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當怪物來敲門》(a monster calls)?
如題。不知道各位對這部影片有怎樣的看法與理解。
孩子,我該如何告訴你一切?
告訴你,這個世界,不僅有美好,也會有殘酷與悲傷;不僅有陪伴,也會有孤獨和告別。
世界遠比你看到的複雜,事情總是好壞相伴,每個人也不止單純的一面。
接受的過程既殘酷又艱難,但我必須告訴你。
經歷了這一切,你就會長大。
所以,怪物來敲門了,它要對你說三個故事。然後,聽你說第四個。
我在影院里,看著你無助又難過的樣子,哭得稀里嘩啦。
煽情的故事,音樂還寫得那麼用力,真是犯規。
電影讓我想起了《潘神的迷宮》,一樣以孩子的視角來面對成人世界的殘酷和黑暗。
怪物是現實的影射,也是萌生的心魔,他釋放了孩子內心的躁動和暴力,也在潛移默化中治癒了他。
我知道故事不算新鮮,一再強忍情緒,可最後看到孩子翻繪本時淚腺還是崩了。
怪物是母親親手種下的,它板著臉孔,兇巴巴急不可耐地把那些殘忍的事情灌輸給孩子。
這很殘酷,她知道,但是沒有時間了。
她在與生命賽跑,想要看著你再長大一些,有更多的準備去面對即將到來的離別。
那麼用力,那麼費盡心力,不過是想要好好說聲再見。
故事裡,有殺人犯的好王子與被冤枉的壞女巫,有壞脾氣又冷漠的醫生與善良卻丟失信仰的牧師,有被渴望關注卻依然孤獨的隱形人。
每個故事,講一個道理。
第一個,有些謊言可能是好的;
第二個,信仰是必要的,它可能解決不了問題,卻能讓你平和面對苦難;
第三個,即使被人看見,也不一定能擺脫寂寞,孤獨總是存在的。
所以,我想聽你說出第四個故事,有些告別,是註定要發生的,與其痛苦,不如看向前方,接受一切。
聽你說,雖然很愛媽媽,捨不得,可是你太累,應該放手了。
然後,故事說完了。 怪物消失了。 一切都會好起來。
能在影院看到這樣的電影真是幸運。
Lewis的演技好得令人咋舌,西格妮韋弗的出現讓人驚喜,還有隻露出聲音卻生動無比的連姆尼森,除了爸爸不像自己說的那麼帥,所有表演都恰到好處。
當然電影的主題展現得太早,對我而言早沒了懸念。霸凌的戲份有些刻意,敘事也欠乾脆。可他依然是部打動人心的好電影。
三則暗黑童話讓人念念不忘,水彩風格的詩意畫面,巧妙的轉場,真人與動畫的融合與分隔,把電影亦真亦幻的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音樂也是加分項,悅耳又鋪陳得節制,在幾個大可拚命煽情的段落里,反而意外安靜。好像只想讓小男孩慌亂的心,能夠休憩片刻。
就像他講完了第四個故事,躺在樹人手裡,沉沉睡去。
生離死別,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道理。但逃避悲傷似乎就是人的本能,面對內心,面對現實,面對殘酷,就像是面對一頭突然敲響家門的怪獸,我們是要英勇對抗,還是與它和解?
如同你該選擇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是只接受它的美好,還是願意擁抱它完美和不完美的一切。
不需要對別人說出你的選擇,你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本心,然後坦然地跟隨它,好好地走下去。
風雨過後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
不是天晴就會有彩虹
所以你一臉無辜不代表你懵懂
不是所有感情都會有始有終
孤獨盡頭不一定惶恐
可生命總免不了最初的一陣痛
但願你的眼睛 只看得到笑容
但願你流下每一滴淚都讓人感動
但願你以後每一個夢不會一場空
天上人間
如果真值得歌頌
也是因為有你才會變得鬧哄哄
天大地大
世界比你想像中朦朧
我不忍心再欺哄但願你聽得懂
想起曾經王菲唱給竇靖童的《人間》,突然就聽懂了。
最難的是和自己和解——《當怪物來敲門》
《當怪物來敲門》改編自作家派崔克·奈斯的小說《惡魔呼喚》,中文譯名顯然借用了溫情勵志的《當幸福來敲門》,主角也是一個「作為男孩太大,作為男人太小」的少年,故事也極具童話色彩,可這並不是一部拍給少年看的電影。它要講述的故事太過殘酷,以至於可能大人都不一定接受。它講的是一個和自己和解的故事。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李安,那個總是用最溫情、最光彩、最童話地方式講述人生和社會殘酷的導演。記得當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大熱時,很多人都在討論,派講的故事,哪一個是真的,是電影展示的讓人目眩神迷的老虎的故事,還是報紙上的那個故事?可能很多人心中都知道哪個故事是真的,只不過願意相信老虎的故事,或者更為可怕,只願意對別人和世界講,自己相信的是老虎的故事。《當怪物來敲門》中,樹怪和他說,人們只會接受美好的故事。樹怪要做的,就是讓少年康納,接受一個不完美的自己和世界,和自己和解。
少年康納的生活看起來不是很容易,父母離異,自己和母親生活。母親是個美好的人,可她卻被病痛折磨地不成樣子。在外婆看來,他有些異常的成熟,能夠一個人做家務,照顧媽媽。他在學校被三個男生霸凌。他每天同一時間總是做著同一個噩夢。夢中媽媽要掉下懸崖,自己拚命拉著。
有一天一個古老的樹人型怪物敲門,說是康納自己召喚的他,他讓康納聽他講三個故事,等他講完三個故事,他要聽康納講第四個故事。康納不知道自己能講什麼故事,他也不想聽故事,他想讓他媽媽好起來。
三個故事和現實兩條線索相互輝映,水彩畫的表現方式非常漂亮。
第一個故事,有一個近乎所有童話故事的完美開頭,一個英雄但老邁的國王,一個受人愛戴的王子,一個讓人憎恨的繼母。可是故事的結尾卻一點也不童話,王子殺死了自己心愛的姑娘來奪回王位,女巫繼母並沒有殺死老國王,樹人救了繼母。康納聽完,大喊樹怪在胡說,怎麼會有這樣的故事。誰是故事中的好人?
樹怪對他說:「康納·馬奧利,好人並非總是善良,壞人也非總是邪惡,大多數人都結餘兩者之間」。康納聽完還是不理解,他問「這個故事對逃脫自己可怕的祖母有什麼幫助?」樹怪回答:「你要逃脫的不是你的祖母」。
第一個故事是三個故事最重要的,也可能是最沉重的。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那個在「更明媚的夏日」夜晚,在牯嶺街中心的廣場中,捅了自己心愛女孩七刀的少年——小四。小四也是個豐富敏感的少年,他和他父親年輕時一樣,正直善良,他知道,這個世界上的事情有對錯、善惡和美醜之分。人一生要做的就是做對的事情,做善的事情,做美的事情。他認為人應該這樣,竭盡全力,甚至至死不渝的去追求這種理想的生活。可當他所追求的,所守護的美(小明),根本不是他所相信的那樣時,他頓時理解不了這個世界。在他的眼中,這個世界的正義與邪惡之分是如此明顯,以至於人們不會去做錯的事情。在他看來,所有的事情都能分出對錯,而明知道對錯,卻做錯的事情就是「不要臉,沒出息」。他不知道,作為女生的小明,因為家庭的原因,比他更早的進入了成人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事情不但有對錯之分,善惡之別,美醜之隔,還有利益。有時候人們知道一件事情是錯的,但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關心的人,甚至為了更多的陌生人,人們會去做「錯」的事情,人們會「沒出息,不要臉」。
第二個故事,在現代社會初生的時候有一個拒絕現代生活方式的古怪藥劑師,一個宣傳不要相信古老藥劑師的牧師。牧師的佈道讓藥劑師再也賣不出他的葯,牧師也不肯讓藥劑師用治療效果最好的紫衫木。沒想到牧師最心愛的兩個女兒突然得了重病,用盡所有辦法,都無濟於事。牧師最終放棄了祈禱,他去找藥劑師,請求他的幫助。藥劑師問他:你願意為了救你的女兒放棄信仰嗎?牧師回答,為了救我的女兒,我願意放棄所有。藥劑師回答,那麼我愛莫能助了。第二天牧師兩個女兒就去世了。樹人講完故事,就去摧毀牧師的家,康納很不理解,他認為這裡面藥劑師是壞人,為什麼樹怪要懲罰牧師呢?樹怪回答,牧師是最應該有信仰的人,可他最後卻毫無信念。他還對康納說,信念很重要,你一定要注意,你選擇的相信的人和信念本身。
第二個故事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和第一個故事一樣。故事裡兩個主角都善惡難分,藥劑師孤僻狹隘,但真心救人,牧師身上充滿著啟蒙主義時期的人性光輝,可他拋棄信仰。第二層含義得等到康納說出自己第四個故事才能理解。第二個故事和現實呼應,故事中康納在樹怪的鼓勵下,拚命地發泄對牧師的懲罰。現實中,康納砸了祖母的客廳,包括祖母最心愛的座鐘。樹怪告訴康納這樣會很爽的,康納砸完以後確實很爽。樹怪幫助他發泄了內心深處隱藏起來的委屈和不滿,不用去做那個異常懂事的少年。
第三個故事,從前有一個隱形人,他厭倦了隱形的生活。可事實上他並不是真的隱形人,只是大家習慣性的忽略他。有一天隱形人再也忍受不了這樣的生活,他問自己,如果別人都不認為自己存在,那麼自己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
三個故事中,我最不理解的是第三個。一方面這個故事是一個更大的寓言,它在講述作為人類永遠的悲劇,「他人即地獄」。我們的生活需要愛和尊嚴,這讓我們的好生活永遠離不開他人,可是他人不是自己努力就能改變的,這個時候,自己的價值竟然建立在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東西手裡,豈不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另一方面,「他人即地獄」的寓言放在這裡顯得太過宏大。不知道作者是為了告訴康納,人活著很多事情得自己獨自面對,有時候就是孤獨,還是為了說明,康納在生活中得到的關心實在太少了。父親不在身邊,母親又經常住院,和祖母又不是一代人,共同語言不多,在學校也沒有什麼朋友,所以他應該獲得更多的關心。
樹怪講完了三個故事,他要聽康納講第四個故事,讓康納講出自己的心裡話。此時康納正在經歷自己最痛苦的時候,新的療法對媽媽不起作用,媽媽很快就要死去。康納並不想講出自己的心裡話,樹怪讓他回到一直困擾他的噩夢中。在懸崖邊上,康納握著媽媽的手,但媽媽最終還是墜入深淵。在夢中每次這個時候他都會醒來,這次樹怪不讓他醒來,讓他繼續面對,並且逼迫他說出第四個故事。康納痛苦萬分,說道,如果他說出來他會死的。樹怪更嚴厲的逼他,如果他不說,也得死。康納最終大叫著說出「I want it to be over!」他想讓這一切結束,他不能承受他媽媽要離開他的事實,他太痛苦了,他鄉結束這一切,是他主動鬆開手了的。也就是說,他想讓他媽媽死了。可是他內心中又覺得「想讓媽媽死」的這個念頭太邪惡了,自己怎麼能這麼想。自己是個壞人,自己不想這樣,自己不想有這樣的想法。這就是樹怪要的第四個故事。
電影到這裡,所有的情節都連貫了。原來三個故事都是為了第四個故事,都是讓康納原諒自己,接受自己,和自己和解。第一個故事,讓康納明白,這個世界上除了有對錯善惡,還有趨樂避苦。這很正常,不應該完全壓抑自己。第二個故事是在告訴康納,如果選定了一種信念,那麼堅持它就能得到救贖,起碼能夠得到寬慰。故事中,如果牧師堅定自己的信仰,那麼他會認為是上帝帶走了兩個女兒,自己有一天會在天堂見到她們。這何嘗不是一種和解,可是牧師放棄了自己的信念,最終真的什麼都沒有了。現實中康納已經不相信媽媽能夠得救了,此時他也應該接受,而非總是抱著靈藥「紫檀木」的幻想,那樣會更痛苦。第三個故事告訴康納,一方面要知道,「情到深處人孤獨」,總是要自己面對,另一方面,可以主動擁抱世界,尋找關心。現實中,康納和自己和解後,也和祖母和解了,他和祖母建立了新的關係,過上了新的生活。
電影最後,祖母給了康納他母親的房間鑰匙,康納有了自己的房間。他在房間中看到了媽媽小時候的照片、書和一本畫冊,畫冊中有樹怪給他講的故事,最後一頁是樹怪肩上蹲著小女孩。從媽媽和外祖父的合影中看到,外祖父是連姆尼森演的,而樹怪也是連姆尼森演的,媽媽去世時看著樹怪,外祖父應該去世的比較早,所有這一切,說明很可能媽媽早年也經歷過深深的痛苦,外祖父幫她走出,現在外祖父又幫著康納走出來。最終畫面定格在樹怪和媽媽的水彩畫上,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
有時候我們很容易原諒別人,但卻始終原諒不了自己。有時候我們很容易接受別人,但卻始終接受不了自己。有時候我們很像承認自己孤獨、脆弱、痛苦、缺乏關心,但卻認為這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每每想起自己曾經的一些想法,一些舉動,腦海中的小人恨不得揍死自己一百遍,一百遍!
