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能不能幫助中醫走出目前的困境?

大數據注重相關性忽略因果關係的特性有沒有可能促成中醫的實踐和現代科學理論的最終統一

補充一些想法,首先醫學方面的問題我沒有任何發言權,學醫的大牛們歡迎拍磚。
我是學計算機的,這兩年對大數據關注的比較多,最近忽然覺得大數據的一些特點非常巧合的可以解決現在中醫面臨的一些問題。

一些簡單的想法:
大數據目前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相關行業的應用比較成熟,其他行業里的應用的規模相對比較小,但是中國大陸有潛力比其他地區更早突破這個限制,我個人認為是中國的中醫就是潛力之一。

中醫我個人的理解是一門經驗型的學科,中醫的理論,所謂陰陽五行這些,都是擺在那裡好看的,中醫真正開方子的時候最重要的依據還是前人留下來的病歷跟藥方,這跟大數據注重相關性忽略因果關係的特性契合的非常好,計算機不需要知道板藍根的具體成分是什麼,當醫療記錄足夠豐富的時候,計算機可以根據這些記錄預測眼前這個咳嗽發熱的病人需不需要服用板藍根。而且數據的容錯性跟答案的準確性只跟數據容量有關,數據容量越大,容錯性就越好,準確性就越高。

《大數據時代》介紹過幾個非常好實例。當數據容量足夠大的時候,數據里的錯誤和資料庫的結構可以被忽略,Google採集到的搜索數據都是模糊和非精確的,但是Google通過用戶的搜索數據對傳染病爆發的預測是目前為止最及時最準確的;MS Word的語法檢查演算法的實例里,演算法相同的情況下50%的數據增幅增加了20%的準確性。

========================

補充2:

很多人都提到數據精度的問題,跟學西醫的朋友交流的時候他們也表達過同樣的顧慮,(其實本質的顧慮跟中醫一樣還是新技術會對飯碗有多大衝擊,所以)現在醫療系統也傾向於把大數據的應用限制在護理方面,用於診斷一直都是「評估階段」,不過最近有一個叫Enlitic的處在實驗階段的投資計劃吸引了不少注意,項目之一是分析海量的MRI和X光片來幫助醫生確診癌症,網站在Enlitic | Welcome,一些機構也在做獨立的研究,比如IBM,具體的內容可以參考這個:Big data analytics in healthcare: promise and potential

回到採集機制上,首先我完全同意用現代的數據分析手段來運作古典方式採集到的數據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西醫們大都不反對在MRI上連跟網線直接到資料庫,中醫診斷時需不需要用一張高解析度的舌苔照片作為歸檔的診斷依據,或者把脈的時候要不要綁上心率監視器,或者其他必要的客觀採集方式,也不是一兩天就能有答案的問題。

其實主要的疑問還是那個,如果要把大數據作為統一中醫豐富經驗跟西醫先進理論的途徑之一,目前我們的瓶頸都有哪些。

其實,中國人在糾結要不要把中醫踢出醫療系統的時候,西方人已經在投錢要把中醫發揚光大了:
Big data meets botanics
http://www.wsj.com/articles/a-push-to-back-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ith-more-data-1415036616

另外多謝大家關注和解惑~


在下當年碩士考的是中藥學,中醫基礎理論,方劑學看過幾遍。現在在做生物信息和計算生物。
想要用大數據幫助中醫藥,第一步就是量化,精確的清晰的量化,量化藥物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量化中醫醫療的各種療法,量化診療結果,量化完了有了數據才可能數據挖掘,問題是這一步已經和中醫基本思想背道而馳了,人老中醫最不屑的就是量化研究,所有方法都依賴經驗。經驗,我們正是想通過大數據把這種模糊的,但存在的pattern給找出來。比如方劑配伍,你必須得先明確量化這個配伍,然後每一味進行調整,再看模型大鼠的反應,就類似於數據分析里的廣義線性模型,每一味葯都是一個特徵,之間如何進行線性或非線性的組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再玄乎點你給整個kernell搞個高維空間,看不同特徵的高維內積。到你想做這些,沒得第一步的量化研究一切都是空談,偏偏很多中醫就排斥量化,這也正是中醫遭黑的原因之一,不量化,純憑經驗,有時候聽起來和玄學是有些差不多。
其實我個人依然覺得傳統中醫藥里有寶藏,有很多pattern是存在的,並且可行的。但如果全然只按照傳統中醫理論去搞去研究,那定然是於事無補的。所以,一個奇怪的循環是,想要找到模糊的但有用的pattern(中醫裡面的診療),第一步必須是精準的排除模糊的量化,不用科學的辦法得到數據再怎麼大數據也沒用。
感謝閱讀
補充:剛剛看到紹成的回答,發現已經有不少人在用machine learning做中醫藥了,有趣有趣。希望認真的從事這一行的人越來越多,研究思路越來越開闊。


哈哈哈,當你們以為自己想到一個絕妙無以復加的點子時候,覺得自己就要改變時間,改變人類,改變歷史的時候。


那麼就要我來告訴你們吧,廣大的中醫學同仁已經應用大數據的思路開始研究課題多少年了。

你們一定不會想到現在的中醫學子們每人都要學一門叫中醫統計學的課。所有人都學哦!
這門課裡面的所有的知識都是讓我們怎麼能從這世界上紛繁複雜的現象中找出相對共同的東西。
怎麼找?
一個字調查么!

以前的調查受到技術限制註定不能很廣泛。

技術說進步就進步,你們定然也不知道在中國很多中醫藥大學都有一伙人研究中醫信息技術吧。

這幫子人就是致力於把一個患者從預約就診開始,到見面,到診斷, 到治療,到後期,到隨訪,這麼多場景數據化起來。這裡面會積累超乎想像的數據量, big data 么。而且還是非結構化的數據。

數據並不一定需要興師動眾的大規模調查了,很多數據就是在日常的診療中積累下來的。這麼多數據怎麼才能讓它發光發亮呢,

一個字,data mining。

大家想法都非常好,真可以說是英雄所見略同,你想想這麼好的辦法,大家都能想的到,這幫子搞中醫的人怎麼可能想不到呢?

可是這條路走的異常艱辛,現在醫療的信息化水平還是不能滿意,大家接觸到的最多的醫療信息化系統大概就是醫院的收費結算材料管理系統了。這遠遠不夠呀。

數據的挖掘程度也非常低下,差不多唐僧剛上路了,孫猴子還沒收呢,離大雷音遠著呢。

為什麼呢??

我他媽的也思考為什麼ne???
為什麼fenng這樣的人,成天說一些無聊的話,還反中醫,怎麼有一批粉絲,真是什麼人感召什麼人嗎? - master yan 的回答

真不是咱們這群搞中醫信息技術的人不努力。

用流浪法師的一句話來說「已經在加油了!」

問題是,俺們這群搞中醫出身的人搞資料庫,搞大數據,搞數據挖掘的技術真的沒有他們那幫子專門搞這個的人牛逼呀。

這真也沒辦法,我是個學針灸出身的,大學裡面其中有一年時間都在跟醫學信息技術的同學們一起上課。

我學這個一來是少年時喜歡計算機,算個腳本小子吧,二來,是真被那位老師父給震撼了。他能在美國的醫學院教醫學,其實卻是是個DBA,你以為他是學計算機出身的?no,no,他是同濟畢業的醫學生。。。。。

後來我就跟著他的研究生們每周跟他視頻3次學習。其他時候就跟著師姐,師兄們學了。他是下班了之後給我們上課的,每次都到12點。我們一上午都有點餓,真佩服他的精力,12點睡居然第二天照樣去上班。

老師父跟我說,你第一學好中醫,第二學好英語,第三再談計算機。我當時也沒怎麼注意,反正我這人也是好奇心來了,一定要搞個明白。那一年整個就沒去上中醫的課。。。後來才發現,我根本不可能把計算機東西完全學好,根本不可能,況且我還是個半路出家的。而且也沒有必要,因為有更厲害的人可以做這個。我才明白老師父當年為什麼開始就跟我說這個。


如果知乎能讓更多 的計算機科學家來搞中醫,我在這裡啰啰嗦嗦半天也值了。
中醫一直在吸收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有自詡自己是科學的人在那裡做一些很傻逼的事情。中醫並不排斥科學的,現代的東西,而是這些人因為偏見排斥中醫。

上面以前的答案就是想說,那些技術大牛來搞中醫,中醫將如虎添翼。


參考:中醫養生大數據平台調研

中醫與大數據

1、中醫強調疾病是情緒和身體本身相互關係的結果。

2、中醫本身注重的就是前人留下的藥方和病例,通過對這些經驗的總結不斷更新出更好的配方。

3、大數據注重相關性的特點與中醫的辯證下藥非常契合,通過不斷的對數據積累分析來完成更優的選擇

4、大數據的三個理念:是全體數據而不是隨機取樣;是混雜性而不是精確性;是相關關係而不是因果關係

5、大數據在中醫中可以做到的:量化中藥配方,獲取每種藥物的主要浸出物的成分及配比;如何通過每種藥物的實際含藥性進行重新配方;不同的人,病情、體質各不相同,因此對於藥物副作用的耐受性也就不同


題主,我看穿了你的陰謀!

中醫和現代科學有本質上的衝突,想要保持中醫的正統,就必須刻意迴避數字化和現代科學。

當然,現在的中醫已經不純,絕不能讓它和其他現代學科協同發展,否則中醫的歸途就是丟棄樸素唯物主義(即認為世界萬物由簡單的幾樣元素構成)、用數字化代替玄學的部分,充分融合現代科學並能夠用現代語言精確闡述,最後……變成現代醫學(西醫)。

否則,依舊用晦澀的語言故弄玄虛,自己弄出一套獨立於現代科學體系的東西,盡多製造玄而虛的概念,學習和傳播對「悟性」的要求極高,方可用「不明覺厲」的心理俘虜大眾。那麼每年再扶持中醫也是為了其中不可言說的巨大利益,而非為了國民健康。

大數據?大數據上了,草藥上不上植物學、藥理學、毒理學?針刀上不上解剖學、神經科學?把脈上不上生理學、診斷學?五靈脂人中黃上不上傳染病學、寄生蟲學?然後什麼微觀的病理學、各種生物學,個體的影像學、免疫學,宏觀的流行病學、衛生學,還有動物實驗技術、遺傳學等等等等都趁虛而入分一杯羹,毀我大中醫純潔。就算是倫理學也用不著你現代體系來指導我,我老中醫自有分寸。那麼說回大數據,一條蛇明明不想進化成蜥蜴為何添足?

真正的老中醫都是一個人在醫館裡飽讀百年的老字號醫書,深藏功與名,絕不會在中藥里加西藥。中醫同仁們,大數據是要命的啊,這口子不——能——開(痛心疾首)。老祖宗這麼多年都沒用大數據一定是有道理的!中醫進大醫院已經是淪陷了,中醫居然用CT、MRI這種膚淺的影像學設備,簡直是恥辱!萬萬不能再妥協了!


不能。

中醫的缺陷根源於形式系統的錯誤。什麼是形式系統?語言、數理規則、邏輯,這些都是形式系統。語文、數學和邏輯學就是研究形式系統的底層學科。我們所有的其他理論和應用學科都是建立在特定的形式系統的基礎之上,包括科學技術的所有分支,包括計算機、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也是一樣的。(我是說特定的形式系統,拿語言舉例。語言里只有自然語言和計算機語言是我們平時用的。而中醫的語言部分還有其他內容,它是不通用的。這就決定了中醫與目前幾乎所有學科統統無法結合,因為大家的基礎在本質上有差異。)

也就是說:底層基礎都錯了,還想著能在上面蓋樓?

想用計算機科學來研究中醫,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中醫語義識別問題。遇到的死也過不去的問題就是中醫醫案數據標準化的問題。中醫因為形式系統有問題,它形成的數據都不可能標準化!你拿無法標準化的東西去和計算機科學結合?隨便找個碼農問問,然後就有如下情節:

中醫:我這裡有海量醫案數據,拿來做人工智慧吧,中醫藥市場那麼大,做成了保證你成巨富!

碼農:那你按這個標準化的表結構來整理數據。(發給中醫一張數據表結構清單作為案例)

中醫:這種標準化的表,做不出來耶!

