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演出音效是否能增進舞台演員表演情緒?

1.舞台演出時通常伴有擴聲設備,人工混響營造出的虛擬聲環境是否能增進演員對劇中環境的理解,從而更好地選擇發聲方式或表演情緒?
2.舞台上的表演者對舞台聲環境的主要需求有哪些?若有擴聲設備,對擴聲系統的需求又有哪些?


謝邀。

The trouble with life is that, unlike movies, it doesn"t have background music. We never know how we"re supposed to feel.
「現實生活的問題在於,不像電影,它沒有背景音樂,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理應如何感受。」——Lewis Gardner, 1985

題主的第一個問題很難簡單僅僅從技術或是戲劇內容上解答,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

從聲音設計的角度上來說:
首先,舞台演出(話劇音樂劇歌劇等一切戲劇形式)中出現的聲音元素(現場製造的特殊音效,演員的嗓音,身體活動製造的聲響,被播放出的或者由動作觸發的預錄音,甚至一片寂靜)首要的目標受眾毋庸置疑是觀眾。甚至根據聲音的類別,有些聲音,台上角色是默認無法聽到的,比如背景音樂,烘托觀眾情緒的效果聲等。此時,台上演員並非是聽不到這些聲音,而是聽到,但不對其作出反應。但這種聲音情緒的塑造對於演員的表演毫無疑問是有幫助的。
之前為一些話劇設計聲音的時候就運用到了實時控制的氛圍音效,角色的「幽靈」出現時,不僅僅是台上的詭異綠色光線,同時出現的還有若有若無飄忽不定的高頻率聲音;溺水的人在昏迷的夢中看到的人,說話帶著水流的混響聲一樣的迴音等等。這些聲音都不會影響到演員的表演,只是幫助觀眾了解空間的變換和角色的身份。

當音樂從舞台上的一台收音機或者電視機中傳出,這段音樂的作用就不再是背景音樂,而是像電話鈴聲或者敲門聲一樣的現實的音效,會被角色聽見,角色也可能會對其做出反應,這時聲音就成了配合演員傳達導演想法的一種道具。
像是這一次做《音樂之聲》的聲音設計時,主要運用的都是被演員用作道具的實際音效,電閃雷鳴嚇得台上的孩子們驚聲尖叫,也嚇哭了不少台下的小觀眾,這一點頗為得意,因為如果只對台上經過排練的演員們產生效果而觀眾沒有感覺,那麼對觀眾來說這個音效就是失敗的。

所以聲音對於演員的作用首先由這個聲音的屬性決定。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
目前中國的大多數劇場都是傳統舞台劇場,演員和觀眾不處於同一個空間。而聲音效果的傳達通常不會過多考慮演員的聽感,所以很可能觀眾所聽到的效果和演員在舞台上聽到的完全不同。比如一個音效是一架飛機從觀眾席後方飛向舞台的方向,這個音效的環繞聲很可能在舞台上就只是乾巴巴的從返聽音箱里傳出,或者根本就沒有返聽,雖然不至於完全聽不到,但演員在台上能聽見的只有少量的反射聲,這個時候演員對於聲音的反應就需要靠排練來達到,而不是真實的反饋。

在一些中小型劇場,觀眾和舞台身處同一空間,觀眾聽到的音效與演員聽到的是同樣的聲音,此時演員對於聲音的反饋就要更直接,這也更能給觀眾以身處其中的感覺。

擴聲設備之所以叫做擴聲設備,英文PA系統(Public Address System),就是因為它的目的是把聲音傳達給大眾。所以針對這個問題,簡單的回答是:戲劇中很多聲音會對演員產生影響,有些還要為其所用。至於問題中提到的人工混響,也就是效果聲,目前比較常用的做法是不在返聽中發送效果聲甚至不發人聲(有爭議),所以混響本身演員是聽不見的,自然無法對他們造成影響(這也是很多劇組演員和音響組矛盾的根源)。而話劇的擴聲本身的量要更小,對演員的影響就更小了。

