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羽為什麼要去打樊城?

這麼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顯然要劉備親自拍板,可這不符合諸葛亮隆中對兩路出兵夾擊滅曹的戰略規劃,當時益州也沒這個實力再發動戰爭。所以關羽為什麼要去打樊城呢?


關羽之所以發動襄樊戰爭,是為了配合劉備的漢中戰場;從某種意義上,它是曹、劉爭奪漢中戰爭的延續。

對此,只要我們簡單梳理一下相關歷史的時間表,就會知道了。

公元219年5月,曹操承認爭奪漢中失敗,退回長安。

同年7月,劉備稱漢中王,關羽北伐(關羽北伐的時間,可能比這要早,我們權且按7月算)

同年8月,關羽水淹七軍。

同年10月(包括一個閏月),曹操從長安返回洛陽;孫權奪取江陵,關羽率軍南撤。

同年11月,孫權席捲荊州。

同年12月,關羽兵敗被俘。


從這個簡單時間表裡,我們大約就可以看出,關羽為什麼進攻襄樊了?

曹操從漢中戰場撤退後,一直就沒有離開西北地區的意思,這對劉備來說,始終有一種說不出的壓力;更主要的是,這也意味著漢中爭奪戰,並沒有徹底結束,因為曹操依然坐鎮西北,誰敢保證曹操不會隨時再進攻漢中呢?

在這種背景,劉備就讓關羽率軍進攻襄樊。


從這層意義上,關羽最初接受的軍事任務,就是這樣一個非常有限的軍事任務。總而言之,在襄樊戰場給曹操施加壓力,迫使曹操退出西北。

從這層意義上,關羽在十月初,就已成功實現了這個戰略目標。到此為止,如果關羽率軍退回江陵,那劉備、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就已劉備大獲全勝結束。因為,劉備不但成功把曹操趕出漢中,更成功把曹操逼得返回中原(或河北)。


但是因為機緣巧合,關羽在襄樊地區取得的勝利,實在太大了。這樣一來,關羽也好,劉備也好,諸葛亮也好,都難免會想著改變既定的戰略目標。

樂觀的看,這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關羽在襄樊一線,隨時可能突破曹操的中部防線;孫權在合肥一線,隨時可能趁機北伐;劉備在漢中也可以隨時率軍北伐。如果一切發展順利,直接把曹操打得崩盤了,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簡單的看,傳說中的《隆中對》,馬上要變成現實了!


曹操突然有遷都的打算,主要原因就在這裡。

史書說,因為關羽太牛了,所以嚇得曹操想遷都。[注]

[注]:陸渾民孫狼等作亂,殺縣主簿,南附關羽。羽授狼印,給兵,還為寇賊,自許以南,往往遙應羽,羽威震華夏。魏王操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其實呢,真正讓曹操恐慌的,並不是關羽有多牛,而是如果當時的孫權趁勢進攻徐州,遙相呼應關羽;劉備趁勢進攻關中,遙相呼應關羽,曹操肯定會捉襟見肘的。


從某種意義上,當時是三家博弈,所以孫權的何去何從,至關重要。

後來,孫權選擇進攻關羽,所以關羽瞬間就無可救藥了;如果當時的孫權選擇從東線進攻徐州,曹操遏制關羽在襄樊一線的攻勢,估計就比較困難了。

事實上,孫權開始就是有心從東線進攻徐州的。問題是,呂蒙告訴孫權,趁火打劫曹操,不如趁火打劫關羽。[注]

[注]:權曰:「今欲先取徐州,然後取羽,何如?」對曰:」今操遠在河北,撫集幽、冀,未暇東顧,余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取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易為守也。」權善之。

司馬懿、蔣濟安慰曹操時,也是說,劉備得勢,孫權未必就高興;事實上,劉備得勢,孫權肯定不高興的。所以,我們不用害怕劉備、孫權聯手北伐,相反,我們還可以利用劉備孫權的矛盾。[注]

[注]:丞相軍司馬司馬懿、西曹屬蔣濟言於操曰:「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願也。可遺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操從之。