碼農:那你可以滾了。

注意:答主說的結果不是計算機技術不發達造成的,而是中醫理論上就不可能通過其它手段找出路。西化派20年前就知道這條了,人家拿這個混點項目經費也就罷了,竟然還有人真的在做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救中醫的夢,真是有趣。

想和大數據、人工智慧結合,就得乖乖把「中」字去掉。


哈哈哈哈哈你讓一幫連雙盲都不敢做的巫醫直接上大數據還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啊哈哈哈哈哈哈

--------------
好像有些人覺得中醫也在做雙盲
確實有些毒理實驗啦我知道
但是巫醫們在明確的實驗結果面前停止給病人使用毒藥了么?
似乎勉強少放了點硃砂吶
可喜可賀
畢竟老祖宗的東西
怎麼能隨便改呢
想那洋人的鐵道
可是要毀我天朝龍脈的呀!


就說一個事兒。

  • 數據,是要有精度的,且得是可信的
  • 大數據,得達到一定規模

中醫們,請問:

  • 你們什麼數據是有精度的?
    • 中藥鋪子裡面,抓藥的到現在都有用手的好么?用秤的你們也注意一下,絕對有不小的誤差好么?不要以為換了g作為單位就精確了!中藥的產地不同、批次不同,你們都假定它們的有效成分是相同的么?你們甚至連有效成分是什麼都不知道!
    • 別跟我說中成藥,現在各種有名的神葯,你敢說沒兌任何西藥成分?被戳穿的多了去了!
    • 更別跟我說中藥注射液,那玩意兒的療效不知道,副作用還真是有數據支持的!
  • 你們什麼又是可信的?
    • 你怎麼統計各種藥方子?
    • 你怎麼統計有效性?
    • 中西醫結合治療的你又怎麼評估療效究竟是來自中醫還是西醫?
  • 數據真的多到了大數據的程度么?
    • 這個就不說了吧?請先去查查大數據的定義

話說中醫們要得自然科學一等獎的話,弄個大數據噱頭說不定還真!管!用!

給中醫們出個主意,真要和數據分析掛鉤?先把從黃帝內經甚至更早的典籍都拿出來分析啊,從字、詞、形容詞的詞頻算起。汗牛充棟,絕對有個幾千萬字,說不定還能發現絕代神方呢~


補充一點,題主所說的「計算機不需要知道板藍根的具體成分是什麼,當醫療記錄足夠豐富的時候,計算機可以根據這些記錄預測眼前這個咳嗽發熱的病人需不需要服用板藍根。而且數據的容錯性跟答案的準確性只跟數據容量有關,數據容量越大,容錯性就越好,準確性就越高。「其實就是FDA對不明組分藥物的要求,FDA並沒有要求必須完全搞清楚藥物的所以組分,它的要求是安全有效質量可控,也就是說,毒副作用已知,與安慰劑相比療效顯著以及批內批間差異小,工藝微小變動不影響其安全有效性。
你看,其實FDA早已提出這個概念了,有些不懂的人還抱著中藥成分複雜我們沒有辦法全部搞明白所以不能保證安全有效性,質量可控達到也有難度的說法不放。

PS:我去大致瀏覽了一下題主放的那個說是西方人正在推動中藥大數據的研究,雖然這是一篇英文文章,但是報道地是香港,主導該項目的科學家從姓名上推測也是華人,所以您說的西方人也在推動這件事好像證據不足呀。


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確實是有的放矢的

其實咱們國家在數據化醫藥方面已經有些成就了,比如藥物研發領域

之前去軍事醫學科學院開會的時候了解到,他們的計算化學(這個不算是大數據,只是說計算水平)已經到了不錯的程度,可以預估小分子藥物在體內與哪些靶點的結合,聽起來這個似乎沒啥,實際上蛋白質複雜的變構以及相互作用是個計算量和精度都極大的工作,他們的超級計算機已經可以做的不錯了(下圖舉個簡單的例子,紅黃色的分子就是這樣嵌在蛋白質里的,當然這個東西是動態的)

然而畢竟藥學還是量化的不錯的一個科學,大數據放到醫學上面還是有些難度,中國的醫學更甚

數據么,無非就是個錄入、提取和分析的過程,而中國在這兩方面都做得不太好

首先,醫療系統存在互相不兼容的問題
每家醫院都有自己的系統,這年頭醫院基本都是外包給別的公司,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做出來一個東西,質量參差不齊,更主要的是醫院和醫院之間完全沒法兼容,於是不同醫院的各個學組和科室以及之間為了互相合作,迫不得已花了很多錢重新建設技術平台,為的就是實現信息共享,然而北京幾家醫院聯合做了一個,上海幾家醫院聯合做了一個,廣州幾家醫院…………他們之間又是不兼容的,互相還向衛計委證明自己這個是最好的,要求別的醫院安裝自己的系統,美其名曰信息整合,實際上就是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blablabla……說實話衛計委也挺鬱悶的

其次,中國的病人信息存在數據化難的問題
是的沒錯,很多醫院現在實施了電子病歷,醫生們終於不用手寫紙質病歷了~~但實際應用情況如何呢?到底有多少病是真正實現電子化的呢?至少我們醫院病房給我的單子很多還都是手寫的,我還得手動錄入系統,並且還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的門診醫生實在是太忙了沒空寫病歷,我們醫院日門診量經常上萬,每天門診樓里跟難民營一樣,病人的病歷基本就化驗單和片子,然後一兩句最簡單的診斷,就完了,病歷存在嚴重的信息不足,寫病歷和讀病歷的並不是一個人,完全可能給出差別較大的結論……或許病房的醫生還稍微有點時間寫病歷……而且給出的診斷的疾病名稱還都是手打上去的,為了信息統一化難不成再做一個文字識別系統?這些都是數據錄入、提取方面的問題

同樣,分析方面也有問題
之前我們接了個課題,是個藥物經濟學的評價,需要統計一些病歷,我們把病歷都調出來一看,發現所有的數據都只能瀏覽不能提取,也就是說,一個科室5年的,幾萬的病歷,我們要一份一份的看,再一個一個的數據放到EXCEL裡面再統計,Big Data變成了Big Manual Data = = 讓我想起以前用計算機的話需要把打了孔的紙輸進電腦里,直接變成2進位語言,來操作電腦……

更重要的是,中醫遠比西醫難以量化
什麼五行、脈象、陰陽論等等……我反正是完全聽不懂,同一個脈象能有不同的解釋,總之分門別類十分複雜,這樣的數據化則是更困難的進程,不過我想至少同一種中成藥的效用是可以進行數據化並且對比評價的,也算是大數據的一個初級運用吧~我想中醫未來也應該是可以的

說了這麼多,我覺得吧,如果不是國家大BOSS狠心整改醫療系統,想要實現全國醫療大數據的普及,恐怕是挺難的一個事,當然我也希望這個技術能儘早普及,好讓病人們能更合理的用藥.

以上


大數據不是萬能的,大數據來源是數據的採集,中醫治病在於辯證,能夠做到很好的辯證的人很少,而大數據會有可能以多數覆蓋掉少數的狀況,導致出現問題。同時很多時候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癥狀,這也所謂的醫者,意也。大數據不能做到很好的對症,其另一個原因在於對於患者癥狀的採集上,很多癥狀採集是不能通過機器來進行的。至少現在很難做到。


不改變當前中醫的統計方法,再大的數據也救不了它。但採用了正確的方法,中醫也就不是中醫了。
其實剛看到這個題目我就差點笑出聲來,以前你看著一桶雜色豆子,想把它們分離出來,拿個瓢去舀,舀了幾千年,說不行分不開我們需要升級方法。你以為現在能弄到一座山那麼多雜豆,改用挖掘機就能分出來?


大數據不錯,關於中醫的數據挖掘方面論文之前瀏覽了數百篇,除了部分套用現成軟體做名醫經驗挖掘的坑爹論文,也看到許多真的研究演算法,然後進行方葯疾病療效之間聯繫的分析,可以挖掘出新的東西出來,也可以將名醫經驗給發揮。感覺這方面的確有前景。當然這種技術肯定永遠是局限,出來的結果用於學習是可以,用於實際臨床之類的話,還需要做得更深入些。你想到的用於治病的話,那肯定比較遙遠了,專家系統也是有,但技術水平如何,也沒法推廣,這種東西是無法取代醫生的啊。我覺得反而是西醫這種比較不模糊的診斷規則可以用數字化實現容易許多,當然也還是很麻煩的。

另外我覺得中醫本質也是一種大數據的「雛形」,歷代醫家通過吸收前人知識,再親自用大量臨床案例總結的一些診治規律,通過中醫理論來闡釋概括,順便把理論給發展了,你要說他們沒有雙盲不可靠,那也有點偏激啊。

看題目描述好像題主就看了本大數據時代。。。若是題主計算機專業的,可以聯繫,我是中醫學生,在做中醫病案方面的課題,如果能碰到計算機比較好的又有興趣的可以一起研究,那是再好不過了!


有可能。
其他樓講得夠充分了,那我來扔個參考文獻唄:Data Analytic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恩,搞機器學習那幫人自嘲「老中醫」,不是沒有道理的。


沒可能,中醫怕的就是大數據,除此之外,中醫還怕隨機,怕雙盲、怕對照


現代流行的大數據方法與理念不過是中醫方法的子集 當然可以逼近 轉一篇文章或許對題主有用

醫學的目的與中醫學研究(全國名老中醫專家臨床經驗高級講習班第一期

主講人 陸廣莘 根據錄音整理)


現在我們醫生也好,醫學生也好,是否都一致認為,醫學的任務就是千方百計找毛病的,醫學的發展或者水平的評價就是看它尋找疾病的能力,千方百計發現疾病的能力,確診疾病的能力。企圖通過它對疾病的認識,,從而發展相應的爭對疾病的治療方法和預防方法,來得到征服疾病和消滅疾病這個目的。近百年來,幾乎,把這個觀點成為一個至高無上的命令。我們醫生也這麼認為,病人也這麼認為。有的邊緣地區病人到大城市,找大醫院,找名醫,首先就是要企圖能夠找出毛病來。確診這個病在什麼地方。那麼這樣一個觀念,就叫疾病醫學的醫學觀。這樣一種醫學觀呢,使我們中醫在二十世紀以來,一直長期被認為是落後的,是原始的,或者是不科學的。

原來的北大校長鬍適曾經有這麼一段評述,也代表了社會一般的看法:他說西醫啊,能說清楚他得的是什麼病,雖然治不好,但是,西醫是科學的,或者說,就是治不好,也是科學的。第二句話:中醫能治好他的病,就是因為說不清楚他得的是什麼病,所以,中醫不科學。因此,二十世紀以來,曾經廣泛流傳著:「有療效也不等於科學。」那麼自從1895年,從日本引進「科學」這個概念以後。到五四運動,所謂德先生賽先生,這個「科學」這個概念在我國成為一個非常至高無上的地位,不科學就認為就是壞,就認為是落後。因此,中醫就走上了一個悲慘的命運。當時,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南京政府主持衛生工作的人員,多數是從日本回來的,根據日本的經驗,消滅漢醫,所以,他們把這個辦法拿到中國來,在1914年,把中醫排除在教育系統之外,1929年通過了廢止舊醫案,要把中醫消滅掉。這個觀念如此深入人心。因此我們就要問:到底醫學是幹什麼的?醫學是不是科學?醫學是不是必須是科學?


