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海外黨願意回國?

60萬海歸!2017年留學回國人數創新高!

幾個月前看到的新聞,當時並沒有啥太多的感觸。但是最近國內發生的很多事情卻讓我很困惑

除開那些在國外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回國的人而言,那些能找到工作或者已經在海外工作的人到底為什麼要回國啊?國內什麼情況應該是很清楚的吧,難道都是因為愛國嗎?


最近發生的很多事情,半開玩笑說,確實就是最好的官辦免費移民廣告無誤。

無奈的是,冷靜下來後,我們不得不面對這些事實:

這些事件中的利益相關群體、以及以為利益相關群體中的大部分,並沒有靠譜的移民條件。

這個群體中的大部分,就算強行移民了,舊的問題就算能去,新的問題也不一定就更少。


而對於廟堂之人,其出身註定了其革命理論和實踐經驗雙豐富。

對真正的底層來說,現在畢竟不是1942年,也不是1960年...被剝奪的是對更美好生活的夢想,卻不是維持基本生存的可能。

而對所謂中產階級來說,一點兒不開玩笑,不論在網上如何哭天搶地,義憤填膺,如魯迅再世,如正義女神下凡...你我在本質上,全身上下到處都散發著那個老掉牙的概念: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結果就是,再多的共情敘事,再多的鍵盤痛斥,都不會引發肉身革命。明天的太陽升起後,中產階級們會繼續準時起床擠地鐵,或開BBA出街,努力搬磚,並堅信自己的明天會更好;超過人口一半的底層們,也會繼續湧向城市,一線不行就去二線,二線不行就去三線...過多談論他們在大城市的艱辛,本質上與西方媒體熱衷將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描繪為血汗工廠的性質無甚區別 — 我們和他們,只不過無意或故意不了解他們回鄉種地的生活狀態是怎樣而已。

以上僅是說明這樣的一個事實:一個大標籤下的人群,可以分屬於很多大階級,或更多的小階層。而每一個階級或階層,直至細分到具體的個體,又都有自己複雜的敘事,於是有衝突,也有權衡。這些細節,跳出這個階級或階層,甚至僅是跳出這個個體,旁人很難觀察全面。能做的,也是常常會去做的,僅是因為特定的機緣,看到了一部分細節,就將對方群體和自己劃在一個大標籤下,進而去共情,得出眾多自認邏輯完美的結論來。

所以,為何海外黨願意回國?

除了皆是「中國人」這一個大標籤,你確定你和海外黨們皆處於同一個階級么?(海外黨在各個指標上的統計描述,相信與「中國人」這個全集或「中國某階層人」這個子集的統計描述,會有明顯差異)

除了皆是「海外黨「這一個大標籤,你確定海外黨們皆處於同一個階級么?(早年學霸?近年學霸?富豪半退休?刷文憑富二代?盲目追夢中產後代?獨輪運?鳳姐們?)

而每一個小人群,他們的「細節」是什麼?「衝突」和「權衡」又是什麼?旁觀者恐怕很難直覺想像。

「你」看得到北上的污濁空氣,看得到被秒屏蔽的事件,卻看不到國外的天花板,看不到車房空氣之外無所求的站著說話不腰疼。「你」的階層可能追求好車大房好空氣和安心教育,「他」的階層卻可能更關心階級晉陞可能,或回國接班的必然。

摺疊無處不在,可惜人們看不見。

而更簡單也更常見的邏輯,只能是,「我」因為某個契機,看到了「他」的某個細節,進而訴諸於感性,產生強烈共情,得出看似必然的結論......

一腔情感無從發泄,可又遠不至於動搖「我」明天按時上班討生活的責任感,更不會動搖「我」對明天更美好生活的信念,甚至不會動搖「我」對「我的中國」明天更牛逼的情懷......於是,只能刷刷朋友圈,刷刷知乎,將這種樸素又普遍的情感傾瀉出來,抱團取個暖,順便餵飽了一群有意無意吃紅饅頭的自媒體們和NGO們...算了不說了,說多了就太犬儒了。

總之,滿滿的小資產階級軟弱性,你我皆一樣。

這兩天總有人私信我,問我為何如此沉默,為何不說兩句。

表層原因?美國正好感恩節假期,於是前兩天鑽新英格蘭某個雪場小木屋娛樂去了 — 小資產階級的醜惡嘴臉暴露無遺。

深層原因?

