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為何再未重現成吉思汗時代的輝煌?


要用宏觀的視角來看問題,問題才是有價值的。

蒙古帝國的黃金時代恰恰是大航海時代之前大陸霸權的最後輝煌,也就是說,世界權力中心從兩河,印度河上游,君士坦丁堡,埃及和中原向蒙古高原的貝加爾湖以南草原區過度的結果——在現代遠程武器(槍炮)和載具(摩托,坦克)發明之前,冷兵器時代的遠程武器弓箭和載具馬被蒙古人發揮到了極致。

進一步思考,這些邊遠地區的權力中心是怎麼衰弱的呢?答案是,他們創造科技和財富的進程已經到達頂點,再也玩不出什麼花兒來了,經濟發展讓位於整個歐亞大陸範圍內的征服戰爭,蒙古人不需要發明任何東西和生產任何財富,但是他能夠吸收當時一流的軍事科技產物,並用這些東西去掠奪文明世界所生產的財富和人口。


在周圍的世界陷入吵鬧和形而上學的爭辯和政治肌肉無力時,蒙古人的體質回到最原始和最有效的部落軍事民主制中,並且創造了組織和動員力的奇蹟。

這其實是一個大周期的末尾——財富生產和科技發展都已經達到了極限,接下來,和平與發展不再是世界的主題,生存和征服才是,蒙古人是為了徹底用暴力摧毀掉中古時代的所有脆弱,美麗和腐朽的文明國家而出現的。

但是,蠻族只能夠充當毀滅者,他們自己不具備任何文明的創造性,於是很快,蒙古人皈依了伊斯蘭,佛教,聶斯托利派等等,並逐漸消失在他們征服了的土地上。

在蒙古人的風暴席捲了世界以後,歐洲文明的光芒開始緩慢地一點點閃耀起來,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起點。

從這個意義而言,目前的蒙古和中亞理應沉寂。


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實際上是時代的產物,可以發現在蒙古崛起的過程中周邊的國家都在走下坡路,並且都存在各種內部矛盾,造成大量的漢奸、金奸、突厥奸等地出現,而後世的蒙古人已經沒有這樣好的條件了,帖木兒時代正是土耳其、明朝的崛起時期,準噶爾汗國時代又是俄羅斯和滿清崛起的時期。
成吉思汗比較牛的地方在於有好兒子、好孫子能夠把擴張的事業持續地進行下去。從成吉思汗到窩闊台、到蒙哥、到忽必烈,祖孫三代人持續不斷的對外征服,才使得將於如此廣大。而帖木兒過於伊斯蘭化,一死就內亂,國家就崩潰了。準噶爾汗國的噶爾丹則是從哥哥手中得到的王位,後期受到侄子的打擊很大。沒有穩定的內部環境,對外擴張也就無從談起。
另外成吉思汗時代正是冷兵器時代的巔峰,蒙古是游牧民族又得到了來自中原、西域的工藝技術,能夠發揮出冷兵器的最大威力。而到了元代之後火器已經逐漸走到前台,到滿清時代已經是戰場主導了。中原和中亞是蒙古的兩大鐵器來源,而失去了中原的蒙古缺乏火藥,所以準噶爾汗國最終倒在了滿清的炮火之下。

另外有一點想法:貌似成吉思汗時期,天花還沒有流行起來。而到了後來的滿清時代,或者是滿清有意,蒙古草原上天花流行,殺死了大部分的蒙古人,特別是準噶爾部等漠西蒙古。在天花和喇嘛的雙重打擊下,蒙古徹底沒落了。


火藥的發明,游牧民族的優勢不再了,取而代之的是海洋民族

現在,海洋民族的優勢也開始被動搖了,高鐵,鐵路的發展,海洋的重要性也下降了

恐怕未來又會走一個輪迴陸權,人類社會都是陸權的時代為主。

在大航海時代的全球化之前,其實經歷了一個半球化的時代,沙漠和草原,就是那個時代的內亞海洋。駱駝和馬匹就是那個時代的海船,沙漠之舟,把撒哈拉沙漠邊緣的廷巴克圖變成了商貿重鎮和文化中心。這樣的城市有很多,北京,長安,平城,布哈拉,利沃夫,喀山,麥加。。。他們都是廣袤無垠的內亞草原沙漠海洋的邊緣城市,他們就像今天的上海香港,紐約倫敦。甚至我懷疑,在兩河流域的文明崛起,很可能也跟他們處於內亞海洋的文明交流有關。

