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詩有半年多的同學寫的五絕,不知道可以算得上什麼水平?

寄月

無花風厭香,獨立醉蒼茫。
一片中天月,心寒身自涼。

2017-6-08

我想再補充一些:
這位同學呢,性格比較隨心,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讀書,讀古書,有時呢,感覺他孤高,有時又感覺他隨和,他不怎麼交朋友,他的孤高表現在對待我們幾個他的朋友之外的人上,所以別人都不怎麼喜歡他。(他之所以這樣,或許是因為沒有人尊重他對詩詞的信仰,雖然我並不覺得詩詞能成為信仰,但既然是我朋友敬畏的,我便不會開他關於詩的玩笑。他的詩詞,說實話,讓我很佩服也很羨慕。他告訴我們,他當初先是喜歡現代詩,而後是詞。他的詩詞是自學,弄會填詞的時候是一五年,詩是去年暑假裡開始略懂的,這首並不是他寫的好的。我也是略懂一些格律知識的,他格律的一方面不會有什麼問題。)
我們學校不是什麼好的學校,校風混亂學風差,有的學生經常欺負人。最近呢,有人欺辱了他,而事後呢又被欺負他的人誣陷他弄傷了人。但是當時呢,他沒有反駁,他說他相信,清者自清。唉,也只能怪我們周圍的小人太多了,誠心想看他笑話,傳著傳著,謠言就成了事實了。他看透了他們,他也傷透了心。作為他的朋友,我也很難受。
最終,他選擇了離開。他要轉學了。

--- ---
我是這樣理解這首詩表意的:

仲夏里沒有了春天繁多的花,風也不攜了花香,
晚上的郊外(學校在郊區)茫茫一片,他沉迷在夜色中詠著詩。
蒼茫夜色的天空中,淡雲微暗,吞吐著一片盈滿的玉玦,
想必月的心裏面也是寒冷的,不然月亮上的廣寒宮就不會冰冷(涼)了。


初學詩都差不多這樣吧。
我覺得作為朋友,你可以多陪陪他,一個人被欺負了受委屈時,一點關心都可以成為冬天裡的暖陽。
所以,這個時候還是不要把重點放在所謂詩上。


香銷春去來,獨立不勝哀。
一片中天月,清寒同我懷。


說真的,為人孤僻和學詩詞關係不大。該孤僻的人學不學都這樣。如果很在意就多關心一下吧……
什麼水平其實也不重要了,情緒有個出口比較重要。


這首詩的主題不夠鮮明,尤其是一個寄字沒有具體的體現,也沒有隱喻的意義。首句的厭字頗可玩味,厭非厭惡之厭,而用其本義"壓"的意思,但如作此解,該字即屬平聲,但厭其他幾個意項,似乎在此處較為費解。即使作壓來講,引申為阻礙、堵塞的意思,在這裡也並不通順,故此字仍可琢磨。次句的醉字似乎突兀,此處其實不宜著我之存在,而應就月來寫,以點題目,作者沒來由的一句盪開,且用一醉字,其實無物可醉,不如獨立莽蒼蒼之類,就外物來寫,由外及內章法更為分明。後兩句寫月,月令心寒而身自涼,究竟是樂事而是哀事也不很分明,心寒應為冷清失望之感,而身自涼為怡然自樂之感,兩者似乎矛盾。故絕句雖小,還需要推敲,寫詩如只為讓自己看懂,則不用發表,既然同時也想讓別人看,適當的應該考慮到大眾的認知能力。


初學,只要知道押韻,語感可以,就不錯了。所以,我覺得不錯~


我覺得蠻好的。

首句一個厭字,即活化了畫面,又很鮮明地將情感氣氛襯托出來了。緊接著蒼茫更營造一種朦朧的環境。

再有,為啥是「一片中天月」而不是「一輪中天月」或者「一彎中天月」或者其他的量詞呢?這本身就值得玩味。我感覺作者是要突出那種朦朧蔓延之感,好像天中那柔和朦朧的月光如早晨瀰漫的霧一般,所以用「片」恰到好處。這也和上一句的「蒼茫」相呼應。

「心寒身自涼」也足以壓軸。

不過也誠如上面有位答主所說,「醉」字有些突兀,能不能用別的字使它柔和一些。另外在排篇上更加凝鍊推敲一番就好了。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雖然第三句才舉頭,但實際前兩句已經把月引出來了,所以舉頭時不會突兀。作者也可以學一學李白,在前兩句寫風和蒼茫的同時,加進些月的成分。

當然各有各的理解,反正我覺得這首詩不屬上佳,但可稱好詩。也不匿名了,雖然我對詩的了解還很淺,答案也可能漏洞百出,更可能會有人據此笑我才疏學淺。但作者能寫也敢發表,我為何不能給他以鼓勵呢。