有一天我們要學著接受自己,既用自己最大的勇氣、信念和努力去追求美好,也能對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和邪惡報以「同情之理解」,那個時候,我們可能會過的好一些吧!
前幾天網路上傳開一個可怕消息,說一個叫做「藍鯨」的自殺遊戲傳進國內,這個遊戲在俄羅斯至少造成80起青少年自殺身亡。
藍鯨遊戲的管理員會告訴孩子們,「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都是以字母『S』打頭:Semiya(家庭)、Saturday(星期六)、Sex(性)和Suicide(自殺)。」
這件事真是扯淡,英文統共就26個字母,說明英文這麼多單詞裡面26分之一的單詞都是同一個字母開頭。我還覺得人生最美好的事都是以字母『B』打頭呢:Bread(麵包)、Brave(勇敢)、Belief(信念),還有Breathe(呼吸)。誰都能花10分鐘編出一長串來。
但青少年自殺率確實是越來越被人們關注的事情。近期我就連著看了兩部電影是講這個事的,一部是日本提名動畫學院獎的《聲之形》,另一部就是現在正在院線的《當怪物來敲門》。
當怪物來敲門
A Monster Calls
《當怪物來敲門》由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執導,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這部電影講了一個身處困境的小男孩,得到了一個紫杉樹怪物的幫助。風格奇幻,有點像前段時間斯皮爾伯格的《圓夢巨人》。
但又不一樣,《圓夢巨人》是一個勇敢樂觀的姑娘怎麼實現夢想的故事,《當怪物來敲門》是一個固執孤僻的、想要放棄自己生命的小男孩怎麼拯救自己的故事。
小男孩的父母離婚了,他和媽媽生活在一起,他們感情非常要好,但是媽媽患上了嚴重的病,前來照顧他的是他尤其不喜歡的外婆。他的爸爸已經在美國再婚,並明確拒絕了小男孩想要和他生活的要求。
同時,他在學校受到同齡人欺負,老師又十分誇張地表達對他家庭的同情。
得到觀眾無限同情。
一看這個題材,就知道《當怪物來敲門》是一部煽情電影,我個人是不喜歡煽情的電影的,認為整個故事花大力氣營造悲情氣氛,容易讓創作人員忽視他們原本要講的東西。同時觀眾只顧陷入感動氣氛,根本沒空閑去思考故事的邏輯和真相。
故事是要告訴人們現象背後的本質的,不是渲染現象讓大家哭一頓完事。
但煽情畢竟也得到很多人喜歡,所以我們的原則是,能賣錢的電影就不去計較它。
能把觀眾折騰哭是需要很大本事的。小男孩很聽話,他完成所有家務活,在學校被人欺負也不說,心裡有什麼不開心也忍著,盡量不給母親一點負擔。
孩子的世界是很小的,學校、家庭,就這麼多了。
就像你的寵物狗,它的全世界小得只容得下你。
小男孩因為既沒有朋友,也沒有父親,所以他的整個世界都在母親身上。但現在他的世界即將崩塌,他心裡一直想著,母親要是去世了,他也會跟著一起去。
每個人面臨世界崩塌的時候,都會絕望地想要放棄自己吧?
青少年比較容易想要放棄自己,第一個原因我覺得是因為他們的世界比較小,一旦有哪個柱子裂開,就容易整個塌陷。
還有第二個原因:人人都以為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你跟他的交流是以大人視角,自上而下的。你對他的期待也是,但他的確不是生活在純真象牙塔。
大人往往低估了自己的孩子,孩子活在真實世界。
真實世界就是各種暗黑童話。像電影里講的:勇敢的王子失去了父親,但他的年紀還太小,沒法兒繼位。於是傳說中的「巫師」繼母就先代替王子執掌朝政。王子帶著心愛的女人出逃,但在一個晚上,那女人被殺死了。王子憤而起義,奪回了王位。
你以為孩子只想到這裡,其實不是,他們已經知道接下來的情節:
王子心愛的女人不是被他的繼母殺死,而是王子自己,為了奪回王位親手殺死了自己最愛的女人。
但是一百年過去,又證明王子確實是一個好統治者。
這個故事證明:人性複雜,世界也複雜。
所以孩子面對這個世界,要不學會掩蓋自己,變得暗黑變得現實。要不就與世界脫節。了解了一些現實的他,沒法兒和以為他永遠純真的家人共處,也保留了一些純真的他,同時也沒法和現實的世界相處。
全世界都這個樣子,唯獨他自己不同,成人世界總是說「不能怪世界,要反省自己」。他們這樣怪自己很累的,很孤獨的。
他的年紀要怎麼承受這些?活著沒有意思,都是我的錯,不如死掉好了。
不過還好,小男孩遇到了紫杉樹怪物。
紫杉樹怪物跑到小男孩窗戶前面,把他一把揪出來,說:「我要跟你將三個故事,然後你跟我講一個你的故事。告訴我你每天晚上做的噩夢是什麼。」
怎麼避免自我厭棄的辦法,每一部電影講的都不一樣,《聲之形》和《壁花少年》都說的是把握友誼,而這部電影給的解決辦法是「擁抱自己」。
當怪物來敲門的時候,孩子就真要拋棄他的純真了。
小男孩對怪物的期待是,怪物能幫他救他的母親,但怪物搖頭說我是來救你的。
怎麼拯救自己?怪物給男孩子講的第一個故事是,要承認你內心已經知道這世界黑暗了,你已經知道人性複雜。第二個故事你要承認你心裡的暴力傾向。第三個故事是你要直面你在學校所收到的孤立,要勇敢反抗。最後一個故事,你要親口,把你心裡所有的真實說出來,承認你想放棄這個世界。
真實地面對自己,是和自己和解、拯救自己的唯一方式。
看到豆瓣評論有人問:孩子適不適合去看這個電影?
我認為,不要覺得你的孩子生活在純真無害的世界,重視他的每一個反應,告訴他你所知道的,每一個解決方法。而《當怪物來敲門》提供了一個令人心痛的方法,但也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
為什麼不去呢?
評論認為《當怪物來敲門》是一部「寫給成年人的童話」,我認為概括的十分精當。雖然怪物只是男孩的幻覺,雖然講的是一個男孩成長蛻變的過程,但其中的道理,恐怕在成年人眼中才別有滋味。
康納·奧馬利正處在尷尬的年齡,「說他是男孩,確實太老;說他是男人,他又太小」。母親身患絕症,卻騙康納說:「媽媽馬上好起來。」父親與母親的草率婚姻換來了破裂的家庭,康納因此多了個住在洛杉磯的異母妹妹。姥姥古怪而刻薄,康納對她沒什麼好感。出生在這樣一個缺愛的家庭,康納的心中必然充滿了矛盾,必然缺乏安全感,選擇自閉和逃離。果然,他在學校受霸王欺負,被人擊倒卻不敢還手;他在家裡也常常出現幻覺:每天凌晨0:07,窗外的紫杉樹會變成人形與他聊天,非要與他分享三個故事。而每個故事,都像一劑良藥,拯救了康納的生活。
第一個故事
古時候,紫杉樹在一個偉大的王國落腳:國王勵精圖治,百姓安居樂業。然而和平卻伴隨著巨大的犧牲。為保護百姓,國王的長子與巨人同歸於盡;次子殺了惡龍,也丟了性命;小兒子擊潰巫師的魔法軍團,自己被長矛刺死。王后悲痛欲絕,跳崖自盡。國王孤苦伶仃,將唯一的孫子立為儲君。儲君驍勇善戰,深得民心。
晚年的國王娶了新婦,不久卻駕崩。坊間傳言:新王后是個巫婆,在國王的酒里下毒。按照法律,儲君尚幼,不可繼承王位。年輕貌美的新王后成了王國的掌權者,她幾次三番勾引儲君,想與其結婚,以保住王后之位。此時的儲君愛上了農民的女兒,遂嚴詞拒絕,並與女孩私奔。兩人在紫杉樹下過夜,次日醒來,女孩已倒在血泊中。「一定是她,那個惡毒的王后!」王子怒火中燒,遂起兵造反,百姓群起響應。王后兵敗如山倒,儲君很快繼位,統治王國數十年,壽終正寢。
王后卻神秘的消失了。她被紫杉樹送到了海邊小鎮,開始全新的生活。事實上,國王是自然死亡,酒中無毒。王后也不是殺害女孩的兇手:儲君知道女孩的死會點燃百姓的怒火,為了王位,他趁女孩睡著,親手將其刺死。
兩個人,為了權力都不擇手段,卻又都得以善終。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紫杉樹沒有回答,只是對康納說:「每個人都有兩面,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好和純粹的壞。」這個故事其實映射了康納與姥姥的關係:看似刻薄而古板的姥姥,也會在看5歲的康納的錄像時痛哭流涕;就像康納,逆反是由於自我封閉。因此,康納要學會信任,學會接納。這也是他走出封閉的第一步。
幻覺過後,驚恐的康納跑到母親床上。康納問:「我這麼膽小,你不應該懲罰我嗎?」母親只是笑笑。
第二個故事
一百年前的世界,風雲突變。煙囪取代了森林,工廠鋪滿了大地。萬事萬物都在變,唯獨有個固執的藥師,堅持用傳統方法製造藥物,對現代醫學嗤之以鼻。鎮上有個年輕的牧師,有想法、有見地,威望很高。牧師崇尚現代醫學,因此經常在佈道時說藥師的壞話。藥師本人性格孤僻,脾氣又壞,群眾遂信以為然,藥師的生意越來越差。
牧師把兩個女兒視作掌上明珠,願意為女兒付出一切。紫杉樹是上好的藥材,藥師幾次想砍樹採藥,都被牧師攔下。天有不測風雲,牧師的女兒染了重病,現代醫學束手無策,祈禱念經毫無用處。牧師跪在藥師面前:「求求你,救救我的女兒吧!」
藥師:「你無緣無故說我壞話,讓我揭不開鍋;你又阻止我砍樹採藥,害得我無葯可售。我為什麼要幫你?」牧師:「我以後不敢了!那棵樹你想要就拿去,我今後天天說你的好話不行嗎?」藥師:「那好,為了女兒,你願意放棄信仰嗎?」牧師不暇思索:「願意!只要你能救我女兒,我做什麼都願意!」
藥師轉頭就走:「對不起,我幫不了你。」當天晚上,牧師的女兒雙雙病逝。
故事的結尾,紫杉樹再次活了過來,把牧師的家砸了個底朝天。「自私自利之人,談何信仰!」說放棄就放棄的,絕對不是信仰。事實上,第二個故事包含了康納與母親的關係:康納不希望母親死,卻對母親不斷萎縮的生命無可奈何。康納說:「要小心選擇你的信仰,信仰就是良藥。」康納和母親都要給生活找個盼頭,需要給生活一點希望。不能在生死抉擇面前,輕易放棄。這也是康納從迷茫走向陽光的第二步。
幻覺中的康納享受著摧毀牧師房子的快感,醒來一看,砸爛的卻是姥姥家的客廳。第二天,喚醒自己的卻是父親。「我這麼搗蛋,你不應該懲罰我嗎?」父親只是笑笑。
第三個故事
從前有個隱形人,倒不是因為大家都看不見他,而是大家都選擇忽略他。於是隱形人開始思考自己存在的價值。他不想這樣苟活,於是他召喚了一頭野獸……
這個故事是最短的,也是對現實影響最直接的。面對欺負他的霸王,康納終於忍無可忍。他不想被人忽略。於是,心中的怒火瞬間爆發,他把霸王撲倒,猛擊面部數拳。霸王被氣勢嚇住了,竟然無力回擊,甚至住了院。「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康納終於邁出了擺脫自閉的第三步。
校長驚訝道:「按照校規,打架鬥毆者應立即開除!但我怎能這麼做呢,我也是個老師啊!」康納問:「我打了人,您不應該懲罰我嗎?」校長只是笑笑。
就在康納走向陽光的時候,母親的生命卻滑向陰暗。康納在教室中被姥姥接走,母親快不行了。從紫杉樹中提取的葯,並不管用。母親掙扎著說:「康納,是媽媽對不起你,沒給你一個完整的家。如果你現在不願意與我說話,我能理解……」康納一路狂奔,終於來到紫杉樹下:「我讓你救我媽,你怎麼不守信用?」紫衫說:「不,我救得是你。」
康納終於要面對自己的噩夢,說出第四個故事。
第四個故事
窗外的紫杉樹,站在墓園的旁邊,不遠處有個教堂。晴空萬里,康納的母親站在教堂門口。突然,教堂傾頹,天崩地裂。康納讓母親快點回來,母親微笑著:「沒關係,我很安全。」微笑一直保持到母親滑落深淵。康納哭喊著攥住母親的手,無奈力氣太小,只能看著母親掛在邊緣。