內亞草原,在古代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文化貿易交流,從北京的燕山到蒙古,中亞,南俄,一直到烏克蘭,羅馬尼亞,匈牙利。草原上是一片英雄地。廣闊無垠的歐亞草原,在古代就是通途的交流大道,貿易往來。

廣闊無垠的歐亞草原,在古代就是通途的交流大道,貿易往來。

跨越撒哈拉沙漠的貿易通道駱駝商隊聯通了非洲南北,彼此連接的貿易。
Trans-Saharan trade今天這些駱駝商隊依然活躍在撒哈拉沙漠

今天這些駱駝商隊依然活躍在撒哈拉沙漠

沙漠邊緣的文化貿易中心廷巴克圖,非洲南部農耕文明和沙漠貿易路線交匯地,當年整個撒哈拉以南的文化貿易中心,這些土壘起來的清真寺學校見證了當年的輝煌。他就像我們的莫高窟一樣。
這是蒙古俄羅斯邊境的恰克圖買賣城,晉商收購中國的茶葉,通過蒙古草原到恰克圖和俄羅斯交換貿易,買入貂皮之類,俄羅斯再把茶葉通過草原送往歐洲。你可以看到買賣城內堆積如山的茶葉,買賣成一時輝煌,他是當年的義烏小商品城。

這是蒙古俄羅斯邊境的恰克圖買賣城,晉商收購中國的茶葉,通過蒙古草原到恰克圖和俄羅斯交換貿易,買入貂皮之類,俄羅斯再把茶葉通過草原送往歐洲。你可以看到買賣城內堆積如山的茶葉,買賣成一時輝煌,他是當年的義烏小商品城。買賣城的牌坊,表現了裝貨,駱駝過草原的場景

買賣城的牌坊,表現了裝貨,駱駝過草原的場景

農耕文明和草原絲綢之路的交匯地,中亞文化貿易中心,布哈拉,阿凡提的故鄉,有「智慧的布哈拉」、「博學的布哈拉」(指有龐大的知識分子群體和許多著名的詩人和科學家)之稱。

阿凡提,原名霍加·納斯爾丁,他的故事流傳於從摩洛哥到中國的廣大地區,他就是絲綢之路文化文明交流的最好代表。那個年代有無數的商人,學者,僧侶在絲綢之路來往,互通有無,各地文明大幅進步。

蒙古通過打通整個歐亞的貿易文化路線,歐洲和中國第一次獲得了文化交流的機會。歐洲人有了第一次前往中國探秘的機會,其中誕生了馬可波羅,列班掃馬。而回回炮,是一個波斯人獻給忽必烈的,這充分體現了蒙古帝國調度全球資源的能力,蒙古人用它打破了襄陽城,征服南宋。而在絲綢之路另一邊的卡法,蒙古人把大量的鼠疫屍體投入城內,從此鼠疫在歐洲大規模傳播,最終瓦解了整個歐洲的封建制度。

草原貿易路線和農耕交匯的波蘭,正好處在歐洲和草原貿易交流路線的交叉點,利沃夫,克拉科夫,維爾紐斯這些城市,都是對外交流的通道。在和草原民族的交流(ZHAN)中,他們學會了什麼叫騎兵,從而舊的騎士,演變成了波蘭特色的翼騎兵,在歐洲稱霸一時。

這些技術文化的交流的便利讓波蘭成為當時歐洲最文明富裕的國家之一,最後誕生了哥白尼,就像日本因為靠海而獲得更多的技術文化交流,最終誕生了福澤預吉一樣。波蘭的翼騎兵,很可能就像日本的織田信長從海上的葡萄牙人學到了火炮技術,薩英戰爭的日本人學到英國的火炮和造船技術的先進一樣。地緣的優勢讓他先知先覺。

