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國真正第一人,和其他割據者甚至後來的司馬,都不在一個層面上。
初期真的是大漢孤忠,其多舉動甚至都有些浪漫。初期可以說是挽狂瀾於既倒。
後期與其說年老昏聵,不如說當時的局面,他是有進無退,除了從丞相、魏王一路再往上走以外別無選擇。趙匡胤都會被黃袍加身,何況阿瞞身邊眾多打天下的能人?即使如此還是在有生之年忍住了,與其說是奸詐,不如說不脫本心。
為人氣魄恢宏,大開大闔。雖說樣子可能不夠帥,但是個性很令人心折,比如某人評價,孟德喝醉了會在馬上唱歌,好色到害兒子丟了性命,真是搖滾范的文藝青年啊。
尤其殺伐決斷,不受傳統儒學束縛容易,但是不搞那些外儒內法的做戲,就十分難得了。光是那個求才不求德,氣魄就壓倒多少人------------至今也沒幾個人敢學。曹丞相雖在漢末,卻有漢初人氣象。
無論做丞相還是做皇帝,放在歷史裡面都不遜色於他人。此外,做文人,作品樸實真摯;做軍人,戰場上敢賭。達到這個程度的人,在歷史上也不算多。

字數限制?NC粉是看不到這種東西的。好吧,總結:
雄才武略蓋三國,不如率性真情耀古今。


·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從前看《三國演義》潛移默化了很多對曹操的很多負面看法。比如奸詐狡猾,忘恩負義,更有《三國演義》上一句「寧叫天下人負我,休教我負天下人」而似乎板上釘釘了。


但一個事實是,沒有任何一種成功是輕鬆得來的。


尤其是在東漢末年這一水深火熱的環境中,普通人能否生存下來都是未知數,更何況是建立一番事業。王陽明說過一句話,古往今來做出一番事業的人,都有一種真摯的精神在。必定是心中有所追尋有所期望,所以才會一生戎馬,而百折不撓。


平心而論,能在史書上留名的人,無論智識或武力或為人處世基本都會比同時代普通人的平均水準高出一大截,更何況是在如此腐朽而黑暗的朝代末年能建立一番功業的,因此我們現在談論古人的時候「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錢穆《國史大綱》)。

我在孫權那個回答里,講過我對三國幾位君主的感情:「我是喜歡曹操的,敬服劉備而畏懼司馬懿」。

現在在這裡大概講一下前半句話的由來,之前寫過一篇《魏武故事》,古文大家都沒耐心看,這裡大概解釋下:

後太祖就見之,夫人方織,外人傳雲"公至",夫人踞機如故。太祖到,撫其背曰:"顧我共載歸乎!"夫人不顧,又不應。太祖卻行,立於戶外,復云:"得無尚可邪!"遂不應,太祖曰:"真訣矣。

用現在的話來說,曹操的兒子曹昂戰死後,丁夫人哭哭啼啼不停的怪曹操,「你看看你,把我兒子都害死了,一點兒都不想念!」曹操一開始還能忍著,想著自己也確實不好嘛,兒子都死了。被說得多了就煩了,乾脆遣送她回家了。


過了段日子,心裡估計又有些後悔,自己親自到娘家來接她。丁夫人正織布著呢。僕人們告訴她曹公到了!丁夫人不動。


曹操站在她背後看了一會,輕輕拍了拍她的背說:「跟我一塊回家吧?」

丁夫人沒有回頭。

太祖走到門外,又喊了一句:「真不跟我回去了?」

丁夫人還是沒動靜。

曹操感嘆了一句:「真分了啊!」

曹操對敵人「奸詐狠辣」,對自己媳婦兒倒是好話說盡,溫柔到底。這可跟一些在外面吆五喝六,在家裡打罵自家媳婦的男人強多了。他後來還特意叮囑讓丁夫人改嫁,不過也沒人敢娶。

至於曹操臨死前囑咐的「分香賣履」,還特意關照銅雀台上的女伶們的辛苦生活。蘇東坡認為這失了一代梟雄的威風,臨死前想的事情還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我倒以為恰恰相反,這才是曹操身上一些真正的閃光點,不做虛無模糊的完美梟雄,只願做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劉備一輩子政治正確,臨老玩了一把兄弟情仇,聯營七百里施壓於吳國,甚至早年也是氣血方盛,怒鞭督郵(他對人民仁愛,對朋友義氣)。


