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內心深處,什麼是你永恆的寄託?

是什麼能作為你心裡永遠的寄託 在各種不安的場景中,想到它就會特別心安,因為它而不懼怕孤獨,因為它而不懷疑自己的人生意義。

比如當一個人下班在傍晚的大雨中,在川流不息的地鐵里,在深夜噩夢驚醒空無一人時,在某天無所事事發獃時等等。。。。

可能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另一半和家人吧。

如果 你沒有這種寄託, 那每當遇到這些讓人空虛無奈的時刻時 你是否會覺得自己是如此渺小無價值沒有寄託缺乏存在感呢?

如果不是 那是什麼力量在支撐你呢?


常常一個人躺在床上想像自己深處宇宙深處,體驗著那種讓人窒息的孤獨。也曾一度懷疑過自己是否患有心理疾病或者心理呈現不健康狀態,因為感覺和周圍人都不一樣好似我是一個單獨的物種。
在孤獨的時候我也極力想找到所謂的寄託:家人、曾經的戀人、美好的生活等。但是這些外在的寄託僅僅能夠維持一小段時間。還是選擇好好的活著,即使不能給自己愛的那些人快樂,也不要讓他們傷心難過。


不想活,但是又不敢去死…
挺過去了就更強大了直到有一天你沒空去傷春悲秋你就熬出頭了。。


並不關心別人怎麼想怎麼做,也沒有值得主動熱絡聯繫的人,周而復始地否定人生。跟家裡人關係冷淡。這是我很長一段時間的狀態。
幾乎記得所有對我溫柔過的人和事。因為,這些回憶並不多。更多的是責罵,嘲諷,打罰,冷眼旁觀。少年時的我像個怨婦到處傾倒情緒垃圾,寫很多文字諷刺人生不公平,有人在父母的疼愛中長大,為什麼我的成長,只有疼。會嫉妒比我好的人,巴不得他們下一刻就遭遇變故,看到有人找他們麻煩會在心裡冷笑。碰到讚頌親情友情愛情的影視文學作品,只覺得離我很遙遠,不敢去奢望,閉起眼捂住耳朵把自己更嚴實地關在內心世界。
我從未跟人說起我這些陰暗面。
讓我開始轉變是遇到一個和我完全相反的人,他的自信和明亮簡直刺傷了我的狗眼【別介意畫風突變】。他取笑我的悲觀消極,我恨得牙痒痒又無法反駁。我開始認認真真顛來倒去地思考,難道要一直坐井觀天,等有人偶然路過來告訴我世界有多大有多精彩嗎。
是我放棄了世界。不是世界放棄了我。
那段時間我發瘋地閱讀,眼見花開和陽光,強迫性暗示自己,生活這麼美好,你卻活像睜眼瞎。
主動接觸心理學,試著分析調節自身情緒,發現我現在對事的態度在原來的家庭有跡可循。放開了心理負擔去談一段感情,結局不盡如人意,可也收穫了成長和反思。漸漸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我由於家庭的原因,並不是個善於交際的人。明白生活里更多的是努力過好今天的普通人,我可以理解他們。童年缺失的溫情無法追回彌補,只能慢慢學會與自己和平相處。失去了就是失去了,昨天就是昨天,不會因為我一直痛苦萬分就能改變一二。比昨天更重要的,是現在和以後。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懼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對我而言內心的寄託,便是對美好的憧憬。談不上永恆,畢竟人生無常,總有迷茫猶豫的時候。


這是我眼中的美好。

最後附一張自己的照片。我覺得自己也挺美好的。嘻嘻嘻。


《解憂的雜貨店》中有一段話,大概這樣:「雖然至今為止的道路絕非一片坦途,但想到正因為活著才有機會感受到痛楚,我就成功克服了種種困難。」


有時候覺得活著確實沒什麼意思,可每當我想結束生命的時候。我會突然意識到死是早晚的事,我何必急著過早的結束這一切,現在不能預見到未來的多彩。死了就真的是什麼也不存在啦!那有什麼意思呢?還有很多我都沒體驗過。車禍沒經歷過,沒嘗試飛的感受,最重要的我還沒愛過,沒有徹底的愛過一個人,我怎麼可以就結束一切。我得忍受痛苦,我得品味愛得滋味,我還要提早相思的苦楚,我想要的都來。我得等呀!我要體驗完各種生活,然後再死去,這樣才對的起我的出世。否則上天造人目的何在?反正無論如何我要跟著我的心去認識這個諾大的世界。有緣,也許下一站我們會相遇。這是冥冥中的天意,很神奇。