毀滅君士坦丁堡的烏爾班大炮,中國的火藥加上歐洲的冶金術,改進後的大炮,轟踏了君士坦丁堡千年不破的城牆。塞爾柱突厥人正好是草原民族,從絲綢之路獲得的技術傳播,隨後他們開創了偉大的奧斯曼帝國,文明文化一時無二。

歐洲人發現美洲之後,開始了大發現,西班牙大帆船代替了駱駝和商隊,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工具。隨著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新大陸新航路開闢了,當年輝煌的陸地貿易讓路於海上貿易,無數路上的輝煌的城市和帝國就此衰落。當年無比輝煌的陸上的布哈拉,大不里士,君士坦丁堡衰落了,當年甚至不在大西洋航線上的威尼斯也衰落了。

大量的新東西發現了。比如土豆紅薯等等,有了土豆,德國英國這樣的地方本來氣候不好,不適合農業,變成了能養活大量人口的地區,人口多了就開始了各種發展。而大量的海外市場,需要大量的工人勞力,對工作效率有了需求。對紡織機的不斷研究,有了珍妮紡紗機,對金屬的研究發明了鏜床,可以鑽出圓形的缸體,同時,新大陸發現了橡膠,解決了漏氣的問題,各種條件齊備之後,就發明了蒸汽機。換言之,蒸汽機本質就是新大陸發現的各種資源,而帶來的文明成果。正好英國的煤和鐵非常集中,於是工業革命滾滾向前。

魯濱遜漂流記,英國商人走遍世界,各地歷險而傳奇,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英國的獲取全球資源的精神。

80天環遊地球,隨著工業革命的進步,人類環球變得非常迅速,裡面用了火車,輪船,熱氣球,馬車,汽輪等等交通工具,充分體現了工業革命的成果。這些帶來的貿易,文化,經濟的交流紅利,都被掌握這些的殖民者獲得了最大的利益和文明崛起。

殖民者的大尺度活動,把世界資源變成一體,贏得巨大紅利。比如巴西的橡膠到了南洋,大量種植,於是輪胎得以鋪開有了汽車,非洲的咖啡到了牙買加,成了全世界最好的。邁索爾的火箭,被英國研究後,進步成了康格里夫火箭。達爾文週遊世界,發現了物種的差別,寫出了進化論。英國殖民者發展的過程,其實就是調動全球資源掌握的紅利,這個資源不光是植物動物,自然資源,更是市場,人口,文化積累等等。

達爾文到南非,印度,澳洲,南美,發現各地的動物不同而提出了進化論,只有英國這樣的全球帝國才能誕生這樣的人物。

今天橡膠原產地亞馬遜的橡膠工人,橡膠一個是推動了蒸汽機的發現,另外還促進發明了輪胎,導致了汽車時代的到來。是對工業革命貢獻最大的植物之一。當年的橡膠種子被英國人偷出來,到了英國殖民地南洋種植,南洋的華人開始財富大爆發,當年的番客就是富人的代名詞,隨後上海就爆發了巨大的橡膠投資潮。我們偉大的常凱申先生,就在這次橡膠股票投資潮里徹底破產,走上了革命之路。
HSBC,滙豐銀行,也就是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當時因為從印度種植鴉片,賣到中國,香港和上海,很多金錢需要管理,自然就誕生了。後來因為貿易賺頭太大,慢慢走向全世界。。。至今香港滙豐的董事也有幾個是鴉片販子的後代。當年滙豐就是給鴉片販子X錢的。。。

上海外灘的沙遜大廈,當年的英國殖民地的猶太人,販賣鴉片起家,舊上海的首富。隨著海上貿易的發展,上海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城市,變成了中國的經濟中心,各種文化貿易技術隨後發展起來。這裡變成了中國的工業中心中國的造船工業在這裡發展,電影中心趙丹在這裡出名。。隨著貿易路線的轉移,當年在草原絲綢之路輝煌的晉商最終衰落。立頓紅茶就是當年英國收取全世界的茶葉資源而發展,太古輪船是當年英國的貿易船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大家都可以慢慢的去挖掘。

立頓紅茶就是當年英國收取全世界的茶葉資源而發展,太古輪船是當年英國的貿易船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大家都可以慢慢的去挖掘。

