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歷史(穿越)小說、電影、電視劇中,有哪些令人無語的 BUG?
題主近日聽了一個有聲小說《狄公案》,裡面的狄大人因為當縣令當的很成功,直接被武女皇升為「河南巡撫」.......
注意,是令人無語的bug,而不是無傷大雅的bug。
這個問題我憋了很多年了,我今天一點要說說!從《新宋》到《回明》,再到《宰執天下》,主角要麼是被神秘力量拉到了古代,要麼乾脆是掛了靈魂直接附身到死去的古人身上。
遇如此奇事之後,主角居然全都是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戰士!還會反覆提到自己不信鬼神之術。
告訴我,他們的神奇腦瓜都怎麼想的?還是喝了孟婆湯全忘了?
歷史類穿越文,其實是對作者要求非常高的一類小說,但由於許多作者自身功力不足,缺乏基本的歷史常識,各種bug層出不窮。照理來說歷史小說只要歷史的大框架合理即可,不必在意細節,小說首要還是要看文筆如何,構思如何,畢竟「歷史」是定語,「小說」才是中心語。但如果太過脫離歷史性,搞得《戰爭與和平》弄幾輛坦克出來,或者《斯巴達克斯》弄點板甲騎士出來?那也太不像話了吧。下面,就簡要闡述一下個人認為的、這類小說出現的一些bug(或理論、內容誤區),想到一個寫一個啊。
第一類:歷史常識
1、例如主角回到古代,古代人和主角說的是普通話白話,尋秦記就是就處理得不錯,一開始就學習語言的而且直到後期項少龍還是很難看懂字。其實文學官話,熟悉環境,可以幾筆帶過,也花不了多長篇幅。但又有多少作者意識到這個問題呢?
2、明明回到的是漢族朝代,大臣卻自稱奴才(估計作者清宮電視劇看多了)
3、歷史背景,不是說的穿越到某某朝、某某年或者書裡面有些什麼歷史人物就算歷史背景了。而是說,具有相應的社會、文化、科技背景。比如:你不可能在宋朝的時候對某個官員夷族;比如:庭杖似乎是明代的特色;再如,明朝你出門要帶身份證以及介紹信(路引);明朝之前寡婦改嫁那是天經地義的;宋朝當駙馬是沒有搞頭的。諸如此類。
漢朝遊俠之風盛行,殺人不一定會坐牢,反而有可能獲得名望還能舉孝廉當官。漢末的太史慈、臧霸、甘寧、劉曄等。宋朝殺人要充軍,當兵的要在臉上刺字。晉代、宋代、明、清武人地位低下。
吃飯、穿衣、吟詩做賦、禮尚往來、交際用語等都是屬於每個朝代的歷史背景,這個歷史背景包含的含義很廣泛,凡是更其它朝代不同之處都應當算做歷史背景。
4、女真不是游牧民族,是漁獵民族。
5、貨幣
在某個有名的作者的唐朝背景小說中,有一段開錢莊的經歷,然後好象在搞了某個競爭對手的錢莊起獲了若干白銀,看到這裡我就笑了。
在中國明朝以前,中國一直處於通貨緊縮狀況,亦即:貨幣發行量不夠,原因有:銅礦產量不足,白銀、黃金亦少,中國人喜歡儲錢習慣導致流通性匱乏。在宋朝以前,中國的貨幣只有一種「銅錢」(南宋鐵錢),所以在這之前,布帛是等同於銅錢的。
由於宋朝的對外海貿繁榮,帶來了大量白銀,所以宋朝時,白銀也開始在流通領域發揮作用,真正發揮貨幣功能的是明朝,明朝由於大航海時代的開發,更多的白銀進入中國,白銀正式成為中國的流通貨幣。
中國古代的賦稅收取基本是糧食、布帛、銅錢,到了明中,張居正推行了「一條鞭」法,就不收布帛、糧食了,改收白銀了。我估計張居正的改革除了教科書上的原因,可能也是因為白銀流通過剩導致通貨膨脹,於是想通過國家手段緊縮銀根所以賦稅收白銀。一家之言哈。所以在古代,如果涉及大量交易,比如漢末陞官要向皇帝交納幾千萬錢的時候,千萬別搞成用馬車拉幾十車,真不見得有那麼多貨幣,那個時候貨幣只是一種衡量,你可以用同等價值的布帛、黃金交納。
6、國號(國名)
有些小說,主角定國後把國家取名為什麼華夏帝國,炎黃帝國,中華帝國之類,這很可笑。
中國歷史上,真正一國之名都是一個字,這是有歷史淵源的。具體的請百度「國號」
只說一點,為什麼不能是倆字?
我們從爵位這個側面來看,王爵、公爵之類有親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其他的爵位不述。
親王爵:秦王、晉王、齊王、吳王、趙王、楚王,等等,一字王
郡王爵:延平王、汝南王、東海王、河間王等等。二字王
從上面我們就可以看出差異,二字王為郡王,襲的是郡國,一字王是親王,襲的是大國。
你說你建一個國家弄個郡國的稱號算怎麼回事?就算你無知,你手下的文臣也無知?