張良晚期焚香學道,不問朝堂事,年輕時卻也聚集起眾多豪強,親自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


曹操為官之初,造五色棒,鞭撻豪強,後來得罪權貴,只能避禍辭官。


他們都是人傑,我有時忍不住想,如果他們凡事都隱忍低調,完全冷漠的向自己的終極目標進發(司馬懿、王莽),肯定成功的機會會大很多,然而,正是他們那些血性之舉,才真正讓人感到英雄的血肉,雄傑真實的人性。

也才更值得讓我們欽佩。

在當時人人都說假話謀取官位的時候,他是少有的敢講真話的人。


在早期他真的是大漢孤忠,初當官時,不畏權貴,秉公執法「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不避豪強,皆棒殺之。後數月,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夡,莫敢犯者。」

然因得罪權貴,棄官去職。

年少的理想熱血受到了現實無情的打擊「是後政教日亂,豪猾益熾,多所摧毀;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復獻言。」

二月,卓聞兵起,乃徙天子都長安。卓留屯洛陽,遂焚宮室。是時紹屯河內,邈、岱、瑁、遺屯酸棗,術屯南陽,□屯潁川,馥在鄴。卓兵強,紹等莫敢先進。太祖曰:「舉義兵以誅暴亂,大觽已合,諸君何疑?……」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早年各路勢力會盟,商議剷除董卓,談了半天每一個人動,都是光說不練,怕損失自己的兵將。曹操急了,對他們喊了一大通沒人聽:玩手機的玩手機,摳指甲的摳指甲,轉佛珠的轉佛珠,諞閑傳的諞閑傳,氣得曹操憤而離營,決定自己帶兵前進。

他還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有自己內心的信仰並為之而奮鬥的熱血青年。可是現實總是殘酷。


後來他逐漸成熟,然而心中的英雄夢依然沒有破滅,他是有匡扶社稷之心,救濟蒼生之志的。他敢作敢當敢說真話,為人詬病詆毀而代以諸般「大笑」。


曹操的幾則小事也讓人感到他的可愛。比如:


「建安中,曹操於南皮攻袁譚,斬之。操作鼓吹,自稱萬歲,於馬上舞。」


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就是個逗比兒,仗打贏了,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而彼時的皇叔早在曹操和袁紹合夥偷新娘子的時候就已經極為成熟了。

袁暐獻帝春秋曰:太祖圍濮陽,濮陽大姓田氏為反閑,太祖得入城。燒其東門,示無反意。及戰,軍敗。布騎得太祖而不知是,問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黃馬走者是也。」布騎乃釋太祖而追黃馬者。門火猶盛,太祖突火而出。

這則故事的場面則有些無厘頭了。


呂布一個下屬逮住了曹操,大聲喝問:「嗨!你小子知不知道曹阿瞞往哪兒跑了?」曹操一想,有戲,於是縮著頭對他說:「報告!就前面那個騎著黃馬的人就是曹操了。」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曹操寫的《讓縣自鳴本志令》:

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


去官之後,年紀尚少,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內自圖之,從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與同歲中始舉者等耳。故以四時歸鄉里,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後徵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他本來最高的願想也只是做大漢朝的將軍,臨死之前有墓碑上能刻上「征西將軍曹侯之墓」心裡已經很滿足了。


曹操任濟南國相時,下屬官吏多趨附權貴,貪贓枉法。曹操奏請撤免八個縣官,下令搗毀六百多所祠廟,嚴禁祭祀鬼神,因此得罪了當時的權貴近臣。於是託病辭官還鄉,年方三十來歲。


而後築精舍,秋夏讀書,冬春射獵。他懷著讀書人最樸素的理想與願望,如孔子所言:如果世道還算清明,就努力做官為人民造福,如果世道污濁,就掛冠而去,等待清明時代的到來。


他講實話「設施天下無辜,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他還告訴我們,他不是想當皇帝,他之所以不肯丟掉兵權,是因為真的退隱以後,肯定會有人害自己,把話都講到這份上了。

