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天龍」在佛教中是什麼意思?

曾經在大學的跨文化交際課上,一姑娘闡述天龍八部的佛教淵源讓所有人都震撼了!震撼了……當然,也讓我有了了解的衝動,有哪位大神解答下,期待·


八部天龍包括八種神道怪物

因「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

而八部者,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

且逐一道來——

天眾

即二十諸天以及其他天神。
在佛教中,天神並沒有超脫生死輪迴,仍有墮入惡道的可能,因為他們仍和人、畜生處在同一個大的等級上。二十諸天具體是:
一大梵天
二帝釋天
三多聞天王
四持國天王
五增長天王
六廣目天王
七金剛密跡
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羅
九散脂大將
十大辯才天
十一大功德天
十二韋馱天神
十三堅牢地神
十四菩提樹神
十五鬼子母
十六摩利支天
十七日宮天子
十八月宮天子
十九娑竭龍王
二十閻摩羅王

到了明代,又增入四位天神,則成了「二十四天」,即
二十一緊那羅
二十二紫微大帝
二十三東嶽大帝
二十四雷神
後三位是道教神明,而前一位是天龍八部之一。
佛教以為天人是有情眾生最妙、最善,也是最快樂的去處。
但「天」雖然處於諸有情界中最高最優越的地位,一旦前業享盡,便會重新墮入輪迴之中。




龍眾

中的「龍」,和我國的傳說中的「龍王」或「龍」大致差不多,不過沒有腳,有的大蟒蛇也稱 「龍」 。
佛經中有五龍王、七龍王、八龍王等等名稱,古印度人對龍很是尊敬,認為水中主物以龍的力氣最大。
古印度人以為下雨是龍從天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
中國人也接受這種說法,曆本上註明幾龍取水,表示今年雨量的多寡。
事實上,中國人對龍和龍王的職能觀念,也主要是從佛經中來的。

夜叉

是梵文「 ???? Yak?a 」的譯音,意思是「捷疾鬼」、「能咬鬼」、「輕捷」、「勇健」。
佛教、陰間、民間傳說中的夜叉,也不盡相同。
佛經中一種形象醜惡的鬼,勇健暴惡,能食人,後受佛之教化而成為護法之神,列為天龍八部眾之一。
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虛空,三天夜叉也。地夜叉但以財施,故不能飛空,天夜叉以車馬施,故能飛行。」

乾闥婆

是男性神靈,不食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會從身上發出香氣。
阿布沙羅斯(天女)的丈夫,為服侍因陀羅的樂神,負責為眾神在宮殿里奏發美麗的音樂。
不食酒肉,唯求香以資陰身,又自其陰身出香,故有香神乃至尋香行之稱。
與緊那羅同奉侍帝釋而司奏伎樂。

阿修羅

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
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
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
說它是人,雖有人的七情六慾,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惡性。
因此,它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介於神、鬼、人之間的怪物 。
阿修羅原是印度遠古諸神之一,被視為惡神,屬於兇猛好鬥的鬼神,經常與帝釋天爭鬥不休。
如同阿修羅的梵文翻譯意指「非天」,他的果報殊勝,能生活得猶如天人般享福,但卻沒有天人的德性,性好爭鬥。
另被稱為不飲酒神,則有段典故。
據說居住在海底的阿修羅原本是很愛喝酒的,但是因為他們喝的是由海水釀成的酒,總是味道咸苦,所以一氣之下就發誓再也不喝酒。

迦樓羅

是佛教和印度教典籍中記載的一種神鳥
按照《迦樓羅及諸天密言經》的說法,就是中國的金翅大鵬鳥或大鵬金翅鳥。
按照印度教的神話傳說,迦樓羅是大神毗濕奴的坐騎,屬次級神,據說展翼有336萬里,遮天蔽日,其羽毛呈五彩,形鳶或鷹。
按照《妙法蓮華經》等佛經的說法,迦樓羅是護持佛的天龍八部之一,有種種莊嚴寶像,金身,頭生如意珠,鳴聲悲苦,每天吞食一條龍王和五百條毒龍,隨著體內毒氣聚集,迦樓羅最後無法進食,上下翻飛七次後,飛往金剛輪山,毒氣發作,全身自焚,只剩一個純青琉璃心。

