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在遭遇投訴後,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狀態?

來訪者今天提出20萬的精神損失賠償,不然就媒體曝光,我們已經請了律師。突然覺得一塊石頭落地了。

———————————————————————————————

問題補充寫太多,後續補充寫在回答里。

剛剛接到通知,來訪者又一次打來電話,不知道這是這幾天第幾次了。有些同情給我約到這個個案的助理。

中心決定退費,我雖然很搖擺,但是還是同意並簽字了。對於公司來說,重要的口碑吧,這件事對公司可能產生的打擊確實是不可預期的。

接下來是周四的固定督導和個人體驗。之後會補充接下來的內容。

———————————————————————————————

謝謝西城老師的回答,這個回答讓我剛被督導安撫的情緒又感覺放鬆了一些。確實像西城老師所述,諮詢師自我評價很重要,當我自我評價降低的時候,來訪者也會有明顯感受的,不要問我很出此言。

每個個案對我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關係,我不是大咖,也不是新手,代表的是掙扎在心理諮詢第一線的大多數諮詢師。

社會諮詢和學校醫院最大的區別在於,我們沒有很好的背書,我們的口碑,聲譽,生存,都依賴於來訪一次次的評價,無論你幫助過多少人,成功過多少次,一次失敗都可能讓你萬劫不復。

看似心理諮詢師收入不菲,其實我一周16個小時諮詢,到手的50%看似不少,實際上支出包括督導、個人體驗、系統培訓、技能培訓。真正收入也就是個白領級別。

為什麼我會很在乎投訴,因為一個投訴,無論什麼原因,如何處理,我的新個案量在一定程度上會下降;甚至如果調整不及時,無法面對來訪者的負性移情,會讓老個案脫落;涉及預約助理對我的信任,自我評價降低;情緒處理周期。幸好我的老來訪夠多,如果是個新手,可能未來2個月要借錢度日了。

———————————————————————————————

剛剛有人問我價格和新手的問題。我陳述一下,我做了11年心理諮詢工作,從一線分診助理做到諮詢師,並非新手。價格是600/小時。來訪者說的2400含一次預約費用。我問這個問題不是單純的說我完全蒙圈不知道如何處理,公司有全面的處理流程,我什麼都不會也會被教育應該怎麼做。但是這次投訴是預料之外的,很有借鑒意義,實名提問,就是不怕推敲,後續會持續跟進。直到全部處理完。有些朋友希望把來訪者具體諮詢問題呈現的見諒了,我不會在這裡曝光。

關於我的「鴕鳥」,老子都說寵辱若驚,我再諮詢之外就是凡人,不希望被理想化過高。我有自戀型人格的特質,這是我一直處理的問題,所以我不反駁這個了。

———————————————————————————————

剛剛結束督導,發現了幾個問題,和大家探討

1、來訪者的憤怒從何而來。督導的過程中,我把來訪者發給我的錄音放了一遍,發現了一個我主觀忽略的,其實非常重要的細節,在最後一次諮詢開始的時候,來訪者表示,幾次諮詢很有收穫,將自己的心得和問題整理成冊,希望給我看看,我沉默了大概1~2秒的時間,說我希望可以更多的直接聽到來訪者直接向我表述,材料可以諮詢結束後看,來訪者直接表達了情緒,但是我處理的有些生硬。似乎一切的糟糕從這裡開始。督導師建議,反思當時的沉默是不是有攻擊或者不認可,自己如何處理類似的問題。

2、督導師表示,我對來訪者的人格評估神經症水平,有些不合適,來訪者社會功能很好,但是又有自戀暴怒的一些問題,不合理的期待,只選擇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對自己有利的)理解。督導師建議我重新評估。

3、我自己的反移情處理,覺察不夠徹底,對來訪者抱有了不合理期待,因為來訪者在諮詢中表達的認可而放鬆了警惕。

4、我自己的自戀,這個讓我找個人體驗處理。之前的反思都是在自以為是的滿足自己的自戀。(捂臉)

5、諮詢結束前,雖然處理了來訪者的情緒,當時來訪者還道謝,但我沒有主動約下次諮詢時間,是我的潛意識拒絕了來訪者。(再捂臉)

——————————————————————————————

謝謝各位的回復,聲明一下,我諮詢的第一次會做一些前期準備工作。第一,我諮詢前15分鐘我會和來訪者確定來訪者諮詢目標和諮詢方式,我的受訓是精神分析和焦點。第二,諮詢中會遇到一些困難,我們需要共同克服,所以如果有想法可以直接提出。第三,我不是法官,會站在中立的角度,所以也不會給建議。

