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田芳、連麗如、田連元與王玥波都說過隋唐,每個版本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好,又到了安利的時間了,今天的節目給大家帶來兩款全新的產品。
第一款,來自評書名家田連元先生的《隋唐》
請注意,田連元先生的《隋唐》有兩個版本,一個殘本的電視台版本,一個全本的電台版本。(可能有誤,可能全的是電視台的。)這裡推薦的是殘本,應該是打臨潼山秦瓊秦叔寶救駕起,到西魏兵發五關,會戰東嶺關,要六錘兩鐧倒銅旗,到破銅旗陣的跟前就剪書了。這個版本尤其好,不誇張的說,可聽價值在目前能找到的隋唐版本中是最高的!
本身西河大鼓書《隋唐》就是很不錯的一套書,田連元先生是西河名家,門兒里出身,腿兒長眼寬,這塊傳統活使的格外得心應手。怹本人說書的特點在其中發揮的也是淋漓盡致,人物立的住,扣拴的嚴,包袱翻的脆。
這套書的缺點無非是,殘,少了開頭十幾回和中間的若干回目。但影響終不甚大,掩蓋不了這套書的優秀。而另一個全本就比較尷尬,大概是錄到了岡山散將還是洛陽招親,但整體效果差殘本一截,有些趕,而且田先生狀態聽起來也比較疲憊。
田先生這套書功夫肯定是下到了的,尤其是李密的塑造,不管是討楊檄,還是取洛倉,都讓程咬金讓位這件事看起來合情合理,李密不是一個無能之輩,這樣的塑造貼近歷史原型,當然這也給後邊兒留了個難題,當然田先生很聰明,不說玉璽換蕭妃不完了么!
殘本時期,田先生嗓音尚在,羅士信的「鳥兒歌」、程咬金的三斧子半,人物分辨的也開。該幽默時候,幽默,該熱血時候熱血。單記得,虹霓關內,王伯當騙開城關,程咬金銀錘出手,「元慶,姐夫要替你報仇」,這樣的程咬金,在其他人的書內都是不多見的。
田《隋唐》殘本,是我目前比較推崇的,沒有接觸過評書,或者對評書藝術認識不深的朋友要儘早聽的一部作品,一定要在下一款產品之前聽。
也就是王玥波先生在宣南書館表演的評書《隋唐》,這部作品整體上只能說是佳作,這麼說肯定有人不高興,但是,我們必須去客觀看這個問題,王《隋唐》不是神作是客觀原因造成的,一周一次的表演,狀態、上座等因素都影響了整體的發揮,造成了王《隋唐》好的回目特別好,爛的回目特別爛的兩級分化,這也是為什麼不推薦沒接觸過評書的朋友不要上來就聽的原因,評書的核心還是人情、故事、人物,被王玥波為了攏座的包袱和生意口拍住,很容易有評書欣賞的偏差。
整體上說,王隋唐前不到90回基本上可聽價值極高,而90回往後,基本上沒有脫離《興唐傳》的本子,在內容上基本沒有獨到的地方,表演上也沒有超越之前的表現,甚至有倒退的現象,一個是袍帶書的兩軍廝殺,他的表現能力沒達到,另一個是書內更多能夠深挖的東西,淺嘗即止,沒有勇氣也沒有心力去超越前人超越自己,也只是到鎖五龍斬雄信等回目,用大貫口這種方式來賣力氣。這裡我說他賣力氣,不帶貶義色彩,這種表現手法,對座兒來說,是很解氣和新穎的。
但拉回到書里,其實沒有什麼大作用。
就是解氣、爽、痛快;而悲情色彩和人物命運的解讀還不太夠。當然這是我吹毛求疵,其他藝人連貫兒還沒有呢,但這是我對他的希望,也是他有能力達到,但因為種種原因,採用另一種方式去表現的理解,和一點點兒失望。
欣賞這部作品,需要觀眾一定的分辨能力和一定的諒解,甭瓜掉字,前後矛盾,基本上還是很多的,較真的觀眾聽起來會有很多的問題。
而且中部開始死扣興唐,也讓前套和後套書在世界觀上有了偏差,不同宇宙啊!
前套是隋唐-忠義響馬傳,後套開始隋唐-興唐傳,還穿插一下他自己學的內容,比如過五關虹霓關,嘭,蹦出來一個三星亂虹霓,剛以為他磚頭打架有撒手,銅旗陣一字不落的繼續扒興唐。
這套書據不完全統計237回,大約250個小時,整整說了5年之久,也算是不小的工程。
其中比如,劫皇杠、當鐧賣馬、北平府、七煞反長安、南陽關、賈家樓、頭打瓦崗山,都是好書。
賣馬那「買馬人,賣馬人」那段,我愣撈出來當了半年簽名…北平府敗四將挑伍奎收秦用,這書處理到表演都比後期的書來的用心。當然七煞反長安差點兒把柴邵給說沒了,也算他厲害。
「反一小的,搭一老的」這路話都不知道他怎麼琢磨出來的。
至於瓦崗山亮相鬥楊林這樣的回目,也只有到三月三松棚亮標會才有出一回,但意境和感覺也差的很遠了。
哦,撈回去說,田連元先生在北大說過一段兒程咬金出世,現場帶觀眾,可以找來聽聽,再聽王玥波的,是吧,王玥波的好更能體現出來了。這是他的優點,人來瘋,但書一大,統籌規劃各方面的計划上,就差下來了,少個人給規劃,也搭著俗務太多。
如果不為欣賞藝術,當個背景音樂,樂呵樂呵,王玥波237回大隋唐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不要對其中的內容太過認真,矛盾地方還是挺多的。
然後再捎帶手安利點兒東西
一個呢,是連麗如先生的大隋唐(安利的不是這個啊),很多人都說是唯一說了隋朝建立的事兒的,這話不對。
有套書叫《陳隋演義》(安利的是這個),誰說的我記不得了,這書好找,我也不百度了,您了自己找,特好找。內容也好,靠山小太保楊林楊虎臣兵困長安,翁奪婿業逼死外孫等等,可聽價值很高。
而連先生呢,除了怹的《連麗如說連麗如》和《三國》以外,怹的其他書,我是真聽不動,包括現場版本,怹前幾年在崇文又開隋唐,用連闊老本子的名字《三十六英雄》,怎麼說呢,我聽不動!