緊那羅

又名"樂天」,意為「音樂天」、「歌神」,是佛教天神「天龍八部」之一。
因其頭上長角又被稱為「人非人」。
此外緊那羅還有男女之分,男性長一馬頭,女性相貌端莊,聲音絕美。
在中國佛教里,緊那羅曾化為少林寺香積廚火頭老和尚,持三尺撥火棍打退圍寺的紅巾軍。
因之被少林寺尊為護法伽藍,又稱其為「監齋菩薩」。
監齋菩薩像有三尊,分別為持法法身、護法法身、妙法法身。
頭頂塑有發表上升的青煙,煙霧上有赤腳而立的觀音像,法身形象則袒胸赤腳,手握燒火棍,完完全全一副武林人物模樣。
摩呼羅迦

乃大蟒神,佛教傳說中擁有蛇的神,人身而蛇頭,又稱作地龍,是佛教神祇的天龍八部之一。
該神原本是腹行類,但由於其智力較低而無知,反而能得道挽回前因,擺脫腹行類的命運,脫胎換骨成為神祇。
《維摩經略疏》卷二雲∶『摩侯羅伽,此是蟒神,亦云地龍,無足腹行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
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墮鬼神,多嗔蟲入其身而唼食之。』
此以摩侯羅伽為無足、腹行之蟒神。


ls解釋了哪八部,沒有深入對應關係,下文是在網上找的,原作者找不到了,但覺得寫得蠻不錯。


天龍八部,又稱為「龍神八部」、「八部眾」,這些名詞出於佛經。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非人」實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眾生。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者,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其中,我尤喜阿修羅。