所以第一個問題:醫學是幹什麼的?中醫要走什麼路?醫學的目的,1993年,我們接受美國哈歇爾·森特的邀請,他們發起了一個「醫學的目的」國際研究計劃。WHO副總幹事跟他們說,你們這個課題必須邀請中國參加,因為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後來發展中國家還有智利,還有印尼也參加了,其他的都是發達國家。為什麼在90年代要討論醫學的目的呢?要討論醫學到底是幹什麼的呢?為什麼要討論這個問題呢?就因為當代世界性的醫療危機。當代世界性醫療危機表現為什麼呢?從社會上,從政府從國家上來說,或者從家庭上來說,醫療費用不斷上漲。漲到什麼程度呢?漲到93年美國的醫療費用全年是9300億美元,相當於它國民生產總值的40%。所以柯林頓上台以後,就讓他夫人來從事醫療改革。那麼為什麼醫療費用會不斷上漲呢?所以93年這樣一個國際研討計劃裡面,第一個斷言:當代世界性的醫療危機主要是由於爭對疾病的技術統治醫學的長期結果。就是說,第一個特點,是技術統治了醫學,術統治了學,」學者,術之。」學是術的本,術是學之用。而現在倒過來了,技術統治了醫學,那麼什麼樣的技術呢?是主要爭對疾病的技術,是千方百計找毛病的技術,千方百計爭服疾病和消滅疾病的技術。那麼什麼叫疾病呢?按照西醫的、西方的這個現行因果論和微觀世界本質論,要求找出病在什麼地方?什麼性質?什麼原因?就是說病因、病理、病位。他認識的方向是向後、向下、向外。就是回答,現在的過去,就是病怎麼來的?是什麼地方?這是往下走,微觀世界本質論,由器官到組織到細胞到分子,往下走,認為愈是低層次的愈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因此,現在到一個什麼情況呢?我們評全國青年的先進科技工作者,說某某某,他是碩士研究生,做到什麼水平?做到細胞水平。某某某,他是博士生,他做到分子水平。就是說分子水平比細胞水平高。這麼一個社會觀念,這麼一種科學觀。它回答的是現在的過去,它怎麼來的。那麼它找出了病因,找出了病理,找出了病位,那麼相應的去發展發明消除病因的,糾正病理的和清除病灶的治療手段。


本世紀初1901年,艾里喜發明了錐蟲紅,開始了對錐蟲病的藥物治療,一種染料,叫錐蟲紅,開創了化學療法的先驅,以後他又發明了606,914,於1908年得諾貝爾獎。但是他給我們啟發一個臨床案例,這個案例是什麼呢?他就是說,在試管里用錐蟲紅治療殺滅錐蟲的劑量需要六分之六。在動物身上,就是得錐蟲病的動物身上,只需要六分之一。在試管里,需要六分之六,在動物身上只要六分之一,那麼換一句話來說,還有六分之五從哪裡來的?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類似這樣的六分之一的案例,還有一個,就是在六十年代,在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兒科的錢潮教授。治療小孩的急性中毒性痢疾,中毒性痢疾的死亡率很高,死於高燒,DIC,休克。但是錢潮教授就用六分之一的劑量,六分之一的治療量,抗菌素,取得了一個把死亡率降低到20%以下,生存率達到80%的效果,很奇怪。為什麼只用六分之一的劑量,反而使得療效提高?全量的死亡率80%。那麼他的理論就是說,全量的治療,使得體內的細菌大量死亡,而死亡的菌體,它的細胞膜,脂多糖崩解之後成為類毒素。而大量類毒素的釋放,引起體內強烈的反應,產生高燒、休克和DIC。那麼他用的是六分之一的劑量,這個劑量僅僅是抑制細菌大量繁殖。那麼我們要問了,他最後是誰去把身體里的這些細菌把它處理掉的?那麼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最後解決問題的是身體內的修復能力,抗病能力,調節能力,健康能力。這個案例給我們怎麼一個啟示呢?就是醫學對人們的健康的貢獻度有多大呢?你做為一個醫生,治好病,你的貢獻有多大呢?大概是六分之一。如果,你要依靠身體里的自我的健康能力的話,你就要依靠他的六分之五,你的六分之一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


那麼現在,從本世紀以來,我們所搞的消除病因的治療,得出什麼結論呢?很快就出現了抗藥、耐葯。我們那時候用青黴素,5萬單位,現在一次就100萬單位。現在的抗菌素已經到頂了,到最高級的抗菌素萬古黴素,現在英國已經發現,已經出現細菌專吃萬古黴素的,以萬古黴素為生存的。美國的40%以上的結核病人是耐葯的。瘧疾呢?我們那時候有鹽喹、氯喹、巴拉喹、克氯奎,都不靈,耐葯。所以,咱們中國方面又發明了青蒿素。但是現在我可以奉告,中藥研究所的實驗室裡面已出現了抗青蒿素的瘧原蟲,不僅對青蒿素耐葯,而且對當代所有的抗瘧葯耐葯。這叫什麼?這叫多源抗藥----MD2。多源抗藥這不就天下大亂了嗎?多源抗藥這就找到了基因,找到了它細胞膜上表達的P170蛋白,可以測定。比如說,上海第一醫科大學校長是肝癌的專家,他在46例肝癌病人身上聯合化療,一組聯合化療,不是單味葯,一個療程下來,發現MD2的基因表達抗拮,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這類病人沒藥了,沒藥治了。所以,直接對抗的治療,消除病因的治療並不樂觀,到一個時期,現在可以說走到盡頭了。而且,它壞在什麼地方呢?它壞在加速病原體的變異。換一句話來說,製造新的病源體,製造新的疾病。現在愛滋病為什麼那麼難治?就是一個愛滋病病人身上,實際上有十幾個亞性,變異,很快變異。所以說人和微生物之間的鬥爭,沒有窮盡之時。相反,我們在治療廣譜抗生素引起的偽膜性腸炎,大連醫學院的康白教授把正常人的糞便稀釋後,然後灌到病人的腸子里,叫做重建正常菌群。現在廣告上的三株口服液啊,雙歧桿菌,我說哪裡來的,就從這裡來的。當然現在不是從糞便里來了,從培養基里來了。原來殺菌,現在給細菌,細菌並不是我們絕對的敵人。我們體表的細菌數比我們正常的人體細胞數還大十倍,你殺不完,永遠殺不完。可是,我們過去,中醫治療感染性疾病,在實驗室無法證明它抗菌或抗病毒的話,就說它不能殺菌或是抗病毒。明天張琪教授也要來講,張琪教授原來搞一個抗泌尿系感染的方子,實驗室不能證明它能抗菌,要槍斃,那怎麼行啊?它臨床有效啊!難道感染性疾病就是要做抗感染唯一治療嗎?那麼,後來證明,它可以降低細菌的粘附作用,它不粘附在粘膜上,引起不了感染。去年,我們召開一個全國會議,浙江報到了肺部的綠膿桿菌,他證明了它可以提高粘膜免疫的功能。所以一個感染,有細菌,有粘附作用,還有粘膜免疫。不殺菌,作用是在這兩個方面,病不是一樣好了嗎?這叫什麼,這叫生態,生態和諧,你活,讓別人也活。因此,可以說,我們現在開拓了一條自體性感染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非常廣闊的前景,中醫學在這方面大有前途。


我們解放初治乙腦,現在治流行性出血熱,過去我們治肝炎,再早我們治天花、麻疹。誰動用抗病毒藥物了?所以我記得,我87年在國外去治愛滋病。對方的首席給我們出了難題,出了兩個問題,第一,你們中國有愛滋病嗎?你們見過愛滋病嗎?第二,你們帶來了那麼多中藥,中國抗愛滋病你們有試驗嗎?我想這個玩意兒,對方挑戰了,啊,不是我們要去的,是你們邀請的,你們的總統找到了趙紫陽和鄧小平,說你們那麼多愛滋病病人,你們治不起,因為ADT每人每年1萬美元。那我們派誰啊?我們派西醫?我們沒有ADT,ADT的生產WHO需要登記,每年的生產量就是5000份,當然派中醫了!好啊,這個傢伙!其實我們在大使館見面時,你可以私下跟我們談啊,現在就要跟我們叫陣了,我跟旁邊的翻譯說,今天這一仗我們好好打!這是看不起中醫啊,不僅是中國看不起中醫,外國也看不起中醫!他是英國皇家協會會員,英國留學的。所以我說,我們中國當時中國人還沒有愛滋病,當時有一例愛滋病人是美籍阿根廷人,在中國來旅遊,得了肺炎,最後死於協和,屍剖證明他是愛滋病,我們小組的這幾位專家,都沒去看過這病人,換句話說,我們沒有見過愛滋病。但是,他的前台詞有一句話,前台詞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經歷過的病你也許能治,你根本沒見過這個病,你怎麼能治好?!是吧?所以這句話我必須向他解釋,雖然我們沒經歷過這樣的病,但是,中醫不僅僅是一門經驗醫學,它是一門理論醫學,依靠中醫的理論,可以回答西醫的問題。比如說,過去,有沒有放射病啊?過去有沒有微波病啊?我們傷寒論內經裡邊有沒有關於放射病和愛滋病的描述?沒有。但是,我們可以回答它。因為,中醫並不是根據疾病來治療的。第二,既然中國沒有愛滋病,中國絕不允許進口愛滋病病毒做抗病毒實驗,沒這麼傻。而且,是不是病毒性疾病必須用抗病毒治療是唯一的治療才是最好的治療?不見得!就是我剛才說的,抗菌治療,抗病毒治療會加速病原體變異。在變異的過程當中出現了所謂的耐葯。那麼西藥由於這樣耐葯的結果,研製費用就越來越大。


那麼我們問,中藥幾千年來,為什麼一直有用?沒有象西藥這一百多年來狗熊掰棒子一樣,淘汰得那麼快,是不是中藥就天生的不會耐葯啊?不見得!我在58年,我們醫院做過黃連素實驗,我們當時人民醫院的細菌實驗室在全國是第一流的,一年之內,耐葯菌株78%出來了。所以,現在黃連素是三線藥物,我們一線不用,二線不用,三線偶爾突擊,有效,馬上就撤回來。為什麼?防止它耐葯。但是在60年代初,四川醫學院就做了工作,黃連比黃連素強,就不容易產生耐葯。因為黃連素是抑制細菌代謝的某一個渠道,黃連可以抑制四個渠道,所以黃連比黃連素強,黃連解毒湯比黃連強。復方比單味葯強,最好的是什麼?最好是辯證論治。辨證論治好於復方,復方好於單味葯,單味葯好於單體。60年代初這麼一個研究結果,應該把它放大,這是個典型。為什麼?因為61年,我們全國的第一屆的藥理學會用對抗疾病的治療療效觀來篩選中藥,各大醫學院校匯總,介紹經驗,結果結論是什麼呢?絕大部分的中藥是陰性結果,陰性結果也者,就是無效。少量有效的藥物,比如說能降點血壓的,能降點血糖的,能夠抗菌的,能抗點病毒的,但是,比同類的西藥,大大的不如,你這個降血糖的中藥不如胰導素,你這個降血壓的中藥不如一瓶掛液。從第一屆藥理學會61年一開了以後,中醫工作就大滑坡。但是,臨床有效啊,這樣一個教訓。


我們在70年代,全國開展了老慢支的研究,老人家不是容易得老慢支嗎?在老慢支的研究的過程中間,那些老中醫全部打入牛棚里去了。因為解放前不是說,「家無三擔銅,不能學郎中」嗎?那麼不是地主則富農,所以參與研究的人,從什麼出發呢?從老慢支四個字出發:咳、喘、痰、炎,止咳定喘化痰消炎,搞了個十八般武器,就是十八味草藥-----單味葯,現在還有嗎?沒了,經不起時間和實踐的考驗。好了,這是第二個案例,也是全國的。所以現在,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96年管理局召開一個會,我被評為國家管理局的專家諮詢會委員,我就說現在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研究葯,什麼叫一類葯啊?成分清楚的單體。單體啊,一類葯。什麼叫二類葯啊?單位葯。復方?是三類葯,辯證論治,是四類葯。那麼這麼一種研究的指揮棒,能讓中醫重視辨證論治嗎?啊?所以,結果我們招來的標,我們科研成果評審,某一個病,什麼一張方子的臨床療效實驗觀察,好了,最近管理局制定一個文件,今後這樣的標書不收了,一個病,一張方子,證有嗎?沒了。所以我那天在廣州講了,現在中藥西化的特徵是什麼呢?一病一方,一病一葯,一病一單體,不用辨證了,沒了證的內容,這是第一個。消除病因的治療現狀是如此,我們再回答,前年衛生部審標,我參加評標,結果有好幾個單位投標,投標什麼?投標研究中藥的方法來解決MD2的問題,解決多源抗藥的問題,我說好!這是有種!中醫就是要回答西醫解決不了的基本問題,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糾正病理。血脂高,降血脂,血糖高,降血糖,血壓高,降血壓,出血的止血,支氣管痙攣就擴張,高凝狀態有20種抗凝葯。結果如何呢?結果現在,在70年代已經發現,不管什麼樣的降壓藥,不管利尿性的降壓藥,擴血管的降壓藥,什麼什麼的降壓藥,降壓藥應用了以後,血內的腎素和血管緊張素活性增高了。這什麼含義啊?意味著身體內升高血壓的機制被動員起來了。利血平現在用嗎?很快被淘汰了。10年前,鈣通道阻滯劑在實驗室里非常漂亮,它能阻滯鈣進入心肌細胞,進入平滑肌細胞,因而它能夠降血壓,能擴張血管,能解決心率失常問題,因此心肌梗塞之後認為,心率失常可以導致死亡,因而產生了一個實驗,叫CST實驗,叫心率失常控制實驗。結果用了十年以後,回過頭來一看,用這個鈣通道阻滯劑的病人,隨著他持續時間和用量,與病殘率和病死率正相關。正相關什麼意思?用的時間越長,死亡率越高。