個人意見是,根據舞台上場景的設置,正常環境中的對白部分無論音樂劇還是話劇都不應該加或者大量加效果,特殊環境如下水道教堂等例外。人聲在不同環境中的效果也是聲音設計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個問題:
理論上來說,演員在台上需要能夠清晰地聽到伴奏(需要唱歌的情況下),和應該被角色聽到的效果聲,才能準確地對聲音做出正確的反應。聽不見伴奏唱歌沒法唱好,而聽不見音效則會無法準確表達情節。至於那些角色不需要聽到的聲音,對舞台上的演員來說則可有可無。
另外在側台候場的演員也需要清晰的返聽準備上場。

至於效果聲,不同音響師的意見是不同的,有些人聲效果聲都發到返聽,演員最舒服,唱起來像KTV一樣;有些只發人聲干聲,演員可能會抱怨唱得累;還有連干聲都不發的,最大程度保證觀眾席的效果,但很多演員不適應。
推薦閱讀一篇文章:On-stage Monitoring ,裡面一個小標題非常正確:Loudness Wars,某種程度上來說舞台表演就是比誰最響的戰爭。

至於擴聲設備,場館不同聲場環境不同不可一概而論,對我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台上聲音不影響台下觀眾。整體擴聲系統的需求則是聲場定位準確,從一樓第一排到頂樓最後一排的觀眾聽到的都是清晰的,音量合適的,聽不出經過了擴聲,像是從演員嘴裡直接發出的聲音。

最後打個廣告,The Art Technique of Design》 Deena Kaye, James LeBrecht【摘要 書評 試讀】圖書
這本書是戲劇聲音設計的聖經,作為一本專業書超好看!
再安利一下自己的公眾號,正在連載翻譯這本書:


前段時間我在參加「觀點表演課程」(Viewpoints)的時候,老師讓我們做「開放觀點」(Open Viewpoints)的練習。大家即興在台上進行形體上的表演。突然間老師開始播放一首情歌。「開放觀點」的練習是即興無劇本的。但是大家竟然開始適應情歌的節奏。即興的內容也朝著感情戲方向走。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播放一首歌、一段音樂,真的能如此大程度地改變舞台上的情景嗎?練習結束後,老師指出了這個現象。她說:

音樂也是一名演員。它是一名很厲害的演員。

「觀點」認為演員在表演過程中應當具備多方面的意識,比如空間關係、物理環境、動作的形狀、節奏、持續時間、重複……

一段音樂,它在與時間相關的領域的意識比我們都強。韻律帶來節奏、重音帶來重複,這些音樂做得都比普通演員要強很多。當音樂出現時,它是舞台上最耀眼的演員。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是被它牽著走?還是去挑戰它?各有各的選擇。

想像在舞台上,突然間某個影帝影后出現在台上的時候,我們會如何反應?是去挑戰他/她?還是跟著他的節奏搖擺?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爆裂鼓手》里Andrew最後的表演。在台上總有一個人掌握著全局的節奏。大多數情況里,音樂一進來,它就開始掌控舞台上的節奏。

回到你的問題,舞台上的音效能否增進舞台演員的表演情緒。能。

以前在接觸校園戲劇的時候,曾聽過一句名言:

戲不夠,音樂湊。

指的是演員戲出不來的情況下,放點背景音樂,氣氛就渲染起來了,可以幫助演員表演,也可以幫助觀眾感知。

有效是很有效,可是這樣真的必要嗎?

【參考】

  • http://sixviewpoints.com/Theory_3.html

謝邀!

