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極品飛車》?

1.與典型飆車電影比較,如速度與激情系列?
2.與典型公路片比較?
3.影片技巧、風格?
4.幕後故事?作品(系列)前景?
5.與其他遊戲改編作品比較?
6.與遊戲的聯繫?


剛從影院出來,對於遊戲作品不了解,就簡單從電影本身說一下吧,只是個人觀點。

1,劇情翻轉點被用心設計過了,恰到好處的驚嚇,比傳統商業片更有誠意。

2,視聽運用越往後越成熟,劇情越往後越單一

3,第一視角有種看新聞視頻的錯覺,這些鏡頭很好的沖淡了爆米花電影的膩味。

4,導演拉一個高冷矯情倫敦腔的英國妞來製造格格不入的喜感未免太拉仇恨哈哈哈哈哈哈(片子一半的笑點都是來自這英國妞)

5,Aaron還是磕冰毒的時候比較萌╮(╯▽╰)╭一開車就胖了哈哈哈哈哈臉好多肉哈哈哈哈哈哈。

6,美女的肉少,這我喜歡。現在一些片子忒買色相。

7,【後邊有彩蛋的!看到字幕別走阿喂!!等一分鐘阿喂!!】


剛看了美帝交通安全教育片《極品飛車》,這個片子教育我們,飆車的基本都撞死了,就算你技術好僥倖沒被撞死,也會被警察抓。


從電影院出來覺得驚喜與失望的感覺都有,但相對來說還是驚喜更多一些。極品飛車本身作為一個競技題材的遊戲能夠被改編為電影本身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更何況這片子還是能讓人看完的,算得上好的遊戲改編電影。


從改編的角度來說,其實極品飛車系列在作為「好遊戲」的階段時都不適合作為電影的藍本,在早年時期簡單的警匪追逐到近年越來越開放漫遊的遊戲風格都和電影沒什麼關係。反倒是銷量不斷折扣的 Underground 時代(underground,underground2,mostwanted,carbon,prostreet,undercover,therun)作品給電影改編帶來了靈感。BlackBox 工作室在賽車遊戲敘事領域做了太多的嘗試,TheRun 雖然評價很低,但對於賽車遊戲敘事這件事情本身而言並不簡單。


可能對極品飛車理解不多的觀眾會感覺這片子的情節有點僵硬。其實極品飛車系列的 Underground 時代的遊戲展開方式一直就是這樣的:玩家一開始會有一個架空的定義,隨後駕駛一台夢幻車型進行一場比賽 - 很快車輛因故被回收,玩家重回起點開始獲得一台賽車 - 隨後玩家在比賽中積累影響力(reputation / heat) - 足夠的影響力可以解鎖向高級別對手挑戰的資格 - 直到重回遊戲開頭的部分比賽結束。在比賽中追求的是一種對自身價值的認可和獲得對手的尊重。


為避免劇透以下的描述會稍微有點含糊,希望不影響理解。


電影中主角一開始駕駛 classic muscle 做了開場白;隨後在駕駛 hyper car 的比賽過程中被對手陷害,對手還逍遙法外;兩年後主角找到機會重新得到了一台新的跑車,以此車為基礎進行獲取高級別比賽的關注;在獲得關注的過程中遭遇對手的狙擊並數次倖存;最後重新獲得 hyper car 參加最終賽事。比賽最終變成了個人恩怨 —— 看起來挺中二的。


隨便找幾個極品飛車作品對號入座一下


underground 中玩家一開始在發夢,後來夢醒之後從一台破車開始積累聲望,偶然碰到最終 boss 時被鄙視為屌絲;玩家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有人嫉妒並被暗中使壞破壞了女主的車;玩家在比賽中復仇奪回了女主的車,最終直面 Boss 並取勝獲得了尊重。


moswanted 中玩家一開始開著 m3 gtr 去 rockport 橫掃對手,被人陷害奪走了賽車。之後不斷的通過比賽獲得關注,最終找到陷害自己的對手贏回自己的賽車。

the run 中玩家一開始差點被 marcus 捏死在 911 里;隨後弄了一台房車逃命(火車道口的橋段);被前女友告知只有參加一個大賽獲勝才能解決問題(電影版中虛構賽事的來源)。比賽穿越各種路段進行,一邊被警察追捕一邊被人各種盯梢暗算懸賞(deleon 皮卡組對應電影版中的越野車組)。特別是在 chicago 玩家被側面一撞直接報廢簡直 —— 我們還是不劇透了。最後和 marcus 在紐約決戰。


