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去取經到底是找到自我還是失去自我?

如題。


先上結論,是找到自我了。

對自身力量,局限性和使命都有了更深的理解,願意放棄一些東西來成就自己的目標,遠比年少輕狂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本質。

待續。


改善舊我,塑造新我。
想當年孫悟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獨獨沒有人性,任性妄為,少了為仙為聖所必需的慈悲寬厚之心。保唐僧十萬八千里,期間歷經千辛萬苦,看盡人間酸甜苦辣。這讓孫悟空一個石猴有資格成為真神。


這事取決於你是花果山的猴子還是雷音寺的和尚。


除去假我,證得無我,方是真我。


謝邀!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搞清楚什麼是「自我」。比如說你在成長過程中逐步接納改變的觀念,是「自我」的一部分么?還是不是?


你上大學到底為了什麼


頑心不思過,世尊如來佛,詰問我的執著。
醉酒舞三界,換得金箍當頭。
原有七十二般膽魄,如今難以放身而歌。
我貴為齊天大聖,卻淪為地上行者。


辯題自己想,不做伸手黨。


佛是無我的,你覺得是失去還是找到


你這個問題不成立,齊天大聖即斗戰勝佛,孫悟空的自我從沒變過,始終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地走向成熟。


早就失去自我了。。。。。。。。


找到自我或失去自我主觀和客觀的判斷都不同。
《寶蓮燈》里的孫悟空成為斗戰勝佛以後就像許許多多的佛一樣打坐參禪,沉香求他救助母親,他還是偷偷教他法術,這就說明西遊記里經歷八十一難的那個猴子還在,跟其他的佛還是有所區別,只是行為上從猴王變成打坐的佛祖。
《西遊記》里的孫悟空,在水簾洞當大王時有自己的夢想和志氣,於是去找菩提老祖學法術,一個天才少年懵懂而無知的想要追求夢想追求功與名,這是一個正常的少年期,緊接著叛逆而強大的他大鬧天宮,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這一幕和龍嘯天的兒子被李尋歡廢武功是不是很像?即使被壓在五行山下,猴子的恨不會減少,不會就這麼簡單的面壁思過,於是來了八十一難。

經歷過八十一難前後的孫悟空是不是有些不一樣?當初那個豪氣滿滿的天才少年想要改寫這個世界,懲惡揚善,框扶正義,名垂千古的花果山美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變得整天面壁參禪不問世事,失去了當年的銳利和夢想。

你說他是失去自我還是找到自我?

我們再來看看這位英雄少年經歷過什麼?
八十一難當初想要打擊時代黑暗,擁有至高權利來改寫這個世界的孩子,他明白他是天才,他有能力改變世界並為之努力著,最後卻被壓往五指山下,你們這些虛偽的神佛憑什麼支配這個世界?他不服,被壓五百年也還是不服。直到他遇到那個固執的和尚,那個最正常不過的普通人,他不會筋斗雲不會七十二變,他沒有猴子那樣改變世界的能力,他要做的是在制度的限制下改變每一個人。或許這位和尚無知無能,卻腳踏實地,心地善良,一個心地善良的普通人怎能改變這個世界?路上的妖魔鬼怪令他恐懼,錦衣玉食使他陶醉,美色誘惑使他想要忘乎所以,但他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取經,普度眾生。
再說一路上的妖魔鬼怪大多都有自己的後台,他們明知自己不是那猴子的對手,卻敢正面與他對陣,他們憑什麼敢?他們為什麼敢?悟空當然知道其中的原因-他們不得不敢。

這個世界是由精英和天才們來指引和嚮導,可是太多如唐僧般的普通人,他們跟不上精英們的步伐,也達不到精英們的理想狀態,他們要為了家人為了朋友為了生活不懈努力,偶有如唐僧般的普通人也會為了世界的走向盡一份力,他的力也確實有用,只是這份力量太小了。力量大會把世界撕碎,力量小會很難看到世界前進,無論你一個人力量如何,都無法過多的改變這個世界,能改變世界的是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可大多數普通人也只能顧己溫飽無心改變世界,這誰又奈何?

依我看,悟空算是找到自我,或者重獲新生,失掉的是當初那個急功近利,妄想憑一己之力扭轉乾坤的自我。要改變世界,醫人僅僅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頑固的老和尚,大聖所要做的是靜待人們跟上他步伐的時刻到來。


---------2016.9.22 23:00----------人生的第一個回答贊數破兩位的,感謝知友們。


答案寫錯地方了,刪了。


我覺得是找到,取經這個過程就是從懵懂走向成熟的一個過程,大聖他從一個拿著金箍棒天天讓別人夭壽的小猴子,變成了讓人敬仰愛戴的斗戰勝佛,這並不是一件很壞的事情,起碼他成佛之後再讓別人夭壽,別人也一定會畢恭畢敬的尊稱他一聲,大聖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實,亦復如是。

我們真的明白成佛意味著什麼嗎?我們又有幾人知道般若智慧究竟意味著什麼?阿褥多羅三貌三菩提,又是什麼代價?

齊天大聖成佛後他還是那個敢愛敢恨的猴子嗎?他還是那個聽見「閻王叫人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就要奮起反抗的猴子嗎?
我們更願意叫他齊天大聖美猴王還是叫他斗戰勝佛呢?
為什麼緊箍咒會沒有了?

因為他心中有佛了!


雁鳴表演賽?


我也何嘗不是一個 孫大聖?


哈哈,有趣的問題。

當然失去了自我。


孫猴子這個傢伙的個性就是愛自由和叛逆。他開心的事情是自由自在嘻嘻哈哈。當然他內心深處頁希望做出一點驚天動地的事情,當然這理想絕對不是什麼弼馬溫更不是當取經的傻帽!

然而因為惹鬧了天宮被戴上緊箍咒,所以是不得不服啊,要不然你以為他願意跟著唐僧那麼一個假慈悲很啰嗦沒有原則而且什麼都要依靠他的人走?而且還有本身就是豬的隊友時刻出賣他挑撥他?取經四人幫裡面根本就都是和他沒有共同點的人好不好?

吳承恩無非就是想告訴我們,追求自由的叛逆不羈的傢伙最終要被收拾。

這是在古代封建社會。其他同類型的小說主人公也很多,比如水滸梁山那幫傢伙。

當然即使現代社會,好像也沒有人可以一生一世瀟瀟洒灑不問紅塵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大不了都是被招安的命運罷了。

但凡有點小本事小精靈的孩子們最後也是會被戴上緊箍咒的。逃.......


按照當時的套路。
主流價值觀。


推薦閱讀:

為什麼老子不喜歡能言善辯的人呢?
如何反駁「沒心沒肺,做人不累」?
為什麼學了辯論以後沒有變寬容?
如何用當今辯論判准看諸葛亮罵死王朗?

TAG:價值觀 | 西遊記書籍 | 辯論 | 孫悟空 | 辯論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