《草清》中簡單的寫了下這個爭議,最後還是以「英華」稱之,我覺得很不妥。
謝謝 @王胖子 補充:
明朝國號確實是一個字的,在《明史》[本紀第二-太祖二]中第一句話就是「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明,建元洪武。」可見,明朝的國號為「明」而非「大明」;
而清朝據《清史稿》[本紀三-太宗本紀二]中記載「崇德元年夏四月乙酉,祭告天地,行受尊號禮,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清,改元崇 德,群臣上尊」,表明清朝的國號為「大清」
7、賣白酒。
很多小說,穿越回古代,一定要搞的就是白酒,因為酒精消毒這個金手指可以開,這個我沒意見。但是,很多作者把高濃度白酒拿來當贏利手段,並賦予白酒很高的讚譽度,這個我就不能贊同了。
首先,搞清楚,古代喝的什麼酒,古代人喝的酒度數很低,這個我們可以參考「醪糟」「米酒」之類,沒喝過的人可以嘗試下,其實蠻好喝的。
第二:古代人為什麼喝酒?古代人的飲品有兩種:酒和茶,酒是就餐、宴會時所用,茶嘛,聊天、打屁、吹牛的時候用,當然也是招待客人所用。我們現代人就餐時,不管男女,總要問問喝什麼飲料,這就是一種習慣,古代人就餐能選的飲料就一種——酒!不錯,酒在古代就是當一種飲料來使用。
我們再來說說高濃度白酒到底好不好喝,我想喝過高濃度白酒的人很多,這玩意什麼味道呢?入口辛辣、入腹絞痛,如果一個古代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喝了這玩意他一定會認為自己中毒了!喝白酒的滋味真的是不好受,我在20歲之前那時候跟朋友一起綳面子(虛榮、好面子)可勁的喝,現在基本不沾了,與是否傷身無關,只是覺得難受,現在平時喝啤酒、紅酒了。
另一個,小說中,把白酒當一個奢侈、暴利的產品進行出售,那麼出售的對象會是誰?士大夫階層。但,白酒這個東西並不適合士大夫階層,為什麼呢?白酒性烈,有很強的侵略性,如果用人的性格來形容,那就是直爽、暴烈。而中國的士大夫階層講究的是「中正平和」,或婉轉、或含蓄,講究的是一個「斯文」。有個詞叫「微醺」,聽聽,多浪漫一個詞。你喝了白酒吐的淅瀝嘩啦是不是有辱斯文?其實白酒更適合「套馬的漢子」以及重體力勞動者,因為它有麻醉的特性,這個特性會顯得它比較「解乏」,這樣這涉及一個問題,需要它的人消費不起,消費得起人不需要它。
請不要拿現代中國的官員來論證什麼「大人物」也喜歡白酒這種話,因為,中國已經沒有士大夫階層。
課外作業:請揪出那些到古代販賣高濃度白酒的穿越者。恩,這一棒子下去,估計95%的穿越文都中了。
8、家庭矛盾(嫡庶之爭)
凡是穿越到大家族的小說,十之八九要搞個家庭矛盾,有些穿到小家族的也要這樣搞。很不幸,一般情況下主角都是被欺負的那個庶子。
代表作品《天下梟雄》、《惡漢》其它名氣不彰的就不提了。
看到這些狗血劇情,真是有蛋蛋很巨疼的感覺。作者這樣寫的原因應該是:第一:受父母輩多兄弟姐妹家庭窮,吃飯吃不飽爭財產的影響。第二:是受瓊瑤那老貨寫的書影響。第三:獨子家庭長大,親情淡漠。
我只說三點:
第一:大家族之所以叫大家族,那就是沒分家的。人很多,有嫡子,有庶子,嫡子中只有一個能繼承爵位成為族長。
大家族之所以叫大家族,那肯定也是傳承了很多年的,不然那叫爆發戶,比如中唐的楊(貴妃)家。如果嫡子、庶子、正室、妾室一天到晚都搞家庭矛盾,這個家族能傳承這麼多年?
大家族有很嚴厲的管理手段,妾室能否進門,那要看正室是否點頭,還要奉茶。象那種妾跟正室明刀明槍干仗的情況只有在清末民初才存在(謝諸位知友指正),畢竟那個時候開始宣揚人權、女權了。庶子想繼續依靠家族的庇護錦衣玉食就要夾著尾巴做人。庶子的地位根據朝代不一地位也不一樣,但總沒嫡子高,特別是對家族指定培養的接班嫡子,攆出家族都是輕的。但是,庶子也不是某些小說中寫的那樣就是僕人,這是要看他母親的身份以及家族子嗣是否昌盛。歷史上「袁紹」就是庶出。
儒家講究的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對家的要求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妻賢」,你說你家一天到晚雞犬不寧,你有臉當官治國?你就是厚著臉皮在台上,你就沒政敵彈劾你?
古代人喜歡拉幫結派,喜歡敘「鄉梓之情」,項羽打天下的中堅力量就是江東兵。古代人連「老鄉」這種感情都很珍惜,你覺得人家不在乎親情?
家族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請參考《紅樓夢》兩府關係以及家庭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家族之人必然是同心協力的,表面上也是團結的,當然家庭矛盾也必然是會存在,但到不要明面干仗,打打殺殺的地步。可以看下《大宅門》雖然也有敗家子,也有家庭矛盾,但家族內部總還是很有親情的,也是團結對外的。
第二:人家嫡子,天生有富貴命,有繼承家業的希望,人家一天到晚跟你個庶子折騰個啥啊?你連競爭對手都不是!有哪閑心還不如去青樓折騰女子。如果真有兄弟矛盾,我估計嫡子之間的矛盾還要大些,畢竟,名義上還有繼承的權利。
第三:你說你一穿越回去兩世為人幾十好幾的人了,跟個小屁孩較個什麼勁?
我看過《明季》這本書,雖然是小家族但也有矛盾,哥哥僱傭了殺手殺弟弟,但那不是為爭財產或者單純的看不慣弟弟,那是因為弟弟不滿家族賣禁品勾結韃子,所以弟弟招呼馬賊搶了家族的貨,而哥哥害怕弟弟揭露家族而被族滅。
總之,誇大家族矛盾的寫手,要麼是根本沒了解過歷史,要麼就是堆字數騙錢。
9、抄流行歌曲
還有一個是抄歌,有些SB筆下,作者隨便剽竊幾首現代流行歌曲,古人納頭便拜,覺得主角很有藝術修養(特別是某些寫三國小說想泡蔡琰的貨)。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這個就是形容音樂上的差異的。聽過一首迪斯科裡面的「歌」內容是「摸摸你的頭啊,好溫柔啊,摸摸你的腰啊,好風騷啊,摸摸你的腿啊,好多水啊」嗎?古代人聽流行音樂估計和現代人聽這首是一個感覺。人家只會覺得你下流而不會覺得你風流。還有幾個傻B拿屠洪綱的歌來當軍歌,簡直無語了。《詩經》就是本歌譜,你抄這個也比你抄流行音樂好啊。實際上古代的詩賦本來就是用來唱的,那就是TM一首歌。
10、唐朝有宵禁滴,豬腳不要老是在夜裡出來晃悠·啊·····
第二類:軍事方面
1、關於練兵
別拿現在的新兵三個月的訓練去套古代,很多小說(90%)動不動就站軍姿、負重越野,然後三個月一過就成天下強兵了,我真想把咱們老祖宗從墳墓里揪出來邊扇他耳光邊教訓:「你傻B啊?站個軍姿都不會?」其實古代一樣有隊列訓練,不然怎麼叫「行伍」?不然哪來的陣法?很多人熱捧《北唐》這本書,據說那作者還成什麼編劇了?那書就是站站軍姿、跑跑負重就成強兵了,尼瑪飯都吃不飽還跑負重越野,也不怕尿血!反正那本書我看到主角叫官員「大人」我就果斷放棄了,這水平還編劇!
