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鄉有什麼傳統糕餅點心?
【矮人松糕】溫州
矮人松糕,其實就是白糖肥肉鬆糕。據說,這「矮人松糕」發明自抗日戰爭後期,那時有個溫州人叫谷進芳,在城區五馬街口設攤製作松糕,以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出名。因為谷進芳個頭矮小,就稱他做的糕為「矮人松糕」。
【做法】
在做之前,先準備500克的新糯米,200克的新鮮豬板油,200克白糖,50克鹽,核桃肉100克。紅棗要去核,準備一些果脯,如果沒有果脯,可以用冬瓜條或者紅綠絲、綠橄欖脯絲來代替,還有少許的料酒。
將新糯米磨成粉待用,板油切成4厘米左右條狀,用料酒、白糖腌制半天待用;
糯米粉用溫水拌勻,不能過濕過干且要保證糯米粉都過到水(這點很重要,否則松糕蒸不熟)糯米粉遇水會結塊,要用手再慢慢掰成粉粒(比乾粉略粗些)放入鹽、白糖,拌勻。;
取大紗布一塊打濕,放在蒸格層上,將拌好的糯米粉鋪上1.5厘米厚度,將腌制好的板油、核桃肉平均分放,再將拌好的糯米粉鋪上1.5厘米厚度,把紅棗肉、果脯按所需放在上面,(可擺花形或字)將長出的紗布蓋到最上面;
蒸鍋放水燒開(水稍多一點)後將蒸格層里的松糕放到蒸鍋上中火蒸35~40分鐘,起鍋時,最好選通風好的竹榻,抹上少許豬油防止沾,將蒸鍋內的松糕輕放上,冷一會後將紗布去除就好了。
【工具】
【成品】
-----------------------------------------------------
圖片與介紹均來源於網路
呵呵,我這顆被福建食品摧殘多年的心,又忍不住蠢蠢欲動了。(此處應有掌聲)
今天時間不多,本來想只吐槽三樣,現在忍不住寫到了八樣。(此處應有點贊)
肉糕
食物學分類:主食界糕餅門蒸糕綱米糕目肉糕科。
儀式型主食,本地化年糕。
繁殖季節:從每年臘月起至正月結束。
成年期外形(上桌後):大概如圖中這般晶瑩剔透,綿軟彈滑的樣子。
生活習性:說走就走絕不停留,從不在你的齒間糾纏,也不會一口咬下還拖出尷尬的拉絲線條。
特技:分裂逃逸,不開心的時候,會裂成兩半從筷子間溜走!捕捉需要掌握必要筷子技法。
解剖學分析:肉湯、米(或者薯粉)、肥肉丁、花生碎、棗仁、糖油鹽等原料。
成長期觀測:成熟期的大廚在煮多的肉湯隔夜後無法處理的情況下,便將多餘的米粒放進去熬制,並用大勺殘忍地絞碎每一粒米(隨著米粒保護法的頒布如此殘忍的行徑已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現在育種場的大廚們使用的都是ISO9001認證的紅薯粉了)。隨著溫度持續提升,需要不斷攪拌混進了澱粉的肉湯,同時放進佐料,保持順時針或逆時針勻速旋轉(以保證生成的是純粹的左派或右派)當肉湯釋放了足夠的水汽有了初步的形體,將其倒至容器中給它拉皮整容,抹上精油,再上屜蒸熟之後,一床雍容華貴享受過至尊SPA的肉糕就這樣誕生了。
禮餅
食物學分類:零食界餡餅門硬皮綱芝麻不要錢目甜咸和諧科
特殊型零食,珍稀生物,只在祥瑞的日子出現。
繁殖季節:不定,基本按照萬年曆上紅喜事排列分布,在傳統節日附近密集發情。
成年期外形(上桌後):就是如此滄桑,就是如此多油,就是如此亞健康,就是如此齁住你的味蕾。
生活習性:好吃懶做,常常長到三斤,也曾有過五斤巨餅面世傳聞。
特技:甜咸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是一個神奇的餅。遠超五仁的豐富餡料搭配。餡餅界的皇者。