康納往往在母親滑落的瞬間驚醒。這次他沒有。在紫杉樹的逼問下,他說:「我知道媽媽的病治不好,可我又不想看著她死。」為了減輕自己的痛苦,康納總在夢裡主動鬆手。換句話說,讓他驚醒的不是母親的死亡,而是良心不安。
紫杉樹給他一個建議:「對你最愛的人,展示你最真實的一面。說出你的心裡話。」
當天晚上,姥姥找的著急,終於在紫杉樹下找到康納。飛馳的汽車在火車道口停下:「姥姥,對不起,我砸壞了你的客廳。你不生氣嗎,不會因此懲罰我嗎?」姥姥沒有笑,姥姥只是哭:「孩子,咱娘倆關係不好,但咱們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你媽。」醫院裡,母親被病魔折磨的沒了人形,深深的嵌在病床上,手臂變得乾癟而纖細。康納流淚了:「媽,我不想讓你走。」母親把康納抱在懷裡:「你可記得,那株窗外的紫杉樹?」
如果說祖孫情感的紐帶是母親,那麼母子情感的紐帶則是紫杉。我們何不像康納,把最和善的一面給別人看,卻把兇惡留給父母雙親。直到即將失去,才知道習以為常的一切都來之不易。逃避與應付除了給自己增加負擔,別無用處。至此,康納最後一個心結——母親——被徹底打開。
紫杉樹這劑良藥,終究派上用場。心病,畢竟比身病更致命。
娘仨擁抱在一起。曾經的矜持、偽裝和封閉在這一瞬間化為悲傷、不舍和哭泣。生死面前,我們都是孩子;孩子面前,如何不說生死。一切論斷在生死的重大議題面前變得不值一提。破碎的家庭在這一刻放出柔和的親情之光。康納是不幸的,無論是夢境還是現實,他曾經失去一切;康納又是萬幸的,無論是怪物還是人類,都足夠寬容,允許他犯錯,給他充足的成長空間。
姥姥把閣樓的房間給了康納。這是母親幼時的房間,很多陳設與當年一模一樣。怪不得砸壞客廳那天,姥姥會躲在這裡哭。打開母親的繪圖本,裡面居然包含著所有的故事。原來神奇的紫杉樹,也曾經在某天晚上,走進母親的腦海。
紫杉樹如約而至,那一刻,正是12:07分。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晉書·羊祜傳》
經常看到朋友圈有人抱怨:為什麼最近這麼倒霉等等。
每個人在生活中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心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調整好心態,努力的克服它們。
今天,阿布將會借著這部電影烹飪出一碗極其美味的心靈雞湯,送給你們。
《當怪物來敲門》
A Monster Calls
這部《當怪物來敲門》是阿布近期看過的最治癒人心的一部電影。
本片根據派崔克·奈斯小說改編,由美國焦點電影公司(隸屬於環球電影公司)發行。
由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執導,劉易斯·麥克杜格爾、西格妮·韋弗、菲麗希緹·瓊斯、連姆·尼森聯合主演。
將會以一個小男孩的視角,教導我們如何在這個苦大於樂的人生道路上用力奔跑。
《當怪物來敲門》在中國引進的異常低調,而且似乎也沒有媒體注意到它,這讓很多人誤以為這是一部不值得觀看的電影。
但是阿布要告訴你們的是,這部電影2016年在西班牙本土上映後,不僅一舉摘得西班牙年度票房桂冠,還橫掃戈雅獎,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女配角在內的12項提名,並將其中9項收入囊中。
這樣的戰績足以說明它的實力。
主角明明是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但是通過他傳達給觀眾們的道理,卻是每個成年人能夠在社會立足,能夠活出自己的有力武器。
男主康納,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
這個年紀,似乎只有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才能配的上他。
但是康納卻從沒有享受過這樣的生活。
他的父母很早就離婚了,父親在遠隔大西洋的美國,康納一直和母親一起生活,而母親卻不幸的患上了癌症。
康納很早就開始懂得照顧自己照顧家庭。
影片開始的時候,康納自己熟練的收拾屋子,做早飯,洗衣服,去上學之前還要輕輕地去媽媽的卧室看一眼媽媽是否在熟睡。
媽媽的病是壓在康納心中的一塊巨石,康納的生活在媽媽患病的那一刻開始,就一直陰雲籠罩,就像全片一直使用的色調一樣陰冷、壓抑。
家裡的狀況已經壓得康納喘不過氣了,而他在學校的生活也同樣痛苦。
班級里的三個男生總是欺凌康納,放學後把他拉到沒人的地方群毆是經常發生的事。
而康納被欺凌也是因為他的家庭原因,父母離異和母親患病讓康納變得沉默寡言。
生活中處處不如意的康納無法找到走出陰霾的突破口。
這時候,怪獸出現了,房子後面那棵屹立了數百年的紫杉樹搖身一變成為了會噴火的樹精。
他來到康納的窗前告訴康納,在之後的日子裡,他會講三個故事,等三個故事結束之後,康納需要向自己講第四個故事,而且必須說真話。
「你隱瞞了一個真相」,這是怪物臨走之前說的最後一句話。
第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備受民眾愛戴的王子帶領民眾為愛人向王后報仇,王后不想讓王子繼承王位,王子最後用了很骯髒的手段煽動民眾趕下了王后,最終加冕登基成為一代明君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核心就是:謊言。
王子和王后究竟誰對誰錯,這個問題康納似乎答不上來,而怪物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他的是:有些謊言也許是美好的。
好人並非總是善良,壞人也並非總是邪惡,大多數人介於兩者之間。
他的媽媽總是告訴康納自己的病情越來越好,這是來自母愛的善意謊言。
他的外婆告訴康納,母親的病不可能會被治癒,要他看清現實,這也並非是惡意的警告。
、
第二個故事關於藥師與牧師的故事。
牧師公開反對藥師的舊醫學,而藥師脾氣暴躁,為人貪婪的性格使得一些人相信了牧師並且開始反對藥師。
之後的某天,牧師的兩個女兒突然染上重病,現代醫學均無法治癒,牧師跪倒在藥師面前,祈求他救助自己的女兒,為此,牧師甚至不惜違背自己的信仰。
而藥師在牧師放棄自己信仰的那一刻決定不對他的兩個女兒進行救治。
這個故事告訴康納,信仰是需要堅持的,在危難來臨的時刻,信仰尤為重要,他可以幫助你渡過你所遇到的難題。
這個故事另一方面似乎也是在暗示著康納的母親必定會死亡的這個事實。
第三個是關於隱形人的故事。
一個經常被無視的人終於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生活了,長久的壓抑造成了最終的爆發。
如果前兩個是虛構的故事,那麼第三個故事則是講的康納的學校生活,沉默寡言的性格使得他變成了生活中的隱形人,他的同學們經常無視他。
就連一直欺辱他的那個學生現在都選擇無視他了。
這種侮辱讓康納也變得憤怒,他沖了上去,瘋狂的毆打一直欺辱他的學生,把對方打進了醫院。
那件事之後,他的同學們終於不再無視康納,相反,每次康納出現都會引來周圍人的指指點點。
康納在學校成了「名人」,但是他卻覺得自己被無視的更加嚴重了。
他慢慢地發現,就算自己被所有人看見,也一樣不能走出陰影, 與自己為伴的永遠都是孤獨,他依然是一個隱形人。
王子為什麼殺了人反而受人們的愛戴?
藥師為什麼脾氣差卻思想正確?
隱形人為什麼被人看到之後反而更孤單?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不僅需要康納了解,屏幕前的你我也需要弄清楚。
阿布身邊出現過很多幼稚的可怕的成年人。
他們享受生活的美好,逃避生活的磨難,每次遇到煩心事總是會一臉厭煩的抱怨著為什麼是我啊。
我們無論在書本中還是在人生經歷中積攢下來的經驗都會告訴我們:不要退縮,要迎著困難勇往直前,努力的戰勝它。
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
大部分人都會像阿布上面提到的那些人一樣,抱怨,躲避。
哀嘆命運的不公,從此更加討厭自己的生活,羨慕其他人的人生。
我們看到一朵花的時候總是會說:「這朵花好漂亮!」
從沒有人說過:「這朵花一定是經歷了痛苦的生長期才能綻放這麼美麗的花朵。」
只看到美麗事物的表面,卻不去思考它是經歷了何等艱難痛苦才擁有了現在的輝煌。
這是隱藏在人性之中最醜陋的一塊殘缺。
逃避是每個人在遇到困難之後腦子裡出現的第一選擇。
康納也一樣。
他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他想要病魔不再糾纏媽媽,她想要外婆不再出現在自己視野中,他想要爸爸回到這個家,他想要自己在學校不再被欺凌。
這些都是他想要但是還沒有得到的。
康納一直在逃避這些,怪物想要康納講出來的第四個故事,就是康納的內心中「被隱藏的真相」。
逃避並不是解決康納痛苦生活的方法,我們也一樣。
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怪物,關鍵是我們應該怎樣與他互惠互利的和平相處。
你用你的善念召喚它,它就會指引你正確的方向;
你用你的惡意召喚它,它就會把你帶進無底深淵。
怎麼處理好和怪物的關係,就是怎麼讓我們的生活過的更加美好的關鍵因素。
不要一遇到困難和痛苦就抱怨:為什麼是我啊。
因為,當快樂和幸運降臨在你身上的時候——
你可從不會說出這句話。
本文首發於腹黑電影(公眾號:fhmovie)
重點難道不是樹人嗎?
《當怪物來敲門》這部電影,改編自英國作家派崔克·奈斯的同名小說,中文譯名叫《惡魔召喚》。我曾經找來這本書的英文原版來一睹為快,確實是可讀性很強的作品,雖然遣詞造句比較樸素,但文字的畫面感和氣氛的渲染效果非常強,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怪物來敲門》這部電影,很忠實地繼承了原著的一些優點,比如強大的畫面表現力。影片充滿暗黑童話質感的畫面,很有當年《潘神的迷宮》的風範,無論是點面俱現的背景畫面,還是靈活生動的CG效果,顯然都是現代電影工業的又一次低調的炫耀;而在主人公與自己的召喚的「怪物」——樹人的多番對峙中,幾乎每一次都被樹人掌握主動,將主人公逼迫到無路可逃的角落,成功地營造出了非常緊張的氣氛。
說到樹人,隔壁《銀河護衛隊2》中的樹人格魯特正帶領著自己的family席捲全球,人氣爆到不行,幾乎每一個人都被片中小巧可愛的小樹人萌得一臉鼻血。不過,在《當怪物來敲門》中的樹人,則完全是另一種畫風,他神秘、強大、蠻橫卻又耐人尋味。很巧的是,《銀河護衛隊2》與《當怪物來敲門》中的兩位樹人,都有一個小小的共同點,那就是——在它們的身後,都站著一位猛男硬漢。很多人在得知《銀河護衛隊2》中萌死人不償命的格魯特的配音竟然是來自《速度與激情》系列中的「唐老大」范·迪塞爾的時候,都大吃一驚,想不到這種光頭老司機,竟然可以駕馭這麼萌的角色。在《當怪物來敲門》中,卻是由曾經主演過《颶風營救》系列,在《星球大戰》系列中揮動過光劍的連姆·尼森來負責對樹人的演繹,更加有意思的是,連姆·尼森還憑藉這個虛擬的角色,提名了去年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的最佳動作捕捉表演獎,老爺子還是會玩啊!
