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有哪些看似虛構、而實際上的確發生過的事情或巧合?
三國中有什麼或不為人知、或匪夷所思、或有意思的事情和巧合?看起來像小說,其實史書上就是這麼寫的。
比如漢靈帝自稱「無上」將軍;張揚部下謀反,張揚不責,反而與之對泣等等。還有像馬親王《三國機密》中有個劍客燕山王越,看起來像小說家之言,誰想到三國真有這麼個人。
公元208年,攜帶民眾十餘萬的劉備軍撤退到長坂坡一帶時,被曹軍精騎五千追上,導致大敗,連幼子阿斗都險些失散,在趙雲的拚死護衛下才幸免於難。三國古戰場長坂坡,位於今湖北省宜昌市縣級市當陽市中心城區的長坂坡古遺址。
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獲斬首,蜀漢從此由盛轉衰。麥城在湖北省宜昌市當陽市兩河鎮境內,距市區玉陽鎮20餘公里。
公元222年,劉備親率大軍在夷陵、猇亭一帶與吳將陸遜對壘,陸遜火燒連營,大破漢軍。一代梟雄劉備幾乎全軍覆沒,敗退白帝城,並在那裡去世。猇亭,位於世界水電之都宜昌市東南部,得名於西漢,虎嘯為「猇」,十里為一亭,故稱「猇亭」,是宜昌市正在加速建設的工業區、開發區和新城區。
截至2001年,宜昌市轄5縣(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3個縣級市(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5區(夷陵區、西陵區、伍家崗區、點軍區、猇亭區),共有25個鄉、62個鎮、20個街道辦事處。
也就是說,如以當代的行政區劃為准,湖北省宜昌市這一個市的地方,竟然彙集了劉備軍的三大災地,堪比合肥之於孫權。並且,這三次劉備軍出事,都是試圖趕往江陵(湖北省荊州市)未果,例如長坂之戰是劉備試圖趕在曹軍之前接收江陵、結果被曹軍追上。走麥城是關羽聽說東吳呂蒙已襲取荊州後,欲率軍返回江陵,結果半路被吳軍圍困。夷陵戰役則是劉備伐吳、欲奪回江陵的結果。
由此看,劉備軍在江陵的運氣也可謂相當不好,且自從失了荊州後,也再無望爭奪天下,這就是傳說中的天意?
孫劉
曹操一直認為與他爭奪天下、威脅曹魏基業的是孫劉
當面誇先主: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背後評劉備: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將生憂寡人。
嘴上誇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
心裡:孫權我CNM(大霧)
實際上,我們知道最終三家歸晉政歸司馬氏,曹魏的江山自高平陵之變後就已經落入了以司馬家為核心的士族掌控
但司馬懿能成為與曹爽並列的曹睿託孤重臣,而不用曹睿最開始擬定的清一色的宗室輔政,是由於深受其信任的孫資、劉放的進言。一直領兵在外的司馬懿從而得以入朝輔政
所以,孫劉還是從另一個意義上毀了曹魏的江山
文青皇帝曹丕,寫了本《典論》,考證說古代傳說中的「火浣布」,也就是火都點不著的布是不存在的。
曹叡繼位後,為了讓天下人都知道他爸爸知識淵博,將《典論》刊石於宗廟門外及太學供天下讀書人學習。
然後……
西域來人獻上火浣布……曹叡下令大將軍、太尉臨試以示百寮……
然後刪了他爸書中有關火浣布的內容……
實際上這玩意兒就是石棉織的布。
孫權和群臣們交流,很多時候的言辭都很滑稽,活像是在演段子。這應該和孫家出身寒門不講究禮節有關。
————————
蜀國大臣伊籍奉命前來朝拜孫權,進大殿後自然是對孫權拜了一下。
孫權:您侍奉無道昏君辛苦嗎?(孫權口中無道昏君暗指的是劉備)
伊籍:一拜一起,談不上有多辛苦啦!(伊籍回敬,無道昏君變成了孫權)
孫權自討沒趣,只能表現為甚異之。(這貨口才不錯嘛)
————————————
蜀漢大臣費禕前來進行國事訪問,孫權準備和費禕開個玩笑,叮囑大臣說費禕進來的時候你們儘管吃,不要起身理會他。費禕進來,孫權放下手中吃食,群臣卻繼續吃。
費禕:鳳凰翩翩飛來,麒麟都知道要吐出食物準備迎接。只要那些驢啊騾子啊,完全不懂禮數,只知道繼續吃飼料!(鳳凰自然指的是自己,麒麟指的是孫權,驢子騾子就是東吳群臣)
諸葛恪:我們種下梧桐等待鳳凰來棲息,不知道哪來的燕子麻雀,居然自稱是鳳凰?我們為何不用彈弓把它打下來,把它打回老家?
費禕於是立刻寫了《麥賦》,諸葛恪寫了《磨賦》,在座都為之叫好。(費禕寫的麥子與燕雀有關,諸葛恪寫的磨則與驢子有關)
————————————
孫權的兒子孫登也沾染了父親開玩笑的毛病。
孫登:諸葛恪你可以吃馬屎了。
諸葛恪:太子你可以吃雞蛋了。
孫權:我兒子讓你吃馬屎,你怎麼讓他吃雞蛋啊?
諸葛恪:反正都是一個地方出來的。
——————————
一群白頭翁飛到孫權的大殿前。
孫權:這是什麼鳥啊!
諸葛恪:回陛下,這是白頭翁啊!
在座人士中屬輔吳將軍張昭年紀最大,於是張昭懷疑諸葛恪在拿鳥戲弄他。
張昭:諸葛恪這是欺瞞陛下,老臣從來沒有聽過有叫【白頭翁】的鳥,不信陛下讓諸葛恪找一隻【白頭母】出來!
諸葛恪:有一種鳥叫【鸚母】,未必也有能對上公母的,不然輔吳將軍您給我找一隻【鸚父】過來?
張昭石化。
————————————
赤壁之戰前,張昭帶頭主張投降曹操,後來孫權還是聽周瑜等人準備迎戰曹操。赤壁,周瑜大破曹操。後來孫權稱帝,大宴群臣,說這都要歸功於周瑜。張昭自然也得來祝賀。
張昭:恭祝陛下……(其實還沒說呢)
孫權:當年要聽張公的,朕今天都要去討飯吃咯!
