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春秋戰國最終統一,不像歐洲一樣各國相對保持和平呢?


看到題目笑了。歐洲 「各國相對保持和平」,笑死。

只說一條: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發源於歐洲。


歐洲 前期是教皇阻礙統一,比如鼓勵亞奎丹女公爵和英王亨利離婚從而分裂英國,開除德皇教籍阻止德國統一義大利,鼓動十字軍東征避免德法開戰,等等。。。

後期是羅斯柴爾德家族阻礙統一,比如 讓瑞士人約米尼 去拿破崙手下的最蠢的騎兵元帥手下當參謀,熟悉拿破崙軍後,最後背叛拿破崙投靠俄國沙皇,幫他對付拿破崙

戰國就只有一個秦趙高。。。


歐洲就沒安定過,我覺得歐洲一直不能統一的一個問題就是宗教問題,這個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完全就沒影響嘛。而且說實在歐洲那地形,太開放,你來我往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你不能鞏固自己的優勢。中國一面朝海,可海那邊連個國家都沒有,西方的想來又進不來,所以相對安寧的自我發展,民族不斷融合,文化的不斷融合,最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能再分開了,看看中國歷史上外族入侵的年代,是分了不少國家,但最終不還是統一了。中國人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歐洲人肯定想不明白,漢文化其實一直在變,一直在吸收外部文化,叫漢文化其實都不妥,應該說中華文化包容力很強,能吸收各種外來文化,所以外族文化一段時間後總會被中華文化稀釋,吸收,最終大家又和和美美的在一起咯。


中國有一個中心叫中原。那個時代這個地方土地最肥沃,經濟最發達,也是交通的中心,對周圍地區輻射影響最大。

看春秋戰國歷史會發現。各國幾百年都想做件事,就是到中原去稱個霸(後期實力強了是去搶塊地盤),在這片天下中心有個一席之地一來能夠獲取更高的「國際」地位、話語權(一般春秋霸主還會有周天子的承認),二來能夠打通除了自己鄰國的「世界」其他方位國家的交往(或交戰)途徑。
如小霸鄭國,在西周還沒結束就迫不及待的東遷到了鄭州,春秋初期為中原一霸。
如秦國,無時無刻不在惦記著的東出,而晉國,則是自己拚命往華北平原上發展,同時不斷阻擋秦國的東進,兩者對抗了幾代人,直到後來秦國不甘心的暫時放棄轉向西擴(戰國又回來了)。
楚國更不用說,問鼎中原就是他去問的,春秋戰國之際甚至從江漢平原已經擴張到了黃河以北。
又如吳國,先痛打了楚國和越國處理了鄰居和後門,然後就立刻打齊國並與晉國爭霸,以水代步的吳國人甚至專門挖通了運河從江南到中原以運兵運糧。直到因為太心急,家被越國偷了。
於是,滅了吳國後,強大起來的越國也北上中原會盟稱霸。
。。。

其實看到這些就能明白中國早晚得成一個整體,無論當時有多分裂。因為中國有中心,他的高價值高財富和中央樞紐作用能將周圍的地域都吸引過來,使他們不得不捲入,相互碰撞,直到有最強大的一個活到最後解決一切。
而且隨著歷史演進,這個中心的概念已經早就是不僅僅是地理環境上的了,即使後來中國文明在南方和周圍又獲得了更多領土,他已經很深刻的融在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里。比如中國人總喜歡以己居中分個東西南北,從五嶽到華夷五方到城市格局等等,比如中國人總喜歡說大一統和諧大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等等

這點以地中海為中心的早期歐洲文明,以高冷的阿爾卑斯山為中心的西歐大陸是不具備的。他們的文明各自分散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無這種環境條件


中國實現大一統除了地理和意識形態的原因外,主要是因為中國人掌握了獨門秘方,這個法子僅此一家、別無分店:

那就是漢字

雖然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字體也略有不同,可總歸是表意文字,因此秦皇掃六合之後才能迅速的書同文 車同軌 統一度量衡...

正是因為有表意文字坐鎮,中國才能誕生超脫於民族、口語之間的文言文,進而一統了東亞的文明,縱然有白話文運動的打擊,可是漢字依然是東亞文化圈中各國精神交流的紐帶...

