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行業急轉直下,各處都在減薪裁員,建築師該採取怎樣的措施度過這段調整期?
2015年建築行業狀況不好,項目數量大量減少,各設計公司通過減薪裁人保證公司的正常運營,請問建築師該如何度過這段調整期?如果真沒有調整期,一直下坡的話,建築師該如何華麗轉身?
謝邀。
知乎上大神太多,我往往不敢回答這種看起來好專業的問題。因為畢竟我,只是個當年擦線上了一個連專業評估都沒過的一本,之後又單科線差3分沒有考上研究生,以及家裡太窮沒錢出國……目前為止只工作了兩年,這種水平哈。所以作為個行業底層員工,我就講講大概是底層員工的感受。
其實不僅僅是2015年所謂的急轉直下,整個下坡正好是我剛畢業的2013年年末,到現在2015年只是非常明顯了而已。2013年我考研失敗,然回學校做畢設,上海的一家公司打電話來問我要不要去面試,我心想正好不用找工作了,就去了。當時的情況是,只要是建築畢業就自然能找到工作,全班(我們只有一個建築班)只要願意干建築的,那麼就能找到工作。在第一個公司里,我待了大概半年,那是個純粹的商品房住宅公司,幾乎所有項目都是圍繞商品房,雖然公司有景觀部,但景觀部基本上就是為了給我們填總圖,設計綠化的存在。那時候我體驗到了,甲方真就是上帝,我們加班一周到晚上11點每天,周末還去上班,甲方說我們態度不好不願意加班;死扣面積,90平要做到三室兩廳一衛,做完甲方又不斷修改,改了不下十遍,最終稿都簽字確認了第二天又說要改。那時候項目也挺多,所以我們就總加班,但是我自己感受到了,加班的原因其實並不是項目多,而是甲方無條件的虐待。而甲方的虐待,其實再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們為了拿項目低聲下氣,否則沒法生存的事實。所以我幹了半年就辭職了,我本來打算是干滿兩年,作為個新手多學習學習,但我當時就覺得僅僅做商品房是活不下去的。
然後我就一路輾轉到了現在的公司,其實也並不是什麼好公司,就是一個所謂的外企。從我2014年年初來開始,就感受到了建築市場的蕭條,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忙的時候,加班也很少。偶爾能做到公建設計,所以我還是蠻開心的,畢竟我是個水貨呀,從來沒真正設計過公建。在項目很少甚至沒有項目的時候,往往需要自己爭取去做。到了2015年,情況就特別惡劣了,幾乎所有的公司都裁員了,大的公司直接關掉了整個部門也是有的,今天這個這邊誰誰被裁掉了,明天那裡又發不出工資了,甚至有人拉橫幅討要工資的。我們公司也是從四十人銳減到二十人,還有一半人降薪了,我是因為工資低(貌似是最低的)所以還沒有被降薪,降了我可能就沒法在北京生存了,畢竟房租佔了我工資的三分之一。
在這種環境下,你問我怎麼辦,其實我自己都不知道。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因為至少很多年,我們都沒碰到過了,中國之前在飛速的發展房地產,基本上是個人,會用cad就能賺錢吧。現在不一樣了,市場緊縮了,所以必將有一批人被淘汰下去。在我看來這並不是一個調整期,反而會是個常態,哪裡會有那麼多房子要蓋,建築這個行業從來都是個夕陽產業。所以,要麼提高自己避免被淘汰,要麼另闢蹊徑,去做別的工作。我們只是一開始工作太對口了,所以以至於以為自己就只能做建築了。其實很多其他專業的人,本來的專業幾乎在市場上就找不到工作,所以大部分都在做別的工作,人家做的很好,我們也可以做到,也許我們做的更好。
但黎明前總是黑暗,畢竟人生不能一帆風順。從半年前開始我就已經在偷學小區門口賣煎餅果子大叔的手法了。。
