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 上的課程質量,真的等同於國內外一流大學校內的課程嗎?

大家了解到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如果質量難以等同,主要差異在哪裡?怎麼衡量其價值?


作為在MOOC課程質量方面苦苦思(zheng)考(zha)過一陣的人,我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絕大多數教師在製作課程時,是儘力而為的。
理由:製作的課程,不光是學生會看,而且同行也會看到。
MOOC教師大多希望在教育界、在本專業留下好名聲,所以自然會盡自己之力。
但儘力而為,並不意味著教室里和MOOC課程的效果是一致的。

② 製作MOOC視頻,有若干比教室中講課更有優勢的地方:
時間比例:理論上,每小時課程可以投入任意多時間去精雕細琢;
形式自由:可以採用最適宜的課堂實錄、錄播室拍攝、錄製屏幕等任意形式,也可混編;
改進積累:課程中出彩的部分能繼承,不足的部分可以逐年完善;
後期製作:只要教師審美尚佳,那麼課程的投入越大,就可以通過後期來彌補很多問題;
團隊合作:MOOC視頻可以是一群人合作的結晶,而不只是教師單槍匹馬的作品。

但上述優勢之處,大多是有條件的:需要有較大的人力和/或物力的投入;
需要教師團隊善於利用資源,在教學技術上有足夠準備。

③ 目前製作MOOC視頻也有若干不利的缺陷
課時:不少課程的課時只有學校里課程的一半左右(譬如 20小時 vs 50課時)
基礎:大學課程可以有較多的先修基礎課。而教師在製作MOOC時,為了招徠更多學生,
有時會刻意降低基礎課方面的要求。這其實為講課的通暢埋下了隱患;
習題:主要基於客觀題的習題,在培養推導、過程類的思維方式上,有不少制約;
表演:多數教師沒有經過足夠的表演訓練,在攝像機前面的表現和在教室里判若兩人;
以我自己為例,在錄播室里,完全感覺不到氛圍去講些和課程相關的笑料;在教室里
可以埋了包袱然後根據學生的反應來抖,但在錄播室則無力看著鏡頭去展開。
形式:採用屏幕錄製的視頻,清晰度上略有加分,但親切感、流暢感上有很多減分;

總結一下:
目前MOOC的教學效果普遍低於學校里相應課程的效果。不過我認為這主要因為MOOC剛剛起步——用老師們的第一次網路授課的質量,去和老師們在教室里多年的教學經驗去比較,這其實有些不太公平。換句話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們經驗積累起來,課程逐步完善,我更看好未來。

而MOOC的教學形式其實有許多潛在的優勢,但要能充分利用和發揚的話,代價不菲。

不過,正如互聯網對其他行業的衝擊一樣,互聯網會讓所有的教師、學校站在相同的場地上硬碰硬地競爭。因此,儘管代價不菲,但學校和教師們必須直面和抉擇:進一步千辛萬苦,退一步啥都木有。


還得看你如何定義 」等同「 這個詞吧?嚴格意義上講,不可能等同,網路和校園是兩種不同的環境。老師,同學關係也遠近有別。

但我想你問的可能不是這個意思。你可能更傾向於關心這樣一個問題:同樣名稱,同樣老師的一門課,在MOOC平台上是否能達到線下校園裡同樣的難度和深度?學完之後,能否達到同樣的水平?

