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哪些值得分享的買菜(包括生鮮類)技巧?

1、超市、菜市場均可;
2、買菜技巧是指對蔬菜的新鮮度鑒別、成色體質好壞以及品類大小的挑選等;
3、怎樣讓自己每天都能保持對蔬菜生鮮價格動態的了解。

Ps:世界上最慚愧的就是,我也關注了一些知乎女生,但是實在不知道她們會不會買菜和做飯,所以我邀請了幾個疑似會買菜的女知友來答題,如果你有認識這方面的高手,請幫我邀請,謝謝。

好了,提問完畢,希望能有充足經驗的居家「菜霸」來解答,我先去買菜了...


謝@羅北萌 邀。

作為一個與一群大媽把菜市場和超市當商場逛的少女,還是有一些大媽們傳授的小心得。

問題實在是太寬泛了,就現在時令的蔬菜來寫吧。

1,綠色葉子蔬菜(比如最近很多的 空心菜)

葉子翠綠的,看起來精神飽滿的
有個很賤的方法,用手指甲掐,掐一下你就知道這個青菜質量如何了。
拿空心菜舉例,如果空心菜很老,那個梗就會很硬就不好吃,那如何判斷它老不老呢,掐!掐斷一點你就知道是老是嫩了。
注意!一定要悄悄地干,不要讓攤主追著你打。o(* ̄▽ ̄*)ゞ

如果你害羞不敢掐,拿再舉個例子好了。
比如那種長筒的白菜,你只要稍微捏一下,如果捏起來手感是硬硬的,拿起來手感重重的,那就是比較新鮮的。長筒白菜可以稍微撥開一下頂部的葉子看看裡面,不要買看得到裡面有枯葉的那種。

圓白菜的話(是那種扁扁圓圓的圓白菜,不是那種圓錐形的),不要買圓白菜的中央拱起來的那種,中央拱起來就意味著它裡面有可能已經在長花了,這時候這個圓白菜的口感已經不會很好了。

2,絲瓜
最近是絲瓜的季節,基本上每天都在買。

挑這個也很賤= = ,最萬能的方法就是用指甲在表面戳一下,能非常容易的戳進去就是很嫩的絲瓜,要稍微費點力氣的就是老絲瓜。

不那麼賤的方法就是看,看一堆絲瓜裡面長得最鮮嫩的那個,拿起來搖一搖,微信搖過吧少年們,大概就是那個方法,然後你感覺你手裡的絲瓜晃得很厲害,有種要斷的感覺,就是很鮮嫩的絲瓜。
老絲瓜水分在逐漸走掉,搖的時候晃得不怎麼厲害,而且比拿起來感覺嫩的絲瓜要輕一些。

3,番茄
挑好看的,但是不要太好看的。太好看的可能是催熟的。
就是顏色均勻,身上都是紅的,但是菊花部分可以帶點青,這種就是自然成熟的。
稍微捏一地啊,不要太軟的,要捏起來有彈性。

4,黃瓜

摸,摸起來很刺手的那種就是摘下來還沒多久的。
看,顏色深的比顏色淺的好吃。
捏,捏起來一定要是硬的,軟的就是不新鮮了,水分已經在流失了。
還可以拿住中間稍微晃一晃,如果黃瓜搖擺得很厲害,就不要買,已經不新鮮了。

5, @吳博石 茄子
要看起來很有光澤的那種,茄子越不新鮮,色澤越暗淡。
捏起來要軟硬適中,千萬不要是軟的,軟的皮有皺紋的都是不新鮮的。
茄子頭部不是有個蓋兒么,連接蓋那個地方的茄子不是白色的么,如果接縫那裡,會透出一點白色,這種茄子就會嫩一些,裡面的仔比較少,口感好。反之仔就有點多,要避開。
豆製品
不知道你說的豆製品具體指神馬,就說豆腐和豆腐乾吧。
豆腐的話,市場上賣的那種一大塊豆腐,一般都是新鮮的,只要不要去買那種顏色特別特別白的就行,特別白的那種不太正常,正常的豆腐顏色應該是米白,反正就是不是純白的。可以稍微低下頭去聞一下,沒有異味的,顏色正常的就買。
豆腐乾的話,直接摸,摸起來是微微有點濕潤,但是絕對不是很多水的感覺。如果表面摸起來有點滑就不要買。
其實買豆製品最簡單粗暴啦,直接聞,豆製品不新鮮的話味道很明顯的。

6, @肖某某 挑菌類

金針菇有兩種色,白的和黃的,其實味道差不多,不要在意這些細節。

不管哪種顏色,反正選顏色乾淨整齊的,黃的都黃,白的都白。看起來沒有光澤的那種就是不新鮮的不要買。頭部越小的越好吃,傘蓋全部都打開的了的那種金針菇就老了,不要。


平菇不要選長相大得太誇張的。中等大小就好。新鮮平菇的表面很有光澤,邊緣有點微微的向內卷,蓋子背後的那些褶子很整齊,沒有被撕裂或者斷開就是好的。不新鮮的平菇邊緣是看起來有點散的,就像個平的扇子的感覺。


香菇厚的比薄的好吃,深色的比淺色好。那種傘蓋上有很多白色或前褐色的那種不要挑,不好。

杏鮑菇的話,現在很多杏鮑菇傘蓋都被弄掉了嘛,就看那個邊緣,邊緣泛黃的就是不太新鮮了。

總結:挑菇類最簡單粗暴也是靠聞,菇類不新鮮會有一種微微的酸的味道,而且摸起來會有傘蓋會有水分,就是滑滑的感覺。大概是這樣。反正我鼻子很靈,基本都是靠聞。再簡單粗暴點,就選長得好看的。( ̄(エ) ̄)ノ