而怹的那套大隋唐,也是兩個世界嫁接,前套是《天下第一槍》,後套是《興唐傳》,也有其扭曲的內容。
確實是一部可聽可不聽的作品,作為隋唐這麼一部,說爛了的書,完全沒必要選擇。
而另一位先生,他呢,怎麼說呢,我看過他的本子,翻了幾頁發現沒賣馬,我就沒往下翻,隋唐沒賣馬,這書我就不知道怎麼往下說了。後來呢,朋友勸,你聽聽,你聽了以後罵街不也方便,我說,那我為罵街,我聽聽,當我聽到,那麼會交朋友的秦叔寶,到了北平府,讓金甲童環去找張公瑾,自己在旅館裡歇著,我就關了。我覺得罵街的必要都沒有了。
如果真愛隋唐這套書,那麼還要一個一定要聽的就是艷桂榮先生的西河大鼓《隋唐演義》,天津電台缺了心眼把這套書前段時間又放了一遍,網上可算有了,大家可以好好欣賞欣賞藝術了。
還有一個呢,北京馬岐先生,在康齡軒茶館說的《響馬傳》,如果拋去怹的閑話,怹的廢話,怹無聊的話,他唱的那些個鄧麗君的歌,只剩下跟隋唐有關的東西,那這書是很有聽的價值,而且價值很高,尤其是其中一些扣子和內容,老爺子磚頭打架有撒手!但是,你得耐得住,一小時的書就4分鐘不到有用的東西,剩下的您琢磨吧。王玥波是書里摻閑話,怹是閑話里不一定摻書。
不謝邀。一問,涉及一部大書,三位前輩名家,一位後起之秀,中流砥柱。這題我答不了。
首先,極大程度上贊同「諸葛宏圖」的回答。作為普及,參看將很有幫助。
評價評書作品,一是論書,二是論人,「書在人說」。不是拐彎抹角、窮酸,我是真認為簡化不了,想說清楚,太複雜。我承認自己能力不足。
再次重申,藝術評判可以準確,通過公議,最大範圍內形成共識,這是專業層面的。
好惡、審美,是感性,是不說理的。您愛一個人,愛就是愛,喜歡就是喜歡。為什麼?典型的偽問題!只是很多傳統藝術的痴迷者,長期潛移默化,有意無意的效法前輩,傾向傳統審美。在審美上是沒有高低貴賤的。抬杠、不像話的另說~
舉個例子,西河大書和評書,怎麼評價?我個人的觀點,一定是合併討論,同宗同源,就是說書,沒有區別,西河多一個「唱」的手段。土詞兒不成,怯聲怯語不成,你那「話白」不成,這不成,那不成。我覺著這就太霸道了, 「唯我獨尊」的心態。您是上流社會,您喜歡的藝術就是好藝術?我是體力勞動者,我喜歡的就低端?「種族歧視嘛」,人權在哪裡?聯合國不答應,美利堅合眾國也不能答應啊!
評書聽評,這是一個典型以訛傳訛,被混淆的概念。什麼算評?座談古今,由一生二,就是世間百態,就是典,書外書,外插花,節外生枝的東西。這個傳統模式徹底被摒棄了,觀眾不許可。
現在觀眾能聽講故事,往往就滿足了,也要聽講故事。因為新鮮啊,沒聽過,消遣嘛。下功夫的是「痴迷」,「生書熟戲」,把書都聽熟了,聽書味兒。情節內容都熟,就看演員怎麼處理,塑造人物,說真了,動情動意,感同身受,共鳴,過這癮。不獵奇,碰上新鮮的,先琢磨有理沒理,有矛盾有紕漏嗎?合情合理,自圓其說,視為好!這書還能這麼說,還有這麼一筆,別人可沒提過…內心愉悅,藝術享受!
王玥波的書,我最認可的是劍俠圖,至今偶爾還會去聽。我很早就有一個觀點,就當下的藝術環境、人員素質,王玥波就是有缺點也沒有批評的必要了。
期望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恐怕很難,他已經成了,就這樣了。再過多少年,三五知己,「走,聽玥波去,我肯定也還去~」,王玥波最打動我的是「鄉音」啊,口甜,口風老。
南方不提,東北、山東都有說書的,就都不成嗎?必須調查研究。這些演員功夫可能很大,跟王玥波悉敵。但我呢,一定還是愛聽王玥波,但我心裡可能不想王玥波比人家強。
王玥波鎖五龍所謂那「大貫兒」,我是現場聽的,為聽聽他怎麼說。這個手段,前邊程咬金被劫摘心用過一回。我對「諸葛宏圖」所說,「解氣」,「新穎」,「作用不大」是完全贊同。怹說自己「吹毛求疵」,應該是謙虛。我說啊,實實在在應了那句話「藝術是假的,力氣是真的」,「誠意奉獻」,我作為觀眾是很滿意的!