甚至而言,桓階勸曹操不可親自趕赴襄樊,就是因為曹操親自率軍進入襄樊,劉備在西線、孫權在東線難免會輕舉妄動的。

曹操坐鎮洛陽不動,就等於告訴世人,曹操並沒有被襄樊戰場折騰的焦頭濫額,其它地方出現戰爭,曹操一樣有餘力去應對的。在這種背景下,孫權自然不敢在東線隨便進攻曹操;劉備也不敢在西線隨便進攻曹操。[注]

對曹操而言,最害怕出現的事,就是關羽在襄陽一線大舉進攻;孫權在合肥一線大舉進攻;劉備在關中地區大舉進攻。如果真出現這種局面,曹操選擇遷都,也不算什麼太誇張的選擇。

[注]:階曰:「今仁等處重圍之中,而守死無貳者,誠以大王遠為之勢也。夫居萬死之地,必有死爭之心。內懷死爭,外有強救,大王按六軍以示餘力,何憂於敗而欲自往?」操善其言,乃駐軍摩陂,前後遣殷署、朱蓋等凡十二營詣晃。

此時的關羽,和上個世紀的美國名將麥克阿瑟,處境非常類似。

最初,美國政府交給麥克阿瑟的戰略任務,就是把北朝鮮打回三八線。但是前期的勝利太輝煌了,所以麥克阿瑟就忍不住要擴大既定的戰略目標。

他們在擴大戰略目標時,最大的顧慮,都也是在第三方的態度。

麥克阿瑟最擔心的問題是中國會出兵朝鮮;關羽最擔心的問題是孫權會出兵荊州。

麥克阿瑟因為種種原因,堅信中國不會參戰;因為中國不參戰的理由,實在太多了。

關羽因為種種原因,也堅信孫權絕不會出兵出荊州,因為孫權不出兵荊州的理由,也實在太多了。

問題是很不幸,他們猜錯了。他們擴大戰爭的結果,就是他們從軍事生涯的頂點掉了下來。

從情理上推論,諸葛亮肯定是支持擴大這場戰爭的。因為樂觀的估計,傳說中的《隆中對》,當時就有可能變成現實。

從情理上推論,劉備也支持擴大這場戰爭。因為劉備一世梟雄,看到這種機會,自然不會輕易放棄。

總的來說,當時的劉備、諸葛亮,恐怕就如朝鮮戰爭初期的美國政府一樣。那就是,對即將發生的這一切,又激動又害怕;又擔心又興奮。關鍵是,還抱著賭博的心態,支持了前敵統帥這種選擇。

但是,很不幸,孫權在關鍵時候,完全沒有按傳說中的《隆中對》行事。而是突然出怪招,直接一刀捅在了關羽的後背上。

關羽與麥克阿瑟,還有一個非常要似的地方。那就是,等戰爭局勢極劇惡化時。他們都是一副輸紅眼的樣子。

於是,麥克阿瑟叫囂著,要把原子彈拿出來用。

而關羽呢,直接就要讓劉封出兵協助自己。

結果呢?他們的這些要求,都被大本營否定了。


基於劉備的角度,顯然只能接受這場的失敗了。因為現在是曹操、孫權聯手打蜀漢。從實力對比看,劉備投入再大的賭注,也會全輸光的。因為這就是不可能打勝的戰爭。所以,劉備現在考慮的問題是,應該是如何用最小的代價,結束這種不利的局面,而不是想著孤注一擲的翻本。

關羽當時的處境,比麥克阿瑟慘多了。因為麥克阿瑟方面,賭本絕對充足;美國的綜合國力,並不弱於蘇、中、朝三方之和。關羽方面,賭本多少有些不充足,因為蜀漢的綜合國力,與曹魏、孫吳任何一方相比,也是有些弱的;與曹魏、孫吳力量之和相比,更是比也沒法比的。在這種背景下,劉備自然只能看著賭桌上的籌碼輸掉,而不敢再繼續追加了。

在傳統歷史上,關羽的襄樊之戰,之所以變得雲遮霧罩。主要是因為這場戰爭後來敗得太慘,關羽不但因此全軍覆滅而死,劉備也因此失去了荊州。

在歷史的記述過程中,有一個比較經典的現象,那就是一個非常失敗、丟人的事件,通常總會變得雲遮霧罩。

一切是顯然的,既然這件事非常失敗、非常丟人,所有的當事人自然都會習慣性的證明,這件事與他無關。如果歷史當事人,都是這種論調,人們再想了解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自然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因為類似的原因,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原因,只能是關二爺頭腦一熱,於是說走咱就走;都懶得向劉備彙報一下;更不會等劉備同意,就率軍殺到了襄樊。