7, @趙西瓜 芹菜

由於我自己不吃芹菜,所以這段是我問家裡阿姨給你打的。


新鮮程度就看是不是硬,新鮮的芹菜拿起來,根莖部分是平直的,不新鮮的就是軟的。

好吃程度先看葉子,葉子顏色翠綠,精神。葉子不要太濃密的,稀少的比較好吃。白色的梗不不要太長,太長的也不好吃,梗粗的比梗細的好。

葉子顏色特別深的不要買,就是那種已經不是翠綠顏色的,是類似於墨綠色的顏色的,不要買,據說那種是在缺水環境長的,嚼起來很多渣。


8,@彭瑤 四季豆

選豆莢看起來很飽滿的,就是拿能看到豆子鼓起來在表面一粒一粒的。

然後顏色選色澤嫩綠的,看到表面是光潔的,沒有斑點或者蟲洞


不怕被打的話就這段一根試試,輕鬆斷開沒有筋連在一起的就是好四季豆。不敢折斷的話,就用手指甲去戳一下四季豆的側邊,就是有筋的地方,如果很容易就戳進去,就是嫩的,很難戳,說明筋很粗,老了,不要買。

9, @李佳玉 土豆,紅薯,紫薯,芋頭


土豆:形狀不要太畸形,不然不好削皮。表皮是黃色的,如果透著微微的綠色不要買,是放了很久的。表面光滑些比較好。不要又太多的坑洞。黃色的土豆口感軟糯,適合拿來煨燉,白色的土豆口感比較脆,適合炒土豆絲。看自己喜好

紅薯:紅薯一般有兩種,裡面是白的和裡面是紅的,身材好一點的外皮顏色稍微淺一些的就是紅心薯,身材圓潤些的外皮顏色深的就是白心薯。
挑紅薯還是要挑外皮比較光滑的,捏在手裡特別堅硬,四周都捏一下,新鮮的紅薯從頭到腳都是硬的。外皮看起來沒有蟲眼或者洞的。稍微看一下紅薯的那些眼裡面,看有木有發芽,有發芽跡象的都不要買。
而且外皮不夠完整的,有傷口的都不要買,因為買回來會很快的壞掉。

紫薯:身材越好的越好,就是選長長的那種啦,那種兩頭細中間粗的。一般紫薯不都是洗乾淨了的么,就要仔細看外皮,外皮上有黑點或黑斑的就是裡面有點壞了。不要買。
拿起來聞一下,壞的紫薯有種味道,類似於東西發霉了的感覺。你可以聞一次壞的紫薯記住那個味道就好。
反正外面乾淨整潔好看的,內部不會太差。
我媽說拿兩個大小差不多的紫薯在手裡,重的那個會比輕的那個好吃。(我沒實踐,不太清楚)

芋頭:芋頭水分越多的越不軟糯,口感就越差
所以拿兩個大小差不多的芋頭,輕的那個比重的好。那種又小又重的芋頭妥妥的煮不軟糯。
我一般都是用指甲刮芋頭,刮到它的白色肉裡面,刮到那個芋頭的粘液很稠很粘的就是比較好的。
如果是那種大芋頭的話,可以選那種切開的,切開能看到裡面的話,就選裡面看起來密密麻麻的那種,越密集越好。
重慶有個話叫「麻子點」,就是芋頭外表底部有很多點點那個地方叫麻子點,麻子點越多越好吃。

p.s 跟隨季節來吃蔬菜是最好的,記個時令蔬菜表是很有用的。
再p.s 蔬菜早上去買是最好的,下午或晚上的略多略少都會不新鮮。早市上的蔬菜是最美好的,鮮嫩多汁,葉片上還帶著清晨的露珠。隨便挑都能挑到很好的。

------沒啥特定的要求好難寫,蔬菜太多了,大家有感興趣的可以留言,我盡量都回答了貼上來-------
肉類:

1,豬肉

我媽以前特別擔心我買到那種注水肉,所以以前我媽教了我一個特別沒技術含量的方法,就是拿張餐巾紙在肉上貼一下,如果餐巾紙貼了肉之後毫無反應,這肉就應該沒有注水,或者凍過,應該是新鮮的。
現在自己在市場上挑的話,都是靠聞,新不新鮮一聞就知道,新鮮的肉聞起來是有點腥味的。
挑的時候最好還是用手捏一捏,新鮮肉彈性很好的,你按一下自己的大腿肉感受一下就行了,大概就是那個手感。

2,牛肉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按。
按一下,越不新鮮的回彈越慢,越不新鮮的越難恢復原狀。

3,魚類
挑活的很開心的那種。= =
額你們沒有理解我的意思,就是你看到盆子裡面一堆魚,選那個游得挺歡快的,精神不萎靡的就行了。大概就是這種活得比較新鮮。
不過這個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啦……想著只要是活得應該都還好吧……= =

其實寫那麼多,我知道很多人都覺得好難看完,所以我在最後給你們一條簡單粗暴的。

只要記住這一條就好,長得好看的。這一條基本上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要知道蔬菜們也是很外貌協會噠~( ̄y▽ ̄)╭

比如土豆買形狀圓的,表面光滑皮膚好的,說白了就是長得好看的。

-。- 相信我,長得好看的一般都不會太難吃或者不新鮮。但是!這條不是絕對適用!