我看某個小說的評論區,有個讀者說什麼,用中學時代的軍訓就可以把古代的兵連成強兵,然後另一個讀者回他:我念了三年軍校,看到街頭鬥毆,我轉身就跑!
你說說,現在這作者怎麼這麼小白?原來是有一群更小白的讀者在撐著呢。
2、馬其頓方陣(西班牙方陣)無敵說
記得「特別白」寫了本叫「順明」的小說,成績還不錯。
為什麼提這本書,就是因為那貨寫的主角初陣對韃子用長槍+火槍割了韃子上千的人頭。話說他筆下的韃子還真蠢,打不過長槍+火槍,騎著馬還跑不過?如果韃子真那麼蠢,那後來也沒康熙什麼事了。
中國古代,搞游牧民族,無非倆手段,第一:以騎攻騎,代表人物「趙武靈王」、「李牧」、「漢武帝」集團。第二:步兵以弩破騎,代表人物「李陵」以及「漢、唐、宋、明初」。
步兵集團搞贏騎兵集團,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騎兵攻,步兵守,或者是某種不利於騎兵的地理環境。我們從漢將「李陵」的事迹中能清晰的發現這個規律,前半場,李陵集團在弩箭充足的情況下防守匈奴人的進攻,把匈奴人打的沒脾氣;後半場,李陵集團物資匱乏(武器、糧食)的情況下,他被俘虜了。
騎兵集團的優勢不在於它有多強大的攻擊力或者衝擊力,而在於它相對於步兵的機動力。步兵想打騎兵的時候,騎兵可以跑,你如果去追,你只有吃灰,等你累了,它再回頭打你,如果你戰鬥持續時間很長,它可以斷你糧道。
總之,步兵勢力攻擊騎兵勢力,除了搞什麼埋伏之類,只有步步為營、層層推進。騎兵搞步兵,攻城你就是個2貨。
3、蘇格蘭長弓及標槍
很多小說中,神話了蘇格蘭長弓,在作者的筆下,它就成了神器,製作簡單、成本廉價並且威力巨大。
網上有一篇帖子,簡單的說了下他參加某個射箭俱樂部,並使用這種武器以及對這個武器的了解。總的來說,使用這個武器要求使用者身高臂長,還有訓練,據發貼者稱,蘇格蘭長弓手需要經過三年的訓練!
想想也是,這世界上哪有那麼完美的東西。
至於標槍嘛,石器時代就有了,宋朝開始大做為制式裝備,以我估計,大概是那個時候軍隊的鎧甲技術成熟,對箭的防禦力很強,所以開始採用標槍這種大威力武器。
4、敵後游擊戰
許多穿越文中,主角都會在與外族的戰爭中,鼓勵、發展敵後武裝,開展大規模敵後游擊戰,以此來疲敵、擾敵,配合正面戰場,有效打擊敵人。
「敵後游擊戰」,在中國古代亦稱「義勇拒敵」、「義民樹幟、「竊襲」等。其存在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代,吳楚之戰前,吳國在楚境開展的小規模破襲活動。但在漫長的王朝史中,「敵後游擊戰」的存在並不常見,且大都以「流民起事」的形式開展,既無法體現明確的破襲、擾敵目的,又不能得到中央政府、主流輿論的支持,而基本淪於盲目的「生存鬥爭」。
游擊戰的特殊性,決定了開展游擊戰的武裝力量不能在軍事統帥部門的實際監管下進行活動,其行動、備戰、擴張,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質。而中國王朝時代的大一統體制,其核心就是對國家武裝力量的絕對集中控制。任何己方的軍事獨立傾向,甚至比異族軍事入侵更具威脅性。
世界戰爭史表明,僅靠自發的民族主義熱情維繫的游擊戰,是不能長久堅持的。更何況,中國王朝時代沒有近代民族主義思想,而僅有樸素的族群文化觀念。這種情況下,中原王朝唯一用來規範游擊戰的政治理論,就是「以皇權為核心的極權主義大一統」。這種理念下,武裝力量的唯一效忠對象,是皇權化統治集團,而非某個族群群體。顯然,「換個主子繼續效忠」就成為可能。歷史上,永嘉、建炎南渡後,中原地區的漢人敵後力量,就是陸續將效忠對象轉變為中原胡人政權的。
5、火器無敵論
「火器化」,或者稱為「熱兵器普遍列裝」,是穿越文中經常出現的「金手指」橋段,也是翻轉歷史的利器之一。火器作為一種遠程攻擊武器,相對於弓箭的優勢在於兵源需求降低,訓練難度降低。隨著時代發展,戰爭規模越來越大,迫切需要這種容易成軍的武器。
火器應用初期,在對陣完整建制的冷兵器武力集團時,是不佔優勢的。火器終結騎兵是在自動步槍出現之後,之前哪怕拿破崙的排隊槍斃時代火器都擋不住騎兵的衝鋒,而且早期火槍只有在極近距離射擊才能打破板甲,不過火槍手的訓練成本和周期遠低於弓箭手和弩手,而且雖然一分鐘內弓箭手的射擊量超過火槍,但是火槍手能連發一小時,弓箭不能。但古代那點冶煉技術,打不了幾槍槍就得炸膛了吧!火藥真要說起來,比弓箭還貴吧!畢竟火藥完全是一次性消耗品。
第三類:政治經濟建設
1、「土改」神器
「土改」堪稱穿越文中的第一黑科技,這體現在無論左派、右派,穿越後都將「土改」作為強力底牌之一,隨時打出。這種強烈的「土改情節」,不能不說與真實歷史中,共和國的示範作用有關:一個極小眾的黨派,憑藉一種毫無本土根基的外來信仰,短時間內橫掃強大的國家暴力機器,取得統治權。這段令人膛目的崛起,堪稱奇蹟。
正是這種奇蹟,讓「土改」具備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特質,成為各種價值趨向的穿越者們難以割捨的技能。但是,當我們將「土改」作為一項常規社會政策加以審視時,就會發現,其本身蘊含了極大的時限性、範圍性與不確定性,很難在任何時代任何空間內被普遍推廣:
中國歷史上,每到王朝更迭時,新興政權的統治者,都會在一定範圍內進行「類土改」的嘗試,即「賜田以誇功」,用以改善舊王朝末期的土地極端兼并問題。但很快,這種「土地均分」就會再次轉向傳統士紳土地所有制,並事實上受到統治者的默認與鼓勵。