貫口是自己趟出來的,本身不值錢,只要學過,這是個基本要求,王玥波的水平是達到的。也不敢說別人沒有,可能是別人不用。為什麼「新穎」?老先生沒這麼乾的,趕轍,趟詞兒,太稀鬆平常了,白受累,吃飽了撐的。
這也恰恰說明王玥波還是差點,沒有更好的辦法,駕馭不了。您這段兒書,不如那齣戲,就是不成,必須達到各有千秋。戲是從書中來的,對於情節是高度凝練的,敘事抒情都有優勢,您沒高的地方,就讓人比沒了,只是反過來借鑒一定不夠。越往後,羅成叫關,淤泥河;獨木關薛禮嘆月,病挑安殿寶,等等吧,差距是巨大的!
這就是王玥波上升的空間,王玥波是聰明,藝術的基本規律也算掌握合格。看看出版物,說書就有人聽,那也不代表學全了,學好了,學精了…藝無止境啊!
王玥波不是多勤快、刻苦的人,特別是現在功成名就,他可以更好,但這是「虛幻假設」。台下的習氣讓人很不愛瞧,也算繼承老藝人,重要的是他台上對待觀眾,完完全全收的回去,可愛,這也是舊藝人。等於說王玥波是「全面繼承」。
現在相聲也好,評書也罷,中青年演員在台上透著多知多懂,覺著自己怪不錯的,山說海說。真高台教化,拿自己當先師,觀眾是我的學生~
藝人翻身也不能把觀眾翻下邊去啊,不提伺候了,我畢竟花錢了,您台上連句客氣話都不會說,這是真正沒學過,不懂得!
橫著比王玥波就是出類拔萃。至於豎著比,我說那叫沒道理!不是一代人不能比!拿連先生跟王玥波比,荒唐嘛。愛聽不愛聽,咱們自己做主,藝術水平沒有可比性!
我不是不表態,我要表態那王玥波差遠了。曲藝的高峰至少不在今天吧?什麼叫峰啊?就是兩邊比中間低。王玥波再有才華,他也不可能跨越自己所在的時代,辦不到。
當然我這個觀點是保守復舊的。現在講繼往開來,盛世空前!怎麼能說今不如昔呢?反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在提,提的是「復興」,我就不怕!
純聽眾試答,不涉及專業,不參合圈裡事兒。
一、從觀/聽眾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提的相當全面了,相對流傳廣泛的隋唐評書就是這四位了;
二、按照我個人接觸的先後順序來評價:- 最早的是田連元先生,比較小的時候聽的,電視台版本,也就是 @諸葛宏圖 提到的殘本,當時播出的命名應該是叫《瓦崗寨》,說到東嶺關結束,可以說收的非常緊,當時都覺得有點突兀和遺憾。田先生的表演非常紮實,颱風瀟洒自如,最重要的特點一個字,就是「活」。「活」主要是對人物的刻畫,男人女人,英雄小人,粗獷細膩,不說入木三分吧,起碼堪稱惟妙惟肖。另一個「活」的體現就是語言的活。在同時期的藝人中,田先生的表達形式是最接地氣的,也是和時代最為靠近的,容易被當時的年輕觀眾所接受,而且田先生的幽默感和包袱,橫向比較是最為突出的,親和力非常的強。這種風格在田先生的水滸傳中也有同樣上乘的發揮,在這方面,即便到了如今王玥波時代,也可以說無出其右者。
- 其次接觸的是單田芳先生,這是最近三年內的事兒,可見我還是「新警察」。大概聽了兩個版本,都是從發配北平府開始,從情節上少了臨潼山救駕、當鐧買馬,但也不能說是毛病,都算是殘本嘛。個人印象中,單田芳以短打見長,說書的特點是「懸」和「狠」。「懸」是指誇張,說的懸,甚至說的神了,這種表現方法容易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但之所以效果好還要和「狠」字結合。「狠」指的是說的斬釘截鐵,沒有半點含糊,哪怕是聽著感覺有點懸了離譜了,但還是被這個「狠」字給壓住了,讓你不得不信服。這種氣質來自於單的底氣和自信,有年紀的因素,老人給年輕人講故事,用不著和你探討合理性,吐沫橫飛加上各種小道消息和黑社會排行榜,你不信是不行的。另外感覺單先生的隋唐節奏是比較快的,解渴。
- 從以上兩位開始,引發對隋唐的興趣,開始聽連麗如先生。多了不好說,確實聽不動。連先生的隋唐,好處是有背景,多少能帶出上一輩興隋的影子,講的細緻。但問題是節奏太慢,太平,有照本宣科之嫌。另外聽了好多次都字正腔圓地說「孤獨皇后」,聽著扎耳朵。最後真是沒聽下去。得罪處見諒。
