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派氣宗劍宗之爭的本質是什麼?


如果看小說的原文,那麼金庸的意圖很明顯,氣劍之爭其實就是權力之爭,跟武學無關,跟門派無關,跟江湖正邪更加沒有半毛錢關係。小說里無數次讓氣宗弟子用劍法來克敵,讓劍宗弟子用氣功來制勝,所以極盡諷刺之能。

金庸的意圖如此明顯,我不認為有什麼可以再從中解讀出來的。但是答這個問題如果就點到為止大概是沒什麼意思。所以,我想再從其他角度闡述一下氣劍之爭。這個角度就是歷史進程。

人人都貪戀權力,但若權力結構十分穩定,哪裡又可能有所謂的爭呢?正如華山派,如果有嚴格的權力交接傳統,如同封建帝王父死子嗣,無子則兄終弟及。這邊穩固的權力架構上是斷然不會出現所謂的氣劍之爭的,即便出現也不過是個學術討論。

因此,氣劍之爭之所以出現是因為華山派的權力結構不再穩定。不穩定的權力結構本質上也並非單純因為華山派,而是整個江湖劇烈的動蕩。如果追溯笑傲江湖靈感的來源,文化大革命,那麼就會發現,文革時期整個世界也處於劇烈的動蕩中。儘管相比兩次世界大戰,其慘烈程度相對較小,但兩種意識形態的劇烈碰撞已及軍事上的對抗,都讓整個世界處於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只有在這種整個江湖都風起雲湧的時候,某一江某一湖才會暗波涌動,也才具備爭的可能性。

與之相對應,前笑傲江湖時代,日月神教不過是江湖中的一個大門派。任我行獨步武林,神教的力量也止於在局部跟正派衝突。而東方不敗上台,准笑傲江湖時代,日月神教在個人崇拜的力量下,迅速把鬆散的教派軍事化,使得日月神教具備了消滅所有正派的能力。但是日月神教的迅速膨脹和實力增強並不或者說不完全是東方不敗的功勞。事實上,日月神教的獨裁化是歷史的必然,因為日月神教的組織形式是宗教性質的。這一點跟江湖上各個門派都不盡相同。五嶽劍派,武當,少林,青城雖然也有宗教的影子,但宗教是屬於從屬地位。門派的武學以及武學的道統才是支持門派和組織門派的核心力量。反觀日月神教,三山五嶽,三教九流統統都能入教,武學也是斑雜不一。之所以能夠團結一致,乃是基於共同的信仰。這種組織形式相較於以武學道統組織的各大門派更加能夠吸收人才,然而其缺點也十分明顯,既是缺乏強而有力的領導力。用信仰來團結和領導尚武的江湖人士本身就有些先天不足。因此日月神教儘管強大,但內部矛盾卻異常尖銳。沒有武功和武功道統的支持,教主就只能從千千萬萬教眾中擇強而出。而因為各自武功派系不同,完全無法如其他門派一般在修鍊武功的源頭上就確定尊卑。

這裡我插入一下名門正派推選掌門的方式,要成為名門正派的掌門必須要在本門的武學上有所造詣。而本門武學是否傳授,則掌握在掌門人手裡。譬如華山派的《紫霞秘籍》,嵩山派的《寒冰掌》,少林派的《易筋經》,武當派的《太極劍》。如果沒有掌門的首肯,這些本門絕技是不可能被傳授的。這種組織形式,完美地保證了尊卑有序。因為幾乎不可能有弟子在沒有本門掌門教授本門絕學的情況下,憑藉本門的低等武學就成為一代宗師的。更不要說出任掌門了。如此一來,掌門人在門派里的地位就難以撼動。權利的交接也會相對穩定。

反觀日月神教,因為不以武學為組織方式,教主無法有效地控制本教武功高的人員。這種設定必然導致了教派中,武功更強的人對教主之位的覬覦。因此東方不敗的篡位的根本原因乃是日月神教本身組織形式的缺陷。即便沒有東方不敗也會有西方不敗,南方不敗或者北方不敗。而這個缺陷作為一個隨時會動搖教主乃至神教根本的漏洞是不可能永遠存在的。東方不敗或者說是楊蓮亭發明的洗腦大法,把教主神化並從教眾的家屬開始洗腦有效的填補了這個漏洞。教徒們在三屍腦神丹和教主寶訓的組織下,成為了一個唯教主馬首是瞻的軍事化組織。

事實上,在東方不敗篡位前,任我行執掌神教多年卻完全沒有力量滅武當少林,甚至連想都未必敢想。而當他複位成功,不到幾個月的時間竟然可以一舉消滅宿敵五嶽劍派(即便五嶽劍派不在石洞里自相殘殺,也完全無法跟任我行抗衡,感興趣的可以讀一讀任我行在華山組織的攻勢)而且竟然能夠制定出滅武當,絕少林的戰略戰術。其中的基礎其實是東方不敗打下的。東方不敗雖然沒了雄心壯志,但他在日月神教確定的絕對權威和絕對領導力卻成為巨大的政治遺產。正因有了這一政治遺產,任我行才能在幾個月內將教眾組織成一直強大的軍隊。

經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日月神教作為一種新型的組織形式具有其固有缺陷,這一缺陷制約了其進一步的發展,必然在教派發展到某一程度的時候導致篡位和內鬥,而內鬥和篡位又必然導致篡位成功者努力修復這一漏洞以保證自身的合法性,正統性或者更進一步講,保證自身的安全。這一必然的歷史進程,如同春秋戰國必然會被某一政權終結一樣,並不會以某個特定個人的意志所轉移。說道春秋戰國,最終終結亂世的國家只可能是齊,楚或者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研究研究看看是否跟我結論一致。

如此,對於華山派來說,日月神教的崛起無疑是誘發權利爭鬥的外因。即便是前笑傲江湖時代,日月神教勢力越來越大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武當這樣的一流門派都不免被搶走了太極拳譜,那麼如華山派這般二流門派,如何在日益強大的日月神教壓力下生存便成了華山派最緊要的問題。面對這一問題,華山派的應對無非兩點。對外尋求外援,對內提高自身武力。在尋求外援的方面,五嶽劍派的聯盟初見雛形,所謂「五嶽劍派,同氣連枝」實際上是應對日月神教的一種策略。單一的二流門派不足以跟神教抗衡,武當少林又不會主持公道,所以大家才要抱團取暖。而在提高自身武力方面,華山派遇到了瓶頸。華山的武學雖然也算有些門道,可是跟武當少林相比依然欠缺不少。所以憑藉本門武功是無法,也不足以讓華山派擁有強大武力的。在這種情況下,華山派的領導提出了「招商引資」的策略,積極鼓勵華山弟子去武林各處取(偷)經。留意華山派的武功,既有風清揚的《獨孤九劍》,又有岳肅 ,蔡子峰的《葵花寶典》。這對於一個以武學道統組織起來的派別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除了華山派,《笑傲江湖》里的其他名門正派,沒有一派如華山派一般擁有使用非本門武功的弟子。可以想見,為了增加華山派的武力值,至少有那麼一個時代,華山弟子遍訪天下,借鑒了無數他派武功。偷竊《葵花寶典》應該只是這一個歷史事件中的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這種四處借鑒的方式的確極大地提高了華山派的武力值,華山派一躍成為五嶽劍派最強,隱隱然成為五嶽劍派的領袖。然而這一方式也同樣有重大隱患。其隱患跟日月神教類似,由於大規模的四處借鑒武功,有些華山弟子的武功超過了師父,甚至超過了掌門。對於以武學和輩份(道統)為組織的門派,武力值與輩份的不統一,不可避免地將華山派撕裂。

第一次氣劍之爭的導火索是《葵花寶典》上半部與下半部無法統一,但若認為這是整個事件真正的原因則是太過簡單。氣劍之爭必然要有兩批團結在各自陣營的人,還要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才可能以自相殘殺的形式爆發。否則,單純的學術問題不足以讓華山派血流成河。上文中我已經提出了固有矛盾,也即是武力強大的而輩份低微的弟子與武力不足但輩份高的長輩之間的矛盾。不難想像,武力強大而輩份低微的派別應當是劍宗,武力不足但輩份高派別應當是氣宗。之所以這樣推斷,是因為氣宗強調練氣,而這無法速成,這保證了輩份高年齡大的長輩幾乎必然比輩份低的弟子要強。而劍宗的武學是可以速成的,因此弟子在幾年內勝過師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氣劍之爭表面上看是爭權奪利,實質上是道統和武力之爭。到底是道統(輩份)重要還是武力重要,華山派未來到底是以道統來組織還是以武力來排座次就要看氣劍之爭的結果。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代表道統的氣宗最終取得了勝利。大家也許會奇怪,為什麼武力值更加強大的劍宗最終沒有勝出呢?其實「能夠調用的力量才是力量」。劍宗的力量雖然強大,但沒有道統來區分尊卑,就好象沒有軍官的士兵,人數再多也無法跟一支分工明確,尊卑有序的小分隊抗衡。氣宗由於道統和武力統一,尊卑有序,分工明確,所以能形成一個有效的系統,在彼此的配合下發揮高於武力值總和的力量。舉例來說,風清揚因為娶親而耽誤了華山火拚,既然氣劍兩派早就劍拔弩張,那麼各自的陰謀詭計自然是無所不用其極。為什麼風清揚這一能夠左右戰局的好手能夠有效地被氣宗算計,而人數更多的劍宗卻無法把氣宗大佬也算計了呢?難道是因為劍宗的品德更高尚嗎?當然不是,揭開表象,其實體現的是劍宗在組織動員以及執行力上的不足。類似於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差別。同樣安插間諜,共產黨可以把間諜安插到國民黨的作戰策劃室,而國民黨則完全沒有什麼閃光點。

所以,華山派氣劍之爭的實質,爭得是未來華山的政治路線。而政治路線的實質則是哪一種路線能更加有效的組織華山。顯然氣宗的以道統為重的形式贏得了最後的勝利。這個勝利並非是武學上的勝利,但同樣是寶貴的經驗。華山派自此也確立了如少林武當一般,以掌門為核心的領導方式。自此而後在權利交接上在無重大問題,也再無氣宗內部的內訌。當然代價是,華山派的發展相對緩慢。

在人類的歷史上,沒有任何的鬥爭是可以避免的,也沒有任何的鬥爭是沒有意義的。一切鬥爭和流血都是現象,而不是原因。

金庸所寫的《笑傲江湖》本身是時代的產物,他本人對權力的爭奪深惡痛絕,但在小說里卻總是簡單地把爭權奪利歸結為某個人或者某些人的貪念。如同懸空寺里沖虛道長所說的野心家,不僅要做盟主還要當皇帝。然而真實的歷史進程從來不會那麼簡單,譬如今日之中國,野心再大的人也不可能如民國期間一樣割據一方。民國時期的軍閥割據,戰亂不斷難道是因為民國時期的野心家特別多嗎?

