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系做模型有何奇技淫巧?

比如工具,手法,資料。。


建築學大四在讀
酷愛做模型 而且純手工(不用切割機)
做了三年多 加上小時候做航模 跟著爺爺做木工 一直是個愛動手的孩子 哈哈哈~
先放幾張模型照片

這裡的幾個模型比例不一 有完工後模型照認真拍的而且還p過的 也有手機隨意拍拍的

材料上么,受到地緣因素影響 周邊實體店裡能選擇的材料不多,用的最多的是PVC板材,做建築主體 有時也會用來做地形做地盤。木板,薄木板不好切,順紋易走刀,但是會滑,垂直紋理切能切直,但是易出毛邊(這時需要砂紙打磨)。玻璃板(亞克力板)做窗的時候最喜歡用,用勾刀切割,切一半後手掰,適合多邊形(曲線太難,不過我做過圓形的,薄玻璃板,多邊形一點點往裡切 一點點變圓,最後打磨)可以刻槽,做為窗框什麼的很舒服~但是玻璃板容易被膠水弄花,小心行事。厚紙板,質感很棒,灰色的做出來有清水混凝土的感覺,但是邊緣易毛糙(需要很好的刀片,刀工也要好)。牛皮紙,這個我很喜歡,便宜,結實,做基地的時候用它來表示些特殊場地,我曾經用它表示過湖面,和白色PVC顏色很和諧。(常用的這些)

關於技巧,分幾點吧~
1.工具

這是我大二的時候合作模型的部分工具,刀有勾刀、手術刀、美工刀(45度、30度)膠水用注射器,乾淨精確。
還需要砂紙(粗細都要);鑷子(小構件的伴侶);如果做木製大模型,釘子、鎚子、虎頭鉗什麼的不能少…
還有些工具可以自己做 ,比如粘柱子的時候為了使它豎直,我會做一個輔助的構件,卡住做好的已經粘上去的柱子使它完全豎直,干透了再易走輔助的構件。
有些時候量尺寸不需要尺,一塊邊緣齊整的廢料加上一支削好的鉛筆就可以~

2.切板
這個費力,而且直接影響模型精細度。我的建議是,先看清面前的板材的特性,PVC的紋理方向,確定你要做什麼,舉個例子,PVC順紋切舒服,順紋切出來的細條不易彎曲,反之,垂直紋理難切,但切出來的易彎曲。所以要根據需求確定方向,降低模型難度。

3.粘
之前說過注射器,為了就是膠水別太多,影響美觀,而且要注意膠水的位置和膠水使用後可能增加的厚度…

4.上色
雖然崇尚素模,但是用兩三種顏色區別開不同材質也是很棒的選擇,這裡我一般會有木板和PVC兩種顏色外加一種顏色噴漆,拿最近幫學長做的一個住宅模型來說:

首先屋頂單獨噴

做建築主體的時候沒辦法,只能木板隨做隨粘,粘完後紙膠帶蓋住(後期需要統一PVC的白色,會再噴白漆)

