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和日本家族社會都產生了「家徽」這種視覺符號,但家徽為何沒有在以氏族家庭為核心運作的封建中國社會誕生?
在貴族階層誕生的過程中,不管是歐洲和日本都誕生了「家徽」這種視覺符號,以示身份區別。可是為啥中國從來就沒有?士階層可是很早就有了啊,中國傳統社會運作又尤以氏族為單位活動。為何沒有產生過呢?
周以前,中國的確是封建社會,所以有氏族圖騰、有姓、有氏——這些都是親緣地緣的集體符號。
自始皇統一,中國事實上已經不是所謂的「封建社會」了。這裡插一句,「封建」一詞源自日語漢文,意指日本中古時代武士階層的分封統治;但中國的皇帝制出現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在名義上周代前的分封制(或封建制)已經不存在了,所以中國史學界早就對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這個用詞提出過質疑(政治史學需要,這個稱呼現在依然保留,但本人相信早晚會改稱)。
所以結論是:問題中的「以氏族家庭為核心運作的封建中國社會」是不成立的。
高中歷史課本還告訴我們,中國古代史是一個中央集權不斷強化的歷史,地方分權和地方士族的力量在後期已經不斷被削弱,從而在名義上與實際上都失去了與中央皇權博弈的機會——自然地,「家徽」式的符號便失去了用武之地。上古時代,不同族裔的後人有著不同的圖騰,那就是他們血脈的象徵,和家徽的意義相似。(太晚了……具體的明天再說)
周代各國的情況不是很清楚……
進入帝制時代之後,皇帝獨攬大權,郡縣取代了大大小小的封國,流官取代了封建主。雖然仍然有皇親國戚和權貴重臣,但他們的生死榮辱完完全全地繫於皇帝一身,而不主要是來自祖上的血脈。親王、貝勒這一類直系親戚有封地但無治權,更不可能豢養私人武裝,其政治地位顯然不如掌握實權的歐式封建主。而西方的家徽不僅僅是血脈延續的象徵,更象徵著一個地區的自治權,這是集權國家所沒有的。
日本的情況不了解,關於歐洲的家徽研究,叫做「紋章學(Heraldry)」。
以下來自中文維基條目「紋章學」早在上古時代,不同的部落就試圖用具象的方式展現他們的特色:服裝和頭飾上分別擁有不同的顏色及符號,尤其是動物符號及相應的各類早期神祇。此種外在差別使得在戰場上分辨不同部落的戰士成為可能。 此種風俗承傳到早期文明出現之後,戰士們——尤其是古巴比倫、波斯及中國的將軍們偏好於為他們的軍隊製作具有同一圖示或者文字元號的盾牌和旗幟。在古希臘戰士的盾牌上也能找到不同種類的動物:如獅子、戰馬,獵狗,野豬或者猛禽。古羅馬軍團也使用他們獨有的象徵物。
在這一時期,盾牌上的圖形元素僅僅起到裝飾的作用。在戰鬥中,對區分敵我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軍團旗幟,戰鬥小組所持三角旗及戰士服裝顏色的差別。雖
然此些粗糙的,僅僅顏色上的差別使得在較遠的距離上分辨敵我成為可能,但是,這些顏色卻會在每次戰役,甚至每次戰鬥開始之前被指揮官們重新選擇——就像是
足球俱樂部在每個賽季和每場比賽開始之前會選擇不同的球衣顏色一樣(為了同對手的顏色區分開來)。
在此基礎之上,慢慢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戰旗樣式(時至今日,也有一些戰團在國家規定的旗幟之外,選擇使用代表本團精神的特色旗幟,顏色和標誌。),這些相對簡單的顏色和標誌也被統一製作到戰士們的盾牌上,並逐漸演變出了盾牌紋章。
由此,「紋章「的最初功用在於在戰爭中分辨敵我。但此時(1)區分的單位是一支軍隊或一個國家,而非個人;(2)戰爭中旗幟的解析度更高。(加引號的原因是這不是真正的、代表家族或個人的紋章。)
中國的紋章發展到此為止,而歐洲繼續發展下去,是因為兩者雖然都經歷了漫長的封建時期,但並不相同[4,5]。
歐洲的分封制持續了整個中世紀,國王將土地分封給領主(貴族),領主劃成小塊分給騎士。於是出現越來越多的世襲階層,貴族們的血統意識越來越強,紋章逐漸成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在盛行的騎士比武大會上,紋章為騎士們的驕傲和炫耀提供了最好的表達方式。
中國只有周朝為真正的封建制度,秦滅六國後廢封建設郡縣,漢代恢復封建,但七國之亂後就開始削藩,此後一直是中央集權統治。沒有領主和騎士,只有中央統一訓練和指揮的軍隊,因此不需要代表家族和個人的紋章。
[1]http://en.wikipedia.org/wiki/Heraldry
[2]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A%B9%E7%AB%A0%E5%AD%A6