其他演員方面,作為主演的小演員劉易斯·麥克杜格爾總體表現還是不錯的,他也早早地在前年的由「狼叔」休·傑克曼領銜主演的《小飛俠》中有過露臉,這次獨挑大樑,也確實說得上堪當大任。此外,還有主演過《萬物理論》和《俠盜一號:星球大戰外傳》的女演員菲麗希緹·瓊斯和曾憑藉《迷霧森林八十年》和《異形2》兩次提名奧斯卡影后的老戲骨西格妮·韋弗分別飾演主人公的媽媽和外婆,為這部電影保駕護航。西班牙導演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曾憑藉《孤堡驚情》和《海嘯奇蹟》等作品大放異彩,無論口碑還是票房都收穫了不錯的成績,而他現在也已經被敲定為註定是票房炸彈的《侏羅紀世界2》的導演,很期待他會和「星爵」擦出怎樣的火花。
《當怪物來敲門》這部電影的故事有它複雜的地方,但其脈絡卻非常清晰明確。主人公少年康納,正在面臨人生中早早到來的最殘酷的困境——母親已經病入膏肓,父親與母親離異後遠走美國,和正經嚴肅的外婆相處得很不愉快,在學校也被小混混霸凌,幾乎是一片灰色慘淡的生活,康納就站在孤苦伶仃的孤兒身份的懸崖邊上,彷彿隨時會有人來個臨門一腳,把他踹進無盡的深淵之中。
這時候一個樹人突如其來地出現在他面前,樹人強悍蠻狠、不近人情,強迫康納聽他講三個故事,而最終要求康納用自己心底的故事來交換。然而,似幻似真的存在一般的樹人,在康納的眼中似乎也代表著某種超越現實的力量,康納對他的態度,也從一開始的恐懼和抗拒,變成了最後的平淡和坦然。
很多人在看完電影之後,非常熱衷於談論樹人是否真的存在,到底是主人公的一種臆想,還是人生宿命的一種具象化體現,甚至還有人說樹人就是康納的外公——因為影片最後的一幕中,牆上掛著連姆·尼森抱著幼年時代的主人公的媽媽的照片,可見連姆·尼森也隔空飾演了一把康納的外公,但我們同時也知道,樹人也是由連姆·尼森飾演的,這個細節絕不會是導演隨手安排的,其背後的意圖確實耐人尋味。
不過在我看來,樹人的真實存在與否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留給康納的三個故事,才是這部電影真正閃光的地方。事實上無論樹人是什麼樣的存在,都不能改變他幫助康納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的事實,他在康納的成長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這重要性,無疑是要與這三個故事掛鉤的。
第一個故事,講述了看似正義卻暗藏陰謀的王子奪權成為一代明君,而並無過失的女巫卻被誣陷為殺人兇手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辯證地看待一切事物,而不能被其表面現象所迷惑,而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人不是與謊言為伍的,有時真相併沒有話語權,而結果才決定了一切。第二個故事,講述了一位藥師因為牧師的傳教,而逐漸被邊緣化,可牧師的兩個女兒卻身患重疾只能靠藥師解救,藥師最終拒絕了寧願付出放棄信仰的代價的牧師的懇求,原因恰恰是牧師放棄了自己的信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信仰的重要性,精神上的信仰,甚至代替了一半肉體上的治癒。當信仰被拋棄、被鄙夷的時候,很可能也就是這個世界走向終結的時候。而第三個故事的講述,也是讓主人公和觀眾最身臨其境的一個——人最不能忍受的,是毫無存在感,而存在感,是依賴於他人才能實現的——人永遠都是社會動物,無法改變。如果當一個人變成一個幾乎透明的存在,沒有任何人給與他任何回應,那種噬心的孤獨感是巨大而恐怖的。其實孤獨的心情是人生的常態,但完全被忽視的孤獨,則是將人心吞噬和扭曲的惡魔了。
三個相當優秀的故事,即使是單個拿出來當做寓言,也絕對都能夠獨當一面,將他們放在《當怪物來敲門》這部電影中,則無疑是更加意味深長了——這三個故事,是將康納帶往成長,帶向成人世界的指路明燈。所以在聽完這三個故事後,康納回饋給了樹人自己心底最黑暗的秘密也是最難以啟齒的故事——死亡,這也是康納自己的徹底的蛻變。之前的康納被母親的病危壓得喘不過氣來,心裡明明已經知道母親已經無藥可救卻還要騙自己,那種現實與思想南轅北轍的巨大反差感的拉扯,是最容易讓人崩潰的。在聽完樹人的三個故事後,康納才終於坦然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他已經撐不住了,甚至恨不得母親早點去死。
然而,我們最後又看到康納在母親彌留之際,在床上對母親深情傾訴著自己的眷戀和不舍。這裡不是前後矛盾了嗎?注意,想法和情感其實是有區別的,康納的內心早已經接受了母親遲早會離開自己的事實,但又恰恰是不願意失去母親的強烈情感,才使得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這才催生出他內心黑暗的想法。《當怪物來敲門》這部電影,不僅奉獻給我們三個精彩絕倫、意義非凡的故事,而用最終的結局告訴我們:重要的不是你怎樣去想,而是怎樣去做。明白了這一點,你也就終於邁進了成人世界的門檻了。
最終的一幕中,當康納打開母親兒時的畫本的時候,驚訝地發現樹人講過的故事竟然都被兒時的母親作畫記錄了下來。這也讓電影的結局有了更多解讀的空間,有人說樹人其實就是母親給康納講過的故事在康納潛意識中的重現,也有人說樹人曾經幫助過兒時的母親,而母親則再次召喚樹人來幫助自己的兒子。這也是《當怪物來敲門》這部電影最大的趣味性之一,能夠被多種角度的解讀,即使觀影結束後,還能夠讓觀眾津津樂道。
小朋友在說話時往往不會受到成人世界的約束,甚至會將語言排列組合出一套貌似合理但又不合邏輯的「童言無忌」來滿足對未知的探索。2012年戛納影展大放異彩的「狩獵」中那個看到電腦中成人內容的小女孩,竟設想出自己被性侵的場景且直接導致了男老師的無妄之災。不過女孩顯然是懵懂無知的,與這部不僅摘得了西班牙年度票房冠軍,更是在第31屆西班牙電影戈雅達獎上收穫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等12項提名的影片「當怪物來敲門」中因不懂死亡而心存黑暗的小男孩如出一撤。
好在當我們經歷著童年不敢獨自走樓道以及關燈後不敢把將頭伸出被窩等諸多「黑暗」時,也總會為自己臆想一個或出現於夢中或熟睡於身旁的守護獸來保護自己。他們的外形有可能是默默保護著唐曾的白馬,有可能是那個圓夢巨人和夢境巡警,也有可能是本片中那個形象恐怖到讓人有些不寒而慄的樹怪。但唯一不變的是都會像偉人一般讓難題迎刃而解,並憑藉編製而成的「公主夢」捕獲下一批少女。影片豆瓣評分7.2,能憑藉沒有知名IP、跟燃絲毫不沾邊、主打溫情走心催淚的暗黑童話等「奇葩」標籤走進中國影院就一定有它的不尋常之處。
怪物和敲門放在一起的故事自帶驚悚感,然而影片除了紫杉樹精的「不靠譜」行為和講述的暗黑童話之外其實是一部帶有奇詭味道的精神治癒片。與許多電影中「英雄救美」的敘事不謀而合,村子中古老的紫杉樹化身為樹精在每個夜晚陪伴著孤獨惆悵的男孩。但這個怪物卻又因面目猙獰聲音低沉,脾氣不好卻力大無窮到憤怒時能把堅固的鐵軌融化成牛皮糖的特質走上了跟以往英雄完全不同的套路。他對康納的要求及噩夢充耳不聞反而自顧自地宣稱要用三個故事換他的一句真心話,豈料全是些看似三觀不正且細思恐極的童話。
第一個關於王子復仇的故事類似於白雪公主和她的後娘,然而看似傳統卻光明的故事有著奇葩的結局:正是王子為挑起民眾怒火殺害了農家女,而眾口鑠金的繼祖母卻並無犯下惡行。第二個不期而遇的故事來的更加殘酷,原本揣著「高尚」的目標佈道並阻止貪婪的藥劑師砍掉紫衫以製藥的牧師,在得知自己的女兒得病後竟因牽涉到自己利益而將信仰棄之敝屣。第三個故事突然降臨在康納和同學再次發生衝突之時,小男孩因一直欺凌自己的同學看穿了「不甘心被人忽視」的事實並宣布從此視他為透明人後終於爆發並一拳將其送進了醫院,可是這種極端的對抗卻反而讓自己因得不到理解和回應而變得更加孤獨。甚至又一次出現了夢境中與母親在天崩地裂處的場景,而母親也像往常一樣掙脫自己的手並隨之墜落於萬丈深淵,不同的是這次恐懼的噩夢終於讓康納說出了一直埋藏卻不敢承認的真相:我知道她好不了而想要這一切都結束。
影片無疑為如今那些只講陽光積極並充滿正能量的童話故事開了先例,其實小孩子也不只需要美好的童話故事取悅,而是同樣需要知道當自己面對黑暗與壓抑時應該如何走出困境。其實很多童話最初的版本也都像本片一樣隸屬於暗黑系,比如原版的睡美人在睡夢中被國王強姦而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美女與野獸也並非像我們後來看到的那樣每晚說一句「你願意嫁給我嗎」的暖心話而是「你願意和我睡嗎」;就連灰姑娘的後母也抱著讓兩個女兒穿上水晶鞋的目的,用刀割下了她們的腳趾頭。然而反倒是這些原始暗黑且看起來並不美好的童話,卻因更貼近真實的生活而教會人們如何面對戰爭、死亡、人性以及自己的內心。
在樹怪的故事中,為奪取王位謀害妻子並栽贓嫁禍的王子卻成了受人愛戴的明君,為了拯救孩子而奔走求援的牧師卻因失去信仰而遭到審判和懲罰,長期被人忽視的隱形人在引起關注後反而變得更加孤獨。但這些不按套路出牌且與以往黑白分明善惡有報等畫風完全不同的童話,反而成了康納生活的真實反映。故事裡王子的繼祖母隱射的是外婆而王子則是康納,王子殺了愛人向女巫復讎正是點出康納對外婆的敵意來自於他對母親病情的焦慮和負罪感,而外婆雖然什麼也沒幹確因對康納缺乏耐心而讓兩人的關係變得激化。於是樹怪告訴康納面對百舸爭流時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和冷靜眼光,表面上的好人不一定是好人,表面上十惡不赦的壞人也未必是壞人。
雖然第二個故事中工業污染的環境預示著無力拯救母親的現代醫學,但人活著就一定要有信仰並要堅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當然即便是失去了摯愛的親人亦或是變成透明人也並非世界末日,畢竟孤獨才是生活的常態而獨處也可以獲得自信和尊嚴。最終因對現實的恐懼變得暴戾,甚至在媽媽彌留之際都不願意去握手的康納在故事中得到了心靈的救贖並不再選擇逃避。恕五娃直言,其實那些打著治癒旗號的電影大都表裡不一,頂多用糖衣包裹著虛構的大團圓並趁機釀造出一碗香飄四溢的雞湯,試圖把張牙舞爪的現實粉飾成人人都在獻出愛的美好世界。但是短時間感覺良好的故事其實治癒不了任何人,而直面現實的慘痛和內心的魔鬼才是治癒心靈的唯一途徑。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可刪除)
金融界不務正業的電影發燒友一枚
專註於各式影片毒辣點評
關注「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來一起玩兒吧!
五月最驚喜電影《當怪物來敲門》:這股清流終將治癒你
文/電影符號學
從《海邊的曼徹斯特》到這部《當怪物來敲門》,這一類高質量的電影,不再總是落腳於弘揚德智體美勞bulabula,而是另闢蹊徑,從前者喪子之痛的一蹶不振,到後者生命中突發變故引來的怪物符號,都讓他們呈現出不一樣的氣質,以不走尋常路的方式,觸動你心底最溫暖的那一隅。
如果你在觀影前並沒有做足功課,光聽本片的片名《當怪物來敲門》,便以為會看到一部怪物獵奇電影。其實不然,這部電影將以一種小而美的壓抑感,出乎意料地治癒你,令你不禁淚目。
說《當怪物來敲門》是五月最驚喜的存在,是因為它的走心,因為它的主題試圖探討那個永恆的命題——生與死。男主還是一個孩子,如何跟最愛的人(母親)告別,又如何面對死亡,都在本片中以一種出乎尋常的方式在探討,主要呈現在三個故事上:
第一個故事的主旨,便是探討如何正視自己的慾望,由此延伸出關於善惡的討論。如片名中的怪物,怪物不過是男主康納,在母親開始接受化療之後,所展現出來的一種悲傷,這種悲傷在他一個人的時候被逐漸放大、放大成為了一隻擁有著古老氣息的怪物,所以這隻怪物對於康納而言,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那隻老虎之於派的意義,所以怪物就是康納自己。
本片中的第二個故事,便開始探討起了信仰,信仰的存在與否和是否真實,都在康納的生活發生突變後開始產生動搖。當康納的母親進入化療之後,父親的離去、陌生的外婆、同學的校園暴力、以及老師的二次傷害......都讓康納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所以他總是做噩夢,夢裡無論怎麼努力都不能緊握的雙手,讓他感覺到了深深的無力,這個世界彷彿在朝著他所不熟悉的方式疾馳而去,來自家庭的悲劇和學校的不友好,都讓他彷彿被扔進了暗無天日的噩夢裡,所以原本支持他的信仰也開始動搖。
到了本片的第三個故事,便開始教會了康納成長。康納跟怪物的交互關係,從最初的對立走向最終的和解,其實這也更像是康納自己內心世界的一次和解。康納在遭遇最為悲慘的時候,遇到了怪物,所以怪物似乎並不會令康納感到害怕,反倒是親人的即將離去、生活圈的種種遭遇,令他感覺到生命的不可控和個人的無力感。所以到了第三個故事,康納也懂得了這是一次艱難的成長。
作為一部暗黑神作,《當怪物來敲門》兼具蒂姆·波頓的黑暗,和肯尼斯·羅納根的喪。康納噩夢裡的夜黑風高,像極了蒂姆·波頓曾經講述自己呆過的閣樓,所以在少年的心中幻化出了各種奇幻的元素,包括這隻怪物。相信很多父母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也會開始跟孩子來一次談心,畢竟這部電影也教會了父母——孩子的內心,也不全是童真童趣,它也會幻化出怪物。所以不要讓自己的孩子變成怪物!