這主要是因為,建立在農耕技術條件下的大一統王朝,根本無力對分散的小農個體進行財稅征繳。極端貧乏的基層國家僱員,面對散佈於遼闊疆域內的自耕農,完全束手無策。這也是歷代堅持「耕者有其田」的農民起義政權,最終都會出現財政崩潰的主因。傳統鄉紳土、知識分子,起到了「範圍聚斂」的功效,成為事實上的稅務官。這對於不具備建立公務員體系的王朝政權,其作用無可替代。
傳統中國的基層動員,主要依靠鄉紳、知識分子,他們是歷代王朝進行基層軍事動員的主導力量。事實上,一直到抗戰時期,國統區的基層動員依然是「跟著讀書郎,上陣打東洋」的模式。
「讀書人」在鄉而主導徵兵,在行伍而凝聚鄉人,所謂「出入為民之首,進退為民之膽」。自從秦代的國家總動員體制解體以後,中原各武裝集團的爭鬥,主要依賴於對基層鄉紳的使用。
在這方面,後世的紅黨曾深受其苦。兩次清黨以後,軍隊中的鄉紳集團整體歸屬蔣氏。紅黨所建之獨立武裝,無法獲得「讀書人」的精神凝聚與基層動員,其戰鬥力低到驚人程度。直到毛氏等人提出「政委要讀書」、「政委要下鄉」,並深入推廣後,新型的基層動員模式才顯現出強大生命力,並最終取代「讀書人」。但這一點,在傳統王朝時代的農耕文明背景下,是很難複製的。
無論以土地國有為目標的土改,還是「耕者有其田」的土改,其本質都是對稀缺的不動產資源的平均分配。這種平均分配,在政權統治階層普遍赤貧的情況下,具有一定吸引力;但當統治集團掌握國家機器後,其成員必然產生對剩餘財富的渴望。這種情況下,強制平均地權,就是破滅了統治集團內成員個體的資本壟斷希望,必然導致成員的不滿,甚至敵對。
事實上,大革命後的紅黨內部,曾多次爆發乾部因不滿「土改」而叛逃的事件,有時甚至是成建制的武裝叛離。對這一系列問題,歷史上,毛氏採取了間歇性內部整頓的解決方式,以宏大的「肅反」、「整風」等手段,動態清理掉產生個體資本壟斷慾望的成員,用新鮮血液稀釋內部異議情緒,純化成員身份,保證統治集團的穩定。
「土改」既涉及丈量土地、審核地契、勘測水源、界定沃瘠等純技術問題,還涉及發動貧民、團結中間力量、策略性打擊反對者、保護生產意願等現實問題,最終更需面對如何闡述「祖產累計」、如何解釋「宗族私產」、如何反對「人倫地權」等核心問題。
這一系列宏大、龐雜的問題,哪一項解決不好,都可能導致整個「土改」進程的變異。事實上,歷代「均田地」的農民起義者,最終都跌到在「人倫地權」這個核心問題上。起義領導者自身,都無法駁斥這個建立在後漢儒家倫理觀基礎上的私人財富分配方案,自然更無法發動廣大支持者去推翻它。
現實中,毛氏通過一輪輪近乎殘酷的內部清洗,才最終壓制住「土地是祖輩勞動所得」、「公族土地贍養孤老」等聲音,達成「地主是罪惡的,貧農是正義的」一致標準。
這些,只有通過反覆的國內革命戰爭與長期的抗戰經歷,培養出海量的「政治正確」的幹部後,才正式實現。穿越者在純粹的王朝背景下,是否能完美再現這個複雜、精密的過程,並不值得期待。
2、取消農業稅
在諸多穿越文中,「農無稅」始終是穿越者獲取民眾支持、改變國家稅收結構的重要政策。似乎只要大幅提升商稅徵收額,就可以免除農業稅,以惠及自耕農階層。
事實上,「皇糧國稅」本身,不僅具有滿足政府財政需求的經濟功能,更主要的是,它是保證王朝時代中央集權制落實民間、深入社會基層的主要手段,是不能被輕易廢除的:
自漢以降,歷代王朝政權均實行「皇權不下縣」的統治策略,政府結構僅止於縣府一級,而將基層自耕農、僱農及流氓無產者的管理許可權賦予民間自治。這一方面源於農耕經濟模式難以供養大規模公職人員,統治階層只能「抓大放小」;另一方面也由於作為統治基礎的地方鄉紳、族宗勢力的權力博弈。
很顯然,「皇權不下縣」體制,與極權主義大一統模式,在本質上是不相容的,也是皇權所不能容許的。這種情況下,征繳「皇糧國稅」就成為中央政府插手基層事務、對基層民眾進行人身控制的主要手段。每一次農稅徵收,事實上就是國家行政體系進行的一次基層人口普查。因徵稅本身帶來的連帶受益,使各級官吏有足夠的利益驅動,來完成這項龐大而艱巨的普查任務。中央政府則以普查結果,作為控制、役使民眾的依據。
徵稅行為本身,讓集權政府的統治威望與名義深入社會基層。王朝時代,鄉紳知識階層掌握主流輿論。極權統治階層在一般情況下,無法直接接觸基層民眾,表達統治能力。只有藉助征繳「皇糧國稅」,這種統治威望才能直接傳遞到普通百姓身上,確立中央集權的基層根基。
3、去古代發展共產主義
想想王莽是怎麼死的吧········
------------------------------------------------------------------------------------------------
相關問題:
穿越到民國元年,如何由一個小白成長到一方軍閥或者權貴?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中國內地有真正意義上的貴族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哪部作品讓你有「能寫出這種東西的人真是了不起啊」的感覺?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歐洲各級封建領主擁有初夜權是真的么?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你讀過哪些堪稱經典的曠世奇文? - 知乎用戶的回答是時候吹一波臨高了!