張昭伏地不敢起,流汗不止。
————————————
朱桓即將出征,向孫權敬酒:「微臣即將遠行,希望能夠捋一下陛下的鬍鬚,就再也沒什麼好遺憾的了。」
於是孫權倚靠案幾向前伸頭,朱桓也進前捋了一下孫權的鬍鬚,滿足的說道:「微臣今天可謂是捋虎鬚啊!」
孫權大笑不已,這就是【捋虎鬚】的出處。
————————————
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臉長像驢,孫權有次大宴群臣就讓人牽了一頭驢進來,並在驢臉上寫上了【諸葛子瑜】四個字。(諸葛瑾,字子瑜,諸葛亮的哥哥)
諸葛恪見狀,跪答說:請陛下讓微臣再加倆字。於是,驢臉上變成了【諸葛子瑜之驢】。滿堂大笑,於是孫權就將這頭驢送給了諸葛恪。
————————————
關於【孫十萬】的故事好幾位答主都提到了。【張八百】【滿數十】【臧數千】【文睡覺】【蔣一封】【劉亡靈】的故事——雖然這些事的真實性很大,然而孫權那個【率軍十萬】不要太當真。人家也就這麼一吹,一號,一稱,認真就真輸了。
曹丕逼漢獻帝禪讓,漢獻帝先是陳留王。
曹奐被迫禪位給司馬炎,司馬炎給他的封爵是陳留王。
以後曹家就世襲陳留王,而且南北朝的時候,禪讓很頻繁,曹家的陳留王做了幾十年的見證。每次帝位變更勸進就要找陳留王才能叫正統的禪讓。
輔佐陳留王,逼陳留王禪讓,最終子孫做了幾代陳留王。
怎麼來怎麼去。
--------
轉馬羽茶水齋的一篇,侵刪
歷史真有趣,總有新鮮發現
讀史的一大妙處就是經常會讓人有新鮮感,尤其是經常會在不經意間發現極為有趣的事情。
比如說,歷史上最有趣的一門職業是什麼?365行恐怕都不是,要俺說,是三國時候魏皇室曹氏一族從事的事業:禪讓及其supporting works。
禪讓據說是古風,不過堯舜都是幾千年前的事情了,據說很美好、很高尚,但誰也沒瞧見。被記載到信史上的「禪讓」卻沒一個是可以與「美好」「高尚」這樣的辭彙掛鉤的。
這個看上去很美的第一個實踐者就是曹氏。魏王曹操說啦:俺寧可做周文王。於是他兒子曹丕心領神會的導演了歷史上確定無疑的第一起「禪讓」。有朋友說了:非也非也,王莽才是第一出嘛。俺要說:王莽那是只得其實、未具其形,結果是一樣,過程卻不通。對於絕大多數事情而言,當然是實重於形,惟獨「禪讓」這東東,要的恰恰就是形式。王莽逼孺子讓位的全過程很不講究,什麼「假皇帝」之類的東東後世也沒有人用過。而曹丕逼劉協禪讓,那一套劇本編得才叫地道,而且從此成為定例,傳之後世、代代不絕,比如說著名的「三讓」,真不愧是世界範圍內最經典的戲劇套路。諸位要想了解「禪讓」是個啥樣,直接去看三國志曹丕的本紀即可。此後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里的「禪讓」,簡直根本就是從曹丕那裡copy/paste的,最多把人名、朝代名做了些必要的「replace all」而已。所以我說非訴法師們應該拜曹丕為祖師爺。招股書、法律意見、各種合同,不都TM這麼作的么……
曹丕導演的「禪讓」,為曹氏開闢了兩個很有前途的職業,一個是「皇帝」——這個職業做了幾十年就沒得做了,另一個的前途卻遠大的多,那就是「禪讓」業。
首先,是曹奐,曹操的寶貝孫子,咸熙二年,「詔群公卿士具儀設壇於南郊,使使者奉皇帝璽綬冊,禪位於晉嗣王,如漢魏故事。」,將他伯父曹丕的劇本照演一遍,不過角色換了一下,主角讓給了司馬炎,他去扮了劉協。禪讓而來,禪讓而去,從魏王、相國變成魏國皇帝,到這裡再變成「陳留王」。看上去從「王」到「王」,區別不大,其實卻是天地遠隔。
按道理說,這個「陳留王」不比當年的「魏王」,王則王矣,與皇帝是沾不上邊兒了,那麼「禪讓」業也該一起失業了才對。然而不然:
《宋書武帝本紀》:「......王奉表陳讓,晉帝已遜琅邪王第,表不獲通。於是陳留王虔嗣等二百七十人,及宋台群臣,並上表勸進,上猶不許。太史令駱達陳天文符瑞數十條,群臣又固請,王乃從之。」
——時間轉眼過去一百五十五年,輪到司馬家的皇帝和劉家的「宋王」來演這台「禪讓」的戲了。大約是時間隔的太久,大家劇本都生疏了,於是,居然由陳留王曹虔嗣(曹操的八代孫)來代表晉朝群臣上表勸進,大約是因為他家學淵源,對於「禪讓」這一套有獨傳密法?於是乎,帝王的職業雖三世而斬了,「禪讓」的職業卻大有前途,曹虔嗣不能如祖宗那樣當主角,也可以扮演一個重要的配角。
曹虔嗣辦完這一單業務後,才過一個月就薨了(宋書禮志稱為「早卒」),為禪讓事業鞠躬盡瘁。他的弟弟曹虔秀(宋書禮志又作「虔季」)繼之,曹氏的這份職業還沒幹到完。
《南史齊本紀高帝本紀》:「高帝固讓,宋朝王公以下陳留王粲等,謁門陳請,帝猶未許。齊世子卿士以下固請;兼太史令、將作匠陳文建奏符瑞,......二朝百辟又固請。......高帝乃許焉」
——陳留王曹粲,可能是曹虔秀的孫子或重孫,半個多世紀又過去了,一切彷彿依舊,宋齊禪代,陳留王曹某代表宋朝群臣勸進,又一場虛情假意的退讓、又一次溫情脈脈的改朝換代。
曹粲秉承列祖列宗之遺業,兢兢業業的做完宋齊禪代這一單,未曾想,這就算老曹家禪讓史的終篇了。南史齊本紀高帝本紀:「八月癸巳,省陳留國」。蕭道成受禪登極才四個月,就鳥盡弓藏的把陳留國給廢了,不知道是曹粲也和曹虔秀一樣敬業早卒而無嗣,還是別的什麼原因。總之,曹氏陳留國,自咸熙二年(265)至齊建元元年(479),傳國二百三十四年,熬過了西晉、東晉和劉宋。而他們作為魏王、魏皇帝、陳留王的這一門「禪讓」手藝,從漢延康元年(221)到齊建元元年(479),首尾二百五十八年,總算是歇業了。
那麼,以後的禪代咋辦呢?《梁書武帝本紀》:「高祖抗表陳讓,表不獲通。於是,齊百官豫章王元琳等八百一十九人,及梁台侍中臣雲等一百一十七人,並上表勸進」。曹氏禪讓公司雖然歇業了,還有其他的人接著繼續操辦下去呢。
二百五十八年,活活,曹阿瞞若知道後代子孫做了如許長時間的「禪讓」專業戶,天曉得他會是什麼感想?
附:
陳留王世系表:
曹奐(265 - 302)
曹?