其實我給來訪者展現了一些,把選擇的優劣擺在他面前,最後沒有給出明確答案,讓他自己看。

———————————————————————————————

關於督導,我一周兩次督導,一次團體,一次個人,另外兩次個人體驗。投訴發生後,公司強制要求增加一次督導。還沒進行。

———————————————————————————————

今天又一次被投訴了。今年第一次,今生第17次(被直接要求退費賠償的)。

一個進行了三個小時諮詢的來訪者,在未經商議的情況下對諮詢進行了錄音。並且郵件投訴、電話投訴,要求退費。我很慫的妥協了。

被投訴的瞬間我像一隻被驚嚇了的鴕鳥關掉了郵件。平復了3秒鐘後,再次打開郵件。省去來訪者個人信息和諮詢內容,郵件內容如下。(來訪者同意公開,並已經公開了部分諮詢錄音)

本來全程錄音是怕我漏聽了什麼,現在一回放,我發現花了2400元我到頭來連一個像樣的點子都沒有得到,只有「應該做好自己」和「情感是兩人共同努力才能穩定」這樣的廢話道理,而我想諮詢的問題最後全部被以可笑的方式搪塞。我的目的只是想解決眼下的問題,卻把我從小到大,七大姑八大姨全部問了一遍,浪費時間,最後給我講不知給多少人講過的哲學故事讓我自己悟,再讓我猜謎拖時間,你們知道嗎?我現在聽這段錄音時氣得直樂,感覺我不是找了個心理諮詢師,而是找了個禪師,這件事你們要是不給我一個答覆,我一定會把錄音部分截取,拿去相關部門投訴,再找媒體披露,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我可以把錄音中的「亮點」一併發給你們和敬愛的朱老師,,或者找我的記者朋友去你們的朱老師再「諮詢」一番,我相信他們應該都挺有興趣的。

我反思了一下

1、我沒有給來訪者是否應離婚的明確答覆。

2、我拒絕直接用專業術語來定義兩人的關係模式,而是用發問的方式讓來訪者感受自己在經歷什麼。

3、嘗試更全面的收集來訪者的成長資料。

4、我感覺我被威脅了。但是卻無法說明自己錯在哪裡。自認為沒有什麼問題。中立,剋制,遵守倫理。

但是來訪者的逼問確實讓我情緒起伏不定。來訪者受教育水平很高,強勢,理智,人格處於神經症水平。


從題主的描述來看,你是一個靠譜的諮詢師。有體驗有督導,且不論技能如何,至少對待工作的態度是負責任的。
也許從資歷來講,我是你的後輩,然而我還是會想把心裡的疑問一吐為快:
我不理解的是,為什麼要把問題發在這樣一個公開平台?還把來訪者的信也放上來了?
不能在私底下和你的督導和分析家去討論嗎?還是督導和分析家都不足以容納你的焦慮?
還是說這個個案帶來的反移情如此之強烈?如果是這樣,我也同意可能要重新評估個案的人格水平。

然而無論如何,我都覺得不適合在公開平台透露這些信息。
從諮詢師的角度,即使是來訪者同意的,我覺得仍然會有風險。比如:你在評論里說他自己選擇要成長性諮詢,但是在他的投訴里說他只是想要解決當下的問題,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矛盾啊,到底是你們溝通的誤會還是來訪者自相矛盾?如果是後者,我擔心他會不會自相矛盾的又出來反對你的公開,進一步為難你呢?
從來訪者的角度,你這樣實名提問,如果來訪者看到了,他還會看到大家的回答,他的內心會被激起怎樣的情緒?即使你們停止了工作,即使他已經退費了,但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就完全不需要保護來訪的隱私了呢?而你其他的來訪者看到了之後,又會對你產生怎樣的想法呢?

為什麼所有回答里沒有人有我這樣的疑問?


首先感謝題主的分享。
一直認為失敗的案例與成功的案例具有同等的價值,特別是對待其他的心理諮詢新手來說,很有參考意義。
但同時很少有諮詢師願意在大眾媒體上分享自己失敗的經歷,題主很勇敢,給你點贊。這是我說感謝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題主的敘述流暢清晰,感受也很豐富。基本上聽完我就能構建出整個過程。
只是有一點,神經症是一組障礙的統稱。比如焦慮症,強迫症,軀體形式障礙。一般不會用來形容人格。而人格障礙裡面也沒有神經症人格的診斷。精神分析裡面好像可以用來形容防禦機制。
是不是題主想說的是神經質。但是神經質主要用來形容情緒的不穩定,與題主構建的教育程度高強勢理智的來訪者並不一致。不管怎樣,個人對貼標籤的方式是持保留態度的。
題主敘述了整個過程,但沒有提出明確的問題。我猜你想問的是,諮詢師怎樣應對或避免投訴?
被投訴一般來說,除了反思案例本身,還可以處理三個層面的問題。
1.是否有法律風險?醫療行業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屬於高風險行業,特別是在目前取證責任倒置的原則下。一個諮詢師,需要小心的保護自己。這裡並沒有牽涉,不展開講。
2.職業道德風險。諮詢師受職業規定約束,比如說不能隨意錄音,不能泄露來訪者的隱私,不能與來訪者發展親密與性的關係。但是來訪者並不受這些規定的限制。因此諮詢師需要格外小心。文中並沒有涉及這一部分不展開。
3.執業能力風險。心理諮詢師是使用自己作為武器的工種,諮詢效果的好壞很多時候依賴於來訪者的評價。
被投訴,可能受影響的地方不止是名譽,還有執業的自信心。這一部分是需要著重處理的。
我從題主的敘述裡面提取了一個關鍵的點。被投訴之後的反應,題主說的是「像被驚嚇的鴕鳥一樣關掉了郵件」。
這個時候,如果題主再回到那個場景,你當時的感受是什麼?當時想到了什麼?
我覺得在這也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如果讓我來模擬題主的心情,我可能的感受是恐懼,害怕,想避開,可能的想法是,這封郵件揭示了一些我不願意承認的東西,這個來訪者發現了我的秘密,也許我根本就不適合當一個諮詢師,對,我的同事知道後肯定會在背後笑我。
如果有這些觀念,都是有必要拿來討論跟處理的。