關鍵是,在整個戰爭期間,關二爺也懶得向劉備不斷彙報戰況,而劉備也懶得了解襄樊戰況,所以襄樊大戰前期的大勝也好,後期的慘敗也好,都是關二爺自己弄出來的,與劉備沒有任何關係。


問題是,我們看看襄樊之戰,是什麼級別的戰爭?

整個襄樊大戰,曹魏一方是曹魏國家的戰爭,所以曹操親自主持相關戰爭,而且源源不斷的給襄樊戰場調撥人力、物力、財力。

曹操先是讓徐晃率軍支援襄樊[注],再後來從長安趕赴洛陽[注],甚至一度計劃親自率軍到襄樊,在桓階的勸阻下,曹操沒有親自到襄陽,卻又先後派去十二個營去支援徐晃。[注]

[注]:魏王操之出漢中也,使平寇將軍徐晃屯宛以助曹仁;及于禁陷沒,晃前至陽陵陂。 [注]:夏,五月,操悉經出漢中諸軍還長安,劉備遂有漢中。....魏王操以杜襲為留府長史,駐關中。關中營帥許攸擁部曲不歸階,而有慢言,操大怒,先欲伐之。...冬,十月,魏王操至洛陽。 [注]:魏王操自雒陽救曹仁,.......操善其言,乃駐軍摩陂,前後遣殷署、朱蓋等凡十二營詣晃。

整個襄樊大戰,孫吳一方是孫吳國家的戰爭,所以孫權親自主持戰爭,而且孫吳的軍政資源,源源不斷向江陵一線集結。呂蒙[注]、孫權[注]、陸遜[注]都參加了相關的軍事行動。

[注]:呂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饑寒者賜衣糧。羽府藏敗寶,皆封閉以待權至。 [注]:會權至江陵,荊州將吏悉皆歸附; [注]:十一月,...遜請金、銀、銅印以假授初附,擊蜀將詹晏等及秭歸大姓擁兵者,皆破降之,前後斬獲、招納凡數萬計。權以遜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屯夷陵,守峽口。

整個襄樊大戰,蜀漢方面顯然是荊州關羽的戰爭。因為在此期間,劉備、諸葛亮就跟沒事人一樣。甚至在孫權席捲荊州後,劉備、諸葛亮也跟沒事人一樣;過了很久,劉備才知道關羽死了,於是很傷心。

在這種背景下,關羽只能在曹操、孫權兩面夾擊下,越來越絕望,最後兵敗被俘死了。


整個襄樊之戰,從開始到結束,大約有半年時間。

這場戰爭,最晚在7月就開始了[注];8月關羽水淹七軍,曹操派徐晃趕赴襄樊[注];10月曹操從長安趕赴洛陽,呂蒙率軍攻克江陵,關羽率軍南撤[注];11月孫權席捲整個荊州,關羽獨自苦苦掙扎,12月關羽兵敗被俘而死。

[注]]秋,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遣益州前部司馬犍為費詩即授關羽印綬,羽聞黃忠位與已並,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時關羽自江陵圍曹仁於樊城,遣前部司馬犍為費詩拜假節。 [注]:八月,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數丈,于禁等七軍皆沒。 魏王操之出漢中也,使平寇將軍徐晃屯宛以助曹仁;及于禁陷沒,晃前至陽陵陂。 [注]:冬,十月,魏王操至洛陽。....關羽聞南郡破,即走南還。曹仁會諸部議,咸曰:「今因羽危懼,可追禽也。」..... [注]:十一月,漢中王備所置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諸城長吏及蠻夷君長皆降於遜。遜請金、銀、銅印以假授初附,擊蜀將詹晏等及秭歸大姓擁兵者,皆破降之,前後斬獲、招納凡數萬計。權以遜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屯夷陵,守峽口。 [注]:十二月,璋司馬馬獲羽及其子平於章鄉,斬之,遂定荊州。

面對這種戰爭,我們只能說,在此期間,關二爺太辛苦了;而劉備、諸葛亮也太消閑了。


現在的問題是,面對這種規模罕見的戰爭(曹操、孫權都調動了最豪華的陣容),為什麼劉備、諸葛亮竟然始終跟沒事人一樣呢?

