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最好的童書是什麼?
童書可以小孩看,也可以大人看,我想知道的是大家覺得自己看過的最好的是哪本O(∩_∩)O
《藍熊船長的13條半命》!《藍熊船長的13條半命》!
聽說大家都喜歡長答案,放上一組以前寫的安利。
藍熊船長之體裁:奇幻與魔幻現實主義
如果你把「見過世間萬物的人」的重音放在「人」上,你將得到吉爾伽美什,如果你把重音放在「世間萬物」上,那麼你會得到藍熊船長。
童話與奇幻小說有著不解之緣。我們不比討論《哈利·波特》和《納尼亞傳奇》,《指環王》這樣的宗師之作,仍可見顯然的孩子氣。霍比特人是一個短小矮胖,臉孔紅噴噴,喜好吃喝玩耍與住在洞穴里的種族。
《藍熊船長的十三條半命》是一部童話,它的荒謬性,人物的平面化,樂觀主義和曲折的故事,都屬於童話的風味。但與《指環王》又有不同,《藍熊》的故事太過於荒誕,以至於很難總結出一套內在規律(世界觀)來,相比中土世界、龍與地下城世界或九州世界的謹嚴,無一字無來歷,他的無厘頭,反而杜絕了許多愛好者窺門徑而入的機會。
利用同一世界觀的再創作(或曰同人創作),會在一次次重複書寫中使得世界觀硬化和嚴謹化,這有其好處,因為遊戲的樂趣就在於遵守規則,戴著枷鎖跳舞的高手讓枷鎖看上去輕逸如飄帶一般。但荒謬和新異的美感也隨之失去了。巫師的學校第一次出現時,它是一個油燈里的,會變層出不窮戲法的妖怪,而第七次出現時,它就是一個搭建在地上的舞台,有華麗整潔的布景、服裝和演員。
而大量參與者的湧入,也會使流行文學的元素大量增加,從而使主題轉到童話所不介意,或很少介意的內容上來。《指環王》電影的賣點在於英俊的精靈王子,而《哈利·波特》第七部成了一個戰鬥與恩怨情仇的故事。這時,哈利從體裁上就已經不可遏止的長大了。
雖然莫爾斯還在繼續書寫查莫寧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來自矮人國的小兄妹》小敘事與《藍熊》大敘事的差異),《藍熊》整體還是相當不支持同人創作,這反而使他保留了童話的那點天真氣。《藍熊》是暢銷書,但不是流行文學。
另一方面,它具有濃厚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對於科學的戲說很難讓人不想起卡爾維諾的《宇宙奇趣》,而環境的描繪又類似《看不見的城市》。《藍熊》具有魔幻現實主義的信手拈來,百無禁忌的隨意性。同樣的,它也具有暗喻現實世界的潛力,這點以後還會提到。且走著瞧罷。
藍熊船長之隱喻:美食島與救生恐龍
許多人都想過(我就是其中之一),如何能享受它頭上的美味,又不被高爾梅提卡吃掉。雖然麥克告訴我們「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油池塘里的薯條和烤肉味的菜花,恐怕並沒有教會我們什麼。然而藍熊洗心革面,選擇了救生恐龍的生活以表慚愧,一種救死扶傷的(因此絕對是有功於世的),辛苦的,節制的,隨時會為了一條小狗爬到鮑老克屁股底下的生活。而且,救生恐龍是素食的。
吉爾伽美什喲,你只管填飽你的肚皮,
不論白天黑夜,儘管尋歡逗趣;
每天擺起盛宴,將你華麗的衣衫穿起;
……這才是做人的正理!我一旦戰死,就名揚身顯——
『吉爾伽美什是征討可怕的芬巴巴,戰鬥在沙場才把身獻』,
為我的子孫萬代,芳名永傳。
《吉爾伽美什史詩》
《藍熊》對生命的不斷強調,與《吉爾伽美什》相似。因為《藍熊》體裁是童話,而藍熊當時也頗為年輕,美食島沒有醇酒婦人,但性質是一樣的——尋歡作樂和捨身建功,究竟哪種才是消磨無聊(藍熊乘著椰子木筏,在海上漂流時的無聊)的正確方式?