遊戲改編的天然條件導致這片子的故事線和傳統電影很不同,主角的塑造方式要靠觀眾腦補。一般的電影主角都是走自己的角色弧,以克服自身的局限為主線。每一次最終考驗之前的挫折都是強化主角的勇氣,以直面自己的弱點。而這電影里,主角不斷的在向別人證明自己,而自己從頭到尾沒什麼變化 …… 看電影越多會越覺得這個設計有點 —— 奇特。


除了向遊戲致敬的故事主線之外,其中還有專門致敬遊戲系統的影片橋段。最具體的有兩段 —— 兩段在城市中的導航漫遊。這兩場戲的設計原型在 the run 的 vegas 賽段 和 chicago 賽段很容易找到。


在刻意吸引警察獲取關注這個設定上,在極品飛車的歷史上 undercover 做的比較明顯。玩家時常會需要出門刻意挑釁才能解鎖新的遊戲內容 —— 當然那一作玩家都在看 maggieQ,都沒什麼人關注系統了 ……


視覺方面嘛。雖然是轉制 3D,但仍然是第一部 3D 賽車題材影片。創意性的主視角機位告訴我們 …… 賽車遊戲么有 60幀 就是啥都看不清楚!這片子的鏡頭語言和速度與激情是完全不一樣的,視覺上很有新鮮感。自從 速度與激情從 5 開始變成 heist 類型之後動作戲越來越多,汽車在影片中的表現越來越科幻,於是也就越來越沒有實在感了。相對來說這次極品飛車的賽車場面從車迷角度來說還是更耐看一些。


最後拿來吐槽。上面有人說這片子里的車都是真車 —— 這顯然達到了導演想要的效果。極品飛車的賽車場面很大的賣點就是它是實拍的而不是 CG,但幾乎所有的車都是道具車。無論是從聲音還是車輛外觀,幾乎每台車都有硬傷:P1 和 VeyronSS 居然主動尾翼都沒有,第六元素的車窗居然是玻璃的,碳纖維外殼的 AgeraR 居然碰撞痕迹和鋁殼一樣,超跑的聲音沒有一台是對得上號的 …… 當然這並不影響這片子里的車還是很好看的


最最後副駕駛好萌啊,英國口音穿古奇玩瑪莎拉蒂還不是壞蛋 …… 贊 ~


《極品飛車》電影可謂全程高能,HIGH爆全場。130分鐘的片子里,飆車時間超過一半以上。飆車時主要用了四個辦法讓觀眾覺得爽:1、引擎聲巨響。2、搖滾配樂。3、畫面晃動4、快速而凌亂的剪輯。

除此之外,電影還安排有其他類型的高潮點。比如電影開場約40分鐘(記不太清楚了)時候的副人物高潮——一個原本已做了上班族的主角的朋友,在聽到出獄後主角的召喚後,在一個走廊上,邊走邊脫光了西裝,吻了自己一直想吻的女同事,然後變身回了修車師。主角的高潮必須在電影的最後才出現,而中途出現的副人物高潮讓我們又爽了一回。


唯一有些美中不足的,是電影的最後高潮部分並不爽快。一般電影的最後部分都是正方與反方最激烈的對抗,詭計百出,環環相扣。但《極品飛車》並不是。他採取的是拉高格局式的高潮——BOSS在比賽過程中撞山,主角一馬平川如入無人之境——卻又中途折返,救下了差點因汽車爆炸而喪生的BOSS,達到了電影主題的升華——「輸贏算個屁,公正與生命才是最重要的。」——這樣其實是極好的,但是我覺得對於飆車片來說,爽,才是最重要的。


