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5 在工業設計方面有何創新和不足?
在工業設計上有何創新,似乎很難回答,因為工業設計基本都是應用技術和手段,但是細想一下,要說 iPhone 5 有什麼創新也不是一下有答案的問題,現在看到的中文新聞標題都是「被指創新不足」,我想這裡面有很多人是當初熱衷討論如果 Apple 做電視會怎樣,如果 Steve Jobs 革新這個會怎樣,做汽車,做馬桶什麼的。
注 1:我看到問題是「有何創新和不足」,我下面按這個問題來答,會談及「不足」。
注 2:接下的討論可能有點抽象,如要要看對問題的直接回答,請直接滑向下一個文字加黑處。
我願意站在「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看,iPhone 是一個物品,是一個商品,也是消費主義時代一個符號性的商品。所謂消費主義時代的符號性商品,就是物品(iPhone)以及品牌(Apple)的價值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消費者的認知和交流產生的,通俗一點說可以是這樣,我說 iPhone 5 好,那麼 iPhone 5 的價值就增加了一份。
但是,所謂「功利主義」的角度是為了幫助認識物品的存在環境(Context),它不能進入物品製成的解釋系統。簡單說是,幫助認識物品或商品的複雜性,但是複雜性不能為商品的優劣(即評價)作辯護。比如人們都說 Apple 的這個產品的某個設計很糟糕,而我去調查這個產品的複雜性,調查這個設計的生成過程,得出一個解釋,而這個解釋不能直接用來作評價,或者來原諒這個設計的糟糕。
這次發布會有三個硬體產品,我比大多數人感到樂觀,我認為 iPod touch 不錯也認為 iPod nano 不錯,我理解 iPod nano 底下白色塑料的必要性,為了無線信號,但是我認為它非常糟糕,我喜歡 iPod touch 的掛繩設計,我也理解色彩在銷售中的作用,但是我認為 iPod touch 的彩色很糟糕(不適合這個形態),我理解既然做多彩那就需要完整的色系,但是我認為(從圖片視頻等判斷)iPod touch 和 iPod nano 的屎黃綠色很糟糕。我認為使用多彩就是引人墮落。
說回 iPhone 5。我對 iPhone 4 的設計評價非常高,不只是在手機領域,不只是在產品領域,還在整個(工業)設計領域,甚至設計史,圍繞它我寫過不少文章(http://www.hi-id.com)。iPhone 5 要在 iPhone 4 上更新迭代,當然非常困難,但是 iPhone 4 的成就屬於一個時間點,不僅是消費主義促使短時間就有對新設計的需求,產品和設計本身面對技術進步和發展同樣需要更新,它需要更薄更輕這是不容置疑的,屏幕是否要大是另外一個複雜的話題。單單集中在一個很小的設計上的問題,它也要求設計自身需要更新迭代,這種小問題就是 iPhone 4 的背殼為什麼要用玻璃?對為什麼要玻璃這個質疑可不簡單,它牽連到這個 iPhone 4 的構造設計,牽涉到三層構造設計,前面板與外圍部件的連接通過背殼的窗口就行裝配,甚至也牽涉到天線,牽涉到塑料和金屬的共模加工等等。所以,對這個為什麼背殼是玻璃這個問題的追求,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 iPhone 4 這樣的設計也是一種選擇,它並非註定如此,那麼這為 iPhone 5 的更新提供了倫理基礎。
我現在對 iPhone 5 的認識僅靠文字圖片及視頻等資料,對它的關注也是從元件泄漏開始。
1. 我不喜歡 16:9 的屏幕
16:9 屏幕的背後當然有很多理由,並且 Apple 做的非常不錯,我說的是與機子比例尺度關係,這一點你只需要通過圖片來稍稍對比其他 16:9 屏幕的手機就可得出結論。