(要說多少遍!不是完全適用!不是完全適用!這句話很難懂嗎!意思就是你在沒辦法神馬都不懂的情況下就選長得好看的!!沒說你在任何情況都選長得好看的!!!!!!能看完再吵嗎!!!!知乎可以加紅字嗎!!!)

p.s 對挑哪種蔬菜或肉有疑惑的同學可以留言,我補充。


買菜其實很爽的,可以各種夾帶私貨,買自己喜歡吃的,
因為這個原因從小就經常買菜。
個別品種的挑選方法我就不一一列舉,直接百度就可以了。
肉類:
1、菜市場、超市越早去越好,除非跟檔主很熟,不然買不到好原料,部分檔口晚上會補貨,哪些晚上檔口會補貨的要記住,最好勾搭好幾位買菜大叔、大媽,這樣買菜會方便很多,也可以勾搭幾個經常買菜的老婆婆,陪她出去買菜,學幾天就會了;
2、不要在超市買新鮮水產,我沒有一次在超市買到過滿意的新鮮水產,原因很多,就不多說了,記住就行;
3、不要在菜市場買冰鮮,要麼去冰鮮批發市場,要麼去超市買真空包裝的冰鮮,一定要注意看表面是否結了一層冰,如果表面有冰或者有冰霜的代表曾經解凍過,這會很難吃而且不衛生。
4、買高檔牛肉、高檔冰鮮去冰鮮批發市場,有很多個品質可供選擇,價格上也會便宜很多。
5、買雞、鴨去菜市場買活雞、活鴨最好,現場宰殺最美味。
6、買帶皮的豬肉(比如豬腳、五花),叫攤主用火噴皮,一來去豬毛,二來把表皮微微烤焦,這樣皮在燉煮的時候保持一定的彈性,口感更好。
7、肉類要買新鮮,肉的表層不粘手、有彈性、微微濕潤或者乾爽,一點點小小的肉味,如果問到類似皮蛋、臭雞蛋的味道。。。這個肉是很差很差了。
8、豬肉最好吃的幾個部位:
五花肉:千萬別選有乳房的那塊一般就沒問題
梅花肉:脂肪分布越均勻越好
裡脊肉:純瘦肉,沒有一絲脂肪,顏色粉紅
豬面肉、大腸、粉腸也是極度推薦
9、牛肉幾個部位:牛柳(炒)、牛腩、牛腰窩(燜)、牛腱(鹵)、牛筋(燜)吃的最多,牛肉一般去超市,大量去冰鮮,冰鮮的牛羊肉其實挺不錯的,或者上順豐優選買也行。
蔬菜瓜果;
10、我不太愛吃魚,所以買的少。趕緊給 @勞鈞浩 點贊,讓他寫多點。
蔬菜瓜果:

1、買菜前看看當季是哪些蔬菜,比如說現在是夏天,那麼絲瓜、苦瓜、節瓜、空心菜等會比較好吃,買當季菜才是最重要的;
2、顏色鮮艷,挺拔、飽滿、纖維較細,就是看皮膚差不多,水潤、飽滿;
3、越早去越好,不然菜焉了,不好吃;
4、盡量選體態均勻的,這樣好加工,個頭大小看需要;
5、最終極的方法,拿一小塊原料直接嘗下。


嗯,其實我不會買菜,也不會看菜的新鮮程度,更不會砍價。但——我有一個絕招。
那就是跟在同在買菜的老太太后面,看著她選定攤位、挑選、砍價……最後在她和攤主談好價格之後,說一句:「也給我來一斤。」
呵呵……

看到評論有人說這條不可行,但其實真的是可行的,只要你嘴甜一點、面善一點。婆婆都是很好的,大部分婆婆很願意與別人(特別是晚輩)分享她們的生活經驗,只要你有心請教,她們甚至會滔滔不絕。而你就在這些滔滔不絕中就慢慢變成了一個會買菜的人,當然有一天你也會變成滔滔不絕的教別人買菜的人。
但如果你已經到了婆婆們都不願幫你的年齡,還依舊不會買菜,那麼,哥們兒,你該思考你的人生了。


作為一個從高一就開始包攬家裡買菜活計的人…還是能說出一點兒心得的。

1. 總原則
我特別不喜歡買看起來各無比整齊劃一、光鮮亮麗,就像刷了層(對應的顏色的)漆的各種菜,反而更喜歡買據略參差不齊甚至帶著一點蟲眼的菜。因為很整齊的菜都是一個味道,沒有個性,人工味兒太重。我家鄉是一個三線城市的小縣城,那裡最好的選擇絕對是鄉下的人家挑上來的菜,一為新鮮;二為便宜;並且「塑料感」比較弱。如果說是在上海這種大城市嘛,其實很多地方也有一些單獨賣菜的門面,種類相對較少,不過時令性蔬菜更多,也更便宜。相對超市裡的正規軍,我更愛它們。

