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大家能夠容忍以前的電視劇進行改編,而不能容忍現在電視劇電影隨意亂編?

舉個例子在古代哪怕近代都有很多不忠於原著,忠於現實的藝術作品。比如86版西遊記不忠於西遊記原著,而同樣西遊記一書中玄奘與本人也有很大差別。但很少有人批評他們教錯下一代啊,醜化真正的民族脊樑唐玄奘啊。
而現在如果有人拍攝西遊記的話,幾乎都先給個不忠於歷史傳統,沒有文化內涵,毀經典,三觀不正,誤人子弟的帽子先。
更關鍵的是其實這本身就是涉及一個大浪淘沙的歲月,能夠最後在歷史上留名的本身就涉及一個淘汰過程。明清兩代多少小說,但最後為人所知的又有幾部?而要有金子首先就得容納沙子的存在。
而同樣我們是否存在對古今有著不同的評價價值,賈寶玉不讀書不科舉是追求人性。但現在一部電視劇讚美小孩不讀書天天早戀,我不信第二天不把他罵殘了?
所以,我覺得是否是現在太過苛責,而是否缺少一種容忍,不管對精品甚至次品的容忍。


寫個小段子:《大清聖女杜小月》

甲:我們最近買了《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版權,我們要翻拍。
乙:你們的翻拍劇能比得上鐵三角的?看你們的翻拍劇,還不如看舊版的。我看,還是算了吧!
甲:這個不用擔心,我們的劇情啊,保證改媽不認!連劇名都會改掉,叫《大清聖女杜小月》。
乙:大清剩女?人家杜小月是寡婦,不是剩女。
甲:「聖」女!「聖」人的「聖」!
乙:可我怎麼看,都覺得杜小月和「聖人」這倆字不太搭。
甲:怎麼不搭了?你聽聽我們的文案!
她,上馬能戰,下馬能謀,單槍匹馬定天下;
她,預籌帷幄,決勝千里,一襲紅裝保萬民;
她,憂國憂民,日理萬機,江山社稷一肩擔;
她,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一顰一笑傾萬城;
她,藍顏無數,仇敵更多,古今中外第一人。

