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老師一直教學生用M檔怎麼看?請問玩攝影的大家們現在都喜歡用M檔的多麼?對現在的單反一直用M檔怎麼看?

我們專業有個老師,他比較喜歡用M檔。並且喜歡教學生用M檔,他說手動拍照才是最考驗本事與專業嗯。但是他用M檔的時候先會用A檔測個光然後再調到手動檔。經他手上的學生們大部分都是手動檔,我們的教授知道了,一通罵(教授脾氣超超級火爆)罵他誤人子弟,罵他高傲什麼的,他說現在的單反數碼產品用p檔的攝影愛好發燒友都比他強,現在都是很自動化了何必這麼費勁,等調好了都錯過好場景了!但是。。。。我從大一到現在,我們這個愛好M檔的老師,依然教著學生用M檔,提倡手動,有點類似於純手工與現代流水線的驕傲感,我們教授再怎麼罵人家就是不改。。其實我覺得老師個人喜歡什麼檔並沒有什麼不對。。只不過這樣子教一些剛入門的學生們,會怎樣?


一旦你理解了不同檔的差異,用什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自己的習慣。引用著名攝影家,喬麥克納利在《熱靴日記》里的一段話:

「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都在用光圈優先模式。我選擇它因為我願意自己決定光圈檔位,而不是快門速度。通常我在不同的快門速度下都喜歡手持相機,因為往往會有一些填充閃光的幫助,哪怕是1/30s-1/15s我都已經不再畏懼,因此我寧願先確定一個光圈檔位和相應的景深,而不是強求一個特定的快門速度。
我偶爾也會使用手動模式,比如在較暗的環境下光圈優先會給出過長的曝光時間時。但這麼說吧,如果你只用手動模式,原因就像我有時聽人說那樣:「不相信相機」或者「不信任測光表」,你就好像坐在改裝過的法拉利跑車裡,卻像老太太禮拜天去教堂慢悠悠開車。何必呢?享受一下科技吧!帶這傢伙出來來幾個甩尾,看看它到底能幹什麼。」


讓你老師演示一下不看EV條用M檔,不行的話用P檔羞辱他。不服者請自己來一把。謝謝。

---某日的更新----
M檔最大的好處同時也是它最大的壞處---自由。
M黨你別牛逼, 把AE也放棄,算算亞當斯的分區曝光控制才更自由啊。你就慢慢算吧,我拿個測光表等你。 你不是牛逼麼, 我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4 型測光表在等你。來來來, 暫咱比比不同光線下不同光圈下的曝光參數,立馬換,立馬算。 算完立即根據自己的需要拍片子。看誰先放棄?

M檔才是最高的自由?錯了, 你今天的M檔已經是帶測光的,AE作爲輔助的工具給出的一樣是廠家通過測量與設計給出的自動功能。一樣是根據曝光經驗曲線設計的參考。SO, 在我這個器材黨徒眼裏,你的腦袋一樣是半自動而已。

對絕大部分人而言,機身設置的曝光曲線無疑是種很好的輔助,廠家將無數次試驗和研究的成果:對曝光的理解和經驗,安放到你的機身上。 其實只告訴你一個事情, 這樣拍比較容易拍得到。

對大部分人而言,對大部分沒有系統學習和巨量練習曝光知識的普通人面前,還有比能拍得到看起來還合格的相片,更有意義的事情嗎?

通過學習和經驗積累,M檔能給自由調節 光圈,快門,ISO這三個要素,還能根據攝影者的光線設計選擇主體和畫面整體的明暗,突出與捨棄的部分。 確實是進階的技巧。
各種程序檔+EV調整雖然也可以實現類似的功能, 但就我個人感覺,確實沒有直接使用M檔的自由度。但這要兩點配合,一是經驗值足夠好,能迅速在三個變量裏確定你要的參數,這需要非常大量的實際操作經驗和學習。二是你得有配合得手方便調整的機器。XXXD這種只有一個撥輪的傢伙,用起來能和XXD比? 還是老要進菜單的NEX可以?所以器材真的沒關係嗎?