美食島固然是一個陷阱,然而救生員的生命真值得歌頌嗎?為了讓他們的歷史記下比彼此吞食更光明的一筆,翼龍們的拯救一定要等到最後一秒,以製造戲劇性。一方面,麥克對自己的工作是如此的上心,根本不會欣賞美好的東西了,海上的雲山,林中的瀑布,只是增加了他額上的苦紋。而巴爾杜安這樣屢教不改的傻瓜,一次次找死的「救生恐龍工作質量檢測員」,也能指使得他們團團轉。他們被工作困住了。
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
陶淵明《形影神》
說到底,美食島和救生員只是消耗生命的兩種不同方式罷了!不必要太執著於褒貶,雖然麥克很可愛。故事並沒有完。莫爾斯在藍熊其他的生命里,展示了其他的生命模式。夜校里與知識為伴,亞特蘭蒂斯靡靡的都市生活,鮑老克的腦袋中對藝術的奉獻。
藍熊作為一隻海熊,卻在駱駝背上顛得暈船,頭腦中裝著一本百科全書,卻發現在黑暗山裡,還是兩條(不爭氣的)腿更能幫助自己。雖然他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把種種生活方式掌握到驚人熟練的程度,但《藍熊》成不了一個傳統的英雄成長故事,因為種種生活是太不同了,彼此幾乎無法互參,徒增笑話。
身為夜校的畢業生,藍熊經常顯得不可救藥的學不會教訓——被幼稚的把戲不斷欺騙(與之相比,頭腦全無的格羅特和齊樂輕鬆收拾了坑道鬼),一被吹捧就頭腦發熱,還企圖搭乘龍捲風,這沒什麼奇怪的。也有相反的情況,在從未跑過的情況下,與大蜘蛛展開超過七小時的馬拉松,從來溫文爾雅卻在危難中奮戰吸血魑蝠,這些都沒什麼奇怪的。
因為故事就是如此。藍熊就是在向前走的過程中,嘗試一種又一種選擇,其間不同,宛如大海與甜戈壁,救生恐龍與牛奶河,然而都是生命可能的冒險。
藍熊船長之豐盛:無所不包的百科全書
版式的獨特性是形式的獨特性的一部分。《藍熊》不僅在文本上不斷援引一部百科全書,它正文邊上不斷出現的旁註,本身就強調這是一部無所不包的作品。
我會說大話,說祝酒詞,發誓言(又不遵守它),發詛咒,會朗誦獨白,會背詩,會花言巧語地恭維人,說傻話並口齒不清地說些不可理解的話,會直言不諱地有什麼說什麼,會發怒,會向別人說長道短,會閑扯,說人壞話,會發表長篇大論,作報告,佈道,當然,從現在起也會編造些海員的驚險故事。
大段大段的鋪排羅列比比皆是,隨手拈來的一個閑筆,都充溢著包羅萬象的豐盛感,然而這種豐盛並沒有墮落為浮華與肥膩。莫爾斯兼容並包地描寫美與丑,恐怖與滑稽,原始鮑老克與鬼精靈,極度的繁複結果是狂烈的衝突,乃至於幽默(一定要有幽默!)。群魔亂舞衝破了平日里苦心建立的藩籬與窠臼。因而新鮮。原始的,詭譎的,狂野的新鮮。
這個整體也許不是美的,甚至不是完整的,但它無疑是豐盛,一種廣不可及,淵深難測的豐盛。這有點難說明。但值得思索的是,藍熊的藍色,「藍得像遼遠而又深邃的天空」,本身就是最為深不可測的顏色,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藍熊所經歷過的生活方式,從會打723種結的海員到夜校的高才生,從萬眾矚目的說謊決鬥士到奴隸,不但繁多而且每一種都做到佼佼者的地步——因為豐盛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在每一個人面前(或曾經在面前),以世界為橫軸,以個體的生命(時間)為縱軸,展開了紛繁的選擇。宛如納赫蒂教授在課堂上展現的恐龍與進化,是生命的無儘可能性。
若說見過世間萬物的人是吉爾伽美什,那麼也應是藍熊船長,然而藍熊並非一個史詩英雄。他沒有執著於尋找什麼或證實什麼。毋寧說,他只是在被無數的奇蹟、種群與怪異現象推來推去,在上天入地中觀看這萬象的豐富罷了。
最後藍熊回到了家(注意這是在無意中做到的),享受知識、食物、美麗的自然與同伴的愛,在許多人看來是別無所求了。當海風迎面送來桂皮香氣的時候,「人們也許再給命運一次機會」。「但不是現在」,現在要停留下來,在一種寧靜悠然的生活體味到極致。然後再度起航冒險。
藍熊船長之輕盈:懸浮在空中的城市
合格的文學作品傾向性不會特別說出。藍熊在向我們展示廣袤的世界之後,莫爾斯並沒有當面闡明自己對這世界的態度。我們可以覺察的,只是無所不在的細節。從大森林美麗如畫的風景,到亞特蘭蒂斯的周三節目單,夜校包羅萬象的課程,獨眼巨人般的夢境你很難相信,一個心細如許的人,對自己創作的世界會是毫無感覺的,美食、美景、知識、藝術,無一不窮形盡相,層層寫出。
莫爾斯留下如此多的線索給我們,無法抵禦猜謎遊戲的誘惑。鮑老克在1700米高的時候放下腦袋,盲目自大地繼續前進,彷彿是某種巨大的利維坦。根泊爾人過著苦行般的生活,追逐海市蜃樓,法律是從天而降的胡言亂語,本身就有強烈的反烏托邦的意味。而他們普遍服用麻醉品,就讓人必須想起《勇敢的新世界》。
然而,莫爾斯並不是在寫一部沉痛的反烏托邦寓言,藍熊也不是一個詈天罵地的角色。雖然《藍熊》在形式上表現為豐富,在美學上表現為崇高,然而莫爾斯更多時候是在寫童話,以初生牛犢的大膽和盲目樂觀,去親近宏大、豐富、美麗和可笑的世界。