乙:你說的這是杜小月?
甲:當然了!《大清聖女杜小月》嘛。
乙:那還有老紀什麼事兒啊?
甲:怎麼沒有?總得給女主角安排個拖後腿的吧,要不這120集可怎麼編哪?
乙:拖後腿的?你說的是老紀?
甲:對啊。我們新劇的老紀,好色貪杯、愚鈍無知;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不過呢,女主杜小月改變了他啊。
乙:女主用愛感化了他?
甲:被愛感化是最後40集的事情了。剛開始啊,這個老紀是杜小月的傀儡。
乙:什麼意思?
甲:這個老紀啊,他識不得幾個字啊。靠著科場舞弊,才當上了官。可他應付不來啊!於是呢,杜小月就來找他了。這個杜小月啊,她不簡單哪!
乙:是、是、是,我知道這個杜小月不簡單,我聽見你們那個日天日地的文案了。
甲:那只是冰山一角!杜小月啊,她還是天下第一才女呢。不過啊,她表面上呢,裝不識字。
乙:也就是說,杜小月實際上是天下第一才女,人前卻裝作不識字;老紀實際上識不得幾個字,卻要裝作是天下第一才子?
甲:沒錯!老紀那些文章啊,都是杜小月寫的。
乙:你們這個邏輯能圓上嗎?老紀在黃三面前對的對子、講的典故、說的妙語、出的主意,也是杜小月寫的?
甲:對啊,那些都是杜小月口述,讓老紀死記硬背下來的。
乙:可這個杜小月怎麼知道黃三會問什麼問題呢?
甲:你一定想不到。這就是我們這劇的創新之處。
乙:你不會說,杜小月和黃三,是同一個人吧?
甲:那倒不是。這個黃三啊,也是杜小月的傀儡,他和老紀的很多對話啊,都是杜小月撰寫出來的,他倆在和二面前背誦就行了。
乙:啊?
甲:你不懂了吧?這個黃三,是個假的。
乙:那真的黃三呢?
甲:真的啊,讓杜小月給囚禁起來了。後來呢,真黃三跑了,杜小月派了手下的武林高手,去追殺真黃三。
乙:為啥啊?
甲:因為這個假黃三啊,他是大明皇室的後代。這個杜小月啊,她是反清復明武林勢力「明月教」的教主。所以,她才叫小月呢。
乙:明月教教主?我看啊,這個小月,她分明就是編劇吧,假黃三和老紀每天都要在和二面前背誦她寫的東西。
甲:對,杜小月啊,就是幫著這個文盲老紀冒充天下第一才子,假黃三冒充真皇帝。老紀和黃三啊,為了杜小月,在私下裡、和二不在的時候,經常爭風吃醋、互相拆台,甚至大打出手!
乙:老紀和黃三都愛杜小月?
甲:那還用問?杜小月這樣的人,誰不愛?
乙:和二也愛她?
甲:那還用問?不過啊,杜小月、和二他倆是相愛相殺的。
乙:我明白了,和二是支持真黃三的。
甲:和二他發現現在的黃三是假的之後,經過種種曲折,終於找到了真黃三。
乙:所以,他要幫真黃三複位?
甲:對,但是杜小月勢力太大,和二鬥不過她,只好讓真黃三扮成劉全,跟在自己身邊,再慢慢想辦法。
乙:劉全是真黃三?
甲:對!有新意吧?
乙:倒是真讓人想不到。這個真黃三,他不會也愛杜小月吧?
甲:這還用問?我剛才不是說了嗎?杜小月這樣的女人,哪個男人不愛?
乙:你們這劇,也就是杜小月、老紀、假黃三與和二、真黃三鬥智斗勇的故事?
甲:鬥智斗勇啊,不太好寫。
乙:原劇里就有啊。
甲:我們這個改編力度大,很多東西沒法用原劇的。
乙:那怎麼辦?
甲:沒事!我們找了一個便宜編劇,寫好寫的戲份。
乙:什麼好寫?
甲:感情戲好寫啊!談情說愛好寫啊!所以啊,我們只有1%的劇情是鬥智斗勇,59%的劇情是感情戲,是杜小月和老紀、和二、假黃三、真黃三(劉全)等人談情說愛的內容。
乙:還有40%呢?
甲:其中10%,讓各色人等誇讚杜小月。剩下30%,讓各類反派女配來害杜小月!我們安排喜歡老紀、和二、假黃三、真黃三(劉全)的人,都想盡千方百計來害杜小月。
乙:反派女配一定都是菜雞吧?
甲:有幾個比較菜,也有兩個厲害的:一個是太后,一個是杏兒。她倆藏得深,最後20集才暴露。
乙:杏兒?
甲:杏兒是和二派到杜小月身邊的卧底,她喜歡和二。
乙:那太后呢?也看出來黃三是假的了?要助真黃三複位?
甲:太后喜歡老紀。
乙:啥?
甲:太后喜歡老紀啊。
乙:這是什麼奇葩劇情?
甲:這怎麼就奇葩了?我們呢,給老紀和太后安排了一段前塵往事。對了,我們把黃三的年齡改小了很多,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乙:為什麼啊?
甲:這你就不懂了吧?這是為了把黃三改成老紀和太后的兒子。
乙:啥?那老紀知道嗎?
甲:老紀不知道啊。不過後來他會知道的。
乙:然後他就支持真黃三了?
甲:我們的劇,真愛至上、感人至深!老紀經過內心的煎熬後,還是會選擇支持女主杜小月的。
乙:既然真黃三是老紀的兒子,老紀選擇真黃三,也表現了「真愛至上」啊。
甲:胡說!男配對女主的感情,才配叫「真愛」!男配99%的愛,都會給杜小月!
乙:那杜小月最後會選擇誰啊?老紀?和二?真黃三?還是假黃三?
甲:都不是。他們太自私了,居然只給女主99%的愛,還留了1%來愛自己。女主怎麼能選擇他們?
乙:那杜小月最後選了誰啊?
甲:當然是全心全意愛她的華盛頓了。
乙:誰?
甲:美國的國父,華盛頓!
乙:杜小月怎麼還和美國扯上關係了?
甲:她幫助美國開的國啊!華盛頓是在女主的戰略指揮、金錢幫助、話語鼓勵、愛情滋潤下,才建功立業的。其實啊,這都是杜小月的功勞!
乙:你這都是什麼鬼啊?!


謝邀,我覺得就是因為劇爛。
《大明王朝》,《走向共和》,《大秦帝國》,部分劇情也都不是史實,但為什麼沒太多人罵,反而擁護者多呢?究其原因,就是雖架空但合理,給人以歷史上確實發生的感覺,所以人們不會太多苛責。
《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神醫喜來樂》,大部分都是取材評書和相聲,照樣沒人當真。為什麼,不是因為觀眾默許它們篡改歷史,而是這劇拍的真挺有意思,犯不上罵。
和珅與紀曉嵐那段「災民還算人嗎」的辯論,歷史上肯定沒有,但這句話現在被奉為經典,為什麼,還不是因為劇好看嘛。
就說現在,《人民的名義》真的就貼近事實?其實也不,達康書記也沒跳出臉譜化的酷吏形象,細究起來達康書記不是好人。但為什麼吸粉?吳剛老師演的好啊。換個小鮮肉來說「我不和商人做交易」,分分鐘齣戲。
說白了,就是現在某些電視劇……爛就爛,承認爛就行,別說是觀眾度量小不能容啊。
非得說「西遊記也是篡改歷史」「三國演義也三分虛」……
哪來這麼大的臉?