其實個人也是一樣,人走得多,自然見得多,那麼對世界的觀察,就更加宏觀,也更加可以發現商業機會(商業是什麼,不就是互通有無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也。當年的中山縣,也就是澳門的那個地方,上海開埠之後,幾乎全是這裡的人去上海經商,上海的幾大百貨公司都是他們開的,這其實就是幾百年和葡萄牙這樣的海外殖民者不斷交流學習的結果。廣東人和海外交流最方便,最多,所以有了帶來紅夷大炮的袁崇煥,山寨了基督教的洪秀全,散播變法維新的康有為,學習歐洲搞革命的孫中山,引進洋人火車技術的詹天佑。當時的兩廣人遍布世界各地,彼此交流激蕩,帶來了南粵的輝煌。同樣,印度也有這樣的一個族群,就是帕西人,名人也是層出不窮,包括塔塔公司,義和洋行的創始人,舊上海市首富沙遜,聖雄甘地。

絲綢之路大交換和哥倫布大交換,都是可以寫好幾十本厚厚的大書的,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我們不經意的文化,產品,公司,事件,都是廣闊的貿易文化交流所帶來的蝴蝶效應。


感覺和跟期貨一樣,進去就被鎖住了精神,中國的蒙古人成了佛教徒,歐洲和中西亞的蒙古人成了突厥人,其實本身蒙古人的政治技巧和科學發展甚至哲學思想還是比較有個性的,要是比同時代的,世界觀思想觀念、絕對在某些程度上不落後,不管大家認不認可這些。


一個時代因素,一個技術因素。
先說時代因素
蒙古人崛起的時代,對於草原帝國來說,是一個空前絕後的好時代。你可以發現,在蒙古帝國周邊,幾乎沒有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匈奴人崛起的時候,他們面對的是同樣如日中天的漢帝國。突厥人崛起的時候,他們面對的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唐帝國。同一時期,在中亞地區有一個吐蕃帝國,在西亞,阿拉伯帝國也在迅速成長。蒙古人呢?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畔加冕為成吉思汗時,整個中原是一分為三的。河西地區是西夏,中原及東北地區是金,秦嶺-淮河以南是南宋。在西面,阿拉伯帝國也處在分裂狀態。蒙古西征的第一個對象是花剌子模,鼎盛時期領土也只包括亞河中地區、霍拉桑地區與伊朗高原大部。周邊全都四分五裂,而蒙古高原卻完成了統一,等於是給了蒙古人各個擊破的機會——事實上他們也是這樣做的。


@飛鵬
「蒙古似乎並沒有做錯什麼,只是某些鄰國近幾年發了財,終於露出了暴發戶的醜陋嘴臉,開始垂涎蒙古高原的財富罷了,於是依照「自古以來」這種偉大的理論,認為蒙古自古以來屬於某國」蛤蛤蛤蛤蛤,你去查查歷年外交文件有哪一次對蒙古國提出領土要求。蒙古國對中國經濟依賴嚴重,中國一直以博大胸懷予以支援。1956年,中國開始向蒙古提供經濟技術援助,中蒙兩國簽訂經濟和技術援助協定,中國無償援助蒙古1.5億元人民幣。1958年和1960年又向蒙古提供兩筆長期低息貸款,由於蒙古缺乏技術力量,援助項目都採取「交鑰匙」方式, 即中國包攬一切, 全部建成後把鑰匙交給蒙方就行了。到1964年,共建了2座火力發電廠、毛紡織廠、玻璃廠、造紙廠、磚瓦廠、蔬菜農場、養雞場、醫院、療養院、6座橋樑等21個項目,中國不能製造蒙古提出的紡織廠設備,不惜動用緊缺的外匯到英國訂購。 2009年4月27日,中國援助蒙古國軍事物資交接儀式在二連浩特市舉行。此次對蒙援助的主要物資有健身器材、辦公桌椅、空調、鋼管、水泥等物資,總價值人民幣八百餘萬元。中國連續十年成為蒙古國最大貿易夥伴,在一帶一路戰略合作中歡迎蒙古國參與。你說蒙古國沒做錯什麼哪中國做錯什麼了?不反省改革內政,煽動國內不滿情緒引向鄰國就是多正確的行為?
1913年初,在歸綏(今呼和浩特)召開的西蒙古王公會議,內蒙古西部22部34旗王公一致決議「聯合東蒙反對庫倫」,並通電全國申明:「數百年來,漢蒙久成一家,我蒙同系中華民族,自當一體出力,維持民國這是第一次在政治文件中,少數民族代表人物共同決議宣告自己的民族屬於中華民族。 當然你選擇獨立我們也可以尊重,只是不要把自己的髒水潑到別人身上!中國願與世界所有國家建立友好關係,遵循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請不要把別人的好心當驢肝肺,否則吃虧的只有自己。