說到極品飛車遊戲,突然想起許久之前的那個夏天,十多歲的我。

漂移,真是男人的浪漫啊。


剛寫了篇影評,貼上來吧。
踩緊油門,分泌腎上腺素,這就是極品飛車, 這電影對得起他的名字。
MasterPa
從小到大我基本沒寫過除吐槽之外的任何影評。

  自打第一次看電影之後,每次看完一部好電影就總有種淡淡的失落感,從夢裡回到現實的失落感。所以我也不喜歡寫影評——回憶電影又一次把自己從現實拉進夢,寫完再拉出來的感覺可不好。至於差電影,我可以考慮數數電影院有多少人這種現實的問題,夢和影評就算了。

  但極品飛車也是我從小玩到大的。

  我玩的第一部極品飛車是保時捷之旅,這也是我的第一張正版遊戲,父親送給我的。準確的說也不是第一張,因為他還同時送了我一張Jane』s F15的遊戲碟。小男孩總是對複雜的機械更感興趣,因此面對賽車,很明顯開F15戰鬥機更能吸引我。不過玩家都知道,遊戲里最難的擬真類遊戲,擬真類遊戲里最難得又當屬開飛機。作為一個沒上小學的男孩,我有充裕的時間每天開上幾十次飛機;全英文擬真界面加上對外置操控桿的強制需求,足以讓我每次飛行時間不超過一分鐘。顯然我那時候對遊戲的耐性比現在強多了,以至於我在一個月里欣賞了無數遍F15爆炸所帶來的璀璨煙火。也許是刷F15刷沒了美國軍費,一個多月後我也玩膩了天天看爆炸的遊戲。

  小時候對玩的要求也低,出去玩抓人都能玩一天。就這樣我把極品飛車冷落到了一邊,連安裝都沒有安裝。後來有次晚飯時我爸問我遊戲好不好玩,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就把他領到電腦前讓他自己玩玩試試。顯然人大了都沒啥耐性,我爸只欣賞了兩三次F15爆炸時的美麗身姿就放棄了。這時候故事一般都有個轉折,對,正如你想的那樣我爸注意到了我還沒有安裝的保時捷之旅,然後我遊戲生涯的第一階段就這麼開始了。

  很難說遊戲的魅力究竟在什麼地方,就保時捷之旅來說,可能截個圖給別人看,大多數人都不會搭理這粗糙的圖片。但對於沉浸其中的我來說,這簡單的3D畫面也能讓我認為車裡的駕駛員就是我。也許這種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感覺,就是遊戲的魅力。現實中只有一個我,但遊戲里有成千上萬個我。我可以是法師,可以是刺客,更可以是一位保時捷試車手。這是遊戲,我們玩家在遊戲里經歷萬千人生,所以我們把遊戲視作藝術。

  我的第一輛車車牌號是WHY,我名字的縮寫。不過我那時候不知道Why什麼意思,想想看後來聯機和別人玩,也不知道他們對這個WHY作為車牌號有什麼感想。我不記得我究竟玩了多久的保時捷之旅,但我記得我的旅途是如何結束的:我最後的一輛車是911 Turbo 3.6 Coupe,我想換車就把它放到網上售賣,叫價三萬四。因為網上還有一輛911 Turbo 3.3 Coupe,比我的車差但要價三萬六,我想正常人應該很快就會搶購我的車吧。但一周一個月過去了,我的車還沒賣出去,最後我已經把它忘在那裡了。如果伺服器仍在,也許我的這輛911還存在於某個小小的角落裡。這角落裡的數據代碼,是一個小男孩遊戲夢開始的見證。

  幾年之後我陪我弟去北京科技館,看見兩台賽車模擬器,就是那種類似街機的有方向盤,剎車的賽車遊戲。有一個男生已經玩了好幾把都贏了,所以他就像擂主一樣的坐在那裡,等待著下一位挑戰者。為了滿足我和我弟同場競技的想法,看來那個擂主要換成我才可以。坐在椅子上的那一刻我笑了,遊戲用的竟然是保時捷之旅;Coted"Azur,最簡單的賽道。就算塵封已久,就算金河田的鍵盤變成方向盤,我也還是那個撞爛過各種保時捷的試車手,他贏不了我。