亞特蘭蒂斯可謂是最妙的對於「人類和人群」之隱喻。藍熊胼手胝足從最底層打拚起,從身無分文時被生活壓榨到如野獸般抓咬,到貧民區辛苦而恣肆的生活,到成為萬眾矚目的說謊明星,稍加發揮不難成為一個相當可怕的現實主義寓言。然而,在披薩店打工的艱辛,被雲朵飄入房間下雨的幽默所掩蓋。在說謊角斗場上抬著勝利者遊行時,紅腿怪也迸發出旺盛的生命力。這座城市本可以更可怕,然而她沒有。雖然和所有的大城市一樣,亞特蘭蒂斯有著「只要本人不受干擾,沒有人關心別人的事情」的冷漠,獻給隱身人的貢品,卻足以讓乞丐都生活無憂。
與其說莫爾斯營造的一個個笑話是對惡的控訴,倒不如說是才智的展示。無論根泊爾人忽往左忽往右的前進路線,還是紅腿怪用大棒打死哲學家,作者的態度是開明的,精力是旺盛的,才智是敏銳的。苦痛在善意的嘲笑中被消解了。儘管不是一切盡如人意。作者以輕盈如舞的腳步,漫步於廣大豐盛的世界,有如彎彎流水,歌唱著流抱撫繞於一草一石之間。
藍熊船長之死亡:不應該忽略的問題
作為百科全書式的作品,《藍熊》不應該忽略死亡這個問題。藍熊本人出生入死,但我們知道主角總是會活下去的。莫爾斯沒有直面這個對童話來說太過沉重的話題,卻用顛倒的隱喻,悄悄指出了生命的有窮。
許多大陸和奇蹟已經或正在消逝,海市蜃樓被抓住了,鮑老克的腦袋已回到肩膀上,亞特蘭蒂斯飛上了宇宙,整塊整塊的大陸被海潮吞噬,而小小的藍熊還活著——這樣的世界觀,即使以查莫寧的標準都太荒誕。行將逝去的是藍熊而不是查莫寧,大的是世界而小的是人生,這才是事實。「生命太寶貴,不能任憑命運支配」。值得注意,說出這句話的麥克隸屬於最關心生命的物種,不僅拯救莽撞的冒險者的生命,還努力通過「活得有意義」來拯救自己的生命。
龍捲風城的居民大概是除了藍熊以外,離救生恐龍最近的生物了。死神不要主動找死的伊宋,因為每個人都像他這樣,那有關死亡的整個系統也就亂套了。反過來就可以推出,規則是不想死,或不打算把地獄當門子串的人才會死(請注意伊宋不是活膩了才去死的)。對這個未知而不受歡迎的東西,很難說《藍熊》是沒有焦慮的。
然而這並不是一個采不死葯的故事。逃出龍捲風之後,伊宋想起的第一件事是「熊掌島上有一個酸湖,湖水本身能使不鏽鋼分解」。也許藍熊和他的讀者們足夠年輕,不致太為這個問題所困擾。
藍熊輕描淡寫地放棄了獲得永恒生命的(很可能是唯一)機會,僅僅因為他想念外面的空氣,期待世界在他面前的重新打開。以我之小面對天下之大,面對無限廣大紛繁的世界,與維度空間洞背後的每一個世界,天地玄黃,赫赫洪荒。然而藍熊是以歡喜迎接的態度去的,把這種廣大當成一件好事。
我不知道莫爾斯是怎麼辦到的,但我們似乎也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仰望碧天際,俯磐綠水濱。
……
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王羲之《蘭亭詩》
這大概相當於斯拉高特跳上龍捲風,摩拳擦掌地準備襲擊鮑老克的後頸。我知道的唯一理由,大概是鮑老克沒有腦袋,然而他有。
於爾克·舒比格的所有作品!
還有很久以前認識的一位叫甜老虎的朋友寫的童詩和黑童話,每一篇都非常非常棒。
我的腳和爸爸的鞋子不配;我妹妹和書不配,因為她還不會看;我和刮鬍刀不配。大人和這個世界很配,小孩子還不太配,小孩子得先上學而且還要學好多東西。
「太空」是我認識的最空洞的字眼,它聽起來比空洞還空洞。「充滿」這個字眼聽起來很滿,但是又不像糖漬水果罐那麼滿。
站在鏡子里的人就像一個沒按電鈴自己跑進來的人。
(癌症)它就是從童話中從鍋里漫出來的甜粥,一直流出來,擋也擋不住,最後還淹沒了整個村莊。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我們叫它天堂。那時人類、動物、植物、山谷剛剛才到。它們互相打招呼。我叫夏娃。您呢?我叫亞當。您呢?我叫獅子。您呢?我叫棗椰樹。您呢?我叫水母。您呢?我叫鱒魚。您呢?我叫蜻蜓。
他們兩個人就在一個特大的花園裡散步,他們穿過長著青苔的濕地,又經過鬆軟的沙地。他們向四周打招呼。那是一個美麗的清晨,大象們扇動著大耳朵,玫瑰花散發著濃郁的香味。
有一天晚上,一顆星星從天上掉下來,穿破一棟房子的屋頂,落在灰泥地上。住在這棟房子里的女人聽到轟隆聲,跑來一看,發現了一顆星星。她把星星抱起來,兜在圍裙里。
那個王子不受干擾地繼續說,就像一個很久沒用嘴巴的人:我在這裡已經等了好幾百年了,我一直在等待有人坐到我身上,然後說「午後便餐」四個字。我已經不記得內容了,我只知道故事裡有船、有馬,還有小矮人,而且剛好也是午後便餐的時間,他被下咒語變成樹樁。
——於爾克·舒比格《爸爸、媽媽、我和她》《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