————————————————————

一天就漲了這麼多贊受寵若驚www,不過還是厚臉皮的求大家點個關注【誤】


我倒是想問題主,哪個跟你說前人篡改歷史的錯誤就被觀眾容忍了?《火燒圓明園》裡面扭曲慈禧把麗妃做成人彘的事兒,當時把歷史指導朱家溍先生給氣壞了。因為這電影流傳度太廣,以至於後來不少學者都反覆糾正沒有人彘這檔子事,可是還是造成了後來很多部影視作品裡面麗妃各種非正常死亡。
《康熙王朝》裡面各種扭曲歷史的故事也沒少挨批,斯琴高娃一口一個「我孝庄」都成國民笑話了,寶日啊,你xx了朕,這個梗被吐槽了多少年啊,哪怕是《康熙王朝》粉自己也會調侃一下寶日龍梅這條滿滿是槽點的支線。
《大明宮詞》播出的時候也沒少挨批,走的莎士比亞風格戲劇,也扭曲歷史事實,各種不倫戀(同性戀,姑侄戀)引發的爭議非常大,而且劇情唐隆政變後,李隆基直接登基,唐睿宗時代直接沒了,這點也造成了很大的轟動被各種媒體批判。
《走向共和》播出的時候,還專門有文章說,這劇簡直是「自己創造歷史」,因為不少關鍵的歷史事件有嫁接到別人頭上的虛構 比如李鴻章死前推舉了慶親王而不是袁世凱。
《漢武大帝》播出的時候也有許多爭議,司馬遷長鬍子的事情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還捲入了劇本抄襲陳家林導演的《漢武帝》的風波,服化上過於「日本風格」「大河劇風格」也被當時的觀眾批評(不要洗白日本學我們中國,漢朝風格和日本平安時代差遠了。當然自從武媚娘播出後,漢武大帝再也沒有仿日本服化的聲音出現了)。
《孝庄秘史》等秘史系列播出時候,也有很大爭議,從對劇情上的虛構到服化上的不靠譜,當時批判的新聞到現在網上都能搜到,也就是零幾年的時候的事情。
《西遊記》《紅樓夢》都有被批判的經歷。
楊潔導演想把西遊記故事拍成老少通俗的片子,在技術限制條件限制和審查限制下進行了很多違背原著的修改。蠍子精變身琵琶女妖,九頭蟲本來是鳥變成真的蟲了,還有給當時特別紅的王伯昭加戲虛構了俊男美女三角戀的萬聖公主和小白龍的故事,以及還有著名的「破破爛爛一口鐘」補拍鏡頭的故事。人家經得起批評也願意接受批評,而且她也成功的拍出來一部老少皆宜的西遊記。但是後來在拍續集的時候,評價就很低了,觀眾也沒有因為楊潔導演的不容易,就對續集嘴下留情,楊潔導演的改編劇本還是受到不少質疑,最大的質疑就是現在最流行的胡亂加愛情戲(孔雀公主,河神女兒什麼的)。
《紅樓夢》現在簡直被認為中國電視劇史上的神作,可是當年一水的演員裡面也只有鄧婕的王熙鳳拿了獎。史湘雲淪為官妓以及很多角色根本沒有交代結尾的自創結局也讓很多紅樓夢愛好者不滿。連後來無法超越的林妹妹當時都被指出,表現的過於尖酸刻薄(誰說齡官像她,然後黛玉黑臉離場那段)。
不能因為自己歲數小,通網時間晚,就把以前的評論當做不存在。戲說的清宮戲在紙質媒體時代也沒少挨批,宰相劉羅鍋,紀曉嵐,還珠格格,戲說乾隆都被主流的媒體批過,歷史劇該不該戲說什麼的。
記得以前初中考試還會考,《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標題有什麼典型的歷史錯誤,答案是明朝開始已經廢除宰相制度(取消三省廢除丞相)了,劉墉的官職不可能是三省的長官即宰相。
(有評論的小夥伴質疑清朝有時候稱呼內閣學士為宰相也是正確的,的確是這樣的沒錯。但因為教材課本定義宰相為三省長官,明代開始就沒有三省,只有內閣學士軍機大臣。課本對於容易錯誤流傳的小問題會提出來讓學生別混淆,用以區別三省長官和內閣學士以及軍機大臣,該題考點是劉墉的官職不是三省的長官而是內閣學士,內閣學士不能和三省長官混淆。已經做出解釋後再有關於宰相的疑問不再回答,想了解這方面知識的請看評論區金吾同學的科普。再次重複一遍,考點是清朝沒有三省長官!而不是大學士可不可以叫宰相!初中水平的課本就是那麼簡單粗暴)。
連《宰相劉羅鍋》這種開頭就說這不是歷史的電視劇都會受到質疑,一個沒有問題的劇名都會被初中教材拎出來作為反面例子。這說明任何電視劇包括優秀電視劇都會有爭議,被批判不是當代所特有的。
我記得上小學時候《至尊紅顏》那部劇媒體批的一無是處(雖然確實一無是處),但是武媚娘傳奇播的時候,居然好多人跟說賈靜雯的武媚娘經典?逗我呢?我也是95後好吧,我記得小時候主流媒體的電視報是沒少批鬥這部劇啊!難道大家都忘了過去嗎?還是現在的標準改變了?