  所以說,極品飛車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電影那麼簡單。在電影開始前看到業界毒瘤EA的Logo出現的那刻,就已經註定了極品飛車對我來說就是個滿分的電影,值得我為他寫一份影評。話說起來,Jane』s F15也是EA發行的。

  雖說EA樹大招風罪惡滔天,引得玩家怨聲載道,收購一個關一個的作風更是令人不齒。但不得不承認,EA出的極品飛車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遊戲系列。雖然有幾部比較迷失方向,但二十年十八部接近兩億張的銷售量,足以讓極品系列在遊戲的里程碑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車槍球遊戲大多快餐且劇情不夠豐富,但極品系列豐富的底蘊也足夠讓他有機會改編為一部優秀的電影。

  一般遊戲改變的電影分兩種:忠於原作或者徹底改殘,很明顯極品飛車是前者。

  電影開始的第一場戲是在復刻極品飛車:地下狂飆的夜戰。四輛肌肉車引擎轟鳴聲響起,我又變成了那個從前拿著PSP和朋友聯機對戰地下狂飆糾結是減速過彎還是漂移過彎的車手。主角托比和我一起狂飆在Bayview城裡,橫衝直撞,讓夜晚雞鳴狗跳垃圾桶四濺,托比笑了,我也笑了。真巧,我高中也在一條叫Bayview的街上。

  接下來的一場戲由來飽受爭議的極品飛車:變速來主導,托比開著那輛霸氣的Shelby在賽車場里挑戰極限速度,恩,這事我們也干過。但電影院里Shelby那美妙的噪音,可比自家電腦過癮多了。

  下一幕,我們又來到了極品飛車:卡本山谷。托比和皮特,我和朋友,肩並肩作戰。在最後托比準備復仇,一切真正開始了。這是屬於極品飛車:最高通緝的節奏。

  極品飛車電影中車手和警察的競爭貫徹始終,這是來源於極品飛車第三代熱力追蹤的設定。熱力追蹤我沒玩過,但同樣以勾搭警察為亮點的極品飛車:最高通緝我倒是玩通了。最高通緝是我遊戲生涯第二階段的開始,就是從最高通緝開始我才真正成為一個玩家,開始真正的探索遊戲世界。在最高通緝里,沒事聊扯警察最後被各種路障和直升機攔下被迫放出S/L(SaveLoad)大法的經歷實在不少。不過作為有主角光環的托比,才不會這麼輕易的被警察抓住。在他沖向草坪向對面飛起的那一刻,我就明白了極品飛車的飛字其實是真實的寫照。

  飛過去後就已經過渡到了極品飛車:亡命狂飆。狂飆一直是極品系列的主旨之一,這次托比是和我從紐約飈到加州。還記得三十幀的坑爹事嗎?這次沒有了,我們只需要盡情享受路邊美好的風景就夠了,然後一路狂飆。

  在最後一場比賽結束之後,托比看著白色的燈塔和藍藍的天,就好像我有時候也會把車停下來在路邊截圖一樣。記憶截下來了,夢也該醒了。感謝極品飛車,讓我重溫舊時光。偶爾回憶從前,也挺好的,我還是保時捷的試車手,在藍色海岸慢慢悠悠的開。

  網上不少人把極品飛車和速度與激情系列作對比,二者都很好看,但在我看來完全沒有可比性。在極品飛車的兩小時里,我不要雜七雜八的東西,我只要車,速度,這就夠了。踩緊油門,分泌腎上腺素,我不需要剎車,這就是極品飛車。

  這電影對得起他的名字。

  Weep not for roads untraveled
  Weep not for paths left lone
  Cause beyond every bend is a long blinding end
  Its the worst kind of pain I"ve known

  Give up your heart left broken.
  And let that mistake pass on
  Cause the love that you lost wasn"t worth what it cost
  And in time you"ll be glad it"s gone.
   ——Linkin park 「Roads Untraveled」
By MasterPa
轉載請註明作者,真的很感謝你:)
豆瓣原帖地址:踩緊油門,分泌腎上腺素,這就是極品飛車, 這電影對得起他的名字。 (極品飛車 影評)


沖著dream car野馬去看的,在越洋航班上心潮澎湃的看完,滿意的睡覺了...