針對第一個問題:舞台音響效果主要是針對觀眾席的觀眾的。雖然舞台上有返送音響,但是聲場效果並不能和前廳(觀眾廳)的效果相比,主要是讓演員了解到自己的念白和唱腔的表現情況。

而演員對劇情環境的理解,以及由之帶來的「情緒」,主要是靠在排練過程中,自己對角色所處的環境和狀態的深入內化的理解上,而不是對現實環境的體驗和感受。這是演員的基本職業要求,因為在劇本朗讀、工作坊排練、片段排練等沒有技術設備跟進之前,演員根本就沒機會感受到音響、燈光、布景等個其他演出部門對演出提供的輔助工作,而且即使進入劇場進行合成後,這些內容也可能會因為市場(觀眾)而不是演員的需求而產生大大小小的改動。所以合格的演員,不應該對此有絲毫依賴。


謝邀。

就音樂劇而言,舞台上的返送系統和觀眾席的擴音系統聽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演員對返聽的訴求以「聽清」為主,包括聽清現場樂隊以及聽清自己的聲音,畢竟在聽不清的情況下很容易走音。。。

根據不同的場地條件,設備條件,演員嗓音條件,演出的風格條件等會做不同的音響設計,牛逼的音響設計師可以輕鬆拿到比主角更高的薪酬。


這屬於專業擴聲中的「返送」系統,也稱「返聽」。調音台有專門的返送通道,大型演出還會配備專門的返送調音台。
返送系統的設計、調試對演出是很重要的,它關係到演奏人員能否清晰的聽到自己演奏的聲音,是否能清晰地區隔其它他希望能聽到、或者不希望聽到的樂器的聲音,以及演員能準確控制自已的表演。
返送系統可以是放大器+返送音箱,也可以是無線耳機,這是專業性非常強的內容,想要詳細了解的話,請自行去相關網站、技術論壇了解。
以上。


當然,好的音響效果是可以讓舞台上的藝術家們二次創作的,如果一個樂手連自己樂器的聲音都聽不到,他還怎麼進行演奏,更別提創作了


瀉藥。
本來不想回答,不過看到大家和我一樣的迷茫,就來湊個隊形了。


肯定邀錯我了,可是作為上台表演街舞的男人,我覺得肯定有影響,而且不是台下觀眾聽舞台音效的感覺,是台上表演者自己,你是沒試過台上震耳欲聾,台下哎喲不錯哦的感覺。


針對第二個問題: 對於音樂劇來說,舞台上的返送系統對於演員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這樣演員們可以很好的聽到所有的人聲以及樂隊伴奏的聲音,通常更需要的是樂隊的聲音。對於返送系統來說,通常會在左右舞台測台放置或者懸掛各一個或兩個音箱,取決於舞台的大小,但準則是舞台上的返送系統的音量不能過大導致泄漏到真正給予觀眾的擴聲即PA系統,並且如果舞台上的返送聲音太大也會不方便工作人員之間的交流,尤其是內通系統中的交流。


絕對能!
我是在學校話劇社的,不要覺得學校的話劇社就沒什麼,咱們每次排戲,準備也是按照標準來的!
平常排戲的時候吧,就是再認真,感情也不一定能夠完全流露,哭戲也最多有個樣子,很難哭出來的,但是只要上台了,有音樂了(我們一般正式表演的時候才會音效燈光全部配齊的),演員的情緒很容易到位的,哭戲什麼的自然就來了。


第一次被邀請哈哈哈哈!謝邀!並不是專業人士,就隨便說兩句,勿噴
1,就我個人而言,舞台上的任何音響燈光效果是必定會影響發揮,所以,閣下所說的人工混響造成的虛擬聲環境必定會起到幫助演員在舞台上找到情感切入點的作用。演員演戲需要時刻專註於自己的角色,而這些外在條件我感覺就是一種興奮劑的作用,這些效果能夠放大演員的感受,感官更敏銳,選擇說話語氣和發聲方式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2,不太懂技術上的問題,但對於我來說,第一,聲音一定要清晰,音樂聲和人聲必須貼合在一起,否則會造成很尷尬的畫面,就是演員很賣力的在演在唱,可觀眾情緒就是無法被帶動,好像在看無聲畫面一樣。。。。一幫演員在台上自嗨。第二,我希望在舞台上的返聽的音量和觀眾席的音量跟音效盡量是一樣的,不然會影響我對自己聲音的判斷,到底是大了還是小了,觀眾能不能聽清我的聲音等等問題。最後是希望各大主辦方公司大方點租套好的音響,請個專業的調音師,訂個合適的場地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默默的告訴自己別做夢了。。。。


戲不夠,音樂湊!


