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在中國詩人的地位中是不是一騎絕塵?
兩個人,一騎絕塵?好基哦…我怎麼覺得這是一個邏輯問題?
「而舍友的意見大概就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堅持李杜雖然厲害,但是絕對不是第一,肯定有比他們倆厲害的人。」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意思難道不是說文學水平不好比較,以至於分不出誰是第一誰是第二嗎?既然如此,又哪兒來的「肯定有比他們倆厲害的人」?確定這個邏輯沒有前後矛盾?
以我的猜測,這句話有以下兩種可能的意思:
1.李白杜甫不是第一,因為每個人水平都差不多,文學家分檔次是沒有意義的。——胡說八道。
2.李白杜甫不是第一,因為有個人比他倆厲害。至於那個人是誰,存在於虛空之中,我也不知道。——你室友需要去看醫生了。
所以你室友肯定是錯的,但你也不一定是對的。你說「地位一騎絕塵」,屈原怎麼辦呢?陶淵明怎麼辦呢?
先給你一個答案,李杜二人就是站在金字塔尖上俯視下面的人的。針對發出的觀點一一回答
第一點,李杜二人好的詩篇留下來而較差的一部分失傳了是有可能的,但其他大神較差的流傳下來,較好的沒流傳下來這種可能微乎其微。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盛唐氣度,那種包容性和胸懷哪怕是現如今也比不上的,熟讀唐詩的人應該知道王勃,王勃雖文采斐然,但為人好賣弄,為沛王討伐英王的雞以及滕王閣序背後的故事想必也都了解,但儘管如此王勃流傳下來的詩也屬佳篇,更位列唐初四傑之首,真正好的詩篇,絕對是會經歷歲月的洗禮沉澱下來經過一代又一代沉浮流傳開來的,這是理想狀態,事實上李白去世前整理了畢生稿件,鄭重託付給了族叔李陽冰,請他為自己編集子,以便流傳後世。李陽冰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用心整理出了《草堂集》10卷,然後……失傳了。那些湮滅掉的詩文,都是因為水平爛嗎?不是的。比如唐人記載說,李白的《大鵬賦》和《鴻猷文》特別偉大,讓上一代辭賦霸主司馬相如和揚雄都汗顏。
今天,《大鵬賦》幸運地流傳了下來,但《鴻猷文》呢?對不起,沒有了,永遠淹沒在了歷史中。
再說杜甫。這個同樣偉大的詩人,四十歲之前的詩幾乎全部失傳,而他活了多少歲呢?只有58歲。
我們如何確定在失傳中的沒有比流傳下來的更加偉大的作品呢?第二點和第三點放一起說,這是一個邏輯問題,簡單說一下你室友的邏輯,拿別的詩人擅長的方面對比李杜二人並不是很擅長的方面比,以此驗證李杜二人不行,這不是在開玩笑呢,要是這麼說,李杜二人也比不過我,因為我LOL打得好,他倆完全是弟弟,拿柳永李商隱也就算了,還把納蘭性德這個弟弟搬出來了,完全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說李白比不了李清照的婉約,讀過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么,讀過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橫波目 今成流淚泉么,說杜甫比不過辛棄疾豪放的,讀過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么,讀過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么,這恢宏壯麗的場面,比之辛棄疾的豪放有遜色么,再者,私以為,想要印證李杜二人不是金字塔尖的詩人,不是要拿此二人的作品與其他人比,而是要看其他人的作品能不能夠得上李杜
以上。
第四點,詩人的作品是否需要得到皇帝的喜愛才能流傳大範圍流傳開來;這點有道理,但不是唯一,皇室和政壇的喜好更多會影響當時的風氣和喜好,舉個例子,唐初四傑的陳子昂提出「漢魏風骨,晉宋莫傳,齊梁間詩,采麗竟繁,而興寄都絕」意思是漢魏的詩歌,雖然沒有平仄對偶的要求,但仍有詩中風骨在,什麼是風骨,就是那種生命的力量,從情意本質出發的感發之力,而這樣的詩歌到了晉宋時期就沒有繼承下來,後面的不解釋自己百度吧,陳子昂為什麼提出這個?因為唐初注重聲律,容易受到對偶平仄的影響而流於形式,使得詩中的風骨感受減少了,所以提倡復古,這種復古如何形成?一方面是詩歌發展的必然,一方面也是齊梁至唐初皇室的喜好問題,皇帝嘛總喜歡詩人用華麗的辭藻歌頌自己,所以前者形成格律約束,後者形成文字約束,那在當時詩人的作品如何流傳呢?一為文人集會,如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就是劉禹錫和白居易這兩個基友在小聚會上調侃的,這個典故有點意思,可以百度。二為歌姬吟誦,如崔仲容的贈歌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三為提璧文本,如題西林壁,岳陽樓記等。這是主要的流傳開來的方式。謝邀。當然不是。要回答李杜高下,還要先說一下什麼是文學史,即題主所說的歷史地位。
首先,文學史是一個後起概念。20世紀初年,東吳大學教授黃人和隨後的京師大學堂教師林傳甲分別出版了兩部同名的文學史著作《中國文學史》,開啟了現代意義上的文學史研究。至上世紀末,中國文學史研究著作,共計200多部。如果我們穿越到在20世紀之前,問任何一個作家:「你的歷史地位如何如何」,他們一定是茫然無措的。那麼什麼是文學史呢?