秉承不劇透的宗旨,我們探討了本片的意義之所在。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故事表現方面和電影語言的運用,都十分成熟。而且本片對於節奏的把握恰到好處,對於情感的拿捏也著實精準,所以讓這部奇幻的電影擁有著一種難以名狀的治癒感。明明片中一些情節已經壓抑到令你淚目,但是你卻分明可以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溫暖。所以毒舌電影評價《當怪物來敲門》是一個關於每個人都害怕失去的故事,我們在裡面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特別是當同檔期的電影,都在噼里啪啦打打打殺殺殺的時候,忽然有這部一不小心「喪」到治癒你的電影,彷彿是五月份大銀幕上的一股清流,一個不小心,就能直達你的心底。
所以本片在西班牙電影戈雅達獎上一時風頭無二,更以叫好又叫座的姿態,成為了這個五月份,國產大銀幕上最驚喜同時也是最走心的存在。面對這樣一部一不小心治癒你的電影,還有什麼理由不走進電影院去支持呢?
《當怪物來敲門》將是你的觀影生涯中,一次別樣治癒的體驗。
用夢境中的樹怪作為俗世中的老師,讓男孩在母親臨終的日子裡,得到慰藉,釋放心中的恐懼和壓抑,西班牙電影《當怪物來敲門》從故事的一開始便不是一場純粹的童話,它不僅描繪了男孩成長中的陣痛,更多地,它完成了一次男性精神蛻變的儀式。
本片講述了一個叫做康納的小男孩,在母親臨終的時光內,與父親、外婆,以及臨終母親的故事,而期間,發生了一件奇異的事情,每到12點07分(不管是凌晨還是中午),他都會夢到一個樹怪,陸續和他講述了三個故事,並最終將他從內心的糾葛中拯救,坦然面對自己的真實想法。
可以說,這是好萊塢式的個人成長故事,但是其中卻蘊含著西班牙式的瑰麗和奇異,尤其是片中前兩個故事的水彩動畫,更是有效地把男孩的精神世界展現到位。而在故事本身的構造上,我們甚至可以從坎貝爾的原型神話中找到一些端倪。
在坎貝爾的《千面英雄》一書中,記述了這樣一則傳說:在澳大利亞摩恩金部落中,每個男孩成長到一定階段,父親化為大蛇,要對男孩施行割禮,以作為成年男子的標誌,而此時母親便拿起長矛,假裝戰鬥和痛苦哀嚎,以此表示對孩子的心疼。在此間的數個夜晚,部落中的眾多男人會給男孩表演,教給男孩神話,解釋世界現存的法則,並模仿神話中崇拜陽物的祖先進行流浪。通過這種方式,男孩們就好像在大蛇父親的身體里,被引到一個有趣的新的客體世界中,以補償失去母親的痛苦。
如果我們細緻地看過《當怪物來敲門》這部電影,便發現,本片中基本的劇情發展和澳大利亞的這則神話有著驚人的吻合。
樹怪的形象即是父親的意志替代,也是陽物的象徵物,它為男孩康納帶來的,雖然不是實際上的「割禮」,但卻要在精神上完成成人禮,按照坎貝爾神話學理論的說法,也就是要超越自己的「閾限」,跨越到另一階段。
這樣一個「世界現存的法則」並不是照本宣科地在片中講述,而是讓樹怪在每次12點07分出現,通過三個超自然的童話故事(第三個顯然是童話和現實的結合體)來對康納進行啟蒙。
王子既是殺人犯又受人愛戴;醫藥師既有壞脾氣又有合理的思想;隱形人讓自己被看見卻愈發感到孤獨,三個故事,講述的是:善惡、信仰和慾望。男孩康納本以為樹怪的出現是拯救母親的守護神,但是卻萬萬沒想到,這是母親饋贈給自己的啟蒙導師。
這裡便涉及到兩個問題,樹怪的形象究竟是哪些因素的綜合體?男孩康納所代表的成長閾限究竟是什麼?影片既然是在用象徵主義的方式講述故事,便不會輕而易舉告訴我們這些核心問題。
想要知道樹怪這個奇幻的意象,我們便不能忽視片中男性家長的無力和缺席。康納的父親和母親早就離婚,而康納雖然一直在母親身邊長大,但是他一直渴望父愛,從片中他聽到父親的到來表現的興奮,以及在和父親去遊樂場時相處的開懷,便不難猜想,而康納在學校遭到的暴力事件,更是對於父親力量的隱形質疑。
此時夢中出現的樹怪自然成為了父親形象的替代者,尤其是在父親不能陪伴他,即使去洛杉磯度假,也不能為康納提供獨立的房間,來自異地的父親實際上成為一個無力和無奈的象徵物。
但是另一個銀幕上缺席,但話語中始終存在的角色則是母親利茲的父親,也就是男孩康納的外祖父,第一次提到,來自母親在向康納展示外祖父的電影放映機,並且說道:「就連你外婆也對他溫婉可親」。而我們在片中知道,康納的外婆是一個強勢而決斷的女性形象。
單憑此,如果說樹怪的形象主要是外祖父的化身可能過於牽強,那麼樹怪的配音演員連姆·尼森,在片中和康納的母親的合照中同樣出現,便是導演刻意安排的一種銀幕內外巧妙的暗示了。而在影片的最後,母親的手繪稿中,不僅出現了三個故事中的水彩畫,最終還出現了她坐在樹怪的肩上的畫面,這則是一種強有力的證明。
而對於被啟蒙者康納來說,他代表的是一個兒童成長中最為至關重要的問題——個體話語權的限制。
兒童作為相對於父母、祖父母的弱勢和被保護群體,他們並不擁有獨立的個體生存選擇權,比如康納在面對母親即將去世後,他到底是跟隨父親生活,還是外祖母生活,這個問題其實並不由他決定,而是由家長們決定。
影片中經常出現的一個畫面便是康納透過門縫,或者並未完全打開的門框對成人世界進行窺探,這種畫面上的設計,無疑和康納所處的位置有關,他只能被有限地允許了解成人世界的故事,這道門所展露的視野大小完全由他的母親、父親和外祖母來決定,他並沒有選擇權。
在對話語權的限制中,最為終極的限制來自影片高潮處的第四個故事——康納內心的獨白——他希望早點結束,希望母親不再受到病痛的折磨(夢境中的放手即是對母親離去的默認)。但是很顯然,這種內心獨語並不屬於兒童「應該」說出的話,孩子「應該」不捨得母親離去,這種不捨得並不在於是不是兒童的真實想法,而是一種成人話語的限制。
用童話模式講述成長中的閾限超越,《當怪物來敲門》做到一種克制,美學上更是用神話世界的繽紛和現實世界的灰暗作為對比,本片的意味不會在「動」的節奏中彰顯,而是在「靜」的構思中流露。
本文首發「百度電影吧」
轉載或約稿請私信
看似是恐怖片的譯名背後藏著幾個關鍵詞:
童話、暗黑、成長、治癒。
影片改編自天才作家派崔克·奈斯的暢銷小說《惡魔召喚》。
表面上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面對生活的暴擊後,在現實與自己創造的虛幻世界裡備受煎熬的故事。
但在觀看的過程中,你會慢慢發現,原來故事的主人公是那個曾經弱小而平凡的我們。
故事開始於小男孩康納的一個噩夢。
在夢裡,狂風大作,天塌地陷,康納的媽媽也失足墜入深淵。
他拼了命地想拉住媽媽,最終卻功虧一簣。
這個讓人絕望的夢,其實正是他真實生活的寫照——
年僅12歲的康納,沒有享受到同齡人的純真、快樂。
父母過早的離異,媽媽麗茲又不幸患上了癌症。
老師過分的關心,和他沉默、孤僻的性格,讓他在學校里也飽受欺凌。
這些壓力,讓他不堪重負,直到某天夜裡的「12點07分」,怪物樹人出現了。
這個外表看似是格魯特+金剛的綜合體,遠沒有格魯特來的和善,它面目猙獰,聲音低沉,還破壞驚人。
隨手一揮,就可以把一棟房子砸的稀巴爛。
但比起這個猙獰的傢伙,康納更害怕自己守護不了媽媽,他勇敢的站在怪物面前。
怪物聲稱自己是被康納召喚出來的,要與他做一筆交易:
它用三個故事,換康納將一個自己的真實故事,他的噩夢。
三個故事,與康納的生活息息相關。
在現實生活中,旁人總是欺騙康納,「媽媽總會好起來的......」,事實卻恰恰相反。
但這並不代表這些人都是壞人。
只是人類是複雜的動物,在面對生活里的那些暴擊,我們都是一樣的,總是會趨利避害,自欺欺人。
這就是第一個故事的核心,許多真相聽起來像是謊言,而有些謊言是無可奈何的善意。
但是康納看不清事實的真相,他心裡對人生的質疑從未停止,包括:
不忍重病的媽媽受到治療的折磨,責怪爸爸另組家庭,不能理解外婆的生活信仰,還有不能承認學校里被忽略的事實......
