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劉慈欣的《鄉村教師》為何受推崇?


因為《鄉村教師》不光煽情,而且煽的有道理,你以為他在談感情,其實人家背後有道理,而且不是板著臉枯燥的在講,而是讓你自己慢慢認識到。有些道理或許需要很多專業知識才明白,但是文學作者卻能夠通過製造情景的方式,讓普通人迅速理解。就像換一種方式切蘋果就能過看到五角星一樣,《鄉村教師》用外星人的眼睛觀察人類社會,這種"外觀"帶來了更多的內省。

哪怕單純這種寫作方式本身,也足以讓人感覺到新奇,比如下面這段《鄉村教師》節選,再比如《三體2》開頭的螞蟻、人列計算機等。


「他們基本特徵是什麼?」艦隊統帥問。

「您想知道哪些方面?」藍84210號上的值勤軍官問。

「比如,這個行星上生命體記憶遺傳的等級是多少?」

「他們沒有記憶遺傳,所有記憶都是後天取得的。」

「那麼,他們的個體相互之間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麼?」

「極其原始,也十分罕見。他們身體內有一種很薄的器官,這種器官在這個行星以氧氮為主的大氣中振動時可產生聲波,同時把要傳輸的信息調製到聲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種薄膜器官從聲波中接收信息。」

「這種方式信息傳輸的速率是多大?」

「大約每秒1至10比特。」

「什麼?!」旗艦上聽到這話的所有人都大笑起來。

「真的是每秒1至10比特,我們開始也不相信,但反覆核實過。」

「上尉,你是個白痴嗎?!」艦隊統帥大怒,「你是想告訴我們,一種沒有記憶遺傳,相互間用聲波進行信息交流,並且是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進行交流的物種,能創造出5B級文明?!而且這種文明是在沒有任何外部高級文明培植的情況下自行進化的?!」

「但,閣下,確實如此。"

「但在這種狀態下,這個物種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間積累和傳遞知識,而這是文明進化所必需的!」

「他們有一種個體,有一定數量,分布於這個種群的各個角落,這類個體充當兩代生命體之間知識傳遞的媒介。」

「聽起來象神話。」

「不,」參議員說:「在銀河文明的太古時代,確實有過這個概念,但即使在那時也極其罕見,除了我們這些星系文明進化史的專業研究者,很少有人知道。」

「你是說那種在兩代生命體之間傳遞知識的個體?」

「他們叫教師。」

「教――――師?」


經歷過90年代基礎教育大崩潰和基層秩序大崩潰的人,想不推崇《鄉村教師》都難。

我是最早的一批90後(就文化背景而言1990、1991這兩年出生的90後其實更接近於80後),對90年代的社會氛圍尚留有一絲記憶。在我印象中,每逢開學季都會傳出「某某家求爹爹告奶奶也湊不齊學費只好輟學」之類的消息,「教師被拖欠工資圍堵縣政府」之類的事情也屢見不鮮,大人們茶餘飯後最主要的話題之一就是「某某重點中學利價太高,供不起」——語氣就跟現在討論京滬房價差不多——這還是在城鎮。

至於農村,那輟學就更是家常便飯了;如今的農民工還能打工掙錢供孩子上毛坦廠,當年往往就是草草上兩年小學會寫自己名字就出去闖社會了。

可以這樣說,90年代的基礎教育已經到了非常之捉雞的地步。關於這點,《拜見女皇陛下》也有著半是誇張、半是委婉的描述。

當然啦,90年代並不只是基礎教育令人捉雞,整個社會的基層領域都在持續性失血。大下崗XO功什麼的就不提了,每逢秋收便有鄉政府被「刁民」圍攻乃至火燒。另一方面,社會上層也顧不得吃相難看,軍隊也用軍艦干點走私什麼的、隱然有經費自立脫離掌控之勢。誇張點說,那時的中國,離內戰大概也不遠了。

內部日益糜爛,外部環境更是不得安寧:96年台海危機,99年使館被炸。面對這樣的內憂外患,90年代的「知識分子」或者說未來的「中產階級」群體中瀰漫著前途迷茫、焦慮不安的心理。

幸運的是,就在大劉發表《鄉村教師》(2001年)之後不久,中國竟然迎來了一段爆髮式增長的黃金時光,舊的矛盾逐漸消解,可謂是「劫後餘生」——《鄉村教師》所講述的,也正是一個劫後餘生的故事。在我看來,《鄉村教師》中正包含著中國劫後餘生的原因之所在的隱喻:老師臨終前傳授的不是四書五經、而是牛頓力學——那是被第一共和國注入血脈的、追趕工業革命步伐的不屈的靈魂。

時光流淌,在劫後餘生的倖存者們告別那些死在第二共和國「殺出一條血路來」路途上的同胞們之後,後來者會不會失去對《鄉村教師》感同身受的能力、進而忘掉「劫後餘生」的隱喻呢?