【我用神學的觀點回答吧。】

在我看來,世界是神的一株盆景,他可以站在盆景之上俯視,也可以深入,幻化成其中的一員來感受。就像我們在沙盤遊戲中的感受一樣,神的趣味也許就在於觀察我們這個世界的種種。

直到這個世界出現了人類,這更讓神感到欣喜。

但是他漸漸發現,人類似乎有可能從盆景里爬出來,直面他了。

在觀察的過程中,神也發現了人類本質上桀驁不馴的一面。

很多年前,世界上的人類都說同一種語言,開始建造一個「巨塔」(這個塔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塔,可能是某種科技),想向天而去。神對此感到惱怒,離間了人類,使他們各有語言文字和不同體征,分化,成為各自的民族。

從此,人類陷入各個民族之間的戰爭與均衡態勢,民族這種事物,往前一步是國家,退後一步是部落。神也十分樂得使人類的民族之間產生均衡態勢,出現戰爭,或者和平,這能使神看到更多人類崇高的一面,和驚心動魄的一面。

他的面龐像一潭死水,毫無表情的俯視著大地,在每一次規模宏大的戰場上,在每一次規模空前的屠殺中,他都看著,冷冷的看著。這是不同於自然樸素景觀的一面。

有時候他也樂於出現在人類面前,想看看以人類當時的文明程度,會如何理解他。他出現在很多民族面前,在猶太人那裡,他是耶和華;在阿拉伯人那裡,他是安拉;在印度人那裡,他是梵天;而在我們蒙古人這裡,我們稱呼他為長生天。

每個民族,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呈現他的面貌、言行、舉止、思想,所以各個民族都狂熱的信仰自己呈現的那個神。事實上,神只有一個,大家信仰的神是同一個。

如果你是一個足有權威的人,你出於愛好安靜的原因,不願意處理很多世俗的事情。而外面又很多噁心的人冒你的名義去到處殘害、欺辱別人,你會很平靜嗎?

這時的世界已經從盆景的意義,演變到人類物種研究場所的意義。就像我們會研究新奇的物種,追求狗或貓當中奇特品種一樣。神也開始按照自己的意志,促使特徵優勢極端明顯的民族產生。

為避免一些民族過於高速發展從盆景之中走出直面神明,神在極端惡劣的某些地方,豢養了一些攻擊性極強的戰鬥民族。他們每個個體都在各自攻伐戰亂和惡劣自然環境中,優勝劣汰,這就像養蠱,就是把他們圈在那麼一個小地方,讓他們自相殘殺,越到最後,剩下的就是最狠的。這種優勝劣汰一直在進行。

難道神明不害怕這種戰鬥民族過於強大而破壞盆景的生態嗎?

其實不會,個體的強大和集體強大是兩回事兒。

神只要不給戰鬥民族英雄式的人物,他們就團結不起來,強悍的個體力量也只能用於內部爭鬥,不會對外部世界產生危害。而英雄式人物對戰鬥民族的給予,就像畫龍點睛,一團易燃固體突然著火,「轟」!的一聲起來了。

所以說,蒙古民族和當今的核武器差不多,歸根結底是神明防止人類自己走到神明跟前的,最後毀滅按鈕。

我覺得,肯定是12世紀人類的某個民族有些過於接近神明的秘密了,這讓他感到不安。我很懷疑這是哪個民族,西藏?中國?阿拉伯?還是歐洲那點兒?我想,是不是這其中的某個民族的政權,突然發現了某座山嶽里,有些不對勁的東西存在。接著統治者計劃以三代人的努力解開這個秘密……
神明就生氣了,放戰鬥民族!