關於深度和難度。總的來講,有的能夠等同,有的比較相似,有的完全不同。不同的製作目的,帶來不同的課程體驗。

一個學校,一門課程,決定上MOOC的時候首先考慮到的問題就是目標受眾,計劃投入的時間。這兩點確定之後,課程是否和校園裡的版本一樣就是個很容易回答的問題了。


我多舉幾個例子吧。


最早的mooc課程,Andrew Ng的Machine Learning,很多人上的心花怒放,覺得」哇,這麼先進的技術原來這麼簡單啊「。我當時也是如此。後來陸續的又上了PGM,Learning From Data, 機器學習基石,做了一點kaggle比賽才知道,Andrew Ng的課程,真的是為初學者量身定製的啊!如果讓Stanford的學生來學這門課,恐怕很多都是要有意見的吧。網上也有原版的Stanford的Andrew Ng來講的同樣的課程,自己比較一下就能看出差距。相比之下,我上面說到的後三門課,就和原版差距很小了。PGM第一版完全使用的是課堂錄像,它的郵件里還有這樣的話:」As you probably noticed, this is a very challenging class (the Stanford version is notorious also), so all of you who completed the course should be very proud.「 Learning From Data使用的也是原版課堂錄像。機器學習基石,使用的並不是原版課堂錄像,但讓我們學習者感到了來自台大更多的誠意。我們上過課的人也發現,作業和台大的課程完全一樣。大家也相信,這樣的課程是沒有任何注水的。


這裡有一個有趣的例子:Udacity(如果大家還認為它是MOOC的話)。Udacity的所有課程都是Udacity專門製作的,你無從找到校園版本的類似課程,也無法拿來對比。而且Udacity現在似乎更偏向工業界了。但我不得不說,他們的課程非常有特點,有一些課程製作非常用心。我覺得說超越了很多大學的課程也不為過。


從我的經驗來看,有的東西還得分學校。比如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開的課,大部分都不怎麼注水。學校里講什麼,MOOC上也講什麼。比如計算機網路。而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則喜歡面向初學者,把門檻拉的較低。比如他們的移動機器人啊,計算攝影啊都是這樣。


我上過的最難的一門,最後也沒跟下來的一門課。要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的Asset Pricing了。這門課據說是原版的博士課程,也是使用的課堂錄像,會跳過許多基礎知識,還有非常非常多的作業……也許對專業搞這個的博士生,作業量並不大吧。但是我那段時間實在是沒有足夠的時間把它完成了,於是很遺憾的放棄了。這樣的一門課,我覺得也很難說和校園版的有啥區別吧。

我聽著最有意思的一門課,要屬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的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了。這門課是和老師的一本書密切相關的。整體聽下來覺得這就像一個大的講座。完全不像是一門大學課程。我覺得他們的校園裡估計也不會開這樣一門課吧。但是作為講座,這門課真的相當不錯,我聽的津津有味。

所以,從難度和深度上說,有很多MOOC課程完全能達到校園課程同等水平的。

至於學完之後能否達到同等水平,這個可能更取決於個人的決心。熟知學習的人都會同意,上課並不是你取得進步的最重要手段,相反,課下的思考,練習,與同學,老師的交流,討論才是讓你脫穎而出的主要因素。mooc現階段對於提供後面這樣的環境還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僅憑MOOC,你很可能達不到校園裡認真學習同樣課程的同學的水平。不過我相信,如果你足夠努力,利用好網路上的其它資源,超過校園裡同學的水平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作為總結,我想說。我更願意把MOOC課程看作一個新鮮事物。不想讓它和校園裡的課程來嚴格的比對。MOOC正是因為脫離了校園圍牆的束縛才能影響到這麼多人的。讓它充分的發揮出自己的特點豈不更好?


可以從兩個維度上來看這個問題。

1. MOOC無法還原實體課堂的一些面授內容,如實時互動,小組報告,教師點評等等,當然也包括一些細緻的作業批改。如果一個課程的「質量」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那麼MOOC確實無法等同於實體課程的質量。

2. 然而,MOOC同時又在很大程度上又極大地解放了教師的授課方式,譬如不必拘泥於講台等空間上的限制,一節課必須45分鐘等時間上的限制,可以利用傳媒手段和信息化技術實現更多豐富的授課,等等。因此,在很多課程上,MOOC的質量要高於實體的課堂,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在MIT、清華大學等多個試點實驗中都有實例來證明。

3. 至於教學內容是否會被「閹割」,給外面人「簡化版」,這個情況實際中是存在的,而且不少課程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簡化。主要原因有:

  • 部分課程內容存在版權爭議,如未得到授權的圖表、影像資料,無法大面積分開的數據和內部信息,等等。有些課程在大學課堂幾十人講一講,倒還不算侵權,但如果公開為MOOC,則在版權上會有問題。
  • 部分課程內容實在太難了,絕大多數MOOC畢竟是面向廣大人群的,起到對社會的啟蒙作用,把「太難」的部分放出來有時也並不必要。當然對課程受眾的定位要看授課老師自己,在清華仍是有很多老師堅持保持課程的全貌,希望別人不會覺得「清華課程太水了」。
  • 第三個原因是,有些課程實在太長了……有些課程在線下是48學時,64學時,長到爆了,不縮水一些,在MOOC上也沒法學習的。

4. 不過目前有一些趨勢是在哈佛、MIT、Stanford、清華等學校中已經出現了專門基於MOOC的全新課程,校內學生在學習時也採用同樣的課程素材和資料,因此這些課程對內對外是沒有任何差別的,這也是高校未來變革的一個方向。


唔沒有在coursera上學過課,不過在coursera上教過課(as a TA)所以我就拿我的那門課來講一講吧:)
課程是"From GPS and Google Maps to Spatial Computing" offered by U of Minnesota, 傳送門:Coursera.org

/* meh 廣告的分割線 */

首先打一個廣告:這門課超好玩的強烈建議大家來上。這門課面對的學生群是有基本的CS Background但是對Spatial Computing沒有了解的小孩們,主要的目的之一在於給小孩們普及基本的地理信息處理的常識這樣不會鬧出奇怪的笑話(meh 我會說大多數沒學過spatial computing的程序猿處理數據的時候從來不會考慮spatial auto correlation嘛) 然後就是系統地介紹一點location-aware tech的東西...什麼positioning啊,cartography bla bla bla的

這次的offering是Shashi和Brent教...Shashi我和他不是特別特別熟但是Brent絕對是我見過最萌的CS prof好么...人超nice上課超有趣強推 :)

/* meh 廣告的分割線 */

回到本來的問題,這門課在coursera上提供的同時也會在U of MN同步作為CSci 5715提供,所以涵蓋到的內容基本上是相同的。不過對於for-credit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工作量會更大一些,包括額外的作業和考試。 同時,mooc學生和在校學生的目標也是不同的(對這門課而言,(technical track) mooc學生拿certificate需要拿到50%的分數,而在校學生想要拿A需要90% ~ 93%, 拿B (which is a passing grade for grad level course) 需要 ~ 80%的分數.

BTW, 另外一門我校CS系的mooc課程Intro to Recommender System也曾經以相同的形式「同步」offer過。 據大家的評價來看,那門課被認為是我校最好過的一節grad level CS course ever... &>_&< 我自己感覺我們的這節spatial computing課的課程學習難度也應該是比傳統的grad level CS課略低的...(不過據我大老闆的數據,這門課在校學生的學習outcome不低於傳統的in-class lecture....)

我校從上個學期開始試用coursera的MOOC給正規在校學生上課,比如部分院系(貌似是地空、城環等)數據結構演算法、程序設計實習這兩門課。

我了解到的情況(因為儘管學習方式不同,大家考試改成了一起考的),就是他們的測試表現並不低。

當然,這兩門課內容畢竟相對高年級專業課少很多,所以即使學生覺得MOOC效果不好仍然可以通過自學來完成。不過即使不考慮這點,MOOC也有其優勢,比如沒聽懂可以反覆聽、時間安排更靈活等等。雖然那幾個被MOOC的院系都叫苦連天。

總的來說,我覺得MOOC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目前的一些國內的嘗試並沒發現有嚴重的相比傳統教學的差距。可以說是不能等同但各有利弊吧。