這是噴之前,全部噴完干透後再組裝

這種局部噴漆可以幫助做很多事,比如道路噴繪(可以扣出人行道斑馬線什麼的)也可以做線腳啊之類的


最後想說很多小技巧是自己弄著弄著無意間想到的,這些小技巧會讓模型製作更好玩~
po一張大二的時候做模型累到睡著了的照片

願各位身體健康、睡眠充足~
回答完畢
~~~~~~~~分割線~~~~~~~~~
決定補充回答下,還還是老規矩 上圖:

這樣一個簡單的模型來舉例:
材料很簡單,PVC和玻璃板。
模型不複雜,台地和建築
如何提高效率。
1.確定比例後用SU導出cad文件並按照比例列印平面
(這樣一來,牆什麼的直接粘)
2.圖上的坡屋頂長的不規矩,怎麼辦?在SU中選擇這個面,改相機為平行投影,然後點擊這個面,遊記滑鼠,對齊視圖!!!哈哈,然後就繼續導cad再按比例列印即可。
3.零件組裝。
這個模型我做了一個下午加一晚上。萌噠噠的。

這裡再提一個大二的時候模型周做的仙台媒體中心

車位擋是pvc管加熱後彎曲的,不同樓層玻璃幕牆的不同效果是利用玻璃板和紙膠帶還有勾刀勾槽的密度來區別開的。

這個仙台結構中最重要的構件是用pvc管做的 做完堆疊起來後非常穩,出乎意料。

這是大二最後一個作業做的剖面模型,當時發明了:一定距離外均勻噴漆製作磨砂感玻璃的辦法,圖中的黑色電梯部分和黃色流線都是這樣做的。
還有我做模型比較在乎正式性、所以做的比較認真的都會加個底座,就像三大殿的須彌座~~
這些都淘木料,用釘子釘起來的。

底座看起來簡單,但是得堅固,要加很多的固定性構件,我喜歡叫他們為龍骨。

再傳幾張平時做的其他模型

天空之城

這是寢室里添置的小桌子,通過某寶,實惠耐用,陪伴我夜裡做模型。

這是低年級時的幼兒園設計,也就是之前說的用牛皮紙來表達路、水。

這是博物館設計,曲線的梁,用了1cmpvc板彎成。

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梁的弧線
最後還是來一張做模型的照片~~

謝謝各位支持!!


上學期剛結束了模型課,簡單地總結一下~ 多圖流量慎。

雖然現在3d列印比較成熟,圖紙明確的話一個小建築模型列印下來也就百來塊錢。但是對於在校生來說,手工模型製作還是非常重要的一門技能,想著省力偷懶對自己肯定是沒有好處的了…當然能提高效率和效果的技巧,我們最好有多少來多少!

我想國內大多數學校都沒有3d印表機這種高bigger且燒錢的裝備…有些甚至連電鋸都不提供…我們就是要麼手動要麼自己掏錢買電鋸 對此我想說 能用電鋸的,千萬不要手鋸! 手割又慢又累又不精準 除了雪弗板這種好操作的。

之前看到隈研吾大師va at dundee的渲染圖,當時就被美到了,在archidaily和築龍網上down了圖紙。(結果做完了發現原建築還沒有竣工…汗顏)因為我們想做白色的建築,雪浮板又容易受傷,噴漆的話連接處會有瑕疵,所以我們選擇了abs板…一種新型塑料,充電寶外殼的材質,非常硬.....建築外殼是隈研吾大師一貫的間隙風格,所以三個妹子把十多塊板用美工刀劃成條,不說了都是淚…

材料上,502經濟實惠,用贈送的小導管控制流量,細節地方都很好操作(附圖大一做的薩佛伊底層照片,窗框都是用小鑷子粘的)

小鑷子也是神器!粘窗框之類的用手不好控制的地方用小鑷子來操作,不用擔心粘到手,對位精準

打磨,粗砂紙磨型,細砂紙磨細部(記得帶手套..)截面要左右來回的磨,前後磨會越磨越圓,記得帶綿手套保護手部皮膚。

牆與牆的連接處用四十五度的截面粘,縫隙小。雖然工作量大但是比較有誠意~四十五度的截面當然是先切再磨啦XDDD

水景,列印自己喜歡顏色的海報紙,然後貼上一層透明亞克力,最後做完撕下保護膜的一瞬間不能更爽

(這倒影效果簡直不能更喜歡。。。)

用燈帶設計電路,燈帶站在天花板上,打穿底盤放插頭。
裝燈帶絕對是景上添花的環節,不要怕麻煩,非常必要~

另外,各種花里胡哨的紋理紙,地板紙,綠草坪,太浮誇,非常不推薦

把每一層外牆和平面都做到可以拆卸和組裝的地步,展示起來非常酷炫。