答案顯然是,襄樊之太失敗了,而且有關二爺可以背鍋,劉備、諸葛亮自然會異口同聲的說,這件事從始到終只是關羽一個人在折騰。


這就好像當年畝產萬斤,折騰得地動山搖。

你說這事怎麼弄出來的?有機會發言的當事人,肯定都是一個腔調,總而言之,這事與我無關,這事不怪我。最後推來推去,好像就是因為某個大佬頭腦一熱,就弄出一個驚天的烏龍事件。


題主質疑時機不對其實有點結果論的原因,而實際上在孫權舉國入侵江陵前,襄樊之戰非常成功,而最終失敗的原因其實在於戰略預判錯誤。在對孫權戰略意圖預判錯誤的情況下,所謂好的時機往往是致命的失誤。

老實講蜀漢的戰略預判基本是正確的,他們還是知道孫權對荊州的執念的,畢竟圍繞荊州的摩擦不少,但他們以為「宏圖大略」的孫權還是會為聯合抗曹讓位的,這就錯了。孫權對統一全國可沒有曹劉那麼執著,實際上,他更看重能否保有現在的領地。在這認識下,擁有長江全境就太重要了。這樣的情況下孫權被呂蒙說服就很容易理解了,更何況,這時候的曹魏願意拱手讓出荊州全境。

話說回來,這個時候的局勢真是太微妙了:在聯盟之初,孫權照約定北上,共同伐曹的時候,可以說全無背盟的可能;關羽與曹魏短兵相接,僵持不下抑或劣勢或小優,曹魏也不願讓出荊州;偏偏大優甚至威脅到了許都,曹魏願意出讓荊州換孫權背盟,而對孫權來說如果堅持盟約局面卻也尚未可知,這時局勢,,,

總而言之戰略局勢變幻莫測,英雄史詩就此終結,三國的下半場就此拉開序幕。


為何一定要符合隆中對兩路出兵的戰略規劃?二爺戎馬一生瞅準的戰機還不如一個二十多歲的「草稻田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的戰略規劃靠譜?實際操作起來千里之隔兩軍根本無法呼應聯繫,先主出漢中,太祖可以帶張合夏侯曹洪等應付;二爺打襄樊,還是曹仁,徐晃堵回去;至於十萬,又是張遼李典樂進輪著操...又得指望天下有變,問題曹魏後期,變數很多啊,反叛也很多啊,吳蜀又干成啥事了呢?說白了,在曹魏實力碾壓,吳國又朝秦暮楚的情況下,這兩小國真的辦不成什麼事,這樣一想再回頭看看,二爺襄樊戰役打的已經相當不錯了....


所以說有兩句話題主沒有理解。
先主不分兵,分兵必羽。
蜀,小國耳 名將唯羽。


佯攻襄樊沒問題,孤軍深入就是賭命了。諸葛亮攔截魏延的子午谷奇襲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關二的有利條件比魏延多。關二爺確實有生死看淡不服就乾的魄力,但其他人沒有啊。
關羽本身就是一個nuke,活著就有威懾力,但是這波真的太激進,打贏了就確實可以讓曹魏元氣大傷,但輸了就是死。
蜀漢以小博大,緊張刺激,這麼玩也不是不可以。但單車變摩托的事,你確定有那麼好的運氣?

再加上臨陣羞辱自己手下,又嘲諷孫權,這麼拉仇恨的嘲諷臉,不背刺你背刺誰?