跟臨床不一樣,心理諮詢除了一些基本的原則,並沒有太多的成型的套路或者說臨床路徑,諮詢效果的好壞很多時候依賴於來訪者的評價。
這使得心理工作者需要有更成熟的自評系統,更正向的自我對話語言與更穩定的人格。才能在這條路上走的更遠一些。
最後回答怎麼辦的問題。第一當然是是小心小心再小心。第二就是要多學習,多思考,更深的去了解自己,更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建構一個更好自我對話系統,建構一個更好的支持系統,包括督導,家庭,朋友等等。

一起努力吧,加油。


……

我記得07年中挪培訓的時候報案例,諮詢前15分鐘探討諮詢目標,本身就破壞了設置。這意味著?


作為談話治療,心理諮詢中永遠不是心理諮詢師說什麼,而且來訪者說什麼的重要性。

不是心理諮詢師做對或者做什麼,而且來訪者是怎麼做,想怎麼做,要怎麼做,能怎麼做,做了的影響,是什麼讓來訪者做或者沒做…… 來訪者的內心是怎樣的,那些涌動的,需要呈現的……


如果是離婚問題,來訪者永遠比我們了解其生活,那麼是什麼讓來訪者把人生中如此重要的問題好像要心理諮詢師做出選擇,這對來訪者來說意味著什麼?

「把這麼重要的選擇在這裡好像要我幫您選,這對您意味著什麼?」

這是不是和來訪者本身的心理諮詢目標,或者心理痛苦有聯繫?


怎麼說呢,接太實了。我們心理諮詢師只是過渡性客體,不重要的非投注客體,來訪者需要的是和其生活中心理中重要的自體客體工作,在諮詢中幫來訪者梳理,一起工作。

題主不只一次發生這種事件,需要督導的同時要找自己的心理諮詢師,探討自己所受到的影響。

祝好!

______

那個十五分鐘諮詢目標是提供來訪者自己思考寫,還是心理諮詢師免費去和來訪者一起工作協商?

三次都是憤怒到要refund退錢的話,可能這個有妨礙來訪者自我探索的機會。

是轉介或者估計再和心理諮詢師工作,還是直接如此處理?


好奇,心理諮詢師可以的話,把心理諮詢師自己講的內容隱去來訪者相關個人信息,來個逐文句字看看?


非常感謝這個話題,提的很好,從這些分析和結論的評語裡面可以看出,你是有經過自己認真思考的,也對求助者的一些言論進行了回顧和總結。現在我就說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吧。

1.我諮詢前15分鐘我會和來訪者確定來訪者諮詢目標和諮詢方式,我的受訓是精神分析和焦點。

這是我關注的第一個問題,當看到這一問題時,再聯想起求助者的投訴,我就在腦海里想像一個問題,是不是精神分析的諮詢模式,導致了求助者投訴?

在這裡我先給大家普及一下精神分析的一些知識。對於來訪者來說,精神分析的諮詢方式是其一個難點,也是被認為大家所不熟悉和接受的一種療法。好,精神分析的諮詢一般是什麼情況呢?

大部分人都了解,精神分析治療是著名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弗洛伊德所創建的一種特殊心理治療技術,既可適用於某些精神疾病,也可幫助人們解決某些心理行為問題。它是建立在潛意識理論基礎上的。

精神分析治療的原理是:發掘患者或求診者潛意識內的矛盾衝突或致病的情結,把它們帶到意識域,使就診者對其有所領悟,在現實原則的指導下得到糾正或消除,並建立正確與健康的心理結構,從而使病情獲得痊癒。

弗洛伊德最初與布洛伊爾(BIeuer,J.)合作時,主要採用催眠術與精神疏泄方法來治療癔症或神經症患者。後來,他認為催眠治療效果不理想,而且往往不能根本解決病人潛意識中的癥結,容易複發,以後他就放棄了催眠治療而使用「自由聯想」與「夢的解析」作為他進行精神分析治療的兩種主要技術方法。