《千與千尋》只能出現在01年的日本,卻不能出現在七八十年代的日本。

我不但不諷刺,且絕對支持網路上每一個聲討的聲音。但同時,我又知道,只要中國這列火車還是如此高速前進,最終,不論是哪個階級,不論嘴上說是否想要,身體恐怕都會很誠實。聲討歸聲討,又有誰希望這列車停下來呢?若這車不停,又有誰會主動跳車或忍住不上車呢?


不自己回國等著被ICE抓進移民局監獄,然後被遣返回國嗎?

比比每年留學生的人數和獲得美國工作簽證、綠卡從而正常手段合法留美人數答案就很明顯了啊。


題主,你根本就不明白移民是什麼概念,回國又是什麼概念,你完全是被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一葉障目了,你既不了解現在國內的情況也不了解國外的情況,你只是以為自己了解而已。

我是留學簽證,我本來讀完書就該回國,美國自顧不暇哪裡顧得上國際生,今年多少公司不招國際生了,多少召國際生也抽不到工作簽證,多少人抽中工作簽證都因為工資不夠不給批。美國根本就不想要我們,就想吸干我們的學費然後滾回國去。有人可以不擇手段黑在美國,可以拚命找美國人結婚說是真愛,狗屁,不就是賣逼留美嗎,我其實很佩服那些人,我做不到那麼不要臉,我一想到fob在白人心中有多cheap我都不想和老美date,有人可以不在乎我做不到。

好你現在覺得是我沒有本事,只能回國,是的,而且你知不知道中國也根本不想國外的中國人回國,中國政府是非常鼓勵移民的,移民的越多越好,移了就別想回來,你知道中國國籍放棄了根本就拿不回了。國內競爭實在太激烈了,什麼狗屁報效祖國,祖國根本不需要我,我最好的報效祖國的方式就是在國外呆著給中國人減負。

不是說沒有精英,只是我和絕大多數海外黨都是普通人,根本沒有國家特別需要我們這種普通人,我回國因為我本來就是中國人,你根本不懂一個中國人移民美國生美國小孩是什麼概念,非常非常難受,那些ABC的心態,和父母的關係,他們根本就不是中國人了,永遠不是中國人了,而諷刺的是美國人都還認為他們是中國人,甚至因為這個欺負他們。你想像一下,你生出一個美國小孩,你以後的小孩都是不被美國人承認的美國小孩,我很難跟你解釋,非常難受。

你看了幾個中國的負面新聞你以為你懂了,你跑到國外去,看幾個國外的負面新聞你又以為你懂了,你什麼都不懂,生活很難的,根本就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在國外有了工作就想去哪去哪。你的家庭呢,你的父母老婆孩子呢,你知道我們有多少人長輩去世不但見不到最後一面連葬禮都回不去嗎,你知道很多看似光鮮的國內國外隨便跑的長期分居早都家庭破裂了嗎,你知道那些長年見不到父親或者母親,周轉於各個國家的學校之間的孩子有多少心理問題嗎?

生活很難的,在哪都難,我們在國外打拚可能比你們更難,你以為只有中國要靠關係嗎,我找實習花了整整一個學期投簡歷,而我的美國同學們家裡早就安排好了。我能怎樣,跟家裡哭訴嗎?他們一看中文名字就把簡歷扔垃圾堆,說我們不給sponsor,什麼狗屁equal opportunity,這不就是赤裸裸的歧視嗎,可我能上法院告他們歧視嗎?整個社會自欺欺人歧視成風這放在中國豈不是又一顆藥丸嗎?

你以為的那些很可怕的黑暗面,我告訴你,不值一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不要在家裡坐著看看無時無刻不被刻意引導著的輿論新聞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了,你我都是無知之極的普通人罷了,先想辦法找一條路活下去吧。


其實哪有那麼複雜,大多數人都是費拉不堪的,大家選擇的理由跟政治和社會真的毫無關係。
很多人就是單純因為國外的飯太難吃,天天自己做又太累,而且市場賣的肉不放血。有的就是爸媽老了。有的就是因為加拿大太冷了。有的是澳大利亞蛇太多。有的是天生愛熱鬧,國外太寂寞憋出抑鬱症了。有的是國內交通便利,去哪兒玩方便。有的就是天天在英語環境里不開心。
這真的無可厚非,因為人生活的絕大多數時光都是在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中度過的啊。你說政府低效,社會不公,可是絕大多數人,你一年到頭能跟政府打幾次交道呢?一整出了事故,這案子那案子的,哎,那事故是挺慘,處理也不好,但是這概率趕到你頭上?也太低了吧,有這精力不如過馬路小心點。
人,有的時候真的沒那麼複雜的。大家所求,無非就是過個舒服點的日子。你說一億多東北人,大家搶著去海南買房,是因為海南政治體制比東北開明?因為海南的政府比東北有良心?因為海南的社會矛盾比東北緩和?
其實真的沒什麼原因,僅僅是因為東北太冷了啊。