文學史應該是文學的歷史,文學史著作應該立足於文學本位......它不能寫成一部文學作品評論集,而應該注意對文學作品從形式到內容發展、演進的進程展示。
——馬積高《中國古代文學史》討論一個作家的歷史地位,其評判標準,壓根不是「我覺得」、「我室友覺得」,因為一旦以個人主觀感受來討論作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就會陷入「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相對主義旋渦。題主一來就把李杜放置在中國古典詩歌的頂端,卻不加任何論證,實在有些欠妥。
文學有著自身的發展規律,只有用文學史的眼光(而非主觀臆斷)看待李杜,才能正確地認識二人。
第一,李白是盛唐時期,浪漫主義詩歌的大家,而杜甫則是一座現實主義的高峰。以李白為例,中國古代的浪漫主義發源於屈原,其大量使用想像、象徵、比喻,藉以抒發個人感情,李白在盛唐時期,表現出了前人所難以企及的高度。例如詩歌的體裁。樂府自漢代以來,就多以寫實為主,所謂「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例如漢代《孤兒行》
頭多蟣虱,面目多塵土.......使我朝行汲,暮得水來歸。手為錯,足下無菲
可是到了李白手裡,樂府就變成另外的樣子,試看《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樂府的形式和內容大大被豐富,這就是李白在文學史上的貢獻,因此說他是浪漫主義的大家,當之無愧,但為什麼要說他「一騎絕塵」呢?樂府詩歌只能有浪漫主義一種特色?還是自李白以後沒有人再能對浪漫主義做出貢獻了?有待題主進一步論證。
第二,如果把李白放在整個文學史上來說(而非其個人自身成就),有沒有缺陷呢?答案是非常肯定的,像題主的室友就發現了,李白寫男女歡愛不如李清照等婉約派。如,李白敘事詩當然尤其優秀者如《長干行》,但遠遠趕不上《孔雀東南飛》那樣曲折有質。文學史是一條長河,我們當然不能去苛求每個個人能把所有的水喝完,或者嘗一個遍,那我們自然也就不能把某一個人掛在金字塔的塔巔,還要說「只能容納一個人」之類的話。
第三,文學史也有史論,也有史觀。現實世界會影響到我們對待過往作家的態度。例如《舊唐書》里說形容當時的一個作家吳筠,用錢鍾書的話說叫「贊歡備至」,雖然這個作家對我們現在的影響實在是少之又少,但在當時,他幾度被唐玄宗召入翰林院,大膽猜測一下,如果題主是唐代人,是不是又要說吳筠是「一騎絕塵」了?
最後,回到這個問題上來說,李杜的地位如何,在不同的文學史論和史觀下,有不同的觀點,但無論哪種觀點,「一騎絕塵」之說也都是會貽笑大方的。個人對李杜研究不深,不發表意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一些文學理論和思維方法是我們評價某個作家的基礎。另外題主室友的觀點實在是太多漏洞,時間不足一一回答,見諒。
以上是我的觀點,歡迎討論。
說李杜兩人站在金字塔的頂端,沒問題。
但說兩人一騎絕塵,遠甩其他詩人就過分了。李杜兩人加起來,恐怕還不如一部詩經的地位高。這兩人無非是建立了更高更大的山頭而已,但其餘詩人的優勢和境界, 他們也不一定能達到。比如陶潛詩思想之深邃,王維詩意境里的無人之境,屈子詩里的古樸,蘇軾韓愈詩里的學問。李杜都未能達到的。
首先從格局上而言,盛唐氣象,非後世所能及也。有宋一朝,也就蘇東坡大江東去一詞,幾可再現前朝氣象。辛棄疾雖然走的是豪放派,但最出彩的卻是首情詩。傾宋一朝,不是在挨揍就是在割地賠款納貢求和,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生活於其中的人受時代所限,再豪放又能豪放到哪去。李清照、納蘭這些婉約派,就差的更多了。
其次說說李杜的區別。杜甫後世尊之為詩聖,主要是讚譽其有濃厚的悲天憫人之心,這是聖人的胸襟。單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就足矣使其光耀青史。孔孟被尊為儒門二聖,其學術的核心就是一個仁字,這是高於後世封建統治者捆綁於儒家之上的忠孝禮等關節的。因此,無論是上下求索的屈原,還是採菊東籬的陶潛,又或是囿於黨爭而被放逐的蘇東坡,比之杜甫,在思想境界上,都有不如。