一句話,速激里車是配角,極品里車是主角。


私以為超過速激7,不是極品飛車有多優質,只不過速激雜糅了太多元素,而忽略了賽車本身的純粹。好吧,還有就是我們都是喜歡超跑遠遠遠遠超過復古美國肌肉車好嗎!!!

回到電影本身,基本就是汽車秀了,加上了極品飛車一直以來的「車手」+「警察」的元素。可惜最後大決戰時警方的車太普通,略顯遺憾。

整部電影畫面感很強,節奏控制的也不錯。沒有太多齣戲的溫情場面,笑料也只是很好的調味料而沒有喧賓奪主。而最重要的:賽車。控制的很好。

總之是部雖非完美,但製作精良的賽車電影。

==============================================================
劇透警報!!!
==============================================================
劇情設計非常不錯。

前期基本就是Shelby特別版野馬GT控場,又是打造過程,又是賽車場試車,又是天價賣出再借回。但如果強行拉著這輛肌肉車大秒各路超跑,未免有些生硬和廣告味太足。

編劇很好的設計了一個橋段,讓Shelby及時謝幕。而之前埋下伏筆的柯尼塞格Agera及時復出,填補了決戰的空缺。

決戰的6輛車可以說照顧到了各廠家的名聲,沒有一輛車,注意,是沒有一輛車因為車本身的性能限制而退出。

而給反派提供的第六元素,可以說也是用心良苦。野性、霸氣、毒辣、風騷,Sesto Elemento可以是我放眼所有超跑中,最合反派氣質的車。

一番大戰之後塵歸塵、土歸土。但最後女主飈著2015款經典紅色野馬GT的時候,一切美好又開始了新的輪迴。的確,野馬GT可以說是最適合主角氣質,最具美國風格的一台車。完美收尾!


純粹的飆車電影,比現在的素雞系列純粹多了!

劇情?不存在的!素雞有劇情?

至少配得上這個名字,need for speed !


絕命毒師最後一集里,pinkman駕車逃離了制毒工廠。
在異地改頭換姓,開了家修車行。然後就開始了本電影的故事。


上周剛在影院看完
主角是《絕命毒師》傑西,沖著對《絕命毒師》的愛,很快入戲,無奈劇情上不太符合邏輯,改編的東西,劇情邏輯上向來不能要求太高,所以這點我可以忽略。
最值得讚賞的是整個電影的配樂,一個字贊!
沖這個,票價值了~(美團的25)


老白:知道你去拍電影,特意準備了一份大禮,只能幫到這了。


先聲明對於摳劇情的人,這個電影就沒有什麼劇情啊!就是看車看車再看車!看飈看飈再看飈!我只能說對於一個從NFS6開始玩到現在18的人來說這電影...真心很不錯!點32個贊!玩過遊戲的就會感覺這電影很忠於原著很多和遊戲中相似的地方.(話說是NFS13,還是14遊戲裡面有類似電影的穿插maggieQ演的,當時就覺得很震撼啊遊戲玩的跟看電影一樣,當時就覺得NFS齣電影一定很好看!)吐槽下最後的柯尼塞格雖然是超跑可是一直覺得不太好看...不過野馬GT太帥啦~而且感覺比現在的速激好看多了,就車就把速激比化了,好嗎?(求不吐槽...也很喜歡速激,前幾部真的很好看,看得很帶感腎上腺狂飆的感覺,可是最近兩部...就像很一般的警匪片啊,車和賽車都不是重點了...)另求BGM(已知最後片尾的roads untraveled求其他的)感謝!


