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讀」有無明確的產生時間,產生於於何時,歷史沿革怎樣?
12-17
句讀是怎樣產生的,誰最早使用,完全是為了給古書加標點嗎?歷代的句讀方法有什麼不同嗎?
管教授錫華有專著《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發展史》(巴蜀書社),可解你惑。另有他與袁暉、岳月遂合著之《漢語標點符號流變史》(湖北教育出版社),於古代標點符號之後,復詳述近現代標點符號流變。此二書旁徵博引,讀之則數千年句讀標點之發展可一覽無餘矣。美中不足者,二書俱橫排,然中國古籍皆縱排,故書中例文格式與解說多有扞格,如雲「某號在右」而例文標於下、雲「豎綫」而例文標橫綫者,不勝枚舉。
簡言之,古代中國標點符號比歐洲發達,今所見甲骨文、金文中已有之。出土之周、秦、漢簡帛上,篇、章、句、逗等符號計約二十種,多數周遍全篇,略具定式,規律已著。經晉、南北、隋、唐以迄宋明,標點式樣愈加紛繁,其用益廣,更臻成熟。明成祖編《永樂大典》,硃色句讀遍及全書;而清之《四庫全書》則不論原書有無句讀標點,一律刪除。清末西學東漸,中國始效歐、美符號,與固有句讀標點糅合,歷數十年乃成「新式標點」方案。
觀今所通行標點,舊多有之;其純爲近代舶來者甚少,如問號、驚嘆號等。然古亦有與之意類而形殊者,上述二書俱陳之。
推薦閱讀:
※古代漢語里,是否存在使用兩個專有字的名詞?
※牛則有皮,焉哉乎也。下聯是什麼意思?
※有沒有可推薦的甲骨文字典?
※為什麼稱天子為「陛下」、稱諸侯和世子為「殿下」?
※「吾」與「余」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