否存在」這個會牽涉到一個更複雜的概念定義問題,例如我們在電影里看到了一輛帶機槍的飛天汽車,導演在拍攝時的確做了一輛能飛天的汽車作為道具,但是飛天汽車從未公開行駛過,那麼電影里的這輛「飛天汽車」算科幻還是算現實?如果「飛天汽車」的道具機槍無法射擊,那麼電影里這輛可以射擊的「飛天汽車」算不算存在?如果導演的道具「飛天汽車」只有駕駛室,那麼「飛天汽車」算不算存在?

所以我們先不討論這個,只討論「存在的可能性」。


假設我們能找到足夠「大量」的電影,而且取樣不產生太大的偏差,我們甚至不需要已知外星人或者地球人的實際科技水平

方法很簡單:找到這些作品的平均值,再進行比較。

科幻電影在所有文藝作品中所佔的比例不大,而大多數電影的背景設定都在現代,而且基本設定自洽(因為是基於真實世界創作的)——由此,推導出「現代」大致的科技水平。

每個科幻電影的點子差異巨大,《星球大戰》、《黑客帝國》和《終結者》的世界觀顯然不兼容,尤其與先前得知的「現代」世界觀不符。

已知自身科技水平的話,就更容易了:皇帝很容易看出「東宮娘娘烙大餅」的荒謬


視頻畫質好,故事裡的宇宙飛船使用了較為先進全息系統。然而沒幾年光景,視頻畫質不但嚴重下降了,飛船居然使用命令行界面,這沒有道理呀。

時間旅行,應該是時間變化,空間不變,為啥他們穿越還在地球上?而且穿越不帶任何保護裝置,而且那麼大的能量,失敗一次毀星系,居然敢直接在自己的星球上做?地球居然任何傷害?這是黑魔法,童話故事也不敢這樣寫呀。

平行宇宙能在地球上穩定打開,而我們卻要轟擊黑洞,打開蟲洞才能把幾顆原子送過去。

所以這些都是地球人想像的魔法奇幻故事,不是科幻片


按照人類的文明,發展,外星人能到地球,AI至少也得比鋼鐵俠里的賈維斯高几個檔次。

資料庫大數據稍微做一下簡單分析,哪些是真的描寫,哪些是小說故事,正確率達到99.9%是很容易的。

清華附小2012級4班,小學生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通過大數據搞了《大數據幫你進一步認識蘇軾》這樣的課題。

 孩子們統計發現,唐宋詩詞由9552位作者創作了276545首詩詞,平均下來每位作者要完成28-29首詩詞的創作,而蘇軾一生共創作了3458首詩詞,相當於120位詩人,佔了整個唐宋詩詞量的1.25%。

 結合他的實際年齡來計算,他每年需要寫54首詩詞,這樣下來平均每周至少寫一首詩詞。如此看來,蘇軾的確是一名高產作家。

大數據統計了蘇軾的寫作習慣,社交關係,朋友圈,政治理念,人生軌跡。

通過大數據統計分析,蘇軾的底褲,能被小學生分析個精光。

小學生們通過大數據統計發現,「子由」在《蘇軾詩詞全集》中出現了229次,成為蘇軾高頻詞裡面的「王者」,足以可見蘇軾與弟弟子由之間的手足情深。

  此外,孩子們發現「歸來」一詞出現了157次,「歸去」出現了92次,蘇軾是在到處雲遊嗎?通過進一步分析詩歌出現的年代,孩子們發現,蘇軾一生三次被謫,每次被謫結束之後,蘇軾詩中「歸來」出現的次數就會有所增加。

大學生都看呆了!牛校小學生研究出蘇軾的「小秘密」...-中青在線

一個懂得運用資料庫,大數據統計的中小學生,對蘇軾的研究水準,可以超過信息化時代之前,所有研究了蘇軾一輩子的專業學者。

科技的發展,到後期,門檻之高,人與人的差距之大,越來越明顯。

藉助編程,人工智慧,外星人的中小學生,知識水平吊打全人類,吊打鋼鐵俠都完全沒問題。


這個問題很簡單的呀~

題主不都說了么,「我」作為一個外星人,找到的是「錄像帶」、「光碟」、和「小說」。

就憑這幾樣東西,「我」就能大致確定出地球人的科技水平,應該處在電子工業階段,中期或者後期。

然後,「我」會接入「我」的精神鏈接,看一下歷史上的這個階段,大概是個什麼情況,然後再對照一下相似階段的其他文明,「我」的輔助AI會自動模擬出一個毀滅前的地球,然後我對照一下就知道哪些是科幻了~