2. 某些菜挑的時候也需要「悟性」噠,我爸從我讀大學開始就接過我的菜籃,迄今還沒掌握怎麼買青椒或者毛豆的訣竅(傲嬌地摳鼻)。
舉例:青椒要好吃,一定要買表皮微微起皺的那種,這種最嫩,並且不辣;毛豆不能買兩頭帶尖的或者看上去就不飽滿、子粒之間間隙很大的,最好是略泛點青白色,比較飽滿(也不能非常飽滿,容易老),不能泛黃。(我家毛豆買來基本上是做湯的,所以要求較嫩又口感飽滿)當然買菜的時候一定要早去啊,這樣才能保證新鮮。莧菜這種,要紅色偏深(可能是我個人喜好吧);菠菜我也不喜歡那種又大又長直逼小灌木似的的,我喜歡葉柄帶齒、根部鮮紅、植株大小適中的。
題外話,我覺得一種菜就應該有它獨特的味道,包括香氣和口感。菠菜就應該略帶一絲澀味,並且根是甜甜的;茼蒿就該是有種蒿子味。


3. 新鮮度和生嫩
這一點最高票答案已經說得很清楚啦,就是用指甲掐,在靠近根部的位置。
還有,有些攤主會把毛豆、筍子、茭白之類的提前剝好,我建議如果不是特別趕時間就不要買這種,首先新鮮度打了折扣,攤主的勞動也會體現在價格上的。然後就是看菜體表面是不是有多少磕碰的痕迹,如果是硬傷,還沒氧化的其實不大要緊,如果都泛黑了,還是算了吧。

4.魚蝦類
就是你撩它一下,最活蹦亂跳的那條,要了。不過某些魚類不適用,例如海鯿(鯧魚?),基本上不動的。
螃蟹嘛,挑母的,就是臍蓋圓形的。
小龍蝦,要殼乾淨的,顏色偏淺的,殼顏色變深以後就非常硬,並且肉少。想想也是啊,假設一隻龍蝦的資源是近似恆定的,拿去做了又大又硬的殼了,肉肯定會少啦。哎呀扯遠了。顏色淺還有一個原因但不主要,因為小龍蝦喜歡生活在死水裡,它的殼越乾淨,說明生活環境也相對乾淨。不過,真要我說,在同一批次的蝦子(包括但不僅限於小龍蝦)里,我寧願去挑不那麼有活力的~因為很多剛剛褪完殼,秒變戰五渣,但是帶著新生的、軟軟的殼的蝦,才是人間真絕色~然後就是帶膏的蝦,可以在腹部可以看到黑色陰影(品種不同顏色也不盡相同),而且身形健碩…

5.豆製品、調味品、乾貨等
我老家豆製品資源豐富,而且我非常喜歡各種豆類以及豆製品(P.S:女生一定要多吃這兩類!對胸部發育非常有益。大豆異黃酮是雌激素的前體blablabla),所以多說說。
豆製品一大原則是聞。不泛酸、沒有奇怪的化學品味。
豆腐,最好的方法是每個攤子的都買一次,回去,燉!看哪家比較符合你的要求吧,因為從外表真不大容易分辨。千張,挑薄的略帶透明感的,比較有筋道。還有一些例如我們叫豆腐鍋巴的,(我的最愛~)就是聞啊,優秀的豆腐鍋巴比較厚實,並且豆香撲鼻~素雞泡芙什麼的,我始終耿耿於懷它們的酸味,算我有偏見吧。還有雲絲(拌冷盤的攤子里都會有的那種絲狀豆製品),要看上去不柴的並且有光澤。
豆腐乾(我要回家去吃豆腐乾!!!TwT),臭的要臭味正常,並且一定要是紗布包出來的啊!!這樣才能把水分充分擠出來,才有筋道。有些所謂的豆腐乾,那麼明顯的刀切痕迹是怎麼回事?!!難道拿干豆腐切成片狀就能來糊弄人了嗎啊?!!
調味品的話,老薑一定不要黃黃、濕濕的,雖然我沒有證據說它是經過什麼奇怪的東西處理過的,反正看著就難受。老薑要干,要老,這樣姜味才重。(這裡再多講一句痛經方,就是在三伏天吃腌制的老薑。冬病夏治)嫩姜好辦,要細長細長的,白生生又略帶一點點點黃的,頂頭上的紅色端泛點兒黃色點點的。
蒜,我媽告訴我,要中間的梗硬硬的那種,不是像塑料泡沫的。這樣的辣。如果允許的話,蒜皮是帶紫紅色的為最佳!蔥,越細越香(大蔥除外)。干辣椒,大約遵從「越小越辣」,但不完全符合。八角、桂皮、香葉等,就直接聞吧。
腌菜,家裡吃得多,多數是自己腌,偶爾也會買,不過都是矮子裡頭拔高個,我覺得市售的腌製品都是防腐劑、色素超標的。總之,顏色越誇張的越不要。
有一種乾菜叫苔干,用它來代表乾貨吧,就是表面纖維束少,較粗壯的。還有木耳、銀耳、黃花菜、紫菜,越自然越好。

6.肉類
一定要新、鮮,誰知道細菌的分解會給你的食材額外添加上去什麼成分。
我們家買豬肉是一定要黑豬肉,白豬有股腥臊味。當年我爸爸和媽媽初來上海愣是吃不慣豬肉,舉了個例子:白人的體味都比咱們重(……不對吧老爸!黑人也這樣啊!)總之,黑豬油脂多(追求健康的人們吶,你們可知炸完豬油剩下的豬油渣有多麼多麼香?!!),它們的皮下脂肪的形狀都有別於白豬;並且肉質好,味道小。那怎麼挑嘛?哼哼!現在商販實在是太!刁!鑽!辣!他們會在豬皮上抹黑灰、把花豬的白色部分的毛刮乾淨只留下黑色部分的一撮毛,這怎麼會難倒我!!只要仔細老豬皮斷面的毛孔根,並且不只看局部。挑肥瘦嘛,就得看愛好和用途了,包餃子就瘦一些,炒菜要六成肥。基本上好的部位價格也較高(姚明臉)。牛肉和羊肉,嗯,吃得不多,不敢瞎說。總之就是新鮮最好…
哇,居然寫了這麼多…
想到再補充吧。
求贊啊!手機不容易QAQ