1.
Z學長超喜歡向我炫耀新淘到的大牌花襯衫。
他的留學目標就是淘到兩大箱子大牌特價貨,帶回國供下半輩子享用。
他讀完博士,又干博士後。
他說:在海外找什麼工作那麼麻煩,已經聯繫好了國內的研究所,回國給套房。
他說:管他國內工資低,給套房我就可以穿著我的花襯衫養老了。

2.
X學弟留學畢業好不容易找到份工作,像很多留學黨一樣,總部實習半年派回國內子公司。
實習期間,邀請女友來歐洲玩,訪友簽證被拒。
沒關係,反正再熬半年就能跟女友團聚了。

3.
M帥哥是鑽石王老五,在海外混得風生水起。
眼看就要拿到永居了,突然父母重症急病。
趕回國救急之後,發現父母離不開人。只能兩邊飛來飛去熬到永居。
永居一到手,就徹底在國內安家了。
對了,他終於在奔四的路上結束了燈紅酒綠的生活,找到了拴住自己的美人。

4.
S姐姐在海外呆得都快抑鬱症晚期了。
沒朋友,有事沒事找我搭訕說些無聊話。
一次回國出差之後,發現還是國內舒心。於是乾脆在國內呆了好幾年。
她留在海外的白人老公呢?我是不敢問……

5.
B哥哥是個程序猿。節假日總是跟我們到處旅行。
突然有天,他興奮滴宣布:我要回國啦!
為什麼?因為我昨天拿到永居啦!終於可以放心的回國創業了!
大哥,你的程序猿學弟們都懶得找工作就直接畢業回國創業了。您真的很謹慎很有耐心給自己留後路啊!

6.
C叔的夢想是週遊世界,但專業和國籍所限,幾十年都沒離開過歐洲。
直到有一天,他吃著難吃的歐式中餐,很高興滴告訴我:我拿到護照了!可以免簽去美洲和港澳台了!
真心羨慕大叔每天可以吃到純正的亞洲美食。祝福!

最後當然還是要強行升華中心思想了!———

身邊這些例子有個共同點:

沒娃拖累,自由萬歲。


國內什麼情況我們當然很清楚
只是你們不清楚國外什麼情況罷了


和政治與社會問題的關聯不大。就像曹豐澤說的,新聞再嚇人,攤到個人頭上,你一輩子能碰到幾件?

主要原因還是就業環境和生活條件。

國內現在的就業環境,至少在就業機會上不比國外差,甚至比很多發達國家要好。各行各業對中高端人才的缺口都很大。你在國外只是個普通的大學畢業生,回國了那就是海歸,天然的優勢。

國家還給高端人才提供各種政策福利,鼓勵他們回國發展。這些政策福利,除了極少數行業的極少數頂尖人才之外,對於大部分留學黨是很有吸引力的。

很多涉世未深的學生一說起國內社會氛圍和職場環境,就愛批判人情社會什麼的。但是全球都有人情,程度不同罷了。而且這也有個適應能力的問題。你再大肆批判人情社會,適應了人情社會的人,跑到外面也不一定能夠適應,反而在這個人情社會中更舒服更如魚得水。

就像有的人在俄羅斯呆久了,習慣了俄羅斯警察和海關那副尿性,一些小事隨手就用盧布解決了,讓他回國或去歐美,他面對公事公辦的態度反而難以接受,會覺得人家故意找茬上綱上線不講人情。

國內的生活條件也不比發達國家差了。十年二十年前,國內生活條件很落後,人們出去了習慣了發達國家的糖衣炮彈,自然不願意回來。現在,你說國內一線的生活條件比扭腰巴黎差嗎?二線城市的生活條件比發達國家二線城市差嗎?只要你回國不是去農村發展,呆在城市裡,生活條件不會比發達國家對應地位的城市差,很多方面還要比外面好。