效果同樣酷炫且逆天的還有,把建築分成兩部分做,像切蛋糕一樣。自由活動來展示內部結構,附上同學做的路易斯康的圖書館。


大學時候,同學的方案有一個穹頂,常用材料都難做完美。臨近交圖了她也沒動手做穹頂,我想大概她也沒想到什麼好做法吧。

交圖時候,她從包里掏出一個燈罩,安裝到模型上……很……很和諧。

我想,這就是一種奇技淫巧吧。


感謝大家為東大學弟/學妹的機智點贊!

註:圖片來自東南曉茜老師的微博。



唔。。。做過千禧教堂,那三個大弧面,6mm的pvc板,橫著切進去3mm,豎著切進去2mm,開水燙,完成。
突然翻相冊看到了圖

還有,剖面模型提升逼格,剖面模型提升逼格,剖面模型提升逼格。


大一狗說一下這一年的經驗,要是題主早已脫離入門階段就無視我吧····
只做了立構 空構 解讀建築(選了史密斯住宅)的模型,還有模型課全班一起做了zhengzhou tower,莫見笑。
1.工具材料:
a.美工刀一定要好,推薦日本olfa的,刀片結實,出刀處縫隙小,幾乎不晃動,切得穩。
b.必備打磨銼刀和砂紙,還有電動的打磨工具(具體叫什麼忘了),配有多種打磨轉頭。
c.鋼尺選厚一點的,因為鋼尺很容易彎。
d.體量大的模型一定要選擇硬度足夠的材料,不然容易變形。

2.小技巧:
a.大的部件間的粘貼我覺得用u膠更好,痕迹容易控制而且犯錯成本低,放進針筒裡面擠出來用,量絕對不能多。
b.一些小的部件(粘貼面比較小)用502更好,因為固定快不易走位,建議將502瓶蓋打開,用竹籤粘一點滴上去。
c.鋼尺的一面貼點紙膠,在切割的時候有效防滑,切之前看清楚手指的位置(已經出現太多同學割到手了)。
d.對於比較厚的材料,在製作兩堵牆交接的時候,可以採用斜切法。
具體操作就是將鋼尺架在材料離邊緣比材料厚度再稍微寬一點的位置(比如2mmpvc板就大概是4mm),將美工刀刀面傾斜架在鋼尺上削,這樣切口就是斜的。兩塊拼接的時候就會讓那個接角更挺。
e.如果模型要求能打開頂蓋或者立面來觀察內部,可以在板子立面鑲入一排小磁石,這樣就不會出現能打開的那個面與模型主體有太大縫隙的情況。同時看的人打開和閉合模型的時候都會覺得有點小驚喜,加分!
f.這點個人覺得十分重要,動手之前自己腦子裡一定要將整個模型解構,想清楚到底有哪些部件,是整體做還是拼接。不能邊對著su邊切材料,否則絕對做得很粗糙,而且很容易出錯。

3.資料
看過國際環境設計精品教程:建築模型製作 (日)遠藤義則
介紹了很多模型製作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有幫助,但不是非看不可。

至於到了大二及以後的高年級,一般都是出cad打板的啦······
盼各位師兄師姐分享一下經驗,給大一狗學習一下。


作為一個搞建築的紙模陸裝黨,表示上面的回答凡是手工做的大部分都慘不忍睹,看看那些個工具,什麼美工刀都上了,還有ABS什麼的,塑模黨的補料從來都是abs板abs棒啊你們都不知道么?不能忍啊,只有一個回答高達的我表示認可。

這裡提供一個做模型的旁(qi)門(ji)左(yin)道(qiao):
你們這些大神做建築反正都是要建模的,這樣一來就很好說了,將模型按照你想要比例導入紙藝大師,然後展開,這樣一來體塊就全變成面,再添加折邊(當然我們紙模黨是不要折邊的),切割,製作,就完了。

這種方法的優點:
一般情況下投入小;將體塊轉化成面來做,複雜的形體也很出色(曲面什麼的輕鬆應對);對上色的要求小,可以直接彩色列印,製作過程中補白就好了;材料簡單容易獲得(高端的話要燒錢)
缺點:
工作量大,本來有厚度的材料直接切割做成的要分成多個面去做。

至於材料的話,160g 列印紙(有龍骨的用1mm卡紙),能找到彩色列印就好了。
切割的工具拜託不要用那什麼美工刀,不是說不能用,但是真的不好用,那麼粗大一看就不是干精細的活的。推薦olfa的,就是田宮的筆刀(30度,45度的,配olfa的刀片),然後劃圓刀,鋼尺,鑷子手鑽什麼的通通田宮的走起。