有朋友評論說不相信有人把《至尊紅顏》當經典。我剛刷到一個知乎的網友評論,正好放上來。沒有任何惡意,賈靜雯的確是女神,我也很喜歡她,但是她有很多劇質量實在不好,全靠顏值撐著。
既然至尊紅顏都可以在一部分人的記憶美化下成為經典,那些真正經典的老劇的缺點自然不再被觀眾想起。說到底,其實流傳下來的劇已經是當時高質量的劇了。瑕疵毛病大家都有,有的在批評聲中埋沒了,有的在批評聲中站住腳了,還不是因為其他優點突出。還是老郭那句話,都是同行襯托的。
……………………………………
再補充:有言論說歷史是皇帝的自傳,正史是史官筆下的勝利者的史書。歷史記載本來就是不靠譜的。
你可拉倒吧,你當考古學家不存在,歷史學家都是傻子嗎?你不知道二重辯證法嗎?你不知道所有確定的史實都是要經過好幾種官方文獻資料和國外的同時期資料(比如朝鮮的)以及出土文物還有民間雜文筆記進行對比嗎?
既然認為官修史是假的,那聖旨原件也是假的嗎?墓志銘也是假的嗎?民間雜文筆記也是假的嗎?出土的竹簡也是假的嗎?
歷史史實好比是作文大綱,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好比是文章。你在大綱內極力發揮想像,詞藻華麗內容充實厚重,那便是一篇滿分作文。你文章主旨符合題目要求,內容豐富多彩跌宕起伏,雖然可能沒有完全達到大綱要求,但也是一篇優秀的高分作文。你要是一篇文章完全跑題,文筆幼稚可笑,被批判後還說都是大綱的錯,出題人根本不對,沒有資格出題,不批你批誰啊。


1.歷史劇就要有歷史劇的態度,現在歷史劇的問題是情情愛愛的比重太大了,感覺不是在看歷史劇,是在看愛情劇,沒有戀愛製造戀愛,沒有三角戀也要強行製造三角戀,為什麼會這樣?

中國歷史劇和日本的大河劇陷入了同一個困境,過去電視劇的種類不多,可選擇的餘地小,反正就是那麼幾個台、那麼幾個劇種,進入新世紀,網路崛起,年輕人可選擇的餘地大,沒必要非看歷史劇,沒必要非看電視,沒必要非看國產的劇集,這導致國產歷史劇的市場整體下滑,為了挽回年青觀眾、特別是女性觀眾,不得不妥協市場,大量增加愛情戲、撕逼劇情、白學現場。

而以上這種在歷史劇里原創大量愛情戲的嘗試,也非內地首創,至少在八九十年代的台灣已經有了,比如潘迎紫版的武則天、唐太宗李世民等等,之後為內地借鑒,比如大明宮詞大唐情史,目的是一樣的,還是吸引年輕觀眾,如果說當時這種模式只是歷史劇中的一類,那麼現在歷史劇則像感染癌細胞一樣被完全同化了。


2.題主舉例了歷史上的玄奘法師和小說里的唐僧,說是篡改歷史,不尊重歷史,此言差矣!某種程度上,三國水滸封神西遊說唐楊家將大明英烈殘唐五代、包青天劉羅鍋紀曉嵐解縉海瑞梁山伯游龍戲鳳等等都是戲說劇,以這些為題材的京劇,甭管哪個朝代,漢人著明朝服飾,胡人著清朝服飾,哪怕四郎探母講的是宋朝的故事,還是那樣,你見哪個跑戲台上大罵不尊重歷史了?

這些戲說劇經過民間藝人上百年甚至一千年的加工再創作才成型,注意!不是士大夫社會精英的文字,注意!不是幾個知識分子花個幾個月幾年寫的文字,上百年無數藝人的錘鍊,將無數世事匯聚成一段故事,對於戲說劇來說,

時間、地點、人物,都可能是假的,但事情可能是真的。鍘美案里陳世美高中狀元就拋妻棄子,幾千年和陳世美重名的肯定有,所以甭談什麼原型了,但這種讀書人盼著升官發財死老婆的事兒還真不少……「衣冠之人多有數婦,暴面市廛,競分銖以給其夫。及舉孝廉,更娶富者。前妻雖有積年之勤,子女盈室,猶見放逐,以避後人。」


3.我始終不懂什麼叫「尊重歷史」,穿身漢服念幾句史書原話就是尊重歷史?打著「還原歷史」的旗號夾帶大把私貨就是尊重歷史?所以我現在越發喜歡傳統的戲說劇,《包青天》《宰相劉羅鍋》《三國演義》以及李翰祥的戲說劇,因為假的很真實,假的刺透歷史、同樣的一件事竟穿越各個時代,「除了時間地點人物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

《包青天》里,秦香蓮那句「屈死我也不喊冤」讓人脊背發涼,一個平民對統治階級的警告;鍘國舅里龐昱這麼個是非不分的官二代就敢坑災民的錢喝災民的血,誰給的膽子?

《宰相劉羅鍋》里,皇帝一句話就能讓你當一輩子和尚、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大興文字獄,於是「道路以目」,偌大帝國,一派死氣。

《三國演義》里,曹操借糧官之頭平息兵亂;周公瑾瑜亮之嘆英年早逝;劉關張生死可相從;諸葛亮悲風五丈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李翰祥一部《大軍閥》,嘻笑怒罵間,看到了袁世凱,孫傳芳,褚玉璞,韓復渠,張宗昌,孫殿英。


拿《西遊記》舉例子,那就看西遊記

這三部電影沒有一部符合原著,評價一樣嗎?為什麼誇這個懟那個,心裡沒有點標準?