這兩大客觀因素都不是問題了,對於絕大多數非頂尖的人才而言,這個決策過程就會比較瑣碎了。比如生活習慣、社會氛圍、親戚朋友、語言、飲食、氣候、污染、醫療、房價和物價等等。基本上就是把你在乎的各種因素列出來,主觀地定個權重,在兩國之間進行比較。這個過程因人而異,是非常主觀的。

愛國這個心理,對於部分人而言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自變數,但是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單純的愛國心理,是不足以左右他們的決策的。當決策被「愛國」左右時,它往往有著內在的深層次原因,例如無法融入當地人群、生活與學習中頻繁遭遇種族歧視、玻璃天花板等隱性職場種族歧視等等。

至於各類事件醜聞什麼的,說句不好聽的,也就是義憤填膺個十幾天,這事兒就拋諸腦後了。

今天國內幼兒園曝醜聞了,你發誓絕不回國;明天美國校園槍擊了,你決心離開美國;後天歐洲難民又強姦了,你覺得歐洲也不安全;大後天日本又曝出痴漢醜聞和留學生被殺了,你想著好像就剩澳洲能去了;住了一個月就被蛇和蜘蛛嚇傻了,你一咬牙一跺腳還是回國吧……北京開始排查安全隱患了。

你望著牆上的世界地圖一臉懵逼,發現世界這麼大竟沒有你的容身之處。你總不能去南極吧?企鵝也會虐屍、雞姦和孌童的……

你現在問出這個問題,只是你的情緒還沒有平復下來。等下周哪個明星再割肉飼鷹搶個頭條,或者知乎哪個問題下面女權和反女權再吵上一通,你立刻就把這些事兒忘得一乾二淨了。到時候,這個盛世依然如你所願。這種情況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

我以前在哪個劇中看過一個故事:汽車廠知道自己的汽車有安全隱患,但一直拒絕承認。因為他們通過模擬計算髮現,汽車出事後打官司賠償的損失,遠低於把所有該型汽車召回的損失。

放到這個問題中也同樣成立。這種偶然性個體性事件再嚴重,攤到你頭上的概率都是幾百萬甚至幾億分之一,次次攤到你頭上的概率無限趨近於零。而另一方面,人生規劃一旦付諸行動,再想要大改,付出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反之,你很喜歡吃鹹鴨蛋。蘇丹紅事件曝光後,你這輩子沒再吃過鹹鴨蛋。這就是很有可能的。因為在這個決策中,你要付出的成本非常低,對你來說是完全能夠輕易接受的,那麼這種決策就是可行的。

所以基本上人們在進行人生規劃這種大事的時候,是不太可能會把這類偶然性個體性事件作為主要自變數的。這不是冷酷的理性什麼的,只是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


從1998年到2012年我是忠誠的國際米蘭的球迷

每場比賽都看,所有球員都知道狀態,長相和特點等等信息

2012年以後個人事情越來越多,不要說看直播了,就算下載下來看的時間都沒有

慢慢從看直播,下載看,看新聞,不看新聞這樣走過來了

現在國米的陣容我只有個別幾個我認識,其他全都不認識了。

曾經專門跑了幾百公里,參加包場觀看2010年歐冠決賽的熱情,再也不見了。

大部分隨著年紀的增長,注意力和關心的事都會轉化,年紀時喜歡國內或者不喜歡國內,都會隨時時間而變化

其時,大部分人對政冶都沒有太多的熱情,很多看著熱鬧的事情,關心的人真的不多!

實際上國內的爛事,國外也有,甚至更多

美國一年死於槍擊事件約是2萬人,警察連保護公民的安全的責任都沒有

日本每年爆光的性侵幼兒園幼兒事情約50起,暴力對待幼兒園的幼兒事情約500起。

經歷多了,實際上,反洗腦的能力就越強。

回國,自然有回國的理由,因為很多事,他確實確實確實沒有經歷。

不回國,自然有不回國的理由,因為很多事,他確實經歷了。

國內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人生如戲,冷暖自知!