同樣《笑傲江湖》氣劍之爭起源是岳肅和蔡子峰各記了半部辟邪劍譜,卻各自隱瞞導致無法對接。但這種師兄弟之間的勾心鬥角最後演變成華山派的內訌就絕不能用人貪戀權力來解釋。

金庸寫《笑傲江湖》是在特殊的時代,針對特殊的事情去寫得。他本人在書里突出強調了自己的價值觀,但同時也在無意識間把一些現實的東西寫入了小說。譬如華山派的氣劍之爭,這是有著現實的原型的。我在一開始就說,小說裡面金庸對氣劍之爭的態度是諷刺的,認為這不過是野心家的權利鬥爭。而我則針對的是氣劍之爭的現實原型,也即是所謂的歷史進程來看這個問題。後面得到的結論是,氣劍之爭跟野心家沒有那麼大的關係,它是華山派為了適應江湖的變化形式而進行的自我調整。只要華山派想要生存,它就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路線。氣劍之爭就是要淘汰效率低下的組織方式。

我相信很多朋友看出了我的意有所指。在中國政治上也有左,有右,也有不左不右(鄧公)。這些政治路線雖然是以權力爭鬥的形式來表現,但本質上是這個國家對當下和未來國際局勢進行預判而進行的自我調整。左也好,右也好,不左不右也罷,實質上都不是也不可能是永遠正確的路線。外部環境一旦變化,內部若不調整就只能被歷史的進程碾壓。好比風浪里的小船,船上有一窩螞蟻,風浪將要淹沒船頭的時候,只有往船尾遷徙的螞蟻才能極大發展;風浪將要淹沒船尾的時候,只有堅持在船頭的螞蟻才能倖免。而起風浪時落到船上的雨點將會導致螞蟻劇烈不安,而後開始分出船尾派和船頭派。正如我前文所說,沒有無緣無故的鬥爭。

----------------------------------------------------------------------------------------------
評論里有人說岳不群資質平庸,我回復一下。五嶽劍派五大掌門按照才幹排一下序的話,岳不群至少排在第二。五嶽劍派五大掌門按照武功排一下序的話,岳不群即便沒有辟邪劍譜也能排到第二。如果岳不群資質平庸那麼其他門派豈非更加不堪?大家再仔細想一想在《笑傲江湖》的一眾高手中,岳不群其實是可以排到前十的,說武功前十的人資質平庸是不是有些滑稽。令狐沖是一個有主角光環的人物,岳不群跟他比黯然失色,但岳不群也是人傑。

《笑傲江湖》時代,日月神教完成了整合,但教主出現了問題導致戰爭遲遲沒有發動。然而山雨欲來風滿樓,大家都知道遲早會來。五嶽劍派則是日月神教的宿敵,將會是第一個受到衝擊的。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統一才能抗衡日月神教。而且留給五嶽劍派整合的時間不多了。因此五嶽劍派的統一是一個必然的歷史進程。岳不群最終以老二逆襲了左冷禪是此人智謀能力的體現。

那麼為什麼這麼一個身負智謀,武功出眾的人會身死名劣呢。本質上五嶽劍派的整合是一個不可能最終成功的事情。一方面,五嶽劍派整合的時機並不成熟。左冷禪威逼利誘,動用了那麼多心思主要是因為分裂勢力太大,而日月神教的壓力又不夠大,至少在當時還未發難。另一方面,五嶽劍派的整合會危及少林,武當的位置。對於少林武當來說,讓五嶽劍派保持分裂,而後有限度地支援五嶽劍派,讓他們消耗魔教力量,直到兩敗俱傷,然後再收拾殘局是最有利的局面。如此一來,魔教,少林武當聯盟都在有意無意地破壞五嶽劍派的整合,那麼五嶽劍派的下場可想而知。事實上,就算五嶽劍派不在華山石洞里自相殘殺,任我行大舉進攻華山,五嶽劍派也不可能得以倖免。大家特別注意一點,任我行舉傾教之力進攻華山,不可能一點消息都不漏。但岳不群好像完全沒有準備,一向消息靈通的武當少林也完全沒有派出任何人援助或者報信,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換個場景即便是左冷禪為五嶽盟主,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任我行絕對不會等到五嶽劍派完成整合以後再來動手的。而同樣少林武當也會袖手旁觀。

因此五嶽劍派被覆滅的悲劇恐怕從一開始就被註定了,要麼在整合的過程中被少林武當孤立而後被魔教消滅,要麼一派一派地被少林武噹噹作槍來使。這個大的形勢身在其中的人,任你才智出眾也無法看清的。這與岳不群的才智是無關的。只是船上的螞蟻看不到船以外幾萬里外的暴風雨而已。

很多人不喜歡岳不群,但是需要知道政治人物的善和惡跟普通人善和惡的標準是不同的。對於普通人來說,自己的朋友有難,即時援手就是善。但對政治人物來說,如果救助一個朋友導致錯過一次重要會議,導致一個關係幾萬家庭的決議出現偏差,導致幾萬家庭出現困難。那麼他若還是去救助朋友就不是政治人物的善而是政治人物的惡。同樣華山派通過火拚,探索出了一條把輩分和武學高低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氣宗政治路線,假如為了培養一個武學天分極高的弟子就放棄了這一政治路線,其結果可能是再次的氣劍火拚。因此岳不群嚴厲禁止令狐沖往劍宗路子上走,也不能完全說是偽善。這就好比一個好學生,高考的時候意外遲到了30分鐘,普通人的善自然是放他進考場,可如此一來日後人人都遲到,並以此來作弊怎麼辦?所以政治上的不近人情不能簡單地跟善惡聯繫在一起。甚至政治上的虛偽也不能當作是惡。譬如笑傲江湖中的方正大師,余滄海滅門了林家按說作孽夠多了。但是方正大師卻還要在三戰的時候袒護他。號稱是出家人不殺生。轉過頭來沖虛道長要炸死任我行,他倒是不再堅持不殺生了。還有本來說非掌門弟子不傳易筋經,後來因為形勢變化就騙著令狐沖學了少林絕學。站在令狐沖和任盈盈的立場,這可以叫成大事不拘小節,有大智慧,大胸襟。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其實也是一種虛偽,跟岳不群的做法相比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此外,莫大幫助劉正風殺了嵩山派十三太保之一,手法也可以用低劣來形容。很多人會說,對低劣的人用低劣的手段有什麼不對。但是請小心,如果你認同這個觀點,那麼是不是意味著你可以對所有你認為低劣的人無所不用其極?但問題在於,你如何保證你的判斷就一定是對的呢?假如你誤會了別人而使出了卑鄙的手段,那麼你是不是也變成了卑鄙的人?
比如沖虛道長,他一心炸死任我行。假如當時是任盈盈座上了龍椅被炸死,那麼這筆帳又要怎麼算?
因此,本質上岳不群,沖虛,方正,左冷禪都是政治人物,他們各自代表了各自的利益團體。把沖虛道長放在岳不群的位置上,沖虛道長未必回比岳不群做得更好。同樣,如果在令狐沖遇到風清揚之前左冷禪把岳靈珊強姦殺害,把華山派滅門了,然後陰差陽錯給令狐沖一本葵花寶典,令狐沖恐怕也會揮劍自宮。笑傲江湖裡的人其實並沒有絕對的善惡,令狐沖和任盈盈的完美結局也並非是道德的勝利,他們不過是歷史進程中的幸運兒。

而歷史進程這種東西,只有後來者才能真正看得清。身在局中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明白的。當然勝利者為了給自己的勝利增加正當性,總是會聲稱自己從一開始就看準了歷史進程。但是實際上失敗者也是這樣認為的,最終勝利者之所以在亂世成功,其實在當時都是不知道的。

比如左冷禪,無論怎麼看都是五嶽劍派掌門,至少在被岳不群刺瞎前他都對此確信無疑的。

我們看歷史,總是會或多或少的以最後的結果來看待事物。這其實是十分要不得的。每一次政治鬥爭的失敗者在歷史上都像是個跳樑小丑,不僅愚蠢而且還滑稽。我們看王明博古,看汪精衛,都覺得他們能力太差,眼光太差跟我們的主角提鞋都不配。但這種視角其實是上帝視角,是預知了勝負後的視角。在這樣的視角下,我們根本無法體會到失敗者的心態已經他們選擇這一政治路線的原因。不能深刻地理解這一點,那麼對於我們當前的選擇就不可能有任何幫助。不同於我們所熟知的歷史劇本,世界根本沒有什麼正義戰勝邪惡,因為正義是不可預知的。在答案最終揭曉之前,並沒有人知道誰是正義的

正因如此,我們看到的一個個跳樑小丑,依然有許多追隨者甚至也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而且也認為自己是為了崇高的理想在奮鬥,甚至這些跳樑小丑本身,許多人也認為自己在為全人類的福祉在奮鬥。所以我想說,政治是超越善惡,超越道德的東西。政治家的核心競爭力是對未來局勢的預測。測准了,哪怕只是碰巧撞准了就是勝利者。但絕大多數的政治家,是會被自己所處的狀態綁架的。

比如臭名昭著的山本五十六,作為曾經的日本駐美大使,他深知日本一旦跟美國開戰則必敗無疑。然而作為海軍大臣,在他提出反對意見被否決後,他又不得不在「敗中求勝」。所以他策划了偷襲珍珠港,和中途島戰役。最後的結果跟他所預料的一模一樣,但是即便他測准了未來的局勢,他依然無能為力。

《笑傲江湖》之所以是一部好書,並不是因為令狐沖的主線故事多麼出彩,而是《笑傲江湖》的背景是取材於真實的政治鬥爭。除了令狐沖和任盈盈,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幾乎都能找到現實的歷史原型。甚至裡面你死我活的鬥爭都能找到現實的映射,在《笑傲江湖》這本書里,預測准未來局勢的人有莫大,恆山三定,沖虛,方正和向問天。但是即便是預測准了,沒有少林,武當和任大小姐的班底,恆山三定和莫大(老版《笑傲江湖》莫大也慘死)都死於非命。所以除了要看準局勢還要有基礎才能獨善其身,這個要求實在太高。


1. 沒想到我第一個「上千」的回答居然是如此一本道的一個回答,作為一個老師,我很憂慮。

2. 結尾有問題和補充說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很無聊的同學可以在評論里試著回答一下問題,只需要一句話就能指出問題是什麼。

=======================分割線之間為正文==============================
假設有這樣一個方程,y = f(x_1,x_2,p)
其中y為個人戰鬥力,x_1表示劍法水平,x_2表示內力水平,p為參數向量表示影響個人戰鬥力的其他因素。
氣宗和劍宗都認為,當p為固定值,x_1>x_1x_2"" eeimg="1">的時候,y>y
現在我們給出一個約束條件,即x_1+x_2 = C(為了方便理解,我這裡沒有考慮x_1x_2的線性係數,或者說假設各自的係數為1). 這個約束條件的本質就是人生的時間有限,能夠修鍊得到劍法和內力的總量是恆定的。這時獲取最強戰鬥力的修鍊之路變成了一個約束條件下的優化問題。氣宗和劍宗的矛盾也由此產生。劍宗認為這個優化問題的全局最優解一定滿足x_1>x_2,而氣宗則認為最優解在x_1<x_2的區域產生。這就是最原始的「氣劍之爭」

後來,二級教授,國務院津貼獲得者岳不群先生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於氣劍之爭給出了一個定性的評價:

「三十多年前,咱們氣宗是少數,劍宗中的師伯、師叔佔了大多數。再者,劍宗功夫易於速成,見效極快。大家都練十年,定是劍宗佔上風;各練二十年,那是各擅勝場,難分上下;要到二十年之後,練氣宗功夫的才漸漸的越來越強;到得三十年時,練劍宗功夫的便再也不能望氣宗之項背了。然而要到二十餘年之後,才真正分出高下,這二十餘年中雙方爭鬥之烈,可想而知。」

這段話可以這樣解釋,常數C其實是時間t的單調遞增函數C(t)。這意味著約束條件x_1+x_2 = C(t) 所代表的線段(因為存在x_1,x_2>=0的隱含條件)由時間t決定。岳不群認為,當t&<20, 最優解將出現在x_1>x_2的區域;當t=20,目標函數f分布十分平坦,最優值的優勢並不明顯;當t&>20, 最優解將出現在x_1<x_2的區域。這個觀點被稱為「岳氏猜想」