但願不會。

————

關於中國近幾十年社會意識和文化變遷,推薦閱讀督公 @馬前卒寫於2011年的《第一次是正劇,第二次是鬧劇,第三次是CCTV的狗血連續劇》和完成於2015年的《馬平:3015年 會有中學生記得上海么?》。


十幾年前剛進入21世紀,往下看 ,在大多同行們還把科幻當「城裡人」的精貴玩具時

但窮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裡的人們對現狀的麻木。記得那是好多年前了,搞包產到戶,村裡開始分田,然後又分其它的東西。對於村裡唯一的一台拖拉機,大夥對於油錢怎麼出機時怎麼分配總也談不攏,最後唯一大家都能接受的辦法是把拖拉機分了,真的分了,你家拿一個輪子他家拿一根軸……再就是兩個月前,有一家工廠來扶貧,給村裡安了一台潛水泵,考慮到用電貴,人家還給帶了一台小柴油機和足夠的柴油,挺好的事兒,但人家前腳走,村裡後腳就把機器都賣了,連泵帶柴油機,只賣了一千五百塊錢,全村好吃了兩頓,算是過了個好年……一家皮革廠來買地建廠,什麼不清楚就把地賣了,那廠子建起後,硝皮子的毒水流進了河裡,滲進了井裡,人一喝了那些水渾身起紅疙瘩,就這也沒人在乎,還沾沾自喜那地賣了個好價錢……
看村裡那些娶不上老婆的光棍漢們,每天除了賭就是喝,但不去種地,他們能算清:窮到了頭縣裡每年總會有些救濟,那錢算下來也比在那巴掌大的山地里刨一年土坷垃掙的多……沒有文化,人們都變得下做了,那裡的窮山惡水固然讓人灰心,但真正讓人感到沒指望的,是山裡人那獃滯的目光。

中略

和二蛋成親一年後,秀秀生娃兒死了。他還記得那個接生婆,把那些銹不拉嘰刀刀鏟鏟放到火上燒一燒就向里捅,秀秀可倒霉了,血流了一銅盆,在送鎮醫院的路上就咽氣了。成親辦喜事兒的時候,二蛋花了三萬塊,那排場在村裡真是風光死了,可他怎的就捨不得花點錢讓秀秀到鎮醫院去生娃呢?後來他一打聽,這花費一般也就二三百,就二三百呀。但村裡歷來都是這樣兒,生娃是從不去醫院的。所以沒人怪二蛋,秀秀就這命。後來他聽說,比起二蛋媽來,她還算幸運。生二蛋時難產,二蛋爹從產婆那兒得知是個男娃,就決定只要娃了。於是二蛋媽被放到驢子背上,讓那驢子一圈圈走,硬是把二蛋擠出來,聽當時看見的人說,在院子里血流了一圈……

往上看,在大多同行還暢想著宇宙戰爭就是瞄著對面的飛船BIUBIU地互射激光槍時

兩萬年前的那一時刻,硅基帝國從銀河系外圍對碳基聯邦發動全面進攻。在長達一萬光年的戰線上,硅基帝國的五百多萬艘星際戰艦同時開始恆星蛙跳。每艘戰艦首先藉助一顆恆星的能量打開一個時空蛀洞,然後從這個蛀洞時空躍遷至另一個恆星,再用這顆恆星的能量打開第二個蛀洞繼續躍遷……由於打開蛀洞消耗了恆星大量的能量,使得恆星的光譜暫時向紅端移動,當飛船從這顆恆星完成躍遷後,它的光譜漸漸恢復原狀。當幾百萬艘戰艦同時進行恆星蛙跳時,所產生的這種效應是十分恐怖的: 銀河系的邊緣出現一條長達一萬光年的紅色光帶,這條光帶向銀河系的中心移過來。這個景象在光速視界是看不到的,但在超空間監視器上顯示出來。那條由變色恆星組成的紅帶,如同一道一萬光年長的血潮,向碳基聯邦的疆域湧來。

中略

奇點炸彈脫離導軌後,沿一條由母艦發出的力場束加速,直奔目標恆星。過了不長的一段時間,這顆灰塵似的黑洞高速射入了恆星表面火的海洋。想像在太平洋的中部突然出現一個半徑一百公里的深井,就可以大概把握這時的情形。巨量的恆星物質開始被吸入黑洞,那洶湧的物質洪流從所有方向會聚到一點並消失在那裡,物質吸入時產生的輻射在恆星表面產生一團剌目的光球,彷彿恆星戴上了一個光彩奪目的鑽石戒指。隨著黑洞向恆星內部沉下去,光團暗淡下來,可以看到它處於一個直徑達幾百萬公里的大旋渦正中,那巨大的旋渦散射著光團的強光,緩緩轉動著,呈現出飛速變幻的色彩,使恆星從這個方向看去彷彿是一張猙獰的巨臉。很快,光團消失了,旋渦漸漸消失,恆星表面似乎又恢復了它原來的色彩和光度。但這只是毀滅前最後的平靜,隨著黑洞向恆星中心下沉,這個貪婪的饕餐者更瘋狂地吞食周圍密度急劇增高的物質,它在一秒鐘內吸入的恆星物質總量可能有上百個中等行星。黑洞巨量吸入時產生的超強輻射向恆星表面漫延,由於恆星物質的阻滯,只有一小部分到達了表面,但其餘的輻射把它們的能量留在了恆星內部,這能量快速破壞著恆星的每一個細胞,從整體上把它飛快地拉離平衡態。從外部看,恆星的色彩在緩緩變化,由淺紅色變為明黃色,從明黃色變為鮮艷的綠色,從綠色變為如洗的碧藍,從碧藍變為恐怖的紫色。這時,在恆星中心的黑洞產生的輻射能已遠遠大於恆星本身輻射的能量,隨著更多的能量以非可見光形式溢出恆星,這紫色在加深加深,這顆恆星看上去象太空中一個在忍受著超級痛苦的靈魂,這痛苦在急劇增大,紫色已深到了極限,這顆恆星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走完了它未來幾十億年的旅程。
一團似乎吞沒整個宇宙的強光閃起,然後慢慢消失,在原來恆星所在的位置上,可以看到一個急劇膨漲的薄球層,象一個被吹大的氣球,這是被炸飛的恆星表面。隨著薄球層體積的增大,它變得透明了,可以看到它內部的第二個膨漲的薄球層,然後又可以看到更深處的第三個薄球層……這個爆炸中的恆星,就象宇宙中突然顯現的一個套一個的一組玲籠剔透的縷花玻璃球,其中最深處的一個薄球層的體積也是恆星原來體積的幾十萬倍。
當爆炸的恆星的第一層膨漲外殼穿過那個橙黃色行星時,它立刻被汽化了。其實在這整個爆炸的壯麗場景中根本就看不到它,同那膨漲的恆星外殼相比,它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塵,其大小甚至不能成為那幾層縷花玻璃球上的一個小點。