心安即為歸處

有人想出國移民,有人想回國,這挺好的!這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


哪裡都沒有完美的生活,最關鍵的還是你的追求和取捨。像我這樣的,我就喜歡休閑娛樂、環境優美、過慢節奏生活、日子還不想過的太窮。北京上海肯定沒戲,除了廣州還能勉強接受以外,全國任何地方都無法集齊這四個條件。

誰讓微軟最後一次投票的時候,廣州落選了呢,再加上被霧霾搞出了病(逃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

一邊是紅紅火火的移民人龍,一邊是轟轟烈烈的歸國大潮。

兩邊人馬互相對視,擦肩而過,心裡各自道一句「傻逼」。

過去的三十年,是中國變化最為劇烈的三十年,發展曲線一飛衝天。雖然有著各種不平衡,但絕大多數人還是都從經濟發展中受益了。出現了那麼多富豪,中國夢閃閃發亮。

不管有多少崩潰論,中國彷彿永遠是打破那個常理的例外,就好像「京滬永遠漲」的神話,押了十幾把大,最後人們會視他為神,頂禮膜拜,無腦跟上。

海歸者與歸海者的區別在於,後者已經不再是中國人了。他已經不能適應中國。所以他一定要走。儘管有著思鄉的情緒,他意識到那只是一根斷掉的風箏線。

海歸者可能會面臨逆向文化衝擊,才回國時候也會格格不入,但慢慢的他終將磨洗掉「洋味」,重新融入到中國的環境,成為一個既熟悉又有點陌生的中國人。

他會發現自己與海外黨隔了一層。只有很少的海歸達到自由王國的地步,想歸就歸,想出就出。那麼這種重大的人生抉擇將是決定後半生的方向,古有女子嫁人,男子擇業,今天的是回還是留。


在國外混的比國內差,就這樣。

現實利益啊現實利益,天主教第一孝子黎塞留為什麼在三十年戰爭支持新教?一個道理。


說得好像不回國就能留下去似的。


為了

認真點回答:

  • 一部分本科或研究生畢業就回國的大多是國內家境好,家裡能安排好工作或者有家族企業需要繼承。
  • 一部分在國外打拚了下後回國的是拿不到綠卡沒辦法。
  • 一部分哪怕花錢買了綠卡由於自身英語能力生存能力等混不下去回國了。
  • 一部分拿到綠卡後發現在海外生活太無聊,想回去感受人多的有趣生活,這種要不回去安定下來了,要不隔幾年又回來了,牆裡牆外。我身邊很多又回到海外的。
  • 一部分找不到對象只好回國找,畢竟國內量大。找到了要不帶著對象回到國外要不安家在國內離父母也近方便照顧。我身邊很多這樣的。
  • 一部分父母逼迫,或者家長老了沒辦法只好回去照顧。
  • 一部分發現洋人很假,對西方國家很失望,回國感受人氣。
  • 一部分發現海外工作太輕鬆了,生活沒意思了,覺得自己回國更有用武之地,回國了。
  • 一部分國內有好的項目好的酬勞和補助在召喚,所以回去了。
  • 一部分是為了賺錢,海外不好賺大錢,畢竟人少,華人賺洋人當地人的錢也相對難一些。

有走脈當然回國好啊。


怎麼說呢,今年商科留學生比例大幅增加和這個不無關係吧...應該說相比理工科留學生,商科學生選擇回國的比例會大一些,就業環境和壓力對這個影響還是有的


在美國的時候,結識了不少當地的華人朋友。他們大部分年紀都大我很多,只有較少是同齡人。老一點的華人,移民過去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是這個時代不具備的。比如我有個朋友家裡是國民黨將軍,臨去世的時候,要子女必須想辦法移民。孩子謹遵教誨到了美國。

和朋友一起開車去東海岸撈蝦,路上朋友給我講,華人過去地位低,要假裝自己是日本人或者韓國人。他隨便舉了幾個七十、八十年代發生的例子。這裡我擔心說出來會讓大家不舒服,就不列舉了。朋友說這兩年華人地位明顯好了很多,不用裝別人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自然是中國的崛起。

我在國外轉的時候,遇到幾次老外跑來搭訕,問是不是從北京來,他們在北京待過什麼的,好像見了老鄉一樣。我是沒感受到誰歧視我,如果有,我也聽不懂。

美國華人朋友們,常常回國探親、旅遊,對他們來說國內真是什麼都便宜,也要買很多東西帶回去。大家普遍感慨國內的發展很快。具體的他們倒是說不出來太多,像微信、支付寶、摩拜單車這些新鮮玩意,其實是個習慣,國外有信用卡,也有電話訂餐,對他們來說倒不是什麼明顯感受。

雖然都是華人,畢竟不同國籍。在我面前,他們還是有一定的優越感。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經常要談食品安全和空氣。國內的肉不好、菜不好、空氣不好,比較普遍的理由是因為回國的時候大夥都會拉上幾天肚子。這些朋友在國外穩定下來,已經不可能再說回國發展,所以大市場、經濟、就業、發展這些他們都不在意了,主要看衣食起居住行,就喜歡拿這些來對比。

