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劉慈欣的《朝聞道》?


最後某平民自費來到沙漠上祭壇,要求解答,外星人深為感動,表示這個文明太令人熱淚盈眶了,升斗小民也有如此宇宙層面的情懷與追求,願意開恩不限時間,講解到他聽懂為止。


這一講就是幾十億年,期間用盡外星文明技術替此人續命,直到太陽變紅巨星了,依舊拉一個防禦罩罩著祭壇接著講。


——我再問一遍,電荷是不是不存在?!

——您聽我說,這個麥克斯韋方……

——別扯那一套,你看我這個方程,是不是說明了電荷不存在!

——我……


暗淡藍點 旅行者一號攝

朝聞道,夕死可矣

如何評價劉慈欣的《朝聞道》,我認為,他給出了一個答案。

這是一個非常劉慈欣的答案,也是一個非常冷酷的答案。

他是如此乾脆利落地拋棄人類文明的自戀情懷,就如同他在《三體二:黑暗森林》里是如此乾脆利落地拋棄所謂宇宙文明之間的道德。

我想從故事的最後開始講起,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故事的開頭和結尾,即是圓的起點也是圓的終點,所以不管從哪裡開始講,都是一樣的。

故事的最後,一對母女坐在草地上,女兒抬頭仰望星空,群星璀璨,她問自己的母親,「媽媽,宇宙的目的是什麼?」之後,她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那麼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是啊,我們活著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活著,只是為了活著嗎?

1.

對於這個問題而言,每個人的回答應當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作為獨立個體都不各不相同,如果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一樣,那麼這個世界也未免太過乏味了。

但是所有蜿蜒曲折的道路,最後都通向同一個終點,劉慈欣給出了這個終點,一個任何文明所要追求的終極目標。

人生或是文明的目的,是為了探索宇宙的真理。

這條路的終點,很有可能為之付出了一切,也終究無法到達。

相比之下,如果只是付出生命,就能知曉宇宙的終極之美的話,那麼似乎比前者其實幸運得多。

朝聞道,夕死可矣。

故事裡,數學家們希望知曉費爾馬和哥德巴赫兩個猜想的最後證明,古生物學家想要知道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物理學家想要知道宇宙大統一模型。

他們都願意為了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付出自己的生命。

所有涉及選擇的問題,都是價值觀的問題。

當這些科學家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而知曉真理的時候,在他們眼裡,真理比生命更為重要。

當然,除了這些科學家之外,其他的人們有著各自活著的原因,或者人生的目的。法國總統試圖用美好的生活誘惑這些科學家們:「在黃昏的鳥鳴中看著夜幕降臨大地,在銀色的月光下聽著懷舊的音樂,喝著美酒想著你心愛的人……這時你們就會發現,終極真理並不像你們想的那麼重要,與你們追求的虛無縹緲的宇宙和諧之美相比,這樣的美更讓人陶醉。」

在法國總統眼中,很明顯生命與真理哪個更為重要,究竟是活著享受生活的美好還是為真理而死,二者不言而喻,他一定會選擇第一個。而他試圖挽留這些科學家的原因也很簡單,並不是因為他有多在乎這些科學家的生命,而是在乎他們的活著,能夠為人類提升生活質量,而是在乎他們的死去,會讓地球科學倒退多少年,甚至可能會直接影響將來的國際政治局面。

美國總統總結道:「好了,不要再對牛彈琴了!您還看不出來這是一群怎樣毫無責任心的人?還看不出這是怎樣一群騙子?他們聲稱為全人類的利益而研究,其實只是拿社會的財富滿足自己的慾望,滿足他們對那種玄虛的宇宙和諧美的變態慾望,這和拿公款嫖娼有什麼區別?」

是的,科學家追求真理的慾望,和人類的性慾是一樣的強烈和真實。

2.

為了這虛無縹緲的宇宙真理,科學家們付出的,是實實在在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事物,這其中不僅僅包括是自己的生命,還有其他人類文明所讚揚和珍惜的,例如愛情,例如家庭,例如親情,甚至為國犧牲的勇氣。

劉慈欣曾經這麼評價主流文學,他說主流文學是一場人類的超級自戀,即使現代科學早已經擺脫了地心說的不切實際,而主流文學卻依然停留在地心說的時代。人類是整個宇宙的中心,所謂的文學即人學。

我個人認為這並不是劉慈欣試圖批判主流文學,他只是在稱述一個事實,相比主流文學,科幻,或者劉慈欣本人,似乎正在試圖超越這種自戀,他們把目光從地球投到了浩瀚的宇宙之上,與整個宇宙相比,地球不過是個暗淡藍點。

與整個宇宙相比,地球這一顆小小的行星,這顆行星上的人類文明,似乎過於渺小,不值得一提。

我想,劉慈欣並不是在說我們不能自戀,而是在說,當我們自戀結束之後,是否可以去看一看自我之外的他物?