如果不夠再加一個

這部其實也不符合原著,但不妨礙成為經典。

所以,吐槽一部劇,不符合原著不符合歷史什麼的,都是為了說服你找的理由。本質原因就一個:

爛。


以前也罵得厲害,但今時今日影視劇改歷史是越發猖狂,到了沒臉沒皮的地步。。
以前中國有很明顯的戲種劃分:戲說歷史和歷史劇。
比如,我小時候,就有兩版武則天。一個是潘迎紫的一代女皇,還有就是劉曉慶的武則天。

你一眼看過去就知道哪個是戲說歷史,哪個是歷史劇。
當時的影視創作者還是竭力讓大家有個最直觀的區分。什麼劇,你看熱鬧就好。什麼劇是真的歷史。
即便當時我很小,我也知道一代女皇肯定沒有武則天真實。
既然我有了這個概念,一代女皇里的故事也就是故事。她可以飛檐走壁,也可以鬼神上身。我都非常合理地接受。這是戲說,那就是戲。
但我看武則天,我就知道裡面的事都是真的事。
好的,再拿回剛剛有人說的劉羅鍋。
裡面主題曲已經唱明白了,這是故事。別人說的故事,不是真的。
以前的影視劇創作者還是很有節操的
可是現在是怎麼樣?
我搜了一下被宣傳的歷史劇。
首當其衝,《貞觀長歌》

這是其中一個女主角。
你覺得她的風格是屬於戲說,還是歷史劇。
當然是戲說啊。
可是它說自己是歷史劇,還是有很多專家當顧問的歷史劇。
然後我們來看看同樣被稱為歷史劇的《貞觀之治》,他只有一個專家。

對比武則天的劇照,你會發現,這部已經被譽為最還原的歷史劇,還是不夠嚴謹,向戲說妥協。女主的頭髮沒梳成髮髻。
到了今天,我幾乎看不到像當年那樣高水平的歷史劇了。
原因之一就是當年我們爸媽受文化程度不高,抗議力度不夠。
就導致了大量的戲說歷史打著歷史劇的名頭誤導民眾,傳遞錯誤信息。
以至於大眾以為歷史劇就是這樣的錯覺。
此外歷史劇的工作人員不知道是因為自我放棄,還是因為想要迎合市場,也越來越不嚴謹。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我們國家的電視劇時間越來越長,但質量越來越差。
國民受教育程度高了那麼多,國家又有錢了。
我們為什麼還要忍受這種辣眼睛作品呢?
對他們有點要求,也對自己好一點。


經過評論區提醒,原來已經有人寫了蚩尤那代的愛情故事據說還拍了。
看來,藍田人與大荔人及洛南人之間相愛相殺的凄美愛情故事離問世不遠了,離跟我們見面也不遠了。

原答案:
不是不接受改編而是改編的時候能不能尊重觀眾的智商?

就像前段時間播的《麗姬傳》,我就問一句:你覺得一位能幹翻呂不韋統一六國建築長城,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會是個只愛美人不愛江山可以說出「我是你唯一的王」的戀愛腦的人嗎?

可能是乾隆雍正用爛了就開始瞄上嬴政了,估計再過段時間,炎帝黃帝與蚩尤也可以為了美人跟愛情大打出手然後握手言和最後共同建設美好的新部落了。


第一,上一個時代的古裝影視創作方式是找個古代人物的故事進行發揮。
目前這個時代的古裝影視創作方式是先寫了一個龍傲天男主忠貞不渝愛著白蓮花女主、或者是白蓮花女主黑化逆襲成為大BOSS的基本故事,找一組古代人物往他們身上栽。

第二,上一個時代的影視劇語言大多很講究,甚至能建立一套話語體系。
比如《大明宮詞》的極具西方話劇風采的台詞貫穿全片,因為夠美,所以大家接受了。《賀蘭雪》里兩個人的對話經常是你一句、我一句嚴格對仗的,讓人很想探究,這個小細節是否來自西夏文史料的語言特點。
而這個時代的影視別說信達雅,別說不冒出一個違和的太時代化的詞,甚至連不出錯字都不能要求了。
詩詞硬用,抓到一個漂亮的詞就用個沒完,廣受吐槽的《楚喬傳》字幕錯了多少?宇文玥說了一句:這地方天氣炎熱,雨天卻幹練清爽。人的氣質可以「幹練清爽」,天氣不能「幹練」,只能「清爽」。演員自己都沒覺出哪兒不對來。這個劇我一般是吃飯洗碗時候放,一會兒蹦出來一個語病,嚴重影響了我的洗碗效率。你讓我信這是一個亂世貴公子講的話,我信才怪呢!給我一碗飯,每口都有沙,我當然認為是吃了假飯。


第三,這點挺適合意會。
以前有一天在家看某清宮劇,角色a正說著詞,我爸突然說:接下來他對面的人一定是點頭拖著長聲說「哦!」過了兩分鐘,對面的角色b果然一臉恍然大悟,說:「哦!」
我爸一共預言了五次,每次都對了。然後他冷笑一聲起身做飯去了,扔下一句話:這會兒這些破劇,太淺!


因為編得不好啊…

今何在的西遊你看有人罵嗎?