我每次過去美國的時候,都要帶一些西安小吃擀麵皮送給他們,很受歡迎。說著不好不好,家鄉的油辣子吃在嘴裡也沒見誰拉肚子。有位大姐最想念的是油條豆漿,說超市賣的油條沒有早點攤的味道,我廚藝有限,滿足不來。(哪位朋友方便,可以教一下我如何炸油條)

在美國,我聽說有個理論,人到了太乾淨的地方呆久了,免疫能力會下降,所以回來之後不適應。北京人喝霧霾不見得能活命,倒是美國華人來北京有可能會嬌氣的倒下,給他們備上一罐子沒有過敏原的美國空氣才能活命。

我的同齡人,也有丟下工作往美國鑽的。這群人大部分比較看重的是國外的教育,第一是可以讓孩子呼吸乾淨空氣,第二是學一口流利的英語,第三是免除未來高考的壓力和憂慮。和我年紀差不多的父母,大多是抱著讓小孩在國外念書的打算,為他鋪一條坦途。

在國外,每個人都在反覆念叨在國外的好處,抱怨國內的不足。不管這些話是對是錯,真好假好,沒必要太較真。

年紀比我小一點的朋友,有不少正在出國念書的階段。

這些孩子也好,家長也好,基本都是想著能留下就留下,留不下就回國。因為留在當地,有份工作,對家長來說還挺有面子的,當然,這個面子也越來越不如往年。我認識個姑娘在美國找了一份月入7K美金的工作,大部分都覺得這孩子有出息。不過7K在美國真的也不算多,保安的收入都是3K起。很多年輕人放棄自己在國內的事業,到國外總會降低一個檔次,就只能拿生活品質來自我安慰。

我有位同齡的國企中層的朋友,聊天的時候她也會彷徨,感覺自己移民的莫名其妙,為什麼放棄國內的這些機會來國外,也只能用教育、未來、空氣安慰自己。

老移民在國外,大部分人都做不了特別好的工作,有個別能在美國做地產經紀(中介)已經算是非常出色的了,我還有位朋友做了牙醫,我了解了一下人家的升學路線得出一個結論,一般家庭的孩子想都別想的。

更多華人在那邊都是開飯館、做超市,各種打零工。但是即便如此,按照我們目前的價值觀:有車有房達標,住別墅就是土豪。那麼在美國,想當個土豪實在太容易,比國內容易得多。尋常的例子是做送披薩的小哥,回家也是住一棟House,居住條件其實超過國內的別墅。這是美國華人優越感的另一個重要來源。

簡而言之,對很多讀者來說,把你家在國內的房子賣掉,就可以立刻成為美國土豪。四五個卧室的兩層小樓,帶個院子碼頭和私家游泳池,再配一輛豪車。至於美國的房價,可以訪問zillow去了解,要特別注意美國的房價和內地一樣,大城市也貴,但是問題是他的三四五線比國內好太多。

因此只要你別一心只想紮根大都市,即便是刷盤子,一個月3K美金收入,以華人普遍突出的攢錢能力,在美國買房買車都是很容易達到的目標。

問題在於,老華人願意做的工作,年輕人可能不屑一顧。雖然也能得到優越的生活,但是我估計沒有幾個年輕人再有老移民那種強烈的意願。沒有差距明顯的對比,年輕人是不太可能僅僅因為健康需要而決定不管不顧的移民的。

再說,也不是想留就留下。家長、孩子對留在那邊都沒有報太大期望,至少現在的家長已經沒有10年前的家長那麼強烈希望孩子留學之後不回來。有一些小孩,自己學習成績很一般,家長不得已才送孩子出國念書。我認識幾個小朋友,預科都念不過,別說留在國外,把家裡的錢花掉他自己都心疼的時候,就乖乖的回來了,結果等於花錢買了一次為期數年的自由行。

我一直認為,教育的核心是人,而不是學校,如果家長不好好教導孩子,就算花再多的錢,也堆不出精英來。

很多年輕人惦記在國內的男女友,和愛情比起來,事業算個屁呢。年輕人也不會像老人家那樣,為了移民而移民,在那當黑戶,或者通過結婚離婚弄個身份。這些事情在老移民那其實挺常見的,而對新移民來說,除了有本事留下的,除了(自己或家長)手腳不幹凈、欠了一屁股債跑路過去的,更多人也少見那種決心和毅力。