曹勱(326 - 358)
曹恢(363 - 378)
曹靈誕(383 - 408)
曹虔嗣(408 - 420)
曹虔秀(420? - 462)
曹銑(462 - 473)
曹粲(473 - 479)
註:
1、根據晉書,曹勱是曹操的玄孫,也就是曹奐的孫輩。曹奐死後追謚元皇帝,但冊立誰為陳留王,不詳。曹勱之立,已經是南渡之後事也。
2、曹勱、曹恢、曹靈誕三代之間有兩個5年的間隔,原因不明。從史書記載看,陳留王之立、之薨都會在當時皇帝的本紀中提及,因此這兩個5年可能不是有其他人在位,而是缺位,至於為什麼會空缺就不知道了。
3、想當年劉協被立為皇帝前就是陳留王,曹氏逼劉協下台,司馬氏再逼他們下台時居然想到封劉協干過的陳留王,也夠幽默的說。
算是一個有趣的巧合。
曹丕稱帝代漢時,曹植披孝痛哭。當時還有一個人有同樣的舉動,蘇則。
曹丕知道曹植這檔子事,但不知道蘇則也幹了。一次朝會曹丕說:「我稱帝卻聽說有人哭,這是為啥吖?」
蘇則以為是說他,鬚髮皆張,想硬剛曹丕。
這時,最有電視劇畫面感的一幕出現了:
傅巽連忙掐了蘇則一把說:「沒特么說你!」(不謂卿也)
我腦子裡閃現的都是紀曉嵐與和珅在金鑾殿下嘀嘀咕咕的畫面……這樣有趣的一幕就這樣出現在了正史中。段子手簡雍~~~
有次遇上大旱,要下令禁酒,釀酒的話都會有罪。但有官吏從民家搜得釀酒器具,正議論應否將他們與釀酒的人同罰。一日簡雍與劉備一同遊覽,看見一對男女走過,簡雍就對劉備說:「他們就要當眾行淫,為何不將他們綁起來?」劉備覺得奇怪,便問道:「你又怎麼知道呢?」簡雍就幽默地回答:「他們都有行淫的器具,與在民家搜得釀酒器具一樣。」劉備聽罷大笑,也就放了私藏釀酒器的民家。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時天旱禁酒,釀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釀具,論者欲令與作酒者同罰。雍與先主游觀,見一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人慾行淫,何以不縛?」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對曰:「彼有其具,與欲釀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釀者。雍之滑稽,皆此類也。
劉備打夷陵之戰前,偏將軍黃權建議:吳軍不好對付,由自己擔任先鋒,探探虛實,劉備先在後方坐鎮,以免孤軍深入。
不過劉備這個時候已經頭腦不太清楚了,不但不聽,還把黃權打發到了江北,不許他參戰。
後來夷陵一戰兵敗,黃權被吳國斷了後路,既不能回蜀國,也不願意投降吳國,最後就投了魏。
曹丕見了黃權,有了如下對話:
曹丕:將軍棄暗投明,是想學韓信嗎
黃權:臣受劉主厚恩,降吳不可,還蜀無路,只好歸命陛下,敗軍之將不敢言勇,苟全性命已是萬幸,又豈敢自作多情仰慕古人?
曹丕:將軍家人已被劉備誅殺,我為你發喪吧。
黃權:臣與劉備、諸葛亮推心置腹,他們也一定理解臣的苦衷,請陛下不要急於發喪。
蜀國的執法部門確實提出誅殺黃權家人,但是被劉備否決了。劉備說:這次是朕辜負了黃權,黃權並不負朕。
從此之後,黃權一生都非常敬重諸葛亮和劉備。司馬懿聽說此事後也非常感慨。
王司徒,就是小說中被「諸葛村夫」罵死的那位
兩軍交戰,擺明了是蜀國的大敵,曹魏的三公。然而命運的車輪卻偷偷開往了另一個方向
王朗之孫女王元姬,剩下兩個兒子,一個叫司馬炎,一個叫司馬攸。
其中司馬炎便是那:咸熙二年(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
諸葛一定沒想到,站在他面前的男人,才是真正能達成他一生夢想的人。
所以口口聲聲罵曹賊死全家的,不如王司徒安安分分生個女兒(孫女)禍害完曹家的。
悼念女性常用到「孟德曹操」, 指的是孟母三遷之賢德,班昭的操行(班固之妹班昭,著名才女,因其丈夫姓曹,她從夫姓,世稱曹大家),用於讚譽女性。也讓人妻之友,魏武王曹操曹孟德顯得無比尷尬。
另外三國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字。
眭固,字白兔。
伊籍,字機伯。
閻君替身明斷懸案 楚漢雄才投胎三國
話說東漢時,蜀郡益州有一秀才司馬貌,資性聰明,一目十行俱下。八歲縱筆成文,本地公認為神童,推舉他赴京應試。因出言不遜,衝撞了考官,故而落榜。及至年長,深悔輕薄之非,更修端謹之行。鄉里屢次舉他孝廉、有道及博學宏詞,都為有勢力者奪去,鬱郁不得志。後來,朝政腐敗,賣官鬻爵,視官職尊卑,入錢多少,各有定價。司馬貌家貧,因此無人提挈,淹滯至五十歲,空負一腔才學,心中怏怏不平。
某日酒醉,且吟且寫,遂成《怨詞》一篇:「......得失與窮通,前生都註定。問彼註定時,何不判忠佞?善士嘆沉埋,凶人得暴橫。我若作閻羅,世事皆更正。」不覺天晚,點上燈來,將怨詞吟詠了數遍,猛然怒起,把詩稿向燈焚了。
不料, 被夜遊神察覺,天宮震怒,速宜治罪。時有太白金星啟奏道:「司馬貌出言無忌,必有大才。不如押其到陰司,權替閻羅王半日之位,凡陰司有冤枉事情,著他剖斷。若斷得公明,將功恕罪;倘若不公不明,即時行罰,他心始服也。」玉帝准奏。
司馬貌被勾到地府森羅殿前,全然無懼。當下閻君起身讓位,司馬貌戴平天冠,穿蟒衣,束玉帶,裝扮出閻羅天子氣象。善惡諸司,六曹法吏,判官小鬼,分立兩邊。司馬貌手執玉簡,昂然而出,升於法座。分付判官:「寡人奉旨管事,只六個時辰。你可取從前案捲來查,若有天大疑難事情,累百年不決者,寡人判斷幾件,與你陰司問事的做個榜樣。」判官稟道:「只有漢初四宗文卷,至今三百五十餘年,未曾斷結,乞我王拘審。」