坐在影院看這部電影時隱約有種感覺,看這種電影和看A片的感覺挺像。豪車就像女優,全世界百分之99.9的人都不可能擁有技術這樣好的老婆和車。飆車就像那啥,看著視覺效果和心理感受都很爽。情節都不複雜,簡單填充場景。發動機的聲音和女優的聲音都會讓你腎上腺素飆升。


我今天剛看了出來。覺得很不錯,不輸速度與激情。
首先他是比較終於遊戲的,沒走別的路線,飛車就是飛個痛。而且很真是刺激。
還有就是他的劇情,很多人都是劇情不行,但是我覺得整個故事看到皮特死我就知道結局了,然而知道起點和終點,但是從起點到終點的過程缺非常不錯,至少製片方然這段旅途充滿了刺激,勇氣,溫情,洒脫,不屈還有一種很贊的價值觀(從男主角的行為,放棄獎金回去找皮特,到冒著被警察抓的風險救女主,到最後救迪若,看起來很簡單,其他電影里也是各種救,可是他其實是在取捨,皮特和270W之間取捨,可能沒辦法參加比賽和女主之間取捨,在復仇和本心中取捨。這裡面體現的價值觀其他很感動我,因為我認為我遇到這種情況我不一定能做到.)我認為這些東西使這部電影有了靈魂。
再來他裡面的飆車特效更真實更刺激。不知道是不是效仿《地心引力》電影中的視角在第一和第三人稱之間切換,給我不一樣的感覺。
和速度與激情系列比較的話我就認為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都有長短。
這部電影我給32個贊!


前方高能請亂入~

男主兩年前負債纍纍然後接下了個作死的活,Boss還是前任的現任。男主弄了個驚世巨作的車出來,然後在大boss極其不情願的情況下自作主張開著車去溜圈兒,並開到了兩百三十四,然後以比大boss預期的兩百萬美金還高七十萬美金的價格把豪車給給賣了。以為大boss會感恩戴德,男主和朋友就作死地嘲笑大boss車技不如男主。Boss惱羞成怒,就說是騾子是馬咱倆去遛一遛,恁要是瘤贏了瓦就除了把原先答應的25%以外的75%的賣車錢都給恁哦么么噠~男主一看,卧槽兩百七十萬美金啊,幹了這票下半輩子就打斷腿也不用愁了啊,憑我獨孤求敗的車技還怕此等級的車手不成!然後那個愣頭青朋友一看兩眼發亮說要跟著一起去。男主先是阻攔,然後Boss果然是Boss就隨便說了句讓他去吧,男主就果斷讓他去了啊。賽車那叫一個驚險啊,按照套路都是男主先是落後,然後一個左勾拳再一個有勾拳,成功搶到第一。愣頭青朋友在中間,擋著後面的Boss。愣頭青和男主那個高興的咧,兩百七十萬快到手啦!眼看著快到終點,Boss著急了啊,兩百七十萬美金啊,怎麼能就這麼給他們呢?老婆可是要揍人滴!Boss左邊沖愣頭青就擋左邊,Boss右邊沖愣頭青就擋右邊。Boss惱羞成怒,一下就撞上愣頭青的車上去。愣頭青的車在空中完成了個完美的難度係數三點零的托馬斯迴旋後掉下了橋,風中燃燒成美膩的火焰。男主滿含熱淚地在快到終點的時候掉了頭,看著自己的朋友燒成炭。Boss發動了隱身技能,把車藏了起來,說自己不在現場。男主百口莫辯,鋃鐺入獄。