國外的不知道,國內的差不多,別以為這些名校開的課有多好,大部分時間還是因為學生牛逼。
國外的課程我聽過一門不是mooc的,mit 的linear algebra,本身就是課程錄像。確實講的好,如果你不去聽一下,都不敢想像原來課可以講到這麼精彩的地步。

我是不願意揣測教師在mooc上授課時會藏著掖著的,一般如果mooc的課上的很無聊,這個老師一般也就這教學水平了。


肖威:牆外的世界(第12季:見證mooc的昨天)

時間迴轉,定格在大四的九月,這個月的決定影響了我現在的成長,同時因為這個月的決定,我改變了人生的航向。作為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和班級專業排名第一的優勢,以及大學生黨員服務站站長的職務,保研對於我來說,好像是最好的捷徑,而我卻選擇了北京體育大學作為人生的征程,開啟了我考研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的成長,內心的煎熬,知識的貧瘠,語言的落後,都無時無刻在夜幕降臨的時候,洗刷著我。當你通過研究生考試,回首這段路途,我想說你只要曾經奮鬥過,那麼人生的洗禮,一定給予你成長的疤痕。

在備戰研究生期間,沒有任何老師給予我一點點的幫助,一切都要依靠自己前行,所以我在備考後決定將我的備考方法寫成書,分享給像我一樣的人們,而在這個時候,中國遠程教育雜誌的一個信息喜吸引了我,過來人(頂你學堂)在線mooc平台上線的消息,而我為這個消息在學習了羅昭峰的《文獻管理與信息分析》的課程激起了我學習的信心,通過二個月課程的深入學習,我逐漸掌握了所有羅老師的方法,而後在我的在線教師的路途上走出了自己的天地。

第一次開課為2014年5月,在頂你學堂開設的是北京體育大學考研指南針課程,這個課程的視頻版本我已經通過優酷上傳專輯,可以去查閱,在這個課程的過程中,我逐漸的學習PPT的技術,通過特效到簡約,逐漸形成了我自己的PPT風格,知道如何做,而沒有深入的去做,在這個過程中我開設課PPT的課程,通過學習老王的課程,以及網易雲課堂的課程,我開設了第三門課程,職場指南針。通過學習逛逛的課程,經過自己的系統的歸納,我開設了自己的第四門課程《簡歷魔方》。通過課程的開設,我逐步的成長為給方法,給工具,給思維的實戰性教師,所以當我再次通過MOOC學習一些東西的時候,我發現這個老師要麼太差,要麼就不能橫好的聯繫實際,似然無味。經過網易雲課堂、蘿蔔網的洗禮,最終停留在跟誰學的平台上,通過越牆學習YouTube的課程後,我對於國內的MOOC已經不再抱有如何希望,當一個老師將網路上知識的大海一點點擠牙膏似的給你的時候,是不是就像我們某些大學的老師照本宣科一樣,令人厭惡。

現在的MOOC做的最好的就是秋葉的團隊,以及TED是演講,通過TED的學習,我們可以快點的提升思維,但是當我們真正的處在現實生活當中的時候,我們所需要考慮的是自己的生存問題大於對於知識的渴求。在這一年裡,我購買了大量的互聯網的書籍,一直想藉助互聯網的風口飛一把,但是當我深入思考後,我發現現在玩互聯網創業的人,都過低的估計了創業的難度,創業不是過家家,而是真實的真金白銀的付出,除了你的金錢,還有你的事假。一直在研究知識管理的體系,越發覺得知識管理的思維才是互聯網時代所應該具備的技能,現在再看看自己以前做的課程,簡直不堪入目,因為人在不斷的成長,所以我更加希望使用在線直播課程使用一個小時的時間給予你快速提高的方法,而不是錄製一些過時的課程,感覺錄製的MOOX有時候會降低人的智商。我喜歡的羅昭峰的《文獻管理與信息分析》課程是直接在教室錄製的課程,而不是使用白屏做的一個老師,因為我喜歡老師上課的問答,而不是老師自己在屏幕面前自言自語。