幾年後,風清揚和令狐沖對「氣劍之爭」的約束條件進行了精細化修改。他們認為約束條件x_1+x_2 = C(t)不夠準確。應該改寫為alpha x_1(t)+eta x_2(t) leq D(t),其中x_1(t)並不是時間t的線性函數,而可能在某個時間點變成階躍信號(兩天學會獨孤九劍),根據金庸群俠傳(早年的遊戲)設定,x_1(t)的數學形式跟參數向量p中的悟性元素p_i有關。p_i越大,x_1(t)中出現階躍函數的可能性越大。而x_2(t)則基本近似於線性函數。這一發現,大大改變了人們在求取目標函數最優值方面的搜索策略,人們將這一新的約束條件稱為「風沖不等式」。但後來,人們發現,"風沖不等式"並沒有卵用,主要是人群中悟性p_i > 85的概率極低,導致函數x_1(t)中出現階躍信號的概率無限趨近於零(據說令狐沖之後,該小概率事件再也沒有發生過。)

與此同時,因為在日月大學的獨裁問題被雙規的著名數學家任我行教授在獄中提出。風沖不等式中的x_2(t)也可以不為近似線性函數,甚至可以不是時間t的函數。任我行將其改為x_2(k),其中k為整數,表示吸星大法吸取的對象個數。因此內力函數x_2成為一個階梯函數。這一創造性的論述,又強烈的衝擊了目標函數f的尋優策略。任我行的偉大貢獻被人們稱為「吸星離散化」。然而,人們經過長時間大量的實驗證明,引入吸星離散化的概念,會使目標函數f(戰鬥力)概率性的出現不可導現象(內力不純而導致即便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況下,戰鬥力y也不是內力水平x_2(t)的單調遞增函數,會出現短時波動現象),從而導致基於牛頓梯度法的優化過程的中斷;此外,吸星離散化還將導致約束條件中的變數D(t)的定義域範圍大大減少,也就是tleq t_{max},而t_{max}會因為「吸星離散化」而大大降低. 換句話說,練不了幾天就走火入魔死翹翹了。所以,人們雖然從理性上接受了「吸星離散化」,但仍確認為這毫無意義,因此又稱其為「絕望而瘋狂的離散化。」

在全武林的理論學家都在為「氣劍之爭」這一世界性難題絞盡腦汁的時候,內功傳承的大面積消亡卻悄然而至,從時代統計規律上看,常數eta將變成變數eta(T)(這裡我們使用大寫的T表示武林發展的時間變數以區別於個人修鍊的時間變數t)。事實證明eta(T)在天龍八部所在的北宋時期開始就呈現單調遞減趨勢,經歷了笑傲江湖所在的明中期,並且在明晚期出現快速下滑的情況。等到了清朝中期,內功係數eta(T)相對於劍法係數alpha已經相當小了,所以困擾武林300多年的氣劍之爭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從此人們開始管武功叫做「把式」!

=======分割線下是附加說明==================
1. 正文最後一段關於內功傳承的衰退中有一個非常大的錯誤,徵集答案。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評論里發表自己的答案。

2.duffy同學在評論中提出一個很好的問題:「請問風沖不等式中alpha和beta兩個數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僅僅是兩個常數的話將其包含在x1和x2兩個函數中不就好了」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假設,假設劍法學慣用時為t_1,內力學習時間為t_2,為了便於說明,我們考慮極限情況(該人完全不浪費一絲時間),則真正的約束是t_1 + t_2 = t,然後假設劍法和內力的學習都是各自學習時間的線性函數,則有:
x_1(t) = mu_1 t_1 x_2(t) = mu_2 t_2。 如果我們不設線性係數alpha, eta,則有:
x_1(t) + x_2(t) = mu_1t_1 + mu_2t_2 = mu_1(t_1+t_2)+(mu_2-mu_1)t_2=mu_1t+(mu_2-mu_1)t_2

你看,最後的結果中包含了一個變數t_2,也就是說,結果不能被簡化為單獨依賴於時間變數t的函數。如果我們把alpha,eta引入後,比如令alpha = 1/mu_1,eta=1/mu_2,我們就可以想辦法消掉mu_1,mu_2之間的非對稱性,從而使得alpha x_1(t) + eta x_2(t) = t,也就是只依賴於t的函數(當然等比縮放alpha,eta可以得到時間t的其他線性函數)。其實這才是我這麼寫的主要原因。是的,同學們,真正的約束條件不是劍法水平x_1和內力水平x_2的某種線性組合,其實是練習劍法的時間t_1和修行內功的時間t_2
的和必須為t。換句話說,真正的底層變數其實是t_1t_2,優化問題的最底層自變數的物理意義是時間分配方案,只有這個時間分配方案才是我們真正可以選擇和支配的。

那麼現在直接回答duffy的問題了。alpha,eta有明確的物理意義,他們分別代表劍法修鍊和內力修鍊在時間成本上的難度係數(我這麼一說,上面的問題應該可以迎刃而解了)。之所以不能將alpha,eta放入x_1,x_2,是因為x_1,x_2也是有明確物理意義的,他們分別是劍法水平和內力水平;alpha x_1eta x_2也有各自的物理意義,其實就是練習劍法和修鍊內功各自的時間成本。

有同學會問,那你幹嘛不直接從定義t_1,t_2開始呢?因為我這個回答的邏輯是從戰鬥力目標函數y = f()開始的,戰鬥力y顯然跟學習時間並沒有直接的函數關係,所以從邏輯上我需要先引入中間變數x_1,x_2比較容易被人理解。如果我進一步展開,還要引入t_1,t_2兩個變數,會大大降低可讀性,所以我就偷懶了。

3. 公布1的答案:
eta轉為eta(T)這個定義時,意味著這已經是一個統計概念了,因為T是時代的變數。舉個例子,假如我們可以把內功和劍法數值化為從1到100的範圍,那麼在北宋時期,我們對1000個習武達到20年的武林人士進行採樣,分別統計他們的內功數值和劍法數值,然後每個人可以根據風沖不等式的極限情況列出一個方程其中D(t) = t = 20, x_1,x_2可以採樣得到,但是alpha,eta未知,一千個人就可以得到1000個方程,然後對這一千個方程求最小二乘解(因為方程數多於未知量個數,所以理論上無解析解,但有最小二乘解),可以得到alpha,eta的統計估計值。

同樣,我們在明朝和清朝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採樣,建立方程,解方程。這時我們會發現,在清朝解出來的beta比在宋朝解出來的要大(我提的問題的答案浮出水面了)。是的,beta其實變大了,不是變小了,這就是最後彩蛋問題的答案,因為在清朝要想修鍊到同樣水平的內力所花的平均時間增加了,也就是難度係數beta增加了,而不是減小了。正是因為beta很大,所以要想滿足風沖不等式的約束條件,x_2(t)就只能比較小,所以人們的平均內功水平下降了。

其實,我在正文部分,無論是「風沖不等式」,還是「吸星離散化」都隱含了統計的概念。因為,這套理論不是為某一個人設計的,而是為了指導整個武林或者至少是華山派的修鍊方針而設計的,要有普適性。風沖不等式之所以沒有實際意義,就在於統計上出現階躍函數的概率太低(就算秘籍放在你面前你也練不成),可以忽略不計;吸星離散化的失敗在於我們雖然可以普及吸星大法,但是不能消除吸星大法的負面影響。


放著我來!

氣劍之爭的本質,是意識形態和政治鬥爭,起源可以追溯華山兩派盜書之前

1. 氣劍之祖:兩人合背葵花寶典本身就不合常理;兩人背一本書對不上更不合常理。

在《笑傲江湖》第三十章里,方證老和尚說:「華山派岳肅、蔡子峰二人...所見寶典經文不同,在武學上重氣、重劍的偏歧,卻已分別跟門人弟子詳細講論過,華山派後來分為氣劍兩宗,同門相殘,便種因於此。」
  但是事實真是如此么?竊書最常見也最省事的方法是順手牽羊將書拿走,但是華山派為何要特點選出兩個人來,用默記這一種費心費時的方法來竊書?因為少林勢力龐大,華山派惹不起,所以選擇這種不露形跡的方式竊書,不至於公開得罪少林。
  「一人讀一半」卻完全違背了這一方針,兩人湊在一起背書實則就是冒險,賭的就是那段時間沒人撞進來,否則就是人臟俱獲,華山、少林徹底交惡。
  其實分工配合一點都不難,一人翻牆入室,另一人在外望風,就可以使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變得從容不迫。況且,他們只偷書的內容,並沒有露出破綻,一次不行,可以再進行第二次、第三次。何必非得畢其功於一役?
  有理由相信,岳、蔡二人是華山派千挑萬選出來的人才,日後這兩人更是被尊奉為「氣宗」與「劍宗」之祖,兩人的才智必定有過人之處.結果岳、蔡二個人卻像低劣賭徒一樣,進行孤注一擲地冒險。聰明人作傻事,必有其不得不作的理由。這個理由就是內訌。岳肅、蔡子峰被後世認為是華山派「氣宗」與「劍宗」的鼻祖,是此後華山派百年內鬥的根源。
  「氣宗」與「劍宗」確實是始於岳、蔡二人,但華山派內部的勾心鬥角卻早已有之,後人記住了最激烈殘酷的那一段,卻忽視了早已潛伏於地底的那段暗流。
  方證和尚說岳、蔡師兄弟二人「親逾同胞骨肉」,事實上這對「同胞骨肉」各懷肚皮、彼此猜忌,都怕對方獨吞了寶典,自己分不到一杯羹。因此,索性抱成團齊死齊活,「一人讀一半」,如果我得不到,你也別想獨美…這種操蛋心理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岳肅、蔡子峰竊書成功,歡天喜地回到華山。慶功宴後,滿身酒氣的華山派高層聚集在密室里,拿出岳、蔡筆錄的《葵花寶典》一對照。媽的,壞事了!「二人將書中功夫一加印證,竟然牛頭不對馬嘴,全然合不上來」。(《笑傲江湖》第三十章,方證和尚語)  這是怎麼回事?
  方證和尚他解釋此事時說:「二人都深信對方讀錯了書,只有自己所記得的才是對的。」言下之意是說紅葉和尚做了本假的《葵花寶典》,岳、蔡二人互相指責:「你讀到的是西貝貨。」
  方證和尚的解釋當然是站不住腳的,且不說後來的史實已經證明岳、蔡二人錄下的《葵花寶典》確實貨真價實. 他們身上保留著真本,魔教十大長老從兩人屍體上搶走的真本整合成的葵花寶典,百年之後還有一個叫東方不敗真的修練成功。即使當時岳、蔡二人讀到的確實是《葵花假寶典》,偽造寶典之人也必然會保持前後風格的統一,沒道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而且,複寫本的《葵花寶典》在《笑傲江湖》第三十一章里出現過,只是「一本薄薄的舊冊頁」,由此可推想原版的《葵花寶典》也是一本小冊子,岳、蔡二人一個讀前半本,一個讀後半本,怎麼可能讀錯書?岳、蔡二人指著鼻子互罵的時候,他們其實自己也不信吧。
  事情的真相岳、蔡二人心知肚明,他們不是「讀錯書」,而是「寫錯書」。
  莆田少林寺里的那本《葵花寶典》是確鑿無疑的真品,但是岳、蔡二人背誦之後,從筆下默寫出來的那本《葵花寶典》卻是西貝貨。其中原因很簡單,岳、蔡二人都想以自己的半部假書去騙對方那半部真書,湊成一部完整的《葵花寶典》。只可惜二人都是聰明人,竟使出了相同的詭計,結果兩份假書湊到一塊,自然是「牛頭不對馬嘴」,彼此都吃了啞巴虧。
  岳、蔡二人一看對方竟如此狡詐,心中怒火無法遏制,理所當然的,「兩個本來親逾同胞骨肉的師兄弟,到後來竟變成了對頭冤家。」