我很早就有話, 攝影技術的發展其實就是個普羅化的進程, 推動這個進程的,正正是來自於器材的進步,來自於寫真工業的發展,爲每一個普通人,提供了越來越可觸及的創作空間和思想新天地。

所謂鏡頭後面的頭, 你就只是享受了技術進步卻不承認自己是器材的收益者而已。
不是說攝影的理解就等同器材的好壞,只是你按數碼機身的快門前也想想達蓋爾的旗幟是如何拉起。

M黨,請原諒我要對你們說抱歉。 我在需要的時候也用M檔,但我絕對不是M黨,我不配成爲你們的一分子。謝謝。


因為學習M檔對於光圈/快門/感光度之間關係的理解更加透徹啊,大家都是開的自動擋的車,但是大部分人學車還要學手動擋呢(不要跟我扯C2學的地方少哈哈哈哈)。


純看個人習慣。就我來說AV檔用得最多,能應付百分之八十的場景,M比TV用得稍微多一些。
我的理解是M AV TV各有優勢。絕大多數情況下我都會去選擇AV,AV檔下我只需在第一時間內構圖然後直接控制景深,曝光上的問題交給相機的自動測光系統,不會因為曝光的問題分散構圖上的注意力,算是最簡單有效的。即便用M檔,為了保證正常曝光(暫且不說個別需要欠曝和過曝的情況),我還是需要將快門速度調到保證EV值正常的數值(別忘了M檔也是要依賴相機自動測光系統的,別告訴我你們老師用M檔不看ev,一個一個試。。。。)。殊途同歸,為什麼不選擇效率更高的那一個。M檔的優勢是其參數可固定,參數搭配的自由度高,我通常在拍攝光環境複雜的舞台或者進行一些需要嘗試多種曝光的個人創作時才用M檔。
最後吐槽一句,對於萬年M檔用戶,其本質無異於拿著自動對焦鏡頭常年開到MF檔手動對焦。看著很牛逼,實際上對攝影的理解多半還處在裝逼的階段。


我覺得還是得看情景吧。
現在相機越來越智能化,如果一直用m擋會錯過很多抓拍好機會。


弱弱的問一句。。。。用A檔和EV加減的組合效果。。。不是一樣的么?

需要控制快門速度的場合相對來說比需要控制光圈的場合少得多吧~~~

個人覺得先用什麼檔不是特別重要,關鍵是在熟悉一個檔位之後也要多去感受其他檔位,並熟能生巧,知道什麼場合用什麼檔位最合適並以最快的速度設置好免得錯過關鍵時刻。

醬~


先把本答案中心思想總結如下:

好的攝影師和差的攝影師,區別在於——照片先在腦子裡還是先在相機里。

---------------------開始講古的分割線--------------------

當年,忽發奇想想玩攝影,第一部相機是膠片單反海鷗DF-2。

如圖所見,這是個全手動的東西,肩上的轉盤調節快門,光圈在鏡頭上,其他就沒有了,沒什麼M擋A擋P擋的說法,曝光要背陽光16法則,只能估摸著手調,結果就是——廢片無數,因為沒錢,所以被逼只能用¥3.5批發來的黃山和公元黑白,然後自己熬夜沖。

我比較笨,練了兩三年,差不多廢了兩三百卷之後,也能做到舉相機之前,已經把光圈和快門調好備著,舉相機的時候,也就對個焦。比我強的有的是,有個老前輩,人家舉相機之前,快門光圈焦距都已經調好了,甚至連景深都是預估好的,所以抬手就是一張。

一起去掃街一天,我拍回來幾十張落葉馬路櫥窗路牌,最多加上三五個老頭老太太,人家拍回來幾十張美女……

那年頭,能滿大街拍美女……現在知道M擋熟練的好處了?