凌晨五點,一個人在廣州塔下面跑完步,冷風中刷著知乎,猝不及防看到這個問題,你讓我有了一種回答的衝動,因為我覺得我可以感同身受你的提問,雖然我不知道提問者你是誰。


愛和信仰,是人之為人永恆的自我救贖。


愛是源頭,信仰是目的。


我第一次做志願者的時候,看到了一個清澈見底的眼神,她給我了一張照片:

曾經,這是我認為的最美的邂逅。因為她給予了我相信的源頭。


我一直都在想,那些人類永恆的經典電影究竟在表達哪些永恆的偉大?《泰坦尼克號》讓我們依舊相信愛情,《海上鋼琴師》讓我們為之信仰,《肖申克的救贖》讓我們躬行踐履。

我們天生就背負著上帝賦予的恐懼,因為自身渺小,所以我們恐懼,在人生眾多的不確定性前面,我們恐懼這一切的不確定性。世界很大,我們很小,我們需要在眾多的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的自我,割裂的自我差異越來越大,我們越發孤獨。但是,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同時打開了一道裂縫。這道裂縫,需要我們自己打開,讓陽光照進來。


是的,打開內心那一扇門,打破恐懼,你就看到了光,如此簡單。

可惜的是,我們絕大多數情況在逃避,不敢面對內心深處陰暗的自己,不敢面對內心深處巨大的恐懼,一種幾乎臨近死亡的孤獨。


在你內心深處,什麼是你永恆的寄託?


畢業以後,當我習慣了凌晨五點的廣州塔,跟提問者一樣,一個人下班在傍晚的大雨中,在川流不息的街道里,甚至在深夜噩夢驚醒空無一人時,我漸漸就讀懂了信仰的意義。因為它支撐著我的精神世界,它給予了我自己奮鬥的動力。大學時代眾多懵懂的時光,那深夜與這黑暗的恐懼去鬥爭,在絕望的孤獨中握緊自己手心的溫度的情景,一直歷歷在目叩問我自己這輩子自己究竟要追求什麼。


深夜無數次放下手機,聽著死寂一般的聲音,那是自己內心深處撲通撲通的跳動,我觸摸到那黑色的絕望,那完全是無盡空虛和不安,內心的躁動簡直讓我窒息,痛苦不堪。黑色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黑色,是最原始的顏色,茫然、恐懼、悲哀、絕望、什麼都看不見、什麼也感受不到?正因如此,才要用心去發現,去自我認識 我拿起一支筆,在日記本上,寫了一句話,「這輩子,我究竟要追求什麼」。那是2012年8月14日,此情此景,歷歷在目。


回憶我的人生,用我的經歷去定義我自己,以我為中心畫出一個思維導圖以及樹形結構的圖形圖。我的過去是什麼,我過去有哪些閃光點,我的興趣愛好是什麼,打破一切世俗的約束,打破內心的恐懼,我究竟要追求什麼?


錢?技術專家?上市公司企業家?下一步,我應該怎麼做,實現什麼?然後呢,這一年你要達到什麼目標。今天你要完成什麼。是的,我寫了下來。


一步一步,畫出自己的圖。對。但是這個過程我無數次推翻過我自己,無數次有想把筆記本撕碎的衝動,我一次又一次忍住壓抑住自己的躁動。自我認識是一個痛苦不堪的過程,如果有一個在身邊安慰是一種多麼美妙的體驗,可惜現實總是殘酷的,大部分還是要自己一個人獨自走過黑暗。 如果人生註定是一場毀滅,我寧願把它交給孤獨,在死亡降臨之前,擁有千萬種屬於自己的自由。