2. 有理由相信,葵花寶典上部的「揮刀自宮」,岳家一脈岳肅,岳小肅(傾向認為他是岳肅之子),岳不群早就知道。

岳不群在福州得到袈裟,旅途中不便自宮練劍,一回到華山,他就迫不及待的裝病,揮劍自宮了。…倘若岳不群事先毫不知情,那他這麼做肯定是腦子有問題。
  試想,這袈裟是從令狐沖身上偷來的,令狐沖已經被你通知武林,逐出門牆,這小子一向古靈精怪,萬一他懷恨在心,像岳大掌門你玩弄勞德諾一樣玩弄你,搞一份假辟邪劍譜讓你作繭自縛,岳大掌門你豈不糟糕?退一步講,即使令狐沖稟性善良,不做這種無聊的事,但當時他昏倒在門口,誰都可以做手腳,當時嵩山派、恆山派眾人都在福州,焉知沒有人使壞,要引誘你岳大掌門自殘?
  再退一步講,即使這份袈裟真是林家祖傳的「辟邪劍法」,那麼岳大掌門你猝不及防看到「欲練神功,引刀自宮」八個字,難道不應該驚愕一下,不應該做一番痛苦的思想鬥爭?畢竟寧中則風韻猶存,是中年婦女中的極品姿色,你們夫妻感情也非常好。
  即使能下狠心捨棄男歡女愛,你難道不懷疑這也許是前人開的一個無聊玩笑?
  總之,常人應該有的表現,岳不群統統沒有,沒有驚愕、沒有掙扎、沒有猶豫,他老人家一逮到機會,就咔嚓一聲自宮練劍。從此自修美容課,起床第一件事,對鏡粘鬍鬚。
  不過,他老人家對鏡粘鬍鬚時,心中卻是很怡然自得的,岳家祖孫三代的願望,終於讓他實現了。至於鬍鬚會掉,嗓子會變得尖利,這都在他老人家的預料之中,所以從好多年前開始,他就已經偷偷練習粘鬍鬚的技術,到此時爐火純青.

很明顯,岳不群早就知道葵花寶典的秘密.
而且,林平之說,如果不做辟邪劍譜第一句的揮刀自宮,直接練辟邪劍譜後面的劍法會慾火焚身,說明,整部秘籍前面主要是心法氣功,而後面部分主要是招式.
而岳家私藏僅有的恰好是上半部分,就是爛貨這也得說成寶貝,這是岳家為什麼看中氣的原因,但是這也是不能對外人道的原因.

3.華山掌門只有一個,岳家拿著半本葵花寶典的岳家,如何保證自己這一派的權力?尤其在有獨孤九劍的劍宗壓力之下的話語權?

古往今來獨裁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意識形態! 也許我的本領不如你,我的前途不如你,但是通過意識形態搞臭你之後,我的人民認為你是危險之路萬惡之源,這樣我的世代統治就穩固了. 你看金正恩對朝鮮人民就是這樣描述美帝的.

《笑傲江湖》里意識形態抓得最明顯、最表面化的當然是魔教,那個人崇拜真是讓人上吐下瀉。華山派的意識形態搞得相對隱蔽,因為它佔領了道德制高點,不是抓個人崇拜,而是正氣教育。
  那麼華山派有多正氣呢?它竟然「正氣」到連武功都是合乎道德,合乎正義的。
  比如岳不群一談到劍、氣之爭,就說這是「正邪之爭」,岳靈珊只是說了一句「最好是氣功劍術,兩者都是主。」岳不群就大怒:「單是這句話,便已近魔道。」令狐沖無意使了一招劍宗的劍法,他就聲色俱厲威脅說:「重則取你性命,輕則廢去你全身武功。」…這種莫名其妙並且殺氣騰騰的嘴臉,但凡中國人都不會陌生吧?
  再比如,劍、氣兩宗在武學上的分歧也就是一個提倡多練外功,一個提倡多練內功而已。試問江湖各派哪個不練內功?偏偏就你華山派氣宗的內功不是內功,非得叫練氣。
  練氣就練氣吧,還要標榜自己練的是「正氣」,時時在洗腦處處做宣傳,連最細微處也不放過。比如說在建築上搞名堂,華山派正廳叫「正氣堂」,岳不群的寢室叫「有所不為軒」。
  拜託,當年孟軻老夫子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可並非是說他在練你們華山派內功啊。「浩然正氣」這個「氣」與你華山派的內功這個「氣」,根本就是兩回事。君子有所不為,你們岳家有意無意地將兩者往一塊扯,意欲何為啊?
  江湖上講究拳腳上見真章,打贏就是硬道理,你一個勁標榜自己道德好講正氣樹新風,莫非你想上央視春晚?
  岳不群是有名的君子劍,有理由相信他的君子作風其來有至,是家學淵源。因為「氣宗」並非由他創立,「氣宗」之名、「正氣堂」等地的命名全都來自上輩的定奪。
  所以有理由相信,岳小肅肯定也是個君子劍,只是他運氣好,沒有遇上令狐沖這樣的徒弟,得以君子至死,不露尻尾。
  而岳小肅打出正氣牌,也並非出於個人惡趣味,形勢緊迫不得不然爾。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再不找點凝聚人心的東西,氣宗就要散架啦。
  可是上哪兒去找能凝聚人心的道具呢?論整體實力,比不過劍宗;論派內氣氛,還是比不過劍宗;論武功,比不過風清揚;論長得帥,還是比不過風清揚;用美色誘惑,岳小肅的幾個女親戚長得跟車禍現象一樣;用金錢贖買,華山上的那些家當還不夠請大家去長安城怡紅院哈皮一頓。
  岳小肅要什麼沒什麼,不得已,只能使出古往今來一切資質平庸的大流氓、偽君子、野心家都情有獨終的那一招,拼人品比道德。
  道德本是用來個人自省的,但是在中國,長久以來卻都被當作打人的捧子在使。總有一些居心叵測的混蛋,一方面將道德無限拔高到非理性、反人類的高度,以此來扼殺人性,扭曲人類最基本的慾望;另一方面又將道德二字圖騰化。何謂圖騰化呢?就是非理性崇拜,將它放置在幾乎與神明同等的地位,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一是可以一票否決,無論從事哪行哪業,優先考慮道德。比如說你是醫生,妙手回春,不過小學時揭過女生裙子,從此就一輩子抬不起頭;你是科學家,獲諾貝爾獎提名,但是據說地震時你才捐了兩百塊,從此就你聲名狼藉了;你是運動員,世界頂級聯賽的俱樂部搶著要你,不過據說你曾公開表示對國內低水平聯賽表示不滿,有損國家的臉面傷害家鄉人民感情,你的職業生涯就算完蛋了,家鄉人民是絕對不會讓你活得痛快的。
  二是拒絕一切商榷的餘地,拒絕任何理性探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對嘛?這是天理,你敢說不對!「存天理滅人慾」,對嘛?掐掉小小私慾以存天理,你敢說不對!
  但是,如果我堅持覺得不對,想要與你商量商量,又會怎樣?以子議父,忤逆罪,是可以砍頭的;以臣議君,大不敬,砍頭還是輕的,重的可以夷三族;哪怕你嘴裡不說,光肚子里想想,也有一個叫腹誹的罪名治你,依然可以砍頭…這還是正式的官方行為,至於民間私刑,打死的餓死的活埋的浸豬籠的,那就更不計其數了。
  世上本無道德,想的人多了,有了共識,就成了所謂的道德,所以道德本該是最最俗氣最最平易近人的東西,然而這種道德是他們不喜歡的,他們只宣揚挾帶著私貨的道德,如神棍宣揚無條件敬神,皇帝宣揚無條件忠君,黨魁宣揚無條件忠黨,黑社會宣揚無條件講義氣。
  岳小肅的私貨就是巧妙的將修練內功與儒家常說的修身養性捆綁在一起,從此,華山派氣宗的弟子練內功就是在養浩然之氣,行君子之道,而劍宗弟子的練劍變成了急功近利浮躁冒進,典型的小人心態。
  既然練功變成了養氣,岳小肅索性給自己的宗派取名為「氣宗」,言簡意賅。
  華山派氣宗從這時起正式成立,岳小肅實為氣宗之父,岳肅則被追贈為氣宗之祖。

  氣宗進行了改組,氣宗弟子從此瘋瘋癲癲的,每天都把「做君子、樹正氣、立新風」掛在嘴邊。儘管武功依然很差勁,與劍宗平輩弟子逢打必輸,但是他們堅持認為這是因為練氣不到家的緣故,梗著脖子非要定下二十年戰約,「等我練氣大成,再來收拾你。」…為什麼是二十年?不知道,這是岳小肅說的。
  隔壁的劍宗又好氣又好笑,可隔了一段時間,看氣宗不像是開玩笑,是玩真的,劍宗那邊就嚴肅起來。「以前儘管不怎麼和睦,對外都自稱華山弟子,岳師兄自立氣宗,這是要分家呀!」
  分就分,有什麼了不起,少了你們還不活了?劍宗針尖對麥芒,也搞自己的小宗派,隔壁專業練內功的,我們是專業練劍,那我們就叫劍宗好了。
  從此之後,氣宗弟子與劍宗弟子行走江湖時,都不自稱華山弟子某某某,而是華山氣宗弟子某某某,或者華山劍宗弟子某某某。這種反常的現象馬上引起江湖八卦人士的興趣,《武林日報》、《江湖周末》等各大媒體頭版頭條報道「劍宗與氣宗,華山同門分道揚鑣?」華山派來個不承認、不否認、不解釋,這個姿態被人們視為默認。
  真正意義上的華山劍、氣之爭,開始了。

  而平心而論,氣宗與劍宗標榜的武學思想都是合理的。
  練武傾重於練氣,這沒什麼不對,但凡武林一流高手在內功方面都有不凡造詣,內功練好了飛花走葉皆可傷人;傾重於練劍,這更沒什麼不對了,練劍的都願意琢磨精妙劍招,如果有一套好的劍招,即使內力平平也可以克敵制勝。
  既然雙方都對,那為什麼彼此不相容呢?因為到後來這已經不只是一個學術問題,而成為黨爭的借口。
  兩宗都並非一張白紙,他們都與華山派原有武學血肉相連,無法斬斷與傳統藕斷絲連的聯繫。且不論他們有共同的祖先師長,即使是在修練了新武學之後,氣宗依然在修練華山派的原有華山劍法,而劍宗則在修練華山派的原有內功心法。比如封不平內功就勝過令狐.
  但掌門只能有一個,這就註定了兩宗要在區區華山上糾纏下去,兩宗都標榜自己才是華山派正統,指責對方是邪魔歪道。
  這種道統之爭涉及統治的正統性,與日後天地會、沐王府相爭唐王桂王的正統地位屬於同一性質,在政治鬥爭中殺個血流成河是常態。
  兩宗都標榜自己是正確的,自己選擇的道路才是適合華山派發展的。這其實又是法統之爭,關乎統治的合理性,也是不得不爭的重大政治問題。
  劍、氣兩宗相爭,學術問題變成路線問題,幾家歡喜幾家憂。

  最感到鬱悶的當然是華山派掌門。根據當時華山派的實力對比,可以推測該掌門來自劍宗。相關證據在《笑傲江湖》第二十七章,文中說「氣宗弟子將劍宗的弟子屠戮殆盡、奪得華山派掌門之位」。既然是奪得,可知此前的掌門並非氣宗成員。
  不過考慮到該掌門履新之時,劍、氣兩宗還沒有撕破麵皮,所以他應該是劍宗中對氣宗態度較為溫和的人,是兩宗都可以接受的領導人,否則做掌門無法服眾,是坐不穩的。當時華山派牌匾劍氣沖霄,說明劍宗掌門還是有氣度有胸懷,希望淡化黨爭的.