直到現在,自由聯想與夢的解析技術也應用於某些諮詢過程當中。但是不管是新手諮詢師還是熟練的諮詢師,在操控這個技術會導致一個問題:來訪者的接受程度。

和其它流派的諮詢相比,精神分析似乎更長於為來訪者製造體驗。比如,當我們重新回顧自己童年歷史中的往事,常常會產生一些特殊的體驗,這些體驗對來訪者整合自身成長歷史很有幫助。不過這又回來了,我們在討論中建構了意義,討論的東西是不是真實存在,倒反而不那麼重要(在此借用動機在杭州老師說過的原話)

這就是精神分析這幾年來為什麼會有被現代心理學拋棄的這個說法,它太深奧了,又有點「空」,不太像認知療法或者人本主義一樣,被廣而接納,這個理論和技術本身需要求助者的自我參與。而當這種諮詢技術不太能接受或者理解時,就會產生一定程度的「阻抗」。

雖然不說,但實際存在,而這個問題是最影響諮詢效果的。

2.現在一回放,我發現花了2400元我到頭來連一個像樣的點子都沒有得到,只有「應該做好自己」和「情感是兩人共同努力才能穩定」這樣的廢話道理,而我想諮詢的問題最後全部被以可笑的方式搪塞。

我的目的只是想解決眼下的問題,卻把我從小到大,七大姑八大姨全部問了一遍,浪費時間,最後給我講不知給多少人講過的哲學故事讓我自己悟,再讓我猜謎拖時間,你們知道嗎?我現在聽這段錄音時氣得直樂,感覺我不是找了個心理諮詢師,而是找了個禪師。

這件事你們要是不給我一個答覆,我一定會把錄音部分截取,拿去相關部門投訴,再找媒體披露,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我可以把錄音中的「亮點」一併發給你們和敬愛的朱老師,或者找我的記者朋友去你們的朱老師再「諮詢」一番,我相信他們應該都挺有興趣的。

我把這一段求助者的原話截出來,目的就想說明一下一些問題,為什麼心理諮詢不被人接納,不被人受重視以及不看好的根本原因所在。

(1)從求助者來說,他只想諮詢師給建議,給答案。「我失戀了,要追女孩子,你要告訴我撩妹的技巧,而不是跟我說,撩妹不是目的,要提高自己。」

對,這就是心理學的一個難點。就比如說我要追女孩子,大部分人感興趣的是「如何追,用什麼手段追」,而不是會想「我哪裡還做的不好,做的不夠的,我自己去改進,然後才能獲得一段穩定的感情。

直接給答案、提建議要比自己想省事。有這點閑心自己想結果,還不如直接用別人給的經驗去處理問題。

(2)諮詢不是給求助者提建議,而是促進求助者領悟。領悟的過程當中,會旁敲側擊地說一些問題,不明說,相當於「暗示」,目的是讓你去想,有點「語義雙關」。也許表達的是這個意思,但實際上還有更為深層次的含義。

精神分析的療法有這個特點,會讓求助者思考,去想;

而CBT認知行為療法,例如貝克認知療法或者埃利斯的合理情緒療法,會有類似於「辯論」、「分析問題」的形式在裡面,求助者會感受到,哎,諮詢師和我互動了,有思想的交流,並且對問題有了一定程度的解釋。

從求助者的感受來說,他就會覺得這個諮詢師在關注他,尊重他,理解他,有這麼一個感受,不太感覺被孤零零地放在一邊,至少有個人可以在他最痛苦的時候,有個可以發泄的空間。

所以,在反思求助者投訴你的同時,也間接說明了一個問題:

實際上求助者對於心理諮詢的療法採用的各項技術不了解。催眠這些東西只存在於電視劇或者不專業的電影之中,而當出現在真實的環境里,相反還不覺得有趣了,會覺得難以接受。

這也是一個「現實」與「理想」的一個衝突。

3.一個進行了三個小時諮詢的來訪者,在未經商議的情況下對諮詢進行了錄音。並且郵件投訴、電話投訴,要求退費。我很慫的妥協了。

我很慫的妥協了,看到這句話的第一反應我覺得不太妥,而是能夠最好的進行溝通。從諮詢的權利義務來說,其諮詢過程都是要嚴格遵守的,在未經許可的前提之下不得進行錄音,不管是求助者還是諮詢師,擅自做了這事都是不合理的。

因此從過程來講,求助者反而還做了一件令人不合理的事,而諮詢師據此要和求助者溝通,去尋求一個合理的處理渠道。

我認為這個過程相對來說還是有必要的。

4.被投訴的瞬間我像一隻被驚嚇了的鴕鳥關掉了郵件。平復了3秒鐘後,再次打開郵件。

感覺這個就有點懵逼的過程,既是恐慌,對自己諮詢過程的不自信及失敗的挫敗感,也是對後續事情處理的擔憂。

但不必害怕,雖然從整個介紹來看,沒看出你們之間的諮詢對話,也無法做評價,但我可以看出你對心理諮詢的過程是很認真的,準備也很充分,認識也很到位,也很努力,並且還尋求了督導的幫助,整體而言沒有太多問題。