好啦,鋪墊結束~兩年後,男主刑滿出獄。一出來那氣勢恢宏的樣子就是要大幹一番的。電影告訴我們,車庫上鎖都是扯淡,男主直接一鎚子給你砸了。然後正煩著沒車呢,女主腳踏七色彩雲,帶著兩年前那部豪車以及英國口音騰雲而來,然後說在加州有個牛逼哄哄的飛車賽,直接把男主架上了車準備從紐約開到加州。男主和朋友們為了讓那個長得酷似火星哥的朋友重歸陣營,用了一種常人無法理解的叫做「條子你來追我呀追我呀你追不到我」的方法在市中心打了幾個轉。然後火星哥就把衣服一脫,熱血沸騰地全裸走出了寫字樓(所有沒正面的裸戲都是耍流氓!)。然後一伙人以直升飛機,跑車,和小卡車兵分三路前往加州。途中,跑車和小卡車表演了「我丫就是不能好好停在路邊加油」的高速行駛中給跑車加油的高能表演,其中,我們需要用到物理的相對速度為零這個概念……啊好吧好吧,還是說電影吧。然後女主在加油站碰到了條子,瞬間改變口音,說警察蜀黎倫家不認識外面那個福特野馬啦~警察叔叔也不知道為什麼就跟女主搭著腔不去外面查男主,然後說時遲那時快。女主撒丫子就往樓上跑,男主開著野馬在窗戶下接女主。女主說人家怕怕啦,人家恐高高~男主說你娃怕個啥子,俺在下頭接著你呢,數到三就跳,一、二~嘭!你娃咋不按劇本來呢,讓你數到三再跳!導演說算了算了膠片貴咱就不NG了。然後男主女主接著跑路啊,時間緊迫換女主開都不能停下來啊,非得女上男下地換位置啊(喂,你想到哪去了!)。Boss那邊收到消息了,這不行啊,咋能讓男主到加州來參賽呢,本著儘早發現及時治理的驚聲,Boss廣發英雄帖,只要取得男主項上人頭……啊不對,只要阻止男主來加州參賽,即有機會贏得海南三亞雙人旅行大獎!切~啊那好吧,Boss一咬牙一切齒,說,頭獎是蘭博基尼一輛!然後這頭女主開著車,沖著頭獎而來的兩個肌肉男架著槍開著車一路撞一路崩,然後此時男主的黑人小哥朋友再次展現高能表演,用直升機吊著福特野馬和男主女主衝出了懸崖(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飆車啦,偷用美國的直升機真是so easy~)。

然後經過重重險阻,二人終於來到了加州,男主先是去酒店在Boss面前怒刷了一把存在感。然後回到車上,二人試探性地約炮,曖昧地相視一笑之後正準備去開房。所以說色字頭上一把刀,男女主此時警惕感極低,隨便來了個醬油帝就廢了她們倆和福特野馬。然後你說這茬接的,開四十多個小時為啥啊,車又沒了,還不如坐直升飛機來呢。然後女主是真白富美,這種情況下不知道怎麼還能住高級私人病房,窗外還有無敵海景。女主斷了手睫毛還刷得跟刷子一樣實在佩服~男主沒了車啊,就打電話給極品前任。極品前任早就幡然悔悟了還幫男主搞到了兩年前撞死愣頭青那輛小紅。然後男主就把小紅交給了警察蜀黍,然後Boss入獄~全劇終。啊怎麼可能呢,男主要是有這麼高的智商就好了。男主開著小紅屁顛屁顛地就跑去賽車了啊。啊,忘說了,還有個老頭子是主持人。總是神神叨叨的。接下來就全程進入遊戲模式。條子們負責給遊戲增設各種路障和難度。然後男主和Boss都一一KO。最後終於就剩他倆在跑了。條子們可能就想著算了就剩他們倆了就讓他們跑完吧。全世界注視著這倆人在狂奔,男主超前了。然後Boss自己在後面摔了個狗吃屎飛了出去車子開始冒煙。在病房的女主、在監獄靠賣萌騙了個iPad來看直播的小黑(這個bug的腦洞大到我覺得不把編劇揍一頓不行)、還有火星哥都開始歡呼了,哦也,哦也~然後男主突然停下來了,全世界都震驚了。男主發揮了聖母精神倒回去把Boss解救了,再給了Boss一拳。然後再逆光駛過了重點線~光輝萬丈心滿意足地蹲大牢去啦。

