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機不可泄露,「天機」是哪一類東西?泄露了會怎樣?怎樣算是泄露?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


天機既是神機。簡單來說,天機泄露的話,你就玩完了。

《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

「歧伯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故各有制、各有勝、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同異,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謂也。

帝曰: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其致一也。」

《老子》

「多言數窮,不如守。」

王冰註解

「生源繫天,其所動靜,皆神氣為機發之主,故其所為也,物莫之知。是以神捨去則機發動用之道息矣。」

張景岳《類經》

物之根於中者,以神為主,而其知覺運動,即神機之所發也;物之根於外者,必假外氣以成立,而其生長收藏,即氣化之所立也」。

《黃帝陰符經》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
機在目。」


「不可泄露」;更多是說「不可能泄露」,泄露出去別人也不相信啊;至少兩個層次:1、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必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2、第二個層次,瞽者難示之以顏色;聾者難示之以聲音;難道只有視聽有聾啞嗎?在聞道這件事上,一定也是有的啊。所以「不可泄露」,你就是泄露了,對方沒有這個器官;沒有這個「頻率」,接收不到,和沒有泄露,又有什麼區別呢?

分享下還沒有寫完的個東東:

怎樣背誦道德經黃帝陰符經

開始打算受《黃帝內經說什麼》系列的啟發,命名為《道德經說什麼》、《黃帝陰符經說什麼》;轉念,都是「強名之」,就用切口更小,自己相對好把握的「怎樣背誦」吧。

人是兩頭燭,也是兩頭樹;為燭兩頭燒,為樹兩頭饒。

不燒難以明,但忌燒太過;玄覽何豐饒,往聖當參照。

《黃帝陰符經》雖然「陰符寶字愈三百」,只有短短三四百字,但是並不很好「邏輯清晰」地背誦,原文本意不在邏輯,甚至就是要預設許多種種,來讓後人好參悟——自己勘破的才是更好的。我從2012年7月,到現在2015年4月,大概兩年半的時間,反覆閱讀(中央編譯出版社《黃帝陰符經集注》,軒轅黃帝撰,常秉義點批)、註解、從生活中的事理旁通,突然有興,試著寫一寫。

三篇的「落點」可能分別在修鍊、盜機、大象

修鍊也就是修行,不光行,修於行止,很多時候「止」比行更難,也更有長效。上篇修鍊如果是「為什麼要修行」、「大概怎樣修行」,中篇盜機也許是「怎樣持續修行」,下篇「大象」就要更超越些;類似於《道德經》所說的: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從文本上說,陰符經上篇最後一句「知之修鍊,謂之聖人」,知什麼「之」呢;知的「之」,遠一點是整個上篇;我將之大致「再概括」為:

盡亦為不盡;見五亦見賊;在手亦放手;定天與定人;壞與修同機;殺與生同變;故修鍊之生靈:伏藏其性、靜返三要、禍奸兩消。

上篇

1、盡亦為不盡——

首句: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我過去讀的時候註解了兩層意思:以其盡,而朴,而止;以其未真盡,世間法有盡,世外法無盡,而修,而行。

《道德經》:「不窺牖,見天道」;「出之愈遠,知之愈少」;和本首句,可以一併看;「觀天之道」,五運六氣、天干地支等等;還要「執天之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然」。「天之道」,利而不害,天道不仁也不惡。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天道是比客觀規律還「客觀規律」的,是能難把握又可以去慢慢體會的。

2、見五亦見賊——

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我過去讀的時候註解了兩層意思:五行很難得一見,「賊」般的行蹤,見蹤影,見了很昌明和幸運;同時,越好的東西越要防過量,以五行為「五賊」,防太執於五行、偏於五行。中醫里也將偏現於五行則病,這也是一種天人合一——天地中有五行而常隱,人身中也有五行而常隱。

3、在手亦放手——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強名之」,比如一個圓圈(季節、時辰、生命周期等),把左、上、中、右、下分成五個部分,那就是木、火、土、金、水;這是五分法,六分可以不可以呢?十二分可以不可以呢?二十四分、六十四分可以不可以呢?都是可以的,只是出於一些考慮,「五賊在心」——但是「施行於天」,其運轉,不因為我們給它起名字為五賊、或者六親,自有其流轉所在。