小王子這種東西,小孩沒幾個看得懂的,因為它就是一部寫給成年人看的童話。(所謂童話都是給小孩子看的這種觀念應該早點摒棄)
安徒生與格林童話是標準必備,因為它極有可能成為小朋友之間的談資。一個小孩子如果連白雪公主或者美人魚的故事都不知道,也就沒有辦法看迪斯尼了。
伊索寓言應該是比較不錯的,猴子狐狸老虎都會說話都會犯傻的世界才符合孩子們的想像,何況裡面蘊含有豐富的教育意義(小孩子當然需要去引導教育,別跟我說這種讀書很功利),更重要的是,它不長,簡單易讀。
另外鄭淵潔的書要看。當然現在鄭淵潔賣書賣得太貴,而且封面設計太丑,但內容至少是好的。去圖書館借或者去書店蹭應該是比較好的方式。
《草房子》以及《小公主》都不錯,最近看過的《柑橘與檸檬啊》也挺好,當然這都適合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另外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的一系列小貓小狗的故事都可以看。
答《基督山伯爵》的,大概沒明白什麼是童書。若將童年接觸過並給自己有影響的都叫童書,那00後們的童書莫非是《金鱗》?不管任何人在任何場景下問我最喜歡的繪本,都毫無疑問是《活了100萬次的貓》,絕對最喜歡,沒有之一。如果沒有圖畫,裡面短短的幾段話就能讓人思索生活的意義,加上圖畫,就把生命的那種空曠、寂寥、冷艷和溫暖表達到極致,分享下吧
有一隻100萬年也不死的貓。
其實貓死了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
是一隻漂亮的虎斑貓。
有100萬個人寵愛過這隻貓,
有100萬個人在這隻貓死的時候哭了。
可是貓連一次也沒有哭過。
有一回,貓是國王的貓。
貓討厭什麼國王。
國王愛打仗,總是發動戰爭。
打仗時,國王把貓裝在漂亮的籃子里,帶在身邊。
有一天,貓被一隻飛來的箭射死了。
正打著仗,國王卻抱著貓哭了起來。
國王仗也不打了,回到了王宮,然後,把貓埋到了王宮的院子里。
有一回,貓是水手的貓。
貓討厭什麼水手。
水手帶著貓走遍了全世界的大海和全世界的碼頭。
有一天,貓從船上掉了下來。
因為貓不會游泳,水手連忙用網把貓撈了上來,
可貓還是淹死了。
水手抱著像一塊濕抹布似的貓,大聲地哭起來。
然後,他把貓帶到了遠方一座港口城市,埋在了公園的樹下。
有一回,貓是馬戲團魔術師的貓。
貓討厭什麼馬戲團。
魔術師每天把貓裝到一個箱子里,用鋸子鋸成兩半兒,
然後把完好無損的貓從箱子里抱出來,換來一片掌聲。
有一天,魔術師失手了,真的把貓鋸成了兩半兒。
魔術師兩手拎著兩半兒的貓,大聲地哭起來。
這次,誰也沒有鼓掌。
魔術師把貓埋到了馬戲場的後面。
有一回,貓是小偷的貓。
貓討厭什麼小偷。
小偷領著貓,在漆黑的小鎮上,像貓一樣悄悄地轉來轉去。
小偷只偷養狗的人家。趁著狗沖著貓叫的時候,小偷撬開保險箱。
一天,貓被狗咬死了。
小偷抱著貓和偷來的鑽石,在夜晚的小鎮上邊走邊哭。
然後,回到家裡,把貓埋到了小院子里。
有一回,貓是一個孤獨老太太的貓。
貓討厭什麼老太太。
老太太每天抱著貓,從小窗戶往外看。
貓整天在老太太的腿上睡大覺。
不久,貓老死了。搖搖晃晃的老太太抱著死了的貓,哭了一整天。
老太太把貓埋到了院子的樹底下。
有一回,貓是一個小女孩的貓。
貓討厭什麼小女孩。
小女孩有時把貓背在背上玩,有時緊緊地摟著貓睡覺。
她哭的時候,還會用貓的後背來擦眼淚。
有一天,貓被小女孩後背的帶子勒死了。
小女孩抱著耷拉著腦袋的貓,哭了一整天。
然後,她把貓埋到了院子的樹底下。
貓已經不在乎死不死了。
後來,貓不在是別人的貓了,成了一隻野貓。
貓頭一次變成了自己的貓。
貓太喜歡自己了。
怎麼說呢,漂亮的虎斑貓終於變成了漂亮的野貓。
不管是哪一隻母貓,都想成為他的新娘。
有的送條大魚當禮物,有的獻上新鮮的老鼠,
有的送來了稀罕的草藥,還有的去舔他那漂亮的虎斑紋。
可貓卻說:「我可死過100萬次呢!我可不吃這一套!」
因為貓比誰都喜歡自己。
只有一隻貓連看也不看他一眼,是一隻美麗的白貓。
貓走過去說:「我可死過100萬次呢!」
「噢。」
白貓只說了這麼一聲。
貓有點生氣了,怎麼說呢,因為他太喜歡自己了。
第二天、第三天,他都走到白貓的身邊,說:「你連一次也沒活完吧?」
「噢。」
白貓只說了這麼一聲。
有一天,虎斑貓在白貓的面前一連翻了三個跟頭,說:
「我呀,還當過馬戲團的貓呢。」
「噢。」
白貓只說了這麼一聲。
「我呀,我死過100萬次……」
說到一半的時候,他問白貓:「我可以待在你身邊嗎?」
「好吧。」
白貓說。
就這樣,他一直待在了白貓的身邊。
白貓生了好多可愛的小貓。
貓再也不說「我呀,我死過100萬次……」了。
貓喜歡白貓和小貓們,勝過喜歡自己。
小貓們長大了,一個個走掉了。
「他們都成了漂亮的野貓啦。」
「噢。」白貓說,然後她的嗓子眼裡發出了溫柔的「咕嚕咕嚕」聲。
白貓慢慢地老了。
貓對白貓更溫柔了,嗓子眼兒里也發出了「咕嚕 咕嚕」聲。
他多想和白貓永遠地一起活下去呀!