  兩宗成立之前,華山掌門是一個實權領導,華山上所有人都得服從他的號令,兩宗一成立,他就被架空了。從此華山弟子的第一身份分別是劍宗或者氣宗的成員,華山上的實權分別落入劍宗領袖、氣宗領袖兩大諸侯手中,他這個掌門就像東周時候的周天子,或者像兩千年之後的聯合國秘書長,名義上他是老大,實際上根本沒有人把他當回事。
  劍宗的領袖也有點鬱悶。劍宗的成立,完全是應對氣宗挑釁的防禦行為,是被動的。其實對劍宗而言,低調一點,不成立明顯的宗派反而更有利。近年來,劍宗在不停地吸納新成員加入,不僅壟斷了華山派的新生源,還統戰了不少氣宗的老成員。劍宗的改革收效好,內部平等上下和睦,人人都有機會接觸高深武學,而氣宗呢,固步自封抱殘守缺,所謂的《紫霞神功》效果令人懷疑,而且還只有首領一個人能練。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劍宗有足夠的自信以和平的手段來瓦解掉氣宗,讓它越來越不成氣候,最終只剩下少數頑固的骨幹。
  然而氣宗、劍宗一經確立,就是划出無形的界壘,此後氣宗成員再也不可以隨隨便便改投劍宗了,否則就與武林中人背叛師門改投敵派一樣,有違江湖倫理。從今往後,氣宗還可以向江湖單獨招生,用它那套有關正氣的理論忽悠初入江湖的理想主義者,出於江湖規矩,劍宗也不可以再橫插一手。
  那麼誰又是受益者?氣宗么?非也。氣宗只是一個空洞模糊的群體概念,就如若干年後的「人民」這個概念一樣,落實到個體,氣宗的大多數成員其實都是受害者。
  當時岳小肅的兒子岳不群已經十多歲了,岳小肅在他身上花的心血最多,是以岳不群的武功是氣宗新一代中武功最好的,幾乎可以肯定,岳不群就是下一位《紫霞神功》的修練者,他的那些師兄弟們不過又是陪太子讀書的角色。所以氣宗的普通成員根本沒有希望享受改革的成果,高深的內功被岳家世襲壟斷,高明的劍法被岳家禁止修練,他們有什麼?他們只有一顆被岳家天天清洗,最後喪失獨立思考能力,整天想著「正氣」「君子」的大腦。同時岳小肅又不停的渲揚所謂的集體榮譽感,一口一個「我們的氣宗」,這群可憐蟲產生了強烈的群體歸屬感,竟真的以為「氣宗是我們的」了。
  因此,只有氣宗領袖岳家父子者才是受益者,而且還是唯一的受益者。岳小肅這一步棋,真是極高明的招數.

----葵花寶典:一本書與百年武林史


我並不是來回答問題的,但事實上我在2011年7月回答了這個問題,很巧合的由冰糖同志嫁接過來,雖然這一切並沒經過我的授權。

但我還是很感謝大家送給我的800多個贊——我姑且厚起臉皮認為這些贊是給我的。

最後附上我的鏈接,在8313樓開始其實隨便複製一段原文就能搜到的,我在百度也叫亦知墨,謝謝

[亦知墨大坑]亦知墨伴您重讀金庸(按金老創作順序).想起來就續...._金庸吧
==========以上是原答案=======================
因為之前某個朋友無心的盜用了我在11年撰寫的答案,最終他刪帖道歉,導致很多朋友看到我說的不知所云,在此把相關段落貼出,在此感謝帶我來知乎的各位和來自金吧的親朋.

這段文章摘自我2010年8月在金吧連載的長篇大坑,亦知墨伴您重讀金庸的笑傲江湖部分.


=================分割線============================
笑傲大事表第一

華山氣劍之爭

金庸是非常喜歡華山的.似乎華山天然就擁有著武俠的味道.

在雙鵰中天下聞名的華山論劍,代表著武林中最高水平的切磋和探討.

從這場享譽武林的盛會中,湧現出了多個膾炙人口的絕頂高手.

神鵰末期華山論劍出現的妄人,其實是金庸結束這場盛會的另類手法.

在笑傲江湖中,華山已經由絕頂高手的茶館演變為華山派的發祥地,而華山之巔的武學爭論卻仍未停歇.

書中稱之為,「華山氣劍之爭」.


爭論的過程,書中全是用回憶的插敘形式引述的,並沒有直接描寫.

我們只能從岳不群,方證沖虛的話里,大體的了解事情的始末.

重點大概如下:

1.氣劍之爭,由昔年葵花寶典伊始.岳肅、蔡子峰由於涉獵葵花寶典的方面不同,見解便有了衝突.

2.昔年氣劍之爭極其激烈,一言之差,便有性命之虞.最終雙方更是明火執仗的鬥爭,於是殞命者極多.華山派因此實力遜於嵩山派.

3.風清揚是劍宗的代表人物.而岳不群是是氣宗的二代弟子.

4.劍宗實力本略高於氣宗,卻因風清揚中計而最終敗北.岳不群因此而即掌門位.但劍宗並未因此認輸,封不平曾倚仗左冷禪勢力試圖復辟,結果因令狐沖而失敗.

氣劍之爭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思想矛盾」.

我們都知道,在小說中,矛盾是必要的因素,沒有矛盾的小說,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一般低水平的寫手,都會利用最好寫也最難寫的「正邪矛盾」.

舉個簡單的例子,小人本住在蘇州的城邊,家裡有房又有田,生活樂無邊.....然後突然跳出來個唐伯虎,為了謀取「小人」家的某種利益...殺光了「小人」全家,但「小人」僥倖逃脫(逃脫率百分之百).最終「小人」卧薪嘗膽,學會了絕世武功,殺了唐伯虎,報仇了.

這種矛盾誰都會編,可惜能編出花的,萬中無一.

金庸是非常擅長此道的,不僅擅長正邪矛盾,他擅長刻畫多種矛盾.

如:民族矛盾、感情矛盾(比如三角戀,私仇)、政治矛盾和思想矛盾.

思想矛盾在歷史上存在很多,但是在武俠小說里,應該說是鳳毛麟角的.

一群玩命耍刀的,有幾個有思想的?閑的吧?

而且武俠小說里的人,應該大部分都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大家都很淳樸.誰的思想對,就聽誰的唄!


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

正邪矛盾,可以調節.(比如韋一笑)

民族矛盾,可以融解.(趙敏張無忌)

感情矛盾,可以共榮.(韋小寶段正淳)

只有政治矛盾和思想矛盾,絕難妥協!


我曾經在書劍恩仇錄的伴讀中,攻擊了陳家洛的反清計劃.在書劍中紅花會沒有反對的聲音,這也是書劍的敗筆.其實思想的矛盾是不可能不存在的.

可在鹿鼎記中,擁唐擁桂的思想矛盾就顯得真實很多.很多讀者誤認為陳近南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名氣解決了這個問題,實質上,這個矛盾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就好像水滸傳中,宋江的招安思想和其他人的土匪思想也存在著矛盾,雖然宋江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名望最終做出了決定,但李逵等人對這個思想是不以為然的.最後發現朝廷卞莊刺虎的意圖後,李逵立刻想到了反,而宋江則謀殺了他.

這些,都是幾乎不可調和的思想矛盾.

那麼為什麼思想矛盾會如此難以解決呢?

我很多次從傳媒上看到這樣的言論.


中國人是一群沒有信仰的人.


我一直不認同這個看法.如果說中國人是一群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我覺得還說得過去.

沒有信仰?

沒有信仰的話,中國是怎樣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存留下來的?

沒有信仰的話,他們的人文是怎樣傳播的?

沒有信仰的話,他們是如何面對文化侵略的?

我很贊同一個看法,我們中華存在著來自西方相當數量的文化殖民.

這是文化入侵,也是思想入侵.但我們也不斷在這些方面上侵略著全世界.

非要說的話,只能說中國人的信仰,太不統一而五花八門罷了.


僅僅在笑傲江湖中的小小華山派,信仰就分兩種.

同樣信仰的,是兄弟,是戰友,是天然的朋友.

而不同信仰的,就只有戰鬥一途方能解決.

有人會問,一個思想的矛盾,哪有這麼嚴重?

岳靈珊就說,最好是又重氣,又重劍.

其實,還真就這麼嚴重.


北宋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反對.

這兩個人,都是歷史文化名人,都是天縱奇才,都是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堪稱一時之瑜亮,才華和見識俱相頡頏.

這樣的兩個人,按理說應該是好朋友啊.

事實上,他倆也的確是好朋友.可惜要加個備註,在王安石變法之前.

王安石變法一出,他倆就不再是朋友了,anymore.

歷史上對這件事的評價多的汗牛充棟,在新中國當代的少年讀物中,佔據主流的說法是

王安石的變法損害了以司馬光為代表大di主集團的利益,所以得到了司馬光的反對.

這句話我認為基本上是胡說八道...

如果讓我說原因,就是司馬光認為王安石錯了,而王安石認為自己沒錯.

就這麼簡單.

然後根據「志同者為朋,道合者結友」,既然我們倆道不同,那就不相與為謀了.還做什麼朋友?

他倆都是相級的人物,思想關乎天下氣運.所以這個思想矛盾,是決不能妥協的.

這個衝突,至死未必能休.就好像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鬥爭,從戰場干到文藝界.

司馬光和王安石的鬥爭,以司馬光最終上任全部廢除新法收尾,王安石其時已彌留.聞言嘆:「亦罷至此乎...(啥都不留么?)」

然後王安石就掛掉了.

這場慘烈的鬥爭,看起來司馬光非常過分,但歷史會給他們各自一個公正的評價.

而孰是孰非,至今沒有定論.死者已矣,活著的人,繼續掐,forever....


從氣劍之爭,我們竟然可以將理論平移至王安石變法,可見這個矛盾塑造的成功.

當然,從論武界來說,氣劍之爭也是一個相當有價值的談資.

之前金庸小說相對標榜的「內力至上論」在笑傲中得到了最大的質疑.

無內力的令狐沖以精彩到恐怖的戰績,扇了氣宗一個又一個耳光.

按照主角光環的慣例,主角所代表的,應該都是正確的吧?

有很多人依然是相信氣勝於劍的.

他們是這樣解釋令狐沖的戰績的.

令狐沖和他的老師風清揚所悟,已經遠遠超出了劍宗的範疇.

那麼我們來說一下氣劍所代表的意義.

按照書中的說法.

氣,當然是內功,內力.劍,應該指招數,功法,尤其代指劍法.

那麼令狐沖縱然超出了劍宗的範疇,他藉以克敵制勝的是什麼?

劍法的運用?無招境界的領悟?還是對戰鬥法則的熟稔?

反正肯定和內功沒關係.

岳不群的另一個說法,也是氣宗擁躉攻擊劍宗的主要看法.

原文:

----------------笑傲江湖 第九章 邀客-------------------
岳不群嘆了口氣,緩緩的道:「三十多年前,咱們氣宗是少數,劍宗中的師伯、師叔佔了大多數。再者,劍宗功夫易於速成,見效極快。大家都練十年,定是劍宗佔上風;各練二十年,那是各擅勝場,難分上下;要到二十年之後,練氣宗功夫的才漸漸的越來越強;到得三十年時,練劍宗功夫的便再也不能望氣宗之項背了。然而要到二十餘年之後,才真正分出高下,這二十餘年中雙方爭鬥之烈,可想而知。」
--------------------------------------------------------

這種說法認定,劍宗功夫是速成的,而氣宗才能笑到最後.

這個理論驗證了倚天屠龍記中的周芷若和張無忌.被氣宗擁躉引為金科玉律.

其實這句話的水分是很大的.

如果令狐沖內力不失,又不好好練氣,二十年主攻獨孤九劍.岳不群練了一輩子氣估計仍然不是他對手.

而且既然氣宗二十年後越來越強,三十年完勝劍宗,那麼還使什麼鬼蜮伎倆給風清揚調虎離山呢?

