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日本動畫劇場版申報過奧斯卡長篇動畫獎?如何評價?

86屆中
《魔法少女小圓 新篇 叛逆的物語》參與了最佳長篇動畫獎的評選,以前還有過這樣劇場版參加奧斯卡長篇動畫獎評選的例子嗎?如何評價動畫劇場版參加該獎項評選呢?其在奧斯卡評選中的競爭力如何?


申報過的作品有:

2001年:《最終幻想:靈魂深處》
2002年:《千與千尋》(獲獎)
2003年:《東京教父》 、《水都的守護神拉帝亞斯和拉帝歐》、《千年女優》
2004年:《攻殼機動隊2:無罪》
2005年:《蒸汽男孩》、《哈爾的移動城堡》
2006年:《紅辣椒》
2007年:《惡童》
2008年:《空中殺手》、《異邦人:無皇刃譚》
2009年:《懸崖上的金魚姬》
2010年:《夏日大作戰》
2012年:《神秘之法》、《虞美人盛開的山坡》
2013年:《給桃子的信》、《起風了》、《魔法少女小圓 劇場版 [新篇] 叛逆的物語》

在美國,自95年《玩具總動員》以來,3D成為了美國動畫的主流。另一方面,由於超級英雄系列作品一貫以真人電影的方式登上熒幕,美國動畫電影在故事多元化的同時,價值取向卻相當統一:追求自由,嚮往未來,改變命運,善良真誠,勇敢團結。

  《玩具總動員》也好,故事上顛覆童話的《怪物史萊克》也好,《冰河世紀》也好,最近的《瘋狂原始人》也好,代表動畫電影主流的一系列作品在價值觀上並未有什麼改編,對於人性的探索也近限於表現價值取向的必要,而不會進一步挖掘。因而自奧斯卡動畫長片獎誕生以來,影評人就曾擔憂,這一獎項會不會成為美國動畫電影價值取向的附屬品。

  而《千與千尋》的勝利,看起來是鼓舞人心的。它有一個不同於西方動畫形式的外表:採用手繪作畫,融入了大量日本文化元素,音樂交織了東方與西方。它也有一個不同於西方動畫電影的內容:以內斂的風格來講故事,塑造了一個真正平凡的小女孩,抒情是克制含蓄而絕不直白的,更是沒有直截了當的傳達任何價值判斷。這一切都與歐美動畫電影有著巨大的差別。總之,《千與千尋》的勝利似乎是非主流和藝術的勝利。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故事上,千尋之離開秘境與「追求自由」「嚮往未來」並無直接關係,但想要讀出這層意思的人,自然能夠讀出來,包括歐美的觀眾。另一方面,在形式上,運用日本文化元素的背後,宮崎駿以一種異常華麗和神秘主義或者說魔幻主義的形式塑造了一個人類文明世界中與世隔絕的仙境:浴場擠滿了長相各異的眾神,色彩無比艷麗,對比無比鮮明。這種形式是宮崎駿極少使用過的,色彩的絢麗和形象的奇異營造出了一種強烈而且毫不具體的虛幻感,尤其是無面男這種沒有語言和具體外表的角色更是無比抽象和意識化的——雖然表達的內容是東方的,表達手法卻是在西方被普遍接受的。換句話說,西方觀眾可以在《千與千尋》陌生的外表中讀到他們熟悉的一切內涵——不管這種解讀是否準確。

  在故事之外,《千與千尋》的成功更離不開其北美髮行商迪士尼的巨大商業運作——花費大筆資金讓影片在北美增加熒幕數,以求更多更大規模的放映機會。不遺餘力的廣告宣傳等等。這些做法在後來的每一部美國3D動畫電影大片上都能看到。就像某些評論認為的,長片獎更像是一次商業上的比拼較量。當然,一旦獲獎,之後所帶來的更加巨大的商業價值會證明這樣的投入都是很划算的。