不邀自來,我是一一年入行的,傳說中的好時候沒有遇見,但是一二年上半年的時候也遇見市場不好,公司半年沒什麼就簽了一個項目,目前的情況和當年還不一樣,那時候是因為國家也出啥調控政策,開發商觀望的人多,但是下半年就井噴了,今年的下半年估計不會有這種盛況了。目前的建築設計市場兩極分化嚴重,一邊是一二三四線城市哀鴻遍野,一邊是落後地區小縣城的小火,尤其是那種剛開始發展城市建設的小地方,一般大點兒的設計院也不願意去,開發商給的設計費也少的可憐,但是還是有項目可做,這就給一幫子血汗工廠提供了機會,同時小開發商對成本和產品的要求簡直是喪心病狂了,所以也淘汰了一批血汗工廠。這是現狀,關於未來,個人認為還是靠自己努力,沒有一個職業能夠一勞永逸的躺著賺錢,市場是一雙看不見的手,總會淘汰一批懶惰的人,這十幾年大躍進式的發展我們設計的最多的是住宅,寫字樓,商場和酒店,那麼城市裡的居民所需要的別的建築物呢,以石家莊為例,正經的符合規範的幼兒園少的可憐,別的貼近人民生活的公建相肯定也少的可憐,比如真正的老年建築老年活動中心,比如真正人性化的社區醫院等。所以廣闊天地大有可為,當然設計這種貼近生活的公建遇到的困難會比較多,矛盾也很尖銳,不像住宅那樣複製粘貼,但是這不正是建築師需要努力的方向么,創造老百姓用著舒服,看著舒服的房子。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做的就是靜心多研究,多思考,多學習,這不正是我們需要未雨綢繆的地方嗎?最後送大家一句股神巴菲特的名言吧,只有當潮水退了你才會發現誰在裸泳。讓我們趕緊穿上衣服吧,不管潮起潮落都能鎮定自若。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非建築師,土建本科畢業,施工單位從業快20年了(多說了3年)。09年就感覺建築要蕭條,因為建築和社會經濟發展速率成正比(不是速度,是加速度),沉淪了2年,尋找新行業,12年和幾個朋友合夥開新公司改行電子自動化和工業產品設計生產。13年正式辭職,現在帶著兩個設計團隊(一個電子一個機械)進行設計生產。相當於徹底放棄了4年本科所學+近20年工作經驗,180度轉彎投入全新領域自主創業。新行業進展不能說很順,但穩步增長,去年利潤500w,今年順利的話應該能翻倍。即便如此,也在惶惶不安中,為5年後考慮如何生存做著努力!
狹路相逢勇者勝。時局,永遠都是在調整。千軍萬馬獨木橋,誰熬不下去的,誰就先撤。
建築行業本身就不健康。
知乎有類似行業為什麼不景氣的答案。1.大體就是各設計院不專一,什麼都搞,導致交叉競爭多。
2.野雞建築從業者越來越多。某些公司為了節省成本,招了非建築的專科生,只會畫畫CAD做繪圖員。
3.價格戰,業主要求VIP服務,卻餵了豬食。加班通宵無周末,建築師能做好?有些設計公司再搞所內競爭。真是惡性競爭,只能越來越差。
方法:
1.在公司混著,準時上下班。
2.有點家底的,辭了休息,學習,玩。
3.找專業性對口更強的設計院…
討生活不易,本人就辭了搞軌道交通去了…
系主任告訴我們,沒畢業的就考研吧,躲兩年。
作為一名設計師兼管理,每周看著手頭幾個老項目接近尾聲,現金流日漸枯竭,鬱悶的要命啊...裁員呢?不好受,不裁呢,呵呵。
對於未來,我自己的感覺是:
首先,建築設計行業一定會在,節奏拖慢必然要淘汰那些本無競爭力+設計費又低的個人和企業。那麼問題就是未來的地產開發是什麼狀況?怎麼調整了。
其次,設計行業會越來越分化,大企業冒尖,研發能力強,設計產品化。剩下就是名譽化化和差異化的小企業,越來越講究設計質量和差別,設計周期拉長。
還有,這麼多的同行,還是要走出國門,去有錢賺的市場淘金,有些建築團隊已經是只做國外項目了。建築這個大行業其實賺錢也不難,因為想想,那些包工頭,在城市沒有文化沒有背景,就這麼一步步做起來,就三個字:能吃苦。