都說中國能夠包容進而同化異族,為啥呢?因為漢字的表意功能啊,任何外來辭彙的含義都可以被漢字表達出來。如果擱在表音文字里就麻煩了,君不見,歐洲語言里有多少辭彙的拼法是老祖宗都看不懂的?英國人征服了殖民地,可是殖民地的辭彙也滲透進了英文...

相比之下,不要說遠在西天的歐洲,就連印度地區都沒有實現大一統,當然這裡面也有地理和宗教的因素,可是表音文字帶來的分裂是個大問題,歐洲同理...

大家看看,同為羅曼語系的法西葡和義大利,雖然彼此接壤,語言也類似,可是依然無法實現文化上的統一,可見書面文隨口語是個大問題...

有朋友@沈辰提到了羅馬的例子:

「這不一定吧,羅馬一千年講的都是拉丁語,而且疆界也擴大到整個歐洲,北非,還有中東了。特別是後期,很多行省出身的人都當了皇帝,不就恰恰說明了,只要有一個統一有力的中央政府,語言是基本上不會改變的嗎?」

他說的也有道理,可是我個人的見解是:

羅馬的問題出在它的官方語言拉丁語發展到後期,逐漸和被征服地區的高盧日耳曼融合,它開始土著化了。

這個問題同樣考驗著中國,中國南方的各大方言,客家話、杭州話、福州話、泉州話和廣州話等就是中原王朝統一南蠻地區後中原文化和各地文化融合產生的,可以說在那個時代里語言對中國政治上的統治是非常不利的,這和今天歐洲是一樣一樣的,好在中國通過超脫於不同語言的限制、以漢字為靈魂的文言文解決了這個問題,於是中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乃至外藩之間的聯繫都非常緊密,因此漢字對大一統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說句題外話,如果沒有深入基因的大一統意識,今天不要說推廣普通話和統一通用語了,連中國這個國家存不存在都是個問題...

言歸正傳,對羅馬來說,還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被征服地區中包括北非、希臘在內的廣大地區,這些地方和相對野蠻落後的高盧和日耳曼地區比起來,地中海沿岸地區已經擁有了成熟的文明,它們自己的語言和書寫系統也已經很完善了,拉丁語想要一家獨大乃至滲透進當地語言就變得極為困難。

還有萬年不變的一個原因,使用表音文字拉丁文的羅馬人征服了殖民地,而殖民地的辭彙也影響了拉丁文,雖然羅馬人的拉丁化征服大大豐富了一些原始的被征服地區的文明,可是它依然沒能解決統一的問題,相反,拉丁文自己反倒慢慢的土著化了,最後連拉丁文自己都從內部分裂了...

這就是書面文隨口語的後果...


歐洲保持和平?
從拿破崙到希特勒,哪裡看出和平?
歐洲的歷史就是一部慘烈的戰爭史,一戰二戰的硝煙直到今日還沒消散。
之所以現在保持了和平局面,那是因為歐洲各國弱了,有心無力,尤其是美國老大為了自身利益主持了大局不讓大家動手。
從文化基因來講,白人的戰爭血性是遠比黃種人強的。


《從華夏到中國》


歐洲從沒真正的和平過唷


因為歐洲總有外部勢力的干涉以至於始終處於均勢

卡爾法蘭克相當於西周封建,給歐洲帶來國際秩序

然後,哈布斯堡家族這個歐洲的楚國,在卡爾法蘭克封建的遊戲規則下,玩出了最高成就。然而這套手段太老,正如在青銅時代像鐵器時代過度階段,楚國還在玩西周滅商的那套,這是舊時代的歸光返照,而不是新時代的晨曦。所以,哈布斯堡帝國下場比楚國害慘,直接在三十年戰爭中解體。

接下來,太陽王,其實是晨曦王,他是新型國家民族國家誕生的初啼。雖然是初啼,卻嚇壞了所有的人。正如魏國在戰國初期的霸權,灼熱發燙,足以燒死陳舊的思想。但是,還不足以統一歐陸

等到拿破崙登台的時候,法國已經奮六世之餘烈,吞二周(義大利和教皇),然後沒有了。英國雖然是歐洲國家,但是1800年的英國是個全球帝國。如果地球上只有歐洲,以法國的人口,軍事動員能力,農業經濟實力必然統一歐洲。而英國則能集中全球的資源,權力扶持法國的敵人。這情況就像東帝齊國殖民朝鮮日本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瘋狂給三晉砸錢,把秦國堵在門口開戰。讓奧地利這個趙國和秦國不死不休,讓普魯士這個丟了河東的魏國沒有淪為秦國附庸,更讓俄羅斯這個楚國始終抗在反秦第一線不被連橫。拿破崙的自負浪費了法國最後一次征服歐陸的機會,燃盡法國人的激情。1870年,普魯士來了,法國變成歐洲的楚國。

