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恩索爾的這幅畫?

看了一下午,覺得十分吸引人,想聽聽專業評價。


被面具包圍的自畫像

這是作品名,瞬間能get到很多


首先我們不看恩索爾的出生和他的背景,單純看他的畫……

這是他1880年的畫,還不是很變態,看得出來受到同時代印象派的影響。但是畫風已經很具有情感表現了,而不是像莫奈那樣更注重表現自然。

戴花帽子的自畫像,這個時候也比較正常,但是對比別人家孩子的畫,你就知道這傢伙一定不會正經畫畫……

畫面上不安分的色彩並不是他不修邊幅,如果你比對兩幅作品就能感觸到恩索爾的自畫像有表現力多了,不管是他的眼神,鮮花帽子帶來的強烈對比,粗糙的筆觸和不走心的輪廓……都說恩索爾是鍾情於畫面具的畫家,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從這幅自畫像看到他在表演?
我們再看下面這幅就知道,恩索爾在怪異的畫風上一去不回了……

我們知道,粗糙的線條讓人感覺不舒服,代表著不和諧,躁動,混合的,不幹凈的色彩讓人覺得隨意,瘋狂,就像小孩子拿著蠟筆亂塗亂畫。任何一幅畫都是由線條和面構成的,乾淨流暢的線條塑造嚴謹的輪廓,純潔細膩的顏色可以構成塊面,線和面,是畫面的基本要素。用線最牛的是文藝復興早期的波提切利,感受一下認真畫畫給人的視覺感受~

但是恩索爾註定不是文藝復興那個還在探索怎麼畫畫的又看好又像的年代了,他所在的年代照相機已經發明,古典主義已經叛變,藝術要為藝術家自己的情感說話,而不是政治的附庸了。

所以恩索爾把線條和色彩都搞得亂七八糟的,構圖也是塞的滿滿的,再加上怪異的表情,讓人看了心裡毛毛的。

你說他亂用顏色嗎? 不,他高明的很。白色是最不好表現的顏色,在這幅畫里他用深紅和藍色壓住了。

題主說的這幅戴面具的自畫像,已經融合了他99年以前的構圖和用色風格。恩索依然戴著花帽子,身邊是一群戴著面具的人,前面是暖色調,後面是陰森的冷色調。我們生活的人間,人潮人海中,難道不是每天站在一張張面具當中嗎?只是此時的恩索爾,眼神卻顯得無比真誠。

後期風格更加赤裸裸的揭示現實。

自然酷愛面具,和梵高一樣,這個時候對日本文化破感興趣。這幅畫中的靜物擺設其實是很古典的,完美的三角形構圖。可是一個美麗的房間,夢幻的藍色,異國情調的浮世繪,在他眼裡都變成了孤獨的~冷酷的~魔鬼一般的地獄。

這裡不得不說到恩索爾以後的抽象表現主義得庫寧。

得庫寧筆下的女人體,實則上是觀眾此刻野獸般的慾望。
此時,已經沒有美術這種東西了,而是藝術。什麼是藝術?藝術與哲學,藝術就是引發人的思考,代替宗教讓你去內醒。至於美和愉悅,讓鋪天蓋地的廣告去完成就好啦!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越來越只聽說藝術家這個詞,而不是美術家~畫家~的原因。

馬蒂斯的色彩,是不是和恩索爾很像呢?這裡不是說誰一定影響到誰,但是恩索爾能那樣去搭配色彩,在藝術史上一定有內在的規律和邏輯。攝影發明以後,繪畫只能越來越平面和簡略,回到孩子的狀態。而此時藝術家的責任就是去不斷的思考,不斷鍛煉思維的敏銳,不斷提取精華的部分,用有形的東西去表達出來,然後讓更多人感同身受。

而恩索爾只是個開端而已~

所以我們看畫的時候多去比對這個藝術家不同的藝術作品是很有好處的,順便分享給大家wikiart 這個軟體,超好用。

ps :恩索爾獨特的性格和他的人生對他的畫風也有影響哦,這些可以去百度搜一下就知道啦!

晚上睡不著,不請自來……


刷刷朋友圈就知道多少妹子和閨密的自拍模仿大師作品。

網圖侵刪除


細思極恐,但丁的地獄


我不專業,但是希望跟大家交換一下想法。

我認為這張圖思索爾可能以五種心情畫這幅畫:
1.
以人臉表達想法,色彩為輔,用自己被各種人,各種表情所包圍,表現出作者面對各個異議或人時的心理,糾結而痛苦。

2.
以色彩為主題,表現出作者心中對社會眾種人的比喻

3.
將人臉和色彩以相同的重量描繪出作者作者在人情社會中的手足無措

4.
啥都沒想,就是想畫一幅很有內涵的自畫像,內涵是什麼自己都不知道

5.「聽說我們這裡有個白痴,是你嗎」「不是」「是你嗎」「不是」
「那你們說是誰啊!?」
「是你吧」


嗯…怎麼說呢,第一感覺有一種在混跡在荒誕與現實中的鋼鐵森林裡奔跑的感覺,保持真我,獨立孤單中尋求歸屬感。
然後仔細看,色感豐富,大調是暖色調,作者眼前投向的人物是暖色調的,後面的人物是冷色調的,作者眼神憂鬱投向的世界大體像花花綠綠的劇場上幕布拉開各自在暖光等下獨舞的舞者,無法融入的孤獨。
了解了一下作者的其他作品與生平,感覺作品偏向於現實主義吧,從印象主義在瞬間中抒發情感過度到抽象的色彩直抒胸臆,畫面抽象化表達情感。

以上是亂七八糟的我個人觀點。


第一次看這幅畫,看了兩三分鐘,確實有種被吸住的感覺。看著密密填滿整個畫面的許多人臉,無論是因為筆觸勾勒還是色彩運用,我感受到如下辭彙:擁擠,貪婪,恐怖,空洞,冷漠,惡意,嘲笑,遺世獨立,孤獨。我覺得題主應該也是被這些複雜豐富的感覺包圍了吧。


首先,紅色作為畫面分割的要素在一個極好的比例上,並且與其他色彩的配合相得益彰,是一個非常富有美感的作品。然後就是所謂的作者個人情感暗示啥啥的,個人覺得百分之七十都是吹牛逼,美感是一切美術作品的原動力。
所謂的 藝術 不是美術。


推薦閱讀:

中國有哪些好的行為藝術家呢?
數個世紀後的藝術史和思想史中,是否會出現其他辭彙指代今天的「現代主義」?
是因為攝影技術的出現才使現代繪畫藝術演變成現在的模樣么?如果沒有攝影,還會有塞尚、畢加索等的出現么?
有什麼比較好點的關於中國現代、當代藝術的書刊、雜誌或文章推薦嗎?
藝術是為了什麼?

TAG:藝術 | 繪畫 | 評論 | 現代藝術 | 藝術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