他失去了信仰,甚至曾想——
我多希望能結束這一切。
而怪物卻用第二個故事告訴他,信仰至關重要,它是治癒的關鍵。
但康納仍為有這樣的想法,而感動愧疚,因而陷入了夢魘的折磨。
怪物樹人告訴康納——
你不必囿於自己的視角,懷疑自己對媽媽的愛。
且現在重要的事,不是你曾經怎麼想的,而是現在要怎麼做,才不會讓自己留有遺憾。
正如婊姐之前說的那樣,影片里的康納是我們每個人的復刻。
我們都曾害怕失去,都曾不敢直面離別,正是這樣的情緒引起我們的共鳴。
多希望在成長的某一刻,曾有樹人蜀黍出現,告訴我們——
當我們感到喪爆了的時候,可以放下真假,放下責任,閉上眼睛,休息片刻,再重新開始,才是讓自己和別人都快樂的方式。
借用郭小四的話——
《當怪物來敲門》將讓釋放的情感力量變得最大化,抵達每一個年齡層的觀眾心中。
而當我們面對生活的暴擊時,分三步走:接受它、戰勝它、放開它。一切才能重新開始。
看完這部反套路的治癒系電影,願你們被這個世界溫柔對待。
—————————————————分割線——————————————————
更多精彩回答,關注【婊姐影評】(biaojieyingping)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這部註定不能在大陸上映的電影,揭露了社會的傷疤
一部不夠好的電影。作為孩子來看,它的話題太沉重,作為大人來看,它的節奏和形式又差了一些。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它讓大人更懂得孩子的敏感細膩,讓孩子更懂得成人世界無處安放的壓力和現實。
就像當年看《失物之書》的時候,沒想到是這樣的虛實相加,沒想到它是這樣的童話。
得了癌症的媽媽,沒錢租大房子的爸爸,絮絮叨叨有代溝的外婆,討厭的校園欺凌,12歲敏感的小小少年,生活就是這麼的現實而殘酷。每個人都沒錯,每個人都錯了。還好夢中的怪物出現了,雖然出現方式有些嚇人,但也是每個孩子夢想的超能力的擁有者,孩子們夢想著它能打敗壞人、病魔以及所有的困難和難過。可是它沒有,它只願意講三個故事,還要用這三個故事換取一個孩子不願意講出的故事。
少年康納是抗拒的,他抗拒著母親即將離開他的真相,他那麼害怕母親的離去以至於母親的存在也不能讓他感覺到快樂;他抗拒著外婆,外婆年齡又大又古板要求又多;他抗拒著學校,學校里的每個人都把他當做透明的,以至於他寧願被打。他乞求父親帶他離開現在的環境,但父親並做不到。有時候拼盡全力,有時候還是無能為力。
怪物說:
一個王子怎麼可能又是兇手 又被人愛戴
一個藥師怎麼能既有邪念又很正直
一個透明人能被看見 怎麼會讓他更孤單
因為人是一種複雜的動物
你相信令人欣慰的謊言,
同時也知道痛苦的真相會讓那些謊言顯得很有必要
少年的心理充滿了敏感,他知道母親即將離去再也不會回來,知道外婆和他之間有著愛也有代溝,知道父親新組建的家庭之中他難以融入,知道人們眼中流露的憐憫對他是一種二次傷害。
他抗拒著現實,卻又接受著現實。
因為不管有多抗拒,現實總會發生,孩子總會長大
失物之書中說每個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孩子,而每個孩子的心裡,都有個未來成人在靜靜等候。
有些時候,孩子的承受能力、適應能力總會超出我們大人的想像。
克制衝動、剋制悲傷、剋制你所想要的和你所擁有的。
學會體諒,體諒他人的不易,體諒自己合理的情緒。
體諒愛和不能陪伴的愛。
體諒自己的不完美世界的不完美人生的不完美。
學會體諒,就可以從黑暗中走出來,慢慢治癒。
孩子的局限性在於他們所知道的都是大人們想讓他們知道的,他們看到的聽到的學到的並不全面。
而他們終有一天,或早或晚,會看到這個世界陽光背面的陰鬱和黑暗,他們所在乎的人倒在路旁再也不能保護他們關愛他們。
他們會一夜之間長大,從那一刻開始,他變成成年人的過程才鄭重開始。
Leonard Cohen有一首歌《Anthem》: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看完《當怪物來敲門》之後,這是我想起來的第一句話,人性皆有裂隙,但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我買的中午一點半的場,全場就我和一對情侶三個人,電影開頭的驚悚勁著實嚇著我了,不過越往後看,真是沒出息,矯情的哭了。
我覺得這部影片,一直在講一個問題——在成長的過程中,如何與人性中的黑暗面和平共處。
01
主角康納是個12歲的小男孩,母親得了癌症,晚期,時刻有離去的可能。
在學校被人說媽媽是禿子,遭到三個男孩的校園凌霸。
被爸爸拋棄,想去洛杉磯和他一起生活,遭到拒絕。
跟外婆關係極差,希望怪獸能將她從家裡帶走。
導演將一個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喪」,全部集中在康納身上了。
人生就像一個永無止境,忽高忽低的拋物線,生命本當如此,不過就是一個陷阱緊挨著下一個。有時候你以為自己在陷阱外,那一定是錯覺。
康納無疑是孤獨的,世界沉默無光,只有自己與自己相處,自己與自己對話。
面對至親將逝的悲痛、無力與絕望,這些感情太過於激烈,不斷折磨拉扯著人,在這種漫無休止看不到盡頭的痛苦裡,人最終都忍不住想要放棄。
何況是一個12歲的小男孩。所以他總是做同一個噩夢。
夢見房子的地基坍塌了,而媽媽拚命緊抓著自己的手,時刻有掉下懸崖的危險。
每到這個時候,他都會從夢中驚醒,因為他太害怕失去,太害怕告別。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在學著如何告別。
因為太愛了,所以時刻要練習著「失去」。生命遠比我們想像的要無常,無常到可怕,那些你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人,說不定在某一刻,就消失不見。
想起我一個女朋友,從小生活的很富裕,性格也很好,很努力上進。
大學畢業之後在廣州的一家外企工作,發展前景不錯。誰知道突遇災禍,父母因為涉嫌非法集資進了監獄,涉及金額還很大,有可能十年二十年就出不來了。家裡所有的房產和車子都被查封,即將面臨拍賣。
她只好回到省會城市工作,不敢回家,不敢去看父母,因為到處都是追債的人。
離別來得太過突然。
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但總讓人遺憾的是,沒能好好道別。
02
終於有一天,這些沉重的心理負擔,化作了一頭怪獸,每夜的十二點零七分,來給康納講故事。
其實三個童話故事,講的都是康納自己。
影片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將複雜的心理活動完全視覺化,然後藉助怪物,讓三個童話去向康納闡釋人性的複雜:一個童話讓人看到光明背後的黑暗——一個好人的陰暗面;另一個童話則讓人去明白信仰只是半個救治方式,但當你背叛信仰的時候,也會遭到背叛;最後一個童話,則是一次和「隱形人」的握手言和——只有你將對手打敗,才有握手言和的機會。
然而「成長」這件事總歸不是那麼容易的。尤其是,當我們發現自己,是個「壞人」時。
康納的噩夢,之所以可怕,因為是他鬆開了抓著媽媽的手。我太累了,時刻都處在擔心害怕的邊緣,不如,就讓她死去吧。
你會為自己的這個念頭感到恐慌,也永遠不敢面對和原諒這樣「邪惡」的自己,不斷地自我否定自我懷疑,到最終不得不承認,好吧,我是一個壞人,寧願繼續墮落下去。
樹怪這樣說道:「不會一直是好人,不會一直是壞人,大多數人介於兩者之間。」
其實,我們所要做的,不過是放過自己。
坦然的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每個人不是絕對的,而是灰撲撲的。我們即慷慨又自私,即博愛又自憐,既會做好事,也會做壞事,會起善念,也會生邪念,但無論善念或邪念都是萬千念頭中的一個,比起想法更重要的是行動。
世界很簡單,複雜的是人性。
所以,當你興起一個不善良的念頭時,不必感到可恥,就像12歲的康納,安慰自己無能為力而感到沮喪的爸爸,「你不必這樣為難自己」。
人性生而有裂隙,光才能照進來。
03
這部片子與前陣子上映的《海邊的曼徹斯特》有著相似之處,在「喪」中尋求一點生存的希望,只不過曼徹斯特的主角最後失敗了,而康納勝利了。雖然勝利的很痛苦,但誠如村上春樹說,「Pain is unavoid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生活中遇見痛苦是必然的,我們可以選擇是否受苦。
有時候,人要活得快樂,就需要自我欺騙,我們相信美麗的謊言,也知道殘酷的真相。正如康納的媽媽每次安慰他的那樣,會好的,一切都會好的。但康納知道,那些都不過是安慰自己罷了。哪怕是自我欺騙的安慰,只要能夠活得快樂一些,又有何不可呢?
讓我印象極深的一段台詞,是康納不信樹怪講得故事,說這不過是個夢罷了,樹怪說:「誰能肯定,萬事萬物不是一場大夢呢。」
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苦。「我很抱歉你需要面對這些,但你必須勇敢起來」。
這是一個男孩與自己的戰爭,也是這部影片的淚點所在。
這部電影從專業者的角度來看,可能並不是完美的。
然而,電影不過是另一種人生罷了,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誰又能是完美的呢。
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自己,我母親胃癌在我12歲時去世,母親生病時家裡蒙上了一層陰影。當我在上課時,母親在接受治療,我討厭那種壓抑的生活,父親愁眉苦臉,外婆以淚洗面。母親去世時我很平靜,我捧著母親的骨灰,把它放進棺材,埋進土裡,我流淚了,我沒有嚎啕大哭,僅僅流了兩行淚而已。第二天我起床,看到空空蕩蕩的廚房和陽台上被雨打濕的綠籮我才發現我難過的快要窒息了…… 最難過的不是別離,而是在每一個夜晚淚濕的枕頭和無時無刻都對母親的思念。 我是康納,我也不是康納……
如果說這是給成年人看的童話,我認為劇情太過單薄,中間的三個故事,畫風與整體格格不入,略顯幼稚,所以我在電影院一度昏昏欲睡。
直到Corner與媽媽在醫院的第一次談話。
媽媽之前一直告訴他,她的病會好,她會活下去,哪怕外婆一而再的要求媽媽告訴他現實,媽媽還是一直試圖安慰這個敏感脆弱的男孩,可是到了最後,終究還是抵不過現實。
其實Corner一直都知道媽媽可能撐不過去,但是不願面對不願意相信,哪怕他的潛意識非常清楚,所以才有了他的夢境。所以他有些氣,有些沮喪。我能感同身受那種生氣,氣自己無能為力,也氣媽媽不能陪他直到最後。
所以他不說話,只是沉默。
然後媽媽跟他說(原句我忘記了,但大概意思是):你不說話沒有關係,有一天你想起今天可能會後悔沒有理我,但是你要記得,媽媽理解你今天的沉默,你沒有說的我都明白,所以不要在長大後,想起你今天沒有在我最後的日子裡與我說話而覺得後悔自責。
我當時聽完就直接淚目了,我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善解人意,這是怎樣細膩的感情啊,怕孩子長大想起小時候的任性而後悔終生,所以就讓他以後回憶起自己的理解,回憶起自己的不責怪。
我想死別大概是人生中最難以接受的告別,就算成年人都如此,更遑論一個孩子。
但是媽媽在離去前為他殫精竭慮,哪怕最最細小的一絲遺憾都不想留給他,這大概能讓Corner在回憶起媽媽時,少去許多歉疚,多出許多的溫暖。
電影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挺平淡的。
我在優酷上看的,有彈幕,看到最後的時候很多彈目也跟我一樣發出這樣的感慨:就這麼完了?太簡單了吧?!然後我看到一條彈幕這樣寫著:我媽媽在我12歲時子宮癌去世了,看這個電影就像在看當年的自己。
仔細想想,我今年30歲了,雖然我爸爸媽媽身體目前還沒大礙,但隨著我的年紀在長,他們也老了。沒有什麼能阻止親人的離世,這是最殘酷的現實。是啊,我也和康納一樣,無法接受爸爸媽媽的離開,光是想想都無法接受。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失口(來自豆瓣)
來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561544/
開始時媽媽給小男孩看了爺爺留下的就電影,金剛。小男孩看後表示想要像金剛一樣能夠砸爛一切就好了。這個鋪墊做的很好,小男孩此時已經在受噩夢、媽媽可能的離去的折磨了,他想要發泄卻無處可以發泄。
而接下來是三個故事的對應簡直可以用完美來稱呼了,第一個故事中男孩對應王子,媽媽對應農家少女,外婆對應的是邪惡的後媽。這個對應看起來不可思議?但實際上是這個樣子的:面對媽媽即將到來的死亡男孩手無足措把自己的怒火指向了外婆,將外婆當做自己故事中的敵人,將外婆當做要打到的對象,不斷地向樹人說著要樹人將他從外婆那裡就走。可是樹人的故事卻告訴他他以為的故事的主角也就是他以為的好人——王子其實才是殺掉少女的人,也就是說他以為的在他自己的人生中扮演著要不讓母親死亡的自己其實已經放棄了母親。
接下來男孩又將母親治癒的希望依賴在了樹人的身上希望樹人能夠治癒自己的母親,然而第二個故事又出現了,告訴了男孩你自己已經失去信念了,這就沒有辦法了。
男孩不斷地想要將自己的愧疚感恐懼感轉化成憤怒,轉化成對外婆的憤怒,轉化成對無法接走自己的父親的憤怒轉化成沒能就得了自己母親的樹人的憤怒。可是樹人卻又不斷的將這種憤怒引回到男孩自身,讓男孩面對自己心中的罪惡感恐懼感的真正的來源,不讓男孩再逃避。
其實男孩自己一直是有這樣的罪惡感的,所以他在砸壞傢具後問爸爸:你不懲罰我么,在打傷同學後問老師:你不懲罰我么。
男孩同學最後一次在食堂同男孩說的話沒錯,男孩想要的就是被揍。男孩自己心中滿是罪惡感渴望接受懲罰來緩解這份愧疚感來彌補這種罪惡感,可是沒有途徑也是因此他才感覺到自己是透明人。
然而母親卻做了非常好的疏導,告訴男孩如果想要摧毀什麼東西是可以的,如果多年後後悔自己因為現在太生氣以至於沒能和母親說上心裡話是沒關係的,母親知道他想要說的是什麼,看,就連男孩日後可能會出現的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多年後後悔自己沒來得及和母親說的話的情景,母親都替他堵好了。
整個電影過程其實是引導男孩將外化的體現為憤怒的罪惡感收回,然後直面它,再然後釋然。
最後樹人告訴男孩即使有過這樣的想法也不用罪惡,並告訴他了很動機論的觀點:只要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想法是好的就可以,將內心最深處的好的觀點告訴母親也就不會留下太大的遺憾。這樣,男孩終於不再被那種罪惡感所困擾歸於了平靜,和外婆和解和樹人和解和自己和解了。
這個電影真的比大多人想像中的要好。它四平八穩不慌不忙的慢慢的把兒童(其實也適用於成人)面對明知道會到來的死亡時所經歷的心境淋漓盡致的一層層的扒開展示給觀眾,太真太完美到讓人煩躁。
如果覺得好的話就去豆瓣點個贊吧_(:3」∠?)_
當我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並不看好,名字像極了《當幸福來敲門》,覺得有抄襲的嫌疑。倒不如英文名《A Monster Calls》更有韻味。
雖然名字有抄襲的嫌疑,但這並不阻擋我力挺這部電影。
拋開樹怪不談,且說劇中的情境。
少年康納,正值叛逆期,少年父母離異,母親病重,小小年紀,熟練的做飯洗衣,啃著烤乾到咬不動的麵包片,入學後受同學欺凌羞辱,母親再次入院後,不得已搬去與不喜歡的外婆同住,康納夜夜噩夢,父親卻無能為力,不能把康納帶出他深陷的痛苦環境。
在面對生活種種狀況後,康納開始發泄,打砸外婆的客廳,甚至百年老鍾也不放過,將欺負自己的同學打傷入院,初露叛逆暴力形態。
雖然影片中康納的打砸客廳和打傷同學都有樹怪在旁邊慫恿才鼓足勇氣發泄,但現實中,有多少孩子在童年和少年時經歷如此多的重大變故,依舊能處理好自己情緒的呢?