所以,現在出現了一個叫循證醫學的概念。今年在廣州開過一個會,在北京我們醫院也開過一次,華西醫科大學。西醫方面呢?在上海也開過一次,請了朝陽的胡達怡去講的。為什麼都心血管的專家來講呢?就是從心血管這個方面發現這個問題的。因此,循證醫學要求什麼?要求治療終點,要求預後判斷。就是說,用了葯以後三年五年以後不發病,而不是說,當時怎麼怎麼好。現在因此,降血壓的治療不是把降血壓做為療效標準,而是看用了降血壓葯之後,他心血管事件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是降低了,還是增加了?那麼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呢?問題就是受體超敏。受體阻滯劑的應用,原來細胞上一個受體,一組阻滯應用以後,它就變兩個了,加量,加量變四個了,一減葯,就反跳。這就造成兩個現象,一個呢,吃上了還戒不了, 一減葯就反跳,貼上膏藥了。第二個,慢性病複發增加了。誰有利呢?藥廠老闆有利,象這個高血壓你降壓藥就要一輩子吃下去。血糖高,降血糖的葯你要一輩子吃下去。有完沒完呢?我說,即使有效,也是傀儡政權,也是藥物維持的。最近,有提到&<&<辯與不辯&>&>這篇文章, &<&<辯與不辯&>&>這篇文章裡面舉了兩個案例,裡面說中醫應該在哪方面應該起點作用?一個案例是激素的副作用。用仙靈脾可以一定程度上改變或者降低激素的副作用,就說外源性激素的抑制作用,你外來的激素量越大,持續時間越長,身體產生這個激素的能力就越下降,結構萎縮。比如現在時髦的胸腺素、或者說干擾素,外源性的東西進去的越多,身體反而不產生了。這相當於帝國主義的商品傾銷,美國的麵粉啊,紗布啊,棉紗進來了,榮老闆就關門了,榮老闆誰啊?榮毅仁,民族資本家就跨台了,這是葯的問題嗎?這不是,這是醫學思想的問題。能怪葯嗎?


第三,清除病灶,清除病灶要求長驅直入,直接爭對靶點,長驅直入的結果帶來了體內化學污染,帶來了體內的抗源負荷過重。抗源負荷過重使得免疫應答引起錯誤,免疫超敏,自身免疫力和免疫缺陷病大量增加。象現在什麼皮肌炎啊,紅斑狼瘡啊,腎炎啊,肝炎啊,心肌炎啊,類風濕啊,等等,那不都是自身免疫力嗎,什麼叫自身免疫力啊?自身免疫力就是文革期間,這派打那派,自己人打自己人。所以,疾病醫學,直接補充和對抗的療法,並不象我們有些人看起來那麼先進,那麼神聖。


實際上,這個問題的發現,不是從我們醫學界發現的,首先從農學界發現的。1962年,有一個女科學家叫卡遜,寫了本書叫&<&<寂靜的春天&>&>,春天應該草木繁榮啊?好了,寂靜的春天,草木長不起來了,什麼原因啊?農藥,化肥。農藥的直接對抗,化肥的直接補充。化肥好不好啊?我是幹校的,30年前我在幹校,69年9月12日到幹校報到,江西幹校,讓我管試驗田,那個試驗田號稱「噸半」,品種號稱叫「東方紅」。畝產噸半是一畝可以產三千斤的,桿兒比我還要高,使勁兒施肥啊。有用嗎?沒用,這個是不計成本,是不是你給的越多就越好啊?不是的,給得越多越壞!所以現在我們就要吃綠色植物了,買的蔬菜希望不要有農藥了,不要有化肥了。現在已經臭名遠揚了,62年發表這本書以後,過10年,禁用DDT了,但是,到今天為止,遼寧的,瀋陽的哺乳婦女,乳汁里還有DDT的成份。所以,在化學層次上,在分子層次上,理解醫學現象的這樣一種「先進」的觀點-------問號!成為一個大問號!好象把生命現象用化學的東西說明這就是先進的,這違反進化論!降低到35億年以前的歷史來說明問題。化學界承認,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根本性,化學界合成的化合物現在有10萬種對人類有危害。共性的危害有兩個:第一個,我們身體外周的白細胞數,我們學醫的時候是8000-12000,正常值,現在變成6000-8000了,你說減了多少?減了三分之一到一半。第二個,男性的精子數這100年來降低了一半,日本發現了,丹麥發現了,我們中國也發現了。中國現在8對夫婦中間可能就有一對不能生育。這是什麼意思?第一,我們的國防軍不行了。第二,我們繁衍種族的能力不行了。所以化學界,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提出了一個「綠色化學」的概念,跟綠色植物一樣,綠色,或者叫環境友好化學。環境跟我們人類要友好,而現在的環境已經不得了了!兩個多月以前,北大邀請了一個藥理學家,專門做了個報告,叫組合化學,研究組合了,不是研究往下分了!中藥研究是裡頭遭罪最深的,為什麼?你中醫能治好病,但你中醫理論不科學,所以中醫能治好病呢,就歸結到葯的物質技術上去了。在葯上做文章了,在葯上做文章,那過去生物鹼能找出來的,好,有效,生物鹼找不出來的認為是無效。臨床有效,實驗室無效。你治療有效,但實驗室不能抗菌啊,無效。這個過程痛苦啊,多痛苦啊!做為一個中醫工作者,他治好了病,實驗室說無效,我臨床明明有效。現在,中藥又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去年12月在海南召開了一個GAT會, GAT這個詞是歐洲提出來的,就是植物葯和藥用動物葯的質量標準問題,起草者是中國藥科大學的教授楊炎,說少則二三年,多則四五年,中藥這個名詞將不用了,要改成天然藥物。不知道在座的這些同道們對此如何感想?中藥能降低到天然藥物這麼一個水平來看待嗎?日本人在研究中藥的時候,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前體藥物」。中醫早就有這個詞,什麼詞呢?說「人蔘能補氣,然而人蔘不是氣;熟地能滋陰,然而熟地不是陰。」對吧?這個是中醫的一個常識嘛!可西醫界的觀點不是這樣的,我進去的激素就是激素,抗體就是抗體。那麼人蔘應該是一個前體,實際上這個概念我們在60年代初,我的一個老師已經提到這麼一個問題,他59年跟我學中醫,然後62前跟我們開高級課,他說中醫為什麼六味丸、八味丸、麥味地黃啊什麼的用的那麼多,用得那麼廣泛,他說了裡邊其中一個葯,山藥,叫做薯蕷丸,薯蕷丸的薯蕷不就山藥嘛,化學結構什麼呢?%¥##(專有名詞)它在身體里可以變成什麼呢?可以變成X酮、鎬酮、膽固醇,它是個原料。這有什麼好處呢?就意味著允許身體內給予加工,給予自組織,而不是你給我什麼就什麼了。前體,是尊重了身體里的自組織能力,不是包辦代替,包辦代替叫做代化,「化不可代」。因此,8月28日,有一個會,叫21世紀中醫的學術發展的研討會上,我做了個發言:我說什麼叫發展?發展,是一個自組織演化的前進上升運動。發展不是別人給你封的,也不是別人給你加的,也不是別人給你包裝的,而是自組織演化的前進上升運動。那麼醫學的現代化發展應該怎麼看?我說,應該是醫學本質功能的前進上升運動。

現在,有四個現象可以供我們參考:

第一個,就是化學觀點的醫學觀上升到生命層次的醫學觀。我在做報告的時候我們葯監局的副局長在,仁德全同志,他是負責搞中藥的。我們中醫管理局的兩位副局長也在,衛生部長張文康同志也在,我談的第一個觀點。就是說從化學層次來說明生命現象這個認為是先進的,不對。化學層次必須上升到生命層次。因為,化學物質對生命的自組織功能和自調節功能的損害在20世紀就大大地暴露了,就我前面所說的,都是化學物質已對生命的自組織功能和自我調節功能的損害。化學界已經有了綠色化學和環境友好化學的概念,已經在發展組合化學了,我們醫學界還在走它那個(老路),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現象:生物醫學向人類醫學的轉變。這個命題是1977年恩格爾提出來的,恩格爾當年的原話是這樣:現在統治西方醫學的模型,是生物醫學模型,這個模型今天已成為文化上的至上命令,或者說它已經取得了教條地位。它認為:一切疾病的疾病現象都必須要用物理化學原理解釋。任何不能用這個物理化學解釋的,要從疾病範疇中開除出去,它對於敢於提出生物醫學疾病模型的終極真理提出挑戰,提出疑問的,敢於提出更有用的模型的人,視為異端。那麼這篇文章出來以後,我們在廣州開會,我們醫學界廣泛接受。所以我們大家現在廣泛宣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但是,心理、社會因素只有人類才有,所以我說,嚴格的說,應該說要生物醫學上升到人類醫學的模式去理解才行。


第三,要由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轉化。剛才說了,我們93年醫學的目的的國際研究計劃裡邊尖銳的提出了當代世界性的醫療危機,主要是由於爭對疾病的技術統治醫學的長期結果。因此,96年WHO有一篇報告,叫《迎接21世紀的挑戰》,公然亮出這種觀點,21世紀的醫學不能繼續以疾病為研究領域了,應該以人群和人類的健康為主要研究方向。不知道在座的同志能不能扭得過來啊!我們好象老是就認為,醫學的任務就是治病,醫學就是找毛病,醫學的實踐就是治病,我看這需要思想上有一個解放,不是因為洋人這樣說了我們就這樣,而是因為我們要從中醫自身本質來回顧這個問題。那麼,剛才說的恩格爾所說的「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它實際上還是疾病醫學模式,它實際上回答的是疾病的原因不僅有物理的原因、化學的原因、還有心理的原因、還有社會的原因,如此而已。它是個疾病模型,它沒有超出這個框架。所以說,我們面臨的21世紀沒有幾個月了,我們思想的轉變是相當深刻,由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的轉化。


第四,對抗醫學向生態醫學的轉變。1976年,WHO第一次召開討論傳統醫學在衛生保健中的貢獻問題,那個時候我們文化大革命還沒有完全結束。那麼WHO考慮到世界各國的衛生保健事業,光用西醫解決不了了,而且費用越來越貴,很多發展國家享受不了這種高技術的治療,而且很多發展中國家基本上實際上主要依靠當地的傳統醫學。這個後來國內翻譯有一本書,裡面的評價很好,這裡我就不說了,很好,有進步。對於蘇聯東歐的情況如何,對於北美如何,對於拉丁美洲如何,對歐洲如何,對非洲怎麼樣?都具有分析,都有了解。有的地方是非常精闢,譬如說,反對僅僅把傳統醫學歸結為藥學的理解,就是「廢醫存葯」,這個外國也有,不僅是中國有。它物質論嘛,你治好病,這是葯的作用,就在葯裡面作文章。可是,用你的觀點找出來的葯,不靈!那麼當時,對傳統醫學的定義,傳統醫學這個詞兒,是非常模糊的,無法下定義,只能說是不是什麼的什麼。怎麼下傳統醫學定義呢?就是說,現代醫學、西方醫學、科學醫學、實驗醫學,或者說對抗療法,這個出現以前就一直存在了的古老的,具有文化地域特點的治療手段。西方醫學的特點就是對抗療法,血壓高就降血壓,發燒就退燒,出血就止血。那麼真正造成革命的問題,我剛才說了,衝擊波,是60年代初農藥和化肥。因為在人身的應用時間又短,又是個體,他死了也不知道。可是農業是大面積的使用啊!幾年下來一看就不得了啊!這個人們就驚呼了!這個農藥的危害,化肥的危害。最後就發現,中國人用有機化肥,哈,這個還很棒,土壤也不硬結,然後呢,莊稼也好,種的瓜呢也甜。現在,那化肥催出來的玩意兒,西瓜雖然又大,可是沒味道,變了,我們現在吃的那個填的那個雞,就不好吃了。要吃那種野食的那種雞了,到上海去,他們說,要吃那種吃野食的雞。農藥化肥對醫藥界的衝擊,從理論上加以樹立,然後從觀念上加以改變。那麼這四個轉變提出來供同志們參考。我相信,不是一二十年,二三十年,就能徹底改變的,因為習慣勢力總是滯後的。那麼,剛才《辨與不辨》這篇文章裡面舉了兩個,一個是中藥能不能幫助解決減輕激素的副作用。第二個呢,解決帕金森。治療帕金森是用受體阻滯劑,越治後來病就越嚴重了,實際上是受體超敏。所以,中醫必然也在自覺不自覺的解決西醫解決不了的難題的時候,也在回答著這類問題。