- 最新聽得是王玥波。王玥波可以說成也書場敗也書場,這是他和以上三位不同之處,錄播和現場對表演的影響太大了。王玥波《大隋唐》的特點就得說一個字「博」了,而這點恰恰是書場能夠提供給他的條件。單場時間充裕,整體時間跨度大,現場觀眾都是書簍子,可以拉典抖包袱講人情世故的機會太多了。當然王玥波把握住了,所以成了。王玥波說書是新舊結合的,舊的是故事結構和語言風格,年紀不大但是口氣老道,很多事兒講的也都是老理兒,這個恰恰是時下稀有的;新的是與時代的結合,老皇曆碰上新實事兒,聽著有哏。再加上說相聲的底子,隨便可以拉上一段,關鍵是觀眾也聽的懂,效果自然到位。對我觸動比較大的是王玥波對人物之間的「情」上的解說,特別反映性格。最典型的,羅成大破洛陽城日鎖五龍之前,秦瓊對錶弟說「你可要多加小心,今日洛陽城不比當年長蛇陣,你可沒有那『九路接應使』!」小羅成一聲暴叫「啊!」,這種說法太刺激人心了,可以說比200多句慣口更有感染力!再有羅通掃北進了牧羊城逼死突魯公主,秦瓊率眾人向程咬金求情,沒想到程咬金當天不杵地來了一句「當初他爸爸羅成殺單雄信的時候我也是這般求情,他怎麼就不能把單老五饒了呢?!」總算應了一句世道自有人心!這些特點的雜糅形成了一個豐滿的王玥波,讓人喜愛。相信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樣,捧過德雲社,也關注過第二班,最後倒向了王玥波,皆由此而來吧。當然,同樣因為現場演出的原因,整體規劃比較粗放,表演水準不夠穩定,客觀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也多少影響了這部書的經典程度。
三、以上說的算是我認為的特點。如果要我排序的話,按現在的喜好,王可以排到田的前面,但是如果按經典程度,田還應在首位。
外行點評,見笑。本來暢安和諸葛宏圖兩位的答案已經很完美了,看到有同學質疑為什麼隋唐不能沒有賣馬,忍不住想摻合一下,順便說說單老隋唐,也就是《瓦崗英雄》這個本子,究竟差在哪兒。
隋唐這部書,說起來是袍帶書,但究其袍帶部分的水準,其實並不高,雖然可以碾壓掃北征東征西這些爛書套子,但和三、列國相比,差距非常明顯。如果真嚴格按照袍帶書的路子來說,就不會有這麼多人喜歡了。所以隋唐還有另外的一些別名:響馬傳、金蘭譜、羅單斗等等,看這些別名就能了解,隋唐的妙處不在情節,而在人物,也就是疆場上的衝突在其次,人物間的衝突才是主要看點。
隋唐核心人物,主要是書膽秦瓊和書筋程咬金,這兩個人立得住,這部書才能立得住。此外還有兩個非常關鍵的人物,那就是單雄信和羅成,這兩個人物戲份相比秦程要少得多,但倘若說得好,其光芒絲毫不比秦程差。然而想同時把這兩個人都說得出彩就不容易,因為羅單斗是書中非常重要的一條線,要想都捧,就必須把這條線淡化處理,例如田先生的書,把羅單斗歸咎於程咬金的挑唆;而王玥波則是強化了二者的矛盾,明顯的捧單貶羅,當然王玥波的書貶羅稍嫌太過,是其缺點。不管採取哪種處理,想捧單雄信,就不能錯過單雄信最出彩的情節,也就是賣馬和鎖五龍。賣馬看的是單雄信為朋友毀家紓難,鎖五龍看的是單雄信愛憎分明。而要說鎖五龍,又不能錯過臨潼山救駕,因為沒有李淵箭射單達這個因,就沒有鎖五龍這個果。這也是許多隋唐的評書,不從滅南陳說起,也要從臨潼山救駕開書的原因。王玥波雖然是從程咬金賣耙子開書,但後面也從滅南陳秦彝託孤起說了倒筆書。所以《瓦崗英雄》的處理方式,略去臨潼山救駕和賣馬,單雄信的形象就變得平面化,很難立得起來,只承擔了一些穿針引線的作用,淪落為二線角色。
說到這裡簡單提一下個人對隋唐一二三線角色的定義:一線角色就是秦、程、單、羅四人,這也是整個隋唐最核心的四個角色,這四個人戲份最多,形象也最立體。二線角色可以分兩擋,戲份較多的有徐茂公、王伯當、楊林、羅藝等人,形象雖不如一線角色那麼鮮活,但也各有各的特點,也有一些戲份較少,但是能在短暫的戲份里非常出彩的角色,也被我劃在二線,例如魏文通、尚師徒、張紫嫣等人。而三線角色,大都是戲份很多的串場角色,有一定特點,但談不上突出,主要作用是推進劇情,例如上官狄、王君可、尤俊達、謝映登、李密、翟讓等,以及一些非常臉譜化的角色,例如楊廣、建成元吉、宇文化及、李元霸、麻叔謀等,當然說得好也可以提升三線角色的地位,達到二線角色的水準。
二線角色里,個人比較喜歡的有兩個,一個是王伯當。王伯當這個角色,最重要的戲份只有三場,一場是賣馬(又見賣馬,也可知賣馬是多麼重要的一段書)時拔劍要殺單雄信、一場是虹霓關招親、一場是斷密澗。評書里逢女將必招親是最爛大街的書套,而伯當殺妻卻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妙筆。諸多版本中,個人比較推崇連先生《大隋唐》,也就是《興唐傳》的處理方式,徐茂公本參王伯當,李密用趙雲做比喻嘉獎王伯當,使得徐茂公心寒。這段書不但突出了王伯當這個角色的性格特點,也描寫了李密的處事不公、目光短淺;以及通過李密對王伯當的袒護,埋下日後瓦崗散將和斷密澗的伏筆。而單老的本子里,王伯當和東方氏變成了一對歡喜冤家,故事上確實熱鬧了許多,但王伯當這個角色卻失去了特色,似乎又和一般的小白臉沒什麼區別了。伯當招親這段書,田先生處理成了詐降計,稍顯套路化,降格了王伯當的形象,但是程咬金飛錘為裴元慶報仇倒是頗有特點。