一個人,總是要先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但是在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意識到了不屬於自己的存在。

在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之後,下一步,就應該去感受他物的存在。自戀是一切文明的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第一個階段,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是唯一一個階段,把目光從大地移向星空是下一個階段。

全文中我最喜歡的片段,是排險者正在解釋他們是在什麼時候注意到地球文明的。地球上的科學家們回顧科學的發展,紛紛猜測是普朗克時代,是亞里士多德時代,但是排險者只是搖搖頭,告訴他們,一切要比這些早得太多。

於是人們看著幾十萬年前的錄像,就在一個原始人抬頭仰望星空的那一刻,排險者的預警系統開始報警了。

人們很是詫異,排險者解釋道:「這很難理解嗎?當生命意識到宇宙奧秘的存在時,距它最終解開這個奧秘只有一步之遙了。比如地球生命,用了40多億年才第一次意識到宇宙奧秘的存在,但那一時刻距你們建成愛因斯坦赤道只有不到40萬年時間,而這一進程最關鍵的加速期只有不到五百年時間。如果說那個原始人對宇宙的幾分鐘凝視是看到了一顆寶石,其後你們所謂的整個人類文明,不過是彎腰去拾它罷了。」

主流文學的毛姆寫過一本書為《月亮與六便士》,奇怪的是,全文當中沒有一處提及過月亮或是六便士。譯者傅惟慈在譯本序當中提及他的一位好友,曾經寫信說道:「據毛姆說,這本小說的書名帶有開玩笑的意味。有一個評論家曾說《人性的枷鎖》的主人公(菲利普?嘉里)像很多青年人一樣,終日仰慕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銀幣。毛姆喜歡這個說法,就用《月亮與六便士》,作為下一本小說的書名。」

而有一句書評,點出了書名暗藏的含義: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1

因為我們活著,並不只是為了活著。

3.

那麼,對於這些科學家來說,究竟是活著本身重要,還是活著之外的那個答案更加重要?

他們已然做出了選擇,很難說他們這麼做究竟是負責還是不負責,因為負責,只有在人類文明所建立的道德系統之內討論才有意義。但是松田誠一說的一句話,似乎給出了答案:「在一個不可知的宇宙里,我的心臟懶得跳動了。」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一個絕對的回答,每個人的回答在不同的階段都是不一樣的,而每個文明的回答在不同階段也是不一樣的。

一個階段的答案,並不適用於其他階段,正如同地球文明還處在嬰兒時期,對於自身的生存更為看重,就不能硬性要求他們為了某個虛幻的宇宙之美而放棄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一切,甚至自己的文明。甚至高於人類文明的排險者文明當中,也並非所有的人都贊同為此犧牲一切。因此,他們建立排險系統,在其他文明在不知覺中毀滅世界之前阻止他們。但是他們只是在等待,等待所有的文明達到最後一個階段,等待這個宇宙中所有的世界認同這個文明的終極目標,就如同上一個宇宙中的星雲文明。

排險者如此說道,「隨著文明的進化,像他們這樣的人會漸漸多起來的。最後,當生存問題完全解決,當愛情因個體的異化和融合而消失,當藝術因過分的精緻和晦澀而最終死亡,對宇宙終極美的追求便成為文明存在的唯一寄託,他們的這種行為方式也就符合了整個世界的基本價值觀。」

因為對宇宙終極真理的追求,才是文明的最終目的。

人類現在所處的宇宙,並非是第一個,而是一個已經重生過後的宇宙。上一個宇宙的所有文明一致同意,冒著真空衰變的危險進行創世能級的試驗,以探索宇宙的大統一模型。這次試驗毀滅了整個宇宙,而排險者收到了上個文明在滅亡的前一秒鐘,推導出的大統一模型。「星雲文明掀開了宇宙的面紗,但是他們自己沒來得及向宇宙那終極的美瞥一眼就毀滅了。更為可敬的是,開始試驗前他們可能已經想到了這種可能,犧牲自己,把那些包含著宇宙終極秘密的數據傳給了遙遠未來的文明。」

而他們,絕不會是最後一個毀滅自己的文明,因為每一個文明都會終將走向這個命運,終有一天,地球文明也會走到這一階段,這個宇宙里的所有文明也會一同走到這一階段,一致同意,去探索更終極的目的,哪怕等待他們的是死亡,也無所畏懼。

比如說,宇宙的目的。

4.