那麼醫學到底是幹什麼的?我想,我們能不能今天這樣看,用積極的觀點看,醫學它的本質功能是努力發現和發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醫學應該努力成為對人的自我健康能力發展服務的這門學問。人們說,對人類健康服務,但你這個為人類健康服務是空洞的,你怎麼為健康服務?啊?你給了維生素了,你給了氨基酸了,就健康服務了?你必須發現和發展他內部自身的自我健康能力。這個概念啊它的前身叫「自我痊癒能力」,「自我痊癒能力」是在93年美國邀請我講學的題目,就是說做手術後以後,傷口縫合,看它傷口癒合的情況怎麼樣,縫只是創造條件,真正長好是它自己的。傷口癒合好,是因為他年青,因為他體格好,因為他修復能力強。如果一個人很衰老,營養不良,病了,他傷口就不怎麼癒合,這是個痊癒能力。好,有病的時候,人有痊癒能力,那沒病的時候呢?有維持機體健康的能力啊!天氣有變化了,外面有感染了,有污染了,很多人都是沒有病嘛,所以,原則上說,生理學的主題,就是穩態和適應是如何實現的。


1970年的時候,西德有兩個科學家,在《未來學》的一篇著作裡頭,預測2000年就是當時三十年後醫學的發展,他指出來,醫學的發展要具有質的飛躍,它的標誌是什麼呢?標誌就是對於調節機制和防禦機制的活動原則。請注意,僅僅是活動原則,因為細節是無法窮盡的。但是你得重視,你得重視人體里的穩態調節,重視抗病反應機制,防衛反應機制。20世紀給我們的教訓,從農藥化肥出來以後,直接對抗、直接補充。直接對抗、直接補充是在物理化學的原理上建立起來的,而忽視了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本質從貝他洛非對生命的本質下了個定義:生命的本質在於生命物質過程的自組織性和它的自我調節性。這是現代語言,中醫怎麼說,自組織性中醫叫「氣化」,自我調節中醫叫「神機」,《六微旨大論》裡面不是說「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嘛。無器不有指什麼?世界觀啊!沒有一個器沒有的,這不是世界觀嗎?所以說中醫的世界機是有機論的世界觀,是生命的世界觀,每一個個體都是升降出入的主體性開放系統。因此,「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所以「氣者,生化之宇」,是生生化化的一個容器。「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氣止則化絕,神去則機息」(《五常致大論》)。我們到八寶山告別,跟誰告別?跟遺體告別。為什麼?死了。死了怎麼解釋的?人活了100歲,活到120歲,人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最後剩下什麼?剩下形,形骸獨具,完了。形體在不在?在,還擺在那兒。也許蓋上黨旗了,灑了很多花,他沒法跟我說話了,我們跟他告別是跟遺體告別啊。所以,真正的生命是氣和神,是氣化和神機,是氣化的自組織,是神機的自調節。什麼是自組織?魯迅先生說,他好象頭老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怎麼進來是草,出來是奶呢?由草變成奶是一個自組織過程吧!對不對?是這條牛的貢獻對吧?吃進來是草,擠出來是奶。自組織,是自組織!不是別人給的組織!自調節,是對內穩態的調節和對外適應的調節。


我們中醫的發展史上,就是一開始,就受到疾病醫學的衝擊。我們從中西匯通開始,到衷中參西,到中醫科學化,中醫現代化。總的說來,向疾病醫學學習。說中醫保守,我不承認。我有三個數據,說明中醫不保守。第一個,我的老師的老師都學西醫的,我的老師章次公先生是衛生部中醫顧問,他在上海開業的時候,請西醫大夫來教聽診,教叩診,這是一個學者的風度。所以說,中醫界的老中青都在學西醫,而西醫有幾個人來學中醫的?不是毛主席強調西醫學習中醫,有多少人啦?當年,動員西醫學習中醫的前提,就社論上說關鍵在於西醫學習中醫,前面的前提沒了,後來就誤導了,就是說中醫的發展,中醫的振興,中醫的繼承都是關鍵在於西醫學習中醫--------錯了!毛主席原話不是這樣的,毛主席的原話是什麼呢?解放初,我們這裡當年都經歷過中醫進修學校。什麼叫中醫進修學校?進修什麼?不是進修中醫,學西醫!中醫進修學校是學西醫的!學了1年多西醫後,回去以後變教材了,這教材裡邊還不都西醫的東西嗎?所以,中醫學西醫不用動員,不用提倡,實際上中醫界是開放的,是在努力學習的。毛主席說的什麼?中醫在野,西醫在朝。西醫不懂中醫,不了解中醫,輕視歧視中醫。所以現在關鍵不是中醫學習西醫,而是西醫學習中醫。這個弊病是這樣來的!所以後來把希望都寄托在他們身上了,中醫沒事了,不關中醫的事了,中醫繳槍不殺!

本文內容由 知恩 提供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知恩 2007/7/3 16:28

作者: 無智亦無得

時間: 2007/3/23 12:09

=====================================

個人以為,這篇文章是每個學醫的人必須拜讀的一篇大作。我說的是學醫,不僅是學中醫。如果在學醫前連醫學的目的我們都不清楚,那我們是在幹什麼?我們學的是醫嗎?


雖然有一些醫生很優秀,沒有讀過這篇文章,但我想他們對本文所提出的理念應該早已亂熟於心。


希望大家轉貼。


知恩註:無智亦無得先生原帖5樓提供書稿附件下載,先生的整理工作很辛苦,向先生致敬!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46434

知恩 2007/7/3 16:24

醫學的目的與中醫學術研究三


他說,西醫大夫請你會診,你必須要知道西醫大夫診斷的這個病是什麼,對吧?西醫對這個診斷和指標的意思你要知道,要「心知其意」。第二句話叫「不為所囿」,不能被它所束縛。我說,這句話對我來說是一輩子受用,因為什麼呢?他找你想解決問題,你也是思路跟他一樣的,我還是剛畢業,對不對?我初出茅廬的西醫,還不如他呢!你幫他個什麼忙?要幫忙就拿我中醫的玩意兒來幫忙。


我在86年做了個報告提到,當前中醫界的使命是什麼呢?我們各個醫院,老中青,都在和現代結合,但是現在的檢測手段有哪些東西能納入到你辨證診斷裡頭呢?白細胞2萬,你說是屬於熱還是屬於寒?轉氨酶高800和轉氨酶200你用藥有什麼區別?糖尿病的指標高或低,你用藥是不是有上中下區分?根本不是那麼回事,跟這沒關係!那麼,換一句話說,到今天為止,經過100多來年中醫學西醫過程中間,把這些指標也學來了,但是只能是在辨證論治的外頭,做為治療前後的參考指標。為什麼叫參考指標?比如說皮下出血性紫癜,出血,我們中醫認為是脾不統血,我吃藥以後,不出血了,可是一查,血小板長得不多,好象沒有長到5萬以上,西醫說沒效,我說有效,病人說有效。這個怎麼弄呢?我做實驗,實驗觀察在電子顯微鏡下,血小板的偽足正常,脾虛的這個偽足搭橋搭不上,健脾葯一用以後,偽足就正常化了,它們之間能發揮它們之間的本質共同作用了,這是我們有證據的。這個脾虛的題目呢,我們是後來者居上,全國廣州啊,我們北京中醫院啊,成都都做,我們走在後頭,但是我們走的另外一條路,他們走的是胃這條路,就是胃主降,腐熟水谷啊,我們走的是脾,運化津液,化生氣血,灌溉臟腑,助陽升清,從而表現為,脾主四肢,脾主肌肉,脾主統血啊等等,後來我們發現四君子湯這類東西,脾虛的時候腸胃絨毛的尖端脫落,影響它的吸收,結果用健脾葯以後呢,長起來了,長好了。這個工作被大連應用了,大連的康白教授他們就搞了個雙歧桿菌,雙歧桿菌用進去以後長好了,可再用又下來了,可健脾葯一用,就變得長期穩定了。所以我說,中西醫結合,這個倒是有點中西醫結合的味道。


西醫的直接補充,直接對抗有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但是認為它一統天下,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它向這個方向多走半步,它就謬誤了。那麼中醫有沒有呢?中醫有沒有這個歷史呢?有啊!所以我在北醫講課的時候,人家說:虛者補之,盛者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中醫的治療原則,對不對?他們說對,我說不對!我是中醫研究班長,我說不對,不是我說的不對,是黃帝說的。呵呵!你們原文看看,&<&<病機十九條&>&>裡面有,「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對嗎?他們說對,我說不對!因為這是違反了正為本,邪為標嘛。對不對?不得虛,則邪不能傷人嘛。第二句話,經言:盛者瀉之,虛則補之,請注意它上面寫得有兩個字,「經言」。這個「經言」這兩個字,絕不是黃帝和歧伯對話的這個經。是他們以前學派的觀點,或者我們假定是扁鵲學派的觀點,這個是對抗療法,盛者瀉之,虛者補之,黃帝說,「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這是第一個,所以十九病機下面就展開了。第二個&<&<至真要大論&>&>裡面還有一段。「論言治寒以熱,治熱以寒,而方士不能廢繩墨而更其道也。」我問我們研究生,這段話對嗎?他們說對!我說錯了!指出錯的不是我,是黃帝,黃帝說:「有病熱者寒之而熱,,有病寒者熱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復起。」 (《至真要大論》)老毛病沒去,新毛病又起來了!黃帝說得很漂亮,「因葯病生」,「因葯病生」是什麼?是藥物給的!所以對抗療法的教訓在《至真要大論》里早就有了。怎麼總結?總結說:「初工凶凶,以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移精變氣論》)是誰的責任啊?初工。對不對?是醫生的責任。醫生的責任在什麼地方呢?「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湯液醪醴論》)病人是本,醫工是標。治療手段是什麼呢?是標,病人的本------主要矛盾是什麼呢,正邪相爭嘛。是正為本,邪為標,你現在抓住了邪,我使勁攻,初工凶凶,以為可攻,你沒有抓住證,你沒有把證作為你的本,作為你的依靠對象,結果你治了半天,怎麼樣?邪氣不服。去年在大連開會,去參觀了旅順,日俄戰爭的地方,我非常感慨,這段歷史有如我們的抗菌葯跟細菌在我們人體里打仗一樣,我發現細菌了,我用抗生素打,腦子裡沒有人,戰場在哪兒?在人身上,倒霉的是誰?人。旅順這仗倒霉的不是我們中國嗎?所以中醫反對關門打狗,對外感性的疾病採取「給予出路的政策」,這文化大革命後期提出來的,「給出路的政策」。解放初期,麻疹性肺炎,麻疹性肺炎後來免疫學家描述它,就是肺泡裡面有許多巨細胞,叫巨細胞肺,那時候沒有電子顯微鏡,只知道裡面有個胞體,實際上是病毒,定義為免疫缺陷,相當於現在愛滋病的免疫缺陷,祝教授他們用抗菌素治療,無效,死亡率很高,請中醫,中醫怎麼辦呢?升麻葛根湯,透發,一透發疹子出來了,好了。這個透發就很有道理,用透發的治療可以治病毒,可以治關節炎,可以治自身免疫病,是吧?可以治蕁麻疹,對不對?這是個免疫系統的問題,我87年在國外治愛滋病的時候,我非常欣賞天津的二醫院,有個女的,她就用升麻葛根湯來治療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有道理,有啟發。所以,表證在中醫是個大內容,太陽篇是那麼多內容啊!那麼,我剛才說了,皮膚類似於胸腺的功能,它皮下廣泛分布著狼瘡細胞,現在知道狼瘡細胞是免疫抗原提升細胞,這裡面奧秘深的我就不說了,時間來不及了。你不殺菌?對,我就是不殺菌,用透發的方法。