另外提一下個人非常偏愛的一個角色:尚師徒,這個人可以說是儒家模式下士大夫的典型形象,表面上忠孝兩全,實則愚忠愚孝不知變通,結局也是讓人唏噓不已。關於這個角色,強烈推薦田先生隋唐中虎牢關這個橋段,其中尚師徒弔孝和關前自刎兩段書聽得催人淚下。王玥波的版本里,三盜呼雷豹說得太熱鬧了,沖淡了整個故事的悲劇色彩,就不如田先生的書來得更有感染力。而單老的本子里,這段書根本沒說,尚師徒變成了銅旗陣里一個普通的反派角色,主要作用是給秦瓊送槍送馬,形象一落千丈。
最後為了不跑題,簡單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吧:單老的書,特點是熱鬧,而且熱鬧的橋段怹說的比別人更熱鬧,例如前面提到的伯當招親、例如長蛇陣有雙盜陣圖、例如銅旗陣更是獨一無二。但熱鬧歸熱鬧,整部書除了程咬金和羅成,許多重要角色都沒立起來,包括秦瓊也說得過於臉譜化。
王玥波的書,特點是人物非常出彩,每個主要角色的性格特點都把握得十分鮮明,可見在這方面下了很多心思,所以其中賣馬、賈家樓、鎖五龍這些橋段特別中聽。
田先生的書是最精彩的,人物出彩、情節也處理得當,唯一遺憾是後面掐書了,不解渴。田先生的角色處理和王玥波有一點不同,田先生的人物相對更傳統也更正派,而王玥波的人物更現代,處事也更圓滑。
連先生的書,主要優點就是夠全吧,為數不多從九老興隋開始,說到玄武門之變的書。然而整套書基本都照本宣科死扣《興唐傳》,聽不出妙處來。
隋唐看徐德亮說的那些我就特別想聽馬增錕先生,央視播過羅家將,當然隋唐要說書館版還是喜歡馬歧先生,說隋唐就得那個狀態閱歷,有滋味,玥波就前一百回,然後鎖五龍,還有飛錘擊八寶好,好多都是扒興唐傳,電視和電台推薦田連元先生,不知道天津還有沒有說這書的,這書據說以前在天津特別火。
單田芳版:有3版,老版和另外一版是從發配北平開始,新版從交代秦瓊家世,當捕快押解犯人,臨潼山楂樹崗救駕開始,風格就像是衚衕里的老大爺給你講故事,聽著很輕鬆,語言平實,節奏連貫,可以當洗澡時候的背景音樂聽,經不起細琢磨,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一兩句講人情的話還是很受聽的。
連麗如版:只聽過電台版的《大隋唐》,從興隋開始,把背景交代的比較清楚,勝在氣勢,內容上比較照本宣科,語言比較生硬,細節也有不講理的地方。
田連元版:視頻版,表演專註,但是嗓音有點啞,音頻版節奏很明快,人物鮮明,一環套一環,講的引人入勝,細節交代的很清楚,對於人物內心刻畫很到位,比如皂角林誤傷人命時細節和心情的描寫,很值得一聽,甚至能作為第一次聽評書的聽友的入門作品。
王玥波版:目前聽到的最細緻的一部隋唐,但是太細緻了,有點拖沓,現場聽比聽音頻強出不少,玥波的身段、表情很值得一看,內容很博雜,柔和了各個版本的隋唐還插入了不少相聲段子,各種拉典和閑話,現場聽很有意思,音頻版缺少了一些氛圍。人物刻畫個性突出,人情講的淋漓盡致,情節安排合理,一些有爭議的情節是經過推敲以後才定的,比如羅士信沒和李元霸碰面,定彥平的歸宿等,書後也都交代了這樣說的原因,很用心很負責,但是玥波對於人物開臉兒和各種贊兒很不擅長,大的戰爭場面表現力不足。
張少佐《隋唐英雄》:從當鐧賣馬開始,人物刻畫不夠鮮明,大環境介紹粗糙。
PS:
@諸葛宏圖 提到的
石連君《陳隋演藝》:內容有可能自己做過加工,聲音和表演有典型的東北風格,講故事為主,缺少評論。但是目前能找到的陳隋就這一部。
自問自答來了。
半年多以前提這問題,是因為對小時候聽的單田芳先生的《隋唐》故事念念不忘,想找來重溫。一搜索卻發現,除了單先生之外,還有這許多名家也說過此書,孤陋寡聞如我算是長了見識!但誰說得好,該聽誰的竟又茫然了……幸承諸位哥哥指點,現對各家之風格特點也算是稍有了解,在此謝過!
近日已將連麗如先生的版本聽過一遍,正開始聽田連元先生的。二者技藝之高下,小子我不敢妄評,唯對其所講故事在內容細節上的一些差別,覺得很有意思。現試列如下,日後若有如我一般未曾聽過《隋唐》的人,或可在此被劇透一二,哈哈!
