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菜根譚學到了什麼?書中觀點是否已經過時了?


我想《菜根譚》沒有過時的說法,他的很多東西說的是人性,只要我們還是人,有些東西就永遠不會改變。

我在其中收穫很多,也很雜。今年年初有三四個月每天早上讀它一兩個小時,重複了十幾遍。其中許多收穫是字面上的,比如「秋蟲春鳥共暢天機,何必浪生悲喜;老樹新花同含生意,胡為妄別蚩妍」 認真咀嚼之後,再看每日清晨路邊行道樹吐新葉是會感受到生機帶給自己的愉悅,有時間走在路上會因為鳥鳴駐足傾聽很久,記得最清楚的是一次聽到一隻啄木鳥在duang duang duang極快速敲擊著樹榦,那種不急不慢的認真態度給了自己一種平靜和恬淡的快樂。

再比如「芝草無根里澧無源,志士當勇奮翼;彩雲易碎琉璃脆,達人當早回頭」 這和日前扎克伯格在清華的演講中第二個故事暗合,也告訴我如果要學習成績的話就不要擔心自己社交時間不足或者沒有休息時間。 又比如「做人要脫俗,不可存一矯俗之心;應世要隨時,不可起一趨時之念」這就是很明白的處世之道了。

總而言之,任何書都只是一面鏡子,每個人在其中讀到的都是自己。書中所言不應用絕對的實用主義價值觀衡量其價值,關於思維的很多問題是在熏陶中才漸漸生長出答案的


每天晚上睡覺前讀一遍,心情會好很多。每天覺得累的時候讀一遍,心情會輕鬆很多。很多觀點是值得借鑒的,但我還沒有深刻領悟,因為這是一本神奇的書,每次讀都有不同的收穫。


伏久者必高飛,跟你說實話 美國人抱著我國的資治通鑒在研究,我國雖然傳統文化里有不少封建思想 但是裡面的正面精華遠遠超出所帶來的負面觀點


一位領導給我推薦這本書,被翻譯成日文,教導國家公務員以身作則的讀物。

相見恨晚,開卷有益。

《菜根譚》

我在這裡找到了一個答案。

小學時,有道題是「一句話概括中心思想」,題干大意是:
從前有個人遇到了苦難,走來一個富翁,給了他100元錢;又來了一個乞丐,拿出身上僅有的1元錢給了他。

這個題沒有附標準答案,老師給的答案是「富人再慷慨大方也比不上窮人傾其所有

我總覺得不夠貼切(糾結於貧-富,多-少這兩組矛盾),但一直沒想出更好的句子來概括,直到今天看到下面這句(距離小學已經二十多年了)

失而無求 求之無功 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則斗粟可當萬鍾之惠

釋義:施恩惠給別人的人,不可老把恩惠記在心上,不應有讓別人讚美的念頭,這樣即使是一斗米也可收到萬鐘的回報。

新解:有心為善雖善不賞

答案中說,為善的目的是不同的,富翁給了100元錢,目的是行善心;乞丐拿出1元錢,是惻隱之心,真的想幫忙出一份力。


怎麼會有這種問題?不存在的。


歷史是輪迴的 恩 菜根譚不會過時的 人還不就是一個鼻子一張嘴嘛


窮則獨善其身~


推薦閱讀:

你選擇鋼筆時,衡量的尺度是什麼?
棺材鋪要不要貼春聯?如果要,貼什麼?
你們讀完《人間失格》以後的感受是什麼?
怎麼寫小說?
金庸的文學造詣如何?

TAG:文學 | 社會心理學 | 為人處世 | 中國古典文化 | 菜根譚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