判官捧卷呈上,司馬貌揭開看時:
一宗屈殺忠臣事。
原告:韓信、彭越、英布
被告:劉邦、呂氏。
一宗恩將仇報事。
原告:丁公。
被告:劉邦。
一宗專權奪位事。
原告:戚氏。
被告:呂氏。
一宗乘危逼命事。
原告:項羽。
被告:王翳、楊喜、夏廣、呂馬童、呂勝、楊武。
司馬貌覽畢,呵呵大笑道:「恁樣大事,如何反不問決?你們六曹吏司,都該究罪。這都是向來閻君因循擔閣之故,寡人今夜都與你判斷明白。」隨叫直日鬼吏,照單開四宗文卷原被告姓名,一齊喚到,挨次聽審。
司馬貌道:「帶第一起上來。」原、被共五名,逐一點過,答應:原告:韓信有,彭越有,英布有。
被告:劉邦有,呂氏有。
司馬貌先喚韓信上來,問道:「你先事項羽,位不過郎中,言不聽,計不從;一遇漢祖,築壇拜將,捧轂推輪,後封王爵以酬其功。如何又起謀叛之心,自取罪戮,今日反告其主!」
韓信道:「閻君在上,韓信一一告訴。某受漢王築壇拜將之恩,使盡心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定了三秦;又救漢王於滎陽,虜魏王豹,破代兵,擒趙王歇;北定燕,東定齊,下七十餘城;南敗楚兵二十萬,殺了名將龍且;九里山排下十面埋伏,殺盡楚兵;又遣六將,逼死項王於烏江。造下十大功勞,指望子孫世享富貴。誰知漢祖得了天下,不念前功,將某貶爵。呂后又與蕭何定計,哄某長樂宮,不由分說,叫武士縛某斬之;誣以反叛,夷某三族。某自思無罪,受此慘禍,今三百五十餘年,銜冤未報,伏乞閻君明斷。」司馬貌道:「你既為元帥,有勇無謀,豈無商量幫助之人?被人哄誘,如縛小兒,今日卻怨誰來?」韓信道:「曾有一個軍師蒯通,奈何有始無終,半途而去。」司馬貌叫鬼吏,快拘蒯通來審。
霎時間,蒯通喚到。司馬貌道:「韓信說你有始無終,半途而逃,不盡軍師之職,是何道理?」蒯通道:「非我有始無終,是韓信不聽忠言,以致於此。當初韓信破走了齊王田廣,是我進表洛陽,與他討個假王名號,以鎮齊人之心。漢皇罵道:『胯下夫,楚尚未滅,便想王位!』其時張子房在背後,輕輕躡漢皇之足,附耳低言:『用人之際,休得為小失大。』漢皇便改口道:『大丈夫要便為真王,何用假也?』乃命某齎印封信為三齊王。某察漢皇,終有疑信之心,後來必定負信,勸他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以觀其變。韓信道:『築壇拜將之時,曾設下大誓:漢不負信,信不負漢。今日我豈可失信於漢皇?』某反覆陳說利害,只是不從,反怪某教唆謀叛。
某那時懼罪,假裝風魔,逃回田裡。後來助漢滅楚,果有長樂宮之禍,悔之晚矣。」司馬貌問韓信道:「你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是何主意?」韓信道:「有一算命先生許復,算我有七十二歲之壽,功名善終,所以不忍背漢。誰知夭亡,只有三十二歲。」
司馬貌叫鬼吏,再拘許復來審問,道:「韓信只有三十二歲,你如何許他七十二歲?你做術士的,妄言禍福,只圖哄人錢鈔,不顧誤人終身,可恨,可恨!」許復道:「閻君聽稟:常言『人有可延之壽,亦有可折之壽』,所以星家偏有壽命難定。
韓信應該七十二歲,是據理推算。何期他殺機太深,虧損陰騭,以致短折。非某推算無准也。」司馬貌問道:「他那幾處陰騭虧損?可一一說來。」
許復道:「當初韓信棄楚歸漢時,迷蹤失路,虧遇兩個樵夫,指引他一條徑路,住南鄭而走。韓信恐楚王遣人來追,被樵夫走漏消息,拔劍回步,將兩個樵夫都殺了。雖然樵夫不打緊,卻是有恩之人。天條負恩忘義,其罰最重。
詩曰:
亡命心如箭離弦,迷津指引始能前。
有恩不報翻加害,折墮青春一十年。」
司馬貌道:「還有三十年呢?」許復道:「蕭何丞相三薦韓信,漢皇欲重其權,築了三丈高壇,教韓信上坐,漢皇手捧金印,拜為大將,韓信安然受之。
詩曰:
大將登壇閫外專,一聲軍令賽皇宣。
微臣受卻君皇拜,又折青春一十年。」
司馬貌道:「臣受君拜,果然折福。還有二十年呢?」許復道:「辯士酈生,說齊王田廣降漢。田廣聽了,日日與酈生飲酒為樂。韓信乘其無備,襲擊破之。田廣只道酈生賣己,烹殺酈生。韓信得了大功勞,辜負了齊王降漢之意,掩奪了酈生下齊之功。
詩曰:
說下三齊功在先,乘機掩擊勢無前。
奪他功績傷他命,又折青春一十年。」
司馬貌道:「這也說得有理。還有十年?」許復道:「又有折壽之處。漢兵追項王於固陵,其時楚兵多,漢兵少,又項王有拔山舉鼎之力,寡不敵眾,弱不敵強。韓信九里山排下絕機陣,十面埋伏,殺盡楚兵百萬,戰將千員,逼得項王匹馬單槍,逃至烏江口,自刎而亡。
詩曰:
九里山前怨氣纏,雄兵百萬命難延。
陰謀多殺傷天理,共折青春四十年。」
韓信聽罷許復之言,無言可答。司馬貌問道:「韓信,你還有辯么?」韓信道:「當初是蕭何薦某為將,後來又是蕭何設計,哄某入長樂宮害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某心上至今不平。」司馬貌道:「也罷,一發喚蕭何來與你審個明白。」
少頃,蕭何當面,司馬貌問道:「蕭何,你如何反覆無常,又薦他,又害他?」蕭何答道:「有個緣故。當初韓信懷才未遇,漢皇缺少大將,兩得其便。誰知漢皇心變,忌韓信了得。
後因陳豨造反,御駕親征,臨行時,囑付娘娘,用心防範。漢皇行後,娘娘有旨,宣某商議,說韓信謀反,欲行誅戮。某奏道:『韓信是第一個功臣,謀反未露,臣不敢奉命。』娘娘大怒道:『卿與韓信敢是同謀么?卿若沒誅韓信之計,待聖駕回時,一同治罪。』其時某懼怕娘娘威令,只得畫下計策,假說陳豨已破滅了,賺韓信入宮稱賀,喝教武士拿下斬訖。某並無害信之心。」司馬貌道:「韓信之死,看來都是劉邦之過。」