隋滅陳,羅藝在北平為王。秦瓊、程咬金、羅士信之父在陳為官,均於此役喪命。
羅藝歸隋
楊廣截殺李淵。秦瓊約二十九歲,臨潼救李淵,留號瓊五。
李淵誤殺單雄信之兄單達。李元霸出生。李淵收柴紹為婿。
秦瓊落魄在山西潞州天堂縣,賣馬與單雄信(此前在山東已結識王伯當)
秦瓊回山東,途中病倒在魏徵和徐茂公的道館
秦瓊在單雄信家中盤桓,結識王君可、尤俊達等人,並幫助尤俊達脫離綠林
秦瓊在山西近一年,帶單雄信所贈禮物回鄉,途中誤殺客棧老闆。經李密向李淵求情,發配往北平府——李淵此時並不知秦瓊即瓊五。
秦瓊在路上救了上官迪(受楊林差遣,給楊素送壽禮)。
初到北平府,打擂結交史大奈、張公瑾、杜叉等人。
二堂認親
秦瓊與羅成互傳槍鐧
王伯當探望秦瓊。秦瓊有意避免王伯當與羅成認識。
羅成不教回馬槍絕技。教給秦瓊閉氣裝死功。
秦瓊在街頭巧遇義子秦用,將之帶回北平王府。
秦瓊在校場連勝,打死伍奎,逼走伍亮。陳平拜服遁走。
秦瓊在北平兩年,獨自啟程返家。途中前往山西探望單雄信,為單雄信所拒。
秦瓊返山東,途中黃驃馬被盜,尋馬至王君可處,得遇羅士信,並獲知單雄信之用心。
秦瓊帶羅士信回濟南府歷城縣
秦瓊到濟南府鎮台唐必手下當差。唐必原是羅藝部下
秦瓊被派往長安與楊素送壽禮,路上接連遇到王伯當、謝映登、齊國放、柴紹等人,遂一同上路
秦瓊至長安,在楊素府中初遇李靖。此時紅拂女亦在楊府作歌伎
秦瓊等人元宵夜大鬧長安,打死宇文成祥,火燒宇文府,結識雄闊海,躲入邱瑞府中。
岔開說楊廣弒父篡位,伍建章金殿罵廣,被殺。章子伍雲召在南陽造反。韓擒虎假意討伐,實為保護。後宇文成都亦往。召苦侯伍天錫不至,逃,為朱燦所救。
朱燦造反。
楊廣登基後大赦天下,程咬金出獄。
倒敘程咬金販私鹽入獄事。
程咬金買耙子
程咬金吃霸王飯,結識尤俊達
程咬金半夜得遇高人,學到三板斧
程、尤二人劫皇杠
秦瓊查皇杠案,與尤俊達交惡,與程咬金相認
秦瓊冒程咬金之名到登州斗楊林,失手被擒,靠口才贏得楊林喜愛,數日後回曆城縣
羅成前往山東與秦母拜壽,途中挑釁打傷單雄信
眾人借拜壽之機在賈家樓結義
楊林往長安,途徑歷城縣,帶秦瓊走
程咬金、尤俊達挑戰楊林被擒
徐茂公在歷城縣外天寧寺糾集眾人成立英雄會,造反,攻打縣城,救出程、尤二人
楊林帶秦瓊入長安。途徑潼關,秦瓊與魏文通結識
楊林在長安收張紫煙為義女
山東反叛消息傳到長安,張紫煙誤以為楊林要殺秦瓊,為救秦瓊而死
秦瓊向楊林挑明生世,與上官迪逃離長安
秦瓊詐開潼關
魏文通追趕秦瓊,被戲遭擒
秦瓊與英雄會眾人會合,打下金提關
魏文通被辱,作女裝送回潼關
楊林兵發金提關,被車輪戰所敗
張紫煙之弟張成金來投英雄會
眾人留張成金鎮守金提關,其餘人前往瓦崗寨
徐茂公說動翟讓,兩家合兵
徐茂公裝神弄鬼,推程咬金當頭
楊林引四路兵來圍瓦崗
羅士信砸跑新文理,王君可劈死來戶兒,秦瓊勸降唐必,徐茂公騙走尚師徒
楊林擺出一字長蛇陣
瓦崗寨派人往北平請羅成破陣
羅成路遇定彥平——定彥平受楊林之邀往軍中助陣——騙得單槍破雙槍之法
羅成破陣,扎死魏文通,扎傷定彥平
定彥平出家
隋朝派邱瑞徵討瓦崗,宇文化及次子宇文成龍隨性
宇文成龍被瓦崗所殺,人頭以邱瑞的名義送回長安
邱瑞歸降瓦崗
裴元慶父子來攻,被瓦崗將其家眷騙上山。裴氏父子亦降。
楊廣欲害李淵,命李淵造晉陽宮。引出風塵三俠。倒敘紅拂夜奔,虯髯客殺楊素事。
李世民結識風塵三俠,袁天罡,李淳風。
楊廣到山西。李元霸斗敗宇文成都,討得猛勇大將軍之職。(李元霸的武藝居然是柴紹所傳)