一戰中,德國人已經打贏了歐洲的長平之戰,英法血已流干,俄羅斯投降,割讓大片領土。然後,美國人5礦200人口的兵來了。歐洲人第一次被迫失去統一的機會。

二戰德國和歐洲雙重戰敗,歐洲本土都淪為世界其他強權的前線。東西德之間的柏林牆,就是切開歐洲心臟的刺刀。德國人成為永遠的費拉

然而歷史給了德國和歐洲第三次機會,德國的歐盟似乎比第三帝國還要強大。科爾說: 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鐵和血來解決,而是演說與多數人的決議。歷史學家稱其為演決宰相。

這一次,歐洲的確統一了,只是50年後,血是綠色的


沒有美國歐洲已經統一了,歐洲的分裂是殖民紅利後帶來的後遺症,在歐洲外創造了太多影響本土統一的勢力,從英聯邦到美國,都是如此。


中國自從出現天子這個概念後天下所有地方都是天子的,這個天下泛指整個中國 不管哪個人稱天子後都會以一統天下為目標 哪怕統治只有一塊小地方


是因為歐洲的好多國王是親戚嗎?亂說的,不要噴。。。。。


個人認為,有不少答主觸及到了一星半點。題主的原意應該是歐洲為什麼能保持分裂,所以不要拿歐洲和平什麼的吹毛求疵了。我的見解如下:

一、地形。

中原大地太平了,除了四川等幾處地區蜀道難,藏區那時候生存不易,但是這些偏遠地區不是那時候經濟和政治的爭鬥中心。所以中國好幾次被游牧民族下來不是攪擾的不得安寧,就是被滅國,打斷了文化發展(如果你要扯什麼5000年沒中斷,那就自己去意淫)。

小日本的經濟學家大野健一認為,地形上日本和英國很類似,與大陸的距離不是太遠,也不是太近。第一個好處是大陸的文明可以同步的傳播(小日本就是得到中國文化真傳),不至於像什麼印第安人那樣得不到開化。第二個好處是大海阻隔,游牧的騎兵不能直接過來,還要坐船過來才行。所以,大野健一認為日本和英國的文明發展是沒有被游牧打斷過的,所以都比大陸率先進行工業革命。

古代的游牧就像掠食動物,自己不怎麼產出,主要以掠奪農耕文明獲得發展。這是個文明社會的bug,先進的文明被落後野蠻的文明經常毀滅,直到槍炮、特別是機槍被發明後,人類才修正了這個bug。不要說中國大地,歐洲人也被阿提拉和蒙古人殺的血流成河。要知道,英國是數次以強大的海軍挫敗了來自大陸的滅國行動。其中德雷克和納爾遜的事迹可以去看看。 小日本是最嚴重的一次,蒙古大軍渡船遠征,被颱風吹翻了船,大部分被淹死,小部分被俘虜,改良了日本人的基因(這是笑話)。所以,小日本把那次颱風叫做「神風」。後來美國人滅其國的時候,組建自殺式飛機攻擊中隊,叫「神風隊」,就是希望「神風」能再次拯救日本。

歸到正題,歐洲有地中海,希臘那邊地形複雜,不利於騎兵縱橫,所以早期希臘的100多個城邦是都沒得到統一。想滅亡希臘的游牧,例如波斯,首先的坐船來啊,不可能直接像匈奴,金人,蒙古騎兵一樣騎馬就下來了。最後是打了100多年的希波戰爭,還是沒能把希臘滅掉。那時候希臘是100多個城邦聯合抵抗。希臘是防守,波斯進攻。有一次擊退了波斯軍隊,有個士兵跑了42.195公里跑去雅典報信,結果跑死了。於是希臘人就以馬拉松運動紀念這位士兵,其實就是紀念沒有被游牧滅國。

