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比之諸葛亮如何,是不是超過諸葛亮?


先說大的觀點:不同時代的歷史人物因為所處環境有很大區別,個人經歷也有很大區別,機遇運勢均不相同,所以除非高下相差特別大,否則很難比較。就如同關公戰秦瓊一般,若你非要為他們分一個高下,其實是沒有最終答案的。
再說一下自己的觀點。我覺得王猛在實際功勞上更勝一籌,但是諸葛的遭遇更加艱難。易地而處,如果讓王猛到蜀漢,他也無法統一天下。如果讓諸葛到前秦,他也可以和苻堅相處融洽,並且把前秦治理得比較好(但是好到哪一步,是不是能如王猛一般,這個我也不確定)。他們兩個都是相才,而且儒法結合(亂世用重典)。在將略上,王猛看上去更好一點,但是當時的前秦的軍事形勢其實比蜀國軍隊好得多,所以不一定王猛的軍事才能就真的大大超過諸葛亮。我覺得王猛帶兵,也是治軍為長,這不是說他就沒謀略,而是說他不是那種鬼才型軍師,因為人走的本來也不是這個風格。
其實他們兩個人,本來就是同一款的,真是太一致了。從性格作風(事必躬親),到治國手段(寬嚴相濟),再到處理複雜內部關係的手段(蜀漢新舊爭鬥極其激烈,而前秦的民族矛盾也很激烈)。所不同的是,王猛真的是很幸運,他遇到了苻堅。雖然苻堅天真,執拗,甚至看上去像政治小白,但是他給了王猛全心全意的信任。而更大的幸運是,王猛遇到處於上升期的前秦政權。相比而言,諸葛所處環境之惡劣自然就不必去說了。但是正因為諸葛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才成為悲情英雄。哪怕沒有《三國演義》這本名著,諸葛的名聲也遠遠在王猛之上。(參見唐代各種文學作品中出現的比例)


第一點,諸葛亮打的是一統北方的曹魏,王猛打前燕難度小多了
第二點,諸葛亮的對手是曹真曹睿司馬宣王,沒有碰到過慕容評這種豬對手
第三點,我不認為魏延等等人和鄧羌有的比
最後,孔明至少不用求著部下出戰,也不會被部下勒索,也沒教兒子參與叛亂


桓溫征蜀,猶見武侯時小吏,年百餘歲。溫問:「諸葛丞相今誰與比?」答曰:「諸葛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

當年王猛捫虱縱談天下大事便是和桓溫。


1.功績:王猛要勝過諸葛亮,但是諸葛亮所處的環境比王猛要艱難得多,所以不能因此就認為王猛勝過諸葛亮。
2.治國:王猛和諸葛亮都是以法家的手段,以嚴格的法律治理國家,治理的結果都是國力增強。
3.軍略:諸葛亮從道路艱難的四川打出來,用一半的兵力可以追著司馬懿的部隊,讓司馬懿不敢還手,一還手就吃虧,可以說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並不差。只能說他的對手能力也很強,一眼就看出正確的策略,而諸葛亮所能使用的資源比司馬懿少太多。而王猛能夠滅亡後燕,出了王猛的軍事能力之外,後燕本身的腐朽和內訌也讓這變得容易。
4.政略:諸葛亮的判斷能力是不用說,未出隆中而知三分,他對形勢和力量的判斷已經到了精準的程度,隆中對最後給出的步驟是,待天下有變,聯合孫權,(應該就是叫孫權從合肥進攻),一員大將從荊州(關羽)攻擊,劉備自己從漢中出軍攻擊長安。如果能完成這個規劃,復興漢室似乎也是大有希望的。但是形勢和力量是可以計算的,人卻是很難預計的。我猜想,諸葛亮說的天下有變,也就是期待曹操去世,曹魏內部幾個繼承人政權,就跟當年袁紹一樣,然後我們出兵。但是可惜曹操活得比較久,而關羽驕傲的性格激怒了孫權,導致孫權反戈一擊,結果能夠實現隆中對的條件都不存在了。王猛的遠見體現在他的遺言,也就是告訴苻堅鮮卑族和羌族是我們的死敵,一定不能信任,東晉將相和睦,沒有空隙,不要攻打。後來的發展跟王猛的擔憂完全一致。
總結來說,這兩個人真的在各方面都非常類似,實在難分高下。


不好說,諸葛亮的牌一直不好,丟失荊州+益州疲弊,一州之地對抗曹魏九州,季漢內部也是各種集團紛爭,即使劉禪不弱智也比不上苻堅,季漢的地盤也比不上符秦的疆域,我們不如假設,季漢在劉備逝世前取得關隴荊益四地,會發生什麼事吧(扯遠了)。王猛是幸福的,遇上了明主,位極人臣,操持著優勢資源,假如多給他10年壽命,符秦或許就能改寫歷史。