楊廣到洛陽。王世充獻瓊花圖。楊廣欲下揚州看瓊花,命麻叔謀造運河。
麻叔謀巧取豪奪,逼反孟海公、高xx,被殺。孟、高二人投瓦崗。
十八家反王將楊廣圍在四平山。楊林突圍,搬李元霸救駕。
四平山大戰,李元霸砸走裴元慶。反王大敗,瓦崗軍被楊林所圍。程咬金誤走揚州,被抓。
李密在法場將程咬金放走,隨後騙走楊林,解瓦崗之圍。
程、李二人相繼回到瓦崗山。程咬金將皇位讓與李密。瓦崗山大魔國改號西魏。
楊廣聽楊林之計,假意讓位,設揚州擂。
瓦崗眾人赴擂,至虎牢關。邱瑞勸尚師徒歸降不成,吐血而死。秦瓊奪得尚師徒槍馬,詐開城門。尚師徒自盡。
至虹霓關,羅士信被新文理之妹新月娥誘入陷坑而亡。
新月娥看上王伯當,獻關投降。新文理自盡。王伯當殺新月娥。
下黃土關。
下汜水關。程咬金請回裴元慶,將守將左天成打落山澗。
東嶺關楊方擺下銅旗陣,被羅成卧底所破。楊方與其子楊全忠身亡。羅成與異母兄羅換相遇(倒敘羅藝的過往)。
揚州大戰。李靖將楊林之計通過雄闊海告訴秦瓊。裴元慶擊走李元霸。李世民乘機逃離,至城外布置包圍眾反王軍隊。校軍場上,伍天錫兄弟二人被竇建德一方殺死。雄闊海奪得頭名。雄闊海為救眾人,力托千斤匣而死。
楊林在城外戰死。
楊廣為宇文化及所殺。
秦瓊與羅成受楊林死前指點,截殺宇文化及,奪得玉璽。
宇文成都戰死。
眾反王被李世民圍困,被逼交出玉璽,寫下降表。
竇建德攻取北平,羅藝被蘇定方射死。
李淵進攻潼關。宋老生請出魚俱羅,斬殺李元霸。魚俱羅亦死於李世民箭下。
李淵攻入長安,建立唐朝。
李世民洛陽戰王世充不下,歸途中遭程咬金所擒。
李密失德,徐茂公放走李世民。
瓦崗眾人離散,魏徵、徐茂公投唐,單雄信被王世充籠絡。
秦瓊、羅成、程咬金投唐,途徑洛陽,被單雄信挽留。秦、程二人強行離去。羅成因照顧老母妻兒,暫留。
秦瓊為李世民收服尉遲敬德(敬德連一招都撐不過去)。劉武周自刎。
李世民取洛陽。羅成殺五王。單雄信不降,自刎。
李密與王伯當投奔李道宗。李密殺妻,逃亡,與王伯當墜入山澗而死。
蘇定方攻打潼關。羅成遭建成、元吉陷害,不得入城,被射死。
瓦崗山眾人查清羅成死因,金殿對質,使得李淵退位,建成、元吉被貶,李世民代掌朝政。全書完。
田先生是從秦瓊在臨潼山救駕說起,其細節之處與連先生多有不同。比較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
1.開始說秦瓊的父親是北齊馬鳴關的守將,從程咬金出來以後又改說是南陳馬鳴關。
2.李淵在臨潼山生的兒子是李世民。
3.羅成與單雄信不睦起因於程咬金挑撥離間。
4.賈家樓結義,單雄信排行第六。第五成了王君可。
6.楊林擺一字長蛇陣時請來了羅藝。陣破以後羅藝留在瓦崗,發生薑婉娘認親的事。
7.裴元慶被燒死在虹霓關外。羅士信沒死。
8.定彥平助楊方擺銅旗陣,陣破後自殺。
9.王世充一開始就是要反隋,借瓊華把楊廣誆至揚州。
10.宇文成都之死就佔了一句話。還不是死在揚州,是在潼關。
11.唐國逼其它反王簽降書交玉璽的時候,李世民沒參和。
12.說到洛陽招親就沒了。
(待續……)
這聊評書必貶單老爺子也是夠了。
評書本來就不是什麼高雅藝術,本來就是人茶餘飯後哈哈一樂的玩意兒,非得聽出個三六九等來秀,真有知乎范。
什麼單本沒買馬就看不下去,真夠了,單田芳電台本不是妥妥的有嘛,咋就沒了?
話說回來就算沒又有什麼問題?
評書又不是史實,說白了不過就是舊時代的網文而已,要說差異也不過是唐家三少和徐公子勝治的差異,至於拿出來說事嗎?
羅士信和李元霸的故事那個人的本子是符合史實的?