打了對面一波團滅就以為可以上高地虐泉。跟你說不要浪,被反殺了吧。


我寫過一篇《簡析建安二十四年襄樊之戰》。文章較長,我截取部分總結來作為回答。

總結襄樊之戰戰前形勢

建安二十二年,劉備進軍漢中。

二十三年正月,許都耿紀等人反叛,企圖劫持皇帝聯合關羽。七月,曹操準備支持漢中,九月抵達長安,大約這時陸渾平民孫狼等起義,隨後孫狼依附關羽,受關羽之命回到陸渾騷擾曹操後方。十月,宛縣守將侯音等反叛,同時與關羽聯合。這年劉備在漢中與曹操守將對峙,關羽可能配合劉備騷擾荊州牽制曹操,曹操方面的曹仁鎮守荊州抵禦關羽的騷擾。

二十四年五月,曹操從漢中返回長安,曹仁大約在五月至六月間由樊城向關羽進兵,關羽反擊進軍襄樊,由於曹仁形勢不利,曹操又派遣大將于禁、徐晃等前往荊州支持。


總結襄樊之戰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關羽與曹仁戰於樊城,與龐德交鋒不利兩,曹操派去的于禁援軍抵達,龐德、于禁駐紮樊城北面。

八月,天降暴雨漢水泛濫,大約八至九月間,關羽利用水災擒于禁斬龐德,進而圍困樊城、襄陽。在關羽有利形勢下的影響下,梁縣、陸渾、郟縣百姓起義反叛曹操響應關羽,許都以南地區百姓也紛紛遙受關羽印號,為之支黨,關羽威震華夏。

十月,曹操為了避開關羽鋒芒打算遷都,在司馬懿、蔣濟勸阻下決計聯合孫權以解樊城之圍,孫權表示「討伐關羽報效朝廷」。在關羽擒于禁之後,呂蒙、陸遜聯合設計讓關羽放鬆戒備,將荊州後防軍力調往襄樊,隨即孫權方面襲取荊州。

約十月至十一月間,徐晃集結援軍向關羽進攻,又將孫權襲取荊州的消息散布曹仁及關羽軍中,振奮曹仁士氣、動搖關羽意志。徐晃得到更多增援再次進攻,關羽戰敗,撤了樊城之圍,退至沔水阻絕樊城與襄陽交通。江陵守將糜芳和公安守將傅士仁向呂蒙投降,呂蒙進入江陵採取安撫措施,籠絡民心、穩定局勢。

十一月,陸遜佔據宜都郡,並設置防線預防劉備方面反攻。

約十一月至十二月間,關羽得到荊州失陷的消息,率軍撤出襄樊,在撤軍路上,關羽派人與呂蒙溝通,呂蒙利用關羽的使者實施心理戰,瓦解了關羽兵將軍心,關羽回到當陽據守麥城。孫權到達江陵後,一面派潘璋、朱然到臨沮切斷關羽退路,一面派人勸降關羽。

十二月,關羽詐降,棄城而走,一路逃到臨沮漳鄉連同其子關平被潘璋部下馬忠擒獲,不久關羽父子被斬。


評析襄樊之戰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劉備稱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賜予「假節鉞」的權力,節鉞是代表皇帝行使權力的信物,假節鉞指奉命可代表皇帝出征、處決違犯軍令者。劉備稱王派前部司馬費詩由漢中前往荊州下達前將軍的任命書,費詩見到關羽的時候大約七至八月間,當時關羽已在襄樊前線,而此時劉備賜予節鉞就等於授命關羽繼續進攻。

荊州有兩個重要的城市——第一是襄陽,第二是江陵,現在江陵已在劉備手中,而只有再佔據襄陽才算是掌握了荊州命脈。就像劉備奪取漢中一樣,漢中是益州北面的門戶,拿下漢中就能作為出兵秦川的前沿陣地,而奪取襄陽才能以此作為出兵宛、洛的前沿陣地,以便將來實施諸葛亮的「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劉備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的兩線同時進攻的戰略計劃。


建安二十四年襄樊之戰,是劉備政權鎮守荊州的關羽方面在劉備奪取漢中的有利形勢下,對曹操政權鎮守荊州的曹仁方面進行的一場爭奪襄樊地區的戰爭,目的是為了鞏固荊州,為將來益州、荊州兩路出擊曹操打下基礎、建立前沿陣地。

然而,荊州作為戰略要地,是曹、劉、孫三家的必爭之地。孫權方面對於奪取荊州、佔據江水上游的渴望最為迫切,對劉備方面佔有江陵耿耿於懷,關羽方面為了奪取襄樊忽視了對孫權方面的戒備,劉備似乎也忽視了孫權的威脅,而曹操又假手孫權襲取荊州來解決襄樊危機,這一切最終導致孫權方面趁虛而入,致使關羽身死、荊州失守。襄樊之戰,以劉備方面的失敗而告終。