劉慈欣已經拉開一個身位了。


看這篇的時候很感動,那時同學還笑話我,看科幻也能看哭了淚點是有多低。大劉的文章,總是打動人心的,這篇尤其凸顯。借科幻的手法,跳到地球之外看人類,用一個高遠的視角,審視自身,這是我最喜歡的科幻,這是只有科幻才能做到的事情。教師,用地外文明來闡述這個職業,新鮮,有趣,不做作。物理,永輩子似乎都用不上的知識,在這一刻悄然拯救世界。在一道道問題沉默之後,孩子們背誦出老師剛剛講過的,「當一個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它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不變。」,瞬間擊中淚點。牛三定律在這一刻,染上了些許傳奇色彩,冷冰冰的物理知識,讓人覺得很是溫暖。
作為一個感性的理科女生,我在那個時候,因為這篇文章,想要更多的學習物理,了解世界,哪怕是多一點點也好,也許更深的理解不了,但是不應該對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一無所知。三體里說,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有向外望過一眼,現在想到這句話,我只心虛得覺得,如果不是科幻小說,我連自己身處的世界都不曾好好看上一眼。


《鄉村教師》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劉氏風格在這個短篇里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所以它也成為我們評價劉慈欣的一個最佳的窗口。

首先,大劉架構短篇的兇殘。

很多時候,寫好一篇文章、一篇小說、一首詩,並不需要太多的花巧,用好一個點就可以了。但是如何去選擇正確的點,選擇之後用好,就是大不易。就像是詩家都知通感的妙用,能用得別人叫好的,也就那麼幾位。

大劉在《鄉村教師》中所選擇的是:「對比」。我隨便一數,就可以數出很多對比,比如:

  • 窮病交加的瀕死教師——拯救地球的傳道者(小——大)

  • 無法享受更好教育、知識結構失衡的鄉村學生——拯救地球的功臣(小——大)

  • 村莊的渺小——地球的龐大(小——大)

  • 地球的渺小——外星人聯盟能力的可怕(小——大)

……

這樣的對比,充斥在了短短的《鄉村教師》中,如果說這不是大劉的刻意經營,我是不信的。鄉村教師的故事,本身是常見的,但是放在了宇宙的尺度下,就顯得點鐵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看似很短的一篇,我讀的時候卻幾乎有了一種閱讀老莊的錯覺。蟪蛄春秋,塵埃野馬,文字的質感不一,但是傳遞的氣息卻在某種程度上很相似。

對比的作用是產生反差,而在這反差中所表現出的衝突,就蘊含著深刻的力量。大劉想要表達這樣一個情懷,也選擇了一個表達力度最大化的方式。

所以這篇成功了。


其次,大劉所要表達的點兇殘。

劉慈欣最成功的地方,在於他希望表達的點,都是極其龐大深遠的,他沒有選擇繞彎彎,而是選擇 了直擊母題

簡單的《鄉村教師》,其中所蘊含的母題,卻極其了不得。

譬如說,這一篇小說最重要的母題:平等和分化

鄉村教師和孩子們代表的赤貧群體和沒有寫出來的既得利益者們,在財富分配和獲取知識的難度上差異有多大,這其中蘊含的問題,不用多置一詞;更翻一層,人類社會本身就具有吞噬弱者的特質,但人類所在的星球,和真正主流的智慧文明團體的戰爭之間,人類本身又站在了弱者的位置上,人類的存在與否,只是一個簡單的決定而已。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也是一種深入本質的思索。

其他的一些母題,在大劉的其他小說中可能表現得更好,在此就不贅述了。

綜上二點,大劉這篇獲得成功的原因很明顯,在技術和思想上,兩手都硬,他選擇的表達方式、節奏感和他所要表達的思考相互為支撐、助力,達到了一個相得益彰的效果。

但,大劉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鄉村教師》雖然表達到了一個較為完美的程度,但依舊是有所體現的,在他很多不如這一篇的故事裡,經常會出現點子嚇人,但是全篇文字不相稱的窘境(典型是《山》,他換個架構方式的話,會好看很多)。他太執著於概念的拼貼,大劉在點子上所用的力氣,要比他在文本上的努力大得多。他為了精彩的點子,捨棄了一些東西,所以他的文字無疑是未臻一流的,他塑造的人物也往往都標籤化平面化。如果大劉的文字能夠磨練到一個更精確更完美的程度,他的這個故事會更上一層樓。