如果硬要說問題的話,技術可能就像你說的,處理反移情不到位、自戀型人格等等,但都不是問題的核心。

無論是什麼諮詢,採用什麼樣的技術,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諮詢關係,良好的諮詢關係是所有諮詢能否做好的關鍵。與其過多注重技術,和求助者在這方面的溝通更為重要。

以上說法不知道有沒有不合理的地方,僅供探討,很感謝這個話題,也學了很多東西,希望還有其他老師能夠交流一下,這也是我們諮詢里經常會出現的。


一周做到十六小時?很不容易啦,保重自己。多督導,多被分析。

你可以問問你督導有沒有遇到類似的事情,要求退費是個很容易碰到的狀況,我的好幾個老師都說遇到過,有的老師膽小就很痛快的退費,有的很講原則的就不退,按理來說你如果沒有做什麼實質性違反倫理的事,是不退的。

其實退費這個事是個停止交流的辦法,我挺佩服不退費的老師,站得住,願意繼續和來訪者交流。這有點刀尖上跳舞的意思,前提是真的沒有任何倫理問題,或者現實層面攻擊到了來訪者。不害怕來訪者大吵大鬧,不害怕對薄公堂。

我個人雖然實踐不是特別多,但也遇到過挺兇險的事,注意安全。


題主很早的時候就有邀請過我作答,我一直沒有寫,理由同 @yoyo chen ,知乎並非事宜討論這種臨床實務的場合,尤其是涉及到諮詢師來訪者一手資料(具體工作細節、個人通信材料、情感表達等等)的情況下,極有可能給雙方以及其他正在和諮詢師工作的來訪者帶來不可預估的影響。

既然有人認為題主還算靠譜,而題主對自己的職業認同是精神分析/動力學取向的諮詢師,那麼我就按照我所學習到的標準——一個4年系統受訓項目——來評價:

  1. 作為精神分析取向的諮詢師,匿名、中立、節制的三原則去哪兒了?諮詢師不僅應當考慮作為職業身份面對來訪者時要採取什麼態度,也要認真考慮自己在業餘、尤其是公開場合下自己的言行舉止透露出來的信息會給他人、尤其是給來訪者群體帶來什麼樣的形象。
  2. 一個諮詢師的從業環境到底有多惡劣、多匱乏,才會選擇像一個(沒有選擇的)來訪者那樣,將自己正在經歷的專業困境放到這樣一個非專業且開放性社交平台上求助?注意,我並沒有在說,諮詢師不可以絕望、諮詢師不可以感到無助,但作為一個幫助他人面對困境、尋找各種療愈可能和資源的從業者,所想到的合理求助就是這樣的?同理,什麼時候關於框架、設置和倫理方面的學習成為了需要在非專業平台上做的事情了?那麼多的書、發生過的案例、設計好的培訓教學模塊,非得有新鮮出爐的例子刺激後才知道去學?
  3. 並不是說從業者就不可以有公公社交活動、在知乎上就不能提問答題寫文章了。但作為和個人隱私工作的從業者,需要對此有非常清晰的認識:我說了什麼,別人可以從我的表達中讀出什麼。尤其是在互聯網,人活動和曾經留下過的信息很難被真正消除:每天都有各種轉載和爬蟲記錄、轉移和備份著知乎上的信息,只要是出現過的,就有被留下來並在將來被人找到翻閱的可能。以本題為例,最合適的情形應當是僅給出提問的問題,最多在問題描述下給出大致討論的方向引導。而實際上的問題描述(甚至還在更新),透露出大量的關於來訪者和諮詢師以及所在機構的個人信息:通過對時間、姓名、工作方式、內容細節等等的分析,挖掘出更多更大量的信息簡直不要太容易。而這些信息的泄露,和來訪者是否錄音,是否公開信件、是否找記者採訪沒有任何關係,而是諮詢師個人疏忽造成的。
  4. 管好自己的反移情!不管你對於反移情的理解是經典式(來自於諮詢師自身的移情)的,還是現代精神分析(來自於來訪者的投射認同或兩者互動糾纏的結果)的,你需要做的工作都是一樣的:感受和分析,不見諸行動。如果諮詢師對來訪者的療愈期待里包括減少來訪者未經深思熟慮下做出衝動非理性行為(也就是見諸行動),那麼諮詢師就必須先確保自己做到這一點。
  5. 不管從業者身處什麼樣的工作環境(在醫院、學校、私人機構、企業EAP、非盈利機構、社工組織、與保險合作、個人執業等等),都需要清楚自己正在使用的諮詢設置和協議的所有條款、及其專業與倫理層面的意義。除了得出自己的解讀之外,還需要了解來訪者他們可能會有的解讀。如果諮詢師認可來訪者付費的意義在於諮詢師在與之工作的時間和精力、知識經驗上的付出,而非療效,且投訴成立僅可能出現在諮詢師違反設置、協議條款和行業倫理準則的情況之中,那麼就不可能接受來訪者退費的申訴;如果諮詢師能在開始的前期就諮詢的設置與來訪者有進一步討論和澄清,來訪者很可能不會基於認識上的錯誤(我經濟上的支出和療效掛鉤且感覺沒有幫助,我可以退款且索賠)而進行投訴。
  6. 順帶一提,作答和評論的各位,想想你們的來訪者看到你們寫的會怎麼想吧,看看是否做到了問心無愧。