切的東西多切重複工作量太大的話推薦上brother的切割印表機,可以輕鬆搞定卡紙,就是刀頭不好換。這貨最牛逼之處是掃描切割,非常逆天,但是價格較貴。

上色的話,一般補白馬克筆水彩鉛水粉水彩愛誰誰,噴漆的話模型漆噴筆氣泵安全閥你願意燒根本不是事兒(跟模型黨比起來)。。。。

有了這些,你啥東西不能做啊???是不是啊題主???
用紙能玩出什麼好玩的花樣? - 谷豐的回答


樓上的同學們已經把怎麼做講了很多,我想來補充一點為什麼要做建築模型方面的思路,希望能更好地幫助大家去思考做模型背後的目的,也能在做模型過程中直抓重點。同時不同尺度的模型也具有不同的表現意義,所以談模型不談尺度就是耍流氓。

模型作為一種比較傳統的推敲和表達設計的手法,現在正在逐漸被我們的電腦製圖所取代。當然還有不少院校都在有意無意堅持這種形式,但是一些不講究緣由就讓學生去做模型的教學方式能否真實起到多少作用也讓人懷疑。我個人根據設計的進度以及目的,把模型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體塊模型 Massing Model

推薦尺寸 1:1000 or 1"-0""=1-1/32""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體塊模型是我們最常見的在項目初期去討論和選擇設計的一種手法,和我們在電腦建模中拉的體塊沒有什麼區別。通常體塊模型是用來作多方案比較的,比較各種形體在場地背景下的優劣。所以體塊模型一定要伴隨著場地模型一起出現,不然就會失去它最重要的意義。其實體塊模型的劣勢非常明顯,脫離了空間,功能,材料去談設計基本都做不下去,歸根結底是因為其背後從體塊入手做設計的粗暴方法已經站不住腳了。體塊模型的優點—快和多,也被電腦建模所輕鬆取代了。所以體塊模型這種方法個人是不推薦大家再去用的。

空間模型 Volumetric Model

推薦尺寸 1:500 or 1"-0""=1/16""

從英文字面上,有人可能會懷疑,空間模型和體塊模型又有什麼區別呢,不都是初期對設計的一種探討么?其實區別在於他們背後的出發點不同。如上所說,體塊模型的本質是用體塊入手去深化設計的手法,而空間模型更多是對設計初始概念的一種表達。這個概念基於對空間的探討,是空間的組織形式,材質的運用,形體與構造的關係如何影響空間等等。由於尺寸的容許和限制,空間模型比體塊模型要深很多,可展現的內容多得多。空間模型同樣需要做多方案的比較,但是每一種方案應該都有它完整的出發點和邏輯。

構造模型 Bay Model

推薦尺寸 1:100 or 1"-0""=1/4""

構造模型顧明思議,是對建築構造設計的推敲和展示。然而一個好的構造模型不能簡單停留在製作構造節點上,而更應是對空間,構造如何影響空間,影響人的活動的一種展現。拿我自己上學時期的案例做個反例。由於在國內接受的是鋼混結構的教育,所以之前我對空間的感受一直是四平八穩的形態,怎麼改都改不過來。

比如當時熬一個通宵貼的瓷磚,被老師當眾拿起來展示,我以為他張嘴要誇我做得細,結果他說,大家看,這個就是完完全全與我想要的相反的案例。因為貼磚不能算是結構和構造的方式,只是一種偽材質,貼木頭可以,貼石頭也可以。構造模型更應該展示的是真實的構造和結構的創新,而不是做好了一套毛坯房然後往上去貼效果。這次經歷也讓我之後看建築的方式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

再之後雖然受限於對個人能力以及對鋼結構的不熟悉,做出來的東西不倫不類,但是還是因為空間的趣味性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還有我拿細鐵絲纏電線做的豬鼻龍:

真實建造 Installation

尺寸:1:1

真實建造現在在國內大部分有條件的學校都開展的如火如荼,有的還要求在裡面住一晚才算成功。真實建造帶給人的是最直觀的空間體驗。不僅僅做出來的作品可以有三維的尺度供人感受,同時使用者和參觀者也成為了展品的一部分。你在每個空間部位看到的與被看到的都是不同的景象。這也是installation art的魅力所在。