最後,《鄉村教師》它關乎希望,而又歸之於偶然,背後的瘡疤被揭開了,血淋淋地擺在我的眼前,不忍去看,卻又不得不看。很多問題,自古到今都從未解決過,不管是宇宙尺度還是什麼別的尺度,其實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我知道這僅僅是我們無法解決的問題之一。


我媳婦兒在《小說選刊》上班時,曾把《鄉村教師》選上過刊物(2007·11),雖然有不少刪節,但主編表示那是他難得看了不頭疼的科幻小說。

《小說選刊》在我國主流文學界的地位不用多說了,能夠選到正刊上,說明了現在的主流文學不再像以前那樣玩命排斥科幻了。當然,我媳婦兒寫推稿意見的時候也講了技巧,故意忽略了很多這篇小說科幻方面的內涵,而把大量篇幅用於吹噓該文的關注現實啦關注農村教育啦圈圈叉叉的東西,不然主編要不要還難講。

但不管怎麼說,最後能選上,還上了封面推薦,就已經很不錯了。要知道,之前還曾經嘗試推過《地火》,結果被痛批了一頓。不過,那幾年我媳婦兒推上去的看似最不可能的小說,並不是《鄉村教師》,而是猴總的《中國式青春》……


上午用手機打了一堆,手一滑就沒了,太不甘心了……還是要寫一寫,因為這個問題我也和問主一樣認真思索過。

——這個故事根本就很扯嘛!如果不是先入為主地知道了這是個科幻,難道你們就不覺得坑?前面還在講老師如何含辛茹苦地教導學生,後面突然蹦出了一堆外星人!這不就是所謂的神展開么?

題外話,《致命魔術》因為沒有分類在科幻里(這樣就分類劇透了啊),不少人包括我第一次看的時候也覺得坑,因為在一個看起來很現實的故事裡,後半截突然出現科幻產品,實在太難接受了,太讓人覺得神展開了……

可是它這麼受好評是為了什麼呢?我只好苦惱地不斷思索。

思索著思索著,我突然想明白了——應當說,自以為想明白了,因為所有的解讀不都是某種一廂情願嗎?——大劉的想法。

這個想法太令人難過了。

以下是我一廂情願的推測。

一個老教師,嘔心瀝血地把自己的生命搭在了這個小山村上,去教授給孩子的東西,到底有什麼意義?

——什麼有什麼意義?難道讓孩子們了解這個世界,了解我們所身處的宇宙,不算是有意義?難道只有能賺錢,只有能讓他們填飽肚子,苟活在世界上的知識,才算是有意義?

但是另一部分的我對我大叫道,閉嘴你這個煞筆小清新!

在我看到韓松的《給希望小學的孩子講科幻:一次崩潰的經歷》後,這個聲音越發地大。

摘錄如下。


終於走進了課堂。教室里坐滿四年級的四十多個學生。臉蛋兒紅撲撲的,穿著花樣百出的衣服,無統一校服,眼神純凈、熱忱而好奇,雙手交叉伏在桌上,身板坐得
筆直。牆上貼了各種格言警句。講台後的黑板上用白粉筆書寫了「韓松,科幻作家」幾字。我在「科幻」下划了一道線,問他們知不知道科幻。沉默。知道科幻的舉
手?沒有一個人舉手。有孩子輕輕搖頭。我頓感手足無措。如今在北京城,好多小孩子都通過電子遊戲和好萊塢電影接觸過科幻,家裡往往會有凡爾納的書。

……

我講了《小靈通漫遊未來》。那裡面寫到了未來的學校。葉永烈這本書寫於一九六一年。一個叫小靈通的男孩,去到未來市。小靈通看到了什麼呢?他看到,那時孩
子們上學,是坐飛行汽車,這樣不用擔心走山路。科學家還能控制氣候,天天出太陽,所以不用害怕冰雪阻路。那時沒有了農村城市之分,莊稼都種在「農廠」里,
所有人都上得起學,也就沒有了希望小學(這時我把遲叔昌老師的《割掉鼻子的大象》也摻合了進去)。那時的學校,的確是高樓大廈,一個階梯教室里坐上千名學
生,跟體育館一樣。沒有黑板,用電子屏幕,老師講到某個知識點,屏幕上就出現相關影像,宇宙飛船什麼的。大家還可以隨時走出教室去上課,坐原子能飛機,十
分鐘飛到北京,到天安門廣場上課(此處有演繹),或者乾脆上午到巴黎和倫敦上課,然後到金字塔下吃午餐……我看了看下面,孩子們好像並沒有顯示出有多麼感
興趣的樣子。我口吃了,心裡越來越不踏實,就好像在說一個彌天大謊。