(初稿於2014-04-28)


幾點觀後感
1.在諮詢開始時,關於解釋心理諮詢的範圍和功能很重要
2.在收集資料時,收集的原因要解釋清楚
3.關注來訪者的感受會比討論來訪者做的對不對有意義
4.擺事實講道理在諮詢中往往是無效的做法
5.建立良好的咨訪關係是諮詢重中之重的事情
6.過多過頻的發問,會引起來訪者的防禦
7.時刻覺察自己的感覺並及時處理很重要


答主評論。。。
這個鍋我不背哦,我從事這個行業11年了,如果我是新手,就沒有老手了。再牛逼的大牛都會犯最低級的錯誤,我的資費是600,2400有1小時的預約金。嗯就是這樣。

我的督導是英國塔維斯托克的精神分析師。

個人體驗是美國的客體關係流派。

沒人注意到題主收費800人民幣一個小時??而且是新手?? 這能不被投訴嗎???

800人民幣在魔都可以找美國人了,持證。


晚上睡不著起來看看,看來又觸動不少人。

先反思,有答友說到來訪者的前後不一致,建議我是不是該刪了部分信息,反覆想了想,還是沒刪。我不想妥協又不得不妥協的部分,好像在這個問題得到了最後的堅持。也許最後證明我是錯的也沒問題。

我算是江湖派的諮詢師。身在江湖身不由己。關於15分鐘的諮詢解釋,這個在心理機構是必須的,知情同意需要說清楚的,來訪者一見面就不喜歡我的都要在這個時間處理好。這是商業化的運作產物,我不能(能力不足)又讓專家滿意又讓來訪滿意,就像第一次被投訴是因為來訪者投訴我拒絕了給來訪者明確的是非答案,我會有取捨。
督導說過關於諮詢設置的事,我還沒找到更好的方法兼顧,督導的態度是不批評,不指責。


關於讓督導師告訴我接下來怎麼辦的朋友,你們要失望了,督導不會直接告訴你,會讓你自己找答案的。周四是團體督導,塔維督導在周一,我的收入還不足以支持我周周240歐的固定開銷。臨時加督導更不現實。
塔維督導不是萬能,不說國情和文化問題,單是來訪者對諮詢師的信賴基礎就有很大不同。
有公司強制督導,我是受益者,第一時間我約了一位我非常認可的前輩,全是讓我接受了自己的工作失誤。


關於這個個案的成敗,我內心其實接受,被投訴的個案實際是我自己做的不夠好。

價位600高嗎,我覺得不高,至少我做好了心理建設,認可我自己的能力。我不會說由砍由啊噗這樣無聊的話,大家對於我的價位看看就好,我是不議價的。

謝謝大家的支持,認可,鼓勵,鞭策。


1、來訪者多數不願意看到這裡的問答。
2、問主技術再提升n個檔次都無法避免這類的情況,因為這類情況是「感受到被尊重」。
3、有很多來訪者表面說自己迷惘,總問諮詢師怎麼辦。實際上內心有表達,就看諮詢師會不會等到他合時機時才說。技術強的諮詢師最易被這場景坑入去。當諮詢師感覺自己逆天的厲害時,就被來訪者強烈攻擊。來訪者最恨諮詢師像個強者,自己卻對比成傻B。


如樓上幾位心理學大牛所示,仔細分析了事件發生的原因並且給出了很多實用的辦法。(客套話說完了,注意了!)但是我想就人的角度說一些關於「人的問題」

關於問題,個人對題主的問題有一個更加直觀的感覺,那就是題主似乎犯了一個很多不光是諮詢師還有人都會發生的或者說出現的一種心態,那就是自戀。

「精神分析(我)的理論是正確的(是好的值得信任的),我是值得信任的,如果我的職業能力遭到質疑那也是因為這個來訪人不合適!(抱歉我實在是忍不住加了個驚嘆號)我的職業年齡是很成熟的(11年),我的收費標準在側面證明了這幾點。(600元)」

「精神分析(我)的理論是正確的(是好的值得信任的)」首先一點,理論是不會說話的。是不是聽起來怪怪的?那我換句話說:

理論是不會說自己是絕對政治正確的,它只會舉各種栗子來嘗試說服你,而由你來選擇是否授權接受它。那麼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即是:

我認為我的理論是正確的,我覺得你不應該說它不對,這會讓我感覺到我被否認。

從這一點我們似乎可以看出,我們會不會有時候是在用這句話,用道理來捍衛保護自己的世界觀或者說習慣性認知方式?