之前說的「見之者昌」,有多「昌」?宇宙在乎手,但是請注意,這在乎手最好是「掌觀」而非「掌握」,人也蠻容易膨脹的,如果太要「掌握」,就會「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就會「知也無涯,以有涯遂無涯,殆矣」。「萬化生乎身」,這裡隱含的意思,人的身體裡面,本來就有「萬化」,萬般造化生長的可能性,只是絕大多數人、絕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太重視之而已。

以上這幾句,是大綱領、高門檻,也是讓人開始讀的「引子」;大綱領,一個觀、一個執,就是總,後面都是怎麼觀,怎麼執的分;高門檻,「五賊」兩個字,都已經是好多本書的容量了;「也是引子」,無論什麼書,經文,都先得告訴人家讀這個還是挺好的,「吆喝」一下。《道德經》說可道之道,非常道,但為「眾妙之門」,《黃帝陰符經》說「見之者昌」,「萬化生乎身」。

4、定天與定人,壞與修同機——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在「吆喝」與這一句之間,跳躍是蠻大的。

「天人合一」,是銜接到這一句的關鍵;有從天到人,也有從人到天。「天性,人也」,大道散而為五行,不用腹誹這一散是應該還是不應該,總體上是應該的;天道這一散,散成什麼樣子呢?散成萬物,散成人;「天性,人也」,人是天性的一個「小小」的投射。「何謂生?有私,生息輪迴者為生。何謂靈?知我,可行逆天者為靈。」逆天,不是把天逆反了,而是逆己順天,逆流而上近於天、合於天。為什麼呢,後面陰符經中篇一開頭就有寫,「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人心,機也」,壞與修同機;人放任妄心,是機,比如生、長、化、收、藏太過或不及;人修行止近天亦是機;故,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怎麼「定人」呢,古人云「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仁義禮智信都是「性」,過喜、過怒、過哀、過樂、過好(偏好)、過惡(憎惡)都是「情」,性勝情則治,情勝性則亂。存心而不過用心,養其性而不過任性;過於用心則心火外炎,不能潛入下方為「水火既濟」溫潤全體;過於任性,則生生克克,不能五行流轉,《黃帝外經》所云:相生故相剋,不克故不生。

5、殺與生同變——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前文說「人心,機也」。人為小天地,具備天、人、地三才;那麼就把這三才的「生殺同機」都演繹一遍。所謂生殺同機,一個大壩如果有漏洞,「殺機」當然是這個漏洞;但是如果找准了,用合適的方法堵住了,還觸類旁通把類似的可能出現的隱患也都排查了,那「生機」也就是這一系列行為。之所以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就是補漏洞的「生機之法」,而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在漏洞邊挖,去填補更強的地方,表面風光,內在凄苦而且不長久。事有反常必為妖,妖而不亡可以久。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古代就有觀星之說;「地發殺機,龍蛇起陸」,地震,還有大蛇起陸;另外,人的下焦對應地的話,腎對應的坎水裡面的「真陽」,也是可以「起陸」的龍蛇,若為凡欲則起陸過度,若為「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則起陸蛇化蛟、蛟化龍、龍進一步衍化。

「人發殺機,天地反覆」,這是寫本文《怎樣背誦黃帝陰符經》的時候才想到的:陽乾為天,陰靜為地;當下為地,未來為天;地靜而天闊,這是恬淡虛無的常態。如果當下「競逐榮勢」(《傷寒論序》)太過,耗陽反而顛覆為當下,陰成形反為未來;天地反覆,殆矣。

「天人合發,萬變定基」,這裡的合發,發向順敗是,發向逆成也是;還有一種「成敗之間」的,比如天發而人不發,或人發而天不發。例如一件事情,有決心了、有相關事項都考慮清楚了、而且做了一段時間很適應了、內外各種關聯事情都協調了,大概可算「天人合發,萬變定基」。寸田尺地可築基,定基了還不是萬事大吉,還有很長的路,悠然又謹然,勤又不勤的前行。