……

我終於講到了《鄉村教師》,向孩子們介紹了劉慈欣老師。我講在劉老師看來,外星人都喜歡打架,分成好些派,地球擋了他們的進攻路線,因此他們就想毀滅地
球。但有個別好心的外星人,想驗證一下地球上是不是有文明和聰明的人,如果有的話,就不毀滅地球。但那時地球人都忙掙錢了,都不學習了(此處也有演繹),
然而剛好有一個鄉村學校,有一個老教師,吃鹹菜也要堅持教學。他教了學生牛頓三定律。什麼是牛頓三定律呢?那是你們上中學後才能學到的知識。大概就跟小學
學的一加一等於二,或者圓柱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以高一樣,是支配宇宙運行的基本定律。外星人讓地球人問答牛頓三定律的問題,來考他們,結果這些學生答對
了。於是就沒有毀滅地球……我講到這裡,看到好幾個孩子打呵欠了。更多人的表情迷惘。我越來越語無倫次,但我堅持講完了,就像那個鄉村教師堅持把牛頓三定
律講完一樣。我結結巴巴地說,這說明,不管多麼困難,只要我們堅持學習,終有一天,我們不但能救自己,還能救地球,還能救太陽系。

……韓松在文章的最後把這一切歸結到「自己沒講好」,可是我覺得,他沒意識到或者沒說出來的真正原因是這個:

因為在淶源,老百姓很窮,一天只吃一頓。前年有北京人去桃木疙瘩小學支教,在該校食堂吃飯,結果孩子們都回家吃了。問為什麼?老師回答,因為你們來了,提高到一人三元的標準,孩子們吃不起。

面對著一群窮成這樣的孩子,去跟他們講外星人,講宇宙飛船,甚至只是講講看金字塔,感覺都太過於……太過於遙遠,奢侈。

嗯,奢侈,就好像某部喜劇電影里嘲諷的一樣,一個明星為作秀,給非洲的兒童們帶去了鋼琴唱片,「為了讓全世界的人都能享受音樂之美」,而那些兒童們其實需要的是清潔的水源。

就彷彿你對著餓得半死的乞丐在夸夸其談滿漢全席。

不得不讓人感到良心有愧。

可是,可是,可是,難道窮人就沒有仰望星空的權利嗎?難道窮人就連幻想都不能嗎?難道因為他們窮,肚子餓,就不能做夢嗎?就不能了解這個世界嗎?就連牛頓三定律也他媽的要和他們無緣嗎!?

……

越想越糾結。

我只能一廂情願地認為,劉慈欣也經歷了和我差不多的糾結,最後他兩手一攤,也沒了辦法。

好吧,你不是想要意義么,不就是想要意義么?CNM的,給你,誰說老教師做的一切都是白費心機甚至誤人子弟!?誰說的!?你看,他們所做的一切,在機緣巧合之下,可以拯救地球啊!!!快點給他跪下說謝謝啊!!!

如果可以救全世界的命,你子子孫孫的命,你還敢說那些奉獻了一輩子的老教師們所做的是毫無意義的嗎!?敢嗎!?

……

這是無力的反擊,絕望的喊叫,但是,至少,關於夢想的那部分仍然發出了它微弱的聲音。


我是因為這篇文章去做的老師


《鄉村教師》是反駁讀書無用論的絕妙寓言。

我個人最喜歡這一段:

他所在的山區,是這個國家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但窮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裡的人們對現狀的麻木。記得那是好多年前了,搞包產到戶,村裡開始分田,然後又分其它的東西。對於村裡唯一的一台拖拉機,大夥對於油錢怎麼出機時怎麼分配總也談不攏,最後唯一大家都能接受的辦法是把拖拉機分了,真的分了,你家拿一個輪子他家拿一根軸……再就是兩個月前,有一家工廠來扶貧,給村裡安了一台潛水泵,考慮到用電貴,人家還給帶了一台小柴油機和足夠的柴油,挺好的事兒,但人家前腳走,村裡後腳就把機器都賣了,連泵帶柴油機,只賣了一千五百塊錢,全村好吃了兩頓,算是過了個好年……一家皮革廠來買地建廠,什麼不清楚就把地賣了,那廠子建起後,硝皮子的毒水流進了河裡,滲進了井裡,人一喝了那些水渾身起紅疙瘩,就這也沒人在乎,還沾沾自喜那地賣了個好價錢……


中國太陽、鄉村教師、地火都是包含了深刻關懷感的科幻好文啊。
就是說單說科幻的話並不足以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其間的深刻關懷和科幻樸素地結合在一起就成了前面有同學說過的獨特氣質。


前面的諸位已經寫得很好了,但是我還是獻個丑吧,當然,主要是來打個廣告的,我最近在自己的專欄里寫作劉慈欣的短篇小說的劇情梳理以及簡評,歡迎大家來閱讀和討論。

幻夢與空想 - 知乎專欄

很多人認為鄉村教師是腦洞巨大的作品,確實,很難想像將貧窮落後的偏遠山村與外星文明聯繫起來該是什麼樣子,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將鄉村的破落與迷信寫得入木三分,同時又將宏大至宇宙的主題與之聯繫起來,硬是將故事說圓了。

這篇文章,首先當然是一部鄉村教師的讚歌,李老師的人生,當得上「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詩,他幾乎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犧牲了所有的幸福,去完成自己的夢想,希望村裡的孩子們能夠擺脫千百年的愚昧無知,走入現代化社會之中。

貧窮是一種現實,但它是可以改變的,然而事實上,扶貧又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情,因為教育不改,貧困永遠不會消失。在我們享受社會現代化福利的同時,這個國家的某些地方,這個世界的某些地方,還有很多人卻過著幾百幾千年前的落後生活。

鄉村教師的苦,是這個文明的瘡癤,是人類社會的頑疾。本文發表於2001年,而到如今,我們的貧困狀況一定是有所改善的,但是教育情況是否改變了呢?