對於MOOC證書,我獲取了羅昭峰的《文獻管理與信息分析》的有序學員證書,花費了100元認證。其實對於真正自信的人,是不需要任何認證的,因為你行與不行在工作的時候,自然會表現出來,而不是依靠一個證書就可以證明你自己。通過YouTube使用教育的關鍵詞,我看了大量關於教育的視頻和期刊,通過閱讀期刊和視頻,對於中國教育的現狀,我只能呵呵。但是我們改變不了環境,我們只有自己建構環境。通過互聯網學習英語,通過google書寫英語,通過quora回答英語,通過語音與世界關聯,通過英語讓世界認識你。

現在的在在線平台的老師,普遍質量偏低,我們做為職場人,需要的是結果的使用,而不是啟迪的思想,所以通過獲取證書提升自己的想法,還是不要有的好,真正想要學習一點東西,可以通過google和線下的沙龍快速提升,或者直接聯繫過來人給予經驗,而不要自己瞎學習,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信息,而是為了智慧的獲取,而智慧的獲取來自於老師二手的經驗的萃取,所以真正想通過在線教育提升自己的學習和職場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購買這個領域的書籍,查看這個領域的商業期刊,通過直接查閱這個領域牛人的微博和twitter,以及facebook學習牛人的經驗,才是在線教育的王道。

在線教育的質量決定在線教育的流量,而今天我所看到的東西,還沒有一個在線教育的平台可以真正的打動我學習的興趣。而對於老師我就推薦羅昭峰的《文獻管理與信息分析》和肖星的《財務分析與決策》這兩門入門課程。我知道有人比他們要講的內容更好,但是這些牛牛的老師,還沒有通過在線教育凸現出來,所以現在我們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TED的演講,多閱讀商業期刊和排行榜前100的書籍,我們就基本上把握我現在這個時間段,真箇社會的動向,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最後使用兩句話結束我對於在線教育的看法:「教育已死,學習永生」。對於在線教師的看法是:A good teacher is like a candle – it consumes itself to light the way for others.


雖然知道的很少,但是這學期剛好寫了一篇與之相關的報告
答案是,完全不是
圖是我自己的,嗯,交作業用的,簡單來講就是,國外一流大學更注重的是交流。而慕課為了保證廣大和便宜的特色不可能做到有效交流,就算是炒的很兇的同輩交流(peer),還是會因為水平參差不齊所以不靠譜。


作為mooc重度用戶,個人感覺不能。
不過有可以和大學在校教育媲美的項目:extension school.

我之前是一直通過MOOC學習,後來和其他人聊著聊著知道了extension school. 我的另一個回答提到了extension school的具體情況:Coursera 的證書對於留學申研有幫助嗎,可以寫進 CV 的成績嗎?quora上有人上過斯坦福的SCPD項目(extension school),難度與材料和在校學生是一樣的,考試還是一樣的,成績在同一條曲線上。
How is the experience of getting a data mining graduate certificate at Stanford (online courses)?
Are the online CS courses on Stanford"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rd?
(更多信息看我上面回答吧)

少有的區別是在校學生可以直接office hour 去問問題,你要發布在論壇或者其他社交渠道上等著TA去回答,這樣並不是非常方便而且影響學習進度。當然也可以開skype聊,如果能說明白的話:)


課程內容是可以做到一樣的,但是習題和考試的差距是造成MOOC和實際大學課程的原因。例如我現在上的斯坦福大學的關於演算法的課程,教授就很明確的說了。

Thus, while the lecture content in this online course is in no way watered down from the original Stanford version. The required assignments and exams we"ll give you, are not as demanding as those that are given in the on campus version of the course.
——Tim Roughgarden
課程內容和原版的斯坦福學生上的課程是完全一樣的。但是課程作業和考試相比於校內課程就簡單了很多。

在這門演算法課裡面,每周的測試題都只有5道題,且都是選擇題。這在實際的課程裡面是不可能的,除了題目的數量不夠之外,題型的缺乏是最大的問題。因為沒有人打分的緣故,所以無法出證明題或者論述題。這是造成MOOC和校內課程差距的最大的原因。