1162年,綜合能力相對於普通人類很強的鐵木真受到神的派遣,降生到了蒙古這個戰鬥民族的一個貴族家庭。十幾歲的時候,他大概明白了自己作為人類是幹什麼來了,通過一定的特別交流,領會了神的旨意,開始帶領蒙古民族崛起。

四百多年間在蒙古高原優勝劣汰下來的強悍戰士,被集群統一,用苛厲的恐怖紀律凝結起來。接受了上天的意志,懲罰世界!


——————————————————————————————————————————


在連年的攻伐戰爭中,那些過於接近神明秘密的人類文明,逐漸消亡,或者苟延殘喘。神明對蒙古人的執行力度表示滿意,同時,任務也結束了,成吉思汗,鐵木真,重回神明那裡。這個強大的戰鬥民族失去了英雄式的人物,開始逐漸退回原來的角色……偏安一隅……仍然在進行著某種低強度的優勝劣汰。

事實上,在神那裡,沒有永遠的寵兒,沒有哪個民族會讓神明像親生兒子一樣對待。只有自己的所作所為能牽動神明的一些情緒,產生厭惡,或者憐愛。

現在明白了嗎?

蒙古人為什麼再沒有重現成吉思汗時期的輝煌。

因為那不是輝煌,那是神明在差遣我們實現他的某些意志,我們只是神明手中幾個鋒刃較快的武器。他需要的時候會用,不需要的時候會放在那裡。


一開始一百萬人不到,懂得尊重老人愛護後輩。然後為了過的好些就滅了鄰居……結果生的太少。人不夠多,地盤越來越大,抵抗就屠城完全是因為所有人都是親戚,那是復仇。然後因為人太少太分散就被各地同化了……而且好像不太在意種族融合……現在起不來完全是因為木有港口。木有獨立政權。最要命的是幾百年來從未改變的,人實在太少了,這是一個神坑……說了半天就是人少,你TM倒是生啊。


很多人認為成吉思汗所在的蒙古是野蠻民族,實際上,他們的軍事制度與政治制度是當時最先進的

從秦始皇開始,

  • 一個少數民族就是一條逐漸崛起的但斜率很低的直線,
  • 漢族是先升後降的拋物線,根本原因在於既興旺了中國也束縛了中國的皇權制度

中國是農業社會,採用集權皇權制度;集權制的前提是穩定---這點只有農業社會才能做到,因為土地把農民鎖起來了

農業社會決定了中國必然以維穩為基本策略,不重視甚至是惡意打壓軍工,秦始皇收天下之兵,二世亡;蒙元菜刀十戶共用,國運百年。滿清不準私人研究武器,更嚴重的是宋朝重文抑武(重文抑武在現在是先進的政治制度,但是在群敵環伺的冷兵器時代,戰略性的錯誤);蓋防民止防於器者,國恆亡

中國的四大發明其實都是最尖端的軍工技術(相當於現在的核技術),遺憾的是沒有一個真正用于軍工,反倒有三個用於玄學,

  • 外國用火藥製造子彈禦敵,中國用它做爆竹敬神;
  • 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來看風水;
  • 外國用紙寫文章,中國扎紙人祭祖;紙的普及照理說是文化的普及,但中國的文化是被貴族壟斷的,所以 紙張大多用來做祭祀,比如清明節掛紙,死人之後的花圈,紙球,反過來你看日本餓死也重視教育
  • 鐵器也是如此,中國的鐵器主要用於農具,而農具對於鐵的要求遠遠不如武器嚴格,而恰恰是因為鐵器導致了元朝的強盛;如果中國重視軍工,宋朝就可以造出大炮,對付騎兵一點問題也沒有

==========================================================
任何一個游牧民族,他們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採用集權制的皇權制度--游牧民族的特點是:哪裡的水草肥美,就在那裡放牧,所以,他們沒有土地概念,這就決定了