評價?嗯,是個可以考驗影院音響的好電影。因為除了被那一驚一乍的聲音嚇到了幾次,沒什麼感覺。無奈去電影院看的連字幕都沒有,所以連字幕都不是3D的。


作為男人的我來說,比較是喜歡!!開著名車在公路狂飆,這種驚險刺激的感覺,我想大多數男人都和我一樣非常嚮往吧?畢竟這是現實里更難辦到的。


伊莫琴·普茨 Imogen Poots

  • 性別: 女
  • 星座: 雙子座
  • 出生日期: 1989-06-05
  • 出生地: 英國,倫敦
  • 職業: 演員

看過這部電影讓我記住了這個演員挺萌的

耳朵好痛,建議多去豆瓣瀏覽,一定會有你想要的答案


不是遊戲迷。
從電影角度來說,很一般很一般,根據題主的要求分點討論。
1,和素雞系列,沒法比。全片最有想像力創造力的鏡頭就是飛機吊著車了,但這和素雞6里坦克從集裝箱里飛出來、光頭飛身救美女比起來太小兒科了,更別提成色更高的素雞4素雞5了。林詣彬的鏡頭中能看出他對「速度」與「激情」的理解與熱愛,而本片導演,估計是接到通告才開始玩遊戲的,呵呵。
2,與公路片比。這片不是公路片。公路片除了空間跨度以外更多的是人物在路上經歷的成長與心理變化,很多時候帶有濃烈的個人色彩。看《逍遙騎士》《末路狂花》《德州巴黎》《摩托日記》甚至《可可西里》都能感覺到,這部電影的路上發生了什麼?男主一路打怪刷副本,順便和女主角擦出了點小火花。這可不叫公路片。
3,技巧、風格。這個呵呵了,影片的敘事層面基本上就是按照好萊塢常規敘事完成了一個簡單到沒智商的復仇故事,同時留下了一堆bug供觀眾在回家的路上閑聊,好在節奏把握尚可,不至於讓觀眾看不下去,不過開場的追車戲真的太糟糕了,昏暗的畫面、破碎的剪輯以及不知節制的引擎聲,幾乎一場比賽進行到一多半觀眾都不知道誰開著哪輛車。後面的好一點。而從攝影角度而言本片也乏善可陳,人物的對話基本就是特寫+大光圈+正反打的電視劇模式,追車戲中一些主觀鏡頭還算有趣,但比之素雞系列還是小兒科不少,甚至不如《黑暗騎士》中的追車戲帶感。導演的履歷很薄,之前只有一部《勇者行動》,也是使用了很多射擊遊戲感強烈的主觀鏡頭的軍事題材電影。但遊戲感多的鏡頭使用一兩次還算新鮮,多了自然審美疲勞。
4,幕後與前景。幕後不了解,只知道那些超跑都是真車,這也是影片最大的賣點,各種壕車飛揚,奢侈度比之007隻高不低。前景的話,不太看好,當然主要還是看票房,電影首日票房還未統計出,不過同期遭遇的全球大片有《300勇士前傳》、號稱下一個飢餓遊戲的《分歧者》、史詩大片《諾亞方舟》,只能說凶多吉少吧。
5,遊戲改編電影成功的真的很少,炮灰卻能列出一長串,《波斯王子》《拳皇》《街霸》《超級戰艦》。。。遊戲相比於漫畫很難有更廣闊的票房前景,藝電和育碧要想像漫威DC一樣在電影業吃得開還需要更多時間,要知道在很長一段歷史裡,不知道有多少漫畫電影當炮灰鋪下的路才換來今天的各種俠動輒十幾億票房。遊戲界真正在全球電影界取得成功的例子大概只有《古墓麗影》和《生化危機》了,還都是販賣女色的。
6,沒玩過,不知道。


野馬上的車載系統是蘋果3月4日公布的Carplay,還有主演原來是小粉...


推薦閱讀:

女朋友因為我玩LOL要跟我分手,我該如何應對?
如何看待打遊戲的女生?
王者榮耀怎麼玩好扁鵲?
如何評價一些真愛用戶,對精靈寶可夢:太陽/月亮上傳盜版及抄送遊戲製作人卻被他人所不理解?
沉迷遊戲是一種什麼體驗?

TAG:電影 | 遊戲 | 票房 | 極品飛車NeedForSpe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