解剖學分析:麵粉、豬油、冬瓜條、肥肉、芝麻、花生、時令果仁、糖油鹽蔥……
成長期觀測:秘。對於如何將十幾種餡料剁碎混著糖油拌勻,再塞入精緻麵粉外殼中這種黑暗料理界的不傳之秘,我們還是不用細探究竟了吧。
友情提示:吃時請閉眼,千萬別用舌頭去猜裡頭含了什麼。
迷信的啟示:每當有此種生物出現在你家的時候,意味著又到了大批份子錢流亡海外的時候了。
炒米糕
食物學分類:零食界餅乾門爆米花綱甜食目嘎嘣脆科
日常型原生態零食,隨著工業化進程,逐漸被小盆友拋棄,瀕危物種預備。
繁殖季節:一年四季,各種小賣部雜貨鋪出沒
成年期外形(上桌後):斑點花紋,顆粒感,白長直。
古諺有云:一塊炒米糕易掰碎,十塊炒米糕可當磚。
生活習性:愛抱團,愛黏人,科學研究證明將一塊炒米糕從整體掰下來耗費的熱量大於它本身。
解剖學分析:糯米、麥芽糖、白糖、芝麻、花生
特技:不怕迷路。由於自帶掉渣功能,走丟之後,總能順著掉落線索一路找回出發點。
成長期觀察:師傅蒸一鍋糯米,熱一鍋細沙(是的,你沒有看錯),再進行炒作介紹它倆認識相親,熟糯米在細沙們的熱情擁抱親吻摩擦之下迅速膨脹變硬變干(喂!你到底在描述什麼!),眼瞅就要慾火焚身變黃焦黑乾枯分叉了,師傅眼疾手快棒打鴛鴦起鍋篩去沙子,把挑逗起來的炒糯米放一邊冷卻,再熬一鍋糖,待到情意綿綿甜得發膩開始拔絲的階段,倒入待字空閨的炒米,充分攪基,哦不,是攪拌。最後在桌上支一個洞房方格子,把水乳交融如膠似漆的米和糖倒入,拿起擀麵杖讓它們飽滿緊實地充盈在每一寸空間後,放置一旁任他們被生活冷卻定型。歷經多次感情糾葛最終風乾而成的就是我們的炒米糕了。
光餅
紅N代食品,祖上曾經伺候過戚繼光全軍的嘴巴和肚子。
繁殖季節:一年四季,各種小賣部雜貨鋪出沒
物種起源考證:傳說源自加班狂魔戚繼光老師發明的加班餐。會在餅中間捅出個洞來,方便串上繩子掛在脖子上邊跑邊吃。由於戚老師的游擊隊走遍了福建的山山水水,因此,也把這種象徵著資本主義冷血殘酷毫無人性的食物擴散到了全省各地。產生了許多奇特的變種,有帶孔的,有沒孔的;有光面的,有芝麻面的;有圓的,有方的,有實心的,有空心的;有咸口的,有沒味兒的;有撒蔥花的,有撒孜然的;有夾肉的,有夾鹹菜的;有好吃的,有不好吃的……總之已經在省內落地生根,形成了災難式的生態入侵。
成年期外形:基本都是圓形,本格派中間帶肚臍眼兒,有的素麵焦黃,有的愛撲芝麻粉底。
特技:噎死你。由於惡劣的生長環境造就了它零含水量的體質,因此在食用時存在被噎死的風險。
接下來是偷工減料的介紹時間:
馬蹄糕
甜食、軟糕。半透明狀固體。地瓜粉和糖水混合生物,內有荸薺。味道自己揣摩。
花生酥
這是廈門傳統糕點。酥糖,超甜!堪稱味蕾謀殺者。地道中式傳統糕點,傳說中,卷福和花生到廈門來旅遊,在風光秀美的鼓浪嶼上,卷福忍不住吻了花生。為了紀念這個歷史性時刻,勤勞的廈門人民就地取材發明了花生酥這種食品。花生酥呢,也跟愛情一般,甜美綿密,才入口中,便化在心底,如不細心呵護,極是易碎易折。雖說人間難得好風景,卻也不堪那般風雨。「請溫柔以待」是寫在每顆花生酥包裝上的愛情箴言……此外,花生酥還有同名的兄弟綠豆酥,當然這是另一段屬於王八和綠豆的愛情故事。
餡餅
這裡的餡餅指的是鼓浪嶼餡餅。吃過的人們都說好。這是一種小個子餅食,外表香酥油潤,內里冰涼清甜,有入口即化的錯覺。外表看起來都是一個樣子,卻也分紅豆,綠豆,椰蓉,綠豆沙,以及咸口肉餡(納尼!)。曾經我有個同學,說他的人生夢想就是每天早上起來就著鼓浪嶼餡餅配豆漿,於是畢業後他毅然回到廈門當起了老師,從此就失去了消息……默默點起根【蠟燭】