16:9 並不是自古以來(自畢德哥拉斯、維特魯威什麼的)就有的優先比例選項,即使在顯示領域,它也是新秀(http://en.wikipedia.org/wiki/16:9),而在小尺寸屏幕上更是鮮見。或許你認為,隨著時間會有改變,或者人們在使用中就能適應了,似乎沒什麼錯,因為屏幕是引人沉浸的東西,一旦你關注內容了,在不在乎比例什麼的,甚至連 PPI 都會不在乎,但是當你把焦平面移出,比例仍然在那。
可能覺得這並不構成問題,那麼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人的手在短時間內的不會改變的,也就是比例和尺度的來源基礎,那麼針對用手來操作的手機來說,它一定存在一個最佳尺寸(雖然你不知道這個最佳尺寸是多少,但它存在著),那麼屏幕尺寸也存在這最佳(因為你的其他器官也不會改變),那麼在實際這些比例數值的分布中,存在一種穩定的狀態,而 16:9 已經在分布狀態的邊緣了。
iOS 的主界面是圖標的整齊排列,而現在圖標可以增加一排,那麼最多你能看到 6 排整齊的圖片,更加突出這種狹長感,讓人意識到這個比例。
我不覺得單手操作需要嚴格遵守。如果從 Apple 公布的圖紙看,iPhone 5 的寬度的確與 iPhone 4 保持了一致(相差 0.02 mm,iPhone 5 為 58.57 mm),但是我們去看第一代是 60.70 mm 而 iPhone 3G 是 62.10 mm(62是很多 4.3 屏幕手機使用的尺寸),也就是說即使真如 Apple 發布會上所說是為了維持單手操作,那麼從 iPhone 的歷史看,這個單手操作顯然是有範圍的,而且 iPhone 3G 厚度為 12.30 mm 而 iPhone 5 的厚度只有 7.60 mm,整整 4.70 mm 的差距對於手操作體驗的範圍那是更加廣闊。
你會說是軟體和整體軟體生態系統的問題,那就是說以後都維持這個比例。
2. 材質及其體驗是最顯著的突破
雖然我們都沒有接觸到真機,但是通過圖片和視頻,已經可以感受到了。iPhone 5 的官方視頻最後 Jony Ive 基本都在講材質及體驗相關的內容,我們可先看視頻。
蘋果iPhone 5官方中文版介紹視頻iPhone 5 實機試用測試視頻
(上面這個視頻是來自 The Verge 的 http://www.theverge.com/2012/9/12/3321628/iphone-5-hands-on)
在觀看過程中,尤其關注光線,高光的生成和走向,以及與 matte 無光澤的有肌理的表面作對比,不信就再看一次。
光澤最主要來自上下兩條倒角邊,0.64 mm 的倒角邊,iPod touch 也是這個數值,你在發布會看到直播網站對著大屏幕拍攝的照片,感覺那個邊非常難受,甚至官方網站的 Apple 一貫的那種宣傳圖片上你都覺得這些倒角邊並不令人愉悅,但是你看視頻,就是完全另外一回事。
官方視頻中提到了這倒角邊的精密製作,用金剛石刀具來製作接近鏡面的倒角邊。有意思的是無光澤的表面肌理處理,和高精度拋光製作的鏡面表面,你會覺得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特徵都能傳遞出材質在這裡是鋁的本質,就像是外在屬性和內在屬性,肉體和精神一樣二元一體。
我在看到泄漏元件圖片時,並不在意倒角邊的精度和製作及其意圖,但是我以覺得對錶面的處理將會很有意思,我當時就想是暗淡無光,尤其是黑色款,要足夠的暗淡無光,matte 到和(天鵝)絨一樣的觸感,當時我希望上面兩段不是用玻璃,而是使用 Apple 將 iPhone 4 上開始使用的共模注塑(就是邊框上的與金屬一體連接的塑料黑線)發展到一個等級,就是整個上下都是塑料並且像那些細條一樣與周圍金屬無縫配合在一起,並且在表面處理上能與鋁背殼形成某種程度的一致。當然,最後 Apple 是使用玻璃,估計除了工藝關係與天線等工程也緊密相關,另外能和背部 Apple 的標誌以及「iPhone」這個產品名形成更反光材質的聯繫,與倒角邊能配合在一起。