這是劉慈欣給出的一個答案,這是他把目光從地球移向宇宙所得出的結論。

在經歷完自戀,活著只是為了活著的第一階段後,所有人,所有的生命都會走向同一個終點。

每一個人都是要死的,每一個生命的終點都是一樣,死亡。而決定什麼時候死亡,決定為什麼而死,卻是一個生命所能做出的最偉大的決定。

朝聞道,夕死可矣。

————————————————————————————————————————

1.先前為:主流文學的毛姆也曾在《月亮與六便士》當中這麼寫道,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經 @米蘭撿球的 提醒,此句話僅為書評,修正如此。


中國科幻小說中最極端而自傲的個人主義宣言。在科研要為國家為民族為全人類為全地球為全宇宙尋求集體利益的宣傳中,六分儀同志表示我人生的追求就是要讓自己爽,不服你打死我。

之後作者就被指責鼓吹集體主義了(茶)。


本文的故事一點也不曲折,但是離奇無比。唯一的轉折就是愛因斯坦赤道的消失,但是之後立刻用虛構出的人物進行了解釋。全文的主題也都集中在人類與排險者的對話中。我所了解過的一些文學寫作範式幾乎被他全盤摧毀,這簡直不是小說,而是一篇議論文。不過在科幻迷心中,也許這就是硬科幻該有的樣子。

不過這又不是一篇將重點集中於科技和腦洞之上的作品,而是一部矛盾衝突激烈,思想性突出的文章,其中所折射的哲學思辨甚至超出了科幻小說的範疇,進行了普遍性的思考——人生的意義,甚至更為宏大的,文明的意義。

他在文中直截了當地表示,人類及所有智慧文明存在的意義,那就是不斷去尋找最終極的真理,在這個意義面前,人類以往珍貴的東西,道德,生命,親情,愛情,自由,全都只是渺小無比的東西。在這個終極真理面前,一切皆可拋。

這篇文章,可能是大劉對自己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終極解答,所以可以理解,為什麼大劉總在寫丁儀,或者各種丁儀式的人物,或許正是因為當初寫下這篇文章之後,窺見了人生的真諦吧。

《朝聞道》所帶給我的思考深度是也前所未有的。

前兩篇書評,都是在最近閱讀之後寫就的,而朝聞道,我早在一年前就已經拜讀過了,讀完之後,很長時間都沒有去看大劉的其他小說。因為這篇文章,它會終結你的一切妄想,而指給你的,是一個個冷冰冰的,又難以拒絕的未來。

在我看來,這篇文章也是擋在讀者與作者之間最大的一道天塹。他的多數文章都透露著這種冷冷的俯視感,因為他直面生死的勇氣,他的作品中有滲透人心的力量,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住這份力量。

總之,如果你不能接受朝聞道中所提出的觀點,你就很大程度上難以理解大劉所描寫的人物,所勾畫的未來,那樣,自然讀不進去他的作品。當然,這並不是說大劉就一定是對的,但這至少是一種可能,大劉以此進行寫作,是沒有問題的。

現實生活中,所謂的道,宇宙的終極真理究竟存在不存在呢?我們還說不清楚,不過至少在今天,我們還根本看不到真理的影子,所以也沒有哪個科學家真的面臨丁儀的選擇,那麼,這篇文章是否具有現實意義呢?

當然有,它至少道出了科學家的使命,科學家是當代的求道者。這告訴我們,評價科學家時,不應該總是去以其創造的價值,或為國家和社會所做貢獻進行評斷,科學家存在的真正意義是單純為了追求終極真理而努力。

關於人物命運,丁儀的選擇究竟是對是錯呢?人生幸福與理想之間,該如何選擇?魚與熊掌,孰輕孰重?這個問題,恐怕永遠也不會有真正的答案,因為答案可能因人而異,我所期待的是,任何人,做出任何選擇,都能獲得他人的尊重與理解。

照例,來評價一下這篇小說中的科幻元素吧,首先,在結構上,這部小說的邏輯十分嚴謹,兩個主要的科學元素融入的非常好,比之前評價的幾篇要好上很多。

一個是愛因斯坦赤道,一個繞著北緯45度線繞地球一圈的巨大量子對撞機,建築難度難以想像,但也不是完全無法想像,畢竟幾十年前,誰能想到我們會建起幾十幾百公里直徑的加速器呢。而在很多版本中,愛因斯坦赤道也是此文的標題,可見其魅力。

另一個,就是真空衰變的概念,雖然關於真空衰變的理論可能是正確的,但是幾個基本粒子的相撞,真的可能毀滅整個宇宙嗎?雖然去簡單的查了下資料,但是真的看不懂。我所知道的是,在目前的高能粒子對撞機中,會出現的微型黑洞也不會真的吞噬掉地球。

最後,我很懷疑排險者文明獲得大統一模型的方式的可行性。但是如果真的能獲得大統一模型,有沒有可能在宇宙徹底衰變之前將其終止呢?感覺和討論上帝能否製造一個自己搬不動的石頭的問題了。