必須有的啊。
有位相關專業的答主說合格的演員不應該依賴以此,我覺得道理我懂但說法是不可取的。舞台上的一切,演員、布景、聲光…都是為了呈現給觀眾的,演員只是其中一個元素。一個優秀的演員不是要依賴聲光,而是要契合聲光融入舞台。
音效對表演者有多重要,你蒙住耳朵看看酒吧舞池裡那群魔怪就知道了。


作為一個韓舞愛好者,認為 較大分貝的背景音樂更容易讓觀眾嗨起來。不同風格的音樂和舞蹈,台下觀眾的反應是不一樣的。


· 看完這個小片,能忍住不哭嗎? ·

杭州印象教育2018屆

表演中級班彙報演出

——

Perform Intermediate Class Performance

Of Impressionism Art Education

——

誰的青春不熱血!每個熱愛表演的少年心中都有一個藝術夢。

或許你沒有奧黛麗·赫本的天賦,沒有瑪麗蓮·夢露的美麗,但你有為夢想拼搏的衝勁,有為青春燃燒的激情,還有不甘於平凡的態度!

你有夢想的權利,這一次,讓心跳成為你的宣言,讓淚痕成為你的勳章,讓所有的困難在你面前低頭!

"未來,對我來說沒有什麼不可能!"

△演出前,表演老師給學生講注意事項

故事開始在最初的那個夢中

漫天星光只因我而閃爍


我看到平凡的我

也會有一刻不普通


我們無懼未知的遠方

奮力實現你我的表演夢


同學們都抱著對表演的熱愛而來,而有些人看到「印象」兩個字,更是想到自己當初的信仰,在追夢的道路上,有你有我攜手共進。


精彩時刻

彙報演出的同學們在舞台上意氣風發,肆意揮灑汗水,盡情燃燒著青春的熱血,生命只能向前,堅定信念的人就是英雄!


不知道你具體指的是那種類型的舞台演出。。。話劇舞台劇這種,還是 歌唱類的?
首先,一般舞台需要返送系統,就是舞台上的演員跟台下的觀眾,聽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像目前高端的演出,一般演員都會使用in ear的系統,就是你看歌手什麼的耳朵上連著的,接著線的那個,一方面是保護聽力,一方面是聽清楚需要聽清楚的聲音。
我只能講我懂的,我彈吉他,以前玩樂隊,略懂調音皮毛。
像一般國外的樂隊成員/吉他技師後台設備採訪,這個我看的最多。 有的人喜歡左右聲道一邊是自己的聲,一邊是樂隊其他人的聲。 有的人喜歡全混在一起,自己的聲略大。
據我知道的情況,返送好,應該對表演有幫助。但返送不好,搞的樂隊不想演的經常發生,這個很看現場PA調音師的功力。像國外的音樂節,或者大型演出,付費的調音師,必須是靠譜的。像小型club裡面的,就很難說了。
目前國內的音樂節也搞了很多年了。現場調音,可以說,除了一些大牌,自帶團隊,自帶專用調音師。。。其他時候都經常是很不靠譜的。。
扯遠了,這是一門學問,涉及到的方面很多, 現場擴音設備,場地結構,觀眾人數。等等。。
就說這麼多。。我自己只懂皮毛