展示模型 Representation Model

尺寸不限

展示模型與前面的推衍模型不同,是對已有設計成果的表達性展示(以下圖片均來自網路,侵刪):

可以是對整個場地的完整表現:

也可以是單一某個部位的展現:

或者更多是整個模型的完整表達:

當然,展示模型還可以就是剖面的,平面的,立面的這些形式,我們把它定義為展示是因為它的進度而不是內容。展示模型一定是越細緻越好,不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但是要把最需要突出的設計亮點表達出來。

以上大概是我根據尺度和設計進程而總結的幾種模型類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對於模型的看法和理解,歡迎討論和指正。


更新:步驟寫的有點繁瑣,但操作起來簡單。就網友提的些毛病做了修改,例如什麼錯字和解釋不全。
。,。,。,,start。,。,。,。,。
用軟體做個演示。
答題背景:製作哪些「長得隨意」多面體體塊,比如喊不出口的坡屋頂。
q:以一個5邊形的平面為例,假設材料為普通卡紙(或神么什麼板),做一個坡屋頂?
a:1.首先,在草稿紙紙上繪出屋頂平面的輪廓

2.選一點作為所有坡屋面的焦點,定出屋頂的高h(即該點到屋頂底面面的距離)。 該點在屋頂底面的投影與各頂角的連線a1,a2,a3,a4,a5.

3。做完第二部,用勾股定理。由兩直角邊h和a1(或a2345),求出斜邊即屋脊線。

(不懂是不是稱作屋脊線?)
4.畢竟是徒手做,這一步要圓規幫忙了,直尺估計費勁。第一根線是這裡的參照線(為步驟1中的多邊形邊),再加上a1和a2的長可以定出一個三角形,也就確定了那個屋頂的頂點。

(q:坐標線?什麼鬼?A;那就參考線?基線?)
5.下個點的確定,參考線變了,方法同上。同理,得其它幾點。

6.注意,最後一個點的確定要用到第一個點(這個屋面得閉合吧!),所以最後一個點也就是第一個哦!

7.平面展開圖繪製出來後就,類似摺紙盒子一樣方便。

8.自己寫的都要寫蒙圈了,操作原理就是下圖這個意思。

寫完之後感覺 好傻x。就這樣,學渣不怕開水燙!

(我是個粗人 !)


多玩高達……以按照自己設計圖做出來的那種小規模的模型而言,再加上基本沒幾個人會那麼精細的木工活……
高達的拼裝方法學會了可是天下無敵的!
膠水?腐蝕了kt板哭的時候別怪我沒提前說!
而且拼裝超練空間和邏輯!導師想看每一個細節?沒關係!我拆了還能裝!


剖面模型


首先,要有錢。

然後,電腦建模建好一些。

最後,機刻或者3D列印。

模型是用來表現方案的,所以核心在方案。

順便吐槽母校的科技水平......

唉...


大二建築系在讀。關於模型方面,因為受到西方建築教育模式的熏陶,有如下建議:
材料的選擇:
1.注重模型材料的合理使用。
巴爾沙木,亞克力板,卡紙,牛皮紙,瓦楞紙,雪弗板……這些材料都是經常被使用到的模型材料,單純的使用其中某一種材料來完成整個模型,大多數情況下效果都是不會有差錯的,也就是素模。當你決定使用多種材料以追求更多表達效果時,就需要當心不同材料之間是否很好地契合,顏色紋理是否搭配,連接處是否自然等等問題,否則模型質感會很差,成為同行間相傳的笑料。
2.建築形體本身之外的元素請務必保持抽象。
很多同學會去購買各種擬真材料去打造模型的真實感。比如,綠色的草皮,等比例還原的樹木,甚至於一些房屋內具體的傢具設施,再或者是列印各種貼圖去貼上模型上以表現材質。這些行為不但無法增強效果,反而能使你逼格盡失!說實話,實在是太丑了!這些東西都是可以在你的海報上表達出來的,請不要放在模型里去喧賓奪主!
我在剛入學時就犯過這類錯誤,後被導師痛批(丹麥女神,實際上是溫聲軟語),她說:" Keep your model abstract!"
3. 做工!做工!做工!