6、伏藏其性、靜返三要——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拙也伏藏,巧也伏藏;拙常不足,巧常有餘。「三光沉淪性自圓」,水生木,水為潤下為閉藏,體柔伏剛,伏藏得久、足了後,才能生(木主生髮)出真性情來。與「真」相對應的是什麼呢?是邪,所以,下一句是: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古人云「三要者,目、口、陰也。此三竅最易起邪,動則隨流,靜則返本。」九竅為九凡竅,凡竅不閉,玄竅何從開?陰符經下篇開始所言「利絕一源,用功十倍」,凡竅與玄竅也遵守這樣的規律;打坐、站樁、太極、風擺荷葉等,都是閉凡竅,啟玄竅;——當然「利絕一源,用功十倍」這個規則也有「利」,更高層次是把這個利也絕掉,那是後話,也是下篇著重說的了。如同學騎車或開車,初學都是收斂神氣,精神只放在這一件事上的,熟了,才又做這事,又做那事。

7、禍奸兩消——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鍊,謂之聖人

溫古而知新,這次溫古起碼知道了兩個新,一個新是「禍」和「奸」的區別,兩者都是患、邪;外邪或為禍,內邪或為奸。二個新是看到「謂之聖人」,今年在《五行大義》中,二十五「層」人的四種秉氣的劃分中,把聖人之上有至人、修人、真人;那麼,上篇的落點在「修鍊」和「聖人」,中篇和下篇會不會落在「至人」和「真人」呢?中篇結尾「其盜機也,天下莫能知,莫能見。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因之輕命」。很有些以「君子」代寓「至人」。下篇結尾「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與《五行大義》「真人者,性合乎道,有若無,實若虛,明白太素,至極弊然無為,故曰真人」,有所近。

中篇

——以上篇為基礎,上篇是「時點」的修行止,各個散點的時點,那麼,中篇是連續的時間,「日月有數,大小有定」,這就類似於《黃帝內經》的四季調神;「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類似與「十二時辰子午流注」;當然不全是。

為什麼說是承接上篇呢?上篇巧拙皆藏,禍奸兩消後,看待盛衰、得失、甚至死生,才比較容易有「平常心」。

中篇一開始「天生天殺,道之理也」,生殺同理,順逆成理;順生難生,有生必有生、長、化、收、藏;節嗜欲、節交遊、在大自然中質樸任成,則如《莊子》言:生生者不生,殺生者道之理。又如《道德經》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不仁,天地又豈惡乎?同理,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不生,天不殺,豈非亦道之理乎?

下篇………………


天理就像你在寫一本書,結果書中人洞察寫書的人的想法,寫書的人因為維持一種秩序,就只能被和諧,從某種角度看我們也屬於書中人,你看那些預言詩詞,都生澀難懂,可能是為了屏蔽寫書的人,


在玄學中,命理之術和風水之術並不是天機之事。
天機即是以天有關,但命理和風水並不泄及天上之事,也多是人個私事。
所謂天機即是影響了大眾的生活。
區區一個私人的事何能影響了大眾,也只是個別對一些事無法計算出來,所謂是天機不可泄露,託詞罷了。
能泄及天機的書籍也只有三本書,一本是大眾所知的(推背圖),一本是(皇極經世書),一本是(太乙神數)。但(太乙數)據考證是為書。

周易天地人三才,天地人和。分出三物,天才說天,地才說地就是地理之類,人才說人就是命理之類。


知道 推背圖 為什麼叫 推背圖 嗎
《推背圖》是中華預言第一奇書,傳說它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下令當時兩位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風和袁天罡編寫的。李淳風用周易八卦進行推算,沒想到一算起來就上了癮,一發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後中國2000多年的命運,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泄,還是回去休息吧」,因此這本預言奇書得名《推背圖》。



國安部的事兒,一般人哪知。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是故,天機泄漏也沒事,勤而行之者少之又少,行而持久者,又少了許多。天機泄不泄,都是只有少數人再用。


泄露了會被查水表。


天機,其實天運行的規律,叫天道!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宇宙天體的運行規律,至於所謂的不可泄露,怕的是有人盜取天機,逆天而行!但你仔細去分析,有些事本就是定數,推背圖都出來千年了,何曾改變過定數?人自出生便走向死亡,誰又改變了定數?


未來事居多


知己知彼,天恩如命。


非其人勿受 非其道勿傳


推薦閱讀:

此符號的來源?
為什麼說水晶中蘊藏著能量?
塔羅牌是心誠則靈嗎?
你對神秘學怎麼看?
真的存在能讓人複合的巫術嗎?

TAG:歷史 | 風水 | 宗教 | 周易書籍 | 神秘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