李白號謫仙,是因為這個人確實不像是在凡世中成長起來的人。 比如說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這一段的視角,是超然於物外,超脫於時代的。再比如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也是一個超凡視角。
如果說杜甫憫的是世情,則李白更多感的是天心。所以用後世眼光看,李白更像是穿越者或者外星人,他活躍在那個時代,就像是一個虛擬現實遊戲玩家穿越到過去,體會生活的。
這兩位,確實足以光耀後世,曠古爍今。
文學需要歷史時機。盛唐之後再無盛唐。天下初統,四朝來賀,是時代的底蘊與氣度。憑藉詩歌可以遍干諸侯,笑傲凌滄州,這是讀書人的底蘊與氣度。還有文學題材與體裁的發展更新,與名家名作都是相互影響的 李白杜甫若不是出生在那時候,仍然可以成為一代大家,但成不了獨步古今的千古詩家。不是「有沒有」,而是「敢不敢」。
李杜的才名在傳統文人心中,相當於是一個頂峰。
起初,「李杜齊名」者共有六對:李固杜喬,李雲杜眾,李膺杜密,李嶠杜審言,李白杜甫,李商隱杜牧。
然而流傳至今,我們通常提到李杜,只說李白杜甫,李商隱杜牧這兩對。還要區分一下誰是「大李杜」、誰是「小李杜」。
自李杜成為李白杜甫二人的特指稱呼開始,古人就有「詩不李杜,非詩之至;文不蘇韓,非文之至;書不鍾王,非書之至」的說法。
是啊。文無第一,李杜真的是第一嗎?很少有文學家會這麼絕對地說。但他們絕對是一個標杆,是目前歷史上能在這方面拿到最高分的那一對。
而那些敢說自己達到李杜這種高度的,通常只是些輕慢的無知文人,所謂「今人捨命作詩,開口便說李杜,以此觀之,何曾夢見他腳板耶!」
畢竟,韓愈都寫:「伊我生其後,舉頸遙相望。」
連一線詩人韓愈都「舉頸遙相望」了,後來但凡有點自知之明的文人,又有誰敢說自己的文才能位列在李白杜甫二人之上呢?
(評論區有更多精彩的相關內容)
說到歷史地位,中國詩歌史上有且只有一個至尊,那就是詩聖杜甫,詩聖兩個字說明了一切。請注意,詩聖不是外號,是尊稱,中國文化傳統上只有在某一領域達到最高成就的集大成者才能稱之為「聖」,而詩仙詩魔詩佛詩鬼等等才是後人根據詩人的性格和詩風所取的外號,兩者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杜甫年輕時粉比他大十多歲早就名滿天下的李白,是很正常的,並不等於說李白就強過杜甫。到了中後期,經歷了十年客居京華的心酸,安史之亂的巨變,蜀中,夔州,兩湖的輾轉漂泊,何期百鍊鋼化為繞指柔,閱盡世間滄桑的老杜早已修鍊成詩壇不世出的巨人,其作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不但從技巧上來說堪稱登峰造極,無可爭議的史上最強,而詩中時時處處表現出來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和不朽的人道主義精神,更是老杜被尊稱為詩聖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李白縱使復生,見到當時的老杜,也只能仰視。李杜於詩壇,如金庸於武俠小說。
李詩之想像奇瑰、氣勢磅礴、浪漫莫測、筆法多端,實在是別有一番氣象;杜詩的高妙豪逸、沖淡俊潔、沉鬱頓挫,更是氣象萬千。想來晚唐及宋元明清的詩人,多半是無可奈何的吧——無論如何,總脫不出前人藩籬,偶有天成之章,終究不能從心所欲。
說李杜一騎絕塵,很難定論,畢竟文無第一,《春江花月夜》還有「孤篇蓋全唐」的評價呢。但這兩個人,確實是把詩的兩條道路走到了巔峰——李白的隨心所欲瑰麗浪漫,杜甫的沉鬱頓挫憂國憂民。後世詩人雖多,但能再另闢蹊徑的有,再開出一條通天大道的無。
您好,非常感謝您的邀請,不過這個問題,我的確不在行,既然被邀請回答,我就應該對我做出的每一個解答負責。
如果,對於不在行的問題,我潦草回答了,不但對提問者不尊重,關鍵是容易誤導提問者。
所以,不好意思,這個問題,我無法草率回答。我可以再幫您發出邀請,合適的人來回答您的問題。
不過,如果您有普通話發音、朗誦、主持方面的問題,可以關注我,我會很高興為您解答的啊,祝您生活愉快!我是沒有資格去評價關於李白杜甫的