全文如下鏈接:

簡析建安二十四年襄樊之戰 - 知乎專欄


劉備拿下漢中 擊敗張郃夏侯淵然後稱王 關羽作為荊州軍區總司令配合劉備的勝利進軍樊城完全可以理解 士氣正盛 所以樊城前期打的很好 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 個人認為這個時機打沒有問題

然後就是樊城的戰略地位 一個字 高 值得這麼一打

但是他沒想到曹仁死守這麼久 等來了兩撥救兵 而自己幾乎調集全部兵力圍樊城 所以後方就露給了呂蒙

「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作死的最高境界 你調集全部兵力打敵人 後方必定得有個無敵可靠的盟友。

所以並不是打樊城打錯了 而是自己真的作大死。


本為戰略牽制,但立功心切,驕傲自大,用力過猛,作了大死。
當時劉備剛奪下漢中,曹操雖敗但並未死心。這時出兵北上,威脅中原,可以緩解劉備的壓力。
劉備占益州,攻漢中,諸將皆立下了大功,後又稱漢中王,大肆封賞。這時關羽卻留守荊州,肯定不甘寂寞,想有所作為。
結果戰事太順,信心膨脹,就想乾脆助攻變主攻,搞個大新聞。

但問題在於,
1,關羽作為留守部隊,實力其實是有限的,所以要想真的成事,就必須全力壓上,後方必然空虛。
對於孫權來說,這時有兩個選擇,一是北伐曹操,二是偷襲關羽。前者難攻難守,後者易攻易守。自古以來南北能長期對峙,東西不能。
2,就是準備協調不足。
劉備軍自赤壁之戰,大力擴張,還未有喘息之機,所以底蘊不足,此時更應該厲兵秣馬,積蓄力量。
劉備與關羽分隔兩地,在事先沒計劃安排好的情況下,基本上無法配合。關羽突然戰略調整,劉備只能懵逼,坐看成敗。
3,對外沒溝通好,孫權不僅沒一同舉事,反而倒戈相向。


我們來看一下隆中對中的核心:「今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惟將軍圖之。」

為了光復漢室,出兵荊州是其中一部分!在孔明的計劃中,關公正是這一上將!關公統兵北伐的時候也正是蜀兵在漢中節節勝利之時,而且關公的確取得了威震華夏的勝利,逼得曹操差點遷都洛陽!按照這樣發展下去,光復漢室就在眼前!可是。。。。接下來大家都知道了!這是劉備集團最接近目標的一次!


因為蜀漢想的是老二老三干老大,,,老大心裡很慌,全力干老二,適當拉攏老三,老三覺得干老大會讓老二得到更多,說不定老二成了老大,從地盤上看老二成老大,繼續干老大比較乏力,再干老三比較容易,選擇干老二,可以得到一直垂涎的地盤,老大一時半會也不會有餘力干他


見機行事。

比如,漢中方面的勝利,劉備授予假節鉞,江陵地區的反曹等。

如果我是關羽,劉備漢中勝利,振奮吧?前將軍假節鉞,榮耀吧?敵區有反叛,哈哈~!

曹仁殺了侯音,班師樊城。

是不是該搞點事了?

當然不可能去揍孫權,畢竟還同盟。

至於戰爭過程和結果,那就不是這個問題範圍了。


襄樊是控扼長江中上游的樞紐要地,南北對峙的中部戰線要點所在。

比如南宋能苟安100多年,與金,蒙在襄陽拉鋸近50年的關係是分不開的。

具體打開地圖看就是了,沒什麼好分析的。
關羽北伐的時機掌握的非常好,曹操漢中新敗,而且老邁將死等等。


推薦閱讀:

資治通鑒里哪個故事或者那段話最打動你?
為何大家能夠容忍以前的電視劇進行改編,而不能容忍現在電視劇電影隨意亂編?
清朝政府為什麼要派李鴻章去日本簽訂【馬關條約】,而不是派別人?
傳說中的全球史前大洪水真的存在過嗎?
我最近對春秋戰國很有興趣,求書籍推薦?

TAG:歷史 | 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