從全人類的角度來說虧成馬了。省吃儉用花了多少人力物力來追尋真理,工期起碼20年起吧,結果被某些高級文明幹部揮揮手一夜之間強拆了,拆遷完也沒什麼補償,攏共就拿沙坑換了幾片草皮。有這種幹部啊,誒。。這就由不得地球老農上去就是一鋤頭了啊。(不說給個核聚變科技什麼的吧,畢竟這不符合政策,但你tmd好歹從小行星帶拉幾個資源豐富的小行星穩穩地放到地球上吧。)更別說還花言巧語順帶誘拐家裡一幫聰明絕頂的孩子吸毒致死,只留下一坨思想落後份子在那邊大眼瞪小眼。全天下有這麼先富帶動後富的狗X么。我看這幫外星人就是用斯文手法來拖累地球人發展的,什麼大統一場模型會導致真空衰變丫,我看吶!在真理祭壇上那幫人,剛上去就被塞進洗腦機器了,排險者QTE一下遙控說兩句「哦!我明白了。」給下面那幫傻逼聽到,意思意思然後直接燒了,也算給地球人個交代了。還多出300多個職位,讓下面的科研狗來搶,破壞原本良好有秩序的的科研氛圍,這不是拉低地球科技發展速度的陰謀還是什麼。換我是地球領導人,過了幾百年能突破光速壁壘了,第一件事就是集結全球的維穩對象一人一套月球別墅,趕去排險者主星扎堆舉牌子上訪,宇宙飛船要扎堆,要修新入舊,不是飛船裂得往外噴燃料和氧氣就是焊著生鏽的鐵皮一塊疊一塊比臉皮還厚。幾千條船往他們門口一堵拉橫幅,再找一批媒體朋友用所有語言日夜廣播,一天怎麼也得100篇長微博吧,也就是當年科學家家屬失去親人的痛苦啊,造加速器的工程隊被拖欠工程款結果破產啊轉基因草坪是生物入侵危害地球環境blablabla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最好把柴靜凍起來留到那年再用。當年那是給幾顆有資源的小行星就能平事了,幾百年過去,哼哼!只算一年百分之十的利息,那起碼也得送個和地球差不多的宜居星球的產權啊!


好像都沒有人說到朝聞道裡面的這一段啊:

最後 ,當生存問題完全解決 ,當愛情因個體的異化和融和而消失 ,當藝術因過分的精緻和晦澀而最終死亡 ,對宇宙終極美的追求便成為文明存在的唯一寄託 ,他們的這種行為方式也就符合了整個世界的基本價值觀 。

這一下子就把這個短篇給拔高到一個非常高的高度了,如果沒有這一段,這不過是一個不入流的開腦洞的作品罷了。

接下來大劉開始大開腦洞,排險者文明是如何得到大統一理論的?是因為上一個宇宙的所有文明為了得到這個理論做實驗毀滅了那個宇宙得來的……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聞道了,享受一天的時光,就可以慷慨赴死了。

丁儀說,讓我聞道,給我十分鐘我就可以慷慨赴死。

而上一個宇宙的所有文明,連道都可能沒聞到,在萬分之一秒的時間裡面宇宙就毀滅了。


我當時就震精了,這TM才是科幻啊,尼瑪還有這樣的科幻小說,,,

當然,大劉這文筆很爛也是真的……還有那個時候還有點兒中二,什麼各國總統,最後以霍金提出一個不入流的哲學問題收尾……嘖嘖……

其實隨便來個哲學家提出一個哲學問題外星人應該都解決不了,嗯……

哲學問題也不可能讓哲學家坐那裡看個球幕電影哦哦嗯嗯啊啊就能赴死了……


其實腦洞開完了,後面的寫一半留一半比較好,寫的太詳細了你看這些搞科研的挑多少刺出來了……


=============================================

最後,我看完後的腦洞和你們不同,我一直琢磨著那個外星草甚至可以適應沙漠的氣候,這是妥妥的入侵物種啊。大劉也沒說那草能吃,也許過個幾十年就會把地球佔滿,然後把人類餓死吧,就像泰伯利亞那樣。


14年有一次做講座時,我嘗試說了一下這個問題,把那時的講稿貼一下:


從朝聞道說開去


人類建立了巨大的加速器,想要揭示宇宙的奧秘,卻被突然出現的外星人摧毀了。外星人說,宇宙的最終奧秘,可能導致宇宙的毀滅。所以不能允許人類探尋這個奧秘。

想要探尋宇宙真理的物理學家,向外星人提出了一個交易,就是外星人解答他們對於大一統理論的疑惑,然後殺死他們。

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數學家,紛紛踏上了那個用生命交換真理的祭壇。他們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答案。然後一邊回味這答案的美妙,一邊走向死亡。

這個故事取的是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典故。只是從科幻的角度來表達人類的這種精神訴求。

這個故事表達了多重的意向。但我想關注的是這樣的一個問題:

如果外星人掌握的科技,能量,和物質的生產能力都完全碾壓了人類,甚至僅靠回答問題,就能讓人類的精英們無怨無悔的去死時,人類的生存價值何在?

******

在嘗試回答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和科幻無關的問題。

F1方程式賽車,有一些很奇妙的規定。不允許更高的穩流翼,不允許更寬的輪距。

或者說,為什麼一個以速度為目標的賽事,會拒絕車隊用技術手段來提升車身性能,獲得更好的成績?

為什麼一個以追求速度為目標的賽事,會限制選手用技術手段達到這個目標?

再例如,奧林匹克的口號是更高, 更快, 更強。但為什麼不允許使用違禁藥物?