編排出來說首先都是討好觀眾的。
有一波就喜歡田,又一波還就喜歡單,這有什麼奇怪的。
本來人的口味就不一樣,你說你喜歡托爾斯泰我喜歡唐家三少你來秀一下也就算了,你個喜歡小四的到我這喜歡twocold的人跟前秀優越感,有必要嗎。。。
不是針對誰,就是覺得知乎這種特色真不和 我胃口。
單爺的隋唐姜松姜永年是獨一份,另外反覆強調四猛四絕十三傑,算是他一貫的特色,喜歡給人物排名,分個三六九等。
連老師的大隋唐前面幾十回介紹了一下背景,比如尚師徒他爹,比如邱瑞為什麼是秦瓊的姨夫,比如羅士信他爹等等。後面的可以直接看興唐傳,一字不差。當有聲書看也行。
田爺的隋唐最大的特點是沒有排名,不提誰高誰低。基本上也是興唐傳的底子,不過精彩程度比連老師的好聽若干倍,唯一的遺憾就是太短,好多地方說得不夠細,可惜了。
王老闆的書我個人最喜歡,各種細節掰開揉碎了講,再加上胖子時不時的插科打諢,等於既聽了書又聽了相聲。另外南陽關,鎖五龍等等這些地方能把觀眾說哭了,這可比把觀眾逗樂了難得多。
總之,如果這四部里只聽一部,還是推薦王玥波的這版。
近來上知乎少了……珠玉在前。
個人以為初喜歡的人只聽一版了事的話,必然還是聽王大胖子的。畢竟聽一部同樣的書還是樂趣有限。
覺得自己有深入喜歡傾向的,先從艷桂榮開始。美。
就沖單田芳那專業的「煙酒嗓兒」,什麼書讓他一說,過癮……
王玥波的書不知別人怎麼看,我個人是聽不進去。原因很簡單,主線拖沓以至於沒有主線,總跑題,總放大細節,故弄玄虛的,聽來聽去都不知他想說什麼,更談不上抓人,聽他的書非常容易走神。還有他書中的評論部分,總是長篇大論故弄玄虛,但並不深刻,甚至不如老郭說一句「窮人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鉤不來無義的賓朋。」令人扼腕,也不如單老在書中恰如其分的一句「三窮三富過一生」令人唏噓。聽單老的書,從裡面隻言片語的就能聽出單老坎坷的一生,聽老郭早期的相聲,也能聽出老郭成名前生活的凄涼。王玥波在這方面就像一張白紙,但是一張白紙還要長篇大論,連篇累牘的坐而論道,難免讓人覺得不深刻,故弄玄虛了。
1掃北黃臉為啥吐血 沒點破這個的都沒傳授
2裴三和人打擂台 這個是和親媽學的?
3喜馬拉雅王玥波書場沒隋唐 王玥胖自己都不認可
全部聽過,從95+聽眾的角度評價
劇情:王玥波,連麗如《興唐傳》,單和田都是自己的故事。興唐傳的故事畢竟歷時久遠,比較完整,邏輯通順,人物也非常立體。(王玥波是單雄信的立場,所以刪去了一下表現羅成人物魅力的情節,最後的周西坡情緒根本達不到)
單的情節比較新,但是人物比較單薄。田的劇情就算個隋唐入門吧,很多重要的故事單元人物細節都省略了。但是快樂驛站給田版評書做了動畫版,配合食用,非常有趣。
聲音:單就是東北大碴子為評書,剩餘三位是京味評書。(個人喜歡王的聲音,感覺很平和不是那麼較勁,但是我爸認為王玥波吐字不清)。
趣味性:王&>田&>單&>連
真有人把這幾版都聽了嗎?
記得爺爺那時專門跑去茶館聽說書。
只聽過田連元的和王玥波的兩個版本,說幾點還想得起來的區別:
1、羅士信的身高
(田版)大個兒 (王版)小個兒
2、羅士信和李元霸
(田版)打了三回合 (王版)沒遇見
3、裴元慶的死因
(田版)死在虹霓關 (王版)至少打完虹霓關還沒死
4、昌平王邱瑞的死因
(田版)陣前自刎(王版)陣前墜馬
小時候趕上電視評書的時代,小時候就喜歡,大了慢慢淡了。後來中考之後機緣又重新撿起來了,那段時間特別有興緻。各類型的書聽了不少,隋唐 最有興趣,各版的隋唐基本都聽全了,按時間鏈接最後聽到了 薛剛反唐 。到現在也是好久不聽了 看這問題 真懷念那段只知道傻玩無憂的日子
單田芳啊,樹大招風。單田芳的評書在評書的範圍內無人可比,白眉大俠是主要代表作。袁闊成只是一部三國登峰造極,但要說惟妙惟肖、娓娓動聽、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出其口,則唯有單田芳一人。有些評論者太能裝了,居然拿小說的標準來衡量。單田芳評書的缺點基本上都是傳統藝術的固有缺陷,像什麼情節雷同之類也拿來黑單田芳,那是單田芳自己編的嗎?袁闊成說薛家將,也得有臨陣收妻,香港拍薛丁山電視劇,也得有陳金定(袁老的薛家將簡直慘不忍聞)。只不過單田芳說的傳統評書太多,所以雷同突出一些。西遊記情節不雷同嗎?妖怪捉走唐僧,悟空搭救不成,高人前來相助,繼續西天取經,就這樣循環,不是嗎?你聽百年風雲之類的,有臨陣收妻嗎?還什麼人物類臉譜化,我的天,就是通俗文學的頂峰金庸小說,除了少數幾個主角,其他人物也大都是臉譜化的。四大名著里,三國和西遊記的人物也大都是臉譜化的。拿這個黑單田芳,等於是用紅樓夢和水滸的標準來貶低單田芳,這麼唱高調有意思嗎?評書本來就是通俗藝術,不是曲高和寡的東西,聽眾的認可程度是唯一標準。這一點對單田芳無可爭議。全國聽眾認可程度最高的,單、袁、田、劉蘭芳。劉立福不要拿來比,根本比不了,好聽不好聽,現狀已經說明一切,想高雅,聽眾可以去看聊齋原著。聽評書你還能圖什麼?你評論就說明你至少還關注這種通俗藝術,你再裝又能高雅到哪裡去?且不說你的評論,就是袁闊成的三國、劉立福的聊齋本身,再高雅能高過原著?你還不如說,我壓根兒就不聽這東西。
推薦閱讀:
※你聽過的評書中印象最深的」駁口」是什麼?
※如何看待王玥波?
※單田芳老先生《白眉大俠》的藝術水平如何?如果不好,為什麼直到現在仍舊長播不衰?
※民間戲曲總是稱呼趙雲四弟或「四千歲」,這個四弟或「四千歲」是從什麼時候流傳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