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荀彧與曹已生嫌隙?

「」太祖欲表彧為三公,彧使荀攸深讓,至於十數,太祖乃止」建安十二年曹公要請令君進三公,是在試探荀彧還是想要罷免荀彧的政治實權?抑或是在為自己日後稱公做準備?(題外:題主不覺得荀彧是忠漢之腐儒,亦想不明白稱公對曹究竟有什麼好處)


劉表建安十三年才死
有些人不願意思考,那麼我修改下,說一說。
劉表建安十三年才死,那麼十二年天下形勢如何呢?劉表在,孫權在,張魯在,劉璋在,西涼的馬超估計還在撒歡兒,遼東呢,好像還是公孫家的地盤,這個時候曹操就開始作大死開始算計荀彧——他的蕭何張良了?劉邦敲打蕭何那也是坐穩了皇帝以後,而且只是敲打沒幹掉他。而後來的朱元璋殺李善長也是坐穩了天下以後的事。
大業未成就滿心裡算計人的,我知道的常凱申算一個,我覺得曹操不是常凱申這種東西。
建安十二年表荀彧為三公,無非酬功而已,曹操表,荀彧讓,都是尋常事。後面還有很多用得著荀彧的地方呢,「太祖將伐劉表,問彧策安出,彧曰:「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會表病死,太祖直趨宛、葉如彧計,表子琮以州逆降。」
並且,彼時荀氏家族和曹魏政權的聯繫很深,是利益共同體,「是時荀攸常為謀主。彧兄衍以監軍校尉守鄴,都督河北事。」「太祖以女妻彧長子惲,後稱安陽公主。」後來在文帝明帝乃至司馬氏執政最後奪取政權的長時期里,荀氏家族代有高官,名望尊崇,很得信重。
至於後來的荀彧之死,我認為他是為名節死,這在古人並非不可理解。
帝之崩也,太傅司馬孚、尚書右僕射陳泰枕帝屍於股,號哭盡哀。時大將軍入于禁中,泰見之悲慟,大將軍亦對之泣,謂曰:「玄伯,其如我何?」泰曰:「獨有斬賈充,少可以謝天下耳。」大將軍久之曰:「卿更思其他。」泰曰:「豈可使泰複發後言。」遂嘔血薨。
陳泰之死,和荀彧之死可以說一樣的,而這位司馬孚,司馬懿的弟弟,也裝了一回逼,說自己是大魏的純臣。
一個有姿勢的傳統士人,在面對改朝換代時候無疑是最痛苦的,有的人選擇咸與維新開開心心的當開國功臣做高官,而另一些沒有拋棄節操者,他們選擇以死明志,或者終身不仕、不開口說話等等奇怪方式來表示抗爭,畢竟他們還有家族。
扯遠了。


當時看到這個記載的時候就覺得不對了……為啥我覺得推來讓去十多次已經很明顯是杠上了的節奏啊……這倆可是最高層好不好又不是小孩子過家家……難道不應該是三次意思一下也就得了……十多次難道不會已經很尷尬很尷尬了。。。明顯是誰也不退讓一步的節奏啊……雖然明面上的理由都很高大上的……但暗地裡的事情反正沒有具體記載……腦補一下的話……三公難道不是養老用的么……令君權力確實很大……當時統一的形勢應該還是很光明的……人心會隨著形勢變的……可能我陰謀論了,反正三公這個東東幾年後被曹老闆廢了……
個人覺得曹老闆在赤壁後估計發現統一天下很難了……歲數也越來越大了……他在那個位置上不但有後面的一大票人推他,另外其實也是很危險的。不管是丞相還是其他什麼官,都不能把權力傳下去,就像他自己說的,自己把權力放手了,他們家肯定是滅門了。他可能要弄個可以世襲的能保住權力的東西吧。稱公稱王什麼的,曹老闆肯定也知道這樣做名聲估計要完蛋了,前面可有王莽這個光輝例子呢……但外在的形勢和個人的野心使他已經等不到」王器自至「的那天了……


其實我覺得,令君和曹老闆晚期的衝突並不止僅僅局限於信仰上的衝突,更多的還是利益方面的。曹老闆早年因為出身問題,士家大族的人才都看不上他,那年頭社會資源都被士族壟斷,沒有士族的支持基本就失去了招攬人才角逐天下的可能。直到荀彧來了之後才有了穩定的人才來源,可以說是對整個勢力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其後不管是對朝廷,還是對袁紹的官渡之戰,荀彧本人的能力和背後的荀家都出錢出糧大力支持,可以說居功至偉。

但荀彧乃至荀家對曹老闆勢力的重要影響也引發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地位太高,勢力太大。我們簡單來概括下官渡之戰剛打完時,曹操手上幾座重要城池的長官是誰。。。曹老闆的大本營許昌是由荀彧自己負責,河北最重要的城市鄴城由荀彧的哥哥荀衍負責,故都長安由荀彧推薦的鐘繇坐鎮都督關中,就連曹老闆自己身邊的謀主也是荀彧的侄子荀攸。

雖然那時軍隊還是曹老闆自己做主,但地方上的人事安排卻成了這樣,誰當老闆可以放心。

況且曹操版圖穩定後一直在試圖削弱士家大族的實力,這無疑加劇了作為士家領袖的荀彧和曹操之間的衝突。再加上作為曹老闆繼承人培養的曹丕又和荀彧關係出奇的好,這就無疑給曹操所設想的未來添加了不確定因素。

所以說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推薦閱讀:

話說荀彧,曹操給了他一個空盒子,然後就死了,是為什麼?
荀彧對曹操的影響力是否比諸葛亮對劉備的影響力大?
荀彧官職有多高?
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盒子,是為了讓荀彧不說話 還是真心讓他死?

TAG:三國 | 曹操 | 三國志書籍 | 三國人物 | 荀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