不管是已經移民美國的華人,還是去留學的年輕人,又或者為了孩子去那邊的家長,又或者我這種過去投資的,大家飛過北京、上海、紐約、洛杉磯,去這些地方轉過之後,一般會覺得國內這幾個大城市,京滬廣深,包括杭州、成都、重慶、南京、西安,等等等等,別說和國外差距不大,甚至你在這些城市生活,會比國外過得滋潤的多。畢竟你是土生土長,飲食起居都讓人習慣和愉悅。國外好歸好,但是絕不至於讓你「哇」的一聲,認為國外就是好,非要移民不可。

再者說,別忘了,還有這個:

有位留在美國的華人博士朋友說,他在國內從到大都不能吃肉,一吃肉就過敏,渾身起疙瘩。一出國這病就好了,肉可以隨便吃,於是到了美國以後吃成個大胖子。只要一回國,他還是照樣對肉過敏。我知道這話明裡暗裡等於說我們的肉有問題,但是我深表不以為然。我很是同情他得了這樣的怪病。可是這病也是稀奇。沒有了冒腦花,沒有了水煮魚,沒有了牛丸,沒有了牛肉麵,沒有了水圍城,簡直就是丟掉了大半個人生,怪不得要出國不回來!

對比2017年年底的北京和2017年年初的北京,我認為在我的有生之年,我們的肉也可以很安全,並不是夢想,只要天藍了以後,大家一起發微博說肉不好吃就行了。黨總會想著我們的。但是,在我有生之年,估計在美國的家門口也肯定沒得火鍋吃(參考這一篇,徐斌:你在剛出國時鬧過哪些笑話?),僅憑這一點,說什麼食品安全都是瞎胡扯。

回國的時候,你要坐十幾個小時飛機,想想這一大段航程,人就未免煩躁。但是一旦到了機場搭飛上海或者北京的航班,就會突然聽到熟悉的大嗓門,大媽們不管是山東、北京還是吳儂軟語,都讓人心情愉悅。乃至於稍晚落在浦東機場、首都機場的一剎那,也會開心的不得了。突然覺得自己國家真好。

太太也很美,一想到她四個空箱子出去,八個實心兒大箱子回來。心裡充滿自(tu)豪感。

為什麼會有海外黨願意回國?

我的觀點是:因為國家比以前強大了。


因為家是家,一輩子都是。

「所有漂泊的人,都是為了有一天可以不再漂泊。」

這個一定要答。出國時候小,至今在外將近10年。按理說,越小越好適應新的環境。從某種方面來說是吧,口音比別人淡點,跑的地方比別人多點,同樣,也更徹底地懂得,所有地方都不如表面那樣光鮮。

你如果體驗過因為語言不通在學校被欺負,被孤立,被捉弄;

你如果看過凌晨三點被不良青少年槍殺躺在你家樓下的屍體;

或者在發燒生病來月虛到暈過去,爬起來以後只能啃啃麵包;

然後你再想想,那一刻你身邊一個人都沒有。

我不是說那種「我通訊錄里有很多人,可是沒有人懂我」,而是,真正切切,這整個國度,你只有自己的感覺。

你的家在大洋的彼岸,你在乎的人和你有七八小時的時差。

那種入骨的孤寂,不知道有沒有感受過。

不是說在國內這些就不會發生。可是至少你不會像個智障一樣連想說的話都表達不清楚,為自己辯解的能力都沒有;至少你垮下來的時候,你爸媽多半也能坑哧吭哧跑過來照顧你。(這裡指普通家庭,如果從小就沒有家,那漂到哪兒都無所謂。。)更不談歧視以及外國的政策對internationals是怎樣的不公平這些。

我剛出來的時候,一個叔叔對我說,我保證,三年之後,你絕對不想回來了。

三年後,我放假回國,他又說,你再待三年,保證你不會要回來了。

後來三年又三年的過去了。沒錯,我對回去沒有那麼執著了。

剛來的時候,聽不得對國內任何的閑言亂語。以前顯得那麼蒼白的愛國教育,來這兒唱次國歌就能熱淚盈眶。

慢慢地,可以像個旁觀者一樣去客觀看待這個像是精神寄託的地方,它沒有那麼好,只是「距離產生美」而已。看著新來的留學生抱團取暖,想到曾經的自己,卻也不會向那個群體走去了。

可是,我還是想回家。就算那片土地再差,抱歉,那是我紮根的地方。

十年,家裡大大小小的聚會,媽媽退休,爸爸生日,姐姐結婚,哥哥生娃,你全部缺席。你習慣報喜不報憂,所以當別人問「你過的怎麼樣」,你嗯嗯啊啊都不知道從哪兒講起。

你要是有能力把你大大小小一家子都拖過來,那算你有本事。可是我沒有,我自己都活得夠辛苦。

而且全世界的人都有這種感受吧,以下是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截屏,很好地闡述了異國他鄉的感受:

You will always go back.