談到這,就不得不談氣劍之爭最精彩的一筆——信仰的背叛.


這段其實是很搞笑的,我會在岳不群和東方不敗的本紀中,詳加解釋.

劍宗的兩個代表,風清揚和令狐沖,內功都是很不錯的.

最後令狐沖習得了武林第一內功秘笈——易筋經.

而劍宗掌門封不平的內力也非常可觀.

這樣看來,氣宗似乎才是大道所歸啊.

可很多人是不信的,最早不信的那個人大家都認識.

他就是氣宗的掌門人,滿嘴言之鑿鑿號稱以氣御劍的岳不群先生.

在與令狐沖對抗的時候,他為了贏,毫不猶豫的使出了劍宗的絕招奪命連環三仙劍.

而為了辟邪劍譜,他更是大費周章,未雨綢繆.

可見以氣御劍的鬼話他也就是說出來嚇嚇別人,來證明自己的立場.

而他自己,才是氣宗最大的叛徒.


說了這麼多,有朋友會問我,你覺得氣劍誰更重要呢?

我覺得,是氣.

答案是從哪裡得來的呢?是最終擊敗令狐沖的東方不敗.

而他,才是氣宗最大的擁躉.

-------------金庸百問-------------------------------
●葵花寶典所記載的武學,到底是劍術還是內功?(馮麗玉)
金庸:我想是以內功為主的劍術。
---------------------------------------------------


氣劍之爭,是金庸筆下最成功的思想矛盾體系,沒有之一.

他在笑傲江湖的地位很高,雖然沒有正面描寫,但是依然有很多人願意去研究它.

我們通過它,可以知道以上的那些,但更重要的是這樣一句話.

==============================================
當你選擇了這個信仰,你就獲得了所有選擇他的盟友,這,才是最重要的.至於你是否真的相信,又有什麼關係?
==============================================


大事表之華山氣劍之爭 完


按:
王安石實施變法,是靠神宗.可神宗說了不全算.

在王安石生前,他的變法就已經徹底失敗.

而張居正實施變法,是靠自己,事實上沒人比他說了算.

皇帝是他乾兒子,太后是他小姘.

歷史上位極人臣到他這個程度的,一隻手能數的過來.

拋開變法本身的實效和意義,最起碼張居正知道如何能實施變法.

張居正死了以後,他的變法被廢,可是「我死後,哪管他洪水滔天?」

王安石和司馬光都是唐宋名家,他倆的學問和見識在中國歷史上應該也是鳳毛麟角的.

按理說這樣的人物,應該會很容易明白自省的意義,然後察覺自己知行的不足.

可他們倆依然斗到至死方休.

這正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見識卓越,才不肯輕易放棄自己的觀點啊.

越是鴻儒,越是泥足深陷啊.

既然鴻儒都擺脫不了自持其思的圈子,我又何德何能呢?

我的答案也許往往很長,但我希望盡量縮短它們.


自己搬運一下,關於華山劍氣之爭起源及性質的一個猜測。

按照沖虛所說:五嶽劍派在武林崛起,不過是近六七十年的事。六七十年前,五嶽劍派當時的主力應當是蔡子峰、岳肅一輩及更早一輩。此後不久,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在華山大戰兩場。兩場大戰過後,五嶽劍派固然損失慘重,但也確立了在正邪鬥爭為主線的武林格局中的地位。
五嶽劍「家底總還不及崑崙、峨嵋,更不用說和少林派博大精深的七十二絕藝相比了」(沖虛語)。但五派似乎均非新創門派,實則各有悠久歷史,照書上說「豈可壞了恆山派數百年來的規矩」(樂厚語),則恆山派有數百年歷史;「泰山派自祖師爺東靈道長創派以來,已三百餘年」(天門語),則泰山派歷史也不短。華山派更不必說。
一派的興起依託於強有力的天才人物(參考《天龍》清涼寺的神山),是常有的事情,但往往不久歸於無聞。五嶽劍派則是作為一個整體的突然崛起,在家底不甚厚的情況下,維持了六七十年,就遠非一兩個天才的出現能夠解釋。然則,四個(華山一直是名門)小門派突然打破了江湖的既定格局,契機是什麼?我覺得岳肅、蔡子峰二人的名字也許可以作為發微的一點線索。
岳肅、蔡子峰雖是師兄弟,但二人的名字並未遵循「字輩」排行,關聯較為鬆散。嚴格的「字輩」排行,背後應該是以嚴格的門派教育為基礎。少林從創寺以來,以僧人身份形成門派,天然具有很高的封閉性。入門者,無論年齡老少時間先後,都要另擬法號,按照已有的規矩嚴格排列。武當在張三丰、七子時代尚不明顯,那是門派草創階段的特例,之後清風明月,下至沖虛、清虛,顯然是道號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姓名,武當的「字輩」有些特殊,但外觀上的規整是顯而易見的。
少林、武當一僧一道,與世俗門派不同,封閉性很強。但這裡提示的道理是一樣的,即一個門派有嚴格的武學教育和完整的梯隊,那麼在外觀上,也會配合以相應的「規整化」,字型大小就是其中一例。五嶽劍派也不例外,恆山三定、泰山玉璣子玉音子天門天松,算是僧、道內部的規矩。華山是世俗門派,令狐沖見到風清揚的字型大小,想著「祖師爺是『風』字輩,這位風前輩是我的太師伯或是太師叔」,岳不群封不平成不憂,可見風清揚岳不群兩代人,則是實實在在的按規矩辦事,。
但是《笑傲江湖》中仍有不少特例,例如岳肅、蔡子峰師兄,例如嵩山十三太保,例如令狐沖勞德諾梁發等人……,而這三個特例,恰恰都是發生在六七十年以來五嶽劍派崛起的這個背景下,就尤其有些耐人尋味了。
五嶽劍派的崛起,經過六七十年的演進,到了《笑傲》階段,內部狀況是嵩山獨大。嵩山獨大,固然因為「左盟主文才武略,確是武林中的傑出人物,五嶽劍派之中,原本沒第二人比得上」(方正語),但是嵩山的實力之強,不僅僅在於左冷禪對岳不群、定閑、天門、莫大在武力上的優勢。更在於嵩山作為一個整體,實力厚度遠非其他四派能比。劉正風金盆洗手時,嵩山派出丁勉、陸柏、費彬;華山掌門之爭,嵩山派出丁、陸和湯英顎;閩粵伏擊恆山派,嵩山出動的是鍾鎮、鄧八公、高克新,還有趙、張、司馬;恆山掌門繼承,到場的則是樂厚……嵩山十三太保為主體的高手群,數目之多,實力之強。僅次於少林、武當,倍於其他四派之和。定閑師太雲「嵩山派左掌門一代高人,卻收羅了許多左道……這許多江湖異士」。由此可知,嵩山派高手的培養模式其實近於魔教,距正教傳統門派少林、武當較遠。這種模式,呈現的外觀應當是「規整化」程度較低,例如魔教不存在「字輩」一致的現象,嵩山十三太保雖然是師兄弟,以嵩山的培養模式而言,是否是主流正教門派的學院派模式培養出來的,也很可疑。華山令狐沖是岳不群自小收養的,勞德諾則是帶藝投師,年紀頗大,也無法追求「字輩」的一致。
收攏野生高手,結合門派培養,是武林中門派勢力速成的法門。左冷禪時期的嵩山如此,六七十年前突然崛起於江湖的五嶽劍派,最可能的也是同一路徑。不同於一般正教門派的學院式培養方式,收羅野生高手,除開即戰力的提升,在武術技藝層面造成了更豐富的生態(當然也有參差不齊)。如果操作得當,會帶來整體武術水平和武功儲備的提升。這可能是五嶽劍派由名不見經傳而聯合一致能夠與日月神教堪堪打平的最大因素。
然而,門派內部武術生態的豐富和多元,實則是一把雙刃劍。消化得當,固然是充實基礎強化戰鬥力;消化不當,則會引起武學上的紛爭,並結合其他各種因素,最終體現於人事上的內訌。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內部派別的紛爭結合武術理念的分歧,就將很難調和。華山劍、氣兩宗,最開始的設定是基於《葵花寶典》由一對夫婦各自寫成,立意相反。修訂版去掉這個設定後,變成皇宮太監獨著。則劍氣分流從來源上已經很難自圓其說。
拋開這個設定來說,岳肅、蔡子峰以親逾骨肉的師兄弟而出現武學分歧而最終釀成劍氣二宗分流,是否很可能基於雙方的武學素養來源本不一致,即二人或者二人的師父並非全是華山土產,而是帶藝投師?如果結合他們恰好活躍於五岳劍派崛起於江湖的早期,那麼這種來源不一致而同歸於華山派,最終又分道揚鑣,就可以視為一個實驗,即華山派收攏大量野生高手而無法順利消化駁雜歧出的武功,最後導致本門的衰落。這條演化路徑,和嵩山派的強盛,起點是一致的,但由於其他條件的影響,導致相反的結局。
由此,我們推想,一個比較合理的假設是,五六十年前,武林背後實際上埋伏著五嶽劍派「野生化」和野生高手「體制化」兩條線索,這兩條線索的交點是五嶽劍派的突然崛起。眾多野生高手結合五嶽劍派這一平台,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終於浮出水面,震動武林。在正教內部,是顛覆少林、武當和峨眉崑崙等門派的格局,對外而言,是推向與日月神教鬥爭的第一線,有了一二兩次華山大戰。
而華山派內部劍、氣分流,嵩山勢力擴張一枝獨秀,則是野生化和體制化這種兩條相反相成線索匯合後,豐富的武學生態在不同環境內部排異和交融所造成的兩種後果。
由於記載的缺失,對於這些細節我們已經無法了解更多。但是借著岳肅蔡子峰和嵩山十三太保的名字,我們有幸窺見其中的一點線索。
————————————
回複評論,「風」字輩的說法來自三聯版,新修版改了自然好,但我引用的都是三聯版。
文章為原創,所謂「自己搬運」是幾年前在別處發過。


權力之爭。
首先是知識權力、話語權力,即爭奪「真理」的擁有權和解釋權。
同時更是政治權力,由知識權力進而發展到掌門的政治權力的爭奪。即由誰來掌握華山派這個小王國。
前者是道,後者是勢。很多時空中,道與勢分離,道的擁有者一般不擁有勢。但柏拉圖的理想國,中世紀的教皇與教會,阿拉伯帝國,中國清代,以及二十世紀的許多集權國家,都是同時擁有道與勢,知識權力和政治權力的。這時權力的爭奪常常藉由真理解釋的方式展開,最後又由政治角力的勝利者來裁奪真理與異端。
華山派的劍氣之爭,不過是一個小小縮影而已。


本質就是「問題和主義之爭」。

氣宗認為氣為萬功之本,欲練神功氣必先行。內功不深,萬事無根。這是「主義」派。

劍宗認為劍乃攻守之器,一招一劍皆有其效。此招破劍,彼招破箭。這是「問題」黨。

「主義」派先問口號,口號不對,劃清界線。

「問題」黨先問療法,療法不談,趕緊滾蛋。

We only think we"re fighting for the right side because that"s what we choose to believe.