大理國是佛教國家,皇帝都崇信佛教,往往放棄皇位,出家為僧,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十分奇特的現象。據歷史記載,大理國的皇帝中,聖德帝、孝德帝、宣仁帝、正廉帝、神宗等都避位為僧。《射鵰英雄傳》中所寫的南帝段皇爺,就是大理國的皇帝。《天龍八部》的年代在《射鵰英雄傳》之前。本書故事發生於北宋哲宗無祜、紹聖年間,公元一○九四年前後。
天龍八部這八種神道精怪,各有奇特個性和神通,雖是人間之外的眾生,卻也有塵世的歡喜和悲苦。這部小說里沒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這個佛經名詞,以象徵一些現世人物,就象《水滸》中有母夜叉孫二娘、摩雲金翅歐鵬。
天眾的代表,是蕭峰。蕭峰在整部書里給人的感覺就是「如天神一般」,無論是身材、相貌、氣質,還是武功、人品、性格。另外,蕭峰其實是書中第一主角,與天神的首領地位一致。釋名中說「天神的壽命終了之後,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之前有五種徵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蕭峰雖然如天神一般神武,但還是不免英年早逝,他的悲哀雖然與天神不同,但卻都是最令人扼腕的。蕭峰不但是天神,還是天眾中的首領——帝釋天。
龍眾的代表,是段譽。八部以天眾、龍眾最為重要,段譽是第二主角,可當這一位置。段譽是大理皇帝,在中國人眼裡,皇帝就是龍;古印度對龍的尊敬,也與段譽王子身份受人尊崇一致;龍王自幼向佛,這和段譽也一致。另外,大理歷代皇帝出家都在「天龍寺」,這足以證明大理皇帝與龍的關係,也暗指了段譽的「龍神」地位。
夜叉,經常以集體名義出現,有「夜叉八大將」、「十六大夜叉將」等名詞。金庸提到:「現在我們說到『夜叉』都是指惡鬼。但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將的任務是『維護眾生界』。」可見,金庸的意思是夜叉並不都是人們想像中的惡鬼,夜叉也有好的一面。根據上面依據,我認為夜叉是四大惡人。四大惡人是金庸精心打造的一個組合,他們面目猙獰,兇惡殘暴,與我們常說的「夜叉」一樣。但同時四大惡人也有心中永遠的痛,也都有好的一面,就連雲中鶴這最壞的惡人也曾救過王語嫣。所以,四大惡人的夜叉組合告訴了我們沒有絕對的善惡。
乾達婆是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天的樂神之一,身上發出濃冽的香氣,「乾達婆」在梵語中又是「變幻莫測」的意思。香氣和音樂都是縹緲隱約,難以捉摸。從這段釋名中我們很容易想到,乾達婆就是阿朱。與「帝釋天」蕭峰關係最親密的兩個女性就是阿朱和阿紫,阿朱自然是服侍帝釋天的樂神之一。阿朱剛出場就「變幻莫測」,易容成多個角色,但她身上的香氣卻讓段譽識穿了身份。還有一層引申的含義,那就是:塞上牛羊空許約,阿朱對蕭峰來說只是縹緲隱約的,空留一縷香氣,卻帶走了蕭峰的心。從此,「帝釋天」蕭峰出現了「天人五衰」的徵兆。
阿修羅毫無疑問是慕容復。阿修羅有以下特點:他經常率部和帝釋天戰鬥;他往往被帝釋天打敗;他性子暴躁、執拗而善妒;他權力很大、能力很大卻唯恐天下不亂;他疑心病很重,疑心佛祖偏袒帝釋。阿修羅的這些特點幾乎與慕容復完全一致:慕容復與蕭峰並稱「北喬峰南慕容」;慕容復被蕭峰打敗;慕容復性子執拗而善妒;他是大燕太子為了復國唯恐天下不亂;他疑心病很重…………儘管「阿修羅」慕容復總與「帝釋」蕭峰作對,但他永遠都是失敗者。
釋名中寫道:「迦樓羅」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舊說部中說岳飛是「大鵬金翅鳥」投胎轉世,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它每天要吃一個龍及五百條小龍。到它命終時,諸龍吐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它一生以龍(大毒蛇)為食物,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迦樓羅顯然是鳩摩智。鳩摩智寶象莊嚴;他與大理天龍寺為敵,整個書中都在跟「龍神」段譽過不去;最終走火入魔,其痛苦如同自焚。但鳩摩智是幸運的迦樓羅,他最終把體內的「毒氣」(內力)還給了龍(段譽),也因此而悟道,成為岳飛一般的「大鵬金翅鳥」。
緊羅那,善於歌舞,也是帝釋的樂神之一。聯繫到前面的乾達婆,很容易判斷緊羅那是阿紫。緊羅那在梵語中是「人非人」的意思,其實她是個樣子和人相似,但頭上長有一角的善於歌舞的女神。阿紫的「人非人」我是這樣理解的:阿紫自幼生活在星宿派這樣一個惡劣環境中,性情變得不可捉摸。一方面狠毒狡詐,一方面又單純痴情。說阿紫的「人非人」就是說到她抱著姐夫的屍體跳崖那刻也沒有人能理解或者了解她哪怕一點點。
釋名中只說「摩呼羅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在首楞嚴經中對摩呼羅迦有以下解釋:「摩呼羅伽。此雲地龍。亦云蟒神。腹行之類也。由痴恚而感此身。聾呆無知。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挽回前因。脫彼倫類也。」也就是說,摩呼羅迦是與天龍相對應的地龍,原本是腹行類,但「由痴恚而感此身」,由於「聾呆無知」,反而能「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最終挽回前因,擺脫腹行類,脫胎換骨。經此解釋,大家該明白了吧,摩呼迦羅就是虛竹!虛竹本是普通的少林和尚,是「腹行類」,但由於「聾呆無知」,反而得福,脫胎換骨,修慈修慧,最終挽回前因(本是玄慈與葉二娘之子),成為身兼靈鷲宮主與西夏駙馬的蟒神——亦即與「天龍」段譽相對應的「地龍」。