有一天,白貓靜靜地躺倒在貓的懷裡一動不動了。
貓抱著白貓,流下了大滴大滴的眼淚,他頭一次哭了。
從晚上哭到早上,又從早上哭到晚上,哭啊哭啊,貓哭了有100萬次。
早上、晚上……
一天中午,貓的哭聲停止了。
貓靜靜地、一動不動地躺在了白貓的身邊。
貓再也沒有活過來。
題主說可以小孩看,也可以大人看,那咱們就用這個標準來。
首先說不推薦的:
《伊索寓言》不推薦。所說的多是奴隸的道德。
楊紅櫻的書,比如熱銷的《淘氣包馬小跳》《五三班的壞小子》等,不推薦。沒有精緻的謀篇布局,沒有豐富的弦外之音,沒有溢滿童心的美妙享受,缺少文學性和審美價值。
再說推薦的:
中國的: 《草房子》,曹文軒(安徒生獎獲得者)。聽過曹老師的課,他解釋過《草房子》《青銅葵花》,真好,看了以後,真好,江蘇少兒社把它歸入「純美」,確實純美。
《城南舊事》,台灣林海音著。既適合孩子讀,也適合成年人讀,這本書絕對可以。林海音的這本書很有開創性。五個故事,完全兒童的視角(單一的兒童視角,經常被用來和與蕭紅的《呼蘭河傳》相比——《呼蘭河傳》只有第三章是完全兒童視角,其他章節也是所謂的「上帝視角」)。英文版齊邦媛(《巨流河》作者)參與了翻譯。
大陸引進這本書的時候,當時稿子送到上海少兒出版社的《巨人》編輯部,負責審稿的是兒童文學作家任大霖(以思想開明著稱),任大霖讀到《蘭姨娘》那一節時,終於決定不發。
不存在兒童不宜的問題,分歧在於:是給孩子看一個完整的世界,還是大人所劃定範圍的、希望給孩子看到的世界。
孩子不一定能讀懂。是的,大人也不一定能讀懂。但這些疑點留存在心中,將幫助孩子尋覓人生答案。
本書適合五年級以上的孩子。
《我的媽媽是精靈》,陳丹燕著。這是一部能讓孩子和大人都為之落淚的作品, 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好的兒童幻想小說。(劉緒源語)。陳丹燕是一位能走進兒童生命空間的最深層的作家,她的這本《我的媽媽是精靈》觸摸到了兒童成長問題的關鍵處,在藝術文體形式上也有重大突破。(朱自強語)
《稻草人》,葉聖陶。葉聖陶的寫作意圖,也是讓孩子們認識到世間苦難很多,稻草人眼裡都是苦難,最後自己也倒下來,讓孩子看是不是很殘忍?這篇文章要不要讓孩子看,會不會給孩子心理造成陰影?擴而大之,安徒生《賣火柴的小女孩》、契訶夫《凡卡》這類書/文,要不要給孩子看?
我的觀點:要給孩子看。一方面,把世間的苦展示給孩子,也是孩子精神成長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不要過早地從成人的角度下結論,美國繪本《100萬隻貓》(彭懿翻譯哦)中,老奶奶想養一隻貓,結果老頭帶回來一百萬隻,最後這一百萬隻廝殺,只剩下一隻瘦弱的、不願爭鬥的貓,老頭老太就養起來了。100萬隻剩一隻,其餘通通被死掉,孩子們會不會感覺恐怖、殘酷?據日本繪本大師松居直調查:並不。
《大林和小林》,張天翼著作。我說話沒有分量,聽聽梅子涵(上師大教授、博導,《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作者,真正兒童本位的兒童問下作家)怎麼說的:張天翼是中國最好的童話家。
外國的:
《夏洛的網》,美國E.B.懷特,康馨譯本,或者肖毛譯本,不推薦任溶溶的譯本。
《彼得·潘》,英國詹姆斯·巴里,楊靜遠譯本。
《小王子》,法國聖-埃克絮佩里,我看的是周克希譯本,挺不錯的。按照人對世界的態度,可以把世界分為兩種:被使用/利用的世界,相遇的世界。小王子的世界是相遇的世界,溫暖的世界(一切真實的生活乃是相遇)。有答主說孩子們看不懂《小王子》,顯得很外行。孩子看童書,以獲得審美愉悅為第一,喜歡不喜歡、感動不感動很重要,懂與不懂倒在其次,再說,意蘊豐富的書(包括繪本),即使成年人,誰敢說看懂了呢?比如《活了100萬次的貓》。
【補充:《小王子》的譯本很多,我現在更加喜歡柳鳴九的版本。】
《窗邊的小豆豆》,日本黑柳徹子。日本歷史上銷量最大的書。這本還是借學生的書看的,但一看就著迷了。巴學園的系列有很多書,看這一本就夠了,畢竟好書太多了。說到這,我插一句,從孩子的成長考慮,國內的童書要十分慎重地選擇,一方面,審美標準、教育標準、道德說教標準,國內的大多數作品只能達到教育標準。另一方面,安徒生獎、紐伯瑞獎等世界頂級兒童文學獎的很多優秀著作已經有譯本,有更好的,為什麼還要看次好的。黑柳徹子,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第八位親善大使,她的前任是奧黛麗·赫本。
《王爾德童話》,英國奧斯卡·王爾德(當時愛爾蘭王國屬於英聯邦哦)。9則童話,成就了王爾德的大師地位,唯美主義的寫法,大力推薦給孩子和成人。
----
挖個坑,慢慢填吧~
2016-5-15
我小的時候讀過非常非常多的童話書(或者是兒童文學)。年幼時朦朦朧朧並無所多感,只是喜歡而已,反倒是長大到如今有時會突然想起當時讀過的童話,心生感慨。
--------------------- 灌輸價值觀的分割線 --------------------