@高雷妞 ,看到這個女生關注這個問題就來隨便寫寫,因為她實在很像我阿姨,作為從小學3年級就開始出去買菜的男生來啰嗦幾句,不要笑我,我真的很喜歡買菜,表示文字不一定有用和能表達得清楚
1:買菜不要怕害羞,必須要下手去挑,買到什麼不重要,過程重要,下手去選是你進入生活的第一步,久而久之就會有自己選菜的心得。很多新手去的時候都是問問老闆菜多少錢讓後讓老闆揀,自己不好意思下手翻來翻去,這樣做倘若發現菜不好吃了,也不知道是什麼問題,陷入一個自己買菜買不好的惡性循環中。。當你在菜市場里下手挑了一兩年的菜後,會有很多新的,每個季節的當季蔬菜該是什麼樣才新鮮什麼樣口感才好你都會了如指掌,因為用心所以就會懂,老闆想騙你?想欺負你不懂價錢?好處還有很多,最重要的一點是能自由縱橫菜市場的感覺
2:海鮮類,小弟廣東湛江人~出生在漁家,上街買魚,哪一檔賣得哪個海域的魚,魚肚子里乾淨不幹凈,味道鮮美不鮮美,看一眼就知道。這個是怎麼做到的,必須要和襠主多聊天,問多幾句,因為一種魚可能在幾片海域出產,味道天差地別,如果你喜歡吃這種魚,便用心記得一下,比如你喜歡吃東海出的,就用心記下東海出產的特徵,如魚鰓,魚鰭的顏色,體型的大小,如此積累過上一兩年,你就會發現你買的魚味道都是你想要的,說賣魚的人感覺都很爽快,最近還深入的了解海域污染情況,有興趣私信小弟,因此剔除了許多以前愛吃的小魚~~~~~最近幾年的魚是越來越貴,大多數沿海地區的魚市場是早上給窮人買魚(魚的品種不高級,但很有海味),下午給下班的白領們買魚(養殖魚多,但魚的品種高級,體型大,多是拿供氧養著的魚,但基本是養殖的,沒海味)。買魚比較好上手的兩點是,哪家的人多去買哪家,因為大家都知道,看到沒人的千萬不要去買...哪家的燈開得特別亮也不要去買,因為是掩蓋著魚不新鮮的樣子.~~~~~PS:千萬不要去到碼頭去買魚,其實那裡才是大坑,很多人覺得那裡的新鮮,但買回來味道多少有點不對,其實魚的內涵很多,但好魚基本都會出到魚市場上,你想一個賣了幾十年魚的老闆每天精挑細選的幾十斤魚,味道會差么~~
3:買荔枝一定要買帶葉子的,荔枝的新鮮程度基本等於葉子和枝條的新鮮程度,荔枝這貨又叫離枝,離開枝條24小時就開始變味

(還有很多想寫,無奈被舍友催著炒菜^_^,下次寫)


有三十年煮婦經歷的人,森森地覺得有資格答這個題。
我是很少在超市買菜的,都是在菜市場,所以,我說的都是以菜市場為背景的。當然,我也去過超市買菜的(主要是為了說明我們大汕頭也是有超市的),但是發現超市的菜是在比菜場的菜差太多,所以……,還是回到充斥著污水、異味的菜市場。
1、買什麼。2到5個人的話,一頓有一斤綠葉青菜、一到兩斤根莖類、果實類蔬菜、一樣魚或者肉類,一個湯就可以了。綠葉青菜每天換樣,根莖類蔬菜也可以做湯,入胡蘿蔔、白蘿蔔、苦瓜、黃瓜……主菜是魚的話可以配濃一點的老火湯,主菜是肉(排骨、牛肉、雞肉)就配清一點的湯,入西紅柿蛋湯、紫菜蛋湯……
2、怎麼買。綠葉青菜,盡量買顏色更深綠的,青菜的體型上,和上面的幾位答主不同,我更願意選擇嬌小一點的,那種長得像小樹一樣的菠菜我從來不買(是我家沒有大力水手嗎?)。有菜梗的青菜要看一下菜梗的斷面,如果裡面有白心了,就是老了,不要。瓜菜,用手掂量,重一點、壓手的好,說明裡面水分足啊!絲瓜有兩種,有稜角的掐一下稜角,很容易斷沒有絲的就是嫩的;沒有稜角的絲瓜看皮膚,光滑的、粉粉的就是嫩咯,……
魚和肉,用手壓一下,買彈性好的,顏色的話,買幾次就知道新鮮的魚啊肉的是什麼顏色了,天熱的時候,必須拿近了,聞一下
其實這些經驗吧,當面說或者帶著去菜場轉一圈什麼都明白了,這麼碼字碼5千字也不一定說明白。最簡單,在菜場固定一兩個攤位,你是老主顧了,人家一般不會幹缺斤短兩的事,而且還會多少關照些,零錢不夠啦甚至忘記拿錢包啦、拿不定主意買什麼啦、為了節約時間先打個電話讓人家把菜先準備好啊什麼的,總之彼此信任特別方便,買一個月的菜,保證菜市場就成了你的主場!