「氣宗的徒兒劍法高,劍宗的師叔內力強,這華山派氣宗劍宗可不是全然搞反了麽」

氣劍之爭幾乎是笑傲江湖的獨家配置。在別的小說里,金大俠一直推崇內功強才是真的強。有了逍遙三老二百多年內力的虛竹只靠一招黑虎掏心就打的鳩摩智無力招架。
山洪里練過內力的楊過連劍鋒都不用開,到後來在海潮中練過內力,一把木劍便能創下神鵰大俠的名頭。
有了九陽神功的內力,別的教主練一輩子的乾坤大挪移張無忌分分鐘搞定。
連一招一招老老實實學的郭大俠都多次提到是靠他玄門正宗的全真內力。

這樣說來,氣劍之爭的特殊性和笑傲江湖的特殊性是一致的。

除了俠客行,笑傲江湖是唯二的並無明確提到背景朝代的作品。可是它卻幾乎是政治寓意最強的一部作品。

回到開頭,
令狐沖是劍法高的氣宗徒兒,封不平是內力強的劍宗師叔。
岳不群是氣宗的掌門,但也沒有像楊過那樣拿著一根鐵棍子霸王摔槍。也有像有鳳來儀這樣的精妙劍法,他自己也追求辟邪劍譜這樣的絕世劍招。
風清揚是劍宗的前輩,可最後方證大師騙令狐沖學易筋經的時候也假冒風太師叔的名號,可見無論是少林方丈還是令狐沖都覺得風清揚有那樣曠世的內力是理所應當的。
這樣看來,所謂高手,不能只有一方面強,不論先練氣還是先練劍最終都會齊頭並進。這樣劍氣之爭還有什麼意義呢?

初中學歷史,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用羅斯福新政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調控順利度過危機。從此之後資本主義世界的老大美國政府調控經濟的力度越來越大。不再只靠市場的力量。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都在起作用。
改革開放,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再由政府調整一切,加入市場的力量。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同時作用。
那年我問歷史老師: 那這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不是一樣了麽?
老師說………………(可能只是敷衍我,然後讓我繼續去背,別一天到晚逼逼叨胡思亂想。也可能是說的沒錯,只是那時的我不懂)反正我是沒記住老師怎麼解釋的。依然一根筋的認為這兩種主義這麼發展下去終歸會是同一種東西。

那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又有什麼好爭的呢?
氣劍兩宗又有什麼好爭的呢?

可是掌門只有一個呀。


原著在「第九章 邀客」寫道:

岳不群道:「是啊。華山一派功夫,要點是在一個『氣』字,氣功一成,不論使拳腳也好,動刀劍也好,便都無往而不利,這是本門練功正途。可是本門前輩之中另有一派人物,卻認為本門武功要點在『劍』,劍術一成,縱然內功平平,也能克敵致勝。正邪之間的分歧,主要便在於此。」
岳靈珊道:「爹爹,女兒有句話說,你可不能著惱。」岳不群道:「甚麼話?」岳靈珊道:「我想本門武功,氣功固然要緊,劍術可也不能輕視。單是氣功厲害,倘若劍術練不到家,也顯不出本門功夫的威風。」岳不群哼了一聲,道:「誰說劍術不要緊了?要點在於主從不同。到底是氣功為主。」岳靈珊道:「最好是氣功劍術,兩者都是主。」岳不群怒道:「單是這句話,便已近魔道。兩者都為主,那便是說兩者都不是主。所謂『綱舉目張』,甚麼是綱,甚麼是目,務須分得清清楚楚。當年本門正邪之辨,曾鬧得天覆地翻。你這句話如在三十年前說了出來,只怕過不了半天,便已身首異處了。」岳靈珊伸了伸舌頭,道:「說錯一句話,便要叫人身首異處,哪有這麼強凶霸道的?」岳不群道:「我在少年之時,本門氣劍兩宗之爭勝敗未決。你這句話如果在當時公然說了出來,氣宗固然要殺你,劍宗也要殺你。你說氣功與劍術兩者並重,不分軒輊,氣宗自然認為你抬高了劍宗的身分,劍宗則說你混淆綱目,一般的大逆不道。」岳靈珊道:「誰對誰錯,那有甚麼好爭的?一加比試,豈不就是非立判!」岳不群嘆了口氣,緩緩的道:「三十多年前,咱們氣宗是少數,劍宗中的師伯、師叔佔了大多數。再者,劍宗功夫易於速成,見效極快。大家都練十年,定是劍宗佔上風;各練二十年,那是各擅勝場,難分上下;要到二十年之後,練氣宗功夫的才漸漸的越來越強;到得三十年時,練劍宗功夫的便再也不能望氣宗之項背了。然而要到二十餘年之後,才真正分出高下,這二十餘年中雙方爭鬥之烈,可想而知。」岳靈珊道:「到得後來,劍宗一支認錯服輸,是不是?」岳不群搖頭不語,過了半晌,才道:「他們死硬到底,始終不肯服輸,雖然在玉女峰上大比劍時一敗塗地,卻大多數……大多數橫劍自盡。剩下不死的則悄然歸隱,再也不在武林中露面了。」令狐沖、岳靈珊等都「啊」的一聲,輕輕驚呼。岳靈珊道:「大家是同門師兄弟,比劍勝敗,打甚麼緊!又何必如此看不開?」岳不群道:「武學要旨的根本,那也不是師兄弟比劍的小事。當年五嶽劍派爭奪盟主之位,說到人材之盛,武功之高,原以本派居首,只以本派內爭激烈,玉女峰上大比劍,死了二十幾位前輩高手,劍宗固然大敗,氣宗的高手卻也損折不少,這才將盟主之席給嵩山派奪了去。推尋禍首,實是由於氣劍之爭而起。」

這是岳不群敘述的劍氣之爭。(PS:岳靈珊說的話,應該比較能代表普通人的看法。氣功、劍術都很重要,為什麼非得分出誰是主?說一句話就要殺人,也太強凶霸道了吧。岳不群則認為這樣說就已經是大逆不道,罪該萬死了。)

而劍氣之爭的起源,在「第三十章 密議」中由方正說出:

他[方正]轉頭又向令狐沖道:「據說華山派有兩位師兄弟,曾到莆田少林寺作客,不知因何機緣,竟看到了這部《葵花寶典》。」令狐衝心想:「《葵花寶典》既如此要緊,莆田少林寺自然秘不示人。華山派這兩名師兄弟能夠見到,定是偷看。方證大師說得客氣,不提這個『偷』字而已。」
方證又道:「其實匆匆之際,二人不及同時遍閱全書,當下二人分讀,一個人讀一半,後來回到華山,共同參悟研討。不料二人將書中功夫一加印證,竟然牛頭不對馬嘴,全然合不上來。二人都深信對方讀錯了書,只有自己所記得的才是對的。可是單憑自己所記得的一小半,卻又不能依之照練。兩個本來親逾同胞骨肉的師兄弟,到後來竟變成了對頭冤家。華山派分為氣宗、劍宗,也就由此而起。」

華山派的兩人,偷讀《葵花寶典》之後,一個認為要重氣,一個認為要重劍,由此起了分歧,分為氣宗、劍宗。

看完這段,有沒有覺得有點奇怪呢?《葵花寶典》或辟邪劍法的秘訣,我們大家都知道啊,乃是「自宮」啊。東方不敗林平之都練成了,他們也沒糾結過該重氣還是重劍呀。華山派這兩人什麼腦子,那麼大的「自宮」看不見,去糾結什麼氣、劍?這兩人後來傳下許多門人弟子,形成氣宗、劍宗,但是華山派並沒人知道「自宮」的事,只知道劍、氣之爭,這是為什麼?

我們來看看有幾種可能性。可能之一,華山派這兩人偷看的時候匆忙,一人讀一半,就是沒人想到去看扉頁,所以沒看到那上面寫著「欲練神功,揮劍自宮」……

《葵花寶典》武功的特點,乃是速度奇快無比,身形鬼魅。這種效果,可能是自宮之後才能練成。華山派這兩人不知道自宮之事,絞盡腦汁苦苦思索怎麼練出這種效果,以他們有限的想像力也想不出什麼花來,最後一個說要重氣,一個說要重劍,其實兩個都是錯的。

然而,後來發生的一件事似乎排除了這種可能:

渡元禪師上得華山,岳蔡二人對他好生相敬。承認私閱《葵花寶典》,一面深致歉意,一面卻以經中所載武學,向他請教。殊不知渡元禪師雖是紅葉禪師的得意弟子,寶典中的武學卻是未蒙傳授。只因紅葉禪師自己也不太明白,自不能以之傳授弟子。岳蔡二人只道他定然精通寶典中所載的學問,哪想得到其中另有原由?當下渡元禪師並不點明,聽他們背誦經文,隨口解釋,心下卻暗自記憶。渡元禪師武功本極高明,又是絕頂機智之人,聽到一句經文,便以己意演繹幾句,居然也說來頭頭是道。

渡元禪師本來並不知道寶典的內容,是華山派的岳蔡二人跟他說的。渡元禪師回去據此創出辟邪劍法,還俗創辦福威鏢局,威震江湖。他就是林遠圖,林平之的曾祖。林遠圖顯然是知道自宮之事的,那麼華山派的岳蔡二人也應該知道才對。

如果華山派這兩人知道自宮秘訣,為什麼還瞎想亂扯,扯什麼劍、氣呢?看來是他倆不想自宮,想找另一條道路。可是以這兩人的資質,他們真的覺得自己能找到另一條道路?他們看的寶典內容比林遠圖多,林遠圖是聽他們轉述,打了更多折扣,最後成就還比他倆大得多,武功威名都是遠勝。

另外一點,書中多次說到,寶典中的武功太過精妙,任何學武之人看了之後都會忍不住誘惑去練。可是華山派這二人卻沒練寶典中的武功,這又是為什麼呢?雖然後來寶典被魔教奪去,但這兩人自己背下來的寶典,真的會一點都想不起來?在被奪去之前也一點都沒練?按方正的話說,「華山派中沒人學到寶典中的絲毫武功」,這不太正常吧?

當然也有人看了寶典卻沒練的,比如任我行,看了寶典沒練,把寶典送給東方不敗了。不過任我行的武功見識都已經是絕頂第一流的高度了,他自己武功已經很高,沒多大必要再去練,他也有那樣的定力和見識。華山派這兩人真的有那樣的武功見識?

華山派這兩人,應該沒那個能力自創一種不用自宮又能練成寶典武功的方法,也不太可能有能力看了寶典武功卻能忍住不練。那麼他們為什麼不練,又為什麼提都不提要自宮的事?這事他們跟任何門人弟子都沒提過,華山派中完全沒人知道。這種秘密雖然一般不會廣而告之,但至少臨死前會告訴最心腹的親傳弟子吧。

說來說去,其實還是華山派這兩人不知道自宮秘訣的可能性大。那麼林遠圖怎麼解釋呢?說林遠圖是從華山派這兩人那裡聽到寶典內容,他事先完全不知道寶典內容,這是方正說的。也許林遠圖只是從華山派這兩人那裡聽到寶典內容,但是秘訣卻是從別的地方知道的。林遠圖是紅葉禪師的得意弟子,紅葉禪師當時擁有《葵花寶典》,也許林遠圖用某種辦法看到了秘訣那一頁。華山派兩人做客的時候偷看了《葵花寶典》,林遠圖天天在紅葉禪師身邊,真想偷看的話,機會只會更多。

多謝評論區提醒,還有一點昨天忘了……東方不敗的《葵花寶典》是前代魔教十長老從華山派搶來的,清清楚楚寫著「欲練神功必先自宮」,所以華山派這兩人應該還是知道自宮秘訣的……

總之,華山派這劍、氣兩宗之祖,要麼不知道自宮秘訣,要麼不想用自宮秘訣,想找出一條不用自宮又能練成寶典武功的辦法,於是分別投向了劍、氣的路線,這就是劍宗、氣宗之爭的由來。

正所謂有橋不走,非要摸著石頭過河呀……


一個摸到腿和一個摸到耳朵的兩個摸象的盲人掐了起來,後面一群沒有摸過象的人,因為個人利益跟著起鬨。


在下來提一個不同的思路。


劍宗和氣宗爭鬥了許多年,首先它是一場江湖紛爭。既然是江湖紛爭,就不可能逃脫江湖人的世界觀和知識水平等因素。而我們看看《笑傲江湖》里最接近主流社會的劉正風也不過做了個軍官(雖然是買的),古代以文為尊,所以看起來笑傲江湖裡大多數俠客們文化水平實在算不上很高。那麼,劍宗和氣宗爭鬥的層次必然沒有特別需要拔高的地方。