即便看上去與平時一般無二,壓抑在孩子內心的情緒是遲早有一天要爆發出來的。不過是不在此時,就在彼時,不在此處,便在他處罷了。
影片中樹怪一出場,便命令式的要求康納:我會每晚給你講一個故事,等我講完三個故事,你就給我講第四個故事,要講出你的真心話。很強勢,很霸道,毋庸置疑。
如前面所述,康納處的場景,父母離異,父親這個角色的長久缺失,母親病重,與外婆的相處不好,父親又擔不起事情,這讓康納很迷茫,他渴望有人幫他承擔一下,試圖抓住什麼,好讓自己有主心骨,知道此時該如何做,如何想。
但是身邊這個人終究沒有出現過,他沒有任何可依賴的人,只有自己。所以此時樹怪的強勢口氣於他而言,還是很有效的,雖然他也奮起掙扎。
樹怪點明了要聽康納說他夢裡的真實心意,這讓我有點好奇,這棵樹既有隨意幻化人形的本事,自然也有知曉他夢境的本事,為何非要讓他說出來?
康納的夢境到底是什麼?
狂風大作中,地陷坍塌,母親搖搖欲墜,康納拉著母親的手,但最後母親還是掉下去了。
在樹怪的逼迫下,康納終於說出了夢中的實情。
夢境中,是康納放手,沒有拉住母親,害死了母親。
康納希望早點結束這一切,不想眼睜睜的看著母親離開,也不想母親再受折磨,即便這樣意味著母親要離開,他內心裡還是希望這一切都結束。
但是在康納的認知里,他的這種想法和夢境中的做法是不對的,是壞人的做法,若說出來,與世俗道義更是相悖,所以他認為「說出來我會死的」,所以他認為當他說出來以後,應該受到最嚴厲的懲罰。
而樹怪一早就知道他的癥結所在,所以他也早為拯救康納做好了安排,就是要講給康納的三個故事。
第一則故事,巫婆與王子爭奪王位的故事。
故事中王子殺害心儀的女孩而陷害巫婆,興兵構難,成功當上了國王。
樹怪告訴康納「不會一直都有好人,也不會一直都有壞人的,大多數介於兩者之間。」
打破康納非黑即白、非錯即對的認知思維,世上沒有一直都好的好人,也沒有一直都壞的壞人,為第四個故事告訴他自己不是壞人做鋪墊,讓他從自己是壞人,壞人就要接受懲罰的痛苦循環中剝離出來。
第二則故事,牧師與製藥師的故事。
牧師為了佈道經常說製藥師的壞話,但為了救兩個的女兒,不惜放棄自己的信仰。女兒沒有救回來,還被樹怪懲罰,康納很不解。
樹怪說:「身為信徒,卻放棄了信仰,信仰是治癒的一半,對治癒的信念,也是對即將來臨的未來的信念,信念是無比寶貴的,所以你要小心翼翼的決定要相信什麼,以及相信誰。」
且不說這個故事中是否含有宗教的意味,只看信仰信念是什麼?把這個故事放在這裡有何意味?
信念之於一個人,是指路明燈,更是希望,是命運多舛時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倘若連信念都可以丟棄,人與槁木死灰又有何區別?
樹怪是在告訴康納要對生活抱有希望,對治癒抱有希望,亦是對以後若母親離開後的生活抱有希望,是為了不讓他在母親離開後備受打擊而一蹶不振。
第三則故事,隱形人奮起反擊的故事。
此時正值康納受同學羞辱,在樹怪講故事的同時,康納也奮起反擊。
從第二個故事的時候,樹怪就慫恿康納發泄自己的情緒,打砸外婆的客廳,若那時借故事的場景遮蔽了一下,那第三個故事就是赤裸裸的慫恿,意在讓康納自己體會到,孤單常有,並不因隱形還是被關注而有絲毫區別。
情緒發泄以後,也並沒有解決問題,依舊要正面自己的孤單和痛苦。第四個故事中,康納交代了他的孤單源於他想早日結束這一切的想法,因為無處可說更不能說,讓他覺得像在一個囚籠里,孤單的快要窒息。
樹怪以此引出第四個故事,與前三個故事環環相扣,思維縝密。
「為什麼王子是殺人兇手,卻又收到了子民的愛戴,
為什麼製藥師脾氣壞,卻有著堅定的信念,
為什麼隱形人被大家看到後,反而覺得更孤單?
因為人類是複雜的動物,你們相信美麗的謊言,但對殘酷的真相一清二楚,這也正是謊言存在的意義。」
梳理下來便是:
樹怪的意圖先提升康納的認知,而後告訴他要有自己的信仰,再來是如何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最後讓他正面自己的心魔,前面三個故事都是為了這一刻做鋪墊,為了不讓他的認知和思維突然受到巨大的震烈。
如我開頭所說,若本片中樹怪沒有出現,那麼康納最後的結局會是怎樣?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一個是成長的力量,一個是引導的力量。
康納擁有成長的力量,他對自己有困惑,有解不開的謎題,自知無人幫得了他,所以他孤單,他用這種力量召喚了樹怪(雖然他不自知)。
而樹怪擁有引導的力量,他一步一步的引導這康納去認識、去了解、去感受。每個人生命中都需要這個一樣角色,很多人都說樹怪就是家庭中缺失的男性角色,我贊同這個觀點,成長過程中,不該只有溫柔的一面,父親的果敢、霸氣以及力量,是其他人不能替代的。
我記得曾經在微博上盛傳過一段視頻,一個跳芭蕾的小姑娘,被推倒後,所有人包括老師都無動於衷,讓她爬起來繼續練舞。
爸爸問她為什麼不反擊,孩子自然是心善的,說爸爸不讓她反擊。爸爸告訴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最後在舞蹈表演時女孩反抗了推她的人,贏來一陣喝彩。
樹怪在這部影片中,就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
如何面對自己的恐懼,這一點非常重要,這也是樹怪見康納的目的,如上所說樹怪的所作所為是過程。有了方法和過程,目的也自然不難達到。
這是部溫情治癒的影片,建議孩子看,也建議大人看。
陪伴與救贖。
林彪頭之霧語
1、有朋友跟我說不好看,我不反駁,畢竟眼觀耳聽的東西,每個人的著重點在哪,完全取決於一個人的生存環境、成長經歷以及人生閱歷。我只是把我認為這部影片很好看、很強大的一部分,梳理展示出來,以此來支撐我覺得這部片子好看的論點。
2、本片另一亮點是,特效特別棒,棒到你感覺那樹怪是真實的,這就是現實中的場景。如羅胖在跨年演講中說微信,做的太成功了,讓我們都忘記了微信的存在,因為我們天天都離不開它,如同忘了我們身體的時候是最健康的,當我們想起我們的身體的時候,肯定是哪裡有痛癢才覺知起來。
《當怪物來敲門》就是這樣的視覺效果,讓你忘記這是特效。觀眾觀影后一致讚譽:,「這樹人,真實的嚇人了」,「給配樂打十分!聽的渾身顫抖」。甚至有人用「喪心病狂」四個字來形容本片視效的高能程度。
更為《當怪物來敲門》贏得了包括最佳視效、最佳攝影以及最佳配樂在內的第31屆西班牙戈雅獎9項大獎。
3、演技超贊!
《當怪物來敲門》,由連姆·尼森(曾出演《辛德勒的名單》中的辛德勒)為片中樹怪配音,我本身也是非常喜歡《辛德勒的名單》和連姆·尼森,他的加入讓我異常驚喜。聲音更是超好聽,好聽到只聽聲音便知此人可嫁。
媽媽由《萬物理論》、《俠盜一號:星球大戰外傳》女主角的菲麗希緹·瓊斯出演,妝容效果極佳,動情處也是暢快淋漓,尤其是在她病重到快要離開,康納生氣不願說話,她貼心的告訴康納:「以後,當你回想起今天,後悔自己因為太生氣,而不願意和我說話,你要記著,這沒關係的,我都理解,你想對我說的一切,我都明白,不用你說我也知道,如果你想摧毀什麼東西,那就摧毀,徹底的摧毀,我就在那,康納。」這一段不知催了多少人的眼淚。
此外,憑藉《迷霧森林十八年》、《異形2》兩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西格妮·韋弗在片中飾演外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心碎,對外孫的疼愛和包容,諸多情節讓人感同身受著命運強加的痛楚。令觀眾頻頻感嘆:「神演技!」
最讓我意外的是,飾演主人公「康納」的小演員劉易斯·麥克杜格在片中的出色表現。由此片,劉易斯獲得了第22屆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等多項最佳青年演員提名。誇讚的話,不多說,還是自己去看,去體會吧。
自說自話:
我是林鏢頭,我開了一間小小的鏢局,安放著我的日常瑣碎與喜好,若你看的歡喜,歡迎你掃描二維碼關注我的公眾號。
我在這裡等你啦。
http://weixin.qq.com/r/jioYALzEHeFirfhj93_c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有劇透) 一切起始於男孩康納的那次午夜奇遇。12點07分,大地震動,康納驚恐地向窗外望去,只見遠處,一棵古樹變成了巨人般的惡魔,邁著堅定的大步朝他的房間走來。惡魔龐大的身軀快要把康納小小的卧室撐破,它低沉的嗓音彷彿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康納被惡魔一把抓住,無法脫身,惡魔對康納說:它會再來找他,並給他講三個故事。
陰沉的天空,蕭索的晚風,紛飛的落葉,縈繞著《當怪物來敲門》的,是一種壓抑、瑟縮的低落氣氛。當康納一次又一次地從他揮之不去噩夢中驚醒,他所面對的是比夢境更揪心的現實:媽媽身患重病,日漸消瘦,即將不久於人世。毫無徵兆地,不幸降臨到這個還來不及長大的男孩稚嫩的肩膀上,而他完全不知道是否能經受得起如此沉重的打擊,於是他只好自暴自棄地決定變得更孤獨,更封閉,更獨來獨往,唯有這樣,他才能看上去比真實的他更堅強。儘管這種幼稚的堅強,只是他逞強的面具和逃避的偽裝罷了,但康納迫切地需要這份固執和叛逆——這樣他就能幫助自己排解那些已無處安放的痛苦與絕望。
就在這個時候,惡魔來了。此時的康納正和性格強硬的外婆相處不快,他請求惡魔想辦法讓外婆快點走。惡魔卻開始講他的第一個故事:王子殺了愛人嫁禍給繼母,呼籲人們討伐邪惡王后。康納不喜歡這個故事。當父親從美國趕來,拒絕了讓康納去美國和自己一起生活後,惡魔講了第二個故事:牧師為了救女兒,願意放棄所有來懇請一直被自己攻擊的藥劑師幫忙,然而卻沒有得到靈藥,女兒也死去了。
在聽惡魔的故事時,康納每一次都急忙下判斷:王子是好人;藥劑師是壞人。但惡魔似乎是故意地為他的故事安排了戲劇性的反轉,以此來告訴康納:世界上並沒有完全的好人和壞人;人是複雜的動物。第一次,康納覺得外婆不喜歡自己,所以不想見外婆;第二次,康納滿懷期待的爸爸來看望他,卻讓他失望。每當康納的情緒發生大轉折時,惡魔的故事便及時出現,旨在讓他逐漸學會接納成人世界的複雜性,讓他認識到親人的不完美和缺陷,懂得寬容並諒解外婆和爸爸。
親人的死亡是每個人心中的痛。康納的噩夢就是媽媽的去世。他曾在夢裡多次演練過失去媽媽的那個瞬間:愁雲慘淡,天塌地陷,他緊緊拉著媽媽的手,直到不得不鬆開。他因這個終將到來卻又不知道何時真正到來的可怕結局而惶恐不安。說到底,他仍然無法接受眼睜睜看著母親被死神吞噬、自己對此無能為力的悲慘遭遇,因此,他用內心的恐懼與對強大治癒力量的渴望,創造了準時在12點07分來到自己身邊的惡魔。
惡魔第一次出現在康納面前,康納先是關上了房門,選擇獨自面對這隻怪獸,以防惡魔去找母親;爾後,當他被同學欺負、看不起時,惡魔給他講了第三個故事——透明人,激起了康納心中鬱積已久的怒火,從而讓一直沉默挨打的他勇敢還擊;最後,當康納得知惡魔是具有治癒能力的紫杉樹,他便乞求惡魔救救奄奄一息的媽媽。可見,神秘的惡魔正是康納不同時刻心境的投射,是他幻想中更加魁梧、偉岸、堅毅的自己的化身。作為一個敏感、內向的男孩,康納沒有可以敞開心扉的傾訴對象,也沒有願意俯下身來,聆聽他煩惱和憂愁的熱心親人——他的家庭正被母親的重病所困,無暇顧及一個即將失去媽媽的孩子此時是多麼的無助。於是他只能與一棵樹對話,感謝它,責怪它,依戀它。影片最令人不忍發現的真相,就是當一個孩子經歷他未能理解的悲傷時,他所能依靠的最終竟只有他自己。
如果《當怪物來敲門》只講述康納獨自在成長的絕境中涅槃,那麼它的感染力將會比現在驟減一大半。當康納翻開媽媽的畫本,發現惡魔和它所講的故事都曾是媽媽的作品時,他突然明白了惡魔對他說「我不是來治癒媽媽,而是來治癒你」的那句話的真正意義。原來,媽媽和他一起創造了這位看上去令人生畏、事實上善良溫柔的樹魔,她用自己所剩不多的時間,為他充滿恐懼和淚水的童年,創造了一位忠誠的守護者。這也讓《當怪物來敲門》最後升華為一個蘊含愛的啟示的寓言故事成為可能:它不僅告訴我們如何面對生命中的失去,更提醒我們親人的愛會以很多種形式存在,有時甚至會是一個讓人敬而遠之的怪物。而當我們終於理解那些看似缺席的愛其實在生活里無處不在時,我們會發自內心地感恩命運是何其眷顧地讓我們成為家人。
看到這裡,影片大致可以畫上一個圓滿句號了。但這不只是《當怪物來敲門》的全部。細心的觀眾會在片中媽媽的一張照片里發現,為惡魔配音的連姆·尼森抱著一位小女孩。這個有愛的細節猶如導演為那些從電影中收穫感動的觀眾特意準備的彩蛋——原來,惡魔是康納的外公。難怪媽媽在病房望向樹魔的那個眼神里,包含著滿滿的感激。
就像康納失去媽媽一樣,媽媽也失去了爸爸。但她始終相信:爸爸依然陪伴著自己。在媽媽的畫里,一個小女孩親昵地坐在樹魔的肩膀上。而現在這位樹魔,正親密無間地陪伴康納度 過他成長中最艱難的時光。這麼看來,《當怪物來敲門》不愧是一部實打實的奇幻片,它的奇幻之處不在於樹木可以變換為惡魔,而在於充滿童真地相信愛能跨越時空、生死、虛實去撫慰一個悲傷的男孩,讓他能夠勇敢地掙脫自己的噩夢並主動治癒自己的傷痕。
以上(原標題: 直面噩夢,治癒傷痕—— 《當怪物來敲門》,記得打開心門)
王子怎麼能殺了人,還受到子民愛戴呢?