十歲之前瘋狂喜歡蘋果,甚至達到為了吃蘋果可以放棄其他一切美味的程度……蘋果歲月帶給我的除了芳香的童年和一天一筐蘋果醫生不找我的好身板兒之外,還有面對任何一個蘋果我都可以瞬間「看出」其入嘴之後甜酸苦澀的維度及其綜合效果的絕技,正所謂熟能生巧勤能補拙,整個世界在吃貨的眼裡基本只有味道的區別。拿市場上最常見的紅富士為例,一般來說,可以把紅富士的大小分成1、2、3、4四個size,在此象限中,大多數情況下2比1好吃,2比3好吃,4比3好吃,2和4的好吃程度取決於其他象限;顏色象限中可以分為紅色、橙紅色、橙黃色、粉色、黃色五個熟度。大多數情況下橙紅色比紅色甜度減0.5分(滿分十分),酸度多1.5分,橙黃色要麼入嘴之後讓你有「這酸爽……」之後的感嘆後又回甘無窮要麼平甘之餘多一份澀,粉紅色入嘴平平,如果是對蘋果的糖分存在擔憂但又不想過分委屈舌頭的感覺,這份清清涼涼的甜、回味零分的味道倒是可以追求一下,黃色又分純黃色和黃色中帶有紅色紋絡兩種,前者可盡棄,後者如果紋絡均勻、綿密呈深紅色入口感覺都不會太差(橙黃色中帶有紅色紋絡更佳);形狀象限中可以分為橢圓形、圓形、扁圓形三種,大多數情況下扁圓形比圓形好吃(主要勝在酸甜維度較出眾),圓形比橢圓形好吃。當然所有維度中都要保證蘋果的新鮮度。綜上所述新鮮的2號或4號扁圓形橙紅色帶有紅色均勻綿密紋絡的蘋果,你值得擁有。


作為從小在菜市長大的人,答題毫無壓力。我出生在農村,據說媽媽打小喜歡做小生意典型的餓死不打工。11歲就輟學出來擺攤(外公過世),就我懂事記事起媽媽就在菜市場賣牛肉丸河粉米粉…………。我也每天早上6點起床去菜市場幫忙到點回家吃飯………………!廢話有點多開始答題

買菜要早,肉類攤販都是5點多起床去拿貨,菜販有些前一天晚上把菜收好,第二天去菜市場 也有一些去批發市場拿菜。。個人覺得7點前才能買到好貨!挑豬肉一定要挑脂肪層厚的,更不要只買瘦肉,那樣不划算!我家喜歡豬前腿靠近豬勁的位置。帶皮稱一斤大概12元,你單買一斤前腿里的瘦肉大概7兩(有知友可能會噴:你瞎阿!那麼大一塊肥肉才三兩!!是的,肥肉很輕的,不信你稱稱)0.7&>牛肉也很簡單,早市上的牛肉應該是油光發亮!風吹後表皮發硬,買牛肉不要嫌貴,一分錢一分貨。便宜沒好貨!如果是做羅宋湯燉煮之類可以挑便宜的牛腩,要切片炒菜就牛毽子牛裡脊。
羊肉在選購前問一下是山羊還是綿羊,最好別買到老奶羊,老!柴!膻!(豬牛羊分辨都一樣看奶 頭 這裡就不多解釋了,你們懂的)
下面說說挑魚類海鮮!注意時節,想每年的夏季末會有些回潮魚,像長江刀魚這些就會會游!當時!(不同地區不同的時節我也不是特別清楚)自己多注意看新聞,所有的魚蝦蟹包括淡水海水只要看眼睛,眼睛發光發亮就是生猛的。像黃魚染色魚腮染紅都是常有的,你一定要聞!!少許魚腥味正常,有惡臭腥臭就是……。如果你不喜歡吃魚子的話買魚要挑背厚肚小的,魚鱗整齊表面無破損!長相怪異的,未知的品種建議別買,不知道是污染還是變異!
青菜那些就不寫了,大家都看大牛的吧!


大海的孩子,,浙江溫嶺人(最近挺火的一個地方,好像度娘就是我們的方言,你去問問度娘吧)
家裡大部分親戚從事的是水產品批發和加工,捕撈。
上面是我對自己全面的背景介紹,不過也是廢話。
對於生鮮,,其實說別的大家是不好掌握的,我就來點實用主義的。
1魚類就看眼睛,,眼睛的水分就保證魚的新鮮程度。新鮮魚的眼珠亮而微有凸起,不新鮮魚的眼珠下凹而無光;
2觀其鱗。新鮮魚的魚鱗較多,魚表面發亮,不新鮮魚的魚鱗脫落,且表面發暗;(其實海鮮好多沒魚鱗的,淡水魚帶鱗的多)
3觸摸魚的表面。新鮮魚的表面粘液豐富發滑,不新鮮魚的表面粘液少而發澀,魚則是臭腥味;
4看魚腮,新鮮的魚魚腮是鮮紅的,不新鮮的魚腮是暗褐紅色
5看其肚。新鮮魚的魚肚完整無破損,不新鮮魚的魚肚有少量黑狀物溢出,有的魚肚裂損。
甲殼類的海鮮就剛簡單了就一條,用手按,看彈性(不新鮮的沒有彈性的,,一按容易流水)
大家還有什麼要問的可留言,,為水產服務快7年了,,最近還準備在北京開店。要鮮活的找我