官方視頻可以看出這些都不是想當然的設計,而且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就是 CAM 中現場測繪現場裝配,就像是計算機演算法在製造前線的直接使用,給人帶來了想像空間,它就像智能製造的一個原初模型。
iPhone 5 使用 Unibody 鋁製機體(在這,你已很難用外殼這個詞了,與 Nokia Lumia 820 相比)可以解決上面我們在 iPhone 4 上提出為什麼背殼要用玻璃的問題。有人可能覺得這樣造型很簡單,雖然我們還沒機會接觸,但通過這些設計已經能感受到這種觸感,有時圖片比如官方的那些大圖片反而影響我們對其的認識,因為它的厚度只有 7.60 mm,達到這個厚度,使用這種硬實感很強的基本型設計,是很自然的選擇。如果還像再作什麼流暢的曲面,那麼太過媚俗了,在這個問題上剛好可以與 iPod touch 來作對比。
雖然現在這個表面處理有怎樣的表現很難說,但我覺得這個表面應該也是容易留下指紋,以及識別出指紋,手指印跡等,但與玻璃等高反材質是完全不同表現,這個無光澤表面應該是隱約的,我非常喜歡這種感覺,我覺得它們能傳遞出材質的物質屬性,這是玻璃材質無法達到的。
3. 一些結構特徵
iPhone 4 有著非常強悍的構造特性,比如前面板的十個大爪穿過中間擱板通過後背用螺絲與外圍框架件進行連接,而 iPhone 5 已經不能做這樣的結構了,但是通過那些泄漏元件的圖可以看到內部的結構設計也挺複雜,首先前面板與機體的結合是有卡扣,但從泄漏的前面板元件看,兩側各只有三處爪子,而且都在下半段,另外內部的螺柱螺孔分布很多,尤其是四周一圈,很好奇裡面的結構,估計只有等 iFixit 等的拆解了。
泄漏的背殼上有刀具的軌跡,非常粗曠的粗加工,估計由於電磁相關的塗層關係,就沒有進行打磨等工序,但我看著很喜歡。
以上這些都是一些個人的觀感,而且目前還是只通過圖文資料。僅供參考。iPhone 5 在設計上最大的創新是把智能手機這種電子消費產品帶入 具有珠寶 品質物件的高度。
iPhone 4是一件藝術品,它犧牲了便攜性功用換取雙面玻璃帶來的美感。雙面玻璃這種設計在手機上估計是空前絕後了。從而iPhone 4定將成為工業設計經典。
iPhone 5決定不再為了美感而犧牲功用。而且它還必須超越iPhone 4以及其它任何手機。這聽上去是非常挑戰。但是iPhone 5做到了。它選擇的方向是通過工業設計提高產品心理檔次,把消費電子產品珠寶化。
蘋果的產品珠寶化可不是鑲金鑲鑽鑲水晶什麼的,它是通過提高產品的製造工藝來做到的。特別是那個」倒角邊「,樓上Hi-iD對此做了詳盡的表述。iPhone 4的外觀設計本來就很好了,沒有必要大改,在設計風格上,iPhone 5使用了金屬背板,但是並沒有採用iPad的背面設計,而是沿襲了 4S的前面和後背對稱的設計。
珠寶化的結果是相當成功的:
1. iPhone 5是第一部全黑(鐵灰)iPhone!大家都知道,全灰黑色是智能手機最泛濫的顏色,各種價位,特別是廉價的智能機充斥這種設計。而iPhone 5也是全黑,但是還能鶴立雞群,這全靠珠寶化的材質和工藝。
2. 媒體對iPhone 5的評價也反映出這點。比如說iPhone 5是手機中的勞力士,說iPhone 5具有珠寶的體驗。如果一個普通CK的不鏽鋼戒指能賣到2千人民幣,那蘋果的微米級別的金屬和玻璃工藝遠超出這些傳統珠寶產品,和珠寶比起來,iPhone 5性價比超高。
3. 用iPhone 5對比從前的諾基亞的珠寶級手機Vertu的設計,就能看出蘋果有多好,Vertu有多爛了。iPhone 5是把一個珠寶品質的手機用普通手機的價位帶給普通消費者,而Vertu是把普通手機換個殼子和牌子,賣給不差錢的大款。謝邀!