大劉在《贍養人類》中其實就提出了一種思路,決定人類未來的,未必是位於金字塔頂尖的那些人,反而可能是處於最底端的那些。而在這篇文章中,外星人檢測文明等級的時候,同樣檢測到了最差的一群人身上。雖然有些人說,這純粹就是運氣而已,但是仔細想想,如果窮人很多,而富人很少呢?

其實也不一定是貧困的問題,更本質的問題是,對知識的了解。至少現在為止,人類的知識都是需要自己學習的,文中的幾個基本的檢測題目,就算是挑到了北京上海的一些白領,程序員,網紅,這些人也未必就能回答的出來。

就如同木桶理論一樣,解決短板,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最終標誌。所以,大劉的內心,應該也在期待一個平等的,全面富裕的,文明的人類社會,或許,就是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吧。

可惜的是,這些年來,雖然我們能看到一些情況轉好的跡象,但是事實也不過是喜憂參半,從這個角度來講,人類的未來終究是難以預計的。

想的再遠一些,如果文明不能發生真正的層次性的提升,只是在經濟發展的泥潭中深陷,遲早會因為系統性的經濟危機而導致大範圍的貧困,進而引發文明的倒退。好了,有些跑題,打住。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即使沒有外星人到來,前一個故事本身也挺完整的,我就說說外星人在這部小說中到底意義何在吧。

看了這些文章之後,發現大劉是很擅長將文章的主題進行拔高的,如同朝聞道中為了求道而死,最終引出整個文明的自我犧牲,如同地火中,通過未來人的口吻將一次危險的嘗試將人類未來的生死存亡聯繫起來。

而在本文中,外星人的第一個作用,就是烘託了教師的更高一層的意義。他們不僅僅是第一個故事中的李老師那樣奉獻自己這麼簡單。身為一個教師,即使收很貴的學費,即使生活的很好,甚至人品很自私,只要他完成了教育下一代的任務,他就已經是最偉大的人了。因為他們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我們的下一代沒有關於過去的記憶,一代代人所知道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是依靠教師傳授而來的。而這一點,在我們看來,似乎是習以為常的,但是在外星人看來,就顯得如此獨特,人類是克服了無數的艱難才生存繁衍至今的,而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師所起到的溝通兩代人的作用。

換一個角度,如果我們反過來,不把教師的部分當作文章的主體,而將外星人的部分看成一個主體,那就是另一個《三體》,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兩個差得也太遠了吧。當然,體量上,這篇作品和三體沒得比,但是在核心的思考上,是有共通之處的。那就是兩者都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

三體中最為著名的理論是黑暗森林理論,黑暗森林理論想要解釋的就是費米悖論,這一點之後講三體的時候再詳談,而本文中外星人的行動是非常符合一種早就出現的費米悖論的解釋。(不了解費米悖論,傳送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064565)

這種解釋認為,外星人早就發現我們了,只是他們因為某些原因而不打算干擾我們的生活,而他們的技術遠超過我們,所以我們發現不了他們的存在。這篇文章顯然就是以這種假設為前提寫作的。

在這種解釋中,外星人就比三體中要溫柔的多,他們有詩意的文化,願意保護地球這樣的文明,似乎是善意的,但是大劉又在其中隱含了一個細思恐極的問題,那就是,即使有這樣的外星人,如果你發展的太慢,仍然可能被認為太過低等而被隨手毀滅。


科幻小說看得不多,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劉慈欣大部分小說等等,當然劉慈欣的小說,我比較喜歡那種現實主義的感覺,比如下面我要介紹的《鄉村教師》。

一般人寫科幻玄幻小說,都會用想像去彌補現實中的不足,這樣,很容易陷入超級英雄,打怪升級的怪圈,給幻想的東西和人,賦予種種不可思議的能力。

劉慈欣的小說,則不太一樣,充滿現實主義色彩的科幻,《鄉村教師》構建了兩個世界,一個是現實中的鄉村,一個是科幻世界的外星人世界。科幻的世界的外星人是一個窺探現實世界的眼睛,而我們看見的不是光鮮亮麗的現代文明,而是在中國偏遠的鄉村正在發生的事情。最後,也是用外星人的口歌頌:教師的偉大!科幻的部分是為現實服務。

仔細想想,故事還是老套的普通人拯救地球,但又是不一樣的拯救,是知識拯救了人類,是鄉村教師的師德,良知拯救了地球!

我不敢說這篇文章是劉慈欣最好的短篇,但是卻一定是劉慈欣的風格,不管是《三體》、《超星新紀元》,還是這篇《鄉村教師》,大劉總是把人性,社會現實上面那層鍍金消除,讓你看看血淋淋的東西。

大劉這篇把農村教育的薄弱,用科幻世界的筆的大膽表現出來了,鄉村教師辛酸苦辣一點一滴都在此文中。隨便截取一段:

「是啊,他人生的磨擦力就太大了。在村裡他是外姓人,本來就沒什麼分量,加上他這個倔脾氣,這些年來把全村人都得罪下了。他挨家挨戶拉人家的娃入學,跑到縣裡,把跟著爹做買賣的娃拉回來上學,拍著胸脯保證墊學費……這一切並沒有贏得多少感激,關鍵在於,他對過日子看法同周圍人太不一樣,成天想的說的,都是些不著邊際的事,這是最讓人討厭的。在他查出病來之前,他曾跑縣裡,居然從教育局跑回一筆維修學校的款子,村子裡只拿出了一小部分,想過節請個戲班子唱兩天戲,結果讓他攪了,楞從縣裡拉過個副縣長來,讓村裡把錢拿回來,可當時戲檯子都搭好了。學校倒是修了,但他掃了全村人的興,以後的日子更難過。先是村裡的電工,村長的侄子,把學校的電掐了,接著做飯取暖用的秸桿村裡也不給了,害得他扔下自個的地下不了種,一人上山打柴,更別提後來拆校舍的房掾子那事了……這些磨擦力無所不在,讓他心力交瘁,讓他無法做勻速直線運動,他不得不停下來了。」

不敢說,大劉文筆多好,但是,他的視野開闊,既對宇宙廣闊,有所關注;又關心我們忽略的中國貧困落後(經濟和思想觀念)的鄉村。在這個短篇裡面,大劉還是直白寫的社會現實,到了《三體》里人性描寫有時直白血淋淋,又是則是輕描淡寫,舉重若輕,卻又細思恐極。所以,讀完大劉的書,你心裡一定不會太愉快。(類似於我讀完余華書的感覺)

對於各種現實反應和人性描寫,說明大劉關注的還是普通人生活,不是漂浮在眾生之上的飄渺的宇宙。大劉的科幻小說這樣看是富有人文主義情懷的。這點,很多其他中國科幻小說作家很難趕上。


先問是不是

就先別說整體的中國當代類型文學讀者圈了

就說《三體》讀者圈,看過三體的人里,或者說,自己說自己看過三體的人里,同時看過鄉村教師的能佔20%我都謝謝高曉松陳魯豫崔永元孔二狗雷布斯了

反倒是央視名嘴裡,張泉靈是典型的科幻讀者,你們三體吹又不知道。。。。

其實反而是「中國科幻讀者圈(倪匡退群不算)」中讀過鄉村教師的佔比相對高一些,甚至可以說十成都讀過

也就是說,搞笑的事情是,作為一部科幻小說,三體的讀者中百分之八十的人對裡面科幻沒興趣,成天琢磨什麼人性啊政治啊主義啊,這些人,可能連現在一樣要拍電影的流浪地球都不知道,更不用說寫作完成度更低的鄉村教師了

所以鄉村教師並不被推,更難言崇

所以題設本身不成立

吹大劉,也得按照基本法,就連知乎三體吹,甚至各種吹三體的名人大V們都可能連知道都不知道的小說,吹哪門子吹啊?


我個人的理解是,鄉村教師這個故事裡有個現實的沉重的話題,而故事的發展又展現出了超越現實的理想化的情節。大劉把它們融合在了一起,即告訴我們現實有它殘酷的冰冷的一面,也寬慰我們有些令人看不到希望的事情,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即使它的意義不在此刻,或者不在現實中。它是非常現實的科幻小說,它更加是一篇熱血小說,注入了劉慈欣對於現實悲愴從科幻里又找到希望的熱血。


作為一名中學老師兼拯救派,看這篇作品還是蠻有代入感的。第一次看到教師拯救地球,頗神聖哪。不過,從高等生命的視角看我們這顆銀河系邊緣的藍色星球,居然不是蟲子 ,還被守護了,不得不說,大劉啊,瑪麗蘇的人類啊!


說句題外話,何夕的《傷心者》,和大劉的《鄉村教師》一樣,都是讓我看哭看燃的作品,直接奠定了我如今走上科研道路的基礎。
人活著,就要看看這個星球,以及我們頭上的星空。


我是在高中的時候,在某一期科幻世界上面看的鄉村教師。當時我們班上的男生一般都看飛碟探索,科幻世界,體壇周報,偶爾向女生借讀者和青年文摘,加上日漫和衛斯理,基本就是我們的課外閱讀範圍。對了還有新概念作文和三重門。記得那時候有好多科幻故事都很精彩,但是現在讓我回想起來居然記住的情節只有鄉村教師。
十年之後的現在,聽到三體很火,三部一口氣看完,感覺非常棒,百度了一下作者劉慈欣,居然鄉村教師也是他寫的!
在讀這兩個作品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劉慈欣這個人,可是我覺得我讀過的他的兩個作品都很棒,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他的作品真的很棒。
當時看別的科幻故事,一般都會架設一個宏大的未來背景,用故弄玄虛的裝逼名詞把框架交代清楚,讀者需要忍受開篇極度無聊的情景代入,每次這個過程都非常考驗我的耐心。然後,故事主線要麼就是危機,要麼就是愛情,親情,壓迫,反抗,這些老套的情節。有的作者技術好點,能把故事說圓了,有的作者留下一堆硬傷,主人公無病呻吟,故事結局不知所云,就像某人評價某偉人的詩詞,不是意境大,而是物件大。並不是把星球啊,黑洞啊,飛船啊,能量啊這些詞堆上去就是科幻了。科幻只是未來的科技,和現有的科技一樣,它要為劇情服務。一旦它喧賓奪主了,作品註定失敗。那些炫耀技術劇情狗血的的科幻片,哪一個成為經典了?
大劉就是這點做得好,他最重視的是故事,科幻元素只是推動劇情的輔助力量而已,利用科幻搭建一個已知的實驗室,給出已知條件,把人性,道德,倫理放在裡面,思考,發芽,生長,觀察,對比。看他的作品,都有很強的代入感和認同感,情不自禁地會去思考,我要是面對這樣的環境,我會怎麼做?
所以我覺得,他的作品好,和科幻無關,和文學有關。