[3]紋章插圖百科,(Stephen Slater,The Illustrated Book of Heraldry),王心潔 等譯
[4]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5%B0%81%E5%BB%BA%E5%88%B6%E5%BA%A6
[5]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81%E5%BB%BA%E5%88%B6%E5%BA%A6_%28%E6%AD%90%E6%B4%B2%29
家徽的產生根源--------貴族戰爭需要
旗和紋章
歐洲中世紀的戰爭是貴族戰爭,國王旗下一批世襲貴族,每逢打仗,世襲貴族就帶著自己的騎士過來組成一支軍隊。而對方很可能也是一樣帶著一大波貴族的軍隊。
為了分清敵我,不同貴族設置不同的軍旗,大家看到軍旗,就明白對方是敵是友。當然,即使這樣還是會產生混戰,在混戰中為了分清盟友和敵人,就在盾牌上畫上標誌,這是紋章的來源。
這種旗幟區別和紋章區別,如果都在開戰前臨時製作未免緊張,因此貴族制定好既定的旗幟圖樣和紋章圖樣,作為自己家族部隊的標誌。這兩種圖樣大致類似。
久而久之,貴族們用圖樣來代表自己的家族,就成了紋章。
所謂的「家徽」不單單是指圖形,更重要的是指針對某個長期存在的共同體的圖形象徵,日本和歐洲都產生過。
但是中國的所謂「長期存在的共同體」這東西,很早就消亡了(大概是在魏晉南北朝以後吧?求歷史達人補充)。沒有了所謂「貴族」這玩意,其所代表的「家徽」自然沒有失去了生存空間。
為什麼歐洲,日本都會有強大的,長期存在的共同體「貴族」呢?
學識陋卑的我也試著回答一下:大概是因為中國長期存在的「中央集權制」吧!
中國從秦朝開始就是帝制,從來不是封建制度。所謂封建是把領地、權力分封給各個貴族自治,但帝制是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全國所有官員都由皇帝直接指派。說中國是歷史悠久的封建國家是個笑話。
中國是有家徽的,就是姓對應的漢字。由於漢字象形的特點,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家徽的視覺符號作用。
至於服飾,中國的服飾更多地表達等級而不是家族,很早就有《禮》這樣的規範,所以也沒有裝飾家徽的空間。
答案非常簡單並且顯而易見,因為中國更有文化,並且更尊重文化,所以比起圖騰和徽章,我們是打字型大小的,看一集《三國演義》就明白了,誰家的軍隊一看旗子上的名號就知道。不說三國,清末的鏢局也是一樣,以字為旗,鏢上插旗,以明字型大小。手藝人和文人也都是要「留明落款」的,皇宮大臣更是以名為章,所以不同於其他國家,中國到現在都更重視印章,而非簽字。
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中國是高度發達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而西方和日本都是很原始的封建社會制度。遠遠沒有中國這樣君權獨大。中國的君主制是全世界權力最大的,但是,同時也是世界上產生皇帝最多的國家。西方諺語「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而在中國則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土之上莫非臣民」。所以說,中國是一個高度的統一集權的國家。
西方一直以家族為核心,甚至家族利益高於國家,中國曾經也是這樣的,比如隋末唐初,李世民就發現對於山東望族幾乎沒有什麼約束力,反而處處受制。但是,農業社會家族的凝聚力是以土地為基準的,而中國的皇帝擁有對土地的百分之百的決定權,並不像西方國家,西方國家對於私有財產是相當尊重的,其資本主義發展的迅速也和這大有關係。
中國每一代開國皇帝要乾的第一件事 就是把前朝的遺老遺少殺個乾乾淨淨,甚至宮廷奪權的也是如此,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中國的家族利益就是在天下這個大磨盤裡碾得粉碎的。皇權靠科舉制而越來越穩固,傳統的世家大族在科舉的制度下,影響力越來越小。西方領主的奴僕的孩子還是奴僕,而中國傭人的孩子可能一不小心一朝得中,那立刻就魚躍龍門大不同了。
歐洲和日本家族社會都產生了「家徽」這種視覺符號,但家徽為何沒有在以氏族家庭為核心運作的封建中國社會誕生?修改
在貴族階層誕生的過程中,不管是歐洲和日本都誕生了「家徽」這種視覺符號,以示身份區別。可是為啥中國從來就沒有?士階層可是很早就有了啊,中國傳統社會運作又尤以氏族為單位活動。為何沒有產生過呢?