蒲輔周蒲老,今年他百歲時候,人家總結了很多,我說蒲老啊,一輩子兩大戰役,第一戰役是成都,治腺病毒肺炎,第二戰役是北京,治腦炎。他擅用的是《寒溫條辨》里的升降散,升降散變方有15個,他用升降散治療病毒性感染,效果很好,一般的感冒效果很好。最近一個案例,86歲,我的老朋友了,他五十年代就找我看病,他是一個醫學編輯,跟醫學院是非常熟。一天來了電話:陸大夫啊,我不行啦!我手麻,嘴麻,臉麻。他知道,是中風先兆,這種病人往急診室一送,到那兒,我看就完了。怎麼?這救護車一來,這急診室環境,急診室那個架勢啊,病人一緊張,這扣越扣越緊,就完了。我說你別動,讓保姆過來,接我的電話,我開個方子,什麼葯?僵蠶、蟬衣、葛根、赤芍、大黃、甘草6味葯,快去買。哎――,過兩天,來電話了:哎呀!陸大夫啊,他知道這是中風先兆啊,這種病人,所以說升降散還可以治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可以降血脂,這是絡病嘛。李時珍也談到絡病,葉天士也談到絡病,所以說,外科方子可以用到內科,內科的方子可以用到外科,是吧?外感病方子可以用到內傷病,這就需要你融會貫通了。所以你鑽進去以後,你就會覺得非常有味道。


昨天晚上,要我在開講習班前寫兩句話,有些老大夫就寫了,我想了想,我說寫兩句話,第一句話,是我老師臨終前的遺囑,「欲求融和,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次公先生五九年去逝的,也是朱良春的老師,「欲求融合」,因為這個經歷一個世紀了,我們的任務是融合,對不對?無論中醫現代化也好,中西結合也好,中西匯通也好,都是要融合,現代的科學,西方的這個,要求融合,你必須先求你的卓然自立。「求我之卓然自立」,你有東西,你就吸收得快。現在我們的任務,就是在於我們不能有效的吸收利用西方科學技術。可以插一句話,國家去年從5000萬開始啟動中醫的課題,清華北大有很大的積極性,我今年10月份在清華講課,好多教授在聽課,聽完話又請我座談,座談後又請我吃飯。他們正好是清華的校慶,要跟我們合作。可惜,去年我們中醫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課題沒有一個中標,沒有中標,就是課題你形成不了重大課題。我們的學科領導人他不是中醫的思路,這是很可悲的。他們知道內幕消息,開始5000萬,明年就1億,近兩年就2億,滾動式的,現在啟動不了,這是我們中醫界可悲的事情。所以從大體來說,現在看來,中醫馬上要恢復元氣,還需要很大的過程,為什麼衛生部90年代的三大方針,重點一個農村,一個預防,一個是繼續振興中醫藥,對吧?衛生部方面是這樣要求,90年代貫徹始終的繼續振興中醫中藥,因此,為什麼那些老一輩的中醫,我們這些中醫都學過西醫的!你看看鄧老的實驗,朱良春的,焦樹德的,這些都有現代實驗啦,他不排斥!但他有賴於我們中醫的自身水平-------科研水平,教學水平,醫療水平。


那麼很重要的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叫做「知病知不病。」《方盛衰論》裡面有段話:「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紀,診道乃具。」這段話非常重要,沒人注意這個問題。知丑知善,辨證裡頭的「知丑知善」,是什麼?從致病作用中去發現它可被利用的治療作用,就是化害為利化毒為葯的醫藥,催吐葯發現了,可以用作袪痰劑,是不是?更重要的是「知病知不病」,這句話非常重要,知病知不病就是通過臨床表現,通過病態的表現,要發現它背後的生理功能。請注意,這個話呢,我是學的西醫的話,阿根廷的一個內分泌醫學家發現的,甲狀腺的功能你知道嗎?平時不知道,甲亢了才知道。脾臟的功能原來知道嗎?我們學醫的時候不知道,認為脾臟拿掉就行了,後來拿掉以後發現免疫功能下降,自身免疫病增多了。胸腺的功能知道嗎?都不知道。就是當它病態的情況下,才能發現它背後隱藏的生理功能。好了,「知病知不病」,中醫老早就有一個斷語,我們在研究脾虛的時候,脾之善惡能知乎?它說,「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所以我在總結脾的這個問題時,脾虛的時候,才能顯示出脾的正常功能,在病態的條件下你才能知道它隱藏的生理功能。這是第二個。


第三個,就是說,「當其位則正」,你的臟腑,陰陽,氣血,當它的功能位置正常時則正,「非其位則邪,邪則變甚,正則危」。危所以善者不可得見,亢盡勝,則二者可見。我們現在看見了這個東西,比如說我今天呼吸吐痰,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呼吸道的清除能力這個不足,對不對?那麼你應該怎麼辦?止咳行不行?錯了!要幫助他咳嗽,是吧?好,接下來這個概念,就是說我們所見到的臨床現象,實際上都是人體為了保衛自己功能目的性行為,或者說都是主體性的抗病反應,不能都看成是打擊的對象,見血壓高就降血壓,見血糖高就降血糖。為什麼降壓藥反而使得身體內的升壓機制被動員起來了?所以我在文化大革命前就提出了,血糖和血壓不能做為我們打擊的對象,文化大革命時給我貼大字報,但是,現在越來越證明我的觀點是對的。為什麼血壓高?身體為什麼要維持一定血壓?身體為什麼要維持一定血糖水平?重要器官要得到必要的血液供應才能維持它的活動,而大腦是最最要緊的,因此,升高血壓它的目的,它的功能目的性行為目的性特徵是什麼呢?就是解決重要器官要得到必要的血液供應,如果你改善了這個,它就不需要升高血壓,就象一個高層建築,最高層是司令部,司令部它要水,要熱,他的秘書就給鍋爐房打電話了,鍋爐房怎麼辦?鍋爐房就加壓啊!對不對?加壓加到上面滿足了,秘書不打電話了,如果加壓加到還不滿足,電話老打啊!電話在打就是腎素血管緊張素在提高。

高血糖和高血壓的關係,我的老伴,早上一起來血壓高,180/110,我說你別著急,你先吃飯,吃完飯以後150/90,我告訴你,老年人,肝病的,上午9、10點鐘,下午3、4點鐘,給他含塊硬糖,這個時候出現低血糖,就會升高血壓。低血糖的癥狀實際上是升高血壓的癥狀,大家知道,心慌、手顫、出汗、嘴麻,是吧?這個是什麼?這個是腎上腺系統的動員,在升高血糖的同時升高血壓。這個我從哪裡來的?從急診室碰到一個胰島細胞瘤,胰島細胞瘤一進來,打呼嚕,一量血壓,嗚----高的不得了,然後使勁降血壓,根本不是!是低血糖所引起的。我們現在知道,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等,加在一起,現在提出一個觀念,叫心腦血管病危險因子綜合症,X綜合征。就是把原來的病放在綜合症的下頭,在這個概念以前呢,認為這個綜合症的前提是什麼呢?是激素的問題,雌二醇和鎬酮的關係,上海的匡老啊他們都持這個觀點。國外的觀點,現在提出來,認為是胰島素病,胰島素對抗是個扳機點,這個只是個參考,現在的意見知道裡邊還要加上高尿酸啊,尿酸血症啊什麼等等。所以中醫在治療這個的時候,你知道這個背景,你也不要使勁去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了,對不對?冠心病,我跟學生講課,「冠狀動脈供血不全」這個詞兒是不完全的,因為冠狀動脈供血不全,你要擴張供血擴張血管,擴張血管的葯一用,結果耳朵紅了,臉也紅了,別的地方也紅了,可是呢,冠狀動脈這兒硬化了,它擴張不了,醫學上叫什麼?叫缺血現象,越用擴張血管的藥物心絞痛越厲害,血都跑到別的地方去了。你認為擴張血管,你瞎掰,擴張得了嗎?這是一。


第二,中醫胸痹的方子,第一個是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瓜蔞薤白桂枝湯,然後有熱怎麼辦?小陷胸。當然了,現在我們用方葯,可能變化更大,那就說,心臟,作為一個血流供求的器官,它本身是為大家服務的,或者說它只用5%,還有95%是為大家服務的,別的地方要,它就無條件的給,對不對?你運動的時候,麥氏特試驗,或者是抽煙血管收縮了,或者是一頓飽餐後S—T段波有變化,如果你是(),你能不能減輕胃腸負擔?減輕胃腸負擔,它心臟負擔也就減輕了,膽肝系的問題,苔黃厚黃膩,溫膽湯。人家說你這個溫膽湯怎麼也治心血管病?對,就這麼一個道理,你如果說是晚上睡覺睡不好,惡夢,白天焦慮,緊張,大腦大量耗血,那當然心臟就是玩命的干,所以你得降低求,改善供,供和求是陰陽的關係,跟大腦的關係,跟胃腸的關係,跟運動的關係,是五行的關係,這不是陰陽五行嗎?陰陽五行為什麼不能用啊?思路要比你這個單純的在那裡活血化瘀要強多了吧?77年,岳老辦了個中醫研究班,全國各地省市一個人,讓我去講了一次,我講了8個小時,上午4個小時下午4個小時,當時他們搞了個冠心2號,陳可冀也坐在前頭講,我說你們的心是好的,但是原來是一個氣滯血瘀,然後呢,用理氣活血的方子,做了多少試驗,然後做了多少臨床,100例,療效多少,有78%,挺好。現在你變成冠心2號,這個冠心都是氣滯血瘀嗎?如果有氣虛血瘀又將如何?痰瘀相關又將如何?所有的冠心病都這樣吃,結果呢?理氣葯老用怎麼樣?破氣耗氣,對不對?所以我今天不是狂妄啊,我也許得罪人,現在時髦的宣傳的那個丹參滴丸,它的構方還就是這個原理,我不是吹噓我們研究所,我們研究所搞的4個方子:有陰虛的、陽虛的…..你起碼有個系列的方子吧,單獨一個方子,你時間一長,失敗下來,就兵敗如山倒啊,這個事例很多啊。病情會變,所以他現在花了很多投資,要打入FDA,但我們要請一些醫學專家預測一下,這個理氣葯老用,是不好的。我們要採取補救的措施,理論應該要跟上去。因此我當時跟岳老寫了一篇文章,「扶正祛邪」對不對?我說不完全對。應該要叫「扶『正祛邪』」,正祛邪三個字是一個片語,正氣祛邪的能力。「扶正」,是我直接補充,「祛邪」是直接對抗,「扶『正祛邪』」我強調身體內有一個正祛邪的能力,是吧?就是痊癒能力啊,抵抗能力啊,免疫能力,我幫助它,而不是包辦代替。這是第二個。


第三,就是流通自主演化。大家知道,」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器者,生化之宇」,它自己生化就是流通,哪個地方不流通了,哪個地方就完蛋了,就壞死了,對吧?只有流通才能促進自組織,那麼它氣血流到胃,組成胃的結構和功能,流到腸子,就組成腸的結構功能,這個不需要我們包辦代替的,對不對?因此,你只要解決氣血津液的流通,因此《病機十九條》的最後一句話,就是「疏其氣血,令其條達,而致和平」。這個話,李中梓的《內經知要》,就把它歸結為,提高到這麼一個高度,「一部內經之關要也,此治虛實之大要也」,中醫的治療方法,都是圍繞這個東西,中醫的推拿、膏藥、用藥內服,都是為了圍繞這個東西……補之者血氣方行,清之者血氣方治,溫之者血氣方和,通之者血氣方調,我現在再加一個,就是澀之者血氣方凝,因為那時我在北醫講課,我希望理法方葯一義貫通…..陰陽自和,病必自愈,請注意,自和。