作為一個業餘者表達一下自己對第一小問的看法。身在台下觀看時,覺得舞台音樂效果直接影響觀看效果,好的音樂能快速把觀眾帶入劇情,角色的情緒與音樂效果在相融產生震撼力,使觀眾予以共鳴,身為一名觀眾目前被舞台音樂效果感染最深的是《Ghost》 和《The phantom of opera》,太經典。 而對於台上的表演者,個人認為影響其情緒的更多的是音樂,而不是音效。曾經在學校演出過幾場話劇,每一支音樂讓表演者所燃起和帶入的情緒早已在無數次排練中熟練把握,真正在上台演出時,感受到的更多不是音樂效果(因為全心集中於表演),而是略去音效的音樂本身,精準把握音樂引起的情感反射(在排練中已生成)。舞台表演者對音樂是極其敏感的,在平時排練中已將情緒與音樂結合,而演出就是將這種情緒與音樂的連貫性一氣呵成地呈現。演出往往比排練時情緒到位,音樂效果是其次影響,最關鍵的影響是各要素的完整性(舞台布景、音樂、觀眾等),這種完整性會讓每個表演者感動,登上舞台的那一刻不再是表演角色,而是角色在出演自己。


1、音效包括了很多種類,有的能營造環境、有的能過渡劇情、有的能描繪角色特質、有的寫實有的寫意,音效能幫助觀眾更好的融入戲劇中,幫助演員表演角色(戲中角色意識不到音效存在)。音效、音樂片段都是音響設計的主要內容。


2、演員對舞台上的要求當然是能聽清楚cue啦。
戲劇擴聲系統的最高要求就是清晰、自然,讓觀眾融入劇情當中,感覺不到音箱的存在。
請參考


舞台的演出音效對演員的表演情緒 還是有影響的 一方面演員的一種帶入 另一方面觀眾的一種投入


恩,覺得有能力回答這個問題
當過舞蹈演員,在台上表演時音樂聲的大小還是有影響的,(演員聽的是舞台返送音箱)如果音樂聲太小,其實也不小了肯定也是能聽得很清楚的,但會覺得沒那麼有情緒,但如果音樂聲夠大的話會更專註和投入。
這也僅僅針對舞者而言,是這樣的。因為歌手,電聲樂隊,管弦樂隊,還有音樂詩朗誦對聲音的要求都是有區別的,其實這已經涉及到專業闊聲範圍了,如果說下去可能不是題主想要的。
在說說歌手吧對聲音的要求,其實也是需要很大的返送音量的。哦,我沒唱過歌起碼在專業舞台上,但是我調過音,就我所有知道的。如果聲音小了(歌手)會跳下來嚷聲音大點不然沒感覺。
實在抱歉,只顧看第一個問題了,現在說說第二個問題。
表演者對舞台闊聲有什麼要求
音樂足夠清晰音量足夠大,看似很簡單,要做到就不簡單了。
首先表演者自己的音樂要好,要清晰高保真,就比如有些歌手的歌曲伴奏音樂吧,大多都是在網上下來mp3格式的,自己在電腦上聽著感覺還行就拿著跑場子了,可在專業闊聲系統下播放出來就覺得很嘈雜渾濁不清。所以首先要有好的音源然後是擴聲系統的考驗,好音源加上好設備自然是高音美、中音準、低音沉啦。
大概就這些吧,要注意的是只是舞蹈得話只要給返送足夠音量就好,但是唱歌就要考慮到歌手舞台走位的問題,不然會嘯叫(話筒吸收了音箱的聲音再次送給音箱)。
能想到的就這些,如有疑問可以再問。


推薦閱讀:

適合古典音樂、交響樂的音響應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型號推薦呢?
電影聲音系統 SRD/DTS/SDDS/QSC 有什麼區別呢?
為什麼丹麥產的音響品牌那麼多?而且質量都不錯?
杜比和 DTS 兩家公司,為何能夠壟斷電影音響市場?

TAG:音樂 | 話劇 | 音響 | 舞台劇 | 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