1、時間上莫搞錯,日本的家徽,是在中國的唐以後的事情,大多數紋樣裝飾由唐以後傳入,因此日本許多紋飾名稱均有加唐字,如唐草、唐華。歐洲的家徽,是中世紀以後才規模化開始的。若是簡單區分,你會發現,歐洲的家徽大多是武器的集合圖形(如盾牌與劍、斧頭),日本的家徽則以植物為主。因此,首先必須要區分東西兩種不一樣的裝飾系統。
2、中國是有「家徽」的,但家徽並不以家庭內部的獨立裝飾作為圖像,而是由上至下的層層結構的紋飾作為分配。即任何材質上的裝飾,都必須納入天子的裝飾系統當中,貴族內部允許細微區分,但並未獨立成為標誌性的紋章,服飾制度會嚴格控制個性化的紋飾。當權利愈加集中,對紋飾的控制則愈加嚴格,即後來出現的官服中的」補子「紋樣即為其表現。因此中國傳統的家徽由文字承擔,在篆刻、旗幟與服飾當中體現。
3、日本的是承接唐裝飾系統的延續,植物紋飾隨佛教傳入逐漸在本土安家落戶並重建裝飾體系。寓意紋樣亦隨宗教世俗化並使得民間具有更大的自由空間,如」瓜瓞連綿「在日本會成為家徽的主題紋飾,但中國的紋飾主題並未具有家族識別性,而更具地域性。至於日本家徽的形成,是在大一統為形成的年代所至的,即日本戰國時代。容易理解的是,分裂狀態的政權更容易分離原有統一的裝飾系統,即對立的需要。至於歐洲的共同體家徽,便不已贅述。
PS:關於裝飾系統的研究,可參見羅森的書籍《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祖先與永恆》。
日本的家徽研究,有幾本書比較重要, 高澤等著,千鹿野茂監修:《家紋の事典》,東京堂出版,2008年05月。[日]丹羽基二編,孟靖譯:《家紋》,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1月。
希望會對你的問題有所幫助。
sokoonwahHZ-caa
其實家徽的發展也有偶然性因素在內。就日本而言:
家徽,也叫家紋,全稱為家族紋章,本是封建家族的標誌,西歐、日本莫不存在著複雜多
樣的各種家紋。日本的家紋有其獨有特色:首先,家紋的底多為圓形,而不是西歐式樣的盾
形;其次,與西歐家徽紋樣偏重動物不同,日本的家徽紋樣以植物占絕大多數;第三,日本
的家紋絕大多數都是獨立的個體,很少有複式家紋出現。
日本最早的家紋出現在貴族家庭,後來為了便於在戰爭中區分敵我,逐漸被武士家族所
吸收和採用。源平合戰的時候,勢力劃分相對單純,因此家紋還沒有成為必不可少之物,在
野源氏使用白旗,在朝的平氏使用赤旗,僅此而已。白色象徵純潔無垢,據說神靈將會附著
其上,因此源賴朝就將白旗確定為本族嫡流的專用旗幟。
傳說當源賴朝遠征奧州藤原氏,路過下野國宇都宮的時候,同族的佐竹四郎隆義趕來會
合。佐竹並非源氏嫡流,更一度站在平家陣營中,但四郎隆義竟然也僭越使用了白色御旗,
這使賴朝大為光火。然而對方為了效忠而匆匆趕來,總不好嚴加申飭,於是賴朝反覆考慮之
後,就把上繪一輪明月的軍扇賜給佐竹隆義,讓他繪上軍旗——據說這就是最早的武士家紋
的來源。
有了佐竹的例子在前,源氏一門就紛紛在白旗上繪以紋樣,以與宗家的御旗相區別。最
早從旗紋轉化為家紋的就有佐竹氏的 「五本骨扇和月丸」 、 武藏七黨之兒玉氏的 「團扇」 等等。
此外,還有部分幔幕紋也逐漸轉化為武士的家紋——幔幕是指戰鬥和宿營時主將指揮所外張
開的幕布——多為圓形, 比如新田氏的 「大中黑」 、 足利氏的 「二引兩」 、 三浦氏的 「三引兩」 ,
等等。
到了鎌倉幕府中期,家紋已在武士階層中被廣泛使用。然而家紋和家門也並非純然的一
一對應,且不說全日本大大小小數千上萬個武士家族,難免出現重紋的情況,分紋和賜紋的
情況也不少見。 分紋是指分家間各自使用不同的家紋, 或者略為修改一下本家家紋以示區別,
而賜紋是指把自己的家紋賞賜給有功之臣,允許其在一定場合下使用。
比如後來建立江戶幕府的松平?德川一族,本家的家紋為「丸之三葉葵」 ,分家有在外面
的「丸」也即圓圈上動手腳的,改為「菊輪之三葉葵」 、 「折敷之三葉葵」 、 「藤輪之內三葉葵」 、
「隅切的鐵砲角之三葉葵」的,也有全面變形,改為「花葵」的。不過象西歐的騎士紋章那