******

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應該反問:不是在一定限制下去追求的極限,有什麼意義?

F1就是這樣一項在自我限制的前提下去追求極限的運動。這些技術限制,是F1對自己提出的限制。而在這些限制下,發揮能動性去追求更好的成績,是選手的責任和義務,也是選手能力與車隊能力的集中體現。這個過程,體現了力與美。因而讓F1成為一項具有非凡趣味的運動。

如果對速度的追求只是對技術的追求,那大家把各自的引擎擺出來,比一比馬力就完了,幹嘛還要上賽場?

同樣,奧林匹克的意義是什麼?是人。

奧林匹克欣賞的是什麼?是人所展現的力與美!

奧林匹克追求的是什麼?

不只是更高、更快、更強。更是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過程中,作為載體的人所體現出的力量、技巧、智慧、意志和尊嚴。

體育競技之所以長盛不衰,就是因為在競技的過程中,體現了人類所擁有的這些高貴的品質。

******

從某種意義上,藝術和體育很像,都是在一個框架內,在諸多限制下,向極限靠攏的嘗試。

我字寫得丑,老爸因此嘲笑我,你看別人寫的字能賣錢,你寫的字只能賣廢紙。

我就反駁說,你看都互聯網時代了。字寫得再好看又能怎樣?最後還不是得拿鍵盤輸入到網上。

可能在座的很多人都用這種論調反駁過父母。但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剛才在質疑體育運動的價值時,說過類似的話。為什麼要練習跑步?跑的再快,拿了奧運冠軍,也沒有汽車快,那練跑步幹什麼?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體育運動是一項荒謬的事業。

但我們剛才已經分析過了,體育運動的價值並不在於此,從這一點來說,藝術也是一樣的。

我們必須拋開它的實用價值,來看它的審美價值。

毛筆字,就是這樣的一種藝術。在筆畫和結構的形式下,追求極致,從而體現美。

科幻也是這樣的一種藝術形式。在科幻內核和恆久命題包夾下,追求某種只有科幻這種文體才能表達的極致,從而體現美。

大多數藝術形式,都是如此。都是在某種限制的範圍內,嘗試著去追求極致,去表達美。因為藝術形式各自不同,所面臨的局限不同,所採取的追求極致表達美的方式不同,才造就了藝術形式的多種多樣。

這也是為什麼隨著技術的發展,一些傳統的藝術形式並未消亡。例如照片沒有取代油畫,錄像沒有取代照片。電影沒有取代京劇。

因為每一種藝術,都體現著在這個表現形式下的極限,以及人們為追求和表達這種極限所付出的的努力。換言之,每一種藝術形式中,都有其獨有的,不可替代的美。甚至很多時候,你會因為藝術手法的簡陋,反而更深切的感受到其中蘊藏著的艱辛和智慧,並為此而由衷的感動。

******

可能有朋友要問了,為什麼要欣賞美呢?

大家不要笑。很多人嘴上不承認,但他們其實無時無刻不表現出這樣的一種態度。我不欣賞美,我也不需要欣賞美。這是一個無益而無效的行為。推動世界發展的是實業,是金錢,是科技,而不是小說,不是藝術,不是美。

我的理解是,欣賞美能讓你找到內心的平衡。

我們活在世界上,尤其是在中國,很容易心理不平衡的。

我好不容易積攢零用錢買了一直想買的iphone4s。結果蘋果出了5s。更可恨的是上鋪的兄弟家裡有錢,瞬間把4s換了5s。然後跟你說,「早知道我換下來的折價給你就好了。」

好吧,這個例子可能不好,那我們換一個例子:地球人辛辛苦苦發展科技,向星空探索。然後,三體人來了.....

我看到有人很多朋友鬆了口氣。好吧,我們終於回到科幻的話題上來了。沒錯,這是個科幻講座,不是哲學講座……雖然它有那麼點哲學意味,但仍然是從科幻出發的。

我們先回到朝聞道的那個問題上:如果有一天外星人來訪,他們的科技水平和物質生產能力完全碾壓了地球。那麼人類的價值何在?

就好象我們的在騎著自行車奔向心愛的妹子,然後來了個富二代開著寶馬把你的妹子接走了。這種時候,你作為男人的價值何在?