呂思勉評述曹操時講:「魏武帝的已亥令。還有可注意的兩端:


其(一)是他怕兵多意盛,不敢多招兵,這正和後世的軍閥務求擴充軍隊,以增長自己權力的相反分裂時代的爭鬥,其禍源都是如此造成的。

其(二)他老老實實說:我現在不能離開兵權,怕因此而受禍,不得不為子孫之計。又老老實實承認:想使三個兒子受封。以為外援。這是歷來的英雄,從沒有如此坦白的。天下惟心地光明的人,說話能夠坦白。遮遮掩掩,修飾得自己一無弊病的人,他的話就不可盡信了『現代的大人物,做自傳的多了,我們正該用這種眼光去判別他。


《三國志。郭嘉傳》說:嘉死之後、魏武帝去弔喪,異常哀痛,對荀飲等說:"你們諸位的年紀,都和我差不多。只有郭奉孝最小。我想天下平定之後,把事情交託給他,想不到他中年就死了。這是命呀!。


可見得他的本意,在於功成身退,後來不得抽身,實非初意。至於說他想做皇帝。或者想他的兒子做皇帝,那更是子虛烏有之談了。


人生在世,除掉極庸碌之輩,總有一個志願。志願而做到,就是成功,就是快樂。志願而做不到,看似失敗,然而自己的心力,業經盡了,也覺得無所愧作,這也是快樂。志願是各人不同的,似乎很難比較。然而其人物念大,則其志願愈大,其志願意大,則其為人的成分愈多,而自為的成分愈少,則是一定不移的。哪有蓋世英雄,他的志願。只為自己為子孫的道理?說這種話的人,正見得他自已是個小人,所以燕雀不知鴻鴿之志了。」


1、一個很重視人才的人,失去人才會令他非常痛苦;
2、一個很有氣勢的人,寫的詩非常宏大;
3、一個很有文採的人,有著非凡的文學成就;
4、一個不怕逆境的人,在進行以少勝多的戰爭時有條不紊,用盡心機!


正史中的英雄
演義中的梟雄
戲劇中的奸雄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

唯一一位以正面形象出現在太祖詩文中的人。
唯一一位太祖以之自比的人。

要知道太祖可是連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敢說沒什麼卵用的人,能讓他看中,那真是超越了時空的人傑。


"曹公斬呂佈於白門敗袁紹於官渡此武勝也
曹公屯田治水使中原穩定,百姓安居此治勝也
曹公任賢用能前有令君為其治國後有奉孝為其謀略,文有公達、文和為其用,武有妙才、文遠震八方,此其德勝也
曹公用兵如神,以弱勝袁氏,千里擊烏恆斬蹋頓,計殺二袁,此謀勝也
曹公與劉備共論天下識英雄為使君與曹爾確不忍加害此其仁勝也
曹操唯才是舉有大功確不計小惡,聽逆耳以納忠言,不以勝戰罰諫臣,不以勢小懲叛將此其明勝也
曹公降關羽重情義放關羽重義氣此其義勝也
曹公奉天子以令不臣,有天下三分之二不稱帝此略勝也
曹公一曲《短歌行》唱出一代的豪氣,一首《蒿里行》道出百姓不盡的苦難,一首《觀倉海》氣勢磅礴千古傳誦,此氣勝也。
曹公降鮮卑戰烏桓敗匈奴使番邦來宜北方民族大融合為後代奠定統一全國的大好形勢此強勝也
有此十勝,袁氏何能不亡,呂布何能不滅,馬超何能不敗,外族何能不服,漢朝氣數何能不盡,天下百姓何能不歸心,智能之士何能不盡用,將士何能不死報,後世何能不佩服,今人曹迷何能不驕傲。
他是中國史上的英雄是中國人的英雄,是中國人民在世界政治軍事上引以為傲的英雄。"