樣, 把盾形底切成多個等分, 同時並列多個主家或血源來歷的家紋, 從而組成新的複式家紋,
這種樣式日本從來也不曾有過。
日本是因為當時無固定姓氏,所以必須用「家徽」加以區別。
比如豐臣秀吉,最開始是賤民,不允許有姓氏,只有名字叫「日吉」(意為「太陽之子」,還真敢叫)或「藤吉郎」,後來跟了織田信長當了小姓(就是打雜的僕役),在「桶狹間合戰」中作為信長親軍立了戰功(就是給信長牽馬),晉陞為最低等武士——足輕頭組。作為武士,可以有姓氏了,信長見他立於大樹之下頗像只猴子,於是賜姓「木下」,叫木下藤吉郎。 後來因軍功受封淺井故領北近江22萬石,開始躋身於戰國群雄之列,同時他取織田家名將柴田勝家與丹羽長秀名字中各一字創造出一個新姓氏——羽柴,改名叫羽柴秀吉,稱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 )。統一日本做了「關白」後,秀吉又改姓「豐臣」,是為豐臣秀吉。
豐臣家家徽是「五七桐紋」。日本桐紋中最高規格的。 日本內閣現在還在用的和這個很像的是五三桐紋,比這個還低一個檔次,足見豐臣家在日本的地位。 五七桐紋是日本天皇頒發給豐臣秀吉的,以表彰豐臣秀吉的赫赫戰功。
日本內閣紋章:
日本的家臣於諸大名和歐洲的騎士於諸貴族,其關係是同一類型。而此種類型的關係,在中國只有先秦存在。先秦的時候,社會生產力還沒有發展到日本的戰國和歐洲的中世紀程度,對於視覺系自然還不會重視。
漢字是一種象形表意的文字,所以姓氏就作為了族群的圖騰。也就沒有產生圖畫狀的家紋。
中國(炎黃後裔)有著統一的符號象徵:龍以及獨一無二的象形文字——漢字。
晉孝武帝見長星慨嘆:「自古何時有萬歲天子?」。始皇帝幻想萬世一系,沒想到二世而亡。皇帝都知道自古沒有萬世一系的權力,更別說豪門大族。
在動蕩更迭的中國古代沒有真正能夠長興不衰的門閥。所以不會形成一直能活躍在政治舞台的家族,更不會有所謂的家族標誌。
而正是因為權力的頻繁更迭才讓封建時期的中國生產力迅速發展,逐漸成為經濟,軍事,文化獨步世界的封建帝國。這難道不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幸運?你當先秦那麼多貴族家族姓氏是什麼?
周
姬
宋
子
齊
姜
田
晉
智
趙
魏
韓
范
中行
楚
熊
羋
秦
嬴
……
你查一查每一個字的上古時期字形
和寓意,寫在旗幟上幾乎都能做紋章。
可能漢人更喜歡文字表達吧 中國有家徽式的身份象徵 古代門閥氏族出生的人都是有碟譜的 高門大族之間 交往 聯姻都要看碟譜的 你的出身 祖上 在歷史上多牛逼 上面寫的清清楚楚
歐洲以前的專利局,就是來維護家族的紋章的。
很多答主都提到了中國人的姓氏其實就能承擔「家徽」這個視覺符號的作用,我就放些圖吧。
漢字紋章:
劉、關、張
————————————————————————————————————————
我們再看看日本的家徽:
島津
武田
源
——————————————————————————————————————————
對比一看,是不是就覺得漢字紋章好像有一點low.....
可是,拿楷體和家紋比是不公平的!
不公平的!!!
我們知道中國傳統中就有「金石」之藝、也就是篆刻藝術。
這上面的字體才能被稱作「視覺符號」、而中國人的姓氏都有篆體形式,也就是每個人的姓都有對應的視覺符號。
現在讓我們來比較一下吧:
依舊是劉、關、張
是不是視覺效果一下子就上去了!
再貼幾張圖
秦
周
李
總結:
1.中國人的姓氏就是代表他家族的視覺符號。
2.需要正確的書寫方式來使「姓氏」像一個「視覺符號」
「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樓上的一時大腦混亂了吧
推薦閱讀:
※在歐洲有多少地點命名非常的信雅達?類似楓丹白露、香榭麗舍、翡冷翠之類的?
※為什麼很多歐洲人和美國人不午睡下午還能滿血狀態工作?
※為什麼反猶主義在歐洲會持續數千年之久,至今仍暗潮湧動?
※為什麼義大利沒有知名的且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