分付判官,將眾人口詞錄出。「審得漢家天下,大半皆韓信之力;功高不賞,千古無此冤苦。轉世報冤明矣。」立案且退一邊。
再喚大梁王彭越聽審:「你有何罪,呂氏殺你?」彭越道:「某有功無罪。只為高祖征邊去了,呂后素性淫亂,問太監道:『漢家臣子,誰人美貌?』太監奏道:『只有陳平美貌。』娘娘道:『陳平在那裡?』太監道:『隨駕出征。』呂后道:『還有誰來?』太監道:『大梁王彭越,英雄美貌。』呂后聽說,即發密旨,宣大梁王入朝。某到金鑾殿前,不見娘娘。太監道:『娘娘有旨,宣入長信宮議機密事。』某進得宮時,宮門落鎖。只見呂后降階相迎,邀某入宮賜宴。三杯酒罷,呂后淫心頓起,要與某講枕席之歡。某懼怕禮法,執意不從。呂后大怒,喝教銅錐亂下打死,煮肉作醬,梟首懸街,不許收葬。漢皇歸來,只說某謀反,好不冤枉!」
呂后在傍聽得,叫起屈來,哭告道:「閻君,休聽彭越一面之詞,世間只有男戲女,那有女戲男?那時妾喚彭越入宮議事,彭越見妾宮中富貴,輒起調戲之心。臣戲君妻,理該處斬。」彭越道:「呂后在楚軍中,慣與審食其私通。我彭越一生剛直,那有淫邪之念!」司馬貌道:「彭越所言是真,呂氏是假飾之詞,不必多言。審得彭越,乃大功臣,正直不淫,忠節無比,來生仍作忠正之士,與韓信一同報仇。」存案。
再喚九江王英布聽審。英布上前訴道:「某與韓信、彭越三人,同動一體。漢家江山,都是我三人掙下的,並無半點叛心。一日某在江邊玩賞,忽傳天使到來,呂娘娘懿旨,賜某肉醬一瓶。某謝恩已畢,正席嘗之,覺其味美。偶吃出人指一個,心中疑惑,盤問來使,只推不知。某當時發怒,將來使拷打,說出真情,乃大梁王彭越之肉也。某聞言凄慘,便把手指插入喉中,向江中吐出肉來,變成小小螃蟹。至今江中有此一種,名為『蟛蚏』,乃怨氣所化。某其時無處泄怒,即將使臣斬訖。呂后知道,差人將三般朝典,寶劍、藥酒、紅羅三尺,取某首級回朝。某屈死無申,伏望閻君明斷。」司馬貌道:「三賢果是死得可憐,寡人做主,把漢家天下三分與你三人,各掌一國,報你生前汗馬功勞,不許再言。」畫招而去。
第一起人犯權時退下,喚第二起聽審。第二起恩將仇報事原告:丁公有。被告:劉邦有。
丁公訴道:「某在戰場上圍住漢皇,漢皇許我平分天下,因此開放。何期立帝之後,反加殺害。某心中不甘,求閻爺作主。」
司馬貌道:「劉邦怎麼說?」漢皇道:「丁公為項羽愛將,見仇不取,有背主之心,朕故誅之。為後人為臣不忠者之戒,非枉殺無辜也。」丁公辨道:「你說我不忠,那紀信在滎陽替死,是忠臣了,你卻無一爵之贈,可見你忘恩無義。那項伯是項羽親族,鴻門宴上,通同樊噲,拔劍救你,是第一個不忠於項氏,如何不加殺戮,反得賜姓封侯?還有個雍齒,也是項家愛將,你平日最怒者,後封為什方侯。偏與我做冤家,是何意故?」漢皇頓口無言。司馬貌道:「此事我已有處分了,可喚項伯、雍齒與丁公做一起,聽候發落。暫且退下。」
再帶第三起上來。第三起專權奪位事,
原告:戚氏有。被告:呂氏有。
司馬貌道:「戚氏,那呂氏是正宮,你不過是寵妃,天下應該歸於呂氏之子。你如何告他專權奪位,此何背理?」戚氏訴道:「昔日漢皇在睢水大戰,被丁公、雍齒趕得無路可逃,單騎走到我戚家莊,吾父藏之。其時妾在房鼓瑟,漢皇聞而求見,悅妾之貌,要妾衾枕,妾意不從。漢皇道:『若如我意時,後來得了天下,將你所生之子立為太子。』扯下戰袍一幅,與妾為記,奴家方才依允。後生一子,因名如意。漢皇原許萬歲之後傳位如意為君,因滿朝大臣都懼怕呂后,其事不行。未幾漢皇駕崩,呂后自立己子,封如意為趙王,妾母子不敢爭。誰知呂后心猶不足,哄妾母子入宮飲宴,將鴆酒賜與如意,如意九竅流血,登時身死。呂后假推酒辭,只做不知。妾心懷怨恨,又不敢啼哭,斜看了他一看。他說我一雙鳳眼,迷了漢皇,即叫宮娥,將金針刺瞎雙眼。又將紅銅熔水,灌入喉中,斷妾四肢,拋於坑廁。妾母子何罪,枉受非刑?至今含冤未報,乞閻爺做主。」說罷,哀哀大哭。司馬貌道:「你不須傷情,寡人還你個公道,教你母子來生為後為君,團揓到老。」
畫招而去。
再喚第四起乘危逼命事,人犯到齊,唱名已畢,司馬貌問項羽道:「滅項興劉,都是韓信,你如何不告他,反告六將?」
項羽道:「是我空有重瞳之目,不識英雄,以致韓信棄我而去,實難怪他。我兵敗垓下,潰圍逃命,遇了個田夫,問他左右兩條路,那一條是大路?田夫回言:『左邊是大路。』某信其言,望左路而走,不期走了死路,被漢兵追及。那田夫乃漢將夏廣,裝成計策。某那時仗生平本事,殺透重圍,來到烏江渡口,遇了故人呂馬童,指望他念故舊之情,放我一路。他同著四將,逼我自刎,分裂支體,各去請功。以此心中不服。」
司馬貌點頭道是。「審得六將原無斗戰之功,止乘項羽兵敗力竭,逼之自刎,襲取封侯,僥倖甚矣。來生當發六將,仍使項羽斬首,以報其怨。」立案訖,且退一邊。
喚判官將冊過來,一一與他判斷明白:恩將恩報,仇將仇報,分毫不錯。司馬貌口裡發落,判官在傍用筆填注,何州、何縣、何鄉,姓甚名誰,幾時生,幾時死,細細開載。將人犯逐一喚過,發去投胎出世:「韓信,你盡忠報國,替漢家奪下大半江山,可惜銜冤而死。發你在樵鄉曹嵩家托生,姓曹,名操,表字孟德。先為漢相,後為魏王,坐鎮許都,享有漢家山河之半。那時威權蓋世,任從你謀報前世之仇。當身不得稱帝,明你無叛漢之心。子受漢禪,追尊你為武帝,償十大功勞也。」
又喚過漢祖劉邦發落:「你來生仍投入漢家,立為獻帝,一生被曹操欺侮,膽戰魂驚,坐卧不安,度日如年。因前世君負其臣,來生臣欺其君以相報。」