善良而拋棄信仰的牧師和怪僻卻一心行醫的藥劑師,哪個才應當受罰呢?
隱形人為什麼被人看到後反而更孤單呢?
你為什麼無論如何都不願說出心底最簡單的情緒呢?
因為人是複雜的動物,你要相信善意的謊言,也要明白痛苦的事實,正是這些事實讓謊言必不可缺。
到頭來,Conor,重要的不是你的想法,而是你的行動。
————————————————————
我看的這場只有兩個人,票房嚴重撲街了吧……感謝工作人員讓我聽到了最後,我Keane詐屍的神曲Tear up this town再次掀起高潮,升華主題。
導語:
這部電影比它的海報和預告片都好看,甚至比它的名字《當怪物來敲門》有趣得多。它讓我想起來,我最初是如何愛上看電影的。
如果你告訴我這是關於一個男孩和他新結識的巨型怪物的故事,我會認為這不過又是一個關於成長的蹩腳童話。
如果這個男孩還有一個癌症晚期的媽媽,一個看似冷酷的外婆和一個偶爾才出現的爸爸,那麼一定少不了所有我能想到的俗套劇情。
但當我在影片最後一幕發現不少人都跟我一樣偷偷抹淚,我才意識到我有多自大。
它用似真似幻的敘述方式把觀眾帶入一段黑暗之旅,我們要面對校園霸凌、至親臨終、自我隔離和家庭破碎,並且這些事件都發生在一個叫康納·奧馬利的12歲男孩身上。
△ 男主角康納·奧馬利
有一天,康納家不遠處那棵千年紫衫突然活了過來,並且在每晚12:07準時拜訪,他要給康納講三個故事,之後換康納來講第四個故事,這最後一個故事,將揭示被康納深埋的「真相」。
△ 怪物要給康納講三個故事
影片用一種跨越虛幻和現實的視覺化風格,把康納枯燥苦悶的日常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幻想世界連接了起來。
在現實世界的片段中,沒有出現熙熙攘攘的街市場景,外景不是在山嶺環繞的靜謐小道,就是猶如舊明信片一樣的柔和風景。
△ 康納走在回家的路上
△ 爸爸帶康納去玩
故事的重要場景之一 —— 住所不遠處的教堂和墓地,在煙雨蒙蒙中散發著神秘和古老的氣息。
△ 不遠處的教堂、墓地和千年古杉
△ 康納在紫杉樹下睡著了
攝影師使用的濾鏡讓畫面顯得細膩且陰沉,現實世界看上去都有了一些魔幻色彩。
而怪物在講述故事時,我們看到的是絢麗的水彩畫風格的動畫,好像在翻閱一本活動的手繪故事書。
△ 從前有一個古老的王國
△ 國王娶了一位新王后
△ 王后佔據了本該屬於王子的寶座
△ 王子和農夫的女兒相愛了
在第二個故事的結尾,康納甚至直接跟隨怪物進入了虛幻世界,在彷彿燃燒起來的天空下釋放怒火。
△ 第二個故事的結局
△ 紫杉樹活過來了
△ 康納跟隨怪物走入了童話
△ 怪物帶康納來到了牧師的家
這一幕中色彩厚重的天幕,其靈感來自50年代的美國歌舞片《蓬島仙舞》 (Brigadoon,1954)以及黑澤明的作品《影武者》(Kagemusha the Shadow Warrior,1980)。
△ 《蓬島仙舞》 (Brigadoon,1954)
△ 《影武者》(Kagemusha the Shadow Warrior,1980)
影片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 怪物,它的基本形象參照了原作中的插畫,並且受到西班牙畫家戈雅的作品《巨人》(The Colossus)的影響。
△ 同名原著中的插圖
△ 戈雅的畫作《巨人》
這是西班牙導演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在《孤堡驚情》(The Orphanage,2007)和《海嘯奇蹟》(The Impossible,2012)後執導的第三部長片。
△ 導演巴亞納和他的怪物
他的作品主題經常圍繞童年夢魘和家庭慘劇,在《當怪物來敲門》中,他以非常個人化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小」故事,卻用夢幻般的手法涵蓋了諸如死亡、負罪感、認知偏差、信念等宏大課題。
演員的表演是另一大亮點,飾演母親的菲麗希緹·瓊斯生動傳達了一個受難中的母親所給予的無條件的愛。
△ 菲麗希緹·瓊斯飾演重病的母親
西格妮·韋弗飾演面目冷峻、不苟言笑的外婆,她日漸憔悴的面容和渾濁的眼神演繹了另一個受難的母親。
△ 西格妮·韋弗飾演嚴厲的外婆
連姆·尼森給怪物配音並且擔任動作捕捉演員,那把嗓子聽上去太像擁有千年智慧的老者,而他的語氣也在暴躁和同情,恐嚇和安撫間轉換自如。
△ 連姆·尼森在工作現場
△ 他需要跟小模型對戲
觀看這部影片的一大收穫,是領教了劉易斯·麥克杜格爾的演技。他在試鏡時從1000名小演員中脫穎而出,他抓住了康納的性格特質,也就是電影中所說的:「作為孩子太成熟,作為成年人卻太年輕。」
他所表現的老成,沒有過於尖利的眼神和言行,而是讓自己恰好處於一個可控的環境里,用自己的方式來化解哀傷和憤怒。
在影片的最後,他翻閱著畫冊,在美好回憶中展露笑意,卻漸漸開始困惑和不解,看到最後一頁時震驚不已,隨即陷入了沉思,在釋然之後微微揚起了頭。這段一氣呵成的表演成為整部影片最有力量的一幕。
12歲的劉易斯·麥克杜格爾完美演繹了陷入掙扎的康納,就在影片拍攝前一年,11歲的劉易斯和康納一樣失去了自己的母親,他的母親死於多發性硬化症。
這裡還有另一個關於創作者自己的故事。這部電影改編自同名童書,作品最初的創意來自西沃恩·道德(Siobhan Dowd),但她卻沒有機會完成,就和書中的媽媽麗茲一樣患癌症去世了。
另一位作家帕特里克·奈斯(Patrick Ness)接過西沃恩的創意繼續完成了創作,並由插畫家吉姆·凱(Jim Kay)配圖。
這本作品出版後獲得了空前成功,不僅登上英國各大童書榜單,還贏得了「卡耐基和格林納威獎」(The CILIP Carnegie and Kate Greenaway Medals)的雙料獎項 —— 寫作和插圖兩項大獎,作為英國歷史最悠久和最具聲望的兒童文學獎項,這在過去50年還是頭一次。
帕特里克·奈斯親自執筆將原著改編成了電影劇本,這個劇本在2013年登上了著名的好萊塢劇本黑名單,成為當年最值得拍攝的優質劇本之一。
導演巴亞納在銀幕上重現了這個暗黑童話,同時讓男孩康納學著去完成連成年人都感到沉重的課題。
怪物用沙啞的嗓音說:「許多真相聽上去就像謊言。」媽媽麗茲說:「人們不喜歡自己不理解的東西。」
不是所有懲罰都有意義,不是所有王子和公主都永遠幸福;災難面前表現恐懼不見得是懦弱,憤怒之時生髮的毀壞欲也不能說明你就無可救藥。
唯一能讓你獲得釋放的,卻是最簡單的真相,但發掘真相的過程痛苦且漫長。
康納最終明白了,只有緊緊握住深愛之人的手,才能在他們離開後無怨無悔地放開。
以下內容有關鍵情節劇透
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小細節,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怪物的配音演員連姆·尼森在電影中沒有露臉,但卻作為麗茲的父親,也就是康納的外公兩次出現在照片中。
那麼這隻怪物是康納的外公嗎?
在去年9月的多倫多電影節上,導演巴亞納特彆強調,他想要使用水彩畫的視覺風格來表現怪物所講的故事,同時揉和了康納和母親麗茲各自的畫風,這可以從電影中康納的素描以及麗茲的畫冊中看出來。
△ 康納的素描
△ 麗茲的畫冊
以下是我個人的推斷:
外婆獨自看康納5歲時的錄像,正好是麗茲在教他畫一隻怪物,而麗茲畫冊中也出現了怪物所講故事中的人物。
可以想見的是,所謂的怪物和他的故事,都是康納自己幻想出來的,同時也是康納和母親一起創造的,或許康納已經不記得母親曾講過這些故事。
同樣是在多倫多電影節,導演巴亞納還透露了另一個訊息:「我想這個怪物就是康納希望自己成為的樣子,所以它看上去必須非常有男子氣概。這個怪物生著扭曲的枝葉,卻有一張和康納相似的臉。「(這個恕我實在沒看出來)
接著再推斷:
對康納來說,從未謀面的外公就像一個傳說一樣,從母親的崇敬之情來看,外公可能是個厲害人物。
作為處在青春期的煩惱男孩,康納幻想出的怪物自然高大、強壯、充滿智慧,彷彿無所不能的男子漢。
而父親的早逝,對於當年的麗茲來說,就如同現在的康納一樣需要經歷同樣的折磨。誰又能知道,當初的麗茲是否也曾經幻想過一樣的怪物,來幫她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康納父親的短暫出場曾被人認為是沒有必要的,但這個活得有點窩囊的父親,作為康納生活里唯一的成年男性,正好和他想像中的外公形象形成了對比,也是為什麼在冥冥中康納居然和這個完全沒有見過面的外公建立了聯結,他把想像中外公的形象投射在怪物身上。
△ 康納和父親之間有著深深的隔閡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麗茲也看到了怪物並且對他微笑,也許可以理解為這個怪物是一種象徵,是這個家族中不斷傳承下去的一種智慧和精神。
△ 怪物陪伴康納訴說真相
劇透完畢,你已安全
給怪物配音的連姆·尼森說:「這個故事講述一個男孩如何長大,並且如何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最終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講出自己的故事。」
在洞察了最簡單的真相之後,你準備好講出你自己的故事了嗎?
---------
圖片來源:IMDb.com, http://fxguide.com
參考引用:
《當怪物來召喚》中的幻想世界,By MEKADO MURPHY,《紐約時報》
我們如何創造《當怪物來召喚》,By Patrick Ness and Jim Kay,《衛報》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風雲雄霸天下》和《風雲2》兩部電視劇?
※如何評價電影《盛夏光年》?
※如何評價現在的青春片?
※「沉默的羔羊」在電影《沉默的羔羊》中是一種什麼寓意?
※怎麼看待劉亦菲出演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