而這句話:「精神分析(我)的理論是正確的(是好的值得信任的)」它和來訪人是沒有直接聯繫的。簡單的說吧:

來訪人:你的理論是不是正確的跟我有半毛錢關係啊!

暫時想到這些


作為一個非專業的來訪者,先吐槽,然後再給建議。


1.

據我所知, 前幾次諮詢通常來說都是知情同意,搜集信息和建立關係的、

前幾次諮詢,通常都是問這些背景信息。貌似與當下的困境沒有關聯,卻可能在之後的咨訪關係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第一次諮詢,至少要把這些東西說清楚,並且獲得來訪者的共識。


這是知情同意的一部分不是么?


但是建立知情同意的部分,責任在於諮詢師,而不是在於來訪者。 來訪者沒有義務去了解前幾次諮詢究竟會發生些什麼。如果諮詢師不能用設置和技術,讓來訪者形成明確的預期。 來訪者在三次之後感覺諮詢沒有什麼內容,很正常。

2.

為什麼一次失敗的諮詢,都可能萬劫不復?


話說長期做諮詢的,誰都不出一些問題? 倫理這個東西,不是天條,犯了就永世不得超生,關鍵是有倫理意識。如何把倫理貫穿到整個諮詢過程當中。


在這個案例描述當中,知情同意被略過去,退款當中的第三方審查被跳過去了,兩個最具有技術含量的處理環節,沒有任何提及。


如果知情同意沒有做好,那就坦誠知情同意沒有做好,如果建立關係當中存在技術問題,那麼就承認技術問題,承擔後果。 如果自己做的沒有問題...那就應該不要退款。 畢竟你們知情同意達成了不是?


來訪者的投訴本來是發現問題的好機會和處理諮詢關係的契機。不知你的來訪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你寫的這些東西作何感受?

3、

人格層面上的糾結,有意義么?


自戀,就不能處理特定性格的來訪者么? 你處理不了,不能坦誠相告,然後轉介么?

你想服務來訪者,不一定非要是他的諮詢師,如果你自己的技術和能力有限,你就應該如實告知。並且給出選擇方案。


一個諮詢師,從業將近十年,仍然在「技術層面」上無法剝離掉自己的人格特質,嚴格按照操守和規範來進行心理諮詢。

如果是倫理問題,就回歸技術, 就事論事,按照原則辦事。別和情侶分手一樣,談論性格不合適的什麼的。 如果不明白,問督導,如果督導還不明白,問倫理委員會的專家。 社交平台上的討論,沒有任何意義,只有熱鬧和一地雞毛。

4.

吐槽完畢。 最後幾個建議:

  • 知情同意功夫要做好。 雙方要達成一致,否則就是埋地雷。
  • 搜集材料要有意義和指向性,要緊緊圍繞著目標。
  • 咨訪關係的建立是諮詢的基本功。
  • 材料沒有搜集完畢之前,過多的給出,反饋評價和指導...通常來說是不靠譜的表現
  • 自己有問題的話,要麼如實告知,承擔後果,讓來訪者選擇。要麼終止關係,進行轉介
  • 來訪者是買你技術的,不是來買你這個人的和你的故事的。 著眼於技術,少思考個人。
  • 督導和個人體驗,是用來解決上面技術性問題的,不是用來證明你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的。

我就是一個來訪者,但是長期推薦個案,靠譜不靠譜的諮詢師也見了不少。 未必專業,僅供參考。


你想問什麼?


看完題主描述,題主一直強調自己的資歷、技術、為工作和專業的付出;可這不是一個諮詢該做的嗎?這是諮詢師自己的選擇啊, 而來訪者付諮詢費就已經是在為諮詢師的專業付費了。

題主一直強調資歷專業等,有位心理諮詢師前輩講過:諮詢師是三家合一,科學家、藝術家、宗教家. 藝術體現在和來訪者打交道上,你都看明白了來訪受教育高、有主見、有能力的朋友,她真的是不知道解決辦法嗎? 她是缺乏社會支持,沒有人理解她! 而諮詢師基本的共情呢? 你也看出你在滿足自己的自戀。可這是來訪者掏錢來不是滿足你自戀的,是她需要理解,有支持後才能有力量去解決。 正因為她有主見才覺察到了這些,雖然她不懂這些專業,但行行相通,她選擇維權! 那還有多少包子受到委屈本來就缺乏社會支持還繼續在你這裡受傷呢?


題主在評論里說其它答主沒共情,這裡是網路平台,你都有這個要求,更何況你還有督導諮詢師等支持都還需要答主共情,那來訪者找到諮詢師基本是最後的路了,付費來你有共情嗎?