喚呂后發落:「你在伏家投胎,後日仍做獻帝之後,被曹操千磨百難,將紅羅勒死宮中,以報長樂宮殺信之仇。」韓信問道:「蕭何發落何處?」司馬貌道:「蕭何有恩於你,又有怨於你。」
叫蕭何發落:「你在楊家投胎,姓楊,名修,表字德祖。
當初沛公入關之時,諸將爭取金帛,偏你只取圖籍,許你來生聰明蓋世,悟性絕人,官為曹操主簿,大俸大祿,以報三薦之恩。不合參破曹操兵機,為操所殺。前生你哄韓信入長樂宮,來生償其命也」。
又喚九江王英布上來:「發你在江東孫堅家投胎,姓孫,名權,表字仲謀。先為吳王,後為吳帝,坐鎮江東,享一國之富貴。」
又喚彭越上來:「你是個正直之人,發你在涿郡樓桑村劉弘家為男,姓劉,名備,字玄德。千人稱仁,萬人稱義。後為蜀帝,撫有蜀中之地,與曹操、孫權三分鼎足。曹氏滅漢,你續漢家之後,乃表汝之忠心也」。彭越道:「三分天下,是大亂之時。西蜀一隅之地,怎能敵得吳、魏?」司馬貌道:「我判幾個人扶助你就是。」
乃喚蒯通上來:「你足智多謀,發你在南陽托生,複姓諸葛,名亮,表字孔明,號為卧龍。為劉備軍師,共立江山。」
又喚許復上來:「你算韓信七十二歲之壽,只有三十二歲,雖然陰騭折墮,也是命中該載的。如今發你在襄陽投胎,姓龐,名統,表字士元,號為鳳雛,幫劉備取西川。註定三十二歲,死於落鳳坡之下,與韓信同壽,以為算命不準之報。今後算命之人,胡言哄人,如此折壽,必然警醒了。」彭越道:「軍師雖有,必須良將幫扶。」司馬貌道:「有了。」
喚過樊噲:「發你范陽涿州張家投胎,名飛,字翼德。」
又喚項羽上來:「發你在蒲州解良關家投胎,只改姓不改名,姓關,名羽,字雲長。你二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與劉備桃園結義,共立基業。樊噲不合縱妻呂須幫助呂后為虐,妻罪坐夫。項羽不合殺害秦王子嬰,火燒咸陽,二人都註定凶死。但樊噲生前忠勇,並無諂媚。項羽不殺太公,不污呂后,不於酒席上暗算人。有此三德,註定來生俱義勇剛直,死而為神。」
再喚紀信過來:「你前生盡忠劉家,未得享受一日富貴,發你來生在常山趙家出世,名雲,表字子龍,為西蜀名將。當陽長坂百萬軍中救主,大顯威名。壽年八十二,無病而終。」
又喚戚氏夫人:「發你在甘家出世,配劉備為正宮。呂氏當初慕彭王美貌,求淫不遂,又妒忌漢皇愛你,今斷你與彭越為夫婦,使他妒不得也。趙王如意,仍與你為子,改名劉禪,小字阿斗。嗣位為後主,安享四十二年之富貴,以償前世之苦。」
又喚丁公上來:「你去周家投胎,名瑜,字公瑾。發你孫權手下為將,被孔明氣死,壽止三十五而卒。原你事項羽不了,來生事孫權亦不了也。」
再喚項伯、雍齒過來:「項伯背親向疏,貪圖富貴,雍齒受仇人之封爵,你兩人皆項羽之罪人。發你來生一個改名顏良,一個改名文丑,皆為關羽所斬,以泄前世之恨。」項羽問道:「六將如何發落?」
司馬貌發六將於曹操部下,守把關隘。楊喜改名卞喜,王翳改名王植,夏廣改名孔秀,呂勝改名韓福,楊武改名秦琪,呂馬童改名蔡陽。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以泄前生烏江逼命之恨。司馬貌判斷明白已畢,眾人無不心服。
司馬貌又問楚、漢爭天下之時,有兵將屈死不甘者,懷才未盡者,有恩欲報、有怨欲伸者,一齊許他自訴,都發在三國時投胎出世。其刻薄害人,陰謀慘毒,負恩不報者,變作戰馬,與將帥騎坐。如此之類,不可細述。判官一一細註明白,不覺五更雞叫。司馬貌退殿,卸了冠服,依舊是個秀才。將所斷簿籍,送與閻羅王看了,閻羅王嘆服,替他轉呈上界,取旨定奪。
玉帝見了,贊道:「三百餘年久滯之獄,虧他六個時辰斷明,方見天地無私,果報不爽,真乃天下之奇才也。眾人報冤之事,一一依擬。司馬貌有經天緯地之才,今生屈抑不遇,來生宜賜王侯之位,改名不改姓,仍托生司馬之家,名懿,表字仲達。一生出將入相,傳位子孫,并吞三國,國號曰晉。曹操雖系韓信報冤,所斷欺君弒後等事,不可為訓。只怕後人不悟前因,學了歹樣,就教司馬懿欺凌曹氏子孫,一如曹操欺凌獻帝故事,顯其花報,以警後人,勸他為善不為惡。」
有詩為證:半日閻羅判斷明,冤冤相報氣皆平。勸人莫作虧心事,禍福昭然人自迎。
樂呵樂呵而已。
當然是火燒赤壁了!
小時候一直很納悶,用火燒船怎麼能行得通,不說能滅火的水隨處可見吧,就是真拿鐵鏈子把船連起來,一艘船著了火也有充分的時間斬斷鐵鏈吧?
嗯,一定是老羅杜撰的。
結果初中語文讀物的《資治通鑒》里就寫了這麼個事:
「『……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鬥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備走舸,繫於其尾……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想想也是,火藥、牛油加大風,就是水也能燒起來,更別說水上的船了。
這招不但是真的,歷史上還被不止一次地用過。《三國演義》成書是在元末明初年間,作者羅貫中是施耐庵的學生,而施耐庵又是陳友諒的謀士。估計是朱元璋和陳友諒大戰的時候《三國演義》還沒寫完,所以陳友諒也肯定沒讀過火燒赤壁這一段,導致戰術出現了重大失誤。
史載,鄱陽湖上,朱元璋親自率領水師出戰。但陳艦巨大,朱軍艦小不能仰攻,接連受挫。這時朱元璋及時採納了部將郭興建議,決定改用火攻破敵。黃昏時分湖面上吹起東北風,朱元璋選擇勇敢士兵駕駛7艘漁船,船上裝滿火藥柴薪,迫近敵艦,順風放火,風急火烈,迅速蔓延。一時烈焰飛騰,湖水盡赤,轉瞬之間燒毀陳軍數百艘巨艦,陳軍死傷過半,陳友諒的兩個兄弟及大將陳普略均被燒死。朱元璋揮軍乘勢發起猛攻,又斃敵2000餘人,確立了鄱陽湖之戰的勝勢。