那年頭,二十啷噹歲,年輕力壯血氣沸騰,這事兒不能忍啊。於是吃鹹菜,於是做家教,於是刷試管,於是賣萌坑爹,終於在進入新世紀之後有了這貨:

自動對焦有沒有!自動曝光有沒有!!咱們也能抓起來就拍啦!!!

換彩卷!叫上老前輩,掃街去!!

然後我拍十幾卷,人家卻只拍兩卷,我去沖印社,人家放幻燈,一張秒殺我十幾張……

後來就沒有後來了……我改扛700D旅遊,老前輩帶小弟拿645創作……

終於頓悟:

心中有劍,草木均可殺人
心中有景,四指成框都可入畫

題主記住上面兩句就行了,其他比如老前輩擰壞了多少鏡頭,拍爛了多少鋼片快門,閃瞎了多少閃光燈,一次扔了幾千個膠捲盒,我是不會告訴你的。

所以……且去拍照!


老師和教授都沒有說錯,只是各有各的用意。專業老師是想讓學生更熟練對參數的控制技巧,對剛入門的學生來說,用M擋可以更加深刻地體會控制曝光的3個基本參數,從而為以後打下概念性的基礎。教授可能會從實際應用的場景為學生考慮,希望學生能靈活變通的運用(因為在有些場景下是不會讓你想那麼多再摁快門的),相對技術要領,他可能更在意藝術價值或者決定性瞬間,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用半自動檔(a,s)會讓他們更有機會把握一些珍貴但轉瞬即逝的瞬間。
不過現在有很多老法師純屬是為了用M擋而用M擋,就是固執地認為手動比自動高級(儘管片子各種過曝欠曝加跑焦),你們教授大概誤以為專業老師是這類人才生氣的吧。
對於很多玩攝影的人來說,用什麼擋都是一樣的,完全是看個人喜好和操作熟練度。有些經驗豐富的人,可能用m擋比我們用a擋還快,那麼他們用m也是無可厚非的。當然了,對於不同的攝影領域,攝影者最看重的東西不一樣,自然也有不一樣的操作習慣。
授課老師會認真給我們講各種構圖,去做各種分析,然而學院院長只會跟你說,「最好的構圖就是忘掉構圖」。
無論是哪種方式,老師都是在為學生著想,只是思考角度不同導致教育方式的不同罷了。


評論里一大堆說M檔不好的人,大多是只會用a檔 覺得a檔萬歲的人
我覺得沒必要看不起用M檔的人
並不是用M檔的人裝逼
用M檔的人基本都會用好a檔
而只用a檔的人不一定能用好M檔

說說M檔好處
更深刻了解不同光圈快門iso的組合
只有深刻了解了這些曝光參數
才會更加深刻了解環境的光比,正常的曝光量

說m檔錯過抓拍的說法不成立

第一點,生活里百分之99的條件下
如果你把m檔的參數調好拍了第一張
不會出現下一張立馬曝光出現超級大變化
此時的M檔及raw格式完全可以應付
還有一點,就算攝影師預判到環境出現會很大變化,這時來不及m調參數
完全可以迅速把檔位撥到A檔
能用好M檔的人基本都能用好a檔


?真的覺得自己比電腦強?


M黨都不看EV條?

說白了還是以相機提供的測光數據為準。


為什麼這兩個都能當老師? 完全跑偏了方向啊


雖然用M檔前還用A檔測光是不靠譜,但是還沒輪到被用P檔的羞辱。


之前認識一個80年代曾擔任某國家領導人專屬攝影記者的大牛,聊的特別愉快。

他是70年代學美術的大學生,畢業後分在報社,後來自學了攝影,擔任了攝影記者,那個年代的相機全都是手動的,他因為年輕、技術好,反應快,圖片配文字創意又好,慢慢就被派去拍攝一些領導人出訪、接見這種現場活動的新聞照片,後來因為一次照片和新聞出彩,被中央首長看中,調去做專屬攝影記者了。