當然還有很多答主都提到的,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降低了課程難度的課程,例如Andrew Ng的Machine Learning,這個課在課程的內容上就已經為了吸引學生稀釋掉了部分內容。

幾年之後,由於人工智慧的進步,我們可以通過電腦來給學生的論述題、證明題打分,而且隨著教授們越來越熟悉面對著攝像頭,教授們MOOC授課的水平也越來越高,這時MOOC上的課程質量就可能真的能等同於國內外一流大學了。


不能。

一流大學課堂里,你旁邊刷nba比分、等著收快遞、刷朋友圈的當年都是高考的5%,各種吐槽、打岔、對課程要點的把握都是有一定水準的,同學們課上的交流(扯淡)是有價值的,這種體驗是坐電腦前面無法等同的。

以授課為標準評判大學,那可距離大學核心價值太遠了。
我們老重複當年還是國際三流大學的一位校長偶爾說的一句話:大學不是大樓,是大師。媽的現在很多大學給一些老大師蓋很多小樓養著。
大學,就是培養一個社會的精英、領導者。精英、領導者需要競爭產生。我們的做法就是用一個單一的考試競爭制度先選拔,被不斷批評。其實沒關係,大學幾年之後,大家的差距會更大,選拔沒有結束,大家一起競爭的環境很重要。

所以,具體課程只能等同於技能培訓,等同不了大學課堂。全套mooc更比不了大學。

-------------
行了,補充。然後摺疊吧
1,國內外一流大學都讀過,公開課也看過;
2,上課基本就聽老師吐槽,扯淡,說課本上沒有的東西,其他時間跟同學淡逼。課件上有的東西不用聽了,下課再看就可以了;
2.1,課件只有提綱的老師,課一般都比較好聽。
3,大家老覺得mooc老師比較認真,但是他不放鬆啊,隨機吐槽少啊,互動少啊(薩科奇、貝盧斯科尼都挺可愛的,人法意兩國人民就選一個跟自己像的,思路相似的人當總統怎麼了。--隨機過程老師);
4,有些老師,科研比較活躍,課件年年不一樣,mooc也不喜歡錄;
5,電影院看電影跟家裡看電腦都不一樣呢。


我聽了一些醫學類得課程,感覺更偏基礎……科普方面,其他不好說


對於我們這些外行和非名校的學生來說,這些課程都是極好的。


不可否認,MOOC的質量正在逐年上升,這方面做的比較好的有Coursera,Udacity,國內的網易雲課堂最近在人工智慧課程方面也與deeplearning.ai合作,免費推出深度學習入門課程。同時,國外許多大學,都會在YouTube上放出每個學期最新的經典課程視頻,例如伯克利61系列/188,當然,今年開始,伯克利在線課程只面向本校學生開放(:-D)。

但總體上,我認為MOOC與大學教育的差距不在於lecture本身,因為網上的錄製視頻和真實學校課程沒有任何區別,甚至還要好於真實課堂(某些大課坐在後排真的是難以看清甚至難以聽清楚的)。但是,lecture只是一門課程很小的一部分,拿我這學期機器人課舉例,lecture每周兩次,共三小時,而discussion有一個小時,lab有三個小時,oh一個小時,hw party有三個小時(這個是自行組織的)。在lecture上消化不了的,lecture上沒有細說的(例如一個演算法,可能需要課後花很多時間去完成project,來加深對演算法的理解),都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所以,學生真正花在一門課程上的時間是遠大於lecture的。

這些資源,正是慕課所欠缺的。雖然慕課也有作業,但是強度和壓力還是遠不能和大學實體教育比的。另一方面,我覺得教育很大部分依賴於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授的互動,慕課在這一方面明顯不足。