潤之就是弱化版的孟德,最終一統中華。


x先生,或者叫*先生


最近在看顧誠老先生的《南明史》。

1644年,李自成大順軍前鋒部隊攻克北京。倒行逆施,不得人心。逼反吳三桂等關寧軍將領先投大順再反投滿清。大順軍先輕率地在一片石這個地方與關寧軍作戰,吳三桂作戰不利。於是大約8萬滿清軍加入戰鬥,大順軍被壓制。大順軍退守北京之後不久,不戰而棄北京,遠遁山西。滿清兵不血刃佔領北京。此後約3個世紀,北京再也沒有恢復到漢族政權手裡。大順軍接來下在滿清軍隊面前就是一敗塗地。整個中原就要迎接自蒙古人入侵南宋以來最殘酷的一次征服。

如果是別人,能否擊退滿清呢?如果是別人,能否守住北京呢。就如當年劉秀守昆陽,劉裕守健康。守住了,接下來就是一馬平川。守不住,接下來敗亡就是時間問題。

出於此,再複習了下曹操征伐烏丸三郡。首先,曹操清晰地認識到了烏丸才是河北禍亂的背後推手,把烏丸當做一個強大的敵人來嚴肅對待,主力傾巢出動。其次,使用熟悉內情的當地人士作為嚮導兼參謀,從小路以懸軍出盧龍塞繞到烏丸大本營處。再次,雙方決戰時,把握住關鍵時機,主動出擊,把作戰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手裡面,一戰而定乾坤。烏丸20多萬人頃刻被降服,河北邊塞也得以平定。

整個作戰一氣呵成。每個步驟都體現出深厚的基本功。不愧於「魏武用兵 彷彿孫吳」這樣的評價。反觀李自成呢?既沒有穩定北京人心的政治手腕,一味沉溺於政治報復。也沒有認識到主要敵人是強大的滿清八旗軍,被滿清軍隊作為以逸待勞的預備隊打垮。退守北京後,士氣低落,直接不戰而逃。跟曹操比起來,真的是高下立判。這樣的人,骨子裡不過還是個流寇。李自成身死國滅,確實是死得其所。

回到文章開始的問題。如果換做滿清對決曹操會怎麼樣?我覺得曹操會把滿清軍隊按在地上打。1644年的滿清軍隊本身一開始就是逡巡不前,大多數滿清貴族並沒有爭奪天下的堅定決心。如果沒有牆頭草的明朝士人和倒戈的前明軍的勾結合作,怎麼可能鯨吞遼闊的關內大地?滿清並不強,而是它的敵人實在太弱了。遇到曹操這樣頑強的對手,只有死路一條。曹操能在歷史上留下梟雄的名字,確實是實至名歸。

============================= 一點廢話 ===============================

在對比一下曹操的對手是什麼level。
三國時期,吳和蜀都各自征服了自己境內的蠻族,而吳蜀都是曹操有生之年未能征服的對手。吳蜀滅後幾十年,晉室也永嘉南渡。桓溫北伐,遇到一個諸葛亮時代的老頭。問諸葛亮在世時咋樣。老頭說:諸葛亮在世時也不覺得如何特別,但是他死後居然也沒見過比他厲害的。桓溫嘆服。


為啥一直沒人引陳壽的評價

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這個已經非常到位了。


好謀善斷,用人不疑--(治世能臣)
勇率三軍,平定四方--(亂世梟雄)
詩詞歌賦,建安風骨--(文藝青年)
魏武大帝!寥寥數語,安能勾勒黃沙夕日!俱往矣,忠奸爾爾,世人言,不足道。
所謂英雄,不知亦知。


一是有才華二是有浪漫主義情懷這貨如果生在現代要不是GEEK要不是詩人要不就是中二病少年!


一個妥協了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最近讀曹操的史料,他的一句話讓我感動不已

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這是男人的責任
也是男人的浪漫


1、【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並無篡漢之心。(不要把兒子的過全部歸到老子頭上。
2、「幕府政治」的創始人(一許二鄴),近為孔明之師,遠肇日本七百年幕府。
3、文章暢達,能抒胸臆,越古超今。
4、實行屯田,安定民生與邊防,為租庸調製之先聲,後者是盛唐之基礎。
5、最了不起的是提出了「唯才是舉」,從善如流。對世家望族的政治壟斷宣戰。
6、雖然不是「軍神」,但軍事上成長極快,最終得以超越一切對手。


曹操是在一個日神死去的時代自我實現為酒神的人。


格局之大,無出其右,匡扶社稷,漢之英雄。


當年我讀那本黑曹老闆黑的正嗨的《三國演義》的時候,在一個瞬間被圈粉:

龐統入仕的時候,先是周瑜、魯肅向孫權推薦,結果是孫權一看這人,「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長得太丑。可能是被江東雙璧慣壞了審美,吳侯丟下一句「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時,卻來相請。」然後就撂一邊了。

魯肅無奈,想想說,反正現在孫劉是一家,要不你去劉備那吧,還寫了封推薦信。結果劉備見了,反應是「見統貌陋,心中亦不悅」,就打發到耒當縣令去了,「統思:玄德待我何薄!」

不知道書中的鳳雛先生在耒陽終日醉酒取樂之時,可曾還記得,當日赤壁巧獻連環計時,曹操「聞鳳雛先生來,親自出帳迎入」,備馬登高,同觀軍寨;那時的龐統高談雄辯,應答如流,操深敬服,殷勤相待,下席而謝。

《演義》縱然褒劉貶曹,曹操的氣度胸懷,雄主眼界,依然遮掩不住。

————————————————

畢竟這年頭,能遇上不看臉的CEO多不容易!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話,我估計應該是無人不知的吧,曹操,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英雄,有謀反之心,但無謀反之勇,到最後還得讓他兒子搶去,這是後話,暫且不說,這第一講先從曹操的出道講起。
——————————————————身份———————————————————————
曹操的身份實在特殊,他出生在宦官世家,還不是簡單的宦官,那可是太尉曹嵩,世代都是高官,家裡有倆小錢,但這個小曹吧,從小就是個紈絝子弟。
——————————————————強暴新娘—————————————————————
這話題太敏感,不過正表現出了曹操少年時就凸顯無疑的智慧,曹操本來就早熟,那天,他和袁紹看見有人在鬧洞房,心裡那個好奇呀,就跟袁紹商量,要強暴那個新娘,袁紹也真敢做,就這麼一二三四五,他倆把別人騙出去,還真把新娘偷出去了,你說也是,袁紹關鍵時刻掉鏈子,掉坑裡了,曹操那個急呀,哎,還真別說,曹操還真行,看見一伙人從那邊尋找,大喊一聲:「賊人在這兒!」袁紹一聽這話,嗖地一下就竄出來了,二話不說,撒丫子就跑,曹操背著新娘跟著,就這麼著,曹操又幹了一件大壞事。
——————————————————可算出道了————————————————————
公元174年,曹操被舉孝廉,政治能力非同尋常,剛上任,就製造五色棒來懲治惡人,蹇圖違禁夜行,被曹操用五色棒活活打死,這可了不得,蹇圖是何許人也,他可是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於是明升暗降,被調到頓丘,這還是輕的,誰讓他爸是曹嵩囔。
公元178年(光和元年),曹操因堂妹夫濦強侯宋奇被宦官誅殺,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其後,在洛陽無事可做,回到家鄉譙縣閑居。(此段源於百度百科)
還好,180年,朝廷厚著臉皮把曹操給找回來了,給他個議郎噹噹,但那時漢朝已是朽木不可雕了。
之後的黃巾起義就一筆帶過了,下次直接從董卓「起義」說起。下面是一小結,評價一下這段時期的曹操。
——————————————————第一次小結————————————————————
1.曹操少年任性好俠、放蕩不羈,青年時就鋒芒畢露,正直剛毅。
2.智商絕對不低。
3.野心還沒露出來,但赤子之心已暴露無遺。
4.確實是好色,以後還會害他。
5.此人人緣真好。(朝廷還能想起他來,雖然有一部分家族因素)

(希望採納我的意見,如有時間,我還會不定期地補充,爭取寫完曹操一生的評價,在此感謝題主,給我這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如有異議請私信)


其貌不揚,敢愛敢恨,有喜有惡,雄才大略,愈挫愈勇。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推薦閱讀:

孔明真的有那麼神嗎? ?
為什麼荀彧的粉絲不如諸葛亮多 ?
白門樓的時候劉備為什麼要提醒曹操啊?
為什麼自東吳以來,南方政權總是把首都建在南京而非江漢一帶?
為什麼曹操的手下叫曹操丞相而不是主公?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調查類問題 | 三國 | 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