穿越文很難寫,已經有好幾個人仔細回答了,就我的經驗來看,往往讓人眼前一亮的都是某個方面用心找了資料所以寫的很是那麼回事的文,但無論哪本都充滿了異想天開和自以為是的想法,畢竟作者照顧不過來整個世界觀,所以你要問有哪些bug的話,我只能說……一般的書整本都是。
有些資料對,但整本都是bug.看完(…)臨高啟明之後我不會覺得技術進步是這麼好實現民心是這麼好收買事情是這麼好辦成土著是這麼好擺弄,臨高某種程度上是一個重建工業社會的故事,所以它在跟原有的社會交流的情節並不是像其他穿越文一樣強,但就是這樣五年了五百廢還在艱難的爬科技樹,如果你看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別的小說幾句話能發明的東西其實很難,土著也絕不會看你充滿王八之氣而死心塌地為你賣命,他們愚昧麻木又自私,練兵你要算著怎麼補充營養還得跟農業部去溝通還有各種政治教育,武器不是一槍在手天下我有而且有很多次品而且要額外準備打壞了趕緊換,鑄幣也要提心弔膽被劣幣驅逐,歸化的土著覺悟也並沒有那麼高他們多數還有封建社會的殘留作威作福不要太容易………臨高啟明不是沒有bug,我最欣賞的是它不是那麼想當然,但在我現在已經看不下其他什麼各種想當然的穿越文了……多數描寫回到古代搞科技改良的穿越文作者都沒怎麼認真琢磨過可行率。
舉個例子,目前大多數穿越回古代如果要搞軍事用爆炸物的手段好多寫個「一硝二磺三木炭」然後就木有了!實際上這個配比並不對,古代軍事書上也好多比這個更佳的火藥配方,主角不可能憑這個作為武器就橫掃千軍。
看法國人寫的開荒流YY文是整了硝化棉不算,還燒樹葉來提取小蘇打、脂肪里提取甘油、硫酸和硝石蒸餾出硝酸、最後硝酸和甘油混合出硝化甘油。。。。
人家連載的時間可是142年前。。。
可以看看人家是怎麼寫的,我一直奇怪為什麼國內穿越文不這麼寫?高空遇險 第十七章
21世紀的主角,卻能在醒來的第一時間聽懂古漢語。作者好歹也給個提示好伐?
氣煞我等語言學狗。
歷史小說有錯誤是難免的。
墨子一面說,一面又跑進廚房裡,叫道:
「耕柱子!給我和起玉米粉來!」
耕柱子恰恰從堂屋裡走到,是一個很精神的青年。
這是魯迅先生的《非攻》,以他的知識淵博,也不免犯了一個歷史錯誤。
不過瑕不掩瑜,先生在小說里把先秦人的風貌把握住了,依然是佳作。本文作者:馬伯庸
本文作
主要是想起以前看的一篇文章就轉載過來了
前兩天看電視,我無意中看到一部古裝劇,男主角沖女主角大吼一聲:「你不要這麼歇斯底里好不好!」我一下子笑噴了。「歇斯底里」這個詞,別看它四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好似一個成語,其實卻是英文hysteria的音譯。一位中國古代大俠居然說出弗洛伊德的術語,這可有點穿越的嫌疑。
不過我很能理解編劇。「歇斯底里」這個詞已經徹底融入現代漢語,我們在用它的時候,根本不會意識到這是個音譯詞,寫劇本筆下一滑就寫出來了,實屬無心之過,因為確實沒多想。電視劇里類似的情況有很多,《封神榜》里,姜太公落魄之時仰天長嘆:「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從現代人角度來看,這話說得一點也不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前頭必然要加「古人云」,已經形成了定式。但姜太公說出這話來,就特別好笑了——姜子牙是西周初年人,孟子活躍於戰國時代,對孟子來說,姜子牙才是不折不扣的古人呢。
《新三國》里,劉備一張嘴,就說出顧炎武的名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自然也是忘了把現代漢語習慣拋開的結果。我還曾舉過一個極端的例子,荀彧對曹操道:「袁紹久有大志,稱帝之心路人皆知。主公切不可單刀赴會,以免大意失荊州。我舉薦一位奇才,此人姓郭名嘉,智謀過人,江湖人稱小諸葛。雖是初出茅廬,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他已非吳下阿蒙……哈哈,說曹操,曹操就到!郭嘉你來了?」這是個虛構的例子,但從中可以看出,古代題材的影視劇小說創作,如果不仔細考慮成語典故的年代,會呈現出怎樣的喜劇效果。
當然,這話說得簡單,實現起來卻相當艱難。中文最有魅力的地方,是它積澱了許多成語、習語,每一個背後都隱藏著各種典故和內涵。看到不切實際的計劃,只消「緣木求魚」四字就足以點出本質;看到別人居心叵測,輕輕說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必多說什麼其他的了,用起來既精鍊又準確,還文雅。
但在從事歷史題材的創作時,這種語言的豐富性就很令人頭大。我們所習慣的許多表達方式,都是古代不同時期演化而來。如果題材稍微選得早一些,很多成語和詞語尚未出現,就會容易犯穿越的錯誤。「不越雷池一步」是東晉才產生的典故,寫三國的作品就不能用;「明日黃花」是蘇軾的句子,唐朝的武則天根本說不出來。
最近有一個朋友做了款遊戲,時代背景是商周交替。我當時就跟他說,你選這個背景可真是太有勇氣了,那個時代太古老,幾乎所有現在通用的成語、典故和名人名言都徹底作廢,不能用,一用必穿越。你若打算戲說,還則罷了,若要嚴謹考據,台詞幾乎沒法寫。他不信,我掰著指頭給他算,近的不說,只說遠的,「少壯不努力」來自樂府;「沐猴而冠」是罵項羽時第一次出現;「舉一反三」、「後生可畏」是孔子發明;「相濡以沫」是莊子言論。《左傳》里有「有恃無恐」,《詩經》里有「他山之石」;再往前翻,《尚書》里有「無稽之談」,《周易》里有「匪夷所思」、「自強不息」,這些差不多是最古老的成語了,但對於商周交替時代來說,還是沒法講——商紂王那會兒,周易還沒成書呢。
當然,這有點苛求了。別說現代人,就連很多古代大文學家也犯這毛病。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動輒大筆一揮:一聲炮響(當時還沒火藥);吳承恩寫《西遊記》時,裡面許多都是明代官職;許仲琳的《封神演義》里,殷商時代的商紂王居然在女媧廟裡題了一首七言律詩,算得上是個超級大迷糊了。謝邀
1、女主穿越過去,基本上就廢柴逆襲了,特別有好幾位女主,居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連未來都能預測得很清楚,如果我是當權者,第一反應是:哪裡來的妖女竟敢妖言惑眾,給我拖下去砍了!