第四個,就是穩態適應性調節。穩態適應性調節是中醫的臟腑陰陽,那麼請注意,在62年的時候,人民日報發表一篇文章,中醫理論體系的核心是臟腑,陰陽五行把它給開除出去了。他企圖用結構論來建構我們的理論體系,但是中醫的陰陽依據,治病必求其本,本於陰陽,沒了!診斷上謹查陰陽所在而調之,沒了!治療的目的,陰陽自和,病必自愈,沒了!所以我說我們還不如韓國人,韓國人把陰陽做成他們的國旗了,成為他們文化的標誌。咱們中國人見了陰陽,不科學什麼啊就躲啊,把最核心的問題,非要說成什麼樸素的唯物論,樸素的辨證法啊,非得要樸素兩個字,為什麼自己腰板不硬呢?陰陽是有機論世界觀,美國的帕克,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個物理學教授,就非常推崇陰陽。陰陽可以這樣解釋啊,在93年換屆的時候,有一個導彈專家,問我,他是政協委員,我也是政協委員,他說你中醫還是西醫,他說我請教你一個問題,中醫的陰陽怎麼理解?我說,閣下從事什麼專業,他說我是從事航天的,我說啊,中醫的陰陽相當你們的導彈,啊,陰陽與導彈有什麼關係啊?我說,你們導彈不是有目標嗎?自己有目標嗎?自己有動力嗎?是一個自己的目標動力系統,我說陰陽就是自己的目標動力系統。目標是什麼?目標是穩態的適應,動力是什麼?動力是穩態適應性調節。啊,真棒!真棒!那你們比我們複雜得多了!所以我們和科學界要交流,我們不能自己老是東家貴,不敢做,老是自己就矮人一等,幹嗎?這是我們祖先的榮譽啊!韓國人能把它放在國旗上,我們自己就害怕!那麼,我在這個陰陽裡面是分了4條腿,出、入、上、下,這個你們去琢磨去。這是個開放系統,所以陰指的是什麼呢?陰應該是一種什麼狀態呢?陰是指向穩態的自組織調節,就是它調節什麼呢?調節自組織演化的,把身體的自組織演化影響到服從於整體的穩態了,屬陰。那麼,肝陰是屬於為肝的穩態服務的,指向對外適應的目標的自組織演化,自調節。把自組織演化調節引向對外的適應的屬於陽,不神秘嘛!陽主動,陰主靜,陽主調動,陰主機制,這不就是調節嗎?為什麼說調節就時髦,說陰陽就落後了呢?


「五行」,我第一篇文章,1956年第一篇文章,就是講五行的。當時要廢五行,我不同意,「五行」實際上是一個循環前進上升的生命過程。生長壯老已,生長化收藏,咱們到北京的話,中山堂,中山堂前面有一個五色圖,我們背靠中山堂往前看,南邊是紅的,北邊是黑的,左邊是青的,右邊是白的,中間是黃的。對吧?東邊青龍,右邊白虎,東邊是肝,西邊是肺,他說你們這個中醫怎麼把肝弄到左邊去了?他不知道中醫的地圖觀念,中醫地圖和西醫地圖的觀念不一樣,西醫的地圖上北下南,右東左西,中醫不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所以從地圖學的發展史上,這個視角是不一樣。所以,中西醫結合,我對它給予很高的希望。就是因為它們兩者是不相同的,它們不同在什麼地方呢?一個疾病也好,一個健康也好,都是正邪相爭,這沒錯吧?但是這是一個什麼過程呢?對於疾病來說呢,是邪侵正的間距大,正祛邪的間距小,邪氣所湊,其氣必虛。因此,如果邪這裡做為病因的理解,邪侵正呢,是做為病理的理解,那麼它在什麼位置呢?就是病位的理解,那麼這三個加在一起,就是我們今天的西方醫學的疾病醫學模型,對吧?有它的存在價值,但是,要包辦一切,把這個半邊天下不要了,它就要走向錯誤。「正」是什麼?「正」是調節,剛才說臟腑陰陽是調節嘛,「正祛邪」就是抗病反應嘛,我們說的抗病能力,對嗎?然後,病位傳變,病位是屬於空間的,我們中醫非常重視傳變,這個是時間的展開,這個正祛邪雖然弱了,但是邪它反而亢進,正象我們剛才所說的,血壓高,並不是真的血壓有問題,而是血液的供求有矛盾了,吐痰了,恰恰意味著肺的清除能力不足,在70年代初,有個專家提出了腎炎這一類的自身免疫病,基本上是由於清除抗源的能力不足,因此他提出來用免疫抑製劑,那些激素啊,環磷醯胺啊,因為一用免疫功能就壓下來了……。那麼,既然是清除抗源的能力不足,那麼就應該把它提高啊,那麼這裡頭我舉兩個案例,一個過敏性鼻炎,發現LgE增高,中藥吃了有效,發現LgE下降了,他得出一個結論,說中藥是免疫劑,把LgE降下來了,我說這個解釋錯誤,為什麼呢?他這種解釋具有治療和病因之間的關係,對吧?目中無人。我怎麼解釋呢?中藥是提高了LgA的分泌,合成,粘膜免疫。而LgE呢,本身是有發動LgA的分泌合成的,但是它不成,所以它使勁增高,但LgE增高了,完成任務了,LgE不需要增高了,這個案例。第二個解釋,肝炎的病人都有丙種球蛋白增高,高蛋白血症嘛,我們治肝炎的時候,開始用當歸,這個西醫啊用當歸丸,現在用白鳳丸,用了以後開始下降,他認為這個也是免疫抑製劑,把這個抗體抑制了,錯了!中醫中藥實際上是提高細胞免疫力,細胞免疫成功了,抗體免疫增長恰恰是細胞免疫不成功的表現,這個也是陰陽的觀點。就是說我們如果在理論上武裝了,我們對於現代這些現象我們可以在高層次上加以解釋,可以回答,而且,我們可以處理這類問題。那麼好了,既然,我們向疾病醫學學習,但是有個問題,就是我們過分的忘我了,我們向疾病醫學學習的這種,過分的忘掉了我們的辨證論治。那麼西醫的認識方向是一個目標功能性診斷,後下外,中醫的認識方向是前上內,中醫的診斷是目標動力性診斷,西醫診斷是本質原因性診斷,那麼把中醫中間的那個拿走,那不就是中西藥結合嗎?那對於我們健康疾病的認識是不是更全面啊?所以我是擁護中西醫結合的,現在問題在什麼地方呢?中西藥結合理解被為用現代化研究中醫就認為是中西醫結合,而現代科學方法呢,又是標準,又是模範,又是現代的榜樣,又是科學的化身,它來給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它認為合乎它的就是精華,不合乎它的就是糟粕,那不就糟糕了嗎?所以中西醫結合的前提是平等。在某種意義上,我說生命體是只能往前不能拉回來,生長老壯已,是時間不可逆的,今天是1999年9月12日,過了這一天,以後就沒有了,對吧?所以,生命是拉不回來的,只能往前,時間不可留。因此,更有價值的診斷是向前,是生命體運動目標,是功能行為的目的性特徵。比如血壓高,為什麼?它是要解決重要器官的必要的血流供求矛盾,那麼你幫助它解決不就好了嗎?白細胞為什麼升高?為什麼發燒?發燒就為了清除病毒!所以病毒學專家做了這麼個實驗:把病毒感染的動物,三種動物放在不同的環境下,冬天,一种放在室外,一种放在室溫,一种放在溫箱,室外的幾小時就死亡了,室內的24小時,48小時以後體內還有病毒,溫箱里的動物體溫升高1度,4小時體內就沒有病毒了。所以病毒學家呼籲臨床學家見發燒不要隨便退燒,可是現在病人的家屬,我們現在的科研成果的評定,好象退燒時間越短越好,不行!這種退燒退得越快越好的觀念,我記得我們以前用安乃近,一打下去,嗚--------往下降,變成36、35度了,孩子出汗啊,出得,我一看可惜,這多傷元氣啊!現在這個葯禁用了,我說我對小孩一律不用退燒藥。怎麼辦?你給我用熱毛巾擦澡,然後我給吃點表散的葯,「給出路的政策」,什麼升麻葛根湯啦和升降湯合用,北方交大,我的一個外孫,他小的時候就用這個方子,這個方子用紙裱啊,這家抄那家抄裱糊得國畫似的,用了好幾十家,現在他又生孩子了,現在這個小孩又生孩子了,不是說我的方子怎麼怎麼好,我的指導思想,給出路政策,這個是對的。


那麼對於直接對抗,盛者瀉之,虛者補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中醫就全部作廢了嗎?沒有。中醫怎麼辦呢?加以限制,三個原則。第一,「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七」,對於西醫而說,這是不可接受的,大家必須要根治嘛,對不對?那麼「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七」,我說對。95年我在張家界講課的時候,我說我們老年病啊越來越多了,我今年也七十三了,我說要找病的話,那身上這個病那個病有的是,都管嗎?我說生病不可怕,所以兩句話,第一句話,「從錯誤中學習」,第二句話,「在待定中延年」。據說,一個人,一年裡頭有一兩次得感冒的人很少得癌瘤,據說,這個人身體棒得不得了,平時不得病,但一生病就玩完了,是吧?就說小孩在發熱生病的過程中間,他的免疫系統發育的時候,必須戰鬥,在戰鬥中成長,你一來就退燒,一來就退燒,結果呢?這個孩子變成虛弱兒。據說,英國人發現,小孩一天洗手洗5次以上的,抵抗力很差,所謂臟一點的,相反沒病。所以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哈哈!我們在某種意義上承認無敵國無外患者…,孟子說的,一個國家沒有敵國沒有外患,這個國家就完了,現在的現代病,條件太好了,什麼影視空調病,這種生活方式給我們帶來了退化,那麼中醫最後的治療目的是什麼?並不要求邪的徹底消滅,只要「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就行了,「標本相得,邪氣乃服」就行了,它服了就行了。你服不服?服?好,服了,行了!因為什麼呢?因為第一,你不可能,你能把邪都消滅嗎?你可能把細菌都消滅掉嗎?你能把細菌都殺完了?你能把天氣變化控制嗎?你能把情緒心理的變化都消滅嗎?不可能的嘛!適度的緊張對於人的健康來說,是有好處的嘛!第二,沒必要,為什麼?因為所謂健康,也是正邪相爭嘛,對不對?沒有邪,你怎麼顯得出你是正啊?不是敵軍萬千眾,怎麼顯得你是我自屹然不動啊?對不對?不是風吹浪打,怎麼顯示出你是閑庭信步啊?英雄本色就在周圍環境中體現出來。就是說,你的適宜能力越強,你就越健康。你換一個環境你就耷了,就不行了!所以現在孩子的教育為什麼光智力不行,還要情商啊,很多功課很好的,到美國去自殺了。我們北醫三院一個眼科大夫,功課很好,派起去,他是臨床大夫,當地就不讓他做臨床,讓他做實驗,可他做實驗笨手笨腳,老師一批抨,他臉就擱不住了,他在國內是拔尖的人物啊,到那兒呢,後來自殺了!范得著嘛,你說!吃多了啊,人的性格的生長,醫學怎麼發現和發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不光是生理的,還有心理能力,社會心理能力,最後達到什麼目的呢?「中和位育」,生態和諧。中庸裡邊: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醫追求的是什麼呢?「與萬物共育而不相害」,內經里有一句話:「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你說多高尚啊!就是說我活,讓別人也活。