  從前文給的資料里可以看出,日本動畫電影也並非完全不在意奧斯卡,因為幾乎每年都有參選,有時還不止一部。而結合曆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動畫影片獎」更可以看出,參選的作品也基本都是在日本國內獲得了肯定的優秀作品。

  所以日本動畫電影多年來的參選連提名都一票難求,除了東西方價值觀的差別以外,在北美的商業化運作的不足也是一大制約。

  因而《千與千尋》在外表上的確是非主流的勝利,但骨子裡面依然是主流的勝利,體制內的勝利。奧斯卡動畫長片獎之後的種種變化全都印證了這一結論。

 有人覺得奧斯卡的評審們或許是想既要兼顧藝術和小眾,又要兼顧商業和大眾。所以倆個動畫獎才會出現短片獎更多的偏向於藝術,長片則乾脆選最具美國大眾口味,最體現商業成績的作品。

  不過在過去,動畫類影片的學院會員都在11月被安排參加符合動畫類別的電影的試映,並通過這個渠道決定入圍者。而現在,所有的學院會員都可以通過免費寄送的DVD來參與並評估所有動畫片的質量。這統一了動畫片與其它影片的評審渠道。也正因為如此,很有可能最後入圍的五部電影中並沒有票房巨頭的大片。

  加上今年美國的幾部參選作品普遍疲軟,質量之比上一年的《無敵破壞王》與《勇敢傳說》似乎還要下降,更別說講訴的內容仍然是幾年來的那一套老故事了,唯一能戰的似乎只有《冰雪大冒險》,但奧斯卡你難道真的還沒有吃膩這種類型的故事嗎?所以很多人都認為今年是日本動畫的好機會——畢竟有三部影片參選,質量也都不錯,美國人怎麼也該至少給個一提名吧?

  《千與千尋》的獲獎說來其實也有點像《卧虎藏龍》那時的味道,因為文化差異總會有股新鮮勁,指不定美國觀眾就因此而被驚艷到了呢?(當然《千與千尋》本身質量確實是無與倫比的)所以風格更加鮮明的《魔法少女小圓 新篇》便有了機會。

  《小圓 新篇》的TV版原作里就使用了許多珂拉琪式的手法,將帶有各種剪紙、拼貼圖案、意識流等藝術風格的畫面融合在一起,成為其一大特色。而據說《新篇》劇場版里更是把這個特色給變本加厲的發揚了。在這一點上倒使得該片更像一部極具藝術風格的,前來參選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的「120分鐘版動畫短片」。

  雖然小眾而又文藝的歐洲長片動畫從未獲獎,但提名還是時不時能有一些的,比如《我在伊朗長大》《凱爾經的秘密》《魔術師》《貓在巴黎》,而去年提名的《奇可和麗塔》更是一部徹底的成人動畫。

  由於如今科幻片特效比重越來越大,加之前文分析的奧斯卡一直過於偏向推進三維動畫的發展,使得近年來動畫片與真人影片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前幾年《阿凡達》就因效動畫佔據了六成比重而引起了該片是否屬於動畫的議論。後來也有過《丁丁歷險記》因使用了真人動作捕捉技術攝製,導致被認為不是動畫而無資格提名。今年的熱門影片《地心引力》更是放棄利用場景拍攝,以全CG打造猶如太空實地背景的做法再一次把這個這個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現今奧斯卡關於動畫的標準是:大部分人物必須是動畫設計的,並且動畫情節不少於全片時長的75%)。

  所以現在奧斯卡動畫影片獎也到了一個應該考慮是否應該回歸傳統動畫的節點上。

  總之,這些因素或許這都增大了《小圓 新篇》獲獎的可能。畢竟在這個動畫越來越像真人電影的時代,兩者間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想像力(包括表現內容上的想像)。動畫之所以為動畫,就是他更容易,更善於,也更應該將真人電影所被局限的想像給釋放出來。這一點上,《小圓》無疑比走寫實路線的《起風了》要更加純粹。