學校雖然激光列印,3D列印的設備都有,但是大學前兩年是不可以使用的,所以這兩年內的模型要做的好看,做工十分關鍵。用上鋒利的30度角美工刀,切出光滑的截面,一旦失誤,毫不留情的將切壞的甩掉重來。這是每個建築狗該有的修養。有些人的模型,牆跟樓板都接不上就好意思拿去做crit 了,有沒有點自尊?
4. 別總墨守陳規,按部就班。
切切拼拼的模型大家都會,沒多大意思。老師們看的多了也不耐煩,為何不出其不意,搞點新花樣?什麼紙折的,泥巴捏的,多花點小心思總是好的。

最後呢,說一句,別人都說,不管你是在學設計還是正在搞設計,要麼立牌坊要麼做婊子,其中深意,大家心知肚明,不必再表達。

去年做的穆勒住宅。


前面的前輩們已經說了很系統很完整的內容了

我就來補充一個小方法…
大一建築汪分享一個超簡單的,【用雪弗板做出木製品的感覺】的方法

完成品是這樣的。今天剛好在趕製模型…這是我的地板…

雪弗板下端不均勻的地方請無視…畢竟是趕製的東西

和背景的(被刻得亂七八糟的)木紋桌面還是挺像的嘛是不是!

【方法】
削鉛筆芯,獲得鉛筆芯粉。用手指蘸取鉛筆芯粉,在雪弗板上抹勻。鉛筆的濃淡自己控制,越黑的話,做出來之後的顏色就越深。

然後上馬克筆,塗色

塗色時往同一個方向塗。盡量不要塗得太整齊,比如:

多塗幾層,就ok了。

我常用的馬克筆是這幾隻:

如果沒記錯的話,上面那個用的是92

完畢~是不是!超級!簡單!又!美貌!
反正我再也不用木地板貼紙了…


此法唯一的問題就是,不適用於淺色木紋。我正在研究做出淺色木紋的方法…

有空再做個小點的,更新帶圖步驟…

好了,我要回去繼續趕製模型了orz

說起來,這還是我第一次在知乎答專業問題…好緊張…


thomas demand的模型,去看看你就知道了


我說一個簡單的,拋磚引玉咯
把平面圖按比例列印出來,然後把各種牆啊柱子啊什麼的對著圖紙粘上去,可以節省很多精力,做模型的時候也能更好地理解空間關係。


分享一個人重要的經驗吧。切地形時。以奇偶數切。省一半時間材料和人工。這點差異在交圖deadline的時候是致命的。


我覺得可以分為構造手法,材質,和細節三方面。

1.手法也就是你本身的體塊啊,設計的方案,別人都做方的你做個圓的,為什麼大褲衩出名,因為沒有人把建築搞成這樣啊,先做個奇葩。注意我覺得這個低年級可以用,等你有一定的設計了解以後,會覺得形式相對於功能來說是次要的,在學生時代多試試倒是無所謂。
2.然後就是材質,我讀書的時候一般喜歡在材質上取勝,有個同學也是這樣,他模型經常一個人默默跑到地下室去搞,沒人看得到,這樣降低一定的重複性,等真正交作業那天突然發現大家的都很相同,只有他的很不一樣,他還在房子中間放了個燈,拍出來的模型照片很有想法。大家都用kt板的時候你用木頭啊,大家室內光禿禿的時候,你貼個牆紙啊,大家廣場上沒有人影的時候,你插幾個人的剪影在上面啊,大家樹都是買現成的,你搞幾個泡沫球插上去啊。
3.細節上,真的就是靠手工和細心了。牆板之間的膠水是不是塗多了,都蔓延開來,又粘上了白色的粉末,看上去很臟;切板的時候是不是切歪了,牆和板的夾角居然變成了銳角;裝飾線條之間的間距沒有控制好,貼歪了;牆紙上有油漬是怎麼回事,外賣怎麼吃的!!!

還有就是你要有一顆能隨時把這些拆掉重來的鐵石心腸!總會有意外出現,該改就改!


想要內行覺得好看的話,做好方案就夠了。

想要外行覺得好看的話,認真做好每個節點就夠了。

想要內行外行都覺得好看的話,把方案和細節都做好就夠了。


推薦閱讀:

建築學學生做作品集時對自己之前的設計不滿意怎麼辦?
為什麼 2012 年的建築普利茲克獎要頒給中國建築師王澍?
建築系女生成長為建築師有哪些困難?
建築學大二學生,寒假想自學軟體,請問到哪裡找些優質教程?
建築學設計作業透視圖畫不好,過於依賴 SU 建模然後再畫出透視圖怎麼辦?

TAG:建築 | 建築學 | 模型 | 建築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