五香卷
五香卷也是廈門的一種特色小食,之所以叫五香不是因為放了五香粉,完全是因為它口感層次豐富,香、酥、脆、鮮,妙不可言;之所以有這種特殊效果,五香粉是必不可少的(你有邏輯嗎)。不知道這算不算糕餅,因為它一不用面二不用米,選的是豆皮,裹著調好的肉餡,下鍋炸成類似春卷狀物體,切成段以供分食。是民間喜聞樂見的食品。有時候你閑得悶了,就去中山路黃則和點一碗花生湯,就著五香卷,吃完散步到輪渡附近,坐著看一下午的海,船來船去,日落月升,你自巋然,這也是種生活。
最後對:可能引發甜先戰爭的燒肉粽(明明是鹹的,為什麼要蘸甜醬吃!),已經引發了國際糾紛的芋泥(傳說中林則徐大人用這個戲弄洋人直接導致了鴉片戰爭的爆發),沒啥特色的麻薯、桂花糕(米糕)等其他一些沒有想像力的食物說對不起了,你們下回有機會再出場吧。
以上不好吃的排名不分先後。
—————————————————前情提要的分割線—————————————————
第一季:如果我來你的城市旅行,有哪些美食是不可錯過的?
第二季:每個省做肉的方法都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看到這個提問,我不禁悲從中來!
咱要給出一個可能與提問氣質不符的回答!
特貢獻家鄉 黑暗料理界 糕點霸主——「四大名點」,以饗諸位!
答主是合肥人,從小飽受家鄉糕點摧殘 !!後來去廣州念書帶給室友品嘗基本沒人想吃第二次= =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特產就是其他地方沒人吃只能自產自銷的東西!
第一種,麻餅!
是不是看起來很誘人很有食慾的樣子??可是市場上賣的根本不是這樣好么,很小個有木有!
很多傳統手藝裡面餡料是花椒食鹽方糖青紅絲,口味在四大名點(對,不是四大名捕)中殺傷力尚且一般!暫且按下不表。
第二種,烘糕!
終於找到正常尺寸的了!第一口酥脆,第二口甘甜,第三口油膩,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口油膩到死有木有!!
第三種,白切!
這種鍋巴即視感的東西真的是白切么??初嘗甜甜黏黏,再吃黏黏甜甜,接著又甜又黏,最後粘牙了好么!!!這玩意哪裡好吃了啊啊啊啊啊摔!
第四種,寸金!
照片拍的真不錯,按照暗黑程度,寸金絕對是位居榜首啊好么!初探又甜又脆,再吃又脆又甜,最後除了脆就是甜。牙口不好的都淚奔了有木有!
以上,真心不是不愛家鄉,主要是這幾種難吃到極品的糕點最近批量上市啊,大家路過時候真的先嘗過後再決定是否購買~
炸果子
面做的,一般是花形,微咸。我不會做,每年過年是我姑姑做了送給各家。
各種回民點心。
糖角,應該是白糖做的吧,外面是一層半透明的殼,裡面是粘稠的白糖。大概像橘子瓣大小。
麻棗,主要成分是麵粉糖稀油和芝麻。高糖高脂肪,不解釋,一不小心就吃多了。樣子大概像個棗子,暗紅色,外面有一層白芝麻。
蜜三刀,成分同上。樣子非常像毛式紅燒肉,肉皮那一面光滑,有三個刀印,另一面是芝麻。咬下去裡面一包糖漿。
重慶
江津米花糖 酥酥脆脆甜甜 好吃
合川桃片 有硬的和軟的 本人偏愛吃硬的,比較脆。一般軟的為甜味,硬的為椒鹽味。
磁器口陳麻花 味道也有多種,甜咸辣……磁器口賣麻花的有很多,但唯獨有一家店每次都排長龍……
另外 什麼龍鬚酥,各種口味的糕啊,感覺每個地方都有,不知道到底是哪裡的特產了
紅星軟香酥。送禮必備。