免責申明:沒拿到真機前的吐槽,一半是意淫一半是耍流氓 (更靠譜答案請期待 @Hi-iD )
從看到「玻璃-鋁製後蓋」開始,我覺得iPhone 更像是一個 Good Product,而不再憋著一股勁非要成為 Dream Product 了。(其實在戰略角度上這樣也沒什麼問題)
我8月4日在推上說:iPhone5 對問題的解決方式沒有了「你TM真是變態」的強迫症傾向。為了解決天線問題在手機上開兩個大窗,這思路太「普通人」了。
一個「沒那麼變態」的產品,通常亮點與糾結是相輔相成的:
- 更薄了
- 但是要從完美的三明治結構變成略不完美的盒子結構
- 信號問題完美解決了
- 但是後殼變成兩個材質混合的雙開門結構
- 屏幕變得更大、內部空間也更大(電池做的可以更大)
- 但是單手按不到左上角的返回了(在 iOS 上按不到左上角,比在 Android 上按不到更致命一些)
兩面用的數據借口
最創新的是那個介面了吧,不用傻×一樣每次都插反。還有工藝上的創新,一定是現有機器中的巔峰典範。
沒有拿到真機的一切評測都是耍流氓,不贊同樓上排名最高的回答。
以我的親身體驗來說,再用了一段時間的i5之後,對4s的看法就迅速的從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變成了4怎麼這麼丑。。又矮又肥又重。。在5剛出來的時候,看視覺圖,我也覺得5似乎沒什麼,但是一上手,就能感覺到不同。
5唯一的不足,大約就是東方人的手太小了(或者我的手太小了),如果是使用左手把持,小拇指頂住機身下面的握法,按右上角的鍵稍微麻煩了一點。而如果是使用四隻手指握住機身的握法,則沒有任何問題。得益於厚度,4也有類似的問題,相比較起來,興許5更明顯。
從外觀來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iphone大概都會是這樣子吧?蘋果會讓每一款產品都比之前的好一點,而不是想盡辦法推出新的款式。慢慢地,這個產品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筷子和鑰匙,慢慢地,沒人會去注意它是不是有創新。這是產品演變的自然規律,先是改革,然後是改良,改良自然沒有改革那麼刺激。
我不喜歡 iphone 5 的外形設計,最主要的原因在於 iphone 5 的整體長寬比失衡,不如之前的 5 代 iphone 和其他工業設計出眾的 android / WP 手機。
拿外形設計均衡的 iphone 4/4s 來對比,雖然用的是 3:2 的屏幕,但是整體機子的長寬比大約在 1.966 左右(115.2 x 58.6 x 9.3mm),其他設計較為優秀的 android/WP 機型長寬也大約在這個值。拿外形備受好評的 lumia 系列來舉例,lumia 800 的長寬比為1.904(116.5×61.2×12.1mm)。
下面是 lumia 800 和 iphone 4s 的對比圖
lumia 800 (116.5×61.2×12.1mm) iphone 4s(115.2 x 58.6 x 9.3mm)
那麼 iphone 5 呢?長寬比達到了 2.113(123.8x58.6x7.6mm)。不要小看這增長的一點,在很多人看來效果差別很大的 16:9 和 16:10 屏幕也就增長了這麼多,實際上給人的感受差別很大。不信?咱們來看一下 4s 和 5 的對比圖。
你覺得哪個比例更均衡?
再來看一下實際上手 iphone 5 的效果。
親,好看嗎? ╮(╯▽╰)╭
問題不在於 16:9 的屏幕,而是在於蘋果在改變了屏幕比例以後,應該對整機的部件布局做出相應的調整,使整體的造型協調。
插口著實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很有質感的樣子,而且不會插反
我不講不足,只說突破和進步。因為我不知道不足在哪裡。那麼有誰更瞭解其間更多關於工業設計的細節?我想不到誰會比蘋果自己了解更多,說得更有條例。下面的內容來自蘋果官網(我發現很多人其實都不會詳細閱讀):
iPhone 5 薄僅 7.6 毫米。要讓這成真,Apple 工程師要從最精細的地方發揮想像,每個元件都不可放過。他們創造了 nano-SIM 卡,比 micro-SIM 細小 44%,也為 iPhone 5 帶來獨特的流動網路方案。另一項工程技術上創新,能讓 iPhone 5 能如此薄、如此輕的,就是我們的全新接頭:Lightning。它比 30 針接頭小 80%,且更高智能,更可雙面使用。即使內涵如此豐富,iPhone 5 比 iPhone 4S 卻要輕 20%,薄 18%。