建築這行不能只守著本職工作,不能把它當成事業單位公務員那樣的得過且過,要居安思危。多考證,除了設計的,一建,國監,造價工程師這些都去考考。然後除了掛靠費用,可以接外快,做預算結算,做工程資料等等。我曾接觸過一個大神,他監理造價設計建造全考了,而且已經是高級工程師,即使這麼牛的人還願意接小項目跑現場,當時他到我們項目,說指出鋼筋的安裝錯誤一聽就知道實際現場經驗豐富,後來跟他聊天才知道他居然還做過鋼筋包工頭,帶過隊伍接活。這個行業很大,賺錢渠道多,關鍵就是自己肯不肯鑽,肯不肯去找,吃不吃得了苦。
大浪淘沙,適者生存。
一家之言,文責不負
個人判斷建築業低谷期是13~16年。
17年會重新繁榮,但是市場有洗牌,隨便混就能十幾二十萬的日子過了。
理由:
13年下半年,中央發布《關於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
簡言之,5年內禁止新建辦公樓。 這個規定很突然,範圍也大,波及到了國企。
很多項目就突然停了。
另一方面,房地產12年漲了一波,現在又是低谷期,市場消化存量,錢都在股市。
個人預測,隨著降息和政策鬆動,現在房價開始升一波,甲方開始動彈,明年很多政府和國企項目開始解禁。兩波如果疊加起來那就再火兩年。
關於跳槽: 如果完全沒其他資源,不建議。
1、中國城市建設非常差,提升空間非常高。 大搞建設還是未來三十年的必然。
2、個人認為建築仍然屬於低競爭行業,當然很多人不同意,實際上建築入行門檻比較低。
施工圖專科生 3年工作經驗、年薪妥妥上十萬,放其他大部分專業真的做不到。
如何度過調整期: 考個文憑,出個國,結個婚生個小孩什麼都可以。
再給個建議:如果現在基礎很差,也沒有太好的環境,想換換,可以考慮建築相關的建模,設計。
比如計算節能,燈光效果建模,聲學建模,等等。
實在沒想法就BIM吧,總要用的。
5年建築師
目前本人做木工
給人拍婚禮,給設計院搞航拍
反正已經不靠建築也餓不死了
一級註冊考到第三年只剩兩門的時候停考真是的……不然考完去留學咯,誰說人只能做一個專業來著?
更新,去留學了~
結構從業人員一枚,努力考證!努力學習!努力提高!再過兩年,沒個一注混口飯吃都難了啊!
答主在北方某非帝都直轄市,所在公司也許還算穩定,但是經常聽同事說本地某某設計院沒活了,某某設計院一半人員休假了,某某小院黃了,前單位晚上燈不亮了。
這兩年註冊考試難度競爭更激烈了,大家加油!不請自來,從業了將近20年,一半時間在設計院做乙方,還有一半在甲方。作為一位有註冊,有高工的建築師,我並沒有覺得我有多大優勢。
經過2015年的洗牌,非常多的小甲方已經徹底退出歷史舞台,就連幾個大房企也開始大幅度裁員。最先被裁掉的就是設計這一口了,萬某規劃院就從2014年的200多人慢慢的減少到80人。這120人僅一個公司的一個設計部門而已,更別提整個房產屆里有多少設計師被裁。雖然沒數據體現,但是還是能體會到僧多粥少的局面了吧。
再看看這些房企們,對招聘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甚至於有些就直接寫明只招40歲以下。天了嚕,以前不是都說工程師越老越值錢的嗎?現在沒關係你根本不可能在招聘網站找到合適的機會面試高管職位。大部分都需要工作3-5年的面試建築師,說穿了就是要幾個布強排,畫CAD的。
再看看房企內部,設計不是牽頭部門,說了基本不算,都是營銷為王,設計只要做到營銷滿意就行。那公司還要那麼多設計高官幹嘛?再說了,這不還有那麼多設計院嗎?更不是很需要自己養著一群設計人員了嘛!房子賣不好就強力推進銷售動作,或者把希望押寶在研發上,哪裡有那麼多的研發可做喲。
現在將近畢業的建築師,如果你有關係可以進國企,央企的話,那你是幸運的。剛畢業就能月入5000+,再看看那些同公司的設計管理者,工作了十幾年,估計現在月入15-20k吧。
所以,一般進不去國企的建築師,那隻能抱歉的說,你改行吧。不過你們還是幸運的。像我們這種大於40歲,想改行都沒機會了。
