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有哪些是名不副實的?


賽珍珠把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寫進作品裡,滿足了異邦人對寫作在遠方的獵奇心。她並未在風格上有何拓展,敘事能力亦平平無奇。今天,很少會有人記得她的作品。

羅曼羅蘭也是一個悲摧的角色


以前曹文軒來我們學校演講,說了這樣一個觀點,大江健三郎放到川端康成那一年拿不到諾貝爾獎,川端康成放到大江健三郎那一年也拿不到諾獎。不同時代的獲獎標準和傾向不太一致,對我來說,如果20世紀的很多獲獎作品還是曲高和寡的話,21世紀有好幾位只能說佶屈聱牙了。不好說諾獎有誰得的名不副實,但托爾斯泰、博爾赫斯幾隻大牛沒有拿獎一定算是諾獎的恥辱。


強烈的反對認為庫切(John Maxwell Coetzee)名不副實這種觀點(不同意這種看法,但是尊重秉持這種看法的人)。我認為,庫切是活著的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很難理解這個看法。是不是只看了一本「Disgrace」(《恥》)呢?如果只看了這一本,我覺得稍微可以理解一點點。(但,也只是一丁點點,因為這本書,也是傑作,只是我個人認為不是庫切的巔峰。)否則的話,可能真的是審美的區別了。

庫切的創作巔峰早在1980年代就開始了。那個時候的作品:《等待野蠻人》和《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寫的精彩絕倫。兩次布克獎頒給庫切,真是名至實歸!我想在這裡強烈的推薦這兩本書。我很少很少在現在作家乃至古典作家作品裡,看見能有這兩本書一樣,描述人的生存狀態如此純屬,把人的存在之難、人的身份之尷尬存在之尷尬,寫的如此入門三分。

我也喜歡《彼得堡的大師》,感情非常鋪張。這不一定是他最好的作品,卻是最有個性的作品。即使和古典主義大師相比,那種深刻的悲傷和壓抑的激情,那種心靈刻畫帶給人的震撼,也毫不在話下。

即使是我個人認為,他的並非巔峰之作《恥》,也是優異作品,可以與奈保爾比肩。我的本科畢業論文就是寫的奈保爾,對他也該說至少是有一些了解的,他亦是名至實歸。以後殖民主義文化意象作為切入點,和庫切注重個人化的切入點不同。

他的《內陸深處》和新作《夏日》,我完全不認為也想不出,有任何理由被認為在諾貝爾平均水平之下。

拋出一個跟上述回答不同的觀點:我認為,近十幾年的諾貝爾獎頒發的精彩絕倫。尤其是90年代授予的波蘭詩人希姆博爾斯卡、21世紀初的奈保爾、帕慕克、庫切。而庫切,我保守的說,也至少是當之無愧的十年諾貝爾獎最高峰。

個人意見,多交流。


賽珍珠是很多評委看回頭都覺得選錯,政治意味多過文學。
諾貝爾獎多數喜歡有歷史厚重感,社會責任感的作家,所以像james joyce,proust,virginia woolf都沒有拿過,因為他們偏「純」文學,elitist。所以真的不用太執著這獎項。


鮑勃 · 迪倫,我不是否認他在音樂方面的藝術成就,以及他在歌詞中透露的人文情懷和詩意表達,他在音樂領域是偉大的、傳奇的,但是把他的偉大直接划到文學領域,我認為是對日漸艱難的嚴肅文學一種冷漠對待。


賽珍珠Pearl S. Buck


以下不是我認為,而是我見過不少人這麼認為:

高爾斯華綏(約翰·高爾斯華綏)


少有名不副實的,他作為文學界的最高獎自有他的評判尺度,相對政治和經濟的獨立程度做的非常好,這樣他和其他獎項相比公信力自然是最高的...要說名不副實,91年的戈迪默普遍被譏誚為因為政治拿獎。文學水平上各有不同的看法,我個人認為丘吉爾,賽珍珠,多麗絲萊辛,勒克萊齊奧名不副實


連評價一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和作品都會被黑,這樣的「專制-奴性」思想,難道不需要諾獎褒揚一些思想性大於文學性的作家,好好地來針貶一下嗎?