默默來刷兩條。
主旨是怎麼挑野生= =蔬菜。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直有種地養雞養豬什麼的,所以我們家的小孩嘴巴普遍有被慣壞的跡象,想當年我堂妹剛開葷給她吃自家產的雞蛋,久了之後外面買來的養殖雞的蛋咬一口就扭頭不要了。。現在大棚菜太多啦,今天跟老媽買菜難得在菜場看到了自種的。就說兩種。
1.茄子。
指的是紫色的那種,茄子腦袋上那個帽子(==不要在意我的措辭)如果是紫色的,說明是一直在陽光下曬的,是野生(==)的,會很好吃,大棚種出來的那個小帽子都是綠色的╮(╯▽╰)╭
2.蒲瓜
這個東東如果是大棚種的話肯定是搭了架子掛起來的,所以整個瓜顏色都會比較均勻,自家種的蒲瓜一般都是放任它在地上接地氣,所以會有一面顏色深一面顏色淺。
恩總之野生的更好吃


圖侵刪

前面各位都答得很好,我說下買海鮮的技巧吧:
新鮮的海魚:當然是選鮮活的,在遊動的,反應比較快的。觀察魚頭和魚尾,如果傷損嚴重,那就是箱養太久了,魚撞擊箱壁所致,請換一條!已經上水的魚,就翻開它的腮蓋,乾淨無淤血的就是新鮮的咯。

再看下錶面光澤,表面閃亮的就是新鮮的,暗啞的就沒那麼好了。再聞下味道,腥味重的建議別買了。不同魚種各有不同,大致如此。
貝殼類:這個不用說,能動就是好的!說下鮑魚,新鮮的一定是有吸力的,也就是挑選時拿起一個能拿起一堆互相吸在一起,必是新鮮無疑。
蝦:蝦子?當然是看彈力,一抓起來死命在手掌里彈的就是好蝦。

蝦蛄,皮皮蝦看蝦背,有紅線就是有膏的,肥美。

蝦不怕冷藏,但是是帶水冷藏為上,別買冷凍後的剝殼蝦仁,鮮爽度大降,而且一般會加硼酸,吃起來脆但是無味,對身體也不好,請拒絕。
蝦子的分類很多,冷水蝦系的就沒鮮活的,但是冷藏得好的話,甜度也是相當夠的
改天繼續補充,上班去也


大學學農口專業,從老師和身邊人了解到的關於蔬菜的一點東西,分享一下。

盡量吃應季蔬菜,什麼季節就多吃什麼菜。

我們專業老師基本不吃集市上買的韭菜,只吃自己種的,集市上的韭菜好多都是用農藥灌根,多吃無益。當然,也有無公害蔬菜,比一般的貴,還是超市特供的。

不要認為帶有小黃花的黃瓜就很嫩,其實是打農藥打的,一般自然成熟的黃瓜,頂頭小黃花都會脫落。

現在不喜歡吃西紅柿,特別是大棚里種的西紅柿,農戶為了蔬菜提早上市,賣個高價錢,都會用乙烯利噴熟,用過葯的和自然成熟的西紅柿在色澤、口感上面,有大大的不同。

就這些吧。


作為一個肉食動物,買蔬菜我不在行,但說到買肉……我也是沒什麼技巧和經驗,畢竟無良肉販們的手法層出不窮,畢竟即使是縱橫菜場幾十年的大媽也會有看走眼的時候,那麼,找個能應萬變的辦法才是根本。直到前段時間在牆外的世界看到這個東西……

世界上第一個攜帶型「電子鼻」——Peres Food Sniffer

嗯,簡單點說,它是個肉質聞嗅器,只要讓它聞一下肉類周圍的空氣,它的「鼻子」就可以聞出肉類新不新鮮!

原理:

它內置了靈敏度極高的四種類型的感測器,可以嗅出食物周圍溫度、濕度、氨氣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數據。嗅覺靈敏到可以監測到牛肉、豬肉、雞肉和魚類等肉類食品周圍空氣中,超過100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容量和指數,依此作為檢測新鮮度和含毒量的重要指標。

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也很簡單,只需將它的探嗅端對準需要檢測的食品,然後按下開關按鈕,Peres Food Sniffer就可以自動進入數據收集狀態。

監測完成後,Peres Food Sniffer會將檢測到的數據,通過藍牙發送到和它配對的手機或平板電腦上。並且PERES應用程序還會自動幫你計算和分析出有效的檢測結果,同時還會超級貼心的給出最佳的食用建議。

對了,它長這樣 ↓

我就是來分享神器的,分享使我快樂。 —— 來自一個愛好智能科技的小仙女

最後,日常賣萌求點贊


能聞的必須聞, 若有絲毫讓人不愉快的腥臭味表買!香的水果比不香的好吃N多!

味道淡蔬菜的輕輕捏,新鮮的有彈性和枯老的乾柴不是一個手感。


我可愛逛菜市了!
晚上8點以後的水果會比白天的便宜。
(儘管到了次日還是那批貨但是價格又貴了!晚飯後散步去買)

青菜買一些被小蟲子咬過的,農藥少!

瓜瓜果果椒椒新鮮不新鮮可以看梗!