所以,年級大的建築師們,請保重,能有個穩定的工作,就好好乾吧。別再想著跳槽加薪了。小心飯碗都丟了。
關鍵詞:改行,國企,建築師。
做BIM
------------------------更新
做BIM不僅僅是會建模那麼簡單。當前做BIM的魚龍混雜,會個基本操作就敢接項目的不少。
BIM發展前景好的原因:
1.BIM國標陸續出台。
2.國家BIM製圖標準。
3.地區及行業BIM標準正在統一。
4.BIM應用政策鼓勵。
目前BIM存在的問題:
1.不夠系統。
2.缺乏實踐。
3.缺乏標準體系。
不是每個BIM應用都值得去學習的,要會分清良莠。
好的BIM應用=實現全專業出圖+國標工程量清單+模型信息的添加及應用管理。
BIM應用專業範圍廣泛,可應用於物流運輸二維碼,建築水暖電等多方面。
容我作一個大膽的預測:鑒於BIM與大數據的適用性,百度,阿里,騰訊,萬達之一,十年之內,將會注意到BIM並成立項目組。
另外,BIM可以與GIS系統對接,導出到地圖軟體。
不管怎樣,BIM的發展還有漫漫長路要走。但現在,BIM專業人才的價值還是很高。
BIM之於現在,就像CAD之於1994年。
建築設計行業在歐美國家已經長期都是不冷不熱的產業了,畢業生大多不好找工作,所以之前國內湧入大量的國外設計人才。不過最近據說歐洲建築行業開始轉好,設計活多起來,所以之前一起工作的幾個外國同事都紛紛回國了!
這樣看來,我有點覺得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不是現在的建築市場不好,而是之前城市建設爆炸期的建築市場太火了!所以顯得現在不好了,而事實上未來的日子裡,現在的建築設計市場會是常態化的,也是區域理性的。
回頭看下中國的建築,其實哪怕在一線打拚的設計人員,設計水平也一般,不是能力問題,而是理念問題!我覺得再不好的市場里,再不好的產業中,都有可以良好生存的企業和個人,所以很多時候,不要過多看重大氣候下自己的生存問題,多想想自己對建築設計專業是不是還有一份熱愛,是不是適合來做這個行業,然後多學習,提升自己這才是關鍵!
建築設計本不該有寒冬,因為有靈性和創造力的智慧是永生的!希望大家不要受房地產經濟的影響而過於悲觀看待行業的發展,正是有這樣的膨脹與收縮,真正堅韌的人才才能留下來,並且更加具有彈性和活力!
希望每個人能做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做一行愛一行,而不要把經濟看太重,自我價值實現的標準應當是多元的,也可以是感性的!
人生太艱難
馬上實習都覺得困難了
現在上海的大院都在裁員 沒有點關係 又沒本事的就倒霉了
連實習生都要有點後台才neng混進去
還是一手研究bim 一手準備賣茶葉蛋吧
轉專業。看我第一篇公眾號。老四所建築,現在在美國矽谷做軟體設計。
作為今年要實習,專業是工程造價的。。感覺會找不到工作的感覺
雖不是建築師,作為工科畢業,從事建築行業的搬磚男來說,也深深感到現在建築行業市場萎縮,競爭殘酷。不過目前的情況是,國內市場萎縮,但國際市場仍是一塊肥肉,不僅項目多,而且利潤高。私企我不清楚,建築行業的國企都在努力轉型,要麼進軍其他相關行業,比如民爆,機電安裝等;要麼從跨國經營向跨國公司轉變。
做為建築行業的個人,改變專業的可能性不大。我認為應該順應潮流,提高自己,同時找機會去參加國際項目,那裡仍是一片廣闊天地,仍然可以大有作為!
推薦閱讀:
※你作為設計師或從事其他職業,從《夢想改造家》這個節目看到了什麼?有何感想?
※父母堅決反對我從大院辭職去小事務所怎麼辦?
※作為一個建築系學生,怎麼欣賞、解析一座建築物,以作為自己的見識儲備?
※如何評價建築師馬岩松的設計以及他的建築觀?
※以現代科技重造大金字塔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