沒有打電話通知各位去擔任諾獎評委真是人類的遺憾世界的損失。

因為抖機靈的答案被人質疑了,我稍微闡述一下觀點:

我認為這個問題下的答主,沒一個有資格評價「諾獎得主」。他們所謂的「不配」、「名不副實」,只不過是個人對於某個作家某部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其中摻雜了太多個人喜好、閱讀傾向、個人文化背景和知識儲備的差異。更可怕的是,有的答主給出的答案的是「因為看不懂」。說難聽點,有的人連一本諾貝爾獲獎作品都沒看完,就大咧咧的出來評價誰誰誰不配如何如何,這很幽默。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說的是文學作品會根據閱讀者的不同來展現不同的創作意圖、傳遞不同的文本信息,不存在誰就一定是第一,誰就一定是第二。我建議你去看看歷年的諾獎授獎詞,並不是一部作品一個作家獲獎了,就是全世界最好的作品和作家。他們獲獎了,只因為他們在那個特定的時期到達了那個特定的高度。


紀伯倫雖未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然而他過世後,世人給予他和他的作品評價之高卻是許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可望而不可及的。1983年紀伯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七位「具有世界意義」的人物之一。


蒙森吧,歷史學家為什麼要來湊熱鬧。。。


當時我是在學校的圖書館裡偶然發現賽珍珠的作品,比如《龍子》、《同胞》、《群芳亭》還有讓她贏得諾貝爾獎的《大地》。她的作品冷門到只能在舊書網上購買,可是她仍然是我很喜歡的女作家。至少我在她的作品中看到了一個遙遠卻有血肉的中國,而不是一些臉譜化的形象。

她獲得諾貝爾獎時還遭到了其他一些主流作家的冷嘲熱諷,雖然自古有所謂的文人相輕,但我還是無法理解。我記得之前看過日本作家寫的一篇文章,裡面說,要想否某人的作品,一句話就夠了:僅此而已。比如他的優點是A,你就說,這個作家在A方面很好,但,僅此而已。這樣來往數遍,就儼然自己是個極有深度的批評家了。

雖然一千萬個人心中有一千萬個哈姆雷特,但不尊重別人,隨意批評別人的人,還想得到別人的尊重?

直接上王逢振老師的話:


這個問題本身有問題。什麼叫「名不副實」?諾獎得主的「名」就是「諾獎得主」,「實」就是「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諾獎不過是各種評獎中的一個而已,不是「全世界公認的文學最高成就獎」。獲得諾獎就表明符合了諾獎評委的標準,哪來的「名不副實」呢?


高行健


讓瑞典人來當世界文學的最高裁判本身就比較不靠譜。


我對諾貝爾文學獎的感覺是。。

讀得下去的都覺得名不副實,除了黑塞。

其他讀不下去的無法評價是否名副其實。

如果說大江健三郎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作者,那麼我覺得以他做基準線的話,
其他人也不算過分太多。。


賽珍珠,邱吉爾,高行健


沒人認為是赫塔米勒嗎?進入二十一世紀女性獲獎者明顯比例加重了很多,雖然耶利內克評價也不咋地,哪怕耶利內克是女權的產物,赫塔米勒真的是女權和政治的雙重產物。尤其她的詩,有人看了三頁之後還往下看的嗎?


挨磚的來了。

我認為庫切(John Maxwell Coetzee)是進入21世紀以來最名不副實的得主,想像力、思辨深度、形式突破都低於我讀到的諾貝爾平均水平。


推薦閱讀:

為什麼詹姆波特以及詹姆和莉莉伊萬斯波特這對官配在哈利波特讀者群中人氣比較低迷?
初讀菲茨傑拉德應該先看哪部作品?
怎樣看待《基督山伯爵》結局中三個惡人中最壞的反而受到最輕的懲罰?
《1984》里為什麼外圍黨員受到的束縛反而比無產者更多?
歷史懷疑莎士比亞不存在?

TAG:文學 | 外國文學 | 諾貝爾獎 | 諾貝爾文學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