我很不喜歡一些經典和傳統的童話,比如《伊索寓言》,《白雪公主》,《海的女兒》等等。。 包括一些國家給小孩子講聖經,我也是十分反感的。我覺得在這些童話之中,功利和惡的東西太強,善的東西太少。《伊索寓言》中的謊言欺騙,《白雪公主》中對公主的物化,《聖經》中的各種嫉妒、謀殺、愚蠢,還有所有這些故事之中包含的功利性的價值觀和對於幸福陳腐而被動的定義,都將孩子過早的暴露在」邪惡的「現實和某種既定的價值觀之下,限制了孩子看待世界的角度,或多或少剝奪了孩子自由選擇他自己價值觀的權力 ------ 我認為理想的童書,是越少價值灌輸,越少洗腦越好。
我認為當一個孩子處於懵懵懂懂的時候,最應該教給他不是這些成人化、物質化的東西,而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最應該具備的愛、同情心、憐憫心、以及和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教給孩子優雅的東西,善良的東西,美好的東西,因為他們需要這些去面對將來的醜陋和罪惡。
所讀過的兒童文學,我能夠記得的有《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王爾德童話》、《一千零一夜》、《上下五千年》、《世界長篇童話精品文庫》(好像一共有四本還是兩本)、還有數不清的少兒百科全書(比如《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一共四本)和 《天空與地球》等一個系列的科普書)。。。其中除了《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印象不大或不佳之外,其他書籍現在回想起來都讓我覺得受益良多。
我非常喜歡《王爾德童話》,覺得其中富有極大的同情心和憐憫心、文筆極其優雅,動人至極。以至於如今十幾年之後回想起來,都覺得動人心魄,以致落淚。這本書我至今都留著,打算以後給自己的孩子看。
《世界長篇童話精品文庫》是一個非常有良心的系列,我對其中柯爾查克的《孩兒王》,馬克吐溫的《王子與貧兒》印象都十分深刻。這些故事之中深刻的地方,孩子肯定不能夠看懂,但比《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之中淺薄的故事好得不能太多。而深刻有善意的故事是能夠潛移默化進孩子的靈魂里的。
我同時認為讓孩子識字時就開始讀童話、百科全書、和歷史故事書是非常有好處的事情。特別是後面兩者,既有質量,又有趣。小時候我父母經常發現我晚上提著手電筒讀《上下五千年》,甚至沒收手電筒之後開著地燈讀 ----- 小時候總被父母提前趕去睡覺 ---- 雖然現在已然不記得當時讀了什麼,但是閱讀的習慣、對文字的敏感性、對文學的品味卻被培養起來了,更重要的是學到了什麼是愛,善良,憐憫,同情,和一顆能安定的心。
-------------------------- 結束感慨的分割線 --------------------------------------
所以我推薦:
《王爾德童話》彩圖世界童話金庫 / 王爾德童話 (豆瓣)
世界長篇童話精品文庫(上) (豆瓣)
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全四冊) (豆瓣)
天空與地球 (豆瓣) (好像這個書有一個系列,至少有三本,質量非常不錯)
以上都是我小時候看過的版本,受益良多,感觸良多,因而十分推薦。這些書在當時都不算便宜,父母卻從未猶豫分毫;現在每每想起父母當初在自己身上下的苦心,真是唏噓淚下,感激不盡。
最後引用王爾德的一句話: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我們都在陰溝里,但有些人卻在仰望星空。
一個人善良不善良,很多時候真的取決於在小的時候,有沒有人告訴他那片星空。陰溝已經夠多了,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一個能看到星星的人。
翻遍所有答案為什麼沒有人說納尼亞傳奇呢??
這套書不好簡單評價的,給個參照吧:
有記著在哈利波特系列剛開始走紅之後,採訪哈利波特之母羅琳,
問她哈利波特將來一共打算寫幾冊
羅琳斬釘截鐵的回答
7冊
因為納尼亞傳奇就是7冊。《十萬個為什麼》
基本滿足了我當時對科學的好奇心
80年代末面世的那套《世界文學名著連環畫》,是我的文學啟蒙圖書。
至今感念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以這樣的魄力和高質量圖文為無數曾經閉塞的少年開拓了眼界,也感謝父母用當年的一大筆錢買齊了這套書。後來從事繪本創作,最喜歡且百看不厭的是《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野獸國。每次再看,都能找回童真和曾經的白日夢,釋放心底的野性,回味愛的溫暖。
看到這個話題心頭湧上了滿滿的回憶!