你看,這種時候,你就需要來找平衡了。

******

在朝聞道里,大劉是怎麼找平衡的呢?他讓霍金向外星人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宇宙的目的是什麼?外星人無從回答。

於是我們就笑了,得,你也別仗著多讀了幾年書就嘲笑我高中沒畢業。在這張卷子面前,大家都兩眼一抹黑,誰也別嘲笑誰。大劉的這個結局並不漂亮。但我完全理解他的這種寫法。

你看,我們今天講了這麼久,像剝洋蔥一樣的分析這個問題,才終於能試著回答這個疑問。而在一篇小說里,沒有足夠的篇幅來消解這個疑問。而這個解釋乏味的更無法容納小說所必需具有的戲劇性。所以不如用一個哲學問題來給讀者當頭棒喝,來的簡潔乾淨。

******

在生活中,這種阿Q似的找平衡,其實很常見。

社會上流行的用是不是有錢,是不是有權力,是不是漂亮,是不是有知名度這樣以結果為導向的標準來衡量人的價值。我們也常用這樣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這些標準沒有錯。但如果把這當成唯一的標準,就會因為總有人更有錢,更漂亮,更有知名度。而不得不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中尋求自我滿足。

如果不想陷入這種不上不下的虛妄中,就必須認識到這個社會通用的評價標準亦有其局限,然後從這個體系中跳出來。尋找適合自己的維度,嘗試著在這個維度中尋找極限,並在這個過程中認知到自己的價值。

我覺得,人的價值,就在於追求極限。自古以來,對極限的追索就最能打動人,提升人,把人推向更高更純粹的地步。體育、藝術、宗教、哲學。你看古希臘流傳下來的東西裡面,掰著指頭數出4項。無一不是在仰望某個極限。再過兩千年,看我們現在,留下的也會是這些東西。

所以不要問為什麼要藝術,為什麼要運動,為什麼要思考,為什麼要欣賞美。因為它們是人類最好,最高,最純粹的部分的體現,所以我們要藝術。要欣賞美,創造美,因為這裡面體現了我們對極限的追求。

******

最後,回到朝聞道的問題來,我覺得,人類的價值並不在於是否獲得了大一統理論。而在於我們為了獲得大一統理論付出了多少代人的努力,心血,財富與智慧。大一統理論是某個極限,那麼向這個極限靠攏的過程,就是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價值體現。 換個通俗點的講法,追妹子的最大意義,不在於你追沒追到。而在於你追沒追和怎麼追。如果你說因為沒有寶馬,不配追這個妹子,所以就不去追這個妹子,那麼意義和價值都無從談起。

******

最後,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說了這麼多,其實都是在嘗試回答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

人生的目的是嘗試向自己的極限靠攏。

哪怕只是靠攏一小步,哪怕這一小步並不代表整個人類,不會讓世界改變,不會讓恆星閃耀,不會讓時光倒流。但這一小步,體現了你的力量,意志和智慧。是值得你驕傲的一小步。所以找到一個這樣的極限,朝它邁進,哪怕只有一小步。

這就是我理解的人生的目的。


流水的聖母 鐵打的丁儀 都是套路

我更喜歡吞食者系列


「您和加速器的消失有關嗎?」總工程師問。
「它在昨天夜裡被蒸發了,你們計劃中的試驗必須被制止。作為補償,我送給你們這些草,它們能在乾旱的沙漠上以很快的速度成長蔓延。」

丁儀:「Excuse me?這麼大的加速器被你們弄沒了,你就賠了片青青草原?是指望我們原諒你嗎?」

排險者:「那你們想要什麼?」

就這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丁儀突然打破沉默:
「我有一個辦法,既可以使我們得到大統一模型,又不違反知識密封準則。」
排險者對他點點頭:「說說看。」

「你根據你們所掌握的理論,預測出愛因斯坦赤道的運行結果賠給我們,我們自己推導出大統一模型。」

排險者點點頭:「嗯,你們已經達到了建成相應規模加速器的科技水平,加速器又是被我們弄沒的,賠你們加速器的運行結果是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你們是通過自己的探索來得到知識,不違反知識密封準則。」

(《朝聞道》完)

(幾十年後)

丁儀:「排險者快來啊~我們又造了個反物質工廠,快來把這個加速器變沒,然後賠我們十噸的反物質~」

排險者:「我怎麼覺得你們是在利用我們省時間和電費……」


當時看完以後,對於那群高能物理學家為了得到答案而願意犧牲生命的精神還是可以理解的,也能明白劉慈欣想表達一個什麼樣的主題。

但是始終感覺有個地方特別彆扭,讓我一直無法欣賞這篇小說。


我最不能理解的是,真理祭壇那塊兒那群數學家和古生物學家來湊什麼熱鬧???

這外星人封了加速器,所以高能物理學家沒法兒繼續實驗研究了,因此不得已向外星人提出了以命換知識的妥協。

可是剩下的學科完全不是這樣啊……即使是物理學,還有很多其他領域,沒了加速器也能繼續發展。更別提數學這種純理論的東西了。而且古生物學甚至還有歷史學經濟學的那些人也來湊這個熱鬧更是讓我莫名其妙……

外星人只是不讓做高能實驗了,沒說不讓你用草稿紙,不讓你挖化石啊?

如果說搞了一輩子研究,雖然出了很多成果,但是還有一些沒解決的問題,可是身體已經不行了,感覺活不了幾個月了。這種情況下,要說去拿命換個答案我覺得還是可以理解的。

當小說中一幫正處在事業高峰期的非高能物理學家也過來就很奇怪了。

我個人感覺研究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答案,研究的過程才是最刺激的。基本上出了結果以後也就開心那麼一小會兒,然後就要繼續更進一步的研究了。

況且知道了某個問題的答案又能如何?解決舊問題的時候必然同時會引發更多更有價值的新問題,這本來是多麼爽的一件事情,結果你馬上要死了。然後死之前還開心地感謝外星人……

難道不應該是「啊!我還不想死!我還想知道這個問題」么?