他這種攝影記者,隨時拿著相機候在邊上,領導人握手、說話、做某個姿勢動作是不可能來等你攝影師的,他必須第一要有預判能力,知道領導什麼時候會做什麼動作,第二要立刻在1秒鐘之內判斷光線並且計算好光圈速度,第三立刻舉起相機對焦準確按下快門.......他除了排除常規的照片外,還要經常能抓到一些有新聞價值的題材照片。

至於後期配的文字那是另一個層面,這裡就不說了。

象他這種,他到現在還是喜歡用M檔,一是習慣,二是懷舊,三是感覺自己有這個技術能力,不用可惜啊,四是拿出來可以鄙視我們這些愛好者。但是實際上,現在相機自動化功能這麼好,實際上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而且肯定更準確。

這是聊的開心他自己說的。能熟練運用M檔當然是值得驕傲的事,但是不能也絲毫不會妨礙你拍出更好的照片。

———————————————老婆催睡覺,有空再來更——————————


等於你開了一部自動擋,帶手自一體的車。。然後讓你天天用手動擋。。


我很贊同用入門修行用M檔,無論是剛進修攝影,還是練習手動測光,抑或是雙眼測距,以及離線閃光燈

但是對於剛入門沒1年的新手(菜鳥)來說,學習M檔位很吃力,並且!不如自動的幾個檔位來得快。自動檔位提供了曝光準確的相片,用其的很多的話,會在無參考情況下,對光的判斷成一頭霧水。

這裡的話,我認為,多用M檔(機內測光輔助下的快門時間和焦點距離),是培養學生對EV(曝光值)的感知能力,對曝光的直觀感受帶來對ISO(感光度)、f(孔徑)、T(快門時間)的理解。畢竟數字時代了,不需要在下暗房+做筆記了,直接可以在拍到的幾張立看到結果,加深理解。

當然,熟悉了之後,看手背就可以測光。使用M檔拍攝,需要感知光的方向,強度,被攝體位置和環境光對被攝體的照度。這是控制相機拍攝非常重要的一點,需要根據環境來決定你自己的參數。如果用閃燈的話,還需要了解光比和距離。這是成為控制相機的第一個步驟。

再怎麼教用自動模式,都不如好好看一遍說明書,自己練習學得快


給個例子,我帶著機器在江邊溜達的時候拍的,測光在之前漫步時早已完成,這個時候大約是EV5~EV7,看到此場景直接便拍下,因為機身無反光板,因此為了合適的不要有死掉的高噪音黑區,速度從1/30推進到1/15(ISO320、f/2),精確對焦到紅色的手推車上(不到?秒),連拍3張,都獲得了很好結果,這是其中之一最為滿意的(主體最為清晰)。

主要這裡想說明的是,這種情況下,如果依賴於自動檔位,那麼即便厲害一點用到了點測光,曝光補償-1?,花上要按不同的按鈕換到應該的功能的時間,仍舊是比M檔直接切速度耗時。再看照度的話,日落後的情況,自動檔很可能把快門時間推到1/2左右,那拿不拿的穩,就要看運氣了。

這裡評論一下「手動拍照才是最考驗本事與專業嗯」,這種話有裝逼的成分,討打是應該的

我覺得,手動擋讓攝影人完全控制的相機,可以根據條件充分發揮想法


關鍵在於看本質:A擋,S擋,M擋都控制3個參數,相機計算得到第4個參數,本質是一樣的。都是4選3的遊戲。

A擋:控制3個參數:光圈,ISO,曝光補償。相機計算得到快門速度。
M擋:控制3個參數:光圈,ISO,快門速度。相機計算得到曝光補償(參數離"正確"曝光的差距)。
S擋:控制3個參數:快門,ISO,曝光補償。相機計算得到光圈。