好的童書,是教給孩子善良、勇敢和愛的書,同時也是有趣的書。
第一個是這本暴露年齡書365夜 (豆瓣)
現在的孩子們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看到了。
365個故事,個個都是精挑細選,經過名家改寫,剔除《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經典故事中了大量不適合兒童閱讀的成分。
給孩子留下的全是正能量。
在我還不認字的年紀,這本書,是靠一雙耳朵聽下來的。
記得當時的定量好像是「爸爸每天講五個,媽媽每天講三個。
後來父母對我忍無可忍,我就被迫識字了。
我就不明白,為什麼這套滿滿真、善、美的故事,再沒重印過。
如果是小學時代的孩子,我推薦讀永遠的林格倫。
小飛人卡爾松 (豆瓣)
長襪子皮皮 (豆瓣)
淘氣包埃米爾 (豆瓣)
大偵探小卡萊 (豆瓣)
以上是個人最喜歡的四本林格倫,都是可以反覆咀嚼的童書,即使是現在,讀來依然會津津有味。
還有一本,篇幅對於小學的孩子讀可能有點艱難,但我實在捨不得不提
尼爾斯騎鵝歷險記(上下) (豆瓣)
裡面的想像之美妙,文筆之清麗,故事之溫暖,相信孩子會受益良多。
莫吐兒 (豆瓣)
始終不知道這本書為什麼沒有成為稱作普遍意義上的」傳世之作「。
也許是裡面涉及的傳統與歷史太豐富,苦難太多。
但本來就應該讓孩子們知道,這個世界並不是一個花園。
布魯諾與布茨1:奇蹟終於發生 (豆瓣)
這套數一共七本,幽默好看,是青春期會愛看的那種書。
膽大包天的少年們啊!
總需要有人站出給這個世界搗亂!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豆瓣)
同樣是七卷本,故事色調由淺入深,正配合了少年心態的成熟。
因為題目限定了」兒童文學「的框框,好多書不知道是不是應該推薦,也列在下面。
中國神話傳說(上下) (豆瓣)
《三個火槍手》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以及大部分的凡爾納.
《小婦人》,小時候只覺得這本書溫暖異常,大了才發現這本書其實還是以教喻為主.
金庸十五部
覺得這個圖好配這個問題。
小王子真心不是童書,有幾個人是童年時讀的?作者也是在書里影射自己與妻子的情感狀態嘛。
小豆豆系列其實也不太合適,更像是給成年人讀的兒童教育讀物。
童書讀過很多,不知道是不是我選的好還是要求太低(orz……),反正覺得都挺好的。
安徒生鄭淵潔之類比較大眾的就不了,說幾個我讀過並且稍微小眾一點的吧。
科普類讀物推薦烏拉.波拉故事集 (豆瓣)
想像力培養的,推薦原來如此:講給孩子們的故事(外研社雙語文庫) (豆瓣)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 (豆瓣)
如果有親人去世的,推薦一片葉子落下來 (豆瓣)
《托爾斯泰啟蒙讀本》是俄國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1871~1872年在比鄰其莊園的雅斯納亞·波利 亞納學校進行教育實踐時,為學校學生專門編寫的一本啟蒙讀物。它以藝術小說的形式傳遞和表達了各種人文精神和科學知識,內容涉及地理、歷史、文化、道德倫理、博物學等多個領域。這部由托爾斯泰親自編寫的《托爾斯泰啟蒙讀本》,迄今在歐美已經出版了300多版,累計銷售量逾千萬冊。僅列夫·托爾斯泰在世時就重印了近30次。如今,《啟蒙讀本》已被歐美文學界、教育界視為經典啟蒙學讀本,一直長銷不衰。托爾斯泰本人將它視為「紀念碑」式的作品。這也是文化巨人列夫·托爾斯泰惟一一部專門為少年兒童創作的讀本。托爾斯泰曾明確表示,「要寫一部純凈、優美的作品,要像整個古希臘文學和古希臘藝術那樣,沒有一點多餘的東西」。 托爾斯泰自稱這本書的宗旨在於教育俄國「整整兩代的孩子」──「不管沙皇的孩子還是農民的孩子」。這部書共包括373篇作品,有關於自然科學的,但大部分是文學方面的,《啟蒙讀本》反對新教育學的基本方法和原則,曾為此引起公開辯論。但《啟蒙讀本》確實擺脫了新教育學的機械方法;其中很多經過改編的民間故事都富於藝術性,語言簡潔、明確、生動。特別是1875年經過他修改的《新啟蒙讀本》,很受歡迎。原書共分四卷,每卷內容細分成「童話與寓言」、「故事與趣談」及「自然與科學」三部分。它以藝術小說的形式傳遞和表達了各種人文精神和科學知識,內容涉及地理、歷史、文化、道德倫理、博物學等多個領域。它充分展現和發揮了托爾斯泰作為一個文學大師的曠世奇才和超凡情懷,故事寫得「優美、簡潔和質樸,明白易懂,意蘊深遠」,能豐富少年讀者的精神世界和人文生活。列夫·托爾斯泰曾一度用這部讀本啟迪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今,它已被歐美文學界、教育界視為經典蒙學讀本。 托爾斯泰的傳記作家艾爾默·莫德在評價這套讀本時說:「這是一部敘述人類幼年時代經驗的書,對於每一個人的幼年時代,這都會是一部最好的讀物。」作者所頌揚的人性的善正如恆星,耀眼而永恆。而自我修養完善的道德,更如經歷歲月益發奪目的鑽石,璀璨而彌足珍貴。
