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會有聖人出現嗎?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王陽明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歷史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很難了
現在一個人可以留下的資料實在是太多
將來人不好吹
來回答這個題,我簡直是作死。
看題主的話題歸類,大概是在中國哲學的範圍內,試著說幾句。錯了就改。
題主問,還會有聖人出現嗎,在中國古代文人的世界觀里,孔子是聖人,個人以為,是因為孔子對中華文明的貢獻,將之前的學問集結,凝聚出了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孔子不斷被加封,成為聖人。
中華文化的基礎已經奠定,在這個意義上,再沒有誰能達到這一高度。朱熹也只是集理學之大成,王陽明開致良知之教。都是對儒家哲學的點醒與豁開,而非重造。後來康南海因為變法維新,又被稱為聖人,也是這個意思吧。
但並不是說他們不是聖人,就沒那個重要。他們的學問都經天緯地,尤其內在而超越,可以說是對主體形而上的精神世界的創造與打開,這個意義,是之前沒有的,也可以說他們領會了聖人之道,得聖人之一體。因此他們是偉大的。
由此,從道德本體論的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是潛在的聖人,「塗之人可以為禹」(荀子),「滿街都是聖人」(王陽明)。
以上是學理上來說的,肯定不是題主想聽的。
題主問還會有聖人出現嗎,大概有一種英雄史觀的意思在。先覺絕後覺,是有的,但也不能指望某一人之力,能掀翻天地。
現在傳統優秀文化復興,或許不叫聖人,叫別的。
以上。謝邀~
只要人類的思想和生存方式沒有進化的盡頭,就必然會有新的聖人出現。只是可能到了那一天,會有比聖人更恰當的名詞用來稱呼他們。
至於當代中國,至少是有史以來我國民智最為開化的時代。從人才儲備學術發展來講,也是非常類似於美國1920年前後,日本明治末到大正初的階段。不敢說會出聖人,但必然會是群星薈萃的時代。
然則聖人所以為聖者,蓋在乎樂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奪。譬如水也,通之斯為川焉,塞之斯為淵焉,升之於雲則雨施,沈之於地則土潤。體清以洗物,不亂於濁;受濁以濟物,不傷於清。是以聖人處窮達如一也。 -李康《運命論》
聖人是什麼?為什麼要出聖人?出了聖人又如何?
人民是歷史真正的主角題主沒有聽說過「滿街都是聖人」的說法嗎?
有聖人品質的人,我認識很多。
「五百年必有聖人出」。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儒家思想中一直洋溢著的彪悍的社會擔當精神和獲得自我成就的強大自信。
《推背圖》
第四十四象 丁未 坎下離上 未濟
讖曰:
日月麗天,群陰懾服。
百靈來朝,雙羽四足。
頌曰:
而今中國有聖人,雖非豪傑也周成。
四夷重譯稱天子,否極泰來九國春。
一般聖人在同時代的人眼裡都不是聖人,在後人眼裡才是。
歷史上的聖人都是後世封的,當事人在世的時候多不得志。
期待或崇拜現世的聖人,小心盼來文革。
聖人這個名詞是後世人封,特別是思想上的聖人。
他們在他們所在的年代並沒有我們現在想像的那樣有影響力。
你可以參考那些出名的大學教授的影響力。古代受地域限制,影響力只會更差,不會更好。
把聖人說成是「有可能給社會帶來極大變革的人」會更貼切。
我的答案是,未來中國還會出現這樣的人。
……
社會思想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變化可能很慢,但從不停息。當量變產生質變,社會思想就會出現重大的變革,聖人就出現了。
《白話本國史》呂思勉
不邀自來
先來看看百科聖人的定義
嚴格來說,「聖人」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存在。
一看這句話,就先粗淺的認識了這個職業牛掰程度,知行完備,說起這個我不得不提起王守仁王大仙,這個強調知行合一,並且終身恪守的人,先表達我對王子的跪舔之情,再來和大家說道說道這個知行完備。
古人說學富五車,一個人的學識學識淵博也不過如此。要是放古代,一個人的學識要是已富於五車,應該來說已經是個狂拽酷炫吊炸天的昊氏家族小公舉了,不過若是放當下,我們真的不能不承認一個接受完義務教育的同學這麼多年讀的書湊起來也和五車沒差了。在信息化發達的今天,有人粗略的統計,人類一天創造的信息量,差不多是人類所有書籍總量的10%之多,又有誰有此種精力去做到知之完備呢,古人沒那麼多問題,他們哪用得著分析著城市房價走勢,醫療教育保險呢?更別談行之完備了。
什麼又是至善呢?諸子百家把堯舜禹公認為聖人,我們就隨便挑個來說說。
傳說在冀州有一個三好青年叫重華,這個後生天生重瞳,也就是眼球有兩個瞳子,不過他不是怪獸,他只是個年幼喪母,父親續娶之後年紀輕輕就出去務工養家,毫無怨言的大男孩,他只是個面對調戲自己老婆的小叔子和謀殺自己未遂的後母仍然可以寬容以待的好好先生,這個以孝道聞名天下,心胸寬廣納天地的老好人,諸子百家把他稱之為聖人,那把他的情況放到今天社會會是個什麼情況呢?
調戲我媳婦?
操你媽!
放火殺我?
操你媽!
——————————————————————————
不能不說,在當下這個物慾橫流人心險惡的社會出個聖人的困難程度,或者是和許多人所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於聖人的定義開始發生改變,就和不少阿貓阿狗天天扯著旗子說自己是教授一樣,說不準哪天聖人就要稱霸我華夏大地了。
大道至簡,孔子把他的大道歸納到仁,孟子把他的大道歸納到義,王守仁把他的大道歸納到心。這極其簡單的一個字承載的東西卻要用無數的事例典籍去闡述說明,我們把他們的境界稱之為聖,是因為我們尊重這一切,若是問到未來中國還會有聖人出現么,我希望是會有的,我相信隨著公眾明辨是非能力的提高,真正的純凈的東西,遲早是要來的。先等到黃河清了再說吧
世界上應該沒有聖人,聖人都是經過渲染和塑造,刻意隱去不說他們的缺失和不及處的。當然他們還是很優秀的賢人。優秀的人肯定是會一直出現的。
從來沒有神仙皇帝,全靠我們自己。哲人王之類還是不要的好。
聖人這行業不是早取締了嗎?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巴金批孔文章《孔老二罪惡的一生》?
※如何看待北外副教授喬木的文章《夏天,當孔子遇上北外女生》?
※我想請問一下「以德報怨,何以報直」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我查了書和網路,都沒有類似的介紹啊?
※郭德綱集相聲各家之長,弟子眾多,又被同行排擠周遊列國,死後會不會被封為相聲屆的郭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