歸根結底的問題,

還是網上發聲的人群審美觀脫離了群眾…

無論是小說電影音樂電視遊戲,

中國真正的爆款全都是鄉村殺馬特啊。

甚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爆款依舊都是鄉村殺馬特水平的低成本廉價產品。


所謂的篡改歷史,也是史官筆下的正史,而電視劇的改編則是一場演繹。一個是史學,一個是娛樂,沒聽過誰拿電視劇當教材的,這本身是兩碼事兒。

看史書的人少,除了司馬遷班固為數不多的撰史書大眾名人外,大概連《隋書》成於魏徵筆下也不盡有幾人詳知,更別提那些非名人著作與鄉間野史的作者了,所以,罵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兩個時空下,今人可沒有什麼切身的感受,唯有歲月會留下點感慨,所以我們對待歷史的積極態度大部分只是在借古諷今、以古鑒今罷了,沒什麼同情感。畢竟,沒誰會傻到痛罵奴隸社會不夠民主。

至於看電視劇的人,那可多了。「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都是當下的感受,發現演得好自然誇讚得多,演得不好罵聲就多。這點跟歷史倒是有些許的相似之處,是錯誤的,自會被受眾所排斥。

不過說到底,若把這兩件事兒強行歸在一起做類比,那它只能是一道感受題或者說分析人類情感與社會心態的社科題。當然,還是傾向於這是兩碼事兒。


其實我們也不太容忍古人胡編亂造,但是如果編得好,我們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

以四大名著為例:

《三國演義》之外,從先秦到民國,後來人寫了十幾部演義,什麼前漢演義後漢演義民國演義,全有,但是除了三國之外,也就一部《東周列國志》還湊合。

《西遊記》也是一系列書,東西南北四個遊記其實都寫了,而且北遊記第一版沒寫好,又寫了一本,除了西遊記之外,大家最多知道東遊記有個八仙,也就知道八仙過海這一個情節,南北兩個遊記有幾個人看過?

《水滸傳》之外,說唐說岳說薛說楊家將,一大堆呢,最後也就火了一本水滸。

《紅樓夢》更不用說,歷代才子佳人的書,不也就紅樓和某禁書兩本?就拿紅樓夢來說,紅樓沒有寫完,給紅樓夢寫續書的,大概沒有一百也有好幾十,有一本傳世的沒?

關鍵不在編,編不是問題,編的水平才是問題。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拿古人欺負人,金庸和郭敬明都是現代人吧,都是編故事的吧,為什麼大家覺得金庸還行,郭敬明就呵呵呢?

難道是大家認為金先生個子比較高?


西遊記,自己都是改編的……


《鐵齒銅牙紀曉嵐》我覺得很好看啊,哪怕是給滿清皇上歌功頌德的《康熙微服私訪記》我覺得也不錯啊。人家鄒靜之史航文筆就是好。情節精彩,借古諷今。裡面人設也漂亮,杜小月比袁立本人可愛多了。

可有些片子,比如什麼《孝庄秘史》《皇太子秘史》,不僅是篡改歷史,顛倒黑白,連服裝都弄得這麼噁心。對我來說,陪家人一起看那種片子是如同噩夢一般的回憶。


不是不許改編,但水平總不能太低吧。


上海小吃當中,有個我最愛的東西,叫做小籠,皮薄湯多,豬肉餡,甜滋滋,美!
後來有些怪怪的飯店開始搞創意,弄個松露餡,鮑魚餡,我曾經嘗過七彩小籠包,不好吃,湊合咬兩口,全是獵奇,只能算可以接受的範圍。

現在不行了,這幾家餐廳,招了幾個號稱「小鮮肉」的面癱廚子,端出來一鍋屎餡的小籠包。
怎麼?我還不掀桌子??


倒不是說以前的劇就都是良心劇,到好劇至少能講好故事,好演員也能用心演戲,有不好的劇觀眾也是要罵的,是能罵的。

現在呢,不管什麼劇,先是大製作,然後各路明星流量小生小花,還可能3D恢宏巨制,再加上45°流淚的青春故事,什麼熱蹭點什麼,一鍋亂燉,還要自詡可口美味,按著觀眾的腦袋嘗,嘗了還不能說不好吃。

如果說了不好吃,呵呵,你不懂誰家主演戲有多苦,多努力。你也不懂娛樂圈一票明星到底有多團結地發博表示喜歡,也可能你莫名其妙成了對手的水軍。

老鐵,做人能這樣嗎?想讓我又掏錢又舔你,中國要是這樣的腦殘多了還做什麼復興夢?


因為這些電視劇拍的很無聊 不有趣 看睡著


還不是文化人們拼了命的鼓吹愛情多偉大造成的惡果!現在的電視劇如果把愛情戲份刪了,恐怕剩不了多少湯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文化人們開始大肆鼓吹愛情,彷彿愛情是那麼偉大又彌足珍貴,人們一個個的都離不開它!醒醒好嗎?離開愛情還不吃飯了?言情劇你鼓吹愛情還自罷了,有政治內鬥的劇也拼了命的讓你那個頭頂聖光的繡花枕頭男主為了所謂的愛去干各種不符合邏輯的事,古裝劇動不動就愛這個愛那個,這種唯愛情是論的價值觀實在太小器了太浮躁。
最讓人噁心的就是各種民國年代劇,刻意忽略國家的貧弱和人民的苦難,鼓吹地主家的留過洋的好兒子們的愛情,又是資本家抗日又是女特務愛上gcd的,特碼的沒有愛情能死啊!沒有本事寫羅密歐與朱麗葉還硬是要拼了命的寫愛情戲碼,簡直侮辱智商!