戰略看後方,政治看平衡,奇謀看戰例,魅力看下屬,人格看主公。

互換位置做評價。


王猛不會違眾提拔一個書獃子總督前軍被打成狗,他在世時苻堅沒有任何戰略失誤,對敵我勢力變化的洞察透徹可靠,諸葛亮犯的錯誤他一點不沾,諸葛亮無力成就的功業他完成了,孰強孰弱,一目了然


感覺王猛就是一個翻版的諸葛亮,但兩人所在的局勢不同,無法比較

諸葛所在的蜀是一個大局已定、對手太強、隊友太豬、部下不夠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已經做到續命很久而且面對魏國所有封疆大吏都沒什麼大敗、還經常能反殺已經非常不錯了。

王猛面對的是一個更複雜但不是穩定態的形勢,燕國當時也比較水,加上苻堅無條件的信任,秦當時好些NB的將帥,能做到這個程度,已經是最大化達到了國家的戰略目標。

就功業上來說,王猛還是比諸葛要強不少的,不管什麼原因,這是事實。但是前秦本身是各種少數民族組成的,統帥這種戰鬥力爆表但可控性隨機的部隊的難度也不低

就道德上來說,諸葛一心復興漢室,被備備臨終託孤,各種事無巨細甚至累死的征伐途中,也沒有金刀計這樣的道德污點,加上備備號稱漢室宗親,諸葛道義上是正統的,所以被推崇無可厚非


完爆碾壓血虐!王猛奇才啊!軍政能力不說,但就以一個漢人的身份在受到大權臣桓溫的青眼的情況下依然投奔氐族人苻堅,這樣的魄力,這樣的識人之明,這樣的胸襟,簡直甩諸葛亮幾條大街。王猛不僅能在戰略上為前秦指出來一條明路,更在戰術上有所指導。慕容垂姚萇也早早被他看透,而且他與苻堅的關係也比劉備與諸葛更加穩固,如果說劉備曾經不信任諸葛,那麼苻堅對王猛則如師徒,父子無人可及


格局上有點差距,孔明是有匡扶天下的決心的,就算壯志未稠,也無人不感慨英雄人物。王景略就差在他更多地是為了自己,不然為何選了符堅這個好大喜功的主子呢?
題外話,記得易中天評三國中一直很推崇賈詡,誠然賈詡這個人稱的上算無遺策,最後也明白明哲保身的道理,但是這是小聰明,孔明這樣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的決絕才是我們民族精神之中的大智慧。


個人認為王景略是更現實點的孔明…他對人心看的更現實和保守,金刀計逼殺慕容垂,符堅真心相待下自己還有顧慮辭職可見一斑。

兩個人都是力圖實現自己的才能包袱,興教化,終亂世,懂得士為知己者死,王猛手段更狠,人格上非比高低,傾向於孔明,因為孔明會拚死累壞自己,公正的原則下寬容他人。而王猛可能一怒之下用計讓人消失

真較真功績,確實王猛更大,不管對手如何,王猛確實一己之力幫符堅改革前秦,滅燕國,領土人口比孔明大多了

拿是否漢人政權議論王猛的孔明優略的不太合適…文化論當時關中的王猛,捫虱論天下,一語道破桓溫後方的東晉名為正統,根本無意拯救百姓,為什麼還跟著桓溫回去,遇見一個興儒學,力圖終結戰亂的符堅,為什麼不輔佐…拿所謂民族論的人,對文化的態度,和強行剃髮易服興文字獄焚書滿清也太像了


就算拋開小說,其實可以看看唐玄宗設立的武廟十哲就知道諸葛在歷朝的影響和地位了,要是諸葛真的那麼菜,誰還會用「功蓋諸葛第一人」而不是功蓋XX來誇讚。所以沒必要老是拿別人來黑亮亮,ps:個人也非常喜歡王景略。
分析王猛之所以沒有亮亮這麼大的身後之名,原因有二,一王猛輔佐的是氐人,漢族一貫的自尊心怎麼可能推崇開創一個少數名族帝國的人;二王猛真正做到出將入相,不僅分析天下大事得當而且執行力極強,相比諸葛雖然也對天下大勢極為明了但是種種原因無法完成其抱負,歷代帝王就怕這種功高蓋主的人物,所以王景略註定不會被大書特書。