2、帶著一身技術穿越的,在古代搞大鍊鋼鐵,我只想說,不是掌握了煉鐵的配平方程式,就可以真的煉出鐵來的。
3、仗著自己上過幾年歷史課,讀了幾本歷史小說,就敢預測未來歷史發展方向,難道不知道本朝歷史都是下一個朝代寫的嗎?為了各種目的歪曲歷史的海了去了
4、唐朝有宵禁,唐朝有宵禁,唐朝有宵禁,重要事情說三遍
5、古代男女大防,男女三歲不同席
1、早期的歷史穿越類小說這些毛病很多,不過大家都是去看改變歷史的爽感,不會太在意這些
2、題主看的穿越類小說太少
3、讀者看的時候,真能發現的自己去看歷史書就好
接下去是拉書單時間
《宰執天下》宋朝的典章制度和風情極好
《篡清》清末的風情描寫是亮點,至於狗血刺刀陣啥的可以無視
《大明春》《大宋時代周刊》著名公公戴小樓作品,同樣是風情極好,但是為了迎合各種考據黨,塞得註解和說明太多,有點影響閱讀
《大穿越時代》著名公公姥姥王作品,精華都在序章裡面的《穿越指南》的科普,正文可以無視
《魏野仙蹤》著名基佬盜泉子作品,目前開的漢末地圖和清代地圖,連載中,典章、制度、飲食、風情等都是極好的,就是各種典故、梗、段子有點多,雖然化用的極好。
《六朝清羽記》咳咳,台灣同胞作品,有潔本,目前的漢、晉、宋地圖各種風俗民情典制是妥妥的。
《赤色黎明》民國初期的情況很清楚
以上在歷史細節方面的硬傷較少。題主可以去翻翻
因為我看過的穿越小說不多,這個回答說的算是所有古風小說里的bug,包括穿越重生以及一些所謂的宅斗宮斗以及各種。
因為本人也不是什麼歷史考據黨,所以只能暫且指出一些bug
1. 語言問題
不管你是直接穿越還是魂穿,請問你是怎麼做到穿越到漢朝或者更加久遠的朝代之後一瞬間就能明白人家在說什麼的?且不說簡體字是建國以後才發明的,就算 是繁體字,那也不是漢朝用的好不好!這點常識都沒有寫什麼小說?況且我國古代說話風格和現代完全不一樣,並且在每個朝代說話的語言都不太一樣。你要是穿越過去估計跟你去聽阿拉伯語差不太多。
2. 嫡庶問題
這個說的是所有關於嫡庶文,宅鬥文這類的文裡面出現的通用bug。
不得不說言情小說害死人。前兩天我在B站看紅樓夢,居然有人刷彈幕說紅樓夢拍的假!還說JJ上那些庶女文啥的才是真的……你是不是傻……
各種小說里,不管是「不招人待見的嫡子」,還是「從小被嫡子當做傭人使喚的庶子」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詳情參照紅樓夢,賈環和探春都是庶出,賈環那頂多也就是待遇不如寶玉,大家明裡還是對他尊重的。探春更不用說,迎春和惜春都是嫡女,三個姑娘的吃穿用度也都是一樣的。就算有那種看著嫡庶尊卑的人,在當時也都是「輕狂的人」。那種身為大家小姐卻不顧禮法跟別人在大家上撕逼這種事情,只存在於作者高中沒畢業的網路小說里。
基本上來說,庶子沒有繼承權,不會像嫡子一樣被教育,但他好歹也是這個家裡的成員,吃穿用度不會少,只要他品德高尚,混個一官半職啥的,大家對他還是相當尊重的。
至於庶子搶了嫡子的位置……除非嫡子死了,否則庶子一般來說是沒有繼承權的。就算嫡子不在了,正房夫人過繼一個孩子來繼承家產什麼的也是有的。
3. 流行歌曲問題
這個點是讓我最厭惡的地方。
我能理解大家喜歡周董的心情,但是你跑到古代去唱東風破是不是不太合適?
我就不說古代有詩經這類古曲了,可是你沒事幹大段大段的抄歌詞是個什麼意思?顯得自己很有文化嗎?馬上就要去打仗了,你唱一首東風破做戰歌……拜託,你是去打仗,又不是去打戰場!!!就算你真的去打戰場,人家指揮正在部署呢,你在YY里開麥放東風破估計也會被拉黑好不好!!!