知乎處男答來了!!!竟然在前幾名看不到我大潮汕地區的美食,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下面介紹一下我家鄉汕尾海豐地區的美食,希望看到後有流口水的朋友們輕輕的點個贊^ ^,這是在豆瓣上找到的。
1.菜茶
說到海豐小吃,不得不提的就是菜茶啦 先介紹一下:菜茶用的其實不是真正的茶而是豬骨熬的濃湯 而加在茶里的是用多種蔬菜還有魷魚乾、蝦仁、蝦乾等分別炒熟再混在一起的料 加上湯底 撒上炒米、花生 就成了一碗香香噴噴的菜茶了 通常是出現在過年「開燈」日 意味豐衣足食。
2.豬腸粉
類似於潮州腸粉的做法 不過加入了豬肉和花生等 其美味不言而喻,以前3塊一碟啊,堪稱美味價廉,一次性可以吃上兩三碟。
3.層糕粿
這東東在七月初七最搶手,應節。是用大圓盤,用米粉水一層一層來蒸,到最後一層時就放上一些配料,比如蝞蝦、花生米、臘腸、菜脯等等,整盤蒸好之後,就可以上鼎,劃成一個方塊一個方塊的,留一些來拜祖宗,其它的可以讓家人吃啦。「吃層糕粿」時要蘸一些香油,這樣就好吃,又甜又香的,使人回味無窮。要數紅城電影院門口的層糕粿最出名,每天做到供不應求,一個多鍾就售罄了。
4.小米
最喜歡打開鍋蓋的那一刻 ,熱氣騰騰 ,馨香撲鼻 ,一顆顆飽滿而晶瑩的小米如黑珍珠般 ,光是看就讓人流口水了, 小米加蚝油是我的最愛, 這不同於牛肉餅加辣椒醬 ,但一樣讓人百吃不厭。
5.菜包菜粿菜包粿
梅隴地區最出名的小吃之一 採用剛剛收成的新米磨成粉 ,在太陽底下晒乾 ,製作時用溫水拌攪 用手搓揉, 成為很有彈性的垛皮 ,再以芹萊、蒜子、瘦肉鯨魚絲、炒熟的芝麻和花生米為內餡 精製而成。一般來說,蒸熟便可吃 也有的人講究一點 蒸後又煎。梅隴的 「 菜稞 」 嫩滑噴香 十分可口。這種點心最早的時候叫做菜包 寓意把「財」包起來。從前 到了農曆的大年三十 家家戶戶都做了招待客人, 由此祝願一年四季五穀豐登 ,現在已經成為海豐地區街頭巷尾常見的一種小吃, 通常用作午餐。
6.咸茶
其製法是:將茶葉、薄荷等陸續擂好衝上開水後 ,放入炒米 即成「咸茶」 。「苦刺心茶」則以當地蓮花山區出產的野生植物「苦丁」的鮮嫩芽心 ,放進牙缽 ,加入適量食鹽擂成漿沖入滾水 加上花生米、炒米等佐料就可飲食。海陸豐咸茶甘香醇口 ,既具有茶葉的芬香、薄荷的甘醇 又具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等口味。故有健脾利胃、延年益壽之功效。吃咸茶的習俗 ,代代相傳 ,由來已久。我有個朋友專門從老家帶個大缽區學校擂咸茶,據說舍友們吃了後,都豎起大拇指異口同聲的說一句「再來一碗!!」
7.血蚌
其製法是:血蚌是一種很特別的貝類,肉質鮮美,開殼見紅,因而得名。將生蚌放入熱水中 ,燙一下就撈起來 這樣吃起來既衛生又保持肉質的鮮美。在清明節祭祀 ,常用血蚌來拜祭祖宗。
8.牛肉丸
海豐牛肉丸不同於汕頭的牛肉丸, 覺得海豐的牛肉丸吸引關鍵是在於它的湯 ,湯底濃郁鮮香。圖應該為牛肉餅吧,個人更喜好吃牛肉餅,因為肉餅比較薄,入味濃,吃起來回味無窮。
9.薄餅
薄餅有兩種吃法 :一種是甜的 ,裡面裹著糖蒼、花生之類的東西 ,吃起來很香。另一種是鹹的 裡面可是裹很多東西, 常見的是豆芽、魷魚絲、豬肉等 、還有一些佐料。
10.鴿春丸和枸毛膏
1塊的冰水 ,加了蜜 ,加上切碎了的很有嚼勁的鴿春丸和枸毛膏 ,那種口感真的是喉嚨的一大享受。以前初中每逢打完籃球回家,總會在路邊的一位阿姨來杯鴿春丸加點煉奶,只需花一塊半人民幣,甜爽的鴿春丸給你帶來一種久旱逢甘露的體驗,是居家必備的解渴去暑聖器啊!!