  也有人擔心沒看過《魔法少女小圓》原作而直接只看該續集電影的奧斯卡評委們能不能看懂相對晦澀的該片。但實際上只要是屬於系列作品的電影,評委們在評分前會得到一份前部內容的簡介,所以完全不用擔心他們看不懂,畢竟也是專業人士。問題更多只在於評委們願不願意放下身段去接受這樣一部非主流的日本動畫電影了。

  還有一個重點在於《小圓 新篇》在北美的發行商可是大名鼎鼎同時又有過奧斯卡獲獎經驗的華納兄弟。這毫無疑問同當年《千與千尋》找了迪士尼這個好東家一樣至關重要。

  《小圓 前篇》和《小圓 後篇》去年於北美上映時只有5塊屏幕且日期也受到了限定,即使是這樣不易的條件卻依然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12年10月19日到21日周末三天的熒幕平均票房收入名列全美第二。三天之中的總票房收入為6萬2430美元,最終票房18W美元。這還只是內容為TV總集篇的前兩部電影。

  而今年新篇的到來,華納自然是看出了其中的商機。在北美自12月3日於洛杉磯的好萊塢埃及劇場進行首映並受到熱捧之後,接下來還將有美國45館和加拿大35館的放映。目前已經有超過9個國家與地區的107家電影院計劃播出該作品,並且規模還在不斷擴大中。

  就連該片報名奧斯卡的機會,也可謂是搭上了華納的東風。雖然報名與提名甚至獲獎還是有很長一段距離。但《小圓》能得以報名,一方面是華納先要藉機再宣傳一把,但另一方面也的確能反映魔法少女校園的製作水平。畢竟電影公司也不會隨便拿一部電影就去報名。《銀魂 新譯紅櫻篇》就是華納旗下作品,但華納想必是不會拿銀魂去刺激奧斯卡評審委員會的神經的。

  但說了這麼多,以上的分析終究不過是美好幻想。而幻想破滅的可能性還非常大。畢竟《小圓》的劣勢過於明顯——另類風格,黑暗風格的作品在奧斯卡評選中實在是太不受待見了。

  不過,經驗告訴我們《小圓》是一部很神奇的作品,它在播放期間就有不少與內容相應的奇蹟一般的低概率事件發生。那麼這次參選奧斯卡,我們又能不能再期待一次奇蹟的出現呢?

參考資料:日本動畫的奧斯卡之夢


更新一發

2001年:《最終幻想:靈魂深處》
2002年:《千與千尋》(獲獎)
2003年:《東京教父》 、《精靈寶可夢:水都的守護神 拉帝亞斯與拉帝歐斯》、《千年女優》
2004年:《攻殼機動隊2 無罪》
2005年:《蒸汽男孩》、《哈爾的移動城堡》(提名)
2006年:《紅辣椒》
2007年:《惡童》
2008年:《空中殺手》、《異邦人 無皇刃譚》
2009年:《懸崖上的金魚姬》
2010年:《夏日大作戰》
2012年:《神秘之法》、《虞美人盛開的山坡》
2013年:《給桃子的信》、《起風了》(提名)、《魔法少女小圓 劇場版 [新篇] 叛逆的物語》
2014年:《輝夜姬物語》(提名)、《喬瓦尼之島》
2015年:《怪物之子》、《UFO學園的秘密》、《回憶中的瑪妮》(提名)
2016年:《最終幻想15 王者之劍》、《百日紅》、《你的名字。》


推薦閱讀:

動畫片《辛普森一家》為什麼能夠長盛不衰?
三毛和三毛流浪記有關係?
怎樣評價中國美術學院學生《虞美人》抄襲事件和各種反應?
如何評價《一人之下(異人)》?
擎天柱為什麼戴面罩?

TAG:動畫 | ACG | 奧斯卡 | 千與千尋動畫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