當然,慕課依然有它的價值。一方面,對於國內非頂尖大學(如我校),慕課的質量還是很不錯的,另一方面,慕課的入門級課程做的很不錯,因為受眾不一樣,所以,本來就不應該要求它做到現實大學課程的難度。

綜上,慕課目前只能算是大學課程的補充,要想達到現實大學課程的水平,仍然路途遙遠。


只在coursera上跟過幾門CS的課程。

UW:The Hardware/Software Interface 非常好,老師講課非常清楚,發音咬字都非常標準。並且我是正好在看CSAPP這本書,感覺效果很好,聽UW的老師講了以後更容易理解吧。並且最精彩的是UW把他們課程上學生要做的5個LAB幾乎原封不動的搬了過來,不得不說非常的良心。
UW:Introduction to Date Science。非常有趣的一門課,老師很有水平,但是課程比較有難度,需要花很多時間在上面。這門課的幾個lab和assignment都非常有趣。
不得不說UW是非常有良心的大學啊,看他們開的課程幾乎都快是CS的大部分課程了。

大S:algorithm。老師講的非常細緻,非常非常細,並且老師的語速很快。。經常跟不上啊教練。但是這門課的作業啊什麼的感覺就不夠精細了,可能也是跟這門課有關,畢竟演算法這個東西不直接交流沒法很好的評估。
大S:cryptography。老師很有水平,並且很聯繫前沿,講了很多最新使用的密碼。課程比較難,作業也不簡單,需要花不少時間的。
大S:Machine Learning。這門課時很早之前學的。記不太清了,比較基礎吧。
大S的課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每個禮拜的課的時長都非常長,但是作業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吧我覺的。

Rice:Python。由於之前學校里有Python課,所以有一定的基礎。Rice這門課主要就是圍繞著做一個遊戲來講的,老師非常有趣,講的也很清楚,但是相應的,比較基礎吧,有點像技能培訓的樣子。

————————————————分割線————————————————————
其實mooc這個模式是很好的,但是現在執行的時候有不少缺點的。
主要缺點有:
1.課時太短,mooc的定位的受眾太廣了,也就決定了它不能把大學裡的課照搬上來,因為不可能每個人都有那麼多時間來學。
2.有點太過基礎了:因為大學裡的教育是安排好的,這門課之前你有什麼基礎都是計劃好的,但是莫mooc的課程不能夠這樣,它必須考慮大部分人,所以課程都比較基礎。
3.交互性不夠。老師錄完錄像就走人了。很少和學生有互動。


反正講的清楚,比我老師們的講的好


反正我發現稍微高大上一點的課程(也許除了CS領域)MOOC上都找不到。
你如果拿隨便一個大學理工科本科培養計劃看,大三的那些核心課程基本都找不到


你得看是幾流大學的MOOC和幾流大學的校內課程比。一般頂級大學如MIT,Princeton,Harvard的MOOC課即便弱於本校的課程,也比一些一流或二流的名校的校內課程強。我覺得這就夠了。

MOOC的優勢是能短期內多學不同領域的課,而且學費低很多甚至免費,只要你想學,打開電腦連上網就可以學。


還是有差別的
我在學校上一節課
老師要求同時上mooc看視頻,發表評論
但是mooc上的視頻內容跟實際上課的還是有差別的
像我選修的這節課偏人文
在課上同學們會發表各自的看法
老師的思維話題也會廣很多
她的原話是 mooc上有些話還是不能說的(笑~)
(?&> &我們學校有一門課,老師也同時讓我們在上面聽課算作15%左右的總成績。
我直接回答吧,上課質量是差不多的,確實是老師在認真講課,只是對學生考試要求降低了,題目比較簡單,其餘部分需要同學們自己學習啦~!反正大學上課也自學占很大部分嘛


推薦閱讀:

Coursera 的證書對於留學申研有幫助嗎,可以寫進 CV 的成績嗎?
網易雲課堂開設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怎麼樣?結業後能達到什麼水平?
有哪些網上自學課程的好網站?

TAG:在線教育 | MOO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