這場爭鬥在我看來是一個技術路徑的爭奪,很類似蘋果和安卓的關係,安卓已經玩到4G內存了,蘋果還玩1G,誰是氣宗,誰是劍宗呢?華山兩派門徒,就像是兩個頂級學院出來的IT程序猿,都認為自己的技術路徑才更有效,也更長遠。我認為這才是本質,一個華山派的人才儲備根本不足以支撐兩個技術路徑的研發,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爭鬥。

再來看看嵩山派,左冷禪自己研發寒冰真氣,他的師弟們也各有絕學,但是從來沒有人因為技術路徑而反對嵩山派的創派根基——團結。左冷禪不論做了多麼不道德的事情,他們師兄弟之間的江湖義氣始終讓他們團結在左冷禪周圍,所以嵩山才一步步壯大,有了吞併其他門派的底氣。

講了這麼兩段,我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華山派的劍氣二宗,實際上是埋頭寫程序的碼農,無論怎麼爭,也是在技術層面博弈,在這過程中,內耗過於嚴重,又沒有領導出面制止,導致了華山派最大的研發成果——獨孤九劍被雪藏。作為江湖上一個非常年輕的創業公司,華山也不過十代人左右的光景,比之少林丐幫,實在年輕的過分,缺乏管理經驗,員工競爭出現了消極的一面。最後,研發團隊分崩離析,一部分捲鋪蓋想要另立門戶,或者捲土重來,卻發現核心技術不見了。而劍宗卻也因為同樣的原因,不得不去剽竊福威鏢局的核心技術,可謂捨近求遠,緣木求魚。

華山的劍氣二宗之爭,是技術人員自身管理能力的缺位的最終級體現,如果他們能夠補足短處,成功度過瓶頸期,依靠獨孤九劍和紫霞神功,足以成功變成一個跨國公司,然而許多小公司就和華山派一樣,內耗嚴重,最終都是小打小鬧。哪怕到了袁承志時期,也不過是有些核心技術人員的小公司,每個人在業內都是龍,但論華山派如何如何,終究是越來越衰落。


綜上,劍氣二宗之爭的本質就是技術人員對技術路線過度自信和對管理經營問題能力認識缺位之間的矛盾。


我想起了前幾天我背的考研政治里的三個知識點:
1.新民主主義時的,對待中國革命的」左「傾冒進主義和右傾保守主義。
2.整風運動時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
3.馬哲里,割裂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劍氣論第一次出現,是寧中則比劍輸給令狐沖,岳不群臉上掛不住,就給了令狐沖兩個耳光,說他入了魔道。
對實力無可辯駁,勢在不能壓制的事物,就扣個帽子批判他。這樣的事情隨時都在發生,而且大多數時候,說的人自己都信以為真了。


最終解釋權


成則為武林正統,名門正派
敗則是魔道邪教,盡人可誅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笑傲江湖》的核心。

我記得年初的時候有個《金庸答北大同學問》,其中有談到《笑傲江湖》的問題。

問:日月神教教主這個人物怎樣構思的,是否有生活原型?(眾笑,鼓掌)

答:坦白說,因為寫這部小說時內地正在「文化大革命」,我個人很反對「文革」的個人崇拜,很反對用暴力迫害正派人。那時我在香港辦報,報紙的報道和評論,都是反對當時「四人幫」的統治思想和無聊的個人崇拜。那時我每天要寫一段社評和一段小說,寫時不知不覺受影響。(眾鼓掌)

問:《笑傲江湖》要表達的意圖是什麼?

答:《笑傲江湖》是想表達一種沖淡、不太注重爭權奪利的人生觀,對權力鬥爭有點厭惡的想法。中國自古以來的知識分子士大夫大都有這種想法,結果多數未必做得到。大家努力考試做官,想升官發財,但作詩寫文章時總會表達一種沖淡的意境,說要做隱士,這也是中國文化傳統的一種。要放棄名利權力是很難的事,《笑傲江湖》表達這種傳統思想。

作者自白,最有說服力。這裡清清楚楚點出來了,是反對爭權奪利,厭惡權力鬥爭的。所以笑傲江湖中最重要的情節都是根據這個基本點設置的。

小到一門一派,華山有氣宗、劍宗之爭;大到整個江湖,五嶽劍派勾心鬥角,爭奪盟主之位。

正派因為權利,誕生了岳不群這樣的偽君子;邪派更是出現了東方不敗這樣的怪物,背教主寶訓,聽教主的話,一日不背就渾身難受。

小人物懷璧其罪,醞釀出了林平之這樣可悲可憎、自我閹割的人;大人物更是泥足深陷不可自拔。

……

這一切才凸顯出了為什麼令狐沖才是主角。

氣劍之爭,關鍵在於爭,而不是為什麼爭。如果想爭的話,理由還不是很好找么?甜豆腐腦和咸豆腐腦都是路線,這東西一抓一大把。

更何況,這個理由聽上去冠冕堂皇。

岳不群是那場氣劍之爭中誕生的魔鬼,他身上那道觸目驚心的疤痕是權力場賦予他的勳章,從那之後,他從華山這個小的權力場掙扎而出,學會了如何去做一個偽君子,如何去爭權奪利,義無反顧地投身更大的權利鬥爭去了。

昨日之岳不群,就是今日之林平之,二人年少之時,何嘗不是真君子,何嘗不想做好人。但最終,他們都走上了為了在這個功利場,為了擁有更大博弈資本而走上了自我閹割、走火入魔的不歸路。

這就是我的理解~


鑒於《笑傲江湖》政治小說的本質,劍氣之爭應該是在影射「姓社姓資」式的意識形態路線鬥爭。


路線之爭


謝邀

簡單說就是華山派的一對師兄弟偷學葵花寶典,一人記了一半,結果對不上了,一個重練氣一個重劍術,都覺得對方記錯了,自己的是對的,結果就打起來了。

其實我最好奇的是,這兩位難道誰也沒看到寶典的第一句么?


關於華山派劍宗與氣宗之爭,書中大概有兩處說的比較詳細(當然成不憂,封不平也提過幾句啦),一處是由岳不群向弟子們講述的,一處是由方證大師和沖虛道長講述。關於二者之爭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先姑且不論,先從這兩處講述來細細分析下。
君子劍岳先生的說法:
【三十多年前,咱們氣宗是少數,劍宗中的師伯、師叔佔了大多數。再者,劍宗功夫易於速成,見效極快。大家都練十年,定是劍宗佔上風;各練二十年,那是各擅勝場,難分上下;要到二十年之後,練氣宗功夫的才漸漸的越來越強;到得三十年時,練劍宗功夫的便再也不能望氣宗之項背了。然而要到二十餘年之後,才真正分出高下,這二十餘年中雙方爭鬥之烈,可想而知。】
【他們死硬到底,始終不肯服輸,雖然在玉女峰上大比劍時一敗塗地,卻大多數……大多數橫劍自盡。剩下不死的則悄然歸隱,再也不在武林中露面了。】
敘述比較簡略,但也驚心動魄。最後岳先生還以身說法,讓大家見識了下當年鬥爭的慘烈。【 岳不群緩緩解開衣衫,袒裸胸膛。……只見他胸口橫過一條兩尺來長的傷疤。自左肩斜伸右胸,傷疤雖然癒合已久,仍作淡紅之色,想見當年受傷極重,只怕差一點便送了性命。】
方證大師和沖虛道長二位就不一樣了。這二位看似得道高人,其實內心之八卦是旁人所難以企及的。因而敘述得很詳盡。
【他轉頭又向令狐沖道:「據說華山派有兩位師兄弟,曾到莆田少林寺作客,不知因何機緣,竟看到了這部《葵花寶典》。」令狐衝心想:「《葵花寶典》既如此要緊,莆田少林寺自然秘不示人。華山派這兩名師兄弟能夠見到,定是偷看。方證大師說得客氣,不提這個『偷』字而已。」
方證又道:「其實匆匆之際,二人不及同時遍閱全書,當下二人分讀,一個人讀一半,後來回到華山,共同參悟研討。不料二人將書中功夫一加印證,竟然牛頭不對馬嘴,全然合不上來。二人都深信對方讀錯了書,只有自己所記得的才是對的。可是單憑自己所記得的一小半,卻又不能依之照練。兩個本來親逾同胞骨肉的師兄弟,到後來竟變成了對頭冤家。華山派分為氣宗、劍宗,也就由此而起。」】
【華山派岳肅、蔡子峰二人錄到《葵花寶典》不久,便即為魔教十長老所殺,兩人都來不及修習,寶典又給魔教奪了去。因此華山派中沒人學到寶典中的絲毫武功。但兩人由於所見寶典經文不同,在武學上重氣、重劍的偏歧,卻已分別跟門人弟子詳細講論過,華山派後來分為氣劍兩宗,同門相殘,便種因於此。】
二者的不同在哪兒?
岳先生是氣宗門人,說法自然是站在氣宗的立場了,因而劍宗自然就是旁門左道了。方證大師和沖虛道長非華山人,說法就更加公允些,因而提到了劍宗與氣宗分歧的伊始所在,也就是《葵花寶典》。
所以從方證和沖虛的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劍宗與氣宗是因為什麼而走上分歧的,即」兩人由於所見寶典經文不同,在武學上重氣、重劍的偏歧,卻已分別跟門人弟子詳細講論過,華山派後來分為氣劍兩宗,同門相殘,便種因於此。「
這是表面現象,但真正的緣由,卻是可以從岳不群的敘述中去找尋到答案的。
回到岳不群,一是他在講述劍宗和氣宗分歧之時,有說過這樣一句話,」武學要旨的根本,那也不是師兄弟比劍的小事。當年五嶽劍派爭奪盟主之位,說到人材之盛,武功之高,原以本派居首,只以本派內爭激烈,玉女峰上大比劍,死了二十幾位前輩高手,劍宗固然大敗,氣宗的高手卻也損折不少,這才將盟主之席給嵩山派奪了去。推尋禍首,實是由於氣劍之爭而起。「
看見沒,五嶽盟主呀!五嶽盟主怎麼來的,自然是從五派掌門人中走出來的呀。而當年的華山派人材之盛,武功之高,是領先其他四派的呀,儼然就是現在嵩山的氣勢呀。當上華山掌門就意味著五嶽劍派盟主呀,搞不好一激動還能提早將五嶽劍派統一了,直接就是五嶽劍派掌門人呀。這可以比肩少林、武當,睥睨天下武林的不世之舉呀。左冷禪的夢,一直都有人在做,以前是蔡、岳在做,現在是左盟主在做,當然私下岳先生也是如此的呀。
權力誘發罪惡,為了這盟主之位,不世之舉,蔡、岳兩人就是沒有《葵花寶典》,也必然會造成劍宗和氣宗的分歧。這也就是為什麼岳不群會為了《辟邪劍法》這麼拚命了,根本分歧就是@樓暢所言的權力之爭罷了。
權力是一劑毒藥呀!


中蘇論戰
共產主義和修正主義
計劃和市場


推薦閱讀:

金庸筆下的書生跟古龍筆下書生待遇?
類似於浪里小白龍,天王蓋地虎這種江湖氣息的詞語還有哪些?
《金庸全集》的最佳閱讀順序是什麼?按什麼排的?
如果把你自己比作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你覺得你像誰?
當看到小龍女被尹志平玷污這個情節時,你有什麼感想?

TAG:小說 | 文學 | 武俠 | 金庸 | 笑傲江湖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