  • 游牧民族是原始民主制度
  • 部落之間是聯盟制度(相當於現在的美國的聯邦制),大家想想蒙古帝國與各個汗國之間(包括元朝)的關係,關係鬆散,但又相互合作,類似於現在的歐盟

這就激發了他們的活力

  • 中國有條件研究軍工,卻被制度給扼殺了,軍工被用於生活與生產,唯獨沒有用于軍事;
  • 當時的歐洲沒有實現徹底的極權制度,但是由於經濟的落後(漁業),沒有條件去研究軍工;

本質上,當時的游牧民族都是軍國主義盛行的法西斯民族;之前的他們之所以沒有強盛,是因為武器的落後,一旦軍國主義被先進武器武裝,必然盛極一時,大家看看二戰時的德國與日本;

  • 漢朝時候匈奴沒有馬鐙、鐵質兵器,騎兵只起到突擊的作用、沒有殺傷力;霍去病之所以敢深入漠北,就是因為匈奴的箭頭(骨頭箭頭)破不開甲。當匈奴掌握冶鐵技術,用鐵箭頭做的箭足以破開鎧甲時,與漢朝又重新變成了均勢。
  • 唐朝時候契丹、突厥、土蕃和回鶻的鐵質兵器也很稀缺,戰鬥力並不強;但土蕃依然把盛唐打的滿地找牙;唐朝前後就是少數民族開始進入中原的時代,唐朝前的五胡亂華就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前奏
  • 石敬瑭貢獻幽雲十六州後,不止丟失了自然屏障,戰馬來源地也沒有了。

戰馬+馬鐙+鐵質箭頭+鐵質刀具+鐵甲組成的蒙古鐵騎,戰鬥力堪比一戰的坦克,步兵根本不是對手。

所以,元朝之所以能興盛,關鍵的是得益於他們的地理位置----毗鄰中國,隋唐時期,重用游牧民族軍隊(比如安祿山就是胡人),導致游牧民族裝備以及軍事指揮能力還有弓箭射程已經不亞於農耕民族,這才是唐後期以及宋朝敗落的根本。尤其是唐帝國的分裂完成了技術擴散,遼金夏這些游牧政權汲取了唐朝的政治和技術,尤其是軍工技術。

這點很多人沒想到,正是中國人幫助蒙古人達成了輝煌,而中國人之所以被蒙元打敗,恰恰是因為制度導致了不能將先進的科學技術轉化為軍工----皇權制度限制了中國人將先進技術轉化為軍事生產力,這直接導致中國的先進技術給蒙古人做了嫁衣

所以,蒙元的崛起其實是運氣成分居多,當然你也可以說是時代的產物;所以,他們的強大是沒有生命力的---很簡單,軍事強大只是暫時的強大
---------------------------------------------------------------------------------------------------
他們失敗在文化,他們的野蠻文化決定了

  • 沒有創造力,他們的軍事技術是拿來主義,相當於中國的以市場換技術,不是原創,必然被超越
  • 無法建立有效的治國制度。看看秦朝就明白了,秦朝靠暴力確立版圖,卻沒有有效的政治統治手段---一直到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才確立,尤其是元朝的等級制,直接激化民族矛盾

蒙古人要重現成吉思汗時代的輝煌,幾百年之內是不可能了

現在的國力強大主要是靠科技,軍事征服幾乎不可能,到處都是原子彈,發動戰爭的結局就是核平---全球性的毀滅

而他們的制度決定了科技短時間內不可能超越歐美


成吉思汗這種東西,草原上每年都成千上萬的生出來。99%的都被文明世界給幹掉或者按住打了。偶爾露了一個而已,你不能把個別當常態。


那個輝煌…一次就夠了……因為沒有人願意再看一次攻一城屠一城的時代…


蒙古之所以厲害,是因為騎兵,他們的騎兵速度快,需要後勤少,對待農耕文明的中原文明,天然的有優勢。長期與中原戰爭,練就了大規模戰爭模式,對於中亞歐洲小規模的武裝,就所向披靡了。