這種違和感在看那段兒第一批數學家問外星人哥德巴赫猜想怎麼證的時候表現最強烈。先不說為啥是哥德巴赫猜想,以及他們不到一個小時就看完了證明,而且徹底信服了——可能我比較笨,實在不能想像這種體驗是什麼樣的。我總覺得至少得花上幾天時間從頭到尾自己驗證一遍才能確認這種證明是正確的吧……最關鍵的問題是這幫人看完證明就一臉滿足然後謝主隆恩安心去死了。這種時候難道不應該是感覺:這個證明方法也可以用在另一個問題的證明上,對解決某個問題有啥啟發么?數學上那麼多的問題呢啊,你們這就滿足了好意思自稱數學家么……


總之就是這個很違和的地方讓我對這篇小說完全無感……


小說《朝聞道》描寫的是物理學家丁儀在進行一項偉大的物理實驗時(用地球赤道那麼長的軌道來加速離子,使其達到光速)。

可在實驗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候卻出現了一位外星人,他警告人類立即終止這項實驗,因為達到光速的離子將會造成宇宙衰變。

外星人陳述的這個事實無疑給了人類物理學家們一個天大的打擊,可他們並不甘心,還是想要追尋宇宙的終極奧秘。

於是外星人給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想要獲得知識奧秘的人可以獲得他想要知道的,但隨後他就必須面臨死亡。

願意朝聞道夕可死的科學家有很多。有數學家為了探尋:「費爾瑪和哥德巴赫兩個猜想的最後證明。」、有古生物學家為了知道:「地球上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還有一大群物理學家見證了:「宇宙大統一模型」 。科學家們帶著滿意的答案從容赴死。

最後一個登場的是霍金,他向外星人提出的問題是:「宇宙的目的是什麼?」 天空中沒有答案出現,外星人臉上的微笑消失了,他的雙眼中掠過了一絲不易覺察的恐慌。 「我怎麼知道。」外星人最後喃喃地說。

不過小說中最打動我的還是:丁儀幾歲大的女兒文文哭喊著從草坪上的人群中衝出來,一直跑到坡道前,衝進那群物理學家中,抱住了丁儀的腿,「爸爸,我不讓你變成火球飛走!」

丁儀輕輕抱起了女兒,問她:「文文,告訴爸爸,你能記起來的最讓自己難受的事是什麼?」 文文抽泣著想了幾秒鐘,說:「我一直在沙漠里長大,最……最想去動物園。

上次爸爸去南方開會,帶我去了那邊的一個大大的動物園,可剛進去,你的電話就響了,說工作上有急事。那是個天然動物園,小孩兒一定要大人帶著才能進去,我也只好跟你回去了,後來你再也沒時間帶我去。

爸爸,這是最讓我難受的事兒,在回來的飛機上我一直哭。」

丁儀說:「但是,好孩子,那個動物園你以後肯定有機會去,媽媽以後會帶文文去的。爸現在也在一個大 動物園的門口,那裡面也有爸爸做夢都想看到的神奇的東西,而爸爸如果這次不去,以後真的再也沒機會了。」

文文用淚汪汪的大眼睛獃獃地看了爸爸一會兒,點點頭說:「那……那爸爸就去吧。」


吐槽一句。

大劉作品裡不管什麼人物,怎麼說呢,都有那麼點……軸。

朝聞道可以認為是這種趨勢的極端。


嗯,第一次看到《朝聞道》的確很震撼,是一種大劉特有的,基於大劉心目中的科學的美學,純粹而極致。也正是因為這種極致才讓大劉的小說震撼人心。

但是年長了,自己也做了一些科學的工作,讀了一些書,才慢慢明白過來,大劉其實並不懂得科學是怎樣的一門事業,科學家是怎樣的一份工作;當然,這種「不懂得」並不妨礙他寫小說;甚至可以說,如果他真的明白,他的小說就不會好看了。

讓我們來設想一下場景。在平行世界裡《朝聞道》的事件真的發生了,科學家走上了真理祭壇。

「我們想知道宇宙大一統理論。」

排險者:「呃,有幾方面的問題。第一個,理論很長,按照人類的時間計算,可能需要三十多年你們才能把理論弄明白,前提條件是你們能搞懂裡面的數學。」

眾物理學家:「納尼!?」

排險者:「如果你們搞不懂裡面的數學,那有點麻煩。在我們那邊,這個理論也得博士生來學。在這之前你們得一步步學上去,最後考過朗道勢壘黃金無敵爆炸7Plus128G版才能接觸到這麼複雜的理論。我看看你們現在的數學水平……大概相當於我們那邊小學三年級?」

