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北上廣打拚的人會有一種價值上的優越感?

本屌看了知乎上很多關於北上廣的問題和高票答案,發現了這樣一種傾向:
小城鎮出身的青年,選擇到北上廣打拚往往帶有某種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的色彩。擺脫家鄉的枷鎖,隻身來到北上廣,歷經重重艱難險阻,過上了或正在追求體面優越的中產階級生活的故事數不勝數。這種故事的主人公往往帶著敢於追求理想,勇於突破窠臼,不畏艱難,努力進取的標籤,甚至還有一些反抗老家的腐敗和腐朽傳統,追求平等和自由的色彩。
與此相對,選擇留在老家的青年,則被貼上了貪圖安逸穩定、不思進取、因循守舊的標籤,平平淡淡、默默無聞地過一生似乎是他們唯一的結局。
那麼問題來了,選擇到北上廣和留在老家是關於個人發展的一種選擇,選擇為大城市錦上添花,或是通過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改變老家的狀況都是無可厚非的,且不說「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官方歷來鼓勵的行為,兩種選擇至少在價值上應該是不存在優劣之分的,為什麼選擇到北上廣打拚的人會產生這種價值上的優越感呢?


因為錢吧,比如在老家,你掐指一算,房子車子票子的,也是資產300萬的人啊!!勞資好牛逼啊!在上海,300萬可以買50平老房子一室戶房齡20年。


圈子問題。現在我暫時還處於這樣的想法裡面:還留在北上廣?爛爆了!


不是北上廣有優越感,而是拿錢多的才有優越感。

這就是目前社會畸形的價值取向。

但是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大城市能感受時代的脈搏。比如,大家都在討論Uber,專車等等問題時,小縣城裡只能回答一句:關我屁事!
小縣城也總有驚喜,比如市中心又開了家大型超市大潤發或易初蓮花,城東開了家嬌蘭佳人,城西開了家前幾天在電視上看的廣告的內衣店。聽說某個中學裡,來過外國人做講座。聽說某酒吧有外國人表演。我們高中時,有個外國的高中校長來我們學校做講座,全校轟動,還驚動市電視台。是日,該校長到來後我們看到,擦,一口流利普通話的華人!帶了個歪果仁,說兩句泥嚎。
諸如此類。


因為中國所謂的老家,真的是黯淡無光看不到希望。呆在老家改變不了老家,只能代表你放棄你的未來


我畢業兩年,現在在老家的一個中學教書。
我的表哥表姐都在外打拚,經常會看他們發朋友圈定位自己在北京在上海什麼什麼位置。沒畢業的時候,逢年過節回家了,七姑八姨就會問,畢業了打算幹什麼,我說回來當老師。
不知道為什麼,在上幾輩人的眼裡,老師這個穩定的職業不錯,穩定悠閑,上幾節課就行了,而且好找對象,找個靠譜的人家嫁了,一輩子波瀾不驚。
於是老人就說了,回來當老師挺好,你適合當老師,你不適合像你的哥哥姐姐一樣在外打拚。
以前聽這話總感覺有什麼不對,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反駁。
等到我逐漸長大,也進了工作崗位,我發現這個工作並沒有別人說的那麼好,也沒有別人說的那麼不好。說白了,教師這個職業,不過是你之砒霜我之蜜糖,如果你是為了有一個正式工作而去當了老師,那不如不幹。
備課,講課,說課,前期準備教案,課件,演示實驗,要寫會議記錄,班主任工作計劃(對了我還是個苦逼的班主任),每周都要寫班會內容的記錄,班級活動內容,未來我評職稱涉及到論文……
這些是一定要寫的計劃,還有不一定的,未知的工作,比如我們班的熊孩子打架了,感冒發燒我都得管……
穩定嗎?波瀾不驚嗎?
可是我喜歡這個工作,從我到高中實習站在講台上的那一刻起,我就覺得之前為了當上老師付出的所有辛苦都值得。
所以,我一直以來想成為一個老師,不是為了穩定,不是不敢拼搏,老人們看到的我的謙遜我的忍讓我的禮貌……都是出於我的家教,而不是我膽子小。
他們在朋友圈裡發定位也好,發照片曬自己和某某名流在一個看起來很高檔的聚會合影也好,我並不感覺他們優越在哪。
大家的學歷都差不多,有的還不如我,他們也不過是為了讓人看到學歷低一樣可以混的很好,讓自己看起來在上流社會。
說實話,累不累,只有自己知道。
工作這件事,沒什麼好,沒什麼不好,自己喜歡的是最好的。
所以,我也不感覺自己有了正式工作就比別人優越在哪,我也不感覺他們在外打拚比我優越在哪。
當老人再說起我適合這個工作的時候,我微笑:「我適合,但是原因不是我不敢去外面闖,而是,我不想。」


住哪兒的人沒有優越感啊?

在北上廣一個月兩千塊住群租房的人說,我為夢想奮鬥,你們都是垃圾。

在小縣城餓不死且四六不懂的人說,我生活舒適,
你們都是垃圾 。

蹲過好幾次號子的人說,我經歷過你們想像不到的東西,
你們都是垃圾 。

十六歲就生了娃的人說,我早早當了母親,
你們都是垃圾 。

小時候吃糠咽菜的人說,我少年吃過苦,你們都是垃圾。

從小養尊處優的人說,我少年沒吃過苦,你們都是垃圾。

(抱歉可能火藥味比較重,這樣的人我生活中真見過)

如果人明白並承認自己所處的環境糟糕,他的自我被打垮,這個人可以說沒法活了。 人的自我保護機制會促使他想方設法去認同自己。想建立一個高大的自我,取得能讓自己活下去的自我認同,如果做不到改變自己改變生活,那麼最簡單的途徑只有讓自己真的認為自己很牛,再進一步,就是讓自己認為別人都不牛。

所以,多體諒下吧,也許有些人只是不這樣就無法活下去而已。


哼我孩子學習一般也能上一本!
哼全國最好的醫院醫生都在這裡!
哼我房子賣一套分分鐘變千萬富翁!
哼新車新款土豪富美高帥出門就碰到!