流行歌曲屬於下里巴人,在搞清楚它和陽春白雪有什麼區別之前,建議作者們把你們寫在文裡面的歌詞都刪掉。
4. 關於建功立業
關於這個問題,我一直堅信:文筆好才是硬道理!
但是不管你文筆再好,總歸還是會有漏洞。架空小說其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就算你自帶外掛牛氣衝天,也可以輕描淡寫的說一句:「反正是架空,我想怎麼寫都可以」
但是有些作者就是喜歡往歷史裡面套。
這個和穿越文無關,所有歷史言情小說的通病。作者虛構一個女主角出來,然後這個瑪麗蘇……哦不是女主,全世界男人恨不得都喜歡她。然後她就打著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旗號跟各種男性角色搞曖昧,然後靠著抱大腿一步一步走到後來的位置……
代表人物,某小說里的霍去病,某小說里的劉弗陵,某小說里的蚩尤……
我覺得蚩尤大大和炎帝黃帝大大如果在世,分分鐘打死你。
很想跟這些作者說一句,其實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談戀愛並不是人生主流價值觀,特別是對古代男性來說。
另外,不要哪個朝代都「一生一世一雙人」,納蘭性德會託夢找你要版權費的。
5. 關於宮斗
可能大家都被甄嬛傳洗腦了。這幾年就喜歡往雍正爺的後宮裡塞人。今天一個晴川明天一個若曦後來又是甄嬛……雍正爺一共在位13年,你放過人家可好?
關於宮斗,麻煩看一下天涯科普,那都比宮斗劇有營養。並且,古代並沒有那麼多墮胎的事件發生,如果真的有,皇帝估計早瘋了。
借用天涯科普的一句話,古代嬪妃們與其說是情敵,不如說是同事。大家共事一夫,沒事幹在一起喝喝茶磕磕瓜子,今天皇帝去誰那裡明天誰生了小孩,來來來抱過來大家萌一下,治癒一下每天連電視都沒有隻能喝茶嗑瓜子這種無聊的心情。明天你兒子封了王要搬出去了?哎真可惜,少個人打麻將了不開心。
當然你可以說萬貴妃balabala,可以說呂后balabala,可以說武則天balabala,但是,全中國五千年歷史,有多少個後宮?又有幾個厲害的妃子被記錄在案?不也就是這麼幾個奇葩在么?能夠被記錄在案不正說明這種人少么?
先來5條,剩下的我再想想……
抱歉身為一個負責任的半歷史網文作者以及一個歷史人民教師的女兒對「不要較真」的這種看法堅決反對。
曾經有個孩子,我提歐洲文化的時候,他有點民族中心主義的的想跟我表達我國文化很優秀,結果一個我國古代的例子都舉不出來,懵了半天,冒出來一句「你,你崇洋媚外!」
雖然我最反感覺民族中心主義,但是那一刻我居然在期待他能說點兒什麼切實的反駁我,比如唐朝的風流,明朝的厚黑學,或者魏晉的狂放,但是最後硬生生迎來的是一頂「崇洋媚外」的帽子,剛想反駁閉關鎖國,突然一想,國都不了解,哪裡可鎖,啞口無言。
我希望我能為我寫的東西負責,為孩子們的史觀負責,拿另一個問題里一位知友反駁抗日神劇的話來說,歷史可以藝術化,並且藝術化的空間很大,但是絕不得歪曲。
不想查閱基本資料何必打著歷史旗號?你做你的架空,自然沒人挑你bug。
跑題了,前面大部分槽的是國內,作為世界史(尤其歐美歷史)愛好者,來補充一下相對被染指比較少的國外史部分:
1.亞洲穿歐洲。
某文自作聰明的想解決語言隔閡問題給女主角設定的身份是高級翻譯,結果落點為中世紀,bug一點就出,真當英語辭彙和發音也不發展?
比這個更可怕的是亞洲穿歐洲的那些作者的想當然,中國在地理大發現進入盛期之前,直接接觸歐洲和歐洲直接接觸中國都很少很少,日本更晚,別說在此之前,在此之後普遍認識東亞人都得等好一段時間。在此之前即使聽說過中國,也是不認識中國人長什麼樣的,模擬一下一個藍皮膚白頭髮的人種DUANG一下出現在現代的大街上,大概就能體會一個東亞人在沒有文化接觸的時代出現在歐洲是什麼情況了。
好則被多看幾眼還把你當人,壞點兒估計就是被雜耍藝人抓起來展覽,統一歐洲,嫖貴族的黃梁大夢是基本不可能的。
2.分不清歐洲的歷史劃分
不多說,見到一個寫茜茜公主還自稱是中世紀宮廷的作者,再不較真年代劃分起碼了解一下吧?哪怕你就用百度,三分鐘的事兒。
3.分不清宗教
直接見過貴族把什麼女神供奉在家的設定,我嘞去教會知道了不得趁機污衊你異教徒直接找借口抄你家?
基督教分三教派,西羅馬天主教,東羅馬東正教,新教,也是現在直接喊基督教的那一派,宗教改革之後才出,這也算常識了吧,遇到土教堂還能和女朋友吹吹牛呢,幹嘛不了解下?
4.各種新文化亂入
就昨天,看到有人做亨利八世安妮博林,結果看的書是《小王子》和《西廂記》,我直接笑的打滾,這也是百度幾分鐘的事情,幹嘛不查。
我們都是前人肩膀上的孩子。
有部去年電視劇叫蓋世英雄曹操,趙立新老師演的
裡面曹操的曾祖曹節,和曹操的祖父曹騰都是宦官。
編劇的腦洞,大到天際,他這麼安排我只想到一種可能,曹家先祖,每次娶妻生子後,就進宮了。而且-連續兩代。
好,就算是養子,你翻翻史書,有沒有太監收太監當養子的,收養子是想綿延香火,再收個太監,想自己斷子絕孫嗎?