外星人的我,對著斗破蒼穹,爵跡等小說陷入了沉思。


科技發展程度領先文化發展程度得越多,是科幻作品的可能性越大

假設21世紀初有一部科幻作品,裡面設想的東西到了22世紀初才基本實現

但是裡面的人物衣著、城市建築樣式還普遍停留在21世紀初

那麼就可以斷定這部作品很可能是21世紀初的科幻作品,而不是22世紀初的寫實作品

因為比起預測科技進步,預測文化、道德的發展要困難得多,讓一個一千年前中世紀的學者預測一千年後人類的道德,他可能會根據希臘羅馬時代與中世紀的對比,認為現在的歐洲人會比他那時候更保守,對不同文化更不寬容,同時人物衣著也會更保守


我們科技好像點歪了…原來大過濾器是個叫天劫的東西?


我們是怎麼區別《西遊記》和《三國志》的?


阿爾加加4年骨力月3日 宙氣晴

今天是我來到這個廢棄星的第一天,如果不是飛船的能源系統出了一點問題,導致反質子能源泄露,我才不會降落在這顆到處都是廢氣的星球,幸運的是飛船的第二套應急系統——恆星能系統還可以用,但是要直接進行宇宙穿梭的話,我還需要讓飛船足足在這裡充能五個阿爾加加日,這意味著我還需要在這個充滿廢氣的星球待上5天,去他的阿爾加法蟲!


阿爾加加年骨力月4日
今天是我在這個充滿廢氣和強級輻射星球的第二天,今天我有一個重大的發現,我承認我的好奇心太大了,我只穿著一件G級的宇宙服下來這個到處充滿輻射的星球,但是這不是最讓人吃驚的,最讓我吃驚的是我發現了遺迹,文明的遺迹,在我宇宙服的三個有效時就要完的時候,我竟然發現了一些建築殘骸,我用阿爾達達藝術大師的名義向偉大的格汏發誓,這些建築殘骸絕對來自一個文明,不是自然可以孕育出來的,該死的是我的宇宙服有效時在那時就要用完了,我不能采一些樣本和更好的探索他們滅亡的原因,只能先回去給宇宙服充能,去他的阿爾加法蟲!明天會更好。


阿爾加加年骨力月5日
今天真是讓人既震驚又興奮,今天我在探索的時候發現大量的東西和資料,最重要的是我竟然發現了一個資料庫,天啊!資料庫。這意味著他們的文明最多比我的阿爾加加星文明差二百多阿爾加加年,那麼是什麼導致了他們的滅亡?我現在正在將那個資料庫和我光腦的資料庫進行對比嘗試破解他們的文字,能量不是很多,所以我將光腦的功率調到比較小,這可能需要一夜的時間,真讓人激動,我正在寫字的雙手正在微微顫抖。


阿爾加加年骨力月6日


阿爾加加年骨力月7日
今天是我飛奔,不,說是逃亡更加體貼,我似乎打開了格瑞爾之窗,這個消息我必須帶回阿爾加加星,這個該死,不,是幸運,不,是災厄的星球,不,怪誕,天啊,我竟然找不到一個確切的詞來形容的星球充滿了恐懼

昨天那個資料庫被我破解完成了,儘管我只能破解八成左右還有一些破解匹對不了,但是卻讓我震驚,然後頭皮發麻,我完全顧不得飛船能源不足,不能連續跳躍,急忙返回母星,希望能夠讓母星知曉這切,那個資料庫大部分描繪了他們當時生活的情景,他們那時竟然有人可以用一把刀劈碎一片大地,有人可以用一粒沙子打爆一片宇宙,還有數不盡的可以使用黑洞武器的超級宇宙艦隊,而且不止一個人擁有在快要死的時候,可以穿梭時間回到他們還活著時候,再活一遍的能力。最最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文明竟然滅亡了,是什麼滅亡了他們?強大如他們的存在都滅亡了,那我們如果碰上該怎麼辦?我一定要讓母星的人知曉這一切,找到他們滅亡的原因,提前做好準備。
那個資料庫,我保留著作為證據,我決定用它上面的原先的幾個字元來命名它,雖然我既不知道它的意思,也不知道它的發音,但是我知道我的名字會和這「起點中文網」幾個字元在阿爾加加星永垂不朽。


————————————————————————————————
點個贊吧


看影片介紹啊。


推薦閱讀:

如果《一拳超人》的埼玉成為了《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的男主會發生什麼?
葛城美里對真嗣是一種怎樣的感情?
為什麼井上織姬這麼討人厭?
如何評價《海賊王》的空島篇?
動漫倒寫會怎樣?

TAG:電影 | 小說 | 科幻 | 科技 | 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