每天堅持跑一千米,其實不多,就一千米,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習以為常的習慣了,不跑不舒服。畢業後一天寫200行代碼,以至於我不再國外也經常脫口而出英語句子,特別是定語從句,要知道C++晦澀難懂猶如文言文一樣具有大家風範。我漸漸喜歡看村上春樹,我喜歡他那本書《當我在跑步的時候,我談些什麼?》。哪怕他每一年都在諾貝爾上陪跑。

沒有體會過在絕望中自我認識、自我批判、自我顛覆、自我重建的過程,我認為不足以去談信仰、談自我探索。心理諮詢治標不治本,治療不到人的根源,根源的自我救贖,恰恰是靠自己一步一步一個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心理諮詢種種療法,可以幫助你,理解你,舒緩你,在好的環境好的作用力好的條件給予你最大的推動力,最後孤獨的旅程還是自己。那是一條通往獨立的道路。


這是我大二,整整一年,無盡的折磨,我徹底暫時放下了我自己的學習,從一個大一拿獎學金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全班倒數的人。我很清晰地記得大三上學期被全年級通報批評掛科的那個我自己,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這麼多同學對我的鄙視。但是我知道,不過他們追求不同。你是你,我是我。


現在呢,我僅僅是一個C++架構師。不同的是,我願意以技術作為基點,一直走下去,或許人生每個階段的意義不同,每個階段都在尋找生命意義的過程,但是我知道它構建了我自己信仰的地基體系。我感覺到我每一天活著的意義所在,我很清楚知道我每一天每個階段我要達到什麼目標,我很清楚我每天都要凌晨堅持鍛煉身體,坐下來獨處,我很清楚我這樣做一切為了什麼。


愛和信仰,支撐了我精神世界大廈的一切。畢竟,C++的偉大之處在於可以創造一個對象,加班的路上,並不孤獨。這就是面向對象的思想編程。


曾經黑色,對於我來說,是一種恐懼,現在我喜歡黑色,喜歡黑色的絕望以及喜歡終結背後的重生,因為自我重建才應該是人生的常態。信仰永恆,方式在重建。


信仰是什麼,是你自己為止奮鬥一生的信念。因為相信,所以你去堅持。《海上鋼琴師》看了40多次了,第一次看的時候就有一種感同身受的觸動,漸漸地,理所當然地習慣,然後習慣如常。每次分享聊起這部電影,腦海總能浮現那一片一望無際的大海,以及在無限之中有限的鋼琴。因為世界太大,太多不確定性,所以人要逃避這種陌生而且不確定性的恐懼,恐懼是人的天性,逃避是人性的弱點,進而有了痛苦,有了空虛,有了無趣,有了庸俗。我很清楚那個彷徨的過程以及痛徹心扉的經歷,因為我感同身受地體會過。我們深受東方文化的束縛和規則,農耕精神深深滲透到我們水乳交融的血液裡面,我們要接受家天下文化的約束,但是恰恰遺忘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那裡去?這是西方精神的自由主義,關注自身生命價值以及自身生命意義之所在,為自己而活。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起點,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自我認識,決定自己的道路。芸芸眾生,我們遵循自己的生活方式。

每天下班,當我看著眼前此情此景,想起了當初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腳印,我默默看著廣州塔下歡聲笑語,雖然我自己仍舊一個人孤零零地活著,但是我會感覺到快樂,看著他們,我覺得很快樂。我自己就是我的家,我自己就是我自己最好的港灣。活到最後,活成了一個四不像的自己,但起碼獨立。


再換一個角度,願你即使找不到永恆的寄託,起碼你獨立過,曾經自我認識過,經歷過,痛過,愛過,其實也是一種自我尋找自我探索的過程。

如果說,凌晨四點的洛杉磯,這是我們羨慕那曾經奮鬥的青春,那麼這個視頻,將會很好地詮釋人生意義的價值所在。相信科比的回答,比我更有力量告訴自己,什麼是永恆的寄託。謝謝你。