至於曹操的曾祖曹節和靈帝時曹節,估計編劇看到名字一樣,以為是一個人,就二合一了。
此劇槽點眾多,有興趣自己去找找看
看完《臨高啟明》不看穿越!500多個穿越者花了7年沒有完全重建近代工業體系,工業體系建立一年多還製造不了三酸兩鹼,發展到了第三年才嘗試製造輸液針頭,打仗打到現在依然守在海南島。科技發展到什麼階段,遇到什麼困難,寫的十分現實。跟那種主角揮揮手,汽車滿地跑的穿越完全不同,《臨高》妥妥的穿越指南手冊。
許多網路穿越小說,都又不是歷史學者寫的,讀個爽快就行了,何必那麼較真。
許多人列舉出的這些BUG,其實對小說情節而言無甚輕重,甚至還有些吹毛求疵。
《三國演義》里,號炮不斷啊,可三國時期有號炮嗎?
《水滸傳》里,銀子是通行貨幣,可是宋朝是這樣的嗎?
《說唐》《說岳》系列裡,士兵都是醬油甚至累贅,戰爭全由武將的個人武力和文官的妖術召喚術來決定,合理嗎?
可誰都不會覺得上述小說是垃圾吧。
要我看,大家不要給所謂涉及歷史的網路小說設太多門檻,只要符合常理(不出現一個村子駐軍幾十萬之類,或者什麼瑞士長戟威爾士長弓長槍陣一成不變地無敵天下),略微顧及當時環境(不出現漢朝六部尚書、宋朝別蹦出個甘肅省,三國小說別蹦出個楊家槍),不違背基本的常識(譬如避免濫用人們常見的後世成語,漢朝人別寫唐詩,明朝人別常現代流行歌曲)等等。
網路上許多歷史類穿越小說,其實最大的問題不在於不具備所謂「歷史常識」,這要求太高了。其實最大的問題是情節不合理,人物性格蒼白,讓人讀不下去而已。只要情節緊湊合理,人物性格鮮明,符不符合歷史常識有什麼關係,你不愛看,還有別人要看。誰會拿小說學歷史?
就像喝酒的人,可不一定就非要喝酒精一樣。
人家的小說是給普通大眾消遣的,是小說,不是教材。
現代人類穿越過去,與古代人產生接觸是極其危險的,從醫學角度來講,穿越到過去,現代人類身上所攜帶的各種病毒細菌短時間就能在古代的人口稠密地區引起一場災難級的瘟疫,現代人的一個普通流行感冒在一百年前就是不治之症,病毒的升級進化能力要遠遠的強過人類,現代的醫學保證了我們對各種傳染病的免疫和治療,百毒不侵,但古代醫學水平和古代人是不可能招架得住的,真要穿越過去,要與古代人接接觸,得首先穿上厚重的生化服才行。
我最受不了的是這些小說都不處理戶口問題,魂穿也就罷了,肉身穿越的人們到底是怎麼上的戶口的?沒人查嗎?
然後就是過關的問題,為什麼大家都來去自如?有正當理由出關嗎?有身份憑證嗎?沒人查嗎?1古代妓女待遇非常非常差,完全不存在自贖身這種可能性,找人贖身?呵呵,還是想想明天接個口味不重的客人吧。
2在現代就是廢人的人在古代也不會有什麼出息的
3好歹是皇子,人家眼光挺高的好嗎?沒有必要在你這棵樹上弔死。何況還是一棵歪脖子樹。
4不要出現超越朝代的作品,這方面,設定越晚的作品越爽,你要是擱春秋戰國,成語字典你得扔了。當然某些設定在清朝還能念叨出太祖作品的,我先無語了。
5古人跟現代人不一樣,不會跟你講天涯海角一雙人的。瑪麗蘇就到霸道總裁好吧
6古代的牆還是蠻隔音的,真的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竊聽,以及瓦下面還有結構,你翻開瓦還是什麼都看不見
7天靈靈地靈靈,古代是很迷信的,很多穿越過去神神叨叨的傻逼估計連巡撫都見不到,直接就被縣令以妖言惑眾咔嚓了,還見太子皇帝
7現代的歌舞在古代估計就是雙截棍加廣場舞的境地,還不提語言不通的處境。
8能幹一番大事業的都不會為美色所累,而且你長得也不漂亮啊。。。當然你一定要跟我說真愛我也沒辦法。
某言情文:一位偏偏的公子坐在樹下,微風吹拂著他額前的碎發,xx女主認出了他,他就是納蘭容若。
問題是納蘭容若是清代的旗人,髮型從來是是金錢鼠尾,額前哪來的碎發。
如果我是禿頭你會愛我嗎,你會愛我嗎?
如果我是大叔你會愛我嗎,你會愛我嗎?
如果我是禿頭大叔你會愛我嗎,你會愛我嗎?
我看了很多穿越類小說。不說bug,只說一個很無語的硬傷:
第一章說主角穿越了,但啥也不會,後面就再也體現不出來主角是個穿越的人了。
大哥,你穿越了不會造船造大炮就罷了,寫寫後世的小說詩詞也行啊,啥都不會你穿越個毛毛啊!!
真不知道這些作者們怎麼想的,生硬的套了個穿越的殼子,就為了趕時髦?!!
-----------20160205追加----------
可能有些人沒明白我的意思,我的重點不是在造船造大炮和詩詞歌賦上,而是說作為一個穿越文,穿越要對故事主線或支線劇情產生較大影響才行。比如《尋秦記》,主角一直在努力融入古代社會,但支線劇情就是尋找回家的路;再比如《納妾記》,主角雖然已經完全融入了古代社會,但故事的主線就是運用現代的法醫思維斷案;我覺得這種才叫穿越文吧。
如果一篇小說,穿越對故事主線甚至支線劇情沒有一丁點影響,那麼為什麼非要生硬地套一個穿越的殼子呢?
好幾年前看過一本網路都市小說,上面有句話,描述一個富二代的:
「……從那部布加迪威龍里出來了3個漢子………」
然後我就不看了………推薦閱讀:
※看了(長城)後,想知道國外有類似景甜這樣牛逼到無需演技的演員么?
※看了《我的少女時代》,中了徐太宇的毒,突然不想理男朋友了,怎麼破?o>_<o?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克里斯蒂安·貝爾的地位誰高?
※你會怎麼形容張國榮?
※說說有哪些直擊你心靈的微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