好開心我雖然離開直轄市,但是老家是省會。

沒錢沒勢才要拼,老子是回家守業的。

如何快速的成功?你要站在父母的肩膀上,去那個有資源,有關係,熟悉內里表象的行業。

年輕的姑娘們嫁給那加班到10點仍然要到健身房折騰半小時的勤奮青年。幾年後悔得腸子都青了。

我是欣賞你們的,我手下需要你們這些咬著牙,嗷嗷叫的小牛犢子,干起活來真賣力啊。

但是要我贊同你們,對不起,我是拒絕的。

不開心啊?

那我搬一千萬現金摞起來給你買發獎好不好!此處應該有掌聲~~~~~

-----------------------------------------------------------------------------------------------------------------------

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2017年,1月24日。今天剛剛給公司的員工發了年終獎,提前放假。

我並不高貴,只是與其窮困潦倒的透支自己去幫助別人,我還是選擇能夠獨善其身的時候去幫助更多的人。

希望一些奮鬥在大城市的年輕人可以有更多的收穫並且保存初心。而不要明明是自己選擇的路,卻說被生活逼迫的不擇手段,還安慰自己這是成熟。

共勉~


優越感從來都是成功人士才能有的,支持樓上一句話,豬到北京逛一圈還是豬。混的好的在哪都有優越感。


個人覺得在北上廣的人反而不容易產生優越感啊!或許是被看做了有價值優越感而已?

大多數北上廣打拚的人都更加清楚的知道這個世界多麼大,還有多少優秀的人,還有多少好的一切等著去擁有,知道自己的位置,知道生活之外還有生活。所以不會那麼輕易的產生優越感。

我的體會是留在老家的人們似乎更容易產生優越感。幾個小時候玩的好的朋友,在老家發展,有車有房有人幫帶孩子有時間出去玩,似乎就已經享盡了人間的美妙了。不再喜歡追逐新鮮的事物,不再奮力的保持學習狀態,畢竟生活節奏慢。

當然,大家選擇不同,這裡面沒有優劣之分。

本人在上海打拚過一段時間,挺苦的,那時候回趟老家會覺得人們不愛遵守交通規則,看見亂闖馬路的人會感嘆這要是在上海早撞死了。還覺得人們不愛護環境,看見隨手扔垃圾袋瓜子皮的就難免想這種事在上海就比較少。諸如此類吧。

或許當時聽見我說這些想法的人,就會覺得我有優越感了?
還是在於著眼角度吧。


因為他們對自身有一種暴發戶式的幻想,雖然他們出身貧寒,但是他們來到北上廣打工,他們總是會幻想以後可以在這裡生根發芽,以後可以月入百萬,既然早晚都會在定居,優越感何不先秀出來呢?

王豆豆的回答:
因為他們覺得在大城市工作就不再是「翠花」「狗子」了,就變成了Jane Hellen Tom 了。會兩句夾雜英文的中文狗屁不通語句,就讓他們覺得二三線城市的人都是土包子。優越感能不蹭蹭上來?


取決於你怎麼認識這個問題,優越感談不上,無非是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而且,回老家拼爹這在很多地方也都是事實。


所謂優越感


就是別人以為你是個人物,你知道你不是,但是不能說破


就跟朋友圈炫富一樣,你覺得他們也有優越感吧


我覺得很多時候談不上優越感,無非是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觀點和態度不一樣了,比如一個28.29的女生被派往國外常駐開拓業務,我身邊的人會覺得蠻好,有機會去見識更大的世界見識不同背景的人,然而在家鄉的普遍認為都這把年紀還折騰啥,就快點相親找個對象安穩下來吧。
我個人覺得兩者都好,特別對女生始終是想要有個美滿的家庭可是人生有不同的階段應該去追求的東西啊,相親結婚生孩子好像這輩子就過完了嗎?
就是大家想法不同了,想要的不一樣。不管是哪種,只要自己覺得ok


在北上廣深打拚的年輕人已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了,難道連自我安慰都不被允許?那該讓人怎麼活?!


相對而言你是人才你去北上廣更好,北上廣更多的是綜合能力的競爭吧。很多小城市就是拼爹。。


我從來沒覺得有優越感,只是覺得這裡有這麼多好玩的地方,有趣的人,我為什麼回屯兒智斗隔壁媒婆大媽……


無非是翻版的「美國夢」而已
可當到了某一天「美國夢」也會破碎的啊


就身邊的感覺好像不是去北上廣的有優越感
而是留在家鄉的自己有種自卑感


推薦閱讀:

通宵到早上跟早上起床的人的早晨有什麼區別?
不滿足於現在的生活狀態生活環境,想改變,怎麼做才好?
怎樣在滑雪活動中拍出好照片?
將愛好填滿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你用哪些方法訓練心?

TAG:生活方式 | 理想 | 北上廣 | 優越感 | 一線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