改編可以理解,可是皇帝背後是一篇沁園春 雪 就不能忍了啊。。


我覺得只有改編得好和不好的區別,沒有什麼時候改編的區別。


感謝邀請

題主同志有這個疑惑,我認為這完全是正常的。是啊,為什麼中國古典時代的四大名著以及其它古典通俗小說里,改編歷史、移花接木者有之——《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說岳全傳》、《明史演義》……架空歷史或人物自造情節者有之——《紅樓夢》、《金瓶梅》、《醒世恆言》……渲染神怪、鬼狐、迷信、唯心主義色彩或者描繪艷情慾望的作品也有之——《聊齋志異》、《子不語》、《玉蒲團》、《醒世姻緣傳》……,可為什麼這些東西能成為經典,而當時也極少有人去說——這不尊重歷史。而用同樣體裁、寫法、製造或者改編出來的現代影視、文學作品卻成了不尊重歷史,胡說八道了呢?難道是我們搞雙重標準?還是說現代社會容忍度下降了?

對此,我說一下我的看法。

針對以上問題,我的答案是——不是我們容忍度低了,而是這個時代的人對同樣題材的駕馭力或者說再創作力下降了。也不是我們不容忍「篡改」歷史,而是現在能篡改的好又不違和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就以《紅樓夢》為例來談談吧。

《紅樓夢》的作者——曹霑(1715~1763),滿洲正白旗,曹家歷經康雍乾三朝,他的祖父曹寅,是康熙皇帝的伴讀,從曹寅開始,曹家三代世襲江寧織造局織造,這個職位,是個肥差,江寧織造局織造的工作就是——負責織造御用皇家絲織品,雍正年間,兼職刺探情報,遞交密折,而這個織造局,歸內務府管轄,既負責皇宮絲織品的織造事務,也負責接待國家最高領導人——康熙皇帝下江南六次,五次由曹家負責接待,皇帝的衣食住行都在曹家解決。所以說無論是從哪個方面看,曹家在當地是妥妥的名門望族,官宦世家。而曹雪芹出生的時候,正是曹家最得寵的時代,曹雪芹生活在這個環境里,從小耳濡目染的就是詩詞歌賦、禮儀典章、琴棋書畫等等,這也就是為什麼他能寫《紅樓夢》的時候,他的小說里寫出來的內容,無論是裡面所呈現的賈府榮、寧二家的衣食住行、吃穿用度、禮儀典章還是寶玉、黛玉、寶釵、晴雯、香菱等人經常玩的詩詞歌賦、行酒令、對對子、打燈謎等等,在我們看來,都是那麼的真實,毫無突兀或者空洞的感覺。曹雪芹筆下的賈府的百人生活長繪似乎就在告訴我們——這個時代的官家貴族,過的就是這樣的生活。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因為,作者本人就曾經是這個官宦世家的一份子啊,《紅樓夢》寫的內容,其實就是作者自己曾經經歷過的東西。寫自己家的生活,信手拈來不是很容易嗎?而現在寫這類題材的人,要麼寫的東西給人感覺非常空洞、乏味,要麼就很矯揉造作,要麼就是哪裡看著都好,但是一和原著放到一起,就感覺是狗尾續貂,為什麼?因為缺少生活氣息。現在,官宦士族階層早就成了歷史,所以,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試著再創作或者改編這些東西的時候,基本上就兩條路——

1、照搬原著情節。比如張版《西遊記》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情節倒是符合原著了,但是壞處也是明顯的——毫無創新(既然你的情節和原著一樣,那我不如看書。)被罵成照搬原著,自然也是如此。87版《紅樓夢》電視劇也是這樣,為了符合原著,甚至直接砍去了無名氏所續的後四十回,只保留下前80回的內容,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稍加改編,效果不錯。(注意:87版紅樓之所以改得好,那是因為改編顧問的陣容極為強大——紅學家周汝昌、愛新覺羅·啟功(有知友建議,現改為啟功)、中國服飾研究學者沈從文、劇作家曹禺……都是大牛級的人物,而啟功先生是清室後裔,對宮廷事物的研究也必然是家學所致。如果沒有這些顧問,那能改成什麼樣,不得而知,但是絕對不會這樣好。)

2、靠想像和揣摩來臆測一個「貴族生活」來。君不見劉心武老師鑽研紅學這麼多年,結果試著給續續紅樓,可是呢,他寫了一路,也讓人吐槽了一路。難道是劉老師本人文筆不好?不是的,個人以為,劉老師文筆還是可以的,問題不是出在文筆上,答案還是——缺乏生活氣息,因為他也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官宦生活,所以他只能按照他理解的曹雪芹的思路去寫他認為真實的《紅樓夢》,這麼做的話,寫出來的東西,也只能是他自己的東西,他也很難去裹挾大多數人來認同他的觀點。這麼做下來,最後,自然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被罵成糟蹋經典,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沒有經歷過,所以自然難駕馭。難以駕馭的東西,無論你怎麼改或者怎麼編,或者怎麼再創造,都會讓人感到彆扭。因為,你的小說,就是你的生活。

雖然《紅樓夢》看著是架空的東西,但是其骨架是豐滿的——士族的家庭生活、官場上的人情往來、賣官鬻爵的醜態、科舉主導一切的社會風貌、士族集團結黨營私、相互推諉遮掩的行為……這些都是曹氏那個階層的人會碰到或者會經歷的東西,他寫的,也就是當時他那個階層所能觸及到的社會形態。所以,乍一看假,實際上是真。所謂」皮虛骨實「