這首詩對於作者自己精神上的意義,大於它的藝術價值。
我也是一個學生。或許有人說我們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或許我們寫的東西還不成熟,有的可能還詞不達意、問題百出,甚至有些作品可能還算不上「詩」,但這畢竟也算是我們人生的成長經歷,寶貴的人生財富,我們在這段經歷中收穫了堅持不懈、虛心求教的品質。你的這位同學,能夠在飽受誤解的環境中,忍受孤獨,並且一直堅持自己的愛好,可以說,光憑這一點,就比我強很多。
這首詩是作者學詩半年時所作的,想想剛學半年時的自己,慚愧。聯繫你所給的作者經歷,我覺得那片寒冷的月光,應該就是作者自己的寫照:孤芳自賞,清高,寂寞。月即是人,人即是月。
我覺得這首詩寫的挺好。
最後,希望那位同學能到一個更好的學校,與那裡的師生融洽相處;能有一個也喜歡詩詞的、懂他的知心朋友;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詩詞夢想。衷心祝願他有一個美好的前程。


聞君四海游,我亦飄零久。
葉落歸鄉前,鵑啼別離後。
冬雪融春意,夏過樹驚秋。
算來人間事,不過三千愁。
生老病死怨,喬木無思休。
月有圓缺時,日存輝黯候。
悲歡似浮雲,聚散如星斗。
萬般皆過眼,煩憂飲入喉。

共勉


練筆最不建議寫五絕,又要精鍊,又要含蓄深遠,很見功力,也很難出彩。如果你留意一下,網上很多人寫了很多年,一首五絕都沒有。

你替他寫那麼一大篇閱讀理解,意思是寫出來了,但那還為什麼要寫舊詩,用散文更能清晰傳達自己的意思。


如果將詩詞以為信仰的話,必然對詩詞頗多親近。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便是自學,也不該是這麼個水平。還是積累少了,或者說讀是讀了,體悟不夠。

另外學詩詞和孤僻真的沒關係哈。古人不說了,今人寫詩詞的,我就認識好幾個蛇精病。


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來看。
形式上,平仄格律是符合要求的。用的句式也基本符合五絕慣用的手法,但更傾向於較能被現代人理解接受的那一類,比較質樸。路子總體上是對的。
內容上,選取的「花」「風」「月」等意象所具有的含義比較寬泛,如果不置於特定關係中的話,其興發感情的能力也有限。首句同時出現了兩個意象,但只是為了說明一種因果關係,未能造出意境;二句出現了說話者本人,「蒼茫」創造出說話者身處的氛圍,因為前面的鋪墊不夠穩妥,這裡的造境便會有割裂感;三句的「中天月」很好,具備讓讀者聯想歷史語境的能力,自此可以想到「中天素月流」「中天度落月」等;末句又回到說話者,「自」用的模稜兩可,口氣也比較糟糕。
總的來說,意象單一,不能準確的傳遞境界和感覺;中國古典詩(尤其五言近體詩)講究含蓄蘊藉,但本詩過於直露,急於表現自我的感受,與外物的平衡被打破了;具有古典詩的味道,但過淡過淺。
另外,五絕作為一種文體也有自己的傳統,多讀王維詩即可明了。
假以時日,當有所進。


半年能看出什麼?知道押韻,可以了。其他的起碼要一年甚至一年半之後再談,在這段時間內,要知道格律,還要明白自己想寫什麼。。。


沒寫透,前二句就弱,獨立醉蒼茫,讀著就彆扭啊。一片無情月,豈不更孤?為甚要中天月,月可孤光自照以證其清骨,如此又何必心寒?所以,說明白比什麼都重要


不要求急,一點一點慢慢來,首先,這首詩格式對了(都是5個字),這就是進步嘛!


題目既然是《寄月》,那麼詩意詩境應是借月言懷或者對月言事,這四句話讀不出寄意,湊字而已,個見,莫怪!


詩不是學出來的。
學的詩是死的
毫無生氣

詩是沒有教學也沒有秘訣的
如果有
那和微軟小冰有什麼區別

如果所有的詩都是一個格律一個調調
那又有什麼意義可言

詩是生活是經歷是見聞是感覺是愛恨

脫離了情感的詩是不存在的
牆角數枝梅也罷
床前明月光也好
都是一種情感的寄託
用詞再好
毫無情感
也不過如同嚼蠟

附上隨筆一首:

《父母在》
父母在 少遠遊
燕子歸巢難久留
春秋又春秋
南北無止休

思悠悠 恨悠悠
人間不可多白頭
離愁兌離愁
聚散總有頭

寫的不好,拍磚頭輕點~
疼~


厭、醉、蒼茫、心寒、身涼。


從這些用詞基本可以看出心境,很直白,但是不得不說有點過於直白,略有少年強說愁的意味。年輕人還是要樂觀一點呀 (??????)


個人建議表達心境、情緒可以嘗試一下間接描寫。比如說,有的文字明明在描寫客觀事物,卻能讓讀者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的文字明明在描寫心境,卻很難讓讀者有感受和共鳴。

加油↖(^ω^)↗


推薦閱讀: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是否比「楊柳岸曉風殘月」更應該成為名句?
您最喜愛的描寫江南風光的詩詞是什麼?
如何學寫七律?
太白《秋風詞》「知我相思苦」一句為何不押韻?
有哪些情詩類的古詩詞?

TAG:詩詞 | 宋詞 | 古詩詞 | 中國古代文學 | 詩詞格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