英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小說家魯德亞德·吉卜林的作品簡潔凝鍊,充滿異國情調,吉卜林的作品在20世紀初世界文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由於吉卜林的「觀察的能力、新穎的想像、雄渾的思想和傑出的敘事才能」,他於19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英國第一位獲此獎的作家,也是至今諾貝爾文學獎最年輕的獲得者。吉卜林是一個多產的作家,他的作品既有反映他的印度生活現實的小說《山中故事》(Plain Tales From The Hills), 也有兒童讀物的經典童話著作《從林故事》(也譯為叢林之書(含續篇),The Jungle Books)和《如此故事》(Just So Stories),還有為兒童創作的充滿神奇色彩的小說《基姆》(Kim)、遊記《從大海到大海》、 詩集《營房謠》(Gunga Din)、短詩《如果》(If—)以及許多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吉卜林的《叢林之書》里的動物故事,已被譯成數十種語言,傳遍了全世界。吉卜林豐富的知識,奇妙的想像力,幽默的文筆,創造了一個充滿奇思妙想的童話世界,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受孩子喜愛的故事之一。有人評論道:「它們不像是在現代爐火旁講給孩子聽的童話,而更像是在世界的清晨講給成人聽的故事」。吉卜林也被譽為是「短篇小說藝術創新之人」,在短篇小說方面,他是無與倫比的。吉卜林曾被授予英國爵士頭銜和英國桂冠詩人的頭銜,但都被他放棄了。吉卜林也以其作品高超的文學性和複雜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尊敬。馬克?吐溫曾熱情洋溢地讚美吉卜林的作品說,「我了解吉卜林的書……它們對於我從來不會變得蒼白,它們保持著繽紛的色彩;它們永遠是新鮮的。」 吉卜林對科幻小說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科幻小說家們表露出來的,科幻小說家坎貝爾評價吉卜林為「第一位現代科幻小說家」。此外,吉卜林與國外童軍運動的聯繫非常緊密。童軍的創始人經常使用《叢林奇譚》和《基姆》中的內容來教育他的童軍成員,甚至直到今天,這些聯繫依然存在,不僅一些運動以《叢林奇譚》的主角印度小男孩毛克利命名,而且一些童軍中的成年助手也以叢林之書中的名字命名。
《逆流河》
作者:讓?克勞德穆勒法
難道不是鄭淵潔?
十二生肖系列(連買帶借全部看完):《鼠王做壽》《牛王醉酒》《虎王出山》《兔王賣耳》《龍王鬧海》《蛇王淘金》《馬王登基》《羊王稱霸》《猴王變形》《雞王畫虎》《狗王夢遊》《豬王照像》
《皮皮魯傳》
《魯西西傳》
舒克貝塔(大概前90集大家比較熟悉吧)
《童話大王》上還有很多精彩的中短篇,以及後期的長篇童話。
《哈利?波特》
童書,是刪減版的《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綠色封皮的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不知大家讀過沒有,我上個圖
因為提到的那兩本借給小弟弟了,所以又找了我也很喜歡的兩本,這是個非常良心的出版社,他刪減了過於直白的對於痛苦,仇恨,極端情緒的碰撞而可能給小孩子導致不良導向的部分,在我小時候給我的童年帶來了非常多的快樂,那種源於內心的感受影響了我成長,在我幼年的時候就告訴我我如何愛這個世界,什麼叫做「愛即犧牲」,儘管小時候不懂,可是感受隨著成長而不斷累積最終成為質變,最終可以了解和體會,感謝這個出版社,我幾乎讀了這個系列所有的書,我會一直保存下來給我的孩子繼續讀!
鄭淵潔我所有書都看過,印象最深的還是
舒克和貝塔歷險記 (豆瓣)
皮皮魯傳 (豆瓣)
魯西西傳 (豆瓣)
大灰狼羅克 (豆瓣)
然後是一些童話故事
一千零一夜 (豆瓣)
安徒生童話精選(共六冊) (豆瓣)
尼爾斯騎鵝歷險記 (豆瓣)
沒頭腦和不高興 (豆瓣)
綠野仙蹤 (豆瓣)
格林童話全集 (豆瓣)
然後就是一些我天天躲在賣舊書的地方偷看的漫畫和畫冊了
金剛葫蘆娃 (豆瓣)
葫蘆兄弟 (豆瓣)
邋遢大王奇遇記 (豆瓣)
小飛象 (豆瓣)
三毛從軍記全集 (豆瓣)
機器貓哆啦A夢(共45冊) (豆瓣)
黑貓警長.二 (豆瓣)
狐狸列那的故事 (豆瓣)
最後就是飽含我媽的愛
十萬個為什麼 (豆瓣)
小時候那麼窮我媽還要買一整套。。。
《冒險小虎隊》算嗎?
《草房子》,現在看了還會感動
這是我的童年,雖然它可能比小王子低俗一些。
推薦閱讀:
※路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古典音樂入門必聽基本曲目有哪些?
※哪部電影在你心目中已經達到了信仰的高度?
※如何看待現代的清明節的意義?
※如果你出生在三國時代,你會選擇哪位主公?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