(文筆有限,以上大概只寫出了感受的十分之一)


**肯定會有人問,那就回去唄。介於問的是「願意回國」,先寫這裡。以上截屏可以看出,出門久了,回家的路也不好走。

說到底,就是圍牆外的人想進來,圍牆裡的人想出去。


其實就是一個很簡單的算術問題。

2016年中國赴美留學生的人數為大約30萬。數據來源: 2016年門戶開放報告:在美留學生人數首次突破100萬-中國教育在線

假設這30萬人畢業後都想留在美國,他們有哪些路可以選呢?最常見的幾種獲得綠卡的方式中:EB5 投資移民需要投資50萬美元的資金+好幾年的排期,走這條路的留學生人數相對於總人數來說可以忽略不計;EB1 傑出人才移民大概需要發表的論文有上百次引用,只有走學術道路的人可以走,人數也可以忽略不計;最常見的留學生選項,其實只有 EB2/EB3 職業移民這條路,即先找工作再慢慢排期等綠卡。

EB2/EB3 這條路有什麼問題呢?中國人的排期現在需要至少5年了,這幾年的時間裡必須用某種可以合法工作的簽證留在美國。基本上只有這麼幾種:O1, L1, H1b。O1的要求之高,不如直接申請 EB1綠卡了;L1隻有少數跨國企業可以提供;所以大概率來講,一個普通留學生畢業之後是要走 H1b 的獨木橋的。

但是 H1b 卻又是史上最噁心人的簽證類型:H1b 的總人數限制是 65,000 本科生 + 20,000 碩士及以上學歷,即使找到了工作也沒用,拿到 offer 後申請 H1b 簽證時需要參加抽籤,抽不中就只能滾蛋,能否繼續呆在美國全看運氣。

抽 H1b 的大軍裡面,有至少一半印度人,我們就按一半中國人算吧,中國人能抽中4萬人左右。一年30萬留學生,法律上只有4萬畢業後可以合法在美國工作,剩下的人不回國還能幹啥?


想想中國大專以上人口比例不足10%,題目提及的2017年60萬海外黨恐怕是留學黨的大部分了,能出國的本就是極少數,回國的卻是出國者中的多數。去除沒能力留居的、去除留學生群體內部導致的認知偏差,二線城市土著海歸們絕對可以在二三線城市活得穩定的。

不過中國現狀註定了普通生活水平遠低於平均數,也就是說如果你在國內不是1%的話,那麼你的生活依然可能隨時因某件事兒崩塌。

雖然海歸已是那5%,然而能提供最多更適配崗位的地區都在一線城市。
這也給一些非一線土著海歸帶來生活艱難的錯覺。(然而真正艱難的人還在干體力活)

圈子確實比能力重要,起點比天賦重要。

海歸本身階級就不低,回國肯定是高於普通水平,只是仍然遠低於平均數。
回國競爭更激烈,一般來說在國內財富才是尊重的源泉。
所以回不回國,視乎個人的性格和理想吧。

至於那些本身就沒能力留在國外工作的,已經被各位答主剔出該話題了。但仍然適用國內的規律


p對於不是那麼精英的人來說,我們讀研,
不是為了去開卡車、去修水管的。
再不濟,不論大小,
回國還是能有個能發揮自己才能的工作的。


另外,面對這麼大的市場,
數不盡的機遇
很難有人不動心。

提出這種問題的人,
估計是不了解別的人的心態,
或者乾脆就是義憤的學生。

看到負面新聞就以為中國是地獄,
也不想想自己是怎麼活下來的。
國內這個B樣子確實糟心,
但這個不代表你在國外生活就是萬事如意的。


推薦閱讀:

歐美人和亞洲人的聲音有區別嗎?
真正的霉粉是什麼樣的?
你們怎麼看待泰勒斯威夫特歌曲《...ready for it》MV里的中國元素?
中國人均這麼窮為何物價反而比歐美還貴很多?
颜值比较高的欧美女明星有哪些?

TAG:美國 | 留學生 | 中國 | 歐美 | 海外回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