這還沒完,1519年,三國這書怎麼著也得普及了,但發動叛亂的寧王朱宸濠又犯了同樣的錯誤,被時任贛南巡撫的王守仁以火攻之,宸濠大敗 ,將士焚溺而死者3萬餘人 ,宸濠與其世子、郡王,及李士實、劉養正、王綸等皆被擒。
看來牛人就是牛人,小說里的故事也能拿來當兵書用,真如當年明月所說,拿本盜版的《孫子兵法》也能打勝仗啊。
厲害呢。難道就沒人注意到吳國在中原混戰的那幾年,從死了孫策之後就沒什麼大動作么。就在一心剿山越,而且是全國各地的剿。
那段時間對吳國非常感興趣,因為玩了好幾個曹操傳中的吳國MOD,所以去查了幾個牛逼人物。比如賀齊。
其中一段我自己寫小說自娛自樂的時候很喜歡吐槽的橋段。
賊中有善禁者,每當交戰,官軍刀劍不得拔,弓弩射矢皆還自向,輒致不利。賀將軍長情有思,乃曰:「吾聞金有刃者可禁,蟲有毒者可禁,其無刃之物,無毒之蟲,則不可禁。彼必是能禁吾兵者也,必不能禁無刃物矣。」乃多作勁木白棓,選有力精卒五千人為先登,盡捉棓。彼山賊恃其有善禁者,了不嚴備。於是官軍以白棓擊之,彼禁者果不復行,所擊殺者萬計。——《三國志吳書賀齊傳》
就是對方有個禁術師,特別屌,一旦施法,吳國官軍就拔不出刀了,射出的弓箭也是倒著飛。
當時我想這樣的人幹嘛殺了他啊,一定要想辦法捉到為我所用,後來的赤壁還需要這麼複雜么?直接幾艘船開到曹營門外,大喊:「來啊,放箭或站捅,曹公選一樣吧。」
大霧,於是萬箭齊發,曹軍GG。
其實是這樣的,賀齊搞了個好麻煩的方法,用壯漢使用雙手鈍器衝上去砸,為什麼你們就不能先拔了刀再進入戰場呢?漢獻帝和諸葛亮生於同一年,死於同一年。
夷陵之戰中,孫桓與陸遜共拒劉備。
桓斬上(兜)道,截其徑要。備逾山越險,僅乃得免,忿恚嘆曰:「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此也!」
劉備回想當年去東吳娶親,那個用喜糖逗著玩的小屁孩,現在差點要了他的命。
鍾會生於225 年, 他爹鍾繇生於151年,也就是說他爹74歲還在造人,而且質量還不錯。
方技傳裡面各種神人,比如朱建平:
朱建平,沛國人也。善相術,於閭巷之間,效驗非一。太祖為魏公,聞之,召為郎。文帝為五官將,坐上會客三十餘人,文帝問己年壽,又令遍相眾賓。建平曰:「將軍當壽八十,至四十時當有小厄,願謹護之。」謂夏侯威曰;「君四十九位為州牧,而當有厄,厄若得過,可年至七十,致位公輔。」謂應璩曰:「君六十二位為常伯,而當有厄,先此一年,當獨見一白狗,而旁人不見也。」謂曹彪曰:「君據藩國,至五十七當厄於兵。宜善防之。」
文帝黃初七年,年四十,病困。謂左右曰:「建平所言八十,謂晝夜也,吾其決矣。」頃之,果崩。夏侯威為兗州刺史,年四十九,十二月上旬得疾,念建平之言,自分必死,豫作遺令及送喪之備,咸使素辦。至下旬轉差,垂以平復。三十日日昃,請紀綱大吏設酒,曰:「吾報苦漸平,明日雞鳴,年便五十,建平之戒,真必過矣。」威罷客之後,合瞑疾動,夜關遂卒。璩六十一為待中,直省內,欻見白狗,問之眾人,悉無見者。於是數聚會,並急游觀田裡,飲宴自娛,過期一年,六十三卒。曹彪封楚王,年五十七,坐與王淩通謀,賜死。凡說此輩,無不如言,不能具詳,故粗記數事。惟相司空王昶、征北將軍程喜、中領軍王肅有蹉跌雲。肅年六十二,疾篤,眾醫並以為不愈。肅夫人問遺言。肅云:「建平相我逾七十,位至三公,今皆未也,將何慮也乎!」而肅竟卒。
有好玩的以後再補上。
一提三國大家都說魏蜀吳,曹操劉備孫權袁紹袁術。
其實有個冷門的諸侯也是挺有才的。
沒錯,就是張魯。
張魯乃名將張良十代孫。其父乃五斗米教創始人。
在諸侯爭霸的漢末雄居漢中三十年不倒,政教合一,治下百姓安居樂業,在道路邊設置義舍,免費為來往的旅人提供白粥。因治理有方,漢中人口一直增長,已是在亂世中不可多得。
並且數次擊退劉焉,劉璋。雄踞漢中
其人也有善終。
曹操率領十萬兵馬攻打漢中,張魯降,曹操十分欣賞他,封鎮南將軍,封襄平侯,食邑一萬戶。
這麼好玩的題目沒人邀我我也要舔著臉跑來怒答!
我覺得三國時期的極速車神劉宏劉皇帝應該算是比較好玩的辣!
在三國時期其實娛樂是比較少的 但是12歲繼位的劉宏可是超級能玩的熊孩子
比如說有次劉宏閑來無事覺得寂寞 弄了幾頭驢到了宮裡 坐驢車飆速度
後來他覺得駕驢員飆的太慢,給人家轟跑了,自己御駕親征擼著驢在宮裡到處亂跑
後來他覺得自己玩不過癮,就叫來宦官大臣一人分一頭驢開始了飆驢比賽
一時間宮中內外 都是驢叫的聲音 好不快活 飆驢大賽也成為了一項宮中活動
再後來為了在討皇帝喜歡 大臣們紛紛開始飆驢 以有一頭寶驢為榮 一時間驢價上漲 屌得不行
後來宦官們為了逗劉宏 讓一個狗穿上了大臣的衣服同大臣們一起上朝 熊孩子劉宏看到了這狗 對著滿朝的大臣大喊:誒誒誒!瞧啊!好歌狗官!好好好好! 手舞足蹈 連連拍掌 差點沒把大臣們氣死。
除此之外還有類似開裸體趴體 搞民間COSPLAY等活動 簡直如狂歡一般!
三國朱然墓出土很多有典故的漆盤,比如季禮掛劍、百里奚會故妻、伯瑜悲親
當然,這次說的不是這些,而是.. 宮闈宴樂圖 ,這圖說的是孫權和群眾宴會的事情,一共有五十五個人物
當然,談人多沒趣啊,仔細看:
復原圖:
放大點
嚇!忍者神龜!
斬顏良
最早崇拜關公,當知道「溫酒斬華雄」「五關六將」是虛構的之後一時間大失所望。
明白了演義里動不動就陣前單挑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連帶著對「斬顏良誅文丑」也懷疑了起來。
是啊,兩軍交戰哪裡輪到主將親自操刀子衝上去?又有多少人真的能衝到敵人主將面前呢?