所以歐洲國家跟游牧大陸,隔著那麼大一個地中海,邊上不是島就是半島,狹長地帶還有什麼沼澤、河道、山地和森林縱橫,真不是游牧能隨便策馬縱橫的地方。統一實屬不易。

第二、文明。

正是因為地形複雜,早期的時候邦國很難被統一,所以文明會高度發達。中國歷史上文化最繁榮的時候也是百家爭鳴的時候。文化、言論自由,知識分子地位很高,還可以自由流動(大家都害怕跟不上潮流被落後,都吸引人才)。現代文明的根基---希臘文明就是這麼產生的。要是沒有希臘文明,說不定我們還都在刀耕火種的時代,哪有什麼人造衛星上天,人類還能進入量子時代。

更進一步,希臘文明還催生了民主這個東西,還有基督教被發明了。邦國得不到統一,但是信仰被統一了(基督教、東正教,天主等內部幫派就不說了)。所以,教皇的地位和權力在多數時候都被國王大,拿破崙,德意志皇帝什麼的登基的時候還要跪在教皇面前,讓教皇給他帶上王冠。所以王權的基礎和地位都和中國皇帝沒法比。中國皇帝都說自己是天子,龍種,歐洲的國王絕對不敢撒這種彌天大謊,老百姓和貴族都信耶穌,貴族還都知道希臘和羅馬的元老院制度更能保護他們的財產和性命(中國皇帝隨便可以處死身邊的大臣)。要是你是貴族,你也會反對中國的那種皇權,中國皇帝身邊,無論什麼所謂的忠臣,奸臣,最後能保命、保住家產不被抄的有幾個?

第三、權力制衡。

因為希臘人發明民主制度和元老院這些太早了,希臘文明也開化的多(人家不信什麼國王是真龍轉世,還能提出歐幾里得幾何、世界是原子構成的這種學說),加上神權這個凌駕在皇權之上的東西。除了教會的權力,貴族還要成立什麼內閣跟你分庭抗禮,你要想滅哪個國家簡直太難了。除了神權要許可,那些周圍的國家之間不是宗教關係(30年戰爭就是宗教引起的戰爭,戰爭雙方的國家都是以信仰的宗教站隊。你一個基督教國家要滅一個天主教國家,那麼所有的天主教國家都會聯合起來干你),就是聯姻關係(維多利亞被稱為歐洲的外祖母,許多國王都是她的外孫)。你想滅了你小舅子,那麼你小舅子可能會被相同信仰的教會和國家支持,你小舅子的小舅子說不定就是彼得大帝,他們都不會答應。

而且歐洲的國家之間發生戰爭,其它國家都不會像六國那樣作壁上觀,那是該出手時就出手。特別是英國這個攪屎棍的存在,人家確立的外交根基就是保持大陸的分裂和權力均勢。然後,東北邊的北極熊處在極寒之地,歐洲的國家一般都不大,沒哪個能幹得掉它,反而是歐洲國家都處於被北極熊吞掉的恐懼之中(到現在都是),所以他們有內訌,大部分時間有需要聯合起來對付北極熊。北極熊也是一樣的,也不會希望看到一個統一起來的超級國家。


歐洲?
題主的意思是指西歐部分吧2333
做多帶個中歐吧


書同文 車同軌 你以為就是說說的? 把這個大招拿掉你看看中國能不能保持長期統一
那麼多人恨秦始皇還真以為是焚書坑儒?是斷了別人分裂的路


中國不是一個神權社會,歐洲在羅馬帝國完蛋後,神權高度集中,而且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對教會是巨大的威脅,所以歐洲羅馬教會一直在攪屎。後來的大硬蒂國深得其真傳。


分封制的瓦解
還有就是爭奪資源的需要


中國曆來都是大一統國家


從地形上也有關係,歐洲統一那麼肯定是從在一片陸地的德意法開始合併,但這時候在德法附近的島國英國肯定會來阻止統一的,而且歐洲統一力量一般都是德法,那英國要阻礙統一力量就變得很簡單。


因為春秋戰國大部分分裂的地形是平原,歐洲分裂要麼是海峽要麼是山脈。在古代一座城堡就能守很久,何況是天塹。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王國維所說「中國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
春秋時期,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都想拜孔子為師?
晉國有可能不分裂嗎?
諸子百家為什麼編了很多鄭國、宋國的段子?
如果把戰國時代的勢力範圍套用在現代中國,哪國最有希望統一天下?

TAG:歷史 | 中國 | 春秋戰國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