來源:食在海豐-家鄉的小吃
煎餅果子!!!
廣東.南雄
這些都是俺媽做的,2011年拍的.
過年必備之品。
釀豆腐
銅勺餅
芋頭餅
落花果
折果嘞(鹹味型 甜味型)
豬糕團
花生餅
豆角酥
南瓜片-用南瓜切成一片片曬好然後炸出來的
-------------------------------------------
甜味臘腸,我們叫風腸
鴨芹嘞
南雄臘鴨
豬肝-煮的豬肝你可以吃過了.這樣的豬肝也可能只有南雄有了
來源:
2011.南雄年味
南雄年味.小吃
(北京)請隨我走一趟稻香村
天津桂順齋的八件,爐元
潮汕各種紅粿,紅桃粿和紅龜粿
。。
炸蛋散和油角~~~~
潮汕花生酥糖。糖蔥薄餅~~
廣東英德人飄過~
正值過年,是一年中見到特色糕點最多的時候了,以我所知道的簡單說說~
艾糍和黃糍
一百度才知道很多地方也有這個艾糍和黃糍,不過做法略有不同而且樣子也有多不同~
艾糍:將糯米蒸熟之後拌入艾葉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間包些炸花生碎+白糖+黑芝麻餡,團成一個個綠綠的小糍粑放進鍋里蒸熟。可以即蒸即吃,也可以煎來吃,這樣更香。
黃糍:黃糍是鹹的。用糯米粉+鹼水揉成麵糰(應該不叫麵糰。。總之就是揉成一團吧。。你們懂的~o(╯□╰)o),然後開始準備餡,自己愛吃啥放啥。。一般都是放瘦肉、冬菇、筍乾這些的,把這些材料剁碎炒熟,然後包在糍粑裡面,然後蒸熟就可以了。。。
米餅:
小時候自己親戚家手工做的米餅其實挺硬的,起碼以我10歲左右的牙齒咬不了,只能以硬物敲碎它來吃。。不像平時大家常吃的陽江炒米餅這些這麼酥,而且中間沒有餡,同時味道略淡,放在口裡含著含著會有點甜而且覺得香。。因為米餅做好以後為了保持它的口感,要密封著,此時,我們就會故意拿幾塊出來暴露在空氣中,放個一晚,第二天吃就會軟軟的,更甜,味道也是很不錯。。
找不到我們家鄉那種炒米餅~這張圖片是類似的~具體做法我也不太清楚,只是百度了一個類似做法的答案~小時候親戚家過年時會自己做這些米餅,不過現在都不做了。。。%&>_&<%
首先先將大米洗乾淨晾乾,再將大米倒在鍋里翻炒,炒至金黃色後碾成粉,把白糖煮成糖膠,把糖膠、油、雞蛋和著炒米粉一起攪絆,用炒米餅模型,上下放炒米粉,撫平,用個湯匙把底部刮滑,再敲下來,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炭爐上烘烤,直到鬆脆就完成了。
糖環:
做法很簡單:麵粉+白糖+雞蛋+水揉成麵糰,然後把麵糰弄成一小條,然後把條狀麵糰捲成如圖的樣子,再入油鍋炸就可以了。炸後直接吃,味甜,脆。
角仔:
做法依舊很簡單:麵粉+白糖+雞蛋+水揉成麵糰,然後做成皮,然後像包餃子一樣,包入餡即可。餡一般都是白糖+碎花生+芝麻。炸後直接吃,味甜,脆。
油糍:
做法還是很簡單:麵粉+白糖+雞蛋+水揉成麵糰,然後捏成小團,放進油鍋炸即可。
炸後幾小時內可直接吃,放久了就會變得很硬,需要蒸過才能吃,或者是用來煲糖水。。。煲糖水時放點番薯,放點油糍再放點白糖+薑片,很不錯。。。
蛋散:
應該是:麵粉+鹽+雞蛋+水揉成麵糰(可加點芝麻,更香),然後捏成小長片,做成如圖形狀,然後放進油鍋炸即可。
哎媽啊,看來看去突然覺得我們的糕點好單調。。。應該是我知道得太少了。。渴望英德群眾來補充。。。o(╯□╰)o
以上圖片和資料均來自網路~謝謝觀看,大家新年愉快~O(∩_∩)O~
比如,青糰子,襪底酥,油團,菜塌餅,還有咬下去吃得到春天的炒肉糰子
猜猜我在哪裡
家鄉宿遷,有過年時吃的車輪餅,是乾隆下江南時創造出來的,味道很棒; 還有水晶山楂糕,紅紅的,現在做得越來越好了。
蹲門大餅
我能吃一個啊
邊邊最好吃還有皮也好喜歡 油香油香的
我找的圖啊
暫時沒拍
正宗的一個跟一口鍋一樣大
小的好像跟冷鍋餅差不多
荷葉餅
阜寧大糕!!