然而,《三國志》上明明白白的寫道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據我研究,《三國志》中寫的最美麗的女性共有六人:
1 甄宓
魏略曰:熙出在幽州,後留侍姑。及鄴城破,紹妻及後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紹舍,見紹妻及後,後怖,以頭伏姑膝上,紹妻兩手自搏。文帝謂曰:「劉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婦舉頭!」姑乃捧後令仰,文帝就視,見其顏色非凡,稱嘆之。太祖聞其意,遂為迎取。
世語曰:太祖下鄴,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婦人被發垢面,垂涕立紹妻劉後,文帝問之,劉答「是熙妻」,顧攬髮髻,以巾拭面,姿貌絕倫。既過,劉謂後「不憂死矣」!遂見納,有寵。
其後帝欲遣任氏,後請於帝曰:「任既鄉黨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何遣之?」
(雖然這可能是請求曹丕不要罷黜任氏時的謙虛話,但顯然甄宓也不會比任氏美太多)二十二年九月,大軍還,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見後顏色豐盈,怪問之曰:「後與二子別久,下流之情,不可為念,而後顏色更盛,何也?」後笑答之曰:「(諱)等自隨夫人,我當何憂!」
黃初元年十月,帝踐阼。踐阼之後,山陽公奉二女以嬪於魏,郭后、李、陰貴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
不過晚年失寵,也有過自己說「色,妾等不及」這樣的話,可能有年老色衰的原因
2 步夫人吳主權步夫人,臨淮淮陰人也,與丞相騭同族。漢末,其母攜將徙廬江,廬江為孫策所破,皆東渡江,以美麗得幸於權,寵冠後庭。生二女,長曰魯班,字大虎,前配周瑜子循,後配全琮;少曰魯育,字小虎,前配硃據,後配劉纂。
3、4 張布的兩個女兒
江表傳曰:皓以張布女為美人,有寵,皓問曰:「汝父所在?」答曰:「賊以殺之。」皓大怒,棒殺之。後思其顏色,使巧工刻木作美人形象,恆置座側。問左右:「布復有女否?」答曰:「布大女適故衛尉馮朝子純。」即奪純妻入宮,大有寵,拜為左夫人,晝夜與夫人房宴,不聽朝政,使尚方以金作華燧、步搖、假髻以千數。令宮人著以相撲,朝成夕敗,輒出更作,工匠因緣偷盜,府藏為空。會夫人死,皓哀愍思念,葬於苑中,大作冢,使工匠刻柏作木人,內冢中以為兵衛,以金銀珍玩之物送葬,不可稱計。已葬之後,皓治喪於內,半年不出。國人見葬太奢麗,皆謂皓已死,所葬者是也。
5、6 大小喬
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
三國時代有一段時期羅馬帝國也分裂成了三個國家互相爭鬥(大神蒼天熊貓的圖)
袁紹讓自己兒子和女婿各治理一塊地方,偏愛幼子袁尚,死後長子袁譚與袁尚爆發衝突,最後袁尚被公孫康所殺,袁譚被曹操所殺
同時代羅馬皇帝塞維魯讓自己的兩個兒子各治理一塊地方,偏愛幼子蓋塔,死後長子卡拉卡拉與蓋塔爆發衝突,蓋塔被殺,卡拉卡拉之後也被手下刺殺
與人名相同的地名:
1 關羽
關羽(古代地名)_百度百科
《三國志.吳書.陸抗傳》:永安二年,(陸抗)拜鎮軍將軍,都督西陵,自關羽至白帝。
2 蔡陽
蔡陽(東漢末年曹操部將)_百度百科
蔡陽(地名)_百度百科
3 許昌
許昌(東漢會稽籍歷史人物)_百度百科
許昌(河南省地級市)_百度百科
以驍武給并州。
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稍遷至中郎將,封都亭侯。卓自以遇人無禮,恐人謀己,行止常以布自衛。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
詩曰:「無拳無勇,職為亂階。」註:「拳,力也。」
英雄記曰: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布有良馬曰赤兔。
曹瞞傳曰: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常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陳,遂破燕軍。
紹令眾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
宮說邈曰:「……呂布壯士,善戰無前……
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
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黨,但信諸將。
評曰: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
當然現實中不能放無雙,呂布面臨三十個敵人還是會避開戰鬥:
英雄記曰:布自以有功於袁氏,輕傲紹下諸將,以為擅相署置,不足貴也。布求還洛,紹假布領司隸校尉。外言當遣,內欲殺布。明日當發,紹遣甲士三十人,辭以送布。布使止於帳側,偽使人於帳中鼓箏。紹兵卧,布無何出帳去,而兵不覺。夜半兵起,亂斫布床被,謂為已死。明日,紹訊問,知布尚在,乃閉城門。布遂引去。
甚至還有非常丟臉的從廁所逃生的事迹:
英雄記曰:布初入徐州,書與袁術。……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布將河內郝萌反,將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詣事閤外,同聲大呼攻閤,閤堅不得入。布不知反者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直排順門入。
孫十萬、張八百、滿數十、文睡覺的梗
張八百:
太祖既征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太祖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教,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諸將皆疑。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李典亦與遼同。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咸服。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太祖大壯遼,拜征東將軍。
滿數十(這是孫權被滿寵刷了多次經驗中的一次):
明年,吳將陸遜向廬江,論者以為宜速赴之。寵曰:「廬江雖小,將勁兵精,守則經時。又賊舍船二百里來,後尾空縣,尚欲誘致,今宜聽其遂進,但恐走不可及耳。」整軍趨楊宜口。賊聞大兵東下,即夜遁。時權歲有來計。青龍元年,寵上疏曰:「合肥城南臨江湖,北遠壽春,賊攻圍之,得據水為勢;官兵救之,當先破賊大輩,然後圍乃得解。賊往甚易,而兵往救之甚難,宜移城內之兵,其西三十里,有奇險可依,更立城以固守,此為引賊平地而掎其歸路,於計為便。」護軍將軍蔣濟議,以為:「既示天下以弱,且望賊煙火而壞城,此為未攻而自拔。一至於此,劫略無限,必以淮北為守。」帝未許。寵重表曰:「孫子言,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以弱不能,驕之以利,示之以懾。此為形實不必相應也。又曰『善動敵者形之』。今賊未至而移城卻內,此所謂形而誘之也。引賊遠水,擇利而動,舉得於外,則福生於內矣。」尚書趙咨以寵策為長,詔遂報聽。其年,權自出,欲圍新城,以其遠水,積二十日不敢下船。寵謂諸將曰:「權得吾移城,必於其眾中有自大之言,今大舉來欲要一切之功,雖不敢至,必當上岸耀兵以示有餘。」乃潛遣步騎六千,伏肥城隱處以待之。權果上岸耀兵,寵伏軍卒起擊之,斬首數百,或有赴水死者。明年,權自將號十萬,至合肥新城。寵馳往赴,募壯士數十人,折松為炬,灌以麻油,從上風放火,燒賊攻具,射殺權弟子孫泰。賊於是引退。三年春,權遣兵數千家佃於江北。至八月,寵以為田向收熟,男女布野,其屯衛兵去城遠者數百里,可掩擊也。遣長吏督三軍循江東下,摧破諸屯,焚燒穀物而還。詔美之,因以所獲盡為將士賞。
文睡覺:
孫權以五萬眾自圍聘於石陽,甚急,聘堅守不動,權住二十餘日乃解去。聘追擊破之。
魏略曰:孫權嘗自將數萬眾卒至。時大雨,城柵崩壞,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補治。聘聞權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潛默可以疑之。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見,又自卧舍中不起。權果疑之,語其部黨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動,此不有密圖,必當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魏略此語,與本傳反。
張八百,滿數十,文睡覺,臧傳說。
補充一下,孫十萬帶兵打合肥,張遼帶八百人橫衝直撞,把孫十萬擊退。滿寵帶數十人,防火,渣權受驚退兵。孫十萬打江夏,文聘睡一覺,孫十萬覺得有詐,撤兵。孫十萬打壽春,臧霸來救的消息傳到,撤兵。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國民黨之所以失天下是因為蔣太仁慈殺得太少」的觀點?
※開個腦洞,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稱帝,三國的歷史會不會改寫?
※「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抨擊的是理學還是心學?
※嬴政登基後如果一直按照呂不韋的寬法施政,對統一六國會有什麼影響?
※毛澤東是不是看了17遍《資治通鑒》?他是怎麼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