諸葛亮的正當性還是比王猛要高的
第一是匡扶漢室,這個叫做忠!
第二是知不可為而為也,這個叫做義.
所以有忠有義,基本上站到了道德制高點.
而王猛效忠少數民族政權其實在當時也不能算錯!但誰讓最後天下還是讓漢族人給拿下了呢?所以談王猛說他忠,後來的人總是有點心理怪怪的
除此以外就是義,王猛這個人有些張狂,還有些睚眥必報.他特別看不起世家子弟而很重視寒門出身的知識分子.才能雖然大,但做人還是不如諸葛亮那麼好,性格缺點也很明顯.說回來就是沒有什麼閃光的可以談的"義".
須知我們中國文化崇尚忠義,並且認為一個人只要忠義了,自然就能有才能. 我不談這種想法對不對,但至少這是中國一貫宣傳的思想.那麼王猛在忠義上沒什麼可談的,而恰恰能力不差,這跟主流宣傳是相被的.因此王猛默默無名也是合乎邏輯的.

從功績上來說,王猛所處時代,北方的少數民族是不懂得如何治理國家的!漢文化或者說漢族的政治體系雖然在當時也出現了問題,但比少數民族不知先進了多少.因此,王猛在前秦用優秀的制度替換了落後的制度從而達到了一個了不起的高度.
與之相對的蜀漢,其實諸葛亮的執政並沒有比魏國和吳國的政治制度好出多少,充其量只是效率更高而已.再加上吳國和魏國也是人才濟濟,相比起王猛來說諸葛亮可供提升的空間其實非常小.
因而儘管諸葛亮取得的功績看起來不如王猛,但實際上我偏向於諸葛亮的個人能力還是勝過王猛的.

總體來說諸葛亮在方方面面還是比王猛要強的,因為有一個事實一定要擺出來,那就是諸葛亮是這種治國模式的開啟者,而王猛幾乎是用類似的方法,類似的手段,類似的模式來治理前秦的.從這裡也能看出諸葛亮確實是比王猛要更厲害.


略微超過吧,我們看諸葛亮的成就,一言以蔽之,就是延長了蜀漢的壽命,而王猛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 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鍊,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猛宰政公平,流放屍素,拔幽滯,顯賢才,外修兵革,內綜儒學,勸課農桑,教以廉恥,無罪而不刑,無才而不任,庶績咸熙,百揆時敘。於是兵強國富,垂及昇平,猛之力也。堅嘗從容謂猛曰:「卿夙夜匪懈,憂勤萬機,若文王得太公,吾將優遊以卒歲。」猛曰:「不圖陛下知臣之過,臣何足以擬古人!」堅曰:「以吾觀之,太公豈能過也。」常敕其太子宏、長樂公丕等曰:「汝事王公,如事我也。」其見重如此。
那我們還要探討如果諸葛亮待在王猛的位置,諸葛亮能不能做出王猛的功業,恐怕是不能的,事實上如果我們看一下諸葛亮的特點,就是小心謹慎,用心公平而且勸戒分明,但隨機應變的軍事謀略是他的短板,諸葛亮只可能說為前秦統一北方奠定基礎。而不能成功。


都很厲害的。不過,諸葛亮有三國演義,王猛的三國演義在哪裡?他能有個還珠格格知名度也出來了啊


王猛滅前燕,讓前秦成為北方霸主,如若不是後來淝水敗的莫名其妙,符堅恐怕早就統一中原。景略臨死依舊告誡符堅提防慕容垂,其戰略眼光之高令人咋舌。
諸葛亮幹了什麼?廢了半天功夫得了個龜縮巴蜀,明知阿斗扶不起就是不換人,思想太過迂腐。
諸葛亮的名氣遠大於王猛是因為諸葛亮輔佐的是正統,而王猛輔佐的符堅是胡人。後世統治者為了愚民才大肆吹捧孔明,而打壓王猛。


諸葛亮死後,百姓感念他的功德,懷念他,歌頌他。王猛呢?……


前燕不內訌,慕容垂不投奔前秦。王猛能幹的過慕容垂?
想想王猛幹嘛想出來金刀計那麼毒的餿主意要幹掉慕容垂?
慕容垂的政治水平如何不談,領軍水平在同時期秒其他人,妥妥吊打桓溫。桓溫吊打其他人。
王猛如果活到淝水之戰,也就是被慕容沖姚萇追殺的結局。。。吹王猛有意思嗎?


推薦閱讀: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與真實歷史的不同?
新買《用年表讀懂中國歷史》竟然有諸葛亮「七擒孟獲」,這是虛構的吧?
諸葛亮為什麼自比於管仲、樂毅這兩位,而不是其他人?
歷史對諸葛亮會不會太善良了?
諸葛亮六次北伐為什麼都要兵出祁山?

TAG:歷史 | 三國 | 諸葛亮 | 歷史人物 | 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