實際使用情況下,S擋使用頻率最低,M擋次之,大部分情況用A擋合適。

四選三的遊戲一共有4種,但相機上卻沒有最後一種:相機計算得出ISO的檔位。
這是由於在膠片機上,ISO是相機無法控制的參數,必須換卷才能改變ISO。而且其步進通常只能是1EV,而數碼相機的操作邏輯源於膠片機,所以很多數碼相機,尤其是老式的機子都沒有這個功能。
但隨著數碼相機ISO可控的技術福利,操作邏輯也在進步。

現在許多新相機都具有基於ISO自動控制的:M*擋,S*擋,A*擋

M*擋其實就是四選三遊戲里唯一缺少的ISO擋。
操作邏輯如下:
M*擋:控制3個參數:光圈,快門,曝光補償。相機計算得到ISO。這個模式很適合拍視頻和手持拍弱光場合。強光條件下拍照不如A擋好用。(強光下ISO一般在最低,自動控制成了擺設)
可以看到。它的操作邏輯還是4選3,和M,A,S擋是平等的。而且,其步進為1/6 EV(以我使用的尼康D500為例),理論上來說曝光控制更貼近"正確曝光"。

剩下的S*擋,A*擋則智能一些:四選二。

S*擋:控制2個參數:快門速度,曝光補償。相機計算得到光圈與ISO。程序上,相機往往先保證ISO最低為目的來調控光圈。
A*擋:控制2個參數:光圈,曝光補償。相機計算得到快門速度與ISO。很適合對快門速度不嚴格要求定死的視頻的拍攝。日常拍照也很好用。部分高級機器會根據鏡頭的焦距,防抖性能以及菜單設置中的補償得到一個最低快門速度。以保證最低快門速度為底線來調整參數。

然而,四選二共有6種情況,加上P擋(下文會提到)這裡還少3種,換句話說,相機的操控邏輯還可以繼續改善。

然後,談談P擋:它是四選二:控制iso,曝光補償,相機給出光圈和快門速度。

以及喜聞樂見的無閃光燈全自動擋:4個參數,全部由相機控制。

最後,理論上有多少種操作檔位呢?答案是16種(嗯,自動測光壞了的M擋單獨算一種),上文僅僅討論了8種而已。

以為這就完了?不不不,我們還沒有討論閃光燈呢,加上這個,參數實際上又多了閃光燈曝光補償和閃光燈輸出檔位兩個參數哦。

為啥不同情況,有的擋好用有的擋不好用呢?除了控制一些參數更有實際意義外,還可以從這兩個角度看:

大部分檔位都是自動控制參數的,但自動控制能力有限,會出現爆表導致必須手動二次調參來保證達到目的曝光。

當相機控制多個參數時,往往對多個參數的取捨不盡人意,甚至很尷尬。


以下是各檔位需要手動二次調參,以及多參數自動計算導致尷尬的情況。

M擋:完全無自動能力。二次調參家常便飯。都是自己調參,不會出現尷尬的情況。
A擋:當出現過慢快門導致無法手持或極少數情況下突破最高快門速度。(光線良好條件下幾乎不會爆表)
S擋:光圈達到最大或最小。(非常尷尬,很容易爆表,同時考慮到幾乎所有情況都要求控制景深或者儘可能保證通光量,這個檔位大部分情況下沒有什麼實用性)
P擋:由於同時控制了快門和光圈,幾乎不會爆表,但自動計算出的結果往往很尷尬。
M*擋:ISO達到最低或最高(強光下,前者家常便飯,而後者罕見,該檔位適合較弱光條件和視頻)
A*擋:幾乎不會爆表,也不像P擋那樣結果太尷尬,但拍動體且光線不是很強時,快門速度往往偏低。
S*擋:幾乎不會爆表,但由於光圈在自動控制過程中與ISO妥協,結果還是有些尷尬。
全自動擋:不會爆表,但自動控制的結果慘不忍睹。