估計樓主是看過金庸小說問的?
其實金庸小說前言裡面就有一個 「釋言」解釋了。
摘抄如下:

釋名
  「天龍八部」這名詞出於佛經。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 皆遙見彼龍女成佛」。「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以「天」及「龍」為首,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羅,七歸那羅,八摩聽羅迦。

  「天」是指天神。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並非至高無上,只不過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更長久的福報而已。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天神的壽命終了之後,也是 要死的。天神臨死之前有五種徵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第五個徵狀或說是「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神 最大的悲哀。帝釋是眾天神的領袖。

  「龍」是指神。佛經中的龍,和我國的傳說中的龍大致差不多,不過沒有腳,有的大蟒蛇也稱為龍。事實上,中國人對龍和龍王的觀念,主要是從佛經中來的。 佛經中有五龍五、七龍王、八龍王等等名稱,古印度人對龍很是尊敬,認為水中主物以龍的力氣最大,因此對德行崇高的人尊稱為「龍象」,如「西來龍象」,那是 指從西方來的高僧。古印度人以為下雨是龍從天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中國人也接受這種說法,曆本上註明幾龍取水,表示今年雨量的多寡。龍王之中,有一位叫做 沙竭羅龍王,他和幼女八歲時到釋迦反牟尼所說法的靈鷲山前,轉為男身,現佛之相。她成佛之時,為天龍八部所見。

  「夜叉」是佛經中的一種鬼神,有「夜叉八大將」、「十六大夜叉將」等名詞。「夜叉」的本義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輕靈、秘密等意思。《維摩 經》註:「什曰:『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現在我們說到「夜叉」都是指惡鬼。但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將的 任務是「維護眾生界」。

  「乾達婆」是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的樂神之一,身上發出濃冽的香氣,「乾達婆」在梵語中又是「變幻莫測」的意思,魔術師也叫「乾達婆」,海市蜃樓叫做「乾達婆城」。香氣和音樂都是縹緲隱約,難以捉摸。

  「阿修羅」這種神道非常特別,男的極醜陋,而女的極美麗。阿修羅王常常率部和帝釋戰鬥,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好食物,帝釋有美食而無美女,互相妒忌 搶奪,每有惡戰,總是打得天翻地覆。我們常稱慘遭轟炸、屍橫遍地的大戰場為「修羅場」,就是由此而來。大戰的結果,阿修羅王往打敗,有一次他大敗之後,上 天下地,無處可逃於是化身潛入藕的絲孔之中。阿修羅王性子暴躁、執拗而善妒。釋迦牟尼說法,說「四念處」,阿修羅王也說法,說「五念處」;釋迦牟尼說法 「三十七道品」,阿修羅王偏又多一品,「說三十八道品」。佛經中的神話故事大都是譬喻。阿修羅王權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愛搞「老子不信邪」、「天下大 亂,越亂越好」的事,阿修羅又疑心病很重,「大智度論卷三十五」:「阿修羅其心不端故,常疑於佛,謂佛助天。佛為說『五眾』,謂有六眾,不為說一;若說 『四諦』,謂有五諦,不說一事。」「五眾」即五蘊」,四諦是佛法中的基本觀念。阿修羅聽佛說法,疑心佛偏袒帝釋,故意少說了一樣。

  「迦樓羅」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舊說部中說岳飛是「大鵬金翅鳥」投胎轉世,迦樓羅就是 大鵬金翅鳥,它每天要吃一個龍及五百條小龍。到它命終時,諸龍吐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它一生以龍(大毒蛇)為食 物,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肉身燒去後只餘一心,作純青琉璃色。

  「緊那羅」在梵語中為「人非人」之意。他形狀和人一樣,但頭上生一隻角,所以稱為 「人非人」,善於歌舞,是帝釋的樂神。

  「摩呼羅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這部小以「天龍八部」為名,寫的是北宋時雲南大理國的故事。

