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沙漠中的飯店》里三毛寫的是「下嫁荷西」?
原文:當初決定下嫁給荷西時,我明白地告訴他,我們不但國籍不同,個性也不相同,將來婚後可能會吵架甚至於打架。
謝邀!
這應該是三毛作為女性,作為荷西的伴侶的一種微妙心理。三毛年輕的時候自卑又自負,對象必須開著車等在樓下才肯出去約會。上大學後,追她的人更是數不勝數。而荷西追求她的時候,只是一個手裡攥著學生帽,拘謹害羞又一無所有的大男孩(荷西比三毛小)。他們之間有著五年的變故和波折,三毛的德國男友去世,五年後荷西服了兵役又回來找三毛。重逢的場景令人感動,我當時讀著讀著就哭了:三毛在荷西溫暖的懷裡說,為什麼不早點找我?那時我的心還是完整的,現在它已經碎了。荷西回答說,那顆碎了的心給我,我們做個交換吧。後來三毛說,荷西的心,是金子做的,不會碎,也最珍貴。三毛之所以說自己下嫁給荷西,其一是因為荷西的家庭條件確實不比追自己的人更好;其二這是一種玩笑似的親昵稱呼,其中其實包含著對荷西的深情厚意;最後,三毛是文人,是文人都有清高的情懷。恰巧荷西是外國人,對中國文化一竅不通,三毛也許覺得這是自己的優勢,因而說「下嫁」。且不論她的婚後生活怎麼樣(三毛經常吐槽荷西的家人,尤其是婆婆多麼的冷酷自私),兩人在婚前,感情一直非常堅固。再說一個感動我的情節,在三毛一次又一次拒絕向她告白的荷西之後,那是一個陰天,荷西略帶沮喪地向三毛告別。雖然心情不好,但荷西仍然帶著笑容邊跑邊揮著手大聲說「Echo,再見!」他重複說了很多遍,頻頻回身看著漸漸遠去的三毛。恰好下雪了,三毛看著此情此景,不禁想起了寶玉出家的片段,也是這樣的雪,這樣的人,望著荷西慢慢走遠的身影,她拚命忍住了淚,她多麼渴望大聲喊「荷西!不要走了,回來吧!」可是沒有。直到心已破碎,荷西願意為自己先去撒哈拉受苦,多年矢志不渝的忠誠,三毛才發現荷西是這個世界上最心愛的丈夫,無人能替代。所以,說「下嫁」並不是看不起荷西什麼的,單看兩人的感情和經歷,就知道,愛能超越一切的世俗身份和地位,天下沒有比心心相印,真心相愛更讓人願意付出一切去換取的了。
只有真的有了心愛的人,才能了解三毛和荷西那份真善美的愛情!感動天感動地,卻沒能抵住意外的發生。有荷西的三毛是三毛,沒有荷西的三毛也是,只是那份失去後的涼薄,令人不敢窺探。世界上最痛苦的莫過於生離死別,我衷心地祈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明月。
先讓我哭一會好嗎?因為我又想起,三毛荷西度過的最後一個新年,漫天煙花下,三毛在荷西懷裡喃喃的,正是這句話。
如果有來世,我希望三毛的人生不要這麼坎坷,順順利利地活下去,開開心心的,一直到一百歲。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評論說三毛不好看,我認為她老的時候確實沒那麼好看,但她年輕時候微笑的臉,不就是一個如春花般絢爛的女子嗎……
我覺得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是真正的愛情,
沒有那麼多物質的羈絆,隨性、隨心、隨意。
大約是大一的時候看了三毛所有的著作,給我的感覺是她是個追求真實,同時記錄真實的女作家。在她的文章里,沒有矯揉造作,也沒有刻意地無病呻吟。她用文字向荷西撒嬌,她本來就是女王,但是,她又是荷西的小綿羊。她喜歡荷西的大手、荷西的胸脯、荷西的鬍子。
她們是那麼的珍惜彼此。
她用文字記錄了她的一切,她的見聞、她的遭遇、她的愛情、她乾枯的內心。沒有愛情的灌溉,她就像撒哈拉沙漠里的一朵小花,迅速枯萎了。
算了,就答這些吧!想起她居然有些莫名傷感。這是她講故事的幽默筆法
在中國漢語里 女嫁男 一般在無太大的條件懸殊之下都會稱為「下嫁」 普通人嫁娶也是用這個詞 與「下嫁」相對的是「迎娶」 其實沒有多大的可分析的點啦
不用想得太深 就是一個詞而已
推薦閱讀:
※三毛的死果,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真的是潛意識的作用嗎?潛意識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嗎?
※真實的三毛是怎樣的一個女人?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
※三毛與荷西為什麼沒要個孩子呢?
※說一說三毛作品中讓你印象最深的場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