眾物理學家:「納尼!?」X2

排險者:「呃,我又認真研究了下,發現人類的智商不足以真的理解大一統理論,按照你們的計算,得IQ12800以上的人才能在我們那邊考過理論物理學博士qualify,所以,我們先算了?」

眾物理學家:「納尼!?」X3


所以說大劉並不明白科學並不是一堆「事實」,而是一堆「敘述」,這些「敘述」將對自然的觀察總結出來。人類科學的進步是一種演進,對自然的觀察逐漸更加精確的一個過程。新的科學發現都是建立在以往的基礎和新的觀察之上的,絕沒有空中樓閣。你現在去給牛頓展示弦論或者群論,他不光是不懂,他都不能理解裡面的那些公式符號都是什麼意思,對他來說那都是一群圖畫。理論是不可能沒有任何基礎的出現的。最重要的一點,根本無法證偽的理論就不是科學,而是神學。

按照大劉的那種搞法,人類科學家(如果他們真的智力足夠)得先學會外星人的語言(如果他們真的有人類能夠理解的語言形式,搞不好是中微子電致動表示形什麼的),再學會外星人的數學(如果外星人的數學真的是人類能夠理解的形式系統),最後才能理解外星人的科學,才是大一統理論。更何況外星人的物理學可能跟大一統一點關係都沒有。

所以說大劉的科學觀,其實很接近於普通中國人的科學觀,這也是為什麼他的小說受到普遍歡迎的原因。

順便提一句:小說里數學家想要費馬和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足以見得大劉的成長背景,絕對是深受80年代的徐遲報告文學影響。真的稍微了解些數學的就應該知道,數學界最重要的問題絕對是黎曼猜想(這個可能有爭議),再次要的也應該是P和NP問題和其他千禧年問題,以及希爾伯特23問題里沒有解決的那些,哥德巴赫猜想這種數論問題其實並不重要。


然而,借用暮光閃閃的話說,prove it。對於數學家來說,看了完整的證明,證明確實自圓其說,就可以滿心歡喜的自爆了。對於物理學家,理論光自圓其說,能解釋所有的已知現象還不夠,還得根據理論進行推導出新現象,親眼看到新現象才算罷休。比如泊松斑,人家就說根據推導擋板後面應該出現亮斑,真出現了亮斑才信。這些物理學家如果真的嗜真理如命,那麼必然要求做實驗證明才能罷休。然而能做實驗的加速器已經被拆了,這理論怕是成了不可證偽的東西。物理學家不會因為不可證偽的理論去死的。


講道理我從裡面看到「碳排放」和「環保指標」了……

「為了宇宙的安全,不能讓你們探索物理奧秘!」

「為了地球的環境,不能讓你們發展初級工業!」


違章建築危害大
守序建設保平安


大劉中期沒有具體展開情節的只描寫接觸的點子文學代表

好在本來點子確實不錯

以及這裡面有大劉塑造得最成功的女性角色,泉子

一定程度上


大劉不懂數學家。我覺得什麼哥德巴赫猜想肯定是排到後面的,肯定比黎曼猜想後,比np非p後,估計比ns方程還後面;一小時能看完的證明一般也不怎麼樣,居然還一下子理解了,知道當初費爾馬大定理花了多久才審稿完的嗎?這些問題的最大價值不是它們的對錯本身,而是證明它們的方法幾乎必然是一個新的牛逼的領域。這一點才是重要的,你能想像一個人一小時不到就學完了全新的理論?那一般來說這理論本身就沒啥價值。很多民科的愚蠢就是不明白數學家不使用初等數學的方法是因為他們的目標之一是發展理論本身。

當然了,這不是大劉的小說就不好什麼的,如果這小說這些細節更加真實一點就好了,這情節看得我齣戲無比。


說明真理和蘿莉一樣,

「三年血賺,死刑不虧」,

這幫瘋狂科學家和死宅蘿莉控都一個德性~

抖個機靈,雖然大劉寫的真心悲壯,但三觀碎了一地


說點題外的,
當年《科幻世界》連續刊登了大劉的三連發:
《朝聞道》《鄉村教師》《中國太陽》(不在同一期)

拜讀之後,讚嘆不已,劇情行雲流水,構思氣勢恢宏,簡直驚為天人。

後來看大劉的訪談,說自己正在著手一個長篇,比這三個還要好一些,我當時搖頭:心說沒有了,不會比這三個更好了,科幻小說已然到達巔峰了。

直到《三體》橫空出世……


推薦閱讀:

對於阿來評價中國科幻怎麼看?
如果殘存的人類正在和終結者戰鬥,這個時候三體人來犯,會怎麼樣?
陳楸帆為何加入最世文化?
哆啦A夢所處的未來如果放在《三體》里算神級文明嗎?
如果發現某一物種的智力增長速度極快,在未來20年左右即將超越人類,現在人類是否應將其滅絕?

TAG:科幻小說 | 小說 | 劉慈欣作家 | 文學 | 三體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