醫道,並不遠,道不遠人,道跟人並不遠,以病者之身為終事。剛才說了效法,效法是向誰學習?第一是效驗,我們追求什麼效驗?我們追求養生的效,治病的效,是人的自我健康能力的效,邊緣屏障功能的效,界面全息效應的效,抗病反應成功的效,流通自主演化的效,穩態適應調節的效,而不是病因病理病位的效。中醫也是追求效果的,中醫的效果怎麼評價呢?第一,是邊界屏障功能的效果,邊緣屏障功能裡面還有個界面全息效應,就是我剛才說的經絡腧穴,從局部能治整體,從體表能治內臟,為什麼有人得氣有人就不得氣啊?就是界面醫學的問題,請注意,這個腧穴的問題很重要。南京醫學院在腧穴上注射藥物,最近在我們雜誌上發表了,劑量非常小,但是效果很好,血葯濃度並不高,機制是什麼?不清楚,這篇文章發表在中醫基礎醫學研究雜誌第8期,這個邊界功能的問題請大家注意,非常重要。辨證的這個「證」,既是我們的觀察對象,又是我們的作用對象,中醫的作用就是作用到這個邊界上的,請注意,這個是西方醫學遺忘的角落――「界面醫學」,我們提出一個「界面醫學」,物理學有個界面物理學,化學也有個界面化學,天文學氣象學也有個界面,界面,「界面醫學」是中醫的特色,因為它是人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界面,長期進化的產物,我上面已經說了好多了,這個療效,值得我們好好探索,什麼共同免疫系統啊,什麼腦腸肽啊,什麼皮膚的等等,是吧?第二是抗病反應的療效,這個也是中醫非常重要的特點,現在西醫也開始慢慢重視了,但是沒辦法,好多臨床家根本不信,比如說用免疫促進劑,但是免疫促進劑也是代替的,也是包辦的,我給你轉移因子啊,我給你干擾素啊,而不是調動人體它的自組織自演化,那麼中醫就採取調動的方法,這個領域非常廣,將來你們在抗腫瘤啊等等,高血壓什麼,你們思路這麼一變,就不要把它看成都是你鎮壓的對象,它是個服務對象,你的服務對象。正象拉稀,我們就應該把它還瀉一瀉,為什麼?因為拉稀是為了清除啊,結果反而止了。第三個,流通自主演化,最近不是都在搞活血化瘀嗎?但活血化瘀有流於庸俗化,這裡頭氣和血的關係沒搞清楚,沒搞好。根據我們的實驗證明,血的流通,血液里的血小板變化,它的粘稠度,取決於血管內壁細胞,血管內壁細胞的內壁數它的PTL影響著PSL,所以中醫說「氣行則血行「,中醫說的風是什麼呢?中醫的風是交感性血管反應,這個是大量的實驗證明了的,所以「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是可以這樣解釋的。那麼中醫的風、寒、熱、濕、燥、火、痰、瘀、氣瘀、血瘀,這些概念啊,實際上都是抗病反應,這些我們都有論證的,為什麼?它是氣血精液的派生,是氣,有病的時候,寒、熱、瘀、火是跟氣有關,燥濕痰水跟津液有關,風和瘀是跟血有關,風是跟血管反應有關,瘀是跟血液動力跟血液流變有關係,所以,我們已經解決了,中醫的所謂邪,「邪氣盛則死」的邪,實際上是非其位則邪,是氣血津液的派生,是臟腑陰陽的發動,「五髒髮動,陰傷脈盛。」 這些內經裡面都有原文的,不是我的發明創造。這個領域,一個界面的問題,一個抗病反應的問題,是我們中醫非常重要的拿手好戲,第三個,流通自主演化性,這個活血化瘀,我們如果不是把它庸俗化的話,這個裡邊都是我們中醫可以發揮優勢的地方。最後就是陰陽,五臟陰陽,我剛才說了,一個冠心病,你能不能用一個陰陽五行的觀點來看問題,那樣的話,我們有四條,西醫有三條:病因、病理、病位。中醫的四條:有界面、有抗病反應、有流通自主演化、有穩態適應調節。最後,我們追求的是生態和諧,這符合我們整個科學發展的現象。整個啊,國家啊,社會啊,都要走向生態的,那麼在跨世紀的時候,我們展望一下,我們覺得我們的信心呢,不是隨隨便便的自已吹牛,而是經過一個客觀的論證,有比較多的數據,來說明這個問題,因此我覺得,為什麼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論證,在近期內中國最有可能取得世界領先地位的學科領域是中醫和中藥?但是,我們必須從疾病醫學和對抗療法的觀念中解放出來,當然,不是排除它,我還是說,把它超越、包容,第一個就是我們要達到治病的效果。第二個,「久而增氣,物化之常,氣增而久,夭之由也」,我們一個方子不要用得太久,所以我跟我的學生說,過去我們的處方,解放前我的處方是效不更方,有效就方子不要變了,你不要複診了,你自己去買葯去。現在不對,我改了,效必更方,有效了方子一定要變,你有效了方子幹嗎要變?我說我到北京學了一句話,叫「見好就收」,北京有句土語啊,叫「見好就收」,嗯,有很多哲學意味。小時候家裡有個書房….其中一句話,我一直記住了,對醫生也有好處,叫什麼?「得意不可再望」,很多賭徒啊,這是贏來的,還得去啊,最後輸光了才算!賭徒心理啊,「得意不可再望」,我說這句話是警句。第三句話,是列寧的話,列寧說,事物向正確的方向多走半步,怎麼樣?謬誤。我們正常值是這個,向正確的方向多走半步,怎麼樣?過了。過不是過猶不及嗎?那麼,一個複雜的病,一個慢性病,特別是老年病,他是多因素的,你從這個角度處理的時候見到效了,好,我換一個角度,這有什麼好處呢?你老用老用怎麼樣?最後跟西醫走得一樣,最後耐葯,對不對?雞好吃,你天天吃你受得了嗎?所以要變。一個是被動的變,病機在變你得變,另一個是主動的變,策略上的變。我跟我老師學得不少,我的老師他們下圍棋的,能看好幾步棋,不是這步棋怎麼來怎麼來,那是下等的,他一個病人來了以後,他要看三步棋,第一步怎麼來,第二步怎麼樣,隨著我們年齡增長,隨著我們閱歷多,我們對病的駕馭我們應該要有更高層次的駕馭能力。


那麼我今天談的呢,主要目的是給大家鼓勁的,這個好日子我可能看不到了,我今年已經七十三了,再活二十七年就一百歲了,這二十七年能不能整個改變我們中國的情況?我想還可能有滯後,這裡面有個交綜錯雜的問題。現在這個情況是什麼呢?就是說,中國和國外,中國在搞現代化,國外發達國家呢,要想回歸東方。因此呢,各自在拋棄自己的傳統,東西方,各自在拋棄自己的傳統。西方在拋棄他的笛卡爾啊,牛頓啊的傳統,我們呢,在拋棄陰陽五行的傳統,而各自又向對方的傳統靠攏,就撿對方的破爛去了。所以,我記得有一個女性作家,她說得一句話對我非常受教育,她說什麼呢?「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什麼叫成為自己?「我就是我」,「中醫就是中醫」,「政協就是政協」,「中國就是中國」,首先要成為真正的我,第二句話:「也不要千方百計去影響別人」,因為我包打不了天下,對吧?中醫啊,也包打不了天下,現在有人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讓中醫包打天下,什麼病都讓它治,行嗎?不行,沒必要。現在我們中醫界能夠應付社會上很多的難題,身心醫學的問題,病毒性感染的問題,自體感染性的問題,心腦血管病的問題,我們能幫助解決一點,延長壽命,改善生命質量,好!我說我們中醫是有貢獻的,有貢獻它就會存在。中醫永遠不會亡!謝謝大家!


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實際操作上來說還存在一定困難。用系統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的方法可能會更加有效果

首先中醫是實驗科學,一些傳統中醫藥配方已經被實驗證明有效治癒某些疾病。姑且可以得出一以下結論:若干種中草藥,在經過一系列極為複雜的化學反應之後,其生成物可以有效對於疾病有治癒作用。從傳統中藥配方中提取有效成分,發現新葯在我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一個成功的例子是地奧心血康。

大數據可以做到的事情:

其一:可以先從中藥配方入手,每種藥材的主要浸出物的成分,配比都可以得到。每種有效成分和人體內蛋白質的相互作用,是否能使人體內蛋白質變性或者對人身體有毒害,這些做生物的研究人員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每種藥物的有效成分是如何參與人體內的新陳代謝活動,如何參與代謝網路的調控的,這些都可以有望通過大數據把這些機理搞清楚。

其二:橘生淮南而為橘,生淮北而為枳,不同的地理,氣候條件下,產生的藥材,藥性的有效成分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個地方,不同年份的生產的藥材的藥性成分也不會完全相同。但是中醫的藥方中藥物的配比卻是相對固定(有經驗的中醫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酌情增加或減少藥方中某種藥物的成分,但是不是每個大夫都會這樣)。如何通過每種藥材的實際含藥性進行重新配方,也是大數據可以做的事情。

其三:不同的人,病情,體質各不相同,對於藥物副作用的耐受性都不同。這也需要大數據把這一因素考慮進來。

我只想到以上三點,中醫的進一步發展的確離不開大數據。


你聽說過
garbage in, garbage out 吧。
最後出來的癥狀無非就是
虛,火,毒。。。。
解決辦法就是 補,去,排。。。。
毫無意義。
中成藥?哈哈,還敢說自己是中藥?中醫?
大數據不是萬能,現在大數據還在探索階段。很多人動不動就大數據,大數據思維,好像大數據是萬能的。
某醫很多人感覺動不動也是治未病,保健,治這個那個,好像也是萬能的。
嗯?好像說了什麼不該說的。

咦,誰告訴你們我是小夥子的?


量子力學能不能拯救留守兒童?
微積分能不能推導出紅樓夢後四十卷的去向?
大學英語課堂上為何頻現猿類叫聲?
花季少男為何戀上啃牆皮?
敬請收看CCTV9《走近科學之不可測量的腦洞》


不能,因為中醫根本沒有有效的數據來做大數據分析。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大數據能不能幫助中醫走出目前的困境? - 匿名用戶的回答
來源:知乎

數據么,無非就是個錄入、提取和分析的過程,而中國在這兩方面都做得不太好

首先,醫療系統存在互相不兼容的問題
每家醫院都有自己的系統,……
[首先,中醫的行業信息化,應用到醫院這個層次,可以先搞試點,摸著石頭過河,試、錯、改,一步一步實用化、高效化。在項目開始的時候,不必馬上強求解決所有問題。]

其次,中國的病人信息存在數據化難的問題
是的沒錯,很多醫院現在實施了電子病歷,……而且給出的診斷的疾病名稱還都是手打上去的,為了信息統一化難不成再做一個文字識別系統?這些都是數據錄入、提取方面的問題

[這個問題,數據錄入,不會是大問題。畢竟現在是語音識別技術高速發展的時期。]
同樣,分析方面也有問題
之前我們接了個課題,是個藥物經濟學的評價,需要統計一些病歷,我們把病歷都調出來一看,發現所有的數據都只能瀏覽不能提取,也就是說,一個科室5年的,幾萬的病歷,我們要一份一份的看,再一個一個的數據放到EXCEL裡面再統計,Big Data變成了Big Manual Data = = 讓我想起以前用計算機的話需要把打了孔的紙輸進電腦里,直接變成2進位語言,來操作電腦……

[這個是大問題,各種邏輯關係,癥狀與施治之間的各種動態變化關係。]
更重要的是,中醫遠比西醫難以量化
什麼五行、脈象、陰陽論等等……我反正是完全聽不懂,同一個脈象能有不同的解釋,總之分門別類十分複雜,這樣的數據化則是更困難的進程,不過我想至少同一種中成藥的效用是可以進行數據化並且對比評價的,也算是大數據的一個初級運用吧~我想中醫未來也應該是可以的

[不得不說,這一點是最大的問題之一。從信息化工程的角度來看,數據化是基石,但是如果讓我做的話,首先就是中藥成分無法簡單地進行量化(有效成份,可能引發副作用的成份,不同產地藥材的差異等等);其次,病人病症難以量化,望聞切問,每一樣中醫生都可以作為斷症的依據,但是從IT系統來說,都沒有成熟的記錄數據模型,記錄、搜索與比較,真心不好做。]

編輯於 2015-12-04

作為一個IT信息系統從業人,個人對這個問題有點看法:

IT信息系統,有著獨特的技術優勢,可以解決當前阻礙中醫發展相關的突出問題。
1、可以多參數、多角度、海量記錄病例的詳細記錄以及治療過程,隨時調用。
2、可以集中全國頂尖醫生,從多個領域方面,並行開展中醫技術的研究,探索。例如,經絡學說,陰陽虛實理論等等。
3、可以開發智能化學習程序,通過計算自動運算,從海量的病例數據中,歸納總結規律。
4、超級計算機,化學計算伺服器,虛擬現實技術,計算機智能化學習技術……這些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中醫信息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歡迎討論~


推薦閱讀:

貓眼為什麼要做票房分析app?
口袋妖怪go(Pokemon go)目的是否不純?是否存在安全信息問題?
個人或非官方氣象機構發布自行搜集的氣象數據、信息、預報和預警是否違法?
與 Hadoop 對比,如何看待 Spark 技術?
有哪些「神奇」的數據獲取方式?

TAG:中醫 | 流行病學 | 大數據 | 醫學統計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