一是我對他們知之甚少
二是我的詩詞鑒賞能力也有限
三是我對於詩詞發展史造詣也不高
四是我對於其他文人墨客了解也不夠突然想起了王健林在魯豫說里對於他收藏的字畫的言談,莫名想笑。
我只是為了分享下面這張圖片來的,古典詩詞鑒賞老師的課件。(節選)
謝邀。其實個人認為李白的出現是南北朝某些規制被徹底打破的標誌。而杜甫的詩風的最終形成代表著唐詩後續風格的奠定。李白的偉大偏重於個人成就,而杜甫的偉大偏重於對後世詩歌的重大影響,即其在文學史上的價值。雖然事實並不像鍾振振所言「大曆以後的詩歌分為兩派——一派為對杜詩的沿襲與發展,一派為對杜詩所未曾達到的境界的拓展。」然而杜詩的價值無法否認。你可以去看看二十四詩品,滄浪詩話來體會唐宋人對李杜的肯定。而「學詩須讀杜工部,不要學那李太白,杜詩做不好架子還在」(好像是這麼講的)這句經典名言,有助於理解李杜二人在文學史貢獻上的根本差異。屈原呢 蘇軾呢 李杜是唐朝的巔峰 以前好詩人很多的 說不定過多少年 哪些詩人的詩則更為為人所喜愛,當然我也是很喜歡杜甫的
1、單純看我國的古詩,李杜確實是站在金字塔殿的人。作品多,知名作品多。要知道多少詩人一生有一篇詩歌流傳千年,廣為人知就算很厲害了,參考張繼《楓橋夜泊》,沒有《楓橋夜泊》,誰能記住張繼。宋祁因為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被成為「紅杏尚書」。張先因為『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被稱為「張三影」。但李杜是教科書中閱讀並背誦全文的雙煞,為啥?作品夠經典。
2、「一騎絕塵」、「塔尖只能站一個人」這種不適合我國「中庸」之道,很容易拉仇恨,不建議用。
3、至於好的李杜作品留下來,大神好的作品沒留下來之類純屬笑話。不管什麼原因,沒有流傳下來,沒有稱為後人的精神食糧,「大神」就不存在。
4、李杜詩歌的流傳和官方沒多大關係。官方的喜好能影響一時,但影響千年,絕對是作品經典。
5、李白婉約比不過李清照,杜甫豪放比不過辛棄疾。確實如此,但並不是說李杜就不是最厲害的大神。而是我們應該多讀書,少替「大神」們排名次。
屈原,陶淵明個人觀點,就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而言,有三個人最重要:一是屈原,二是陶淵明,三是杜甫。
王維呢?
呵呵我不服
顯然是屈原。
要說文學成就,這可真難比。
但是要說歷史意義,杜甫高於李白倒是沒毛病,畢竟一祖不是白來的。
雖然我更喜歡山谷詩就是了。
不過要說一騎絕塵,其他詩人的棺材板可能要壓不住。
在古時候,想像力爆炸的人不多,所以這方面厲害的應該會倍受推崇,論想像力誇張絕妙者估計難出白浪之右,再者,李白為人放蕩不羈,任俠好勇,那種氣概和風度是相當有殺傷力的,有大批粉絲是再正常不過啦;杜甫的詩大多數寫的是社會現實,他的詩兼得「史料」的記實性和「文學」藝術性,所以價值很高。細細想想,李白和杜甫的不同之處類似於古龍和金庸,文科和理科的差別吧。
因為他們詩歌的成就較高,年代也較早,尤其在唐朝這個詩歌大放異彩的國度推崇他們的詩人很多,因此地位高實屬正常啊
就像現在的小鮮肉 演技再溜 顏值再高 不是還得像「四大天王」周董 陳奕迅等較早港台藝人看齊么?就算以後史官的筆要記錄演藝方面的歷史,順序較前著筆最多的肯定還是前輩們啊,後來人又有幾個會記得小鮮肉們呢?我覺得小李杜還是可以跟李杜PK一下的,也流傳下了許多名篇。
說到一騎絕塵那就太誇張了,是不是閱讀量不夠?
雖然說文無第一,但是作為讀者還是有選擇傾向的。也就是更多的人會認為某一個是最好的,更少的人選擇另一個。
李白杜甫,在大家心裡,更多的人選擇李白。
所以李白還是比杜甫高那麼一些。
要說他們是最好的,是不盡然的。
畢竟還有一個屈原呢。
李白也沒有高到超越屈原的地步。
推薦閱讀:
※研究比較文學的意義何在?
※你最喜歡九把刀「都市恐怖病」系列的哪一部,為什麼?
※你對周汝昌先生有何評價?對紅學今後的研究有何看法?
※怎樣評價白落梅寫三毛的《你是錦瑟,我為流年》?
※如何評價《春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