要把 iPhone 做到更薄更輕,意味著顯示器也要更薄。Apple 工程師為達到這個目的,創造了首個融合觸控式技術的 Retina 顯示器。換言之,與其在顯示器像素之間加入另一層觸控電極,現在像素負責雙重工作,顯示圖像的同時,也是觸控感應電極,讓你在 iPhone 上所看到的一切,少了一重阻隔,從未如此清晰的視覺體驗,盡在比以前薄 30% 的顯示器上。
如此精巧的裝嵌技術,史無前例地應用到手機上。看著 iPhone 5,你即會留意到環繞著顯示器的,是細緻精美的切角邊緣。採用鑽石切割出斜邊,造就了 iPhone 5 獨一無二的線條,以高超的技巧完美了手機的機身。iPhone 5 的機背以 6000 系電鍍鋁製造,即 Apple 手提電腦所採用的物料,並於正面及底部鑲嵌陶瓷玻璃 (白配銀白色型號) 或著色玻璃 (黑配碳黑色型號)。
精確配對鑲嵌層:在裝嵌過程中,每部 iPhone 5 的鋁外殼均會以強大的 2900 萬像素相機拍攝,然後以機器檢測影像,與 725 個獨一無二的鑲嵌層比較,為每部 iPhone 找出最精確的配對;藍寶石水晶:雖然 iSight 鏡頭的表面如玻璃清澈,但它並非以玻璃製造。實際上它是藍寶石水晶,硬度在透明物料中僅次於鑽石。換句話說,鏡頭表面更加不易被刮花;鑽石切割斜邊:iPhone 5 的切角邊緣以鑽石切割,這個過程讓斜邊散發閃耀光芒。
--
Apple - iPhone 5 - 了解 iPhone 5 的製作 | http://www.apple.com/hk/iphone/design/
在找到靠譜的創新方向和創新主導者之前,Iphone5其實足夠優秀。
雖然過了5年才來答這個題,但看了半天居然沒有人說到一個重點:
手機屏幕是易損件,之前的iPhone要換屏幕,是從後殼開始拆,再拆主板……等拆下屏幕,幾乎相當於整機拆解,維修成本不說,重要的是中間弄壞、裝錯的概率大大增加,特別是某些粘膠性的部件,扯下在粘上,可靠性大大降低。
而iPhone5一改之前的內部布局,直接先從屏幕開拆,大大方便了最易損的屏幕的更換,這在內部硬體布局上是歷史性的,君不見現在的安卓廠商都還沒有改過了,好像只有魅族改過了。大多數安卓手機做工又差,經過換屏開腸破肚般的大拆機,基本上就用不了多久了,所以大多數安卓手機碎屏後的維修價值都不大了。
機身做的更薄,這個是突破,不足的是,繼續沿用了iPhone4的整體風格。雖然創新不足,但是,iPhone5仍然是一台工業設計出色的手機。
蘋果消費級所有系列產品擁有並使用的用戶在這裡說,我是真不喜歡這個iPhone5咸帶魚,這貨絕對不是老喬的遺風。在手上把玩,以前一手能輕鬆搞定所有按鍵,現在搞不定了,操作的累的一米,直接送家人,重回4S。iphone還是喜歡1和4,比例和設計都非常棒。
1)蘋果的官方圖片這次明顯把黑色放在了突出的位置,這與4s時到處以白色款為主完全不同。我相信Jonny Ive應該是對黑色更滿意,亮點前面幾位已經提到了,這種背板暗光與倒角邊亮光的對比在真機上看確實漂亮。
2)iPhone 4/4s時代的白色款機器有一個細節:它的前後玻璃面板四周其實是用一圈白色塑料邊包起來的。這樣在正常光線條件下會產生凹陷感,並不好看。可是你看官方的圖片是沒有這種感覺的,顯然它是有特別處理過(說明蘋果自己也承認這樣不好看!)。這次5既然去掉了塑料封邊,希望白色款真機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
我覺得,真機會比照片好一些,iphone一向如此。產品造型不僅僅是視覺,還有觸覺,情感,使用環境。共同作用給我們的大腦,才形成我們對於它的判斷。
這代很像是4的衍生物,4就像一首經典老歌。5精心的改編,重新演繹。勾起一些熟悉感,同時給人們一些新的刺激。
中國好聲音老歌總是比新歌能贏得更多共鳴。:)
工業設計是指的外形嗎?反正我拿到的機子感覺真的很不錯。。很輕很舒服。。
在以往,手機的接合都是很湊合的,以毫米計的縫隙和錯合偏差,手機之所以為手機是因為它的豐富功能。iPhone 4在生產過程中接觸多了也就覺得它在外觀和工藝上算不上精品,只是一部「功能機」而已。
iPhone 5改變了這一看法——iPhone 5不僅僅是一部手機。
這是iPhone 5最大的改變,對追求完美精緻外觀的人群來說,這絕對是值得驚叫的改變。嗯~相機玻璃還是藍寶石的哦~親。口水~~~
之後廣告都會圍繞這個來轉吧。iPhone 5的地鐵驚艷之旅~~~推薦閱讀:
※iPhone 7 是如何去掉中間的一條白帶的?
※2016 年有哪些產品的工業設計驚艷了你?
※如何評價米家檯燈?
※手機背面那麼空留著幹什麼,為什麼不設計更多的功能?
※如何評價 iPhoneX 正面的「凹」式劉海(異形屏)?
TAG:工業設計 | iOS | 蘋果公司AppleInc | iPhone5 | iPhone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