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4:新希望》(1977)的場面調度是在什麼水準?
以一個外行人的眼光看,個人覺得第一部星戰電影(其它幾部都沒看過,不予置評)在鏡頭運用上過於單一,捕捉人物往往多採用近景,運動鏡頭也非常少。這些方面,讓我在觀影時很難體會到樂趣,中途就關閉退場。望專業人士點撥點撥。
盧卡斯的鏡頭、劇本台詞以及對演員的執導是廣受詬病的。當年他拍第一部《星戰》時,哈里森·福特就毫不客氣地說:「你能把那些屎一樣的台詞寫下來,可我沒法演出來!」演員們(主要是英國群演,跟老盧在片場有點矛盾)說盧卡斯執導演員表演就兩句話:快點!激烈點!
對於鏡頭,當時戲稱(據說斯皮爾伯格都調侃過盧卡斯)他就是把攝影機往那兒一擺就不停地拍。其轉場方式、淡入淡出完全是黑白老電影的那種風格,甚至有漫畫的感覺。
但不能因此完全斷定盧卡斯是個糟糕的導演/編劇(不然你很難解釋《奪寶奇兵》為何如此緊湊有趣)。《美國風情畫》和《THX1138》都是很出色的電影。
星戰中的文戲鏡頭略顯死板,但有點老片的簡約感覺,這符合盧卡斯自己認為《星戰》是給12-18歲少年拍的說法。一旦涉及戰鬥和動作,星戰的鏡頭還是可以一看的(儘管也不算出色),比如攻擊死星時鈦戰機的主觀鏡頭等等。影片中的光劍決鬥很有日本武士劍戟片的感覺,架勢十足,鏡頭也比較簡潔。
總之,《星戰》的鏡頭、劇本、台詞、表演,都比較符合影片的定位,不能用《2001》、《銀翼殺手》那樣的眼光去要求。
其實盧卡斯本身並不是鏡頭語言大師,他不是庫布里克,他是一個工業家。
就算是到後來的前傳三部曲,鏡頭語言也中規中矩,沒有驚喜。
補充一下,星戰的鏡頭語言是復古的,為了體現史詩感,它的剪輯和鏡頭運用還有音樂借鑒了很多好萊塢五十年代為了和電視搶觀眾的史詩大片的風格,推薦看一下賓虛,就更容易明白了。後來拍前傳三部曲,風格上和七八十年代的三部保持了一致,和同時花樣百出的黑客帝國比,當然沒那麼眩,但星戰本身已經是一種文化,不管是出於文化還是商業考慮,我也認為保持風格一致更重要。
受邀回答,談些個人體會:
《星戰:新希望》是在1977年拍攝,幾乎是最早的以太空戰爭為主題的電影,這是當時最大的賣點。就鏡頭語言來說,新希望以及那段時間拍其他兩部星戰正傳都不算太好,主要原因是這類片子劇情簡單,不需要太過複雜的表現手法,但實際上,好萊塢在7/80年代的剪輯水平已經非常高。
產業層面,《2001太空漫遊》在1968年上映引爆了科幻電影界,但因為技術限制在過去的多年中並沒有大量優秀電影出現,隨後奧斯卡獲獎影片《雨人》的導演盧卡斯1975年成立工業光魔(ILM)專攻科幻電影特效並籌劃拍攝《星戰:新希望》,再加上哈里森福特的加盟,在上映前已經賺足了眼球。在三部正傳完成後,算是開啟了電影史上的科幻片時代,80年代中後期至今,可以說所有的科幻片都或多或少有星球大戰的影子。
技術方面,《新希望》使用了大量的模型/攝影棚攝影來模擬外星及外星人場面,所以只能看到近景(全景就露餡了),那個時期電影界沒什麼視效大片,拼得都是講故事,但盧卡斯把一個龐大的史詩級故事設定在了整個銀河系,這足以震撼70年代的地球人,要知道《2001漫遊太空》只是給了外太空場景,星戰可是有一整套的故事體系及外星環境,再加黑武士,西迪厄斯,歐比王,猶大,盧克天行者等角色,從這部開始就直接觸動了觀眾的G點。
多提一句,工業光魔對電影技術的發展,CG的普及起到的極大的推動作用,這也是盧卡斯片少但廣受尊敬的重要原因。說起鏡頭語言,不光星戰正傳不行,就算1999以後拍的三部前傳都很一般,不過誰在乎呢?
推薦閱讀:
※電影里有哪些常見的不合邏輯的場景?
※怎麼看《梔子花開》《小時代4》豆瓣評分同為4.3?
※你覺得英雄本色中的小馬哥最後想說的那句話是?「做兄弟。。。」
※經典電影看不下去怎麼辦?
※你見過最震撼的機設是怎樣的?
TAG:電影 | 科幻電影 | 星球大戰StarWars | 鏡頭 | 場面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