海鮮首選生猛的,扇貝類的我會挑會動的,像花甲就挑正在伸出管子扭來扭去的!

花螺不愛動,但是它們都會把肉肉伸出來,你摸哪個有反應就收哪個,大的肉多吃著爽,小的肉嫩。田螺就挑中等大小的,拿回家凈養幾個小時,換一兩次水就可以了。

記得帶紙巾,挑完海鮮後擦手用……

盡量當天買,當天吃!

吃多少,買多少!不要浪費!


我的技巧說起來是很簡單的。
1、成為固定攤位的客戶。
舉個例子:
有一年我買西瓜,換了很多攤位買,結果一個好吃的都沒買到,生啦,婁啦,酸啦,各種不好吃。痛定思痛,我是這樣解決的。先在附近固定攤位請攤主幫我挑了一個西瓜,當然是一如既往的不好吃。第二天,在人不算多的時候,再去,跟老闆說:昨天你幫我挑的西瓜真好吃,今天再給我挑一個吧。這個西瓜果真非常好吃了。第三天,再去,如法炮製,依然是好吃的西瓜。如是一周後,我只要站到他的攤位前,他就會主動幫我挑瓜,都不用開口說話了。
嗯,我就再也沒有買到過難吃的西瓜了。
推而廣之,我的經驗就是,讓攤主認識你,並且告訴攤主,你要怎麼吃,讓攤主幫你選,這是怎麼也學不會如何挑菜的我目前找到的最穩妥的辦法。比如,老闆,幫我拿幾個水蘿蔔,生吃的;老闆,幫我選段藕,做藕夾;老闆,幫我拿幾個西紅柿,要能放兩天的。。。。
2、選貴的。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但是,也有時候質次價高,即便多花錢,僅僅買到的品相好而已,口感味道都非常差。
3、買的人很多,需要排隊的。這個也要辯證的看,有時候排隊的人多,還往往是僅僅因為便宜而已,質價相符。
4、跟菜譜學習。很多菜譜都順便提示了選菜的注意事項,一般比較專業。
5、長的好看的。(很多人這樣跟我說過,不過這招我用了不行,還是挑的不好。)
嗯,大致如上所述。


補充幾句。
其實最早我也試圖自己挑的,也沒少跟人討教,各種學習、記憶,大家的方法有時差異很大,有時相差不多,我自己實踐時還總是不喜歡採用那種掐一下、嘗一嘗的方法,我實踐的結果是,有時能買到好的合用的,更多的都不太好或不太適用。而買到好的,大體還有其他因素,比如買的是市場上最貴的那份,買的人比較多等等。還有,即便是買到不滿意的,也有時是因為做法不對,不合用。比如西紅柿,生吃和做菜,選法就不會是一樣的。所以綜合來看,讓攤主幫忙挑,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了。一是攤主真能記住的顧客並不多,二是肯讓攤主幫忙挑選的人微乎其微,大都是自己動手,三是攤主的蔬菜大都會被挑走的,不會剩下來,四是市場上真正會挑的人並不多,很多挑的人都會說,我也不會,只是瞎挑,呵呵。所以攤主一般沒有理由不幫你選好的適合的,他也願意拉你這個主顧的。
嗯,這個方法其實比較適合那些象我一樣有點懶有點笨沒天分圖省事,還不願意在菜市場里花費太多時間的人。


賣菜的阿姨告訴我,挑青椒里微微發白的,基本不辣,我依此來挑青棗以及其他青色食物。


買螃蟹捏螃蟹腿根兒知胖瘦
買橘子要選大圈圈菊花的才甜


買海鮮,尤其是買螃蟹。和攤主搞好關係,第一次買過來合心的話,盡量在同一攤位買。想要吃鮮美的,不要太在意價錢。我媽就是這樣乾的,她每次去菜場,海鮮販知道我們家好這口,有好東西會主動喊我媽家買,反之如果我們剛好想吃的沒有好貨了,他會提醒今天這貨不怎麼樣之類的。

買螃蟹的時候,我看攤主都是在燈泡下照照裡面黑點的,光透不過去,就是膏多肥美的。螃蟹活的不一定就好,因為螃蟹會吃自己的肉。

吃海鮮當然也要看季節。我們這(浙江)有這樣的說法,三月鯧魚,四月臘魚(方言翻譯)帶魚是十二月最肥美,多油。現下這季節是吃白蟹的季節,夏天是明蝦上市,價格最便宜。

蔬菜。如果不是在一二線城市,選菜場門口的自己種的擔過來賣的婆婆阿公,一般都非常新鮮的。西紅柿不是越紅越好。盡量選當季的瓜果。


小的時候,菜市場有一家現稱重現賣的肉鋪。

某天老姑來我家做飯,叫我去買肉,「買四塊錢的肉。」

我剛要出去,她又喊住我,「等會等會,去買肉時跟人家說,我要買三塊錢的。」

默默記下,到了菜市場肉鋪前,我跟人家講,「來三塊錢的肉。」

只見老闆娘手起刀落,幺了幺肉塊,略顯抱歉的眼神看著我,跟我講,「不好意思,沒切好,多切了一點,這是四塊錢的,要不……」

我說,「成吧,四塊就四塊。」


推薦閱讀:

紅樓夢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怎樣評價東北二人轉在喪禮或婚禮上對棚的表演?
平胸的女生需要穿文胸嗎?
染艾的男同生育是否道德?

TAG:生活 | 購物 | 動物 | 社會 | 營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