現在的很多改編的文學作品,卻是反其道而行之——用大量華麗的辭藻和臆測去堆砌出一搞「貴族社會」或者「上層生活」,乍一看好像說的挺像回事兒,可實際上細細一品,那是金玉在外,敗絮其中。所謂「皮實骨虛」

其實,這不光是《紅樓夢》一部,其它的作品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你無法經歷那樣的生活,那麼自然無法下筆寫出接地氣的東西或者說符合實際情況的作品,而臆測出來的作品,因為缺乏那樣的經歷,所以產出的「產品」,自然就會失真。這種失真,忽悠一下外行人或許成,但是如果有行家來一掌眼的話,那麼其本來面目基本上就會暴露於大眾面前,那麼,無論再好的情節,都會變得變得虛假。既然它是虛假的,那我們怎麼能指望一個——用假的情節、假的故事所包裝出來的假的價值觀能打動人心呢?顯然是不可能的。

這樣的例子還有一個,就是前段時間比較火的現代網路小說——《歡樂頌》,為什麼會有人說,這部書的某些情節失真呢?比如——安迪與老譚他們的生活在作者的筆下就是——專職談戀愛、打打高爾夫、上班期間用耳機幫曲筱綃報英文菜名、安迪除了有精神病,別的幾乎完美,紐約華爾街歸國的CFO(首席財務官)居然一點都不忙,還有時間幾乎天天24小時和另一位企業的繼承者包奕凡談戀愛,自己手底下人出事兒了,譚老闆出面負責掃尾。為什麼這麼完美呢?因為作者也沒經歷過這個階層的人是怎麼生活的,所以只能靠臆測去揣摩他們的生活,把自己主觀上認為的應當是那個階層的人的生活元素放進去(CFO,閑、想翹班就翹班、全職談戀愛、記憶力好、在樓道裝監控、開著公司大會的同時能兼職開私人小會,還能一心二用不分心……)而這樣「完美」的結果就是——人物構成極其空洞單薄;在單薄的背後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不是人物的高知和睿智,而是赤裸裸的虛假和造作。從安迪人物構成的單薄可以看出——作者根本駕馭不了這種人物,因為,她不是這類人,寫不了這類事。

但是為什麼同樣是小說里,另一位女主角樊勝美就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鳴呢?因為樊勝美接地氣啊——家裡重男輕女,父母總是玩宰女救兒的把戲,出身小地方、獨自在上海打拚、合租的妹子、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職場上老油子這不就是很多人現在活著將來的生活常態嘛?不同於安迪的空洞,當作者寫自己經歷過或者接觸到的事兒的時候,自然會不經意地把真實的經歷雜糅或者改編進去,那麼最終就會讓這個人物變得豐滿、具體(倒霉的哥哥惹禍、爹媽找自己背鍋、)隨著故事情節的鋪開,自然而然的,樊勝美這個角色,就會獲得很多人的共鳴,因為寫的就是他們自己。

綜上所述,並不是我們不容忍「篡改」,而是因為「篡改」雖然容易,但是想「篡改」好,「篡改」得接地氣,是難上加難。一個沒有經歷過的東西,再怎麼篡改,也是鏡中花月,只會讓人產生距離。作品和改編品之間的這段距離的長度,決定了編劇或者再創作者被噴的跨度。畢竟千人千個哈姆雷特,這話是不假的。千人千面,眾口難調,也是不虛的。

=========================分割線=====================

至於題主提到的《鐵齒銅牙紀曉嵐》等等,這還真和真實的歷史沒什麼關係,這類作品基本上追溯上去,基本上都是從過去的老話本或者民間傳說來取材而來的,屬於草根文學範疇,和歷史扯不上關係,而這種東西,基本上由於接近普通人的生活,所以可塑性極強,改編的難度也要低得多。其作品所反映的核心內容不同於《紅樓夢》、《儒林外史》這樣專註於揭露上層矛盾的作品,相比於賣官鬻爵、結黨營私來說,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忠君愛國、清官良吏助伸冤、除暴安良的思想更容易為普通人所接受。諸如過去的《水滸傳》、《說岳全傳》、《三俠五義》、《隋唐演義》、《明英烈》或者現在的《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等等都是反映這類思想的代表作。而這些東西的源頭,追溯起來,基本上都是從話本或者評書里來的,無論怎麼改編,其核心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動。所以,改編難度低,改編得好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兒了。

所以,最後說一句——之所以《鐵齒銅牙紀曉嵐》能改編還能改成經典那是因為——它的核心內容是反映普通人的思想的,其反映的價值觀接近普通人的思想,由於改編難度低,改編核心不變,又接地氣,那麼改好不是很容易嗎?那麼改好了,為大眾所接受,最終受到大家的追捧也是正常的。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話——因為接地氣!

——————————

註:我的黑體加粗呢?怎麼沒了?


推薦閱讀:

清朝政府為什麼要派李鴻章去日本簽訂【馬關條約】,而不是派別人?
傳說中的全球史前大洪水真的存在過嗎?
我最近對春秋戰國很有興趣,求書籍推薦?
請問我國古代時期旗幟除了一個字還有別的圖案嗎?
三國中有哪些看似虛構、而實際上的確發生過的事情或巧合?

TAG:歷史 | 文學 | 西遊記書籍 | 影視劇 | 西遊記1986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