題主一直強調專業,資歷! 連任何一個新手都明白,任何行業專業、資歷不能代表所有。 任何行業都需要尊重、積極。 尤其是諮詢師如此強調的,題主做到尊重來訪者了嗎(拿到公眾平台來,來訪者同意,你就應該?就算所有人支持你,題主不覺得受不住來訪者最起初的信任嗎?) 題主做到積極關注了嗎?來訪者在自我分析,這是好現象啊,你關注了嗎? 做到接納了嗎?

題主說任何高手都有失誤,可提主你做到諮詢師的真誠了嗎? 失誤可以,如果題主真誠,題主去跟來訪者道歉啊! 我相信誠意道歉 ,來訪者反倒能感受到諮詢師的力量,再轉介啊!
而不是理所當然的,高手失誤在所難免,並拿來訪者的部分信息來網路上找認同!

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題主雖然有資歷、但經歷不夠啊,沒經歷大苦大難 就一副滿足自己救世主的心態,沒滿足就各種委屈。或者潛意識裡覺得自己並不熱愛諮詢師或者付出收入不成正比?

「 理解,共情、接納、積極關注。」想想自己剛入行的初衷吧!
我真心建議刪掉問題、 與你的資歷 專業太不符合了,這樣讓來訪者怎麼信任! 你的內心情緒可以找你的督導、個人體驗、你的問題可以找律師找你們機構。 諮詢師解決問題不該這樣的!
我甚至想,題主的督導、諮詢師、律師都在幹嘛?!


提問者的個人介紹里寫「06年開始學習心理學」, 在評論里寫:「我從事這個行業11年了,如果我是新手,就沒有老手了。」

所以06年到現在17年的時間是算「從業11年」嗎? 提問者何時取得執照開始執業?

一般學院出身的諮詢師,從 「開始學習心理學」算起,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博士至少三年,博士畢業後立即拿執照,那也是學習了心理學10年之後了才開始算正式執業吧。

按提問者這種演算法,可能確實反映了提問者對自己職業資歷的自戀與不自信。因此會對來訪者投訴有既憤怒又恐懼的反移情。

提問者在知乎提問卻沒有具體問題,大概是想尋求認同:「錯不在我,是來訪者無理取鬧。」

建議多讀專業倫理的書,保護來訪者隱私也保護自己,同時繼續處理個人議題,以及謙遜。

最後,提問者有勇氣面對、反思這次經歷,勇氣可嘉。祝成長。


我來說說另外一種可能性。來訪者一是說浪費時間,二是說沒得到點子,三是說威脅退費。這個套路很像淘寶買家威脅商家不退錢提貨就給差評。

我不是心理諮詢師,思維方式和普通來訪者相近,可能對你有幫助。從她的投訴信來看,她從一開始就錄音,有兩種可能,一是她本身對心理諮詢抱著質疑的態度,預設諮詢可能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才要一開始就錄音,以便「維權」。二是她真的如投訴信中所說,為了以防有漏聽,用於溫習。
如果是第一種可能,您不必太焦慮,就像挑剔的顧客不論買什麼都會挑三揀四一樣,就算她去別的諮詢師那裡諮詢,效果可能差不多。尤其是做心理諮詢行業靠口碑,她吃定你們不敢死扛。如果是第二種可能,您的處理方式已經很得當。
另外,我想說公司退費的行為不是因為覺得您的能力不到位,而是出於公司考慮,不敢叫板,並不是否認您的諮詢能力。增加督導次數也是慣例。這兩點您無需擔心。
看到所有的回答都是關注諮詢師有什麼做的不對的地方,可是只有很了解來訪者之後,才能對諮詢師的做法有比較客觀的評價,無論是誰說的,都有一定可能性成分在裡面,都是推測。
諮詢師從自己方面找原因,是職業需要,精進技術然後很好的幫助來訪者,但來訪者能力良莠不齊是繞不開的,遇到這樣的人不是小概率事件,不是發生了就證明您做的特別不好。
祝願您調整好自己,為那些能幫助到的人。


作為一個來訪者,看到這個提問有些吃驚,以及不理解,作為一個諮詢師倫理不是最基本的嗎,為啥會犯低級錯誤被人抓把柄
僅個人意見


你的反思內容規避了來訪者的問題。反思內容依照的是書本上的知識,我能感受到的是避免犯書本上的錯誤。是否是更多的是維護自己的感受,而沒有更好的貼切貼近來訪者工作。本本諮詢師?感覺諮詢師個人情緒也不穩定嘛。所謂的「內心不夠淡然和強大」。
督導已經約了?難道不是在督導已經有了的情況下工作的嗎?
還有,作為來訪者我能體會這個來訪者在說什麼。
——非心理學專業的來訪者經歷淺見


受教育程度高的來訪者 嗯 往往本身...


恕我直言,能行的話改行吧。


推薦閱讀:

如何應對心理諮詢師突然提出結束諮詢?

TAG: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師 | 咨訪關係 | 心理諮詢糾紛 | 心理諮詢倫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