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腦容量很小,它們平常在想什麼呢?
而且一般昆蟲的壽命也不短,即便是蜉蝣也會活好幾年。雖然有腦子,但小的可憐,時間一天天過,它們都在想什麼?
「我餓了,這個能吃,這個不能吃,媽呀是天敵」………成蟲後,「交配交配交配」~
昆蟲的"腦"和脊椎動物的腦是不同的,前者嚴格意義上還是神經節而已,完全不在一個層次。對於人猿以外的脊椎動物能不能思考這個問題,我們還能爭議一番,對於昆蟲有沒有思考能力,就沒有討論的必要了,從物理容量上就不可能,神經元數量數都數出來了,最多儲存一些反射,不可能有什麼高級功能。
我覺得評論區FabY的比喻比較好。昆蟲的運動大都是簡單的反射,就是高中課本上講的從感受器經過一系列固定的神經到效應器的那種反射,如果這裡面存在思考行為的話,那你按家裡電燈的開關,電燈難道還會產生"哦,我現在要把電流放進來了""我現在要把發光氣體激發了"的想法嗎?很多時候,用人的行為去揣測動物行為其實只是一種自我感動。搞吃的呀搞吃的,搞對象呀搞對象,別被弄死呀。
沒了。
「我們昆蟲會不會某一天被愚蠢的人類寫到知乎上騙贊呢?」
「得了吧,騙不到的啦(′???`)」
我們在想:那麼一大坨的人類都在想什麼呀。
謝邀~
昆蟲的「腦」如人們所說是一團神經聚在一起組成的節。所以它們是不能「思考」的。僅僅有簡單反射。
硬要說他們在想什麼: 簡單的吃喝拉撒交配;複雜的躲避天敵找合適的地方產卵繁衍後代。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歡迎指正~
社會性昆蟲有一種另闢蹊徑的思考行為(嚴格意義上來講也算不上思考,但比昆蟲本身要更為複雜)。比如螞蟻,一兩隻單獨的工蟻只會按照本能四處瞎轉悠或按一個單一的指令行動,但是當工蟻個體的數量多起來,它們的行為就開始變得複雜起來,有的負責偵察(食物/路況等),有的負責搬運,有的負責建設,有的負責伺候幼體和蟻后,在處理不同的獵物或建設需求時,它們會相應用上不同的方法,而蟻巢甚至被建設得精緻而完善,這些單憑工蟻個體本身的幾個神經節是無法做到的。它們的觸角每時每刻都在晃動著,兩個家族成員相遇時都互碰一下觸角,就完成了一次信息交換,猶如我們的神經元之間互相傳遞信息。這種信息處理方式,雖然不及我們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高效率,但每一個傳遞信息的節點同時還是一個身具多個功能的小型器官,和我們的神經系統走的不是同一條路線。如果按照我們脊椎動物的標準來看的話,蟻群是一個沒有固定形狀和外在肢體、記性差、反應慢的低端大腦,但這個生命形式的存活不需要依靠太高的反應速度。即使它的結構有所損毀,也不會死亡,花上一段時間就能把損失掉的成員補充回來,而我們的造價昂貴而精密的大腦一旦受到傷害,一般就很難恢復。
一旦把蟻群看作一個個體,而不是群體,就會覺得,它們的婚飛行為更像是一次繁殖,而不是一次群體擴張。婚飛後產生的新蟻群,已經獨立於原生蟻群之外了。而蟻后在蟻巢內產下的無數蟻卵,則更像是個體的細胞。 被邀請了??驚訝!
雖然我生物很辣雞,但還是會常翻兩部自然系紀錄片來看看的。發現大多昆蟲的日常就是:吃喝拉撒和交配。
維持生命和繁衍後代,估計就是他們的蟲生目標了。
所以大人常說,不要活得像一隻飛蟲,漫無目的的遊盪。
個人覺得越是簡單的生命體越能夠解釋最終極的生命意義。。。
就是活著,具體的內容就是吃好睡好(保證正常活動)、躲避天敵(避免意外死亡)和繁衍後代(生命得以延續)~
謝邀。
這麼嚴肅的科學問題真的不適合我……
從昆蟲的腦結構來說,那只是團不發達的神經節,能思考蟲生的可能性為零。
但現代科學教育我們話不能說的太絕對。人類器官移植後的反饋表明,接受他人器官的患者性格發生變化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做過胃切除,腸切除的患者,性格改變的也非常多,已經不能用經歷大變後人生觀發生變化來概括。所以,現在的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器官參與思考的可能性。
回到昆蟲能否思考蟲生的問題上,個人認為不易過早定論。
突然想到掃地機器人,可能很多昆蟲的思維就像掃地機器人內部的電流一樣吧,從外部表現出來就是「我要掃地我要掃地」「誒呀快沒電了我要跑回去充電」。如果是一些活得較長並且表現出學習能力的昆蟲就更複雜些。
總之我覺得昆蟲和人思維上的區別可能就像是程序代碼的長短,最短的代碼只能print一個hello world,再稍微長點的代碼可以編出個計算器,更長的代碼則能編出各種遊戲。像我這樣的編程外行乍一看就無法想像英雄聯盟和計算器的聯繫。
謝邀。
個人認為只有兩點:生存,繁衍(進化)
他們未必有「想」這個過程,只是直接處理外部環境產生的信息並且簡單應對。就像一個已經編程完畢的電腦軟體。
外部環境變化——根據自身情況從選項中做出一個選項執行——成功,循環等待下一個事件/不成功,換個選項執行
大一的時候簡明動物學老師一句話說的好,昆蟲是把本能發揮到極致的生物。嗯,換句話說就是打遊戲的你反應不過來但是能下意識躲避殺怪
今中午吃什麼呀?
晚上吃什麼呀?
該睡覺了。
早上吃什麼呀?
中午吃什麼呀?
晚上吃什麼呀?
....
蟲兒更多的是對外界刺激的應激反應吧。腦就跟u盤一樣,你的u盤小自然存不下更多的東西。好多高級神經活動自然也就沒了。腦容量大的好處顯而易見,不過腦容量小的昆蟲,貌似比我們的存在期更長更久。
也許,我們比蟲子的更深刻。但是,它們比我們活的比我們更簡單。大道至簡,不是嚒?
非內行,坐等做腦科學的大佬來答。
以我一點粗淺的認知,昆蟲應該是沒有人類理解的那種「想」的概念的,行為模式更像一個複雜的能夠對外界環境做出反應還有點學習能力的小機器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有生殖隔離?
※古生代各時期最大的動物是哪些?
※假如吸血昆蟲(如蚊子)能傳播HIV,人類世界會怎樣?
※公奶牛能不能產奶?
※為什麼鳥類的壽命長於同等大小的哺乳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