由上面討論得:自動化和方便程度(無需二次調參)成正相關,與參數不盡人意的程度也成正相關。

另外,由上述討論還可得,以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弱光下M*擋,強光下A擋,偶爾來個A*擋是日常使用的最佳主旋律。如果有時間慢慢調參數(比如上架子),那麼A擋,M擋,M*擋都很不錯。

現在還以為M擋睾貴嗎?(測光表壞掉的M擋不服)。


我有時候用其他類型的光學原件拍東西,例如顯微鏡的物鏡。這樣只能用光圈優先和M,然而一般的顯微鏡物鏡沒有光圈這個結構,而且一般顯微鏡物鏡也沒有晶元,所以壓根不能反饋光圈信息,M和光圈優先沒太大區別。

其次在光源比較恆定的情況下,用M可以固定拍攝參數,所有圖都可以以一樣的曝光參數拍,這對後期處理是有利的。如果用其他曝光模式,在光源恆定的情況下,由於被測光物體的變化,曝光參數也會變化,這就可能導致背景之類的曝光不一致,這就很討厭了。

所以根據我的情況,我大部分時候用手動曝光模式來固定拍攝參數


我自己也是培訓攝影教學的,看評論大部分人都在說m檔不適合呢。
我在培訓過程當中也只會教m檔位。評論裡面很多說用p檔位的恐怕還沒搞懂p檔和自動的區別吧。。

還有打臉一些人說檔位測光

測光只是一個很渺小的東西
我自己拍照使用m檔位和教學m檔位的一個關鍵是
我可以自由的控制光圈快門iso
從而自由的控制快門的快慢,得到畫面的動靜流動
我還可以自由控制光圈來控制景深
我還可以控制感光度控制畫質,
當然我這人可能會噴我我自動檔位也可以。
你在p檔位不行吧,
你在av檔位也沒辦法控制快門吧
你在tv檔位沒辦法控制光圈吧。
說什麼m檔當你調好好場景都走了這些人只能說你攝影相機摸的還太少太菜。

本身用m檔位控制的就不只是一個曝光。


最關鍵的是,這就和你學開車一樣,自動擋有優勢,但是嚴謹教學肯定都盡量學習手動檔。

因為你會了m檔位肯定就會其它檔位,你會自動擋不一定會m檔。
正是因為現在大部分教學攝影水平太菜才導致這麼多攝影辣雞作品。

支持m檔位教學。


想找我拍照,學攝影的也可以聯繫我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220833/answer/144363881

作品


這個純屬個人習慣,當然有些時候光圈優先或者快門優先達不到我們想要的畫面的時候就要用手動了,當然會後期的話那影響偶微乎其微了.
個人每次都會用M檔,倒不是說我每次拍照都會把參數蹭蹭的調一下顯得很專業,大多數在室外的時候,快門啊,ISO其實不用頻繁的調整,光圈倒是調整的多些,有時候光線不同或者拍攝對象不同需要我們去調整光圈或者ISO的時候才會去調整,其他時刻,不需要調整.
用M檔的好處是三個參數可以隨時調整,而不是一定要調整.這就是玩攝影的樂趣.三個參數調整的對了對於自己拍照技術的提高還是很有幫助的.


除非是天天帶三腳架的人,否則一般應該還是主要用某個優先模式吧。但是前提是知道自己應該用哪個優先,光圈還是快門,以及自己相機的可用ISO有多少。所以學習階段是應該用M檔才能理解這些東西。
如果一開始就交給自動,什麼也明白不了。


推薦閱讀:

超級喜歡拍照換相機換5d4還是a7r2?
在canon定焦頭中,同樣的價格,為什麼50mm是F1.4,35mm是F2.0,其它家的情況也差不多?
廣角鏡頭的大光圈主要會用在什麼場景和攝影需求上?
蘋果如果出微單,會對攝影界和手機界有什麼衝擊?
索尼A7ii loxia50 蔡司ZM50 2 ZM50 1.5 索尼FE55 1.8 如何選擇?

TAG:攝影 | 攝影器材 | 攝影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