初中二年級的時候,我從同學家借了三本《中國短篇科幻小說精選》,名字可能有出入……裡面的短篇科幻質量很高,我現在還記得三篇,一篇是亞特蘭蒂斯考古,一篇是太陽系中發現小行星,宇航員去探查後發現是外星飛行物,裡面存在一個完整的生物圈……這兩篇我都不記得名字了,而《鄉村教師》卻從現實和科幻兩個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記住了劉慈欣這個名字,後來看到《三體》的時候,我居然有種莫名其妙的驕傲感「我很早就知道大劉了,我就知道大劉能寫出這麼好的作品。」
初中以後,我再也沒看過《鄉村教師》,因為我還能記得裡面的很多細節,我幾乎用做閱讀理解的方式去反覆思考,因為他給我帶來的是似曾相識的已知和我一直渴望的未知。
已知來自於我小時候的生活經歷,那時候我剛剛搬到縣城去上學,我們村子的牆上還刷著「生孩子去醫院」的標語,和我同齡的孩子都是在家裡出生,癌症也是沒錢治等死,至於教育就更加重合,村子小學裡面的逸夫樓已經年久失修,我在隔壁村的小學上學,老師連我的姓「殷」都不會寫,數學老師的丈夫是診所醫生,頭疼腦熱都去他家,在那些黃褐色的瓶子裡面拿點葯,不知道藥名,不知道具體療效,也不知道副作用,但這還算好的,大部分人得了腮腺炎就用墨汁在臉上劃圈,破了口子用蟬蛻燒的灰止血……那是個現在回想起來感覺都不真實的時間段,我現在回去,這些也幾乎看不到了。但是這些記憶,和鄉村教師裡面的疾病,死亡,短視,貧困,匱乏都重合了起來,以至於那時剛剛到縣城上學的我就像看到了一個扭曲後的童年……這就是《鄉村教師》中我的已知,大劉用樸素的語言描述勾起了我好幾年的回憶。
而筆鋒一轉後,從小小鄉村轉到了已星係為背景的廣闊的未知,來到了另一個層面,那時候我剛剛開始看《果殼中的宇宙》和《時間簡史》,看不懂只能記住裡面的名詞,這些名詞在《鄉村教師》中頻繁出現,光速,奇點,反物質,紅移,黑洞……大劉用這些我稍有了解的概念,寫出了我從未領略過的星際戰爭,那幾段被我在腦中夢中想像描繪了無數遍。
我還記得那些概念
碳基聯邦和硅基帝國的戰爭,超光速的恆星蛙跳,為了迫使硅基帝國艦隊亞光速飛行而清空的星際隔離帶,文明的分級,被毀滅的「氣球星人」,人類沒有「知識的遺傳」,交流用的是「薄膜」,速率只有「1到10比特每秒」,最後毀滅太陽系的「奇點炸彈」……
我沒有重新看這篇小說,但是這些東西仍然清清楚楚的記得,我對那未知的一切都太好奇了,大劉用筆在宇宙舞台上給我描繪出了這一切。
多年以後,我看到《星際穿越》《星際迷航》,玩《死亡空間》《光環》《質量效應》……這些東西描繪出的東西,我在初二那年就感受過很多很多……這就是所謂的啟蒙吧。
從我熟悉的已知到我渴望的未知,兩方面最後在牛頓三定律這一點碰撞,把我的思維最終拽回了現實。
那時候剛剛開始學物理的我,永遠記住了碳基聯邦對牛頓三定律適用範圍的描述……「宏觀甚低速」。


對我來說,原因之一是它打了反智主義的臉


這是劉慈欣寫過的最文藝的一篇小說,它不只是偉大的科幻,也是可以傳世的經典【小說】。
我想這篇小說之所以被歸類為科幻,主要是因為作者是個寫科幻的。
拋開作者因素,這篇小說即使放在整個小說界,也是佳作,無論是節奏,是結構,是人物,是情節,它都是一流的,它給人造成的震撼和感動,不會亞於任何其他類型的小說。
至於文筆,大劉樸實的文筆往往讓人擔心撐不起華麗的主題,但這一篇例外,《鄉村教師》本來就是一篇以樸實反襯華麗的小說,大劉的文筆正好和這種立意相得益彰,不得不說是一種完美的巧合。
與大劉其他的小說相比,《鄉村教師》不是僅僅靠那個謎底吃飯的,它真正體現了敘述的藝術,讀到最後震撼之餘,再從頭讀起,每一個細節都是必要和完備的,它是一個可進可退的完整空間,這種整體的美感和極高的文學性在大劉的其他小說中,我是沒有見過的。
至於科幻成份,只是提供了人類自我審視的一種更高視角,而且它的科幻並不晦澀,就算從不讀科幻的讀者,讀起來也並不難懂。
這就是為何它收到推崇,它突破了類型的局限,讓科幻小說閃耀出的光芒,照耀到科幻以外的地方。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三體》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
劉慈欣的《球狀閃電》對大氣科學專業學生有何啟示?

TAG:劉慈欣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