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在創作《第九交響曲》之時的生活和精神狀況是怎樣的?
我僅僅以我的知識和觀看複製貝多芬里的劇情來回答。由於影片並不還原而且我知識有限,所以可能會有錯誤,希望大家指出。
複製貝多芬是從女主為貝多芬謄寫譜子開始敘述的。影片中的貝多芬聽力並未完全喪失,所以他彈琴譜曲時會帶著一個大鐵桶來方便收集聲音,而和別人交流時,只要對方聲音夠大,一切都能湊合。
可是!!!這裡的表達是完全錯誤的!!!1824年第九交響曲首演,當時貝多芬已經54歲了,而他30歲時發現自己聽力出了問題,並且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完全喪失聽力。最後幾年是什麼概念呢?貝多芬1827年在維也納逝世,離第九交響曲面世僅僅過去三年。最後創作第九交響曲時他根本無法聽到任何聲音了。
至於首演時的指揮,當然也不可能是貝多芬。所以影片關於這一段簡直都是瞎扯蛋。
貝多芬沒有家庭,他晚年唯一在意的人是他的侄子卡爾。他一心想讓侄子卡爾也成為一個偉大的鋼琴家,但卡爾志不在此,影片中還提到卡爾總是偷貝多芬的錢,這點我不知道。但唯一確定的是,貝多芬因為唯一的愛得不到回應,同時病痛的折磨和幼時的心裡陰影讓他變得十分暴躁和易怒。但他的本性並不如此,相反卻很溫柔浪漫,這點從那首致愛麗絲中可見一斑。而貝多芬之所以晚年養成了這樣的性格,和他父親是分不開的。貝多芬的父親是一個宮廷樂師,並且在莫扎特成名之後更希望貝多芬也能成為他的莫扎特。於是貝多芬的童年是在父親醉酒後的大罵和無休止的練琴中度過的。而正是因為那時的毒打,導致貝多芬的耳朵曾經發炎流膿而未得到即使治療,以至於為後來的耳聾埋下隱患。
仔細聽一下第九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就會發現,在歡樂頌出來的前面部分是依次將前三個樂章的主題進行了演繹,直到最後才慢慢引出歡樂頌。通俗一點講就是假設貝多芬此時正在用音樂記憶他的生活∶第一樂章我真是太慘了,第二樂章我害怕死了,第三樂章我得找點什麼來讓自己快樂啊,第四樂章就在尋找「是這段嗎 當然不是。是這段嗎,好像也不是。那麼這段,並沒有那麼完美。這段呢?對!就是它!!!就是它!!!讓歡樂來的多一些啊!!!」 所以其實第九交響曲是對貝多芬生活的一個總結,他一直在尋找著自己靈魂的天堂,而且一旦找到了就不會再放過。這就是為什麼即使他寧願突破傳統讓一群合唱團傻傻地站幾個小時啥也不幹也一定要讓他們在最後反覆歌唱歡樂頌。
至於晚年晚年貝多芬的生活,除了在感情上得不到回應且被病痛折磨之外。貝多芬一直致力於創新,做一些別人不敢的事。比如他顛覆了老師海頓定下的規矩,將第一樂章和第二樂章的順序調換,並且還加入了合唱獨唱等。這些創新無疑是成功的,可是後來的一些另闢蹊徑的創作就顯得不那麼被大眾接受了。甚至大主教都認為貝多芬已經老昏啦。
最後看了一遍問題。生活在上面講的已經夠詳細了,至於精神,歸納起來大概是在各種壓力下試圖尋找一片寧靜吧。
以上。
最近在寫關於貝多芬的作業所以讀了一本傳記……感覺對於貝多芬的晚年狀態簡直就是個矛盾體。
他那時候打完爭侄子撫養權的官司,特別缺錢,所以到處寫信去騙出版商說自己有幾首曲子馬上就能寫完了。回頭糊弄糊弄寫了幾首發給對方,人家回信說給別人看了之後都不相信這首曲子是你寫的。可也是同一時期貝多芬寫了Missa solemnis跟第九,時長都是前所未有的,藝術造詣更不用說,並且是在同一場音樂會進行演出。他還欠了不少朋友的錢,其中有的到他死後都沒還。他重視親情,為了給侄子繼承遺產就算欠債也在銀行里留了一部分。但他寫信給自己兄弟,勸他不要信任他老婆(大概是這個意思,不過也可能是我看錯了)。說他易怒不信任人吧,Rossini那個時候拜訪他說他非常的友好好客。這兩個人在當時的狀態應該和長江的後浪跟前浪差不多,又處在他精神狀態不穩定的時期,經常需要去療養。所以他對後起之秀沒有什麼芥蒂,可以說明他很心胸開闊了。
第九的確能夠算作一個貝多芬的總結,就像第五也能算作他的總結一樣。他從16年就有了關於第九的第一樂章的主旋,並且直到正式開始寫之前一直在改。他很早就想用席勒的詩寫曲子了,選擇的歌詞也是從原詩裡面挑選的他比較喜歡的。當時他也在寫第十,但還沒有完成就去世了,晚年反而轉去研究四重奏音樂。
至於第九本身對於他算什麼,書里說Missa solemnis是他對神提出問題,而後面的第九則是他給出了答案。第四樂章開頭分別截取了前三樂章的一部分,但是呈示部重複的時候並沒有跟著重複。等到歌詞出來的時候,第一句話說是他自己寫的,大意就是「不要再聽這些旋律了,我們來唱點兒更美好的更joyously的吧」 (英文翻譯是這樣)。所以第九肯定對他有一定的藝術意義,至於具體是什麼……這個就不知道了。
推薦閱讀:
※普通人如何學會鑒賞音樂?
※如果選一張專輯代表華語流行音樂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你會選哪張?
※求大神識別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預告片裡面的背景音樂,舒緩女生。下附預告片鏈接?
※如何理解阿姆新单曲《rap god》,其中包含的梗有哪些?
※【美】塞繆爾·阿德勒所著的《配器法教程》中,移調木管樂器是怎樣分類的?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