而元朝之後呢?就進入了火器時代,騎兵的速度優勢已經不算優勢,還沒衝到近前,騎兵已經被人團滅了。所以再也發揮不出優勢了。

更不要提工業革命之後、馬克沁機槍發明之後,戰爭已經不是靠人數了,已經完全轉變為國力的比拼。


經過元明清,當年黃金家族的子孫基本都融入到了華夏的血脈中,續寫著各自的輝煌。
你看如今的內蒙古高原,人民安居樂業,處處鶯歌燕舞,一派欣欣向榮。這首先要感謝老一代革命家的不拋棄、不放棄,然後得意於新時代的蒙古人民在全國各族人民幫助下自強不息,開天闢地。
現在的外蒙古當年被伊萬坑慘了,然而現在依然有人做著和北邊的達瓦里什的夢。歷史已經證明,只有在祖國大家庭中才能實現復興。


成吉思汗死後。。。。。
蒙古的黃金時代直到16 甚至17世紀才結束好么
16世紀還圍攻莫斯科呢


我個人認為成吉思汗時代的輝煌更多是建立在「運氣」 之上的,而不是因為他們那代人都是超人能力爆表,當時其周圍的強國都恰巧處在衰落階段,無論中原的金、宋,還是西方諸國

蒙古成吉思汗的崛起,更像是金朝人分化瓦解政策玩脫了的效果,沒有金國的武器和資源情報幫助,成吉思汗,應該說鐵木真,根本不可能那麼快擊敗克烈部的王汗(從被打到幾千人到突然反擊成功),不可能那麼快統一蒙古部落。 看看後來明朝怎麼分化對付蒙古部落的。

金國是成吉思汗崛起的關鍵, 中原的技術,人員,裝備真正武裝了蒙古大軍,而從西方中亞帶來的新技術、裝備又為最後擊敗南宋提供了保障...


時勢造英雄。先說統一中亞東歐: 中原冶鐵技術由金國傳到蒙古之後使蒙古生產力大幅提升 蒙古當時的兵器裝備遠在中亞東歐之上 加之蒙古是軍政合一的集權制度 而中亞還處於部落游牧階段 東歐正由貴族分封統治 所以制度上也勝過一籌 並且草原民族天生驍勇善戰 作戰經驗豐富 因此蒙古沒有不橫掃歐亞大陸的道理。至於滅宋金 制度上蒙古沒有優勢 但宋金內部的腐敗和瓦解給蒙古提供了可乘之機。總之天時地利人和 國運處於上升期。


1、陸權時代已經結束,作為一個內陸國家,蒙古有很大的缺陷;2、在冷兵器時代,蒙古的鐵騎部隊相對於其他非游牧民族的軍隊有很大的優勢,能輕鬆擊垮一般的軍隊,大大提高了軍事能力。可惜如今高科技武器已經能秒殺冷兵器;3、文化底蘊。蒙古人的血液里充斥著野蠻的征服,缺少文化深層次的積澱。現代文明一出現,他就很難重現昔日的光輝了。


蒙古復興?

他們是先征服核彈頭一大堆的毛熊

還是先蕩平可動員人數世界第一的兔子?

這真是傷腦筋啊


文明的衰落和人口息息相關,新中國成立前,蒙古地區極力尊崇和提倡喇嘛教,使蒙古族近半數的男性人口成為不事生產和生育的喇嘛,這是蒙古人口得不到發展的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張植華《清代至民國時期內蒙古地區蒙古族人口概況》《蒙古大學學報》


1.蒙古人的那套打仗方法人家已經領教過了,從成吉思汗以後已經見慣不慣了。
2.蒙古人的繼承問題破壞了軍隊內部的團結,從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到准格爾汗國內亂都是這樣。到底誰是太子、誰是今後的老大幾百年來也沒個制度確定下來規矩。內部亂套了哪還能征服別人呢。
3.自從蒙古人信仰了藏傳佛教,便不在現實生活中那麼努力了,他們把人生希望都寄托在輪迴往生上。
4.騎馬打仗的時代已經過去,游牧經濟發展不出先進的武器裝備。


推薦閱讀:

如果蒙古人西征沒有進行,那麼歷史進程會怎樣?
蒙古鐵騎為何能無敵天下?
花剌子模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2500年以來殺戮效率最高的是西方軍隊嗎?

TAG:歷史 | 元朝 | 蒙古國家 | 成吉思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