上圖
號稱乾隆賜名的「玉帶糕」!
剛回阜寧的時候,男女老少,親戚同學一聽我從魔都回來沒吃過阜寧大糕,一個個都向我投來同情乞丐似的目光,搞得我前幾個星期在家吃大糕,在學校上課也被塞大糕。。。。
實話說,阜寧大糕擺在乾隆年間,確實可以稱得上一道極品美味,入口即化,甜而不膩,幾片大糕可以遞上一天的能量。但是在人們舌苔都被各種國外甜品update的今天,只能說勉強算得上一道驚喜。但它帶給家鄉人民的那種認同感,自豪感,確實是普通糕點難以企及的。(一個普通小縣城的糕點在魔都一些超市也能買到,已經很知足了),這才是真正傳統糕點延續的意義。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當仁不讓的推薦阜寧大糕。PS: 大糕走進新時代,「炸」大糕隆重登場!!清甜脆爽,甜香撲鼻,關鍵是毫無油膩感~~甩我在福州吃的那些油膩膩的炸糕點好幾條街了(福州童鞋別抽我,我不是來拉仇恨的= =!)
福州安泰樓點的一些傳統炸糕點(下圖)
傳統糕餅是什麼?麵食啊,提起麵食怎麼能少了山西?
-------------------------------------------------------------------------------------------------------------先寫一點,隨時更新
1.聞喜煮餅
做法請參見聞喜煮餅的做法大全
煮餅是一種油炸的點心。在晉南民間把「炸」就叫「煮」。聞喜煮餅形似圓月,由於外皮粘滿白芝麻,所以外觀是月白色。掰開兩半,外皮可拉出3-6厘米的一窩金絲,吃到嘴裡,酥沙鬆軟,不皮不粘,甜而不膩,食後回味,有一種松柏的余香。
2.太谷餅
做法參見山西太谷餅的做法大全
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名吃,因產於太谷縣得名。始於清代,太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
圖片全部來自網路
河南信陽潢川的,我們那比較常見的是瓦兒糕,冬天裡吃上熱乎乎的瓦兒糕感覺很美妙,瓦兒糕是兒童喜食的味美價廉的小吃。它的製法很特別,要用甑的炊具。甑是我國陶器時代發明的一種炊具,圓形,其底部有許多透氣的小孔,置於鬲上蒸煮,如同現代的蒸鍋。北京過去有賣瓦兒糕的小販,他們用的甑不是陶製品,改用木製小甑,高4寸,直徑2寸,擔在高凳的一端,另一端是木櫃,放米面及糖等原料。有人買時,用米粉加適量白糖、芝麻,蒸時稍加清水,四五分鐘即熟。取出後,上面放些瓜仁、金糕條、青紅絲。瓦兒糕甜糯可口,所以兒童喜食。這些小販挑著甑,走街穿巷,隨蒸隨賣。
推薦閱讀:
※世界上有哪些秘密是人們多年以來不知道的?
※類似《平凡的世界》這樣的書有哪些推薦?
※哪些有用的知識與常識以及在西方發達社會的通識性、共識性的觀念是中國的大環境與中國的教育不會教給你的?
※妻子因流產停胎性情大變,摔碗質問、冒犯好意勸慰她的公婆,我該如何處理?
※傻狍子究竟有多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