【TED:意志的力量】科比的意志力到底有多強?在這場演講-思想聚焦的秒拍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每個人在他各個階段都是有認知極限的,你現在耗盡心思想要得到卻無法得到的答案,或許會在生命下個階段顯現。這是一種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只有你保持了生命的繼續才能知道存不存在。新生兒為什麼美好,因為它代表了所有的可能,將來可以是個醫生,是個作家,是個司機,甚至是國家領導,你無法抹殺任何一種可能性,哪怕它出現的概率很低。當我抑鬱痛苦,然後嘗試我所有能想到的方法去解決但還是難以自拔時,我就想,現在的我是有極限的,而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不可能在我的極限之外呢?
這種可能性,或許縹緲,但卻是我跌倒深淵裡的一根稻草,如新生兒般美好,能讓我繼續成長,繼續尋找,直到不可抗力讓我結束。


溫暖的家、可以平等的無需遮掩的坦誠相待的人。在遭遇艱難的時候,命運與你開玩笑的時候,就會想,沒關係的,都會過去的,我的人生不可能只拘於這一點的,一定有更美好的未來。

想像著以後會有一個人懂你疼你,黃昏、燈光、廚房,一起做晚餐,周一到周五努力工作,下班後互通電話問對方晚上想吃什麼,猜拳決定周末究竟去看《梔子花開》還是《大聖歸來》,晚飯後散步回來不開燈說心裡話 不用掩飾彼此偶爾會有的脆弱、彼此疼惜、相互扶持…………

眼前的困難又算什麼呢?都會過去的。

只是有時候會擔心,自己缺失的太多了,壓的他喘不過氣來。還是先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夢想


內心深處對社會是幾分失望,幾分恐懼,還有幾分永遠無法融入的悲哀鋪在內心的最深處。看看自己周圍的人,有些人被社會擠壓的變了形,把兇惡掛在胸前當獎牌。也有人靈活多變,兩面三刀。當然,他們這樣是因為這樣可以過得好。這很簡單,如果世界總是獎勵好人,誰還做壞人呢?也有一些人,因為看到世界醜惡,變的悲觀消沉,害怕社會,這些人擁有一顆祥林嫂的內心,總是失望,嘆氣,躲避。
但是也有一些人,樂觀,充滿愛,熱愛生活。不但人品好,也可以很好的和兇惡的人相處。我最羨慕的一類人。那就是,看過世界仍然熱愛世界,來自靈魂深處,寫在基因里的熱愛。
我有一種病,叫心盲證。我需要配一副近視鏡戴在心上,不然我會模糊掉世間所有美好。

題主如果覺得文不對題,聯繫我刪除吧。


人類基本的好奇心



天道 我覺得我能來到這個世界是註定的,幾千年幾萬年前就註定了。 肯定存在天道


有些東西是與生俱來的,即便同樣的環境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表現,那一直在我身上的不同便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一定有一部分是我的。」


說寄託什麼的太深奧了。
說說簡單的。
作為一個剛剛考完高考並且並沒有考好的人而言一段時間都在想自己的未來怎麼辦到底要做什麼。
人生很是迷惘。
後來發現實在太天真了。
有什麼好迷惘的。
就是不停干!(大霧:別想歪)
活著嗎!我還有生命啊!
我常常掛在嘴邊的就是我一無所有。一無所有、所以我什麼都可以擁有。
這就是我生命的寄託啊。
一旦想到第二天可以再遇到不同的人、事、接觸了我原先並不明白的知識、每一天都有意義。
生命就是我唯一的寄託啊。就是這麼簡單。


一個深愛著的人


我的話我覺得應該是感情以及感情引起的執念和憂傷


永恆的定義是在時間中永遠與自己相同,在空間中只有〞我〞一種可能,不再有改變的可能。這樣的永恆有兩種,一種名同為一,一種名自由為一切。人源於一,歸於一。此一為人一生之所向,即心所寄之處。一,名為上帝,借自由生宇宙萬物。


我才活了不過20年,還沒體會過太多的疾苦也沒有享受太多快樂。所以我目前覺得愛是我內心深處永恆的支撐。


不甘心


推薦閱讀:

活著這麼累,人生不完美,童年不開心(小時候父親打我還不讓我哭)人為什麼還要活下去?
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
余華的《活著》中,福貴是靠什麼支撐著走過來的?
為什麼沮喪或抑鬱的人覺得人生了無生趣;而樂觀的人卻覺得凡事都有希望呢?
人有自殺的權利嗎?

TAG:生活 | 人生 | 孤獨 | 存在感 | 生命的意義 |