  大理國是佛教國家,皇帝都崇信佛教,往往放棄皇位,出家為僧,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十分奇特的現象。據歷史記載,大理國的皇帝中,聖德帝、孝德帝、宣仁 帝、正廉帝、神宗等都避位為僧。《射鵰英雄傳》中所寫的南帝段皇爺,就是大理國的皇帝。《天龍八部》的年代在《射鵰英雄傳》之前。本書故事發生於北宋哲宗 無祜、紹聖年間,公元一○九四年前後。

  天龍八部這八種神道精怪,各有奇特個性和神通,雖是人間之外的眾生,卻也有塵世的歡喜和悲苦。這部小說里沒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這個佛經名詞,以象徵一些現世人物,就象《水滸》中有母夜叉孫二娘、摩雲金翅歐鵬。
另外的話我就知道 有個佛經叫做 《天龍八部贊》 ,佛祖講道的時候經常會提到 聽講的人有八部天龍,偶爾有 夜叉 發問的時候提到天龍八部。總之就是 八種佛教中的神道 就是了。


八部眾的具體內容和細節@吳勝明的答案已經說的很詳細了。那麼我從由來上分析一下吧。

天龍八部事實上是佛教產生過程中對原始印度教的整合和壓制。天龍八部事實上都是印度教的神祗,從大神梵天,天神帝釋天不一而足。佛教作為後起的新興宗教,必然面對一個如何解釋和取代原始宗教體系的問題。佛教的做法是融合與打壓並舉。印度教諸神被吸納進入佛教中得以保留,但他們的地位卻在神佛之下,雖有神通大能,卻仍有七情六慾,仍受輪迴之苦。即便天人,看似風光,卻免不了終受五衰之果,除神通之外,八部眾的本質和地位事實上於凡人無異。如此一來,印度教諸神在佛教體系中的地位就確定了,佛教不露聲色的完成了對原始宗教的定性與打壓。

順便說一下天龍八部小說題目套用這一典故的意義。事實上金庸此作的主題是包含著佛家思想的。劇中人物就好似八部眾一樣,雖有大能,或梟雄或豪傑或武功蓋世或計謀百出。但終免不了被情,被義,被身份,被仇恨,被人生在世無窮無盡的慾念所困,終難免受輪迴報應所苦。看天龍八部的結局,能得善終的都是放下執念或知足而安的人。而那些不能放下執念,不論豪情大義如蕭峰,還是陰險貪婪如慕容復都免不了自食業果。


別假了~你是被那姑娘震撼了。


在天界生活的8個物種吧:

天人:提婆

金翅大鳥:迦樓羅

天龍:那伽(毒蛇)

地龍:摩睺羅迦(蟒蛇)

鬼神:夜叉

斗神:阿修羅

俗樂神:乾闥婆

法樂神:緊那羅


八種神怪,半神。我理解為眾生百態


想起個日本動畫片 那個叫什麼來著 修羅王一平那個?


說白了就是護法神。護持道場與諸佛菩薩的。


首先天龍八部不是佛教的,是道家的8種怪物:
準確而言只是泛指各色人物...
見過一個似乎對應的比較好的:
帝釋天:喬峰
沙竭羅龍:段譽
夜叉:虛竹
乾達婆:阿朱,帝釋天的樂神,香神
阿修羅:慕容復,帝釋天的死敵
迦樓羅:鳩摩智,食龍最後毒發
緊那羅:阿紫,同樣是帝釋天的樂神,人非人
摩呼羅迦:游坦之,蟒蛇,地龍——這個比較勉強,但是以篇幅而論他應該佔一席


推薦閱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究竟講了什麼?為什麼被稱為領悟佛法的根本法旨?
佛門說慧根,根器,那道家對於一個人的天資怎麼說,能詳細解說下嘛?
歷史上著名的女師太或女性高僧有哪些